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8720A - 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8720A
CN115918720A CN202310015786.3A CN202310015786A CN115918720A CN 115918720 A CN115918720 A CN 115918720A CN 202310015786 A CN202310015786 A CN 202310015786A CN 115918720 A CN115918720 A CN 115918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east
fruits
improving
vegetables
brown al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57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18720B (zh
Inventor
严芬
陈晓杰
方婷
赖小婷
查紫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0157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8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8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8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18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8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其步骤为:将酵母菌Lg 3活化后接种于含有褐藻寡糖的NYDB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于果实采摘后喷洒在果皮表面,或注入果实伤口中。本发明的调控机制在于提升了拮抗酵母生物膜形成能力,提升了拮抗酵母体内的抗氧化酶含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对病原菌的竞争优势和环境适应性,以提升生防效力。本发明所使用的褐藻寡糖使用方便,性质稳定,安全无害,本发明所使用的方法效果明确、显著,能有效解决农药使用带来的农业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同时也为研发微生物农药和增强其效力提供了优良的方法。

Description

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 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香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作为世界香蕉生产的第三大国家,2019年产量达到1166万吨。香蕉极具药用价值,果肉富含类黄酮和维生素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能够减少自由基堆积,延缓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但香蕉在采收和贮藏的过程中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染,造成品质劣变,经济损失严重。目前,香蕉采后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焦腐病和轴腐病等,其中以炭疽病造成的香蕉采后和贮藏腐烂最为严重。香蕉炭疽病由香蕉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musae)引起,病害一旦发生,较短时间内便会覆盖整个香蕉果实表面使果实变软甚至腐烂。目前,对于采后香蕉炭疽病的预防仍以化学预防为主,然而这些化合物多具有致癌可能性,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长期使用农药还容易使得病原菌造成耐药性,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生物防治是目前预防果蔬采后病害的热点方向之一,其中拮抗酵母由于遗传稳定、广谱抗菌、安全性高的优势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多种酵母已可应用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但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拮抗酵母受自身特性和环境多因素影响难以达到化学杀菌剂对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因此,通过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拮抗酵母的生防效力是解决酵母商业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提高拮抗酵母生防效力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类:与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联用、多种拮抗菌联合使用、通过外源物质诱导或逆境胁迫。其中外源物质诱导可以有效激发拮抗酵母的抗逆性,提高其生防能力,而且该方法由于操作简便而受到广泛关注。
褐藻寡糖是由褐藻胶经降解得到的一种低聚物,具有溶解性好、稳定性强、易被吸收等优点。褐藻寡糖的生物活性更为突出,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免疫调节活性以及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等功能,在医药、食品、日化和农业等方面应用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 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所述酵母菌Lg 3分类命名为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 3,菌种保藏号为CGMCCNo.18359;所述果蔬采后病害为香蕉采后炭疽病。
本发明还提供了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抗氧化能力中的应用;所述酵母菌Lg3分类命名为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 3,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8359。
