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6128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6128A
CN115916128A CN202180050757.XA CN202180050757A CN115916128A CN 115916128 A CN115916128 A CN 115916128A CN 202180050757 A CN202180050757 A CN 202180050757A CN 115916128 A CN115916128 A CN 115916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main body
disposal tape
absorbent
absorbent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07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中知子
一万田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8035037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591612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16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6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1)中用于维持废弃形态的废弃用带(10)配置在物品主体部分(1A)的外表面(5A)。废弃用带(10)的固定在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的固定部(12)、伸长部(15)、固接部(18)沿废弃用带的长度方向(X1)配置并且以折叠的状态设置于外表面(5A)。在解除折叠状态后,伸长部(15)能沿长度方向伸缩,在固接部(18)的主体相对面(19b)形成有粘接面(20),主体相对面(19b)在解除折叠状态的状态下朝向物品主体部分。伸长部构成为通过在长度方向伸长后收缩而产生弯曲部(22),该弯曲部(22)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Y1)的截面形状具有与主体相对面相反的面(u)一侧呈凸状的弯曲形状。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废弃用带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就能够容易且卫生地进行使用后的废弃的观点而言,已知有包括废弃用带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该废弃用带能够将一次性尿布维持为卷好的状态。还已知有在一次性尿布以外的吸收性物品设置废弃用带的情况。此外,使废弃用带的一部分能够伸缩也为人所知。例如,本申请人提案了一种包括废弃用带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该废弃用带中,固定于一次性尿布的外表面的固定部、伸长部和固接部沿废弃用带的长度方向配置且按照该顺序保持为三折状态,在将尿布废弃的使用时,解除废弃用带的三折状态,用手指捏着使伸长部伸长并缠绕于尿布,由此能够维持废弃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20/23758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在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配置有用于维持废弃形态的废弃用带的吸收性物品。
上述废弃用带优选固定于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的固定部、伸长部和固接部以该顺序沿着该废弃用带的长度方向配置,并且在折叠状态下设置于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
上述伸长部优选在解除上述折叠状态时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伸缩。
上述固接部优选在解除了上述折叠状态的状态下,在朝向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侧的主体相对面具有粘接面。
上述伸长部优选构成为通过沿上述长度方向伸长后使其收缩而产生弯曲部,上述弯曲部的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具有与上述主体相对面相反的面一侧呈凸状的弯曲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展开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线示意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废弃形态的立体图。
图5的(a)~图5的(c)是表示使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废弃用带伸缩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伸长后的废弃用带的自然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7的(a)是示意性表示废弃用带伸缩前的伸长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废弃用带伸长时的伸长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的(c)是示意性表示在伸长后收缩了的伸长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c)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9是说明在伸长部发生弯曲的原理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伸长部的弯曲形状和展开时的形状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废弃用带的其他折叠状态的放大图。
