CN113183712A - 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83712A CN113183712A CN202010037609.1A CN202010037609A CN113183712A CN 113183712 A CN113183712 A CN 113183712A CN 202010037609 A CN202010037609 A CN 202010037609A CN 113183712 A CN113183712 A CN 1131837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conditioning
- unit
- passenger compartment
- auto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7 microelectron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92—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 B60H2001/3478—Details of actuators acting on additional damper do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位于汽车上的可受控而向乘员舱内输送冷风或热风的空调单元,所述空调单元至少具有设于仪表板位置的吹面风口、吹脚风口与除霜风口,且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可对乘员舱内外的温度分别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单元,可对乘员舱内乘员数量及乘员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单元,以及至少具有设于吹面风口处的出风方向调节组件的执行单元,和与所述空调单元、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及执行单元控制连接的控制单元。本发明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可实现对汽车空调的自适应控制,以避免人工操作空调所带来的不足,同时还能够自动跟随乘员位置调整出风方向,而可提升空调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本发明同时也涉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出风口一般安装在汽车的仪表板上,有些车型在副仪表板上也设有后排出风口,汽车空调单元通过各出风口送出冷风或热风,可以实现对乘员舱内空气温度的控制,以给乘员带来舒适的乘车环境。当前市场上的车型,汽车空调出风口一般均需要驾乘人员根据需要进行手动调节,但在驾驶过程中若手动调节空调会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增大安全隐患,同时其也会影响驾乘人员的用车感受。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空调的自动化、智能化也逐渐提出了要求,不过现有汽车空调的使用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通过创新使得汽车空调能够科技化、智能化,以更好的提升人们的用车感受,便显得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以能够提升汽车空调的使用效果,而提升用车感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包括位于汽车上的可受控而向乘员舱内输送冷风或热风的空调单元,所述空调单元至少具有设于所述汽车的仪表板位置的吹面风口、吹脚风口与除霜风口,且所述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汽车上,且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被配置为至少可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温度的分别检测;
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乘员舱内,且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可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乘员数量及乘员位置的检测;
执行单元,所述执行单元至少具有设于所述吹面风口处的出风方向调节组件,且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组件被配置为因自身动作而可构成对所述吹面风口出风方向的调整;
控制单元,位于所述汽车上,并与所述空调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以及所述执行单元控制连接,且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温度信号,可控制所述空调单元的启停,并于所述空调单元启动时承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而可控制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组件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单元具有设于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处的后排出风口,所述执行单元具有设于所述后排出风口处的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所述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被配置为因自身动作而可构成对所述后排出风口出风方向的调整,且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于所述空调单元启动时承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而可控制所述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可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湿度的分别检测,且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温度及湿度信号,可控制所述空调单元中所述除霜风口送风的启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可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空气质量的分别检测,且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空气质量信号,可控制所述空调单元中内外循环切换风门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温度分别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湿度分别检测的湿度传感器,以及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空气质量分别检测的空气质量传感器。