本发明还提供了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生物膜形成能力中的应用;所述酵母菌Lg 3分类命名为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 3,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835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复壮的酵母菌Lg 3接种于NYDA培养基上于28℃培养48 h,再转接于NYDB培养基中于180 rpm、28℃培养24 h,培养后的菌液离心去上清,用无菌水重悬菌体沉淀并将菌体浓度调节至1×108 cells/mL;
(2)将步骤(1)获得的菌体沉淀重悬液转接至添加有5~40 mg/L褐藻寡糖的NYDB培养基中,于180 rpm、28℃培养24 h,得到酵母培养物;
(3)将步骤(2)获得的酵母培养物在5000 rpm离心10 min后去上清,用无菌水重悬菌体沉淀并将菌体浓度调节至1×108 cells/mL;
(4)将步骤(3)获得的菌体沉淀重悬液于果实采摘后喷洒在果皮表面,或注入果实伤口中。
上述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中,所述NYDA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5 g/L,牛肉浸膏8 g/L,葡萄糖10 g/L,琼脂20 g/L,其余为蒸馏水;自然pH。
上述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中,所述NYDB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5 g/L,牛肉浸膏8 g/L,葡萄糖10 g/L,其余为蒸馏水;自然 pH。
上述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中,所述酵母菌Lg 3分类命名为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 3,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8359。
上述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中,所述果蔬采后病害为香蕉采后炭疽病。
上述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中,所述褐藻寡糖的最佳添加量为10 mg/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果蔬采后病害生防菌剂,其含有上述步骤(3)获得的菌体沉淀重悬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使用的褐藻寡糖使用方便,性质稳定,安全无害,目前未见褐藻寡糖作为诱导剂提高酵母菌 Lg 3生防效力的相关报道。
2.本发明使用褐藻寡糖诱导处理后酵母菌 Lg 3处理香蕉果实,与单纯使用酵母菌 Lg 3处理香蕉果实相比,经褐藻寡糖诱导后的酵母菌 Lg 3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抑制效果更显著,其中褐藻寡糖在浓度为10 mg/L 时效果最佳。
3.本发明所使用褐藻寡糖诱导处理酵母菌 Lg 3后处理香蕉果实后,香蕉果实的主要品质指标如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等,与未诱导组相比有显著减缓品质指标降低的效果。
4.本发明所使用褐藻寡糖诱导处理酵母菌 Lg 3也为研发微生物农药和增强其效力提供了优良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化学杀菌剂使用带来的农业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 Lg 3对香蕉果实储藏期间的保鲜效果图。
图2为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 Lg 3对香蕉果实采后炭疽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图3为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 Lg 3对香蕉果实采后炭疽病病斑直径的影响。
图4为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 Lg 3对香蕉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图5为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对酵母菌 Lg 3细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
图6为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对酵母菌 Lg 3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注:图1至图4中,CK代表无菌水处理,为对照组;A为未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 Lg 3处理组;B、C、D和E分别为经5 mg/L、10 mg/L、20 mg/L、40 mg/L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 Lg 3处理组;图5至图6中,CK代表未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 Lg 3处理组,为对照组;A、B、C、D分别为经5 mg/L、10 mg/L、20 mg/L、40 mg/L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 Lg 3处理组。不同小写字母代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P < 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发明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发明公开了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 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涉及的酵母菌 Lg 3系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安全无毒的拮抗酵母,保存于福建省福州大学应用微生物实验室,其分类命名为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3,于2019年8月0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8359,其已于申请号为CN201910997344.7的专利中公开。
