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0106A - 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0106A
CN115920106A CN202310227068.2A CN202310227068A CN115920106A CN 115920106 A CN115920106 A CN 115920106A CN 202310227068 A CN202310227068 A CN 202310227068A CN 115920106 A CN115920106 A CN 115920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tirring
long
probiotic
lact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70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20106B (zh
Inventor
张金
张军
卢伟健
林旭东
管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r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r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r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r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270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0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0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0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20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0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1‑3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1‑3份、乳酸1‑3份、结冷胶0.2‑0.5份、茶多酚1‑3份、EDTA二钠0.05‑0.1份、纯水40‑60份,通过各组分协调复配,有效杀菌去味;其中乳酸为里面的天然杀菌成分;益生菌混合液中的复合菌种能分解气味来源中的有机物,在使用环境下萌发出生物酶,对这些有机物起持续而缓慢的酶解作用,使得异味源不断被降解从而达到长效除味效果;复合聚合锌络合物对异味有机物起化学中和作用,作用短效但快捷,能有效与异味分子结合而将其变性;乳酸、益生菌混合液和复合聚合锌络合物复配,达到快速又能长效地杀菌去味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除味剂主要有物理除味剂和化学除味剂,物理除味剂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除异味,利用除味剂或者异味气体的物理性质,不改变气体组分的结果,只改变其局部浓度,或者说是相对浓度。常见的有吸附除味剂、遮掩除味剂等;化学除味剂是利用氧化、还原分解、中和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离子交换反应等将产生的异味物质变为无异味物质从而消除异味,化学除味剂成分相对不够安全,化学试剂对环境和人体存在一定的危害性,且可能会带来其他异味。这些普通的去味剂对异味的去除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效果,对不断缓缓释出的异味源并不能根除,且对针对的异味的种类有限,不够广泛。
因此,采用生物技术作为第三种去味技术,对异味源进行分解,从根源上解决异味问题,安全高效持久。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发明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1-3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1-3份、乳酸1-3份、结冷胶0.2-0.5份、茶多酚1-3份、EDTA二钠0.05-0.1份、纯水40-60份。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2-3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2-3份、乳酸2-3份、结冷胶0.3-0.5份、茶多酚2-3份、EDTA二钠0.07-0.1份、纯水50-60份。
更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2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2份、乳酸2份、结冷胶0.3份、茶多酚2份、EDTA二钠0.07份、纯水50份。
本发明所述的益生菌混合液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β-环糊精以质量比1-2:1加入5-7体积倍数的水中进行在温度为60-80℃下加热搅拌35-45min,降温至30-40℃使将益生菌加入其中,再进行超声搅拌40-60min,得到益生菌包埋物;
步骤2:将预处理过的壳聚糖、益生菌包埋物和酵素以质量比2-4:1-3:0.5-1.5混合得到益生菌混合物。
所述的益生菌为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丁酸梭菌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壳聚糖的预处理方法为:将壳聚糖和刺槐豆胶浸入体积倍数2-3倍的醋酸溶液中搅拌10-20min,再过滤洗涤,再加入质量分数10-13%的木质素和总重量12-14倍的去离子水,在40-50°C下混合搅拌2-3h至均匀,再减压压缩,得预处理的改性壳聚糖。
所述的壳聚糖和刺槐豆胶的重量份之比为11-13:3-5。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低聚糖粉加入5-8体积倍数的水中,升温至40-60℃搅拌20-30min,降温至室温,加入质量分数6-10%复合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A。
步骤2:将硫酸锌加入到6-8体积倍数的质量浓度为40%-50%的乙醇溶液中80-90℃下加热搅拌20-30min,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继续加热搅拌30-40min,降温至30-35℃后以质量比为1-2:1加入混合液中超声搅拌,再减压压缩干燥得到复合聚合锌络合物;
所述的硫酸锌和偶氮二异丁腈的重量份比为8-10:1-3。
优选地,所述的超声搅拌频率为40-60KHZ,搅拌时间为10-30min。
更优选地,所述的复合酶由菠萝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和甘油酯水解酶组成,菠萝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和甘油酯水解酶的重量份比为2-5:1-3:4-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部分乳酸、结冷胶、茶多酚、EDTA二钠、纯水混合,在温度为70-90℃下搅拌40-60min,降温至40-60℃时用乳酸调节PH值为4.0-5.5,温度为30-40℃时加入益生菌混合液和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继续搅拌10-20min即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包括多种恶臭味有机化合物、厨余垃圾在内的臭味的除味剂,制备出一种含有生物基成分和技术的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复合聚合锌络合物中锌对氮和硫具有亲和力,因此它能轻松与异味分子进行结合并将其分解,其中益生菌液萌发的活性酶直接针对臭味源头,降解应用区域的有机物,使其能够分解和中和现有的臭味,并防止久而久之臭味的形成,PH为弱酸性下乳酸能对细菌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协同对异味的降解作用。
有益效果:通过各组分协调复配,有效杀菌去味;其中益生菌混合液和复合聚合锌络合物复配,能有效与异味分子结合并将其分解,对臭味源有机物进行降解,同时进行杀菌,达到长效杀菌去味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特此申明,此处所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2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2份、乳酸2份、结冷胶0.3份、茶多酚2份、EDTA二钠0.07份、纯水50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1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1份、乳酸1份、结冷胶0.2份、茶多酚1份、EDTA二钠0.05份、纯水40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3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3份、乳酸3份、结冷胶0.5份、茶多酚3份、EDTA二钠0.1份、纯水60份。