图12是表示废弃用带的其他安装部位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废弃用带的其他安装部位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废弃用带的其他安装部位的示意图。
图15的(a)是表示在图14所示的废弃用带的安装部位以伸长状态铺设有弹性体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5的(b)是表示从图15的(a)的伸长状态变化为收缩状态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废弃用带,其在使用前为折叠好的紧凑的废弃用带,在使用时,其长度因伸长部的伸长而增加,由此能够充分地缠绕在卷好的尿布的周围,易于将该尿布维持为卷好的废弃状态。但是,不见得通过一次缠绕操作就能够形成紧凑的废弃状态,为了更紧凑进行整理,经常会进行将缠好的废弃用带解开一次,将尿布重新紧凑地卷好,然后使废弃用带再次伸长并缠绕这样的操作。此时,废弃用带会反复伸长和收缩,有时在收缩后,伸长部发生松弛,固接部的粘接面与伸长部自粘,在强行将其撕开时废弃用带破裂而变得无法使用。
此外,在将尿布重新紧凑地卷好时,也有手指不慎从拉长过一次的废弃用带上松开的情况发生,此时也可能发生废弃用带意外弯折,固接部的粘接面与伸长部自粘的情况。
本发明涉及可消除上述缺点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本发明所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图所示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仅称为“尿布1”)具有供穿戴者的腰身通过的腰部开口部1W和供穿戴者的下肢通过的一对腿部开口部1L、1L。尿布1包括具有正面片2、背面片3和吸收体40的吸收性主体4和配置在吸收性主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5。外装体5形成尿布1的非肌肤相对面,即尿布1的外表面。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尿布1等吸收性物品或作为其构成部件的例如外装体5、正面片2等中的在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配置在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尿布1等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在穿戴时朝向肌肤侧相反侧(穿衣侧)的面,即配置在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的面。另外,此处所说的“穿戴时”的意思是维持通常的合适的穿戴位置,即该尿布1等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
尿布1包括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A、配置在胯裆部的裆部C和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B。尿布1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B各自的外装体5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彼此通过粘接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手段而相互接合。由此,形成上述腰部开口部1W和一对腿部开口部1L、1L。
图2表示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将腹侧部A和背侧部B各自的外装体5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从相互接合的状态撕开而使尿布1成为展开状态,并使各部分的弹性体伸长而将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设计尺寸(与完全排除弹性体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至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
尿布1具有与从腹侧部A经由裆部C向背侧部B延伸的方向对应的纵向X和在将该尿布1如图2所示扩展至平面状的状态下,与该纵向X正交的横向Y。纵向X与吸收性主体4的长度方向一致。如图2所示,尿布1形成为关于沿纵向X延伸的将该尿布1沿横向Y二等分的纵向中心线CL左右对称。以下,也将尿布1等吸收性物品的纵向X称为物品纵向X,将尿布1等吸收性物品的横向Y称为物品横向Y。
如图2和图3所示,外装体5具有外层片55、配置在与外层片55相比靠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片56和在外层片55和内层片56之间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个弹性体53、54。外层片55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即,外层片55的外表面55a形成外装体5的外表面5A,该外装体5的外表面5A形成物品主体部分1A的外表面。外层片55和内层片56相邻。外层片55和内层片56的形成材料优选为无纺布。作为无纺布,能够使用通过各种制法制成的无纺布,例如能够使用纺粘无纺布、热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和热风无纺布等通过各种制法制成的无纺布。无纺布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