本发明所涉及的褐藻寡糖,其制备方法为:将待复壮的重组褐藻胶裂解酶表达菌 E.coliBL21 (DE3)-pGEX-4T-1- alyl7从-80℃ 冰箱取出,在含0.1 ug/mL 氨苄青霉素抗生素的LA 平板上划线纯化2~3 次,挑取状态良好的单菌落接种于5 mL LB 液体培养基中,在摇床(37℃,180 rpm)中培养12 h ,得到种子液;将种子液以1% (V/V)的接种量转接至1 LLB 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至OD600 =0.6~0.8时,随后向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8 mM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于20℃继续培养18 h 以诱导产酶;培养结束后离心,收集菌体沉淀用40 mL 的0.1 M pH 7.0 的柠檬酸-磷酸缓冲液重悬,在10℃条件下进行超声破碎30 min,破碎液于4℃、11000 rpm 离心10 min,获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用PB缓冲液(50 mM,pH 7.0)配制100 mL质量分数为2%的海藻酸钠溶液,将40 mL粗酶液分5次加入其中(5 h/次),于摇床(40℃,180 rpm)酶解24 h;酶解结束后沸水浴30 min 使酶变性失活,冷却至室温后10000 rpm 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即为酶解产物;向酶解产物中加入酶解产物体积20% 的预冷无水乙醇,4℃静置过夜,再10000 rpm 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通过旋转蒸发浓缩10倍后,加入浓缩液体积5 倍的预冷无水乙醇4℃静置过夜,再11000 rpm 离心10 min,收集沉淀用UP 水复溶后再次离心以去除不溶性杂质,将上清液冷冻干燥即获得褐藻寡糖粉末。其中,所述重组褐藻胶裂解酶表达菌 E.coliBL21 (DE3)-pGEX-4T-1- alyl7已于申请号为CN202111240122.4的专利中公开。
本发明所涉及的香蕉炭疽菌( Collectotrchum musae)由福建省福州大学应用微生物实验室保存并提供,菌株保存和活化均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基;供试香蕉采自摘自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并于当天运至实验室,挑取大小均匀、没有病斑和机械损伤的青香蕉作为试验材料,供试的果实挑选大小均匀一致,表面无机械损伤和病虫伤害。
实施例1
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Lg 3,其步骤如下:
(1)将实验室冻存的酵母菌 Lg 3接种于NYDA培养基上于28℃培养48 h,再转接于NYDB培养基中于180 rpm、28℃培养24 h,培养后的菌液离心去上清,用无菌水重悬菌体沉淀并将菌体浓度调节至1×108 cells/mL;
(2)将步骤(1)获得的菌体沉淀重悬液以1 %(V/V)的接种量转接至含有不同浓度(0 mg/L,5 mg/L,10 mg/L,20 mg/L,40 mg/L)褐藻寡糖的NYDB培养基中,于180 rpm、28℃培养24 h,得到酵母培养物;
(3)将步骤(2)获得的酵母培养物在5000 rpm离心10 min后去上清,收集菌体沉淀用无菌水洗涤并重悬,调节菌体浓度至1×108 cells/mL。
其中,所述NYDA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5 g/L,牛肉浸膏8 g/L,葡萄糖10 g/L,琼脂20 g/L,其余为蒸馏水;自然pH。
其中,所述NYDB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5 g/L,牛肉浸膏8 g/L,葡萄糖10 g/L,其余为蒸馏水;自然pH。
实施例2
探究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Lg 3对香蕉果实采后炭疽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其步骤如下:
香蕉果实先用20% (V/V)酒精除去果实表面气泡,再用0.5% (V/V)次氯酸钠进行表面消毒,用清水清洗,于室温下自然风干。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将实施例1步骤(3)所得菌体沉淀重悬液喷洒于香蕉果皮表面;②将无菌水喷洒于香蕉果皮表面(对照)。2 h后待果皮表面自然晾干,将浓度为1 × 105 spores/mL的香蕉炭疽菌孢子悬液喷洒于香蕉果皮表面,待果皮表面自然晾干将香蕉放入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置于28℃、80% HD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贮藏,贮藏结束后取样观察记录香蕉病情。
病情指数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据整个果实果皮面积的百分比小于25%;2级:病斑面积占据整个果实果皮面积的百分比为25%~50%;3级:病斑面积占据整个果实果皮面积的百分比为50%~75%;4级:病斑面积占据整个果实果皮面积的百分比大于75%。
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Σ(感病级别×该级果实数)/(总果实数×最高感病级别)]×100%。
如图1所示,当储藏至14天时,经10 mg/L 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处理组的果实出现轻微病斑,经其他浓度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处理组的果实虽出现病斑、但病斑面积小于未诱导组。
如图2所示,在储藏14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喷洒未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和喷洒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均显著降低了香蕉的病情指数;经不同浓度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后,酵母菌Lg 3的生防效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褐藻寡糖浓度为10 mg/L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褐藻寡糖的浓度继续增加,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的生防效力反而略有减弱,但与未经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相比生防效力仍得到增强。
以上结果表明,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生防效力得到提高,且10 mg/L褐藻寡糖对提高酵母菌Lg 3生防效力的效果最为显著。
实施例3