本发明所述的益生菌混合液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β-环糊精以质量比2:1加入6体积倍数的水中进行在温度为70℃下加热搅拌40min,降温至35℃使将益生菌加入其中,再进行超声搅拌50min,得到益生菌包埋物;
步骤2:将预处理过的壳聚糖、益生菌包埋物和酵素以质量比3:2:0.5-1.5混合得到益生菌混合物。
所述的益生菌为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丁酸梭菌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壳聚糖的预处理方法为:将壳聚糖和刺槐豆胶浸入体积倍数3倍的醋酸溶液中搅拌15min,再过滤洗涤,再加入质量分数12%的木质素和总重量13倍的去离子水,在45°C下混合搅拌3h至均匀,再减压压缩,得预处理的改性壳聚糖。
所述的壳聚糖和刺槐豆胶的重量份之比为12:4。
所述的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低聚糖粉加入8体积倍数的水中,升温至60℃搅拌20min,降温至室温,加入质量分数6%复合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A。
步骤2:将硫酸锌加入到6体积倍数的质量浓度为45%的乙醇溶液中80℃下加热搅拌20min,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继续加热搅拌30min,降温至30℃后以质量比为1:1加入混合液中超声搅拌,再减压压缩干燥得到复合聚合锌络合物;
所述的硫酸锌和偶氮二异丁腈的重量份比为8:1。
所述的超声搅拌频率为50KHZ,搅拌时间为20min。
所述的复合酶由菠萝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和甘油酯水解酶组成,菠萝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和甘油酯水解酶的重量份比为2:1:4。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部分乳酸、结冷胶、茶多酚、EDTA二钠、纯水混合,在温度为70℃下搅拌40min,降温至40℃时用乳酸调节PH值为4.0-5.5,温度降为30℃时加入益生菌混合液和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继续搅拌10min即得。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不添加益生菌混合液。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不添加复合聚合锌络合物。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3直接添加益生菌代替益生菌混合液。
 所述的益生菌为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丁酸梭菌的混合物,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丁酸梭菌的重量份之比为1:1:1。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4的益生菌混合液的制备方法不同,制备过程中不添加预处理的壳聚糖。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5的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不添加复合酶。
对比例6
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6的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不同,制备方法为:将相同重量的原料组分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加热1h,再进行压缩干燥。
一、异味去除性能测试。
 根据QB/T 2761-2006中测去除率的方法,将未处理的基纸悬挂于空白试验舱A中,再将经过喷涂净化材料的基纸悬挂于试验舱B中;或将待测净化器样机放置于试验舱B中间部位,将装有配好的污染释放源A1和B1的容器分别放置于空白试验舱A和样品试验舱B中,立即关闭舱门。
开启空白试验舱A和样品试验舱B的风扇,搅拌10min,使舱内空气与释放源的污染物混合均匀后,同时关闭风扇,对空白舱内进行空气采样,测定空白舱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值为初始浓度,记作C0。
 24h后对两舱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采样,分析测试,即为某一时间段内A、B舱的浓度值,记作CA与CB。
被动式净化材料对污染物去除率y的计算:y =(CA-CB)/ CAx100%
按以上方法将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试验样品进行去味性能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结果可知,本发明所制备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具有显著的去味效果,各种组分按一定的比例复配,实施例1-3的去除率达99%以上;由对比例1-2可知,本发明采用益生菌混合液与复合聚合锌络合物复配,同时对异味源进行降解和与异味吸附结合,比单一使用效果显著;由对比例3-4可知,本发明的益生菌混合物的制备比直接添加益生菌,去味功效更强,其中添加了预处理的壳聚糖,对益生菌具有保护和协同作用,去味效果更强;由对比例5-6可知,本发明对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比其他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去味效果更强。
试验二、杀菌率性能测定
用已灭菌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进行培养,再分别用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试验样品取1ml喷洒在在表面,用平板计数法计算菌落数目,计算抑菌率,抑菌率:(原本的菌落数目-抑菌后的菌落数目)/原本的菌落数目×100%。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结果可知,本发明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具备高效杀菌性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三种细菌均具备极高的杀菌功效;由对比例1-2可知,本发明采用弱酸性配方环境下的乳酸、益生菌混合液与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复配,比单一使用复合聚合锌的杀菌增效显著;由对比例3-4可知,本发明的益生菌混合物的制备比直接添加益生菌,及其在其中添加了本发明预处理过的壳聚糖,杀菌增效更强;由对比例5-6可知,本发明对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比其他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杀菌增效效应更强。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1-3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1-3份、乳酸1-3份、结冷胶0.2-0.5份、茶多酚1-3份、EDTA二钠0.05-0.1份、纯水40-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2-3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2-3份、乳酸2-3份、结冷胶0.3-0.5份、茶多酚2-3份、EDTA二钠0.07-0.1份、纯水50-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分:益生菌混合液2份、复合聚合锌络合物2份、乳酸2份、结冷胶0.3份、茶多酚2份、EDTA二钠0.07份、纯水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益生菌混合液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β-环糊精以质量比1-2:1加入5-7体积倍数的水中进行在温度为60-80℃下加热搅拌35-45min,降温至30-40℃,将益生菌加入其中,再进行超声搅拌40-60min,得到益生菌包埋物;
步骤2:将预处理过的壳聚糖、益生菌包埋物和酵素以质量比2-4:1-3:0.5-1.5混合得到益生菌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益生菌为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丁酸梭菌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聚糖的预处理方法为:将壳聚糖和刺槐豆胶浸入体积倍数2-3倍的醋酸溶液中搅拌10-20min,再过滤洗涤,再加入质量分数10-13%的木质素和总重量12-14倍的去离子水,在40-50°C下混合搅拌2-3h至均匀,再减压压缩,得预处理的改性壳聚糖;
所述的壳聚糖和刺槐豆胶的重量份之比为11-13: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低聚糖粉加入5-8体积倍数的水中,升温至40-60℃搅拌20-30min,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2:将硫酸锌加入到6-8体积倍数的质量浓度为40%-50%的乙醇溶液中80-90℃下加热搅拌20-30min,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继续加热搅拌30-40min,降温至30-35℃后以质量比为1-2:1加入混合液中超声搅拌,再减压压缩干燥得到复合聚合锌络合物;