进一步的,于所述乘员舱内,至少于所述仪表板处设有以检测所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位置温度及湿度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单元采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仪表板处,并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汽车的车身控制器相连;或者,所述控制单元集成于所述汽车的车身控制器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的自适应空调系统利用对乘员舱内外温度的检测,可通过控制单元基于乘员舱实时温度而控制空调自动启停,从而可避免因手动调节空调分散注意力,导致增大安全隐患,同时利用对乘员舱内乘员数量及位置的检测,还可通过控制单元对执行单元的控制,而使得向乘员所在位置吹风,由此可实现针对性的吹风,以快速提升乘员的舒适性感受,而提升空调使用效果。
本发明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对汽车乘员舱内外的温度分别进行检测,当检测的乘员舱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汽车的空调单元启动,以向所述乘员舱内输送热风或冷风,且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于所述空调单元启动时,对所述乘员舱内乘员数量及乘员位置进行检测,以调整所述空调单元的吹面风口的出风方向,而使所述吹面风口向乘员位置送风。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乘员舱内外的湿度分别进行检测,当所述乘员舱内前挡风玻璃位置接近或达到露点温度时,控制所述空调单元的除霜风口向所述前挡风玻璃送风以除霜,以及对所述乘员舱内外的空气质量分别进行检测,当所述乘员舱内空气质量低于所述乘员舱外时,控制所述空调单元的内外循环切换风门开启外循环。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汽车空调的自动控制,可避免因驾乘人员手动调节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其也能够实现向乘员所在位置的针对性送风,可提升空调使用效果,而能够提升用车感受。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的结构构成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在汽车上的布置示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风向调节组件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单元,2-空调单元,3-第一检测单元,4-第二检测单元,5-执行单元,6-仪表板,7-吹面风口,8-除霜风口,9-副仪表板,10-后排出风口,11-外壳体,12-内壳体,13-轴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该系统用于汽车空调的自动控制,以能够根据对车内外温湿度和空气质量、以及车内乘员情况等的检测,而实现对汽车空调送风的自适应调控,进而提升汽车驾乘人员的用车感受,提升空调的使用效果。
整体构成上,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自适应空调系统包括位于汽车上的可受控而向乘员舱内输送冷风或热风的空调单元2,该空调单元2至少具有设于汽车的仪表板6位置的吹面风口7、吹脚风口以及除霜风口8,同时,本实施例的自适应空调系统也还进一步包括有位于汽车上的第一检测单元3、第二检测单元4、执行单元5,以及与以上空调单元2、第一检测单元3、第二检测单元4和执行单元5均控制连接的控制单元1。
其中,在各部分的设计上,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单元4可构成对乘员舱内外温度的分别检测,以能够获得乘员舱内外的温度信号,第二检测单元4位于乘员舱内,且该第二检测单元4可构成对乘员舱内乘员数量及乘员位置的检测,以获得乘员舱内的乘员数量和每位乘员所坐的位置。
而执行单元5具有设置于前述吹面风口7处的出风方向调节组件,且该出风方向调节组件因自身动作可对吹面风口7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控制单元1则可承接第一检测单元3检测的温度信号,以能够控制空调单元2启停,并且在空调单元2启动时,该控制单元1亦可承接第二检测单元4的乘员数量及位置检测信号,以控制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组件动作而对吹面风口7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空调单元2中,其所包含的吹面风口7、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8,以及该空调单元2中压缩机、换热器、蒸发器、风道,和位于所述风道内的诸如冷暖风门、吹面风门、吹脚风门、除霜风门,以及在设置后排出风口10时的后排启闭风门等等,上述这些均可直接借鉴于现有汽车中的相关结构,在此将不再对空调单元2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中空调单元2与控制单元2控制连接,具体而言也即空调单元2中的压缩机,各风门的电驱动件,以及与蒸发器、换热器相连的电控阀等部件受控制单元1控制,由此基于控制单元1的控制信号,可使得空调单元2中的对应部件发生相应的动作,以实现对空调单元2工作的控制。对于控制单元1对空调单元2工作的控制,其亦直接借鉴现有汽车中对空调的控制便可。
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检测单元3具体包括构成对乘员舱内外温度分别检测的温度传感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现对乘员舱内外温度的检测。此外,如本实施下文即将提及的,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形式,除了温度传感器,第一检测单元3也还可包含有可对乘员舱内外的湿度分别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器,以及可对乘员舱内外的空气质量分别进行检测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对于各传感器的具体选用,以及其具体功用接下来会进行详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除了在仪表板6的位置设置有空调单元2中的各风口,与目前多数中高档车型、甚至一些低档高配车型相匹配的,本实施例的空调单元2亦具有设于汽车的副仪表板9处的后排出风口10,同时,前述的执行单元5也进一步具有设置于该后排出风口10处的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此时,在空调单元2启动时,控制单元1接收第二检测单元4的检测信号,也可控制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动作,以使得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同样可因自身动作,而能够调整后排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