探究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Lg 3对香蕉果实采后炭疽病腐烂直径的影响,其步骤如下:
香蕉果实先用20% (V/V)酒精除去果实表面气泡,再用0.5% (V/V)次氯酸钠进行表面消毒,用清水清洗,于室温下自然风干。用无菌手术刀在香蕉腰部果皮打1个直径为6mm深3 mm的孔,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每孔注入30 μL实施例1步骤(3)所得菌体沉淀重悬液;②每孔注入30 μL无菌水(对照)。2 h后向伤口处接种30 μL浓度为1 × 105 spores/mL的香蕉炭疽孢子悬浮液。自然晾干后将果实装入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内,置于28℃、80% HD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贮藏。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重复10个果实。整个试验重复3次。记录果实伤口的腐烂直径,以此评价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Lg 3对香蕉炭疽病的控制效果。
如图3所示,在储藏14天后,喷洒未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和喷洒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处理组的香蕉果实的腐烂直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 cm);经不同浓度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处理的香蕉果实的病斑直径均低于未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处理组,其中,以10 mg/L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处理组的香蕉病斑直径最小,仅为2.1 cm。
实施例4
探究褐藻寡糖诱导培养酵母菌Lg 3对香蕉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其步骤如下:
香蕉果实先用20% (V/V)酒精除去果实表面气泡,再用0.5% (V/V)次氯酸钠进行表面消毒,用清水清洗,于室温下自然风干。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将实施例1步骤(3)所得菌体沉淀重悬液喷洒于香蕉果皮表面;②将无菌水喷洒于香蕉果皮表面(对照)。2 h后待果皮表面自然晾干,将浓度为1 × 105 spores/mL的香蕉炭疽菌孢子悬液喷洒于香蕉果皮表面,待果皮表面自然晾干将香蕉放入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置于28℃、80% HD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贮藏,14 d后测定失重率、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重复10个果实。整个试验重复3次。
失重率测定:失重率=(处理前质量-储藏后质量)/处理前质量×100%。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用手持式糖量计测定,采用手持糖量计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示为g/100 g样品。
可滴定酸测定:取用5 g果肉组织与50 mL蒸馏水一起匀浆,过滤得到滤液。取10mL滤液,滴入酚酞指示剂,用标准溶液(0.1M NaOH)进行滴定,结果以苹果酸的百分数表示。
可溶性蛋白质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香蕉果实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用mg/g mF表示。
硬度测定:采用TA-XT 2 Plus质构分析仪测试,探头直径为5 mm,测试深度为10mm,探头插入水果时所受的最大阻力(单位为N)就被定义为水果的硬度。
如图4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在储存14 d后,与未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相比,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能够更好维持采后香蕉的品质,其中,以10 mg/L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对酵母菌Lg 3生防效力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而未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处理组的香蕉果实的贮藏品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例5
探究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对酵母菌Lg 3抗氧化酶(CAT、GPX、SOD)活性的影响,其步骤如下:
将实验室冻存的酵母菌 Lg 3接种于NYDA培养基上于28℃培养48 h,再转接于NYDB培养基中于180 rpm、28℃培养24 h,培养后的菌液离心去上清,用无菌水重悬菌体沉淀并将菌体浓度调节至1×108 cells/mL,再以1 %(V/V)的接种量转接至含有不同浓度(0mg/L,5 mg/L,10 mg/L,20 mg/L,40 mg/L)褐藻寡糖的NYDB培养基中,于200 rpm、28℃培养24 h;培养后离心得到菌体,无菌水清洗。根据试剂盒的方法进行酶活测定,酶活单位表示为U/mg。
如图5所示,与未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相比,不同浓度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均能不同程度提升酵母菌Lg 3细胞中CAT、GPX、SOD的活性,其中,以10 mg/L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对酵母菌Lg 3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
以上结果表明,褐藻寡糖能提高酵母菌Lg 3抗氧化能力,增加酵母菌Lg 3对环境耐受性,从而提高其生防效力。
实施例6
探究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对酵母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其步骤如下:
将实验室冻存的酵母菌 Lg 3接种于NYDA培养基上于28℃培养48 h,再转接于NYDB培养基中于180 rpm、28℃培养24 h,培养后的菌液离心去上清,用无菌水重悬菌体沉淀并将菌体浓度调节至1×108 cells/mL,再以1 %(V/V)的接种量转接至含有不同浓度(0mg/L,5 mg/L,10 mg/L,20 mg/L,40 mg/L)褐藻寡糖的NYDB培养基中,于200 rpm、28℃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离心,收集菌体沉淀用无菌水洗涤并重悬,调节菌体浓度至1×107cells/mL;再取100 μL 1.0 × 107cells/mL的酵母菌 Lg 3菌悬液加入无菌96孔聚苯乙烯板中,于28℃、75 r/min摇床中培养24 h后,小心吸出孔中的酵母悬液,取200 μL的PB缓冲液洗涤3次后,向孔中加入100 μL的0.4%的结晶紫,静置等待45 min,吸出染液后,使用350μL无菌去离子水清洗4次,加入200 μL的95%的乙醇,静置等待45 min,将脱色液于590 nm测定吸光度。以ΔOD590大于0.1表示酵母菌Lg 3具备形成生物膜能力。
如图6所示,与未经褐藻寡糖诱导培养的酵母菌Lg 3相比,不同浓度褐藻寡糖诱导培养处理能提升酵母菌Lg 3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以10 mg/L褐藻寡糖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
以上结果表明,褐藻寡糖诱导培养能够提高酵母菌Lg 3生防效力还与其能够诱导酵母快速增殖及增加其与病原菌营养空间竞争能力有关,因此褐藻寡糖具有较好的酵母生防效力提升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所述酵母菌Lg 3分类命名为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 3,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8359;所述果蔬采后病害为香蕉采后炭疽病。
2.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抗氧化能力中的应用;所述酵母菌Lg 3分类命名为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 3,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8359。
3.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生物膜形成能力中的应用;所述酵母菌Lg 3分类命名为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 3,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8359。
4.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复壮的酵母菌Lg 3接种于NYDA培养基上于28℃培养48 h,再转接于NYDB培养基中于180 rpm、28℃培养24 h,培养后的菌液离心去上清,用无菌水重悬菌体沉淀并将菌体浓度调节至1×108 cells/mL;
(2)将步骤(1)获得的菌体沉淀重悬液转接至添加有5~40 mg/L褐藻寡糖的NYDB培养基中,于180 rpm、28℃培养24 h,得到酵母培养物;
(3)将步骤(2)获得的酵母培养物在5000 rpm离心10 min后去上清,用无菌水重悬菌体沉淀并将菌体浓度调节至1×108 cells/mL;
(4)将步骤(3)获得的菌体沉淀重悬液于果实采摘后喷洒在果皮表面,或注入果实伤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YDA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5 g/L,牛肉浸膏8 g/L,葡萄糖10 g/L,琼脂20g/L,其余为蒸馏水;自然 p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YDB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5 g/L,牛肉浸膏8 g/L,葡萄糖10 g/L,其余为蒸馏水;自然 pH。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菌Lg 3分类命名为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Lg 3,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835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蔬采后病害为香蕉采后炭疽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褐藻寡糖的最佳添加量为10 mg/L。
10.一种果蔬采后病害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4步骤(3)获得的菌体沉淀重悬液。
CN202310015786.3A 2023-01-06 2023-01-06 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Active CN115918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5786.3A CN115918720B (zh) 2023-01-06 2023-01-06 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5786.3A CN115918720B (zh) 2023-01-06 2023-01-06 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8720A true CN115918720A (zh) 2023-04-07
CN115918720B CN115918720B (zh) 2024-07-09

Family

ID=8665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5786.3A Active CN115918720B (zh) 2023-01-06 2023-01-06 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872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3281A (zh) * 2011-06-21 2011-12-21 江苏大学 一种提高毕赤酵母对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效力的方法
CN110628655A (zh) * 2019-10-21 2019-12-31 福州大学 一株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酵母菌Lg-3及其使用方法
CN113349250A (zh) * 2021-05-08 2021-09-07 江苏大学 褐藻寡糖结合季也蒙毕赤酵母应用于梨果采后青霉病防治及贮藏保鲜的用途