所述的硫酸锌和偶氮二异丁腈的重量份比为8-10: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搅拌频率为40-60KHZ,搅拌时间为10-3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部分乳酸、结冷胶、茶多酚
、EDTA二钠、纯水混合,在温度为70-90℃下搅拌40-60min,自然降温度为30-40℃时加入益生菌混合液和复合聚合锌络合物继续搅拌10-20min,最后用剩余的乳酸调配方PH值于4.0-5.5。
CN202310227068.2A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920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7068.2A CN115920106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7068.2A CN115920106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0106A true CN115920106A (zh) 2023-04-07
CN115920106B CN115920106B (zh) 2023-06-09

Family

ID=85835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7068.2A Active CN115920106B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01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3219A (zh) * 2023-09-27 2023-11-03 广东迪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类复合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378A (zh) * 2019-06-18 2019-08-30 广州亿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除臭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0813258A (zh) * 2019-11-15 2020-0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凝胶型除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99397A (zh) * 2021-03-23 2021-06-22 铜陵金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除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3069A (zh) * 2021-04-19 2021-07-06 新疆水佳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厂用简易生物复合除臭味剂及其应用
WO2022083085A1 (zh) * 2020-10-19 2022-04-28 同济大学 一种类植物液的环保高效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378A (zh) * 2019-06-18 2019-08-30 广州亿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除臭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0813258A (zh) * 2019-11-15 2020-0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凝胶型除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083085A1 (zh) * 2020-10-19 2022-04-28 同济大学 一种类植物液的环保高效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99397A (zh) * 2021-03-23 2021-06-22 铜陵金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除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3069A (zh) * 2021-04-19 2021-07-06 新疆水佳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厂用简易生物复合除臭味剂及其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3219A (zh) * 2023-09-27 2023-11-03 广东迪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类复合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83219B (zh) * 2023-09-27 2024-01-02 广东迪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类复合除味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0106B (zh) 2023-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6650B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67065B (zh) 一种长效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KR102177670B1 (ko) 악취 제거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114185B1 (ko) 소취제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2258796A (zh) 一种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28942B1 (ko) 미생물을 이용한 탈취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5920106B (zh) 一种生物基技术的高能长效除味剂及制备方法
KR102244422B1 (ko) 복합 미생물을 포함하는 천연탈취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천연탈취제
CN113057184A (zh) 一种复合型植物液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43535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611301B (zh) 一种复合生物除臭剂及制备方法
CN112143665B (zh) 一种高效降解甲醛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5945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菌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37717A (zh) 一种植物酵素除异味复合生物酶除醛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712A (zh) 一种海藻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7377A (zh) 一种由多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制成的新型除臭剂及制备方法
KR20140133365A (ko) 악취 제거용 혼합 미생물 제제의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혼합 미생물 제제 및 환경기초시설의 악취 제거방법
CN111286499A (zh) 一种复合空气净化复合生物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7014B (zh) 生物异味清除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15887724A (zh) 一种生物除臭剂的配方及生物除臭剂的制作方法
CN102114259B (zh) 一种除臭去异味复合微生物喷雾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99803A (zh) 一种除臭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2432B (zh) 一种具有长效抑菌除醛除味处理液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7142231A (zh) 一种祛除车内甲醛及芳香烃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60269A (zh) 一种微生物环保除臭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