腰部伸缩区域G1形成在吸收性主体4的纵向X的两端4a、4b各自的外侧。腰部伸缩区域G1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在穿戴者的腰部。
下部伸缩区域G2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B各自的纵向X,形成在吸收性主体4的纵向X的两端4a、4b的位置与侧封部7的下端的位置之间。在下部伸缩区域G2,弹性体54至少配置在侧封部7和吸收性主体4的沿物品纵向X的侧缘之间的区域。此外,在下部伸缩区域G2,不在吸收性主体4的沿物品纵向X的两侧缘之间配置弹性体54,或者以不体现弹性伸缩性的方式将弹性体54配置为实施了细碎的切断等处理的状态。
以下,也将位于腹侧部A的腰部伸缩区域G1和下部伸缩区域G2称为腹侧腰部伸缩区域FG1和腹侧下部伸缩区域FG2,将位于背侧部B的腰部伸缩区域G1和下部伸缩区域G2称为背侧腰部伸缩区域BG1和背侧下部伸缩区域BG2。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的吸收体40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1和包覆该吸收性芯41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包芯片42而构成。吸收性芯41含有吸水性聚合物和亲水性纤维而构成。包芯片42既可以用一片包覆吸收性芯41整周,也可以用2片以上包覆吸收性芯41整周。
如图2所示,尿布1在沿纵向X的吸收性主体4的两侧部分别包括沿着该纵向X延伸的防漏翻边6、6。防漏翻边6、6含有遍及吸收性主体4的纵向X的全长连续的疏水性的翻边形成用片61和以沿纵向X伸长的状态固定在翻边形成用片61的横向Y的内方侧的1根或多根翻边弹性部件62而构成。防漏翻边6、6通过具有翻边弹性部件62而向肌肤相对面侧立起。
作为用于外装体5、吸收性主体4所含的正面片2、背面片3和吸收体40以及防漏翻边6、6等构成部件的材料,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与该技术领域中一直以来所使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等。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构成物品主体部分1A的外装体5处配置有废弃用带10。物品主体部分1A是尿布1等吸收性物品中的废弃用带10以外的部分,废弃用带10安装在物品主体部分1A的非肌肤相对面。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废弃用带10以折叠的状态设置在背侧部B的外装体5的外表面5A。废弃用带10用于维持尿布1的废弃形态。废弃用带10配置在尿布1的背侧部B的横向Y的大致中央部。本实施方式中的废弃用带10以三折状态保持在外表面5A。废弃用带10设置为在三折状态下,其长度方向与尿布1的纵向X一致。
此处,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的长度方向是在沿法线方向观察尿布的外表面5A时呈长方形形状的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的沿着长边的方向。
“折叠状态”不限于上述三折状态,也可以是固定部12与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重合折叠的两折状态。例如,作为一例可列举仅在固定部12与伸长部15之间折回,将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重叠到固定部12上的状态。但是,从紧凑且易于将固接部18拉出、废弃操作变得更容易的观点来看,优选将成为展开状态进行使用前的废弃用带10设为三折状态,具有固定部12、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依次重叠的结构。
图3是图2的I-I线示意剖面图。图3示出了成为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的剖面结构。废弃用带10主要由3个部位构成。具体而言,废弃用带10由固定部12、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构成。这些固定部12、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依次沿废弃用带10的长度方向X1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尿布1的纵向X和废弃用带10的长度方向X1为相同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的废弃用带10成为按照固定部12、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的顺序层叠的三折状态。在固定部12和伸长部15之间不存在其他部件,两者直接连续设置。同样地,在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之间也不存在其他部件,两者直接连续设置。
废弃用带10中的固定部12具有固定部用片材13。固定部用片材13具有第一面13a和第二面13b。在成为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固定部用片材13除了后文所述的折返部13'以外,第一面13a与伸长部15相对,第二面13b与尿布1的外表面相对。