本实施例对于第一检测单元3中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其均采用目前汽车领域常用的传感器部件即可,其中,对于空气质量传感器,其例如可采用德国EC或勒夫迈的相关产品。而对于第二检测单元4,其例如可采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并具体可采用加特兰微电子科技公司的相关产品,同时,除了毫米波雷达,当然本实施例也还可采用现有的超声、被动/主动红外以及光学摄像头等进行车内乘员数量及位置的检测。
正如前文所述及的,本实施例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第一检测单元3也可配置为能够对乘员舱内外的湿度分别进行检测,并且基于检测的湿度信号,再结合于温度信号,控制单元1能够控制空调单元2中除霜风口8送风的启停,以进行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除霜。
此外,同样的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单元3亦可配置为能够对乘员舱内外的空气质量分别进行检测,此时基于检测的车内外空气质量信号,控制单元1则可对空调单元2中的内外循环切换风门进行控制,以调整空调单元2的内外循环状态,而能够改善乘员舱中空气质量,或避免受到外界较差空气的影响。
本实施例前述的控制单元1可采用单独的控制模块,并将其安装于仪表板6处,且通过CAN总线与汽车的车身控制器相连,以此能够通过总线信号传输,接收整车检测信号,以及发出相关的控制信号。当然,除了为单独的控制模块,本实施例也可使得控制单元1集成于汽车的车身控制器中,而作为车身控制器中的一个模块部分,此时其也可实现相关的控制作用,并还能够减少控制单元1的整体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乘员舱外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一般的其可设置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位置,且在布置上各传感器应注意远离发动机部分,以避免受到发动机散热的影响。同时,各传感器在布置上也需注意能够使得其与外界大气的充分接触,以更精确的检测外部大气环境的温湿度与空气质量。具体实施时,外部各传感器的具体布置位置依据车型结构设计情况进行选择便可。
而对于乘员舱内的温、湿度传感器,本实施例可仅在仪表板6处布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以检测乘员舱内的温度与湿度,且此时为了实现对前挡风玻璃是否会发生或已发生结霜的准备检测,位于仪表板6处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也应尽量靠近于前挡风玻璃位置,而能够实现对仪表板6上方前挡风玻璃处温湿度的检测,并由控制单元1基于该温湿度判定是否接近会出现结霜的露点温度。
不过,由于仪表板6上方汽车前挡风玻璃位置的温度及湿度,尤其是温度,其一般会与乘员舱其它位置、特别是乘坐位置的温度稍有不同,因而仅利用仪表板6处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容易存在乘员舱温度检测不精确的不足。此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也可在仪表板6处设置温湿度传感器的基础上,选择在乘员舱内的其它部位再设置温度传感器,如此在进行乘员舱内温度的调节上,则可利用靠近乘坐位置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以更好的体现乘员舱的乘坐环境温度,进而改善乘坐的舒适性。
对于湿度传感器,由于其一般仅用于前挡风玻璃结霜的判断,故其可仅在仪表板处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位置设置。而对于乘员舱内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其则可设置于汽车的仪表板6位置、副仪表板9位置,当然也可选择乘员舱内的其它适宜位置进行布置,只要能够利于对乘员舱内空气情况进行检测即可。
本实施例中,对于各吹面风口7中设置的出风方向调节组件,以及对于后排出风口10中设置的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该用于出风方向调整的调节组件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3中所示,此时调节组件包括球铰在外壳体11中的内壳体12,外壳体11即车身中构成空调单元2风道的那部分,内壳体12中开设有贯通的风道,且在内壳体12上固连有可与外部旋转驱动装置、例如电机连接的轴体13。在外部电机的旋转带动下,内壳体12随之可左右摆动,便可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采用上述的球铰内壳体12的结构形式,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结构以实现对风口出风方向的调整,此时该其它结构可直接借鉴于现有车型中所采用的出风方向电动调节结构,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同时,对于汽车空调的实际使用来讲,一般使得调节组件左右摆动而进行出风方向的左右调节即能够满足要求。而对于出风的上下调节,其例如仍可采用现有汽车出风口的手动调节结构,以自行手动调节,由于在汽车行驶中一般很少涉及上下出风的调整,因而即便仍设置有上下调节结构,也不会对车辆驾驶安全带来实质的影响。
此外,对于控制单元1基于第二检测单元4对乘员数量及位置的检测,而由调节组件调整出风方向,在具体实施上作为一种示例,一般也即将乘员舱内的空间数据预置于控制单元1内,同时,调节组件的左右摆动区间匹配于以上空间数据也预置在控制单元1内。由此通过诸如毫米波雷达对乘员的检测,可获知乘员在整体乘员舱空间中的位置值,然后控制单元1便能够根据调节组件摆动区间和乘员舱空间的匹配,向调节组件输出相应的动作信号。
本实施例的自适应空调系统在使用时,其具体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汽车乘员舱内外的温度分别进行检测,当检测的乘员舱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时,由控制单元1控制空调单元2启动,以向乘员舱内输送热风或冷风,而实现对乘员舱内温度的调节。
此外,上述控制方法也包括在空调单元2启动时,通过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对乘员舱内乘员数量及乘员位置进行检测,以由控制单元1控制吹面风口7中的调节组件动作,进而调整吹面风口7的出风方向,而使吹面风口7向前排乘员送风。而在检测到汽车后排有乘员时,当然控制单元1控制后排风门开启,并通过控制后排出风口10中的调节组件动作,调整后排出风口10的出风方向,以向后排乘员送风。