CN113444653A (zh) * 2021-06-29 2021-09-28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诱导提高酵母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的方法
CN113912461A (zh) * 2021-11-18 2022-01-11 海南大学 一种抗植物叶片真菌病害的叶面肥
CN114085793A (zh) * 2021-11-18 2022-02-25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皮氏类芽孢杆菌菌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WO2022078140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3281A (zh) * 2011-06-21 2011-12-21 江苏大学 一种提高毕赤酵母对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效力的方法
CN110628655A (zh) * 2019-10-21 2019-12-31 福州大学 一株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酵母菌Lg-3及其使用方法
WO2022078140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及其应用
CN113349250A (zh) * 2021-05-08 2021-09-07 江苏大学 褐藻寡糖结合季也蒙毕赤酵母应用于梨果采后青霉病防治及贮藏保鲜的用途
CN113444653A (zh) * 2021-06-29 2021-09-28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诱导提高酵母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的方法
CN113912461A (zh) * 2021-11-18 2022-01-11 海南大学 一种抗植物叶片真菌病害的叶面肥
CN114085793A (zh) * 2021-11-18 2022-02-25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皮氏类芽孢杆菌菌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明鹏;陈蕾;刘正一;王学江;秦松;闫培生;: "混合菌群发酵马尾藻作为海藻肥料的研究", 海洋科学, no. 02, 15 February 2017 (2017-02-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8720B (zh) 202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Lack of internaliz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in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after leaf surface and soil inoculation
CN109486707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8148794A (zh) 一种广谱抑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DYr3.3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15016B (zh) 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1374178A (zh) 一种瓜果防腐保鲜剂、制备方法及瓜果贮藏方法
Robbs et al. Causes of decay of fresh‐cut celery
CN110791448A (zh) 一株甘蔗内生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Zhang et al. Burdock fructooligosaccharide enhances biocontrol of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to postharvest decay of peaches
CN113349250A (zh) 褐藻寡糖结合季也蒙毕赤酵母应用于梨果采后青霉病防治及贮藏保鲜的用途
CN116536207A (zh) 一种萎缩芽孢杆菌wlkysy-4、生物菌剂及应用
CN104673701B (zh) 一株根皮苷降解菌及其菌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15918720A (zh) 褐藻寡糖在提高酵母菌Lg 3对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效力中的应用
CN113278541B (zh) 一株水稻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3502433A (zh) 禾草假单胞菌种的菌株的生物培养物、所述培养物作为用于生物防治病原菌的拮抗物的用途及包括将含所述培养物的制剂施用于水果的步骤的用于处理所述水果的方法
US9850519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 utilizing Paenibacillus sp
CN106011018B (zh) 一种可降解农产品废弃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Asiry et al. Evaluation of Certain Essential Oil to Control of Bacterial Soft Rot of Potato Caused by 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
CN115975882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3943664B (zh) 一株控制香蕉采后病害的酵母菌p4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67933B (zh) 一种皂角发酵物及其防治病虫害和促生长上的应用
CN116121123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葡萄灰霉病和葡萄保鲜中的应用
CN116103203B (zh) 一株防治马铃薯软腐病的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4591846B (zh) 圣女果虫草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535178B (zh) 一种细菌性软腐病生防复合菌及应用
CN114317328B (zh) 一种金霉素链霉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