固定部12具有固定部用粘接面14。固定部用粘接面14设置在固定部用片材13的第二面13b。固定部12通过固定部用粘接面14而固定于尿布1的背侧部B的外表面。经由该固定部用粘接面14,废弃用带10不可拆装地被固定在尿布1的背侧部B的外表面5A(外层片55的外表面55a)。作为将废弃用带10固定于尿布1的外表面的方法,能够使用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方法。
伸长部15包括具有伸缩性的中间部用片材16。中间部用片材16既可以与之前所述的固定部用片材13为相同长度,也可以为不同长度。此外,中间部用片材16既可以与固定部用片材13为相同宽度,也可以为不同宽度。中间部用片材16具有第一面16a和第二面16b。在成为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中,中间部用片材16除了后文所述的折返部16'外,第一面16a与固接部18相对,第二面16b与固定部12相对。伸长部15解除折叠状态后能够沿长度方向X1伸缩,不具有粘接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伸长部15不具有粘接面的方式,但伸长部15也可以具有粘接面。该情况下,优选伸长部15的粘接面设置于中间部用片材16的第二面16b,成为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中的伸长部15和固定部12之间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因而,伸长部15的粘接面优选由低粘接性的粘接剂构成。
如图3所示,前文所述的固定部12的固定部用片材13具有在废弃用带10的长度方向X1的一端向伸长部15侧折回的折返部13'。并且,折返部13'与伸长部15的中间部用片材16的一端在第二面16b这一侧接合。由此,固定部12和伸长部15直接连续设置。作为连续设置固定部12和伸长部15的方法,能够使用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方法。
废弃用带10中的固接部18能够固接于作为尿布1的外表面的外装体5的外表面5A中的任意的位置,是在用废弃用带10维持尿布1的废弃形态时固接于尿布1的外表面5A的部位。固接部18形成废弃用带10的前端区域,具有固接部用片材19。固接部用片材19既可以与固定部用片材13或中间部用片材16为相同长度,也可以为不同长度。固接部用片材19既可以与固定部用片材13或中间部用片材16为相同宽度,也可以为不同宽度。固接部用片材19具有第一面19a和第二面19b。在本实施方式的成为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中,固接部用片材19的第二面19b与伸长部15相对。
固接部18具有固接部用粘接面20。固接部用粘接面20设置于固接部用片材19的第二面19b。固接部用粘接面20用于将固接部18可靠地固接于尿布1的外表面5A的任意的位置。从该观点出发,优选确定固接部用粘接面20的粘接性的程度。
在固接部18的固接部用片材19的另一端19c,在第二面19b侧接合有手捏片21。手捏片21是与固接部用片材19分体的片,构成手捏部。手捏片21具有与固接部用片材19的接合面21a和与中间部用片材16的第一面16a相对的接合面21b。手捏片21将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中的固接部18和伸长部15之间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即,手捏片21在接合面21b形成有用于保持将废弃用带10折叠的状态的粘接面23。因而,粘接面23优选由低粘接性的粘接剂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手捏片21具有粘接面23的方式,但是手捏片21也可以不具有粘接面。该情况下,手捏片21不与相对的中间部用片材16的第一面16a接合,而由固接部18的固接部用粘接面20以可剥离的方式与中间部用片材16的第一面16a接合。如上文所述,固接部用粘接面20的粘接性的程度优选基于可靠地固接于尿布1的外表面5A的任意的位置的观点来确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中间部用片材16的第一面16a进行涂敷剥离处理剂等表面处理,而调整成呈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中的固接部18和伸长部15之间可剥离地接合。
前文所述的伸长部15中的中间部用片材16形成有其长度方向X1的一端向固接部18侧折回而成的折返部16'。并且,折返部16'与固接部18的固接部用片材19的一端19d在第二面19b这一侧接合。由此,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直接连续设置。作为连续设置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的方法,能够使用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中由固定部12、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这3个部位构成的废弃用带10被三折成Z字状。以该成为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中的自由端、即固接部18中的手捏片21的安装部位朝向尿布1的腰部开口部1W侧的方式,废弃用带10被安装在尿布1的背侧部B的外表面5A。
废弃用带10中的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能够在该废弃用带10的长度方向X1上伸缩。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a)所示,将长度方向X1中的废弃用带10伸长的方向作为伸长方向X1A,将收缩的方向作为收缩方向X1B。如图5的(a)所示,将三折的状态的废弃用带10解开使其成为展开状态,人用手拿着固接部18沿带的伸长方向X1A拉伸。由此,在向废弃用带10施加拉伸力时,如图5的(b)所示,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分别伸长,使废弃用带10的长度增加。在本实施方式中,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在解除了三折状态的展开状态下能够沿废弃用带10的伸长方向X1A伸长。此处,解除了三折状态的展开状态是指将废弃用带10的伸长部15与固定部12之间剥离,且将伸长部15与固接部18之间剥离而使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以直线状展开的状态。在上述展开状态下,废弃用带10能够用人的力气伸展,此时,能够使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伸长。