另外,上述的控制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对乘员舱内外的湿度分别进行检测,当乘员舱内前挡风玻璃位置接近或达到露点温度时,以由控制单元1控制空调单元2的除霜风口8向前挡风玻璃送风以进行除霜。同时,控制单元1也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对乘员舱内外的空气质量分别进行检测,而当乘员舱内空气质量低于乘员舱外时,控制空调单元2的内外循环切换风门开启外循环,以改善乘员舱内空气质量,或者保持内循环状态而避免受到外界较差空气影响。
本实施例针对于以上乘员舱内预设的温度阈值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然根据地区的不同该温度阈值范围可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作为一种更具实用性的设计方式,也可选择使得该温度阈值范围能够通过汽车中控屏而能够由驾乘者自行修改。对于其中温度阈值范围经由中控屏设定,以及基于设置的温度阈值对空调单元启停的自动控制,这些均属于现有汽车领域中的常规技术范畴,本实施例将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对于控制单元对空调单元2中诸如冷热风门、吹面风门、吹脚风门以及除霜风门等的自动控制,这些也借鉴于目前汽车上所普遍采用的常规电动控制结构便可。
而需要再指出的是,对于空调单元2中的脚部出风口,脚部出风可在面部出风时一并开启,以同时进行吹面及吹脚,当然与吹面不同的是,吹脚风口中没有设置出风方向调节组件,而不能(亦无需)进行出风方向调整。而作为其它可行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在仪表板6上设置吹脚启闭按钮,以可由驾乘人员选择是否开启吹脚,或者是在吹脚模式随吹面模式一并开启后,能够单独关闭吹脚。另外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甚至也可如现有的车型那样,在吹面模式可自动开启的基础上,驾乘人员亦能够通过仪表板6上设置的操作按钮强制关闭吹面,而单独开启吹脚模式。
除了如目前大多数车型那样在仪表板6上设置操作按钮,以选择出风模式,当然也可将实体操作按钮集成于中控屏中,而成为虚拟按键方式。此外,对于除霜风口8的启闭,保险起见,当然仍可在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单元1自动控制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强制启闭控制按钮或按键,如此可很好的保证驾乘人员对车辆功能的控制。强制启闭控制按钮或按键的优先级高于控制单元1对除霜风门的自动控制。
此外,对于前排位置仪表板6处的各吹面风口7中的风向调节组件的控制,一般前排的吹面风口7是对应于两侧的正副驾驶位分别设置有一组,因而基于对前排乘员的检测,若仅正驾驶位有人,则可使得前排各吹面风口7均指向正驾驶位吹风,若正副驾驶位均有乘员时,则可使得各吹面风口7向对应侧的驾驶位吹风即可。当然,作为其它可行控制方式,例如在副驾驶位没有乘员,而后排右侧有乘员时,亦可选择使得该侧的吹面风口7指向后排方向吹风,如此设计也是可以的。
而对于副仪表板9上后排出风口10中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的控制,一般副仪表板9上的后排出风口10可为左右并排布置的两个,两个后排出风口10内均设置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由此基于对后排乘员数量及其位置的检测,在后排出风口10出风方向的控制上,例如当后排乘员仅为一人时,两个后排出风口10可均指向该乘员所在位置,当后排乘员为两个人时,两个后排风向调节组件可分别指向各自一侧的乘员,而当后排乘员较多为三个人时,则两个后排出风口10中的后排风向调节组件可分别指向各侧的两相邻人员之间的位置,或者也可使得各后排出风口10中的后排风向调节组件为始终或间歇性的摇摆状态,以能够满足每个乘员处的送风需要。
以上均是对各风口出风方向调整的举例说明,当然在实际实施中,设计人员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或者也可设计为由驾乘人员进行设置。
另外,为了满足乘员的特别需要,同样的在可对后排出风口10中的后排风向调节组件进行自动控制的基础上,也能够在后排出风口10旁边设置可强制后排风向调节组件停止的操作按钮,该操作按钮的优先级高于控制单元1对后排风向调节组件的自动控制,通过按动/扳动/旋动操作按钮即能够实现后排风向调节组件的强制停止,亦或者使之复位仍由控制单元1自动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包括位于汽车上的可受控而向乘员舱内输送冷风或热风的空调单元(2),所述空调单元(2)至少具有设于所述汽车的仪表板(6)位置的吹面风口(7)、吹脚风口与除霜风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3),位于所述汽车上,且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被配置为至少可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温度的分别检测;
第二检测单元(4),位于所述乘员舱内,且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被配置为可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乘员数量及乘员位置的检测;
执行单元(5),所述执行单元(5)至少具有设于所述吹面风口(7)处的出风方向调节组件,且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组件被配置为因自身动作而可构成对所述吹面风口(7)出风方向的调整;
控制单元(1),位于所述汽车上,并与所述空调单元(2)、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以及所述执行单元(5)控制连接,且所述控制单元(1)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的温度信号,可控制所述空调单元(2)的启停,并于所述空调单元(2)启动时承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的检测信号,而可控制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组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单元(2)具有设于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9)处的后排出风口(10),所述执行单元(5)具有设于所述后排出风口(10)处的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所述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被配置为因自身动作而可构成对所述后排出风口(10)出风方向的调整,且所述控制单元(1)被配置为于所述空调单元(2)启动时承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的检测信号,而可控制所述后排出风方向调节组件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被配置为可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湿度的分别检测,且所述控制单元(1)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的温度及湿度信号,可控制所述空调单元(2)中所述除霜风口(8)送风的启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被配置为可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空气质量的分别检测,且所述控制单元(1)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的空气质量信号,可控制所述空调单元(2)中内外循环切换风门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包括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温度分别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湿度分别检测的湿度传感器,以及构成对所述乘员舱内外空气质量分别检测的空气质量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乘员舱内,至少于所述仪表板(6)处设有以检测所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位置温度及湿度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采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1)安装于所述仪表板(6)处,并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汽车的车身控制器相连;或者,所述控制单元(1)集成于所述汽车的车身控制器中。
9.一种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对汽车乘员舱内外的温度分别进行检测,当检测的乘员舱内温度不在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汽车的空调单元(2)启动,以向所述乘员舱内输送热风或冷风,且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于所述空调单元(2)启动时,对所述乘员舱内乘员数量及乘员位置进行检测,以调整所述空调单元(2)的吹面风口(7)的出风方向,而使所述吹面风口(7)向乘员位置送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乘员舱内外的湿度分别进行检测,当所述乘员舱内前挡风玻璃位置接近或达到露点温度时,控制所述空调单元(2)的除霜风口(8)向所述前挡风玻璃送风以除霜,以及对所述乘员舱内外的空气质量分别进行检测,当所述乘员舱内空气质量低于所述乘员舱外时,控制所述空调单元(2)的内外循环切换风门开启外循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37609.1A CN113183712A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37609.1A CN113183712A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83712A true CN113183712A (zh) | 2021-07-30 |
Family
ID=76972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37609.1A Pending CN113183712A (zh) | 2020-01-14 | 2020-01-14 | 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83712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19358A (zh) * | 2021-08-16 | 2021-11-09 |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CN113997758A (zh) * | 2021-11-24 | 2022-02-0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结构及车载空调 |
CN114368260A (zh) * | 2021-12-31 | 2022-04-19 | 重庆德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体热舒适性的空调电动出风口控制方法 |
CN115626021A (zh) * | 2022-06-15 | 2023-01-20 | 上海普法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虚拟传感器系统 |
WO2024113655A1 (zh) * | 2022-11-30 | 2024-06-06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可检测车内环境的智能出风系统、方法、装置和终端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02845A (ko) * | 2000-06-30 | 2002-01-10 | 조영석 | 차량의 이중 공조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조제어 방법 |
CN101259824A (zh) * | 2008-04-25 | 2008-09-1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型空调系统 |
CN102991440A (zh) * | 2012-11-14 | 2013-03-27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 一种汽车自动除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672408A (zh) * | 2017-08-24 | 2018-02-09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空调除雾自动调节系统 |
CN109501555A (zh) * | 2018-12-29 | 2019-03-2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的基于双通道pm2.5传感器提升车内空气净化效率的方法 |
CN109572358A (zh) * | 2018-11-20 | 2019-04-05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乘员舱湿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JP2019111964A (ja) * | 2017-12-25 | 2019-07-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2020
- 2020-01-14 CN CN202010037609.1A patent/CN11318371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02845A (ko) * | 2000-06-30 | 2002-01-10 | 조영석 | 차량의 이중 공조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조제어 방법 |
CN101259824A (zh) * | 2008-04-25 | 2008-09-1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型空调系统 |
CN102991440A (zh) * | 2012-11-14 | 2013-03-27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 一种汽车自动除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672408A (zh) * | 2017-08-24 | 2018-02-09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空调除雾自动调节系统 |
JP2019111964A (ja) * | 2017-12-25 | 2019-07-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9572358A (zh) * | 2018-11-20 | 2019-04-05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乘员舱湿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9501555A (zh) * | 2018-12-29 | 2019-03-2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的基于双通道pm2.5传感器提升车内空气净化效率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杨信: "《汽车构造》", 30 April 2000 * |
董洪国: "《2008年奥运会老山自行车馆工程新技术应用与创新》", 31 December 2008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19358A (zh) * | 2021-08-16 | 2021-11-09 |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CN113619358B (zh) * | 2021-08-16 | 2023-04-25 |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CN113997758A (zh) * | 2021-11-24 | 2022-02-0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结构及车载空调 |
CN114368260A (zh) * | 2021-12-31 | 2022-04-19 | 重庆德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体热舒适性的空调电动出风口控制方法 |
CN114368260B (zh) * | 2021-12-31 | 2023-07-21 | 重庆德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体热舒适性的空调电动出风口控制方法 |
CN115626021A (zh) * | 2022-06-15 | 2023-01-20 | 上海普法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车虚拟传感器系统 |
WO2024113655A1 (zh) * | 2022-11-30 | 2024-06-06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可检测车内环境的智能出风系统、方法、装置和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83712A (zh) | 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910551A (zh) | 一种车载空调智能操控方法 | |
JP2008296717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US5729989A (en) | Electronic climate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
CN204757270U (zh) | 三温区空调控制系统 | |
JP3922195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05335527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3016605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21059234A (ja) | コンバーチブル車両の温調デバイス制御装置 | |
JP2012046085A (ja) |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 |
JP2003146055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3633780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 |
JPH11263123A (ja) |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 |
JP4501643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制御方法 | |
CN113799571A (zh) | 车载空调出风控制系统、车辆以及出风控制方法 | |
JP4010282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06137216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KR20100022693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 |
JP2020179792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KR20130073122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공기토출구 위치설정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KR101481696B1 (ko) | 자동차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 |
JP2002012020A (ja) | オープンカー用空調装置 | |
KR20130058872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KR200389065Y1 (ko) | 차량의 댐퍼 조절용 자동 온도 조절장치 | |
JP2002225534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