本实施方式中的废弃用带10的固接部18在解除了三折状态的状态下,在朝向物品主体部分1A的外表面侧的主体相对面d具有固接部用粘接面20。如图5的(a)所示,朝向物品主体部分1A的外表面侧的主体相对面d是在使废弃用带10成为完全不施加扭转地将固定部12、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展开为一直线状的展开状态时,与固定部12中朝向物品主体部分1A侧的面朝向相同侧的面。若按照与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的关系来说的话,固接部18的主体相对面d是在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的固接部18中朝向伸长部15侧的面,是固接部用片材19的第二面19b侧的面。
图4示出了废弃时的尿布1的废弃形态。在废弃尿布1时,以在图1所示的尿布1中腹侧部A朝内的方式,将尿布1从裆部C朝向腰部开口部1W卷起,形成图5的(a)所示的卷起形态。在卷起形态的尿布1中,设置于背侧部B的废弃用带10在卷起的尿布1的外侧露出。在该状态下,使废弃用带10的折叠状态成为展开状态,如图5的(b)所示,使废弃用带10伸长,缠绕在成为图4所示的废弃形态的尿布1的外周,使固接部18的固接部用粘接面20固接于外表面5A,由此维持尿布1的废弃形态。
为了将尿布1维持为图4所示的废弃形态,有时会在将废弃用带10沿伸长方向X1A拉伸而成为展开状态后,反复对废弃用带10进行图5的(b)所示那样的伸长动作和通过减弱拉伸力而使废弃用带10如图5的(c)所示那样收缩的收缩动作。在反复进行这样的伸缩动作时,如图6所示,在收缩时,伸长部15相比于初始状态对应于伸长部15的残留应变量被拉长变薄,在伸长部15产生松弛并且刚性下降,变得易于弯折。一旦成为这样的状态,在将尿布1再次卷好并缠绕废弃用带10的过程中,存在因伸长部15变得容易弯折而导致伸长部15和设置于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自粘的情况。在像这样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发生自粘时,难以将废弃用带本身顺利地缠绕于尿布1,根据情况可能发生无法保持废弃状态的情形。
此外,在将尿布1重新紧凑地卷好时,还存在手从拉长过一次的废弃用带10的固接部18松开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废弃用带10意外折叠弯折,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与伸长部15自粘的情况。
鉴于此,如图5的(b)、图5的(c)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中的伸长部15构成为通过在长度方向X1伸长后使其收缩,而产生弯曲部22,其与长度方向X1正交的宽度方向Y1的截面形状具有与主体相对面d相反的面u侧呈凸状的弯曲形状。弯曲部22例如在伸长后解除拉伸力而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
更详细而言,弯曲部22的弯曲形状为以主体相对面d侧成为凹状,与该主体相对面d相反的面u一侧成为凸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参照图8)。
关于伸长部15,主体相对面d是在如图5的(a)所示,使废弃用带10成为完全不施加扭转地将固定部12、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展开为一直线状而成为展开状态时,朝向与固接部18中具有粘接面20的面的相同侧的面,与主体相对面d相反的面一侧是在成为该展开状态时,朝向与固接部18中具有粘接面20的面所面向的一侧相反侧的面u一侧。若按照与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的关系来说的话,伸长部15的与主体相对面d相反的面u一侧是在三折状态的废弃用带10中朝向固定部12侧的面一侧。
像这样,伸长部15通过产生与长度方向X1正交的宽度方向Y1的截面形状弯曲成一面成为凹状、另一面成为凸状的形状的弯曲部22,而变得难以折曲,在带收缩时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不容易自粘。此外,伸长部15因为在收缩时具有弯曲形状,且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构成,所以即使弯曲的伸长部15遭受弯折那样的变形,也会发挥回弹并要恢复原状的作用,伸长部试图复原为笔直的状态。根据这样的作用,也不易在带收缩时发生伸长部折曲而伸长部15与固接部18自粘的情况。因此,不易发生废弃用带10的不良情况,能够顺利地进行使尿布1成为废弃形态的动作。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伸长部15的与长度方向X1正交的宽度方向Y1的截面形状以产生具有与主体相对面d相反的面u呈凸状的弯曲形状的弯曲部22的方式构成,所以假设在废弃用带10弯折时,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相对的是伸长部15的凸状的面相反的一面。此时,与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相接触的只有伸长部15的侧缘部,与和凸状的弯曲面相对的情况相比,与固接部18的粘接面相接触的伸长部15的面积较小即可,变得不易粘接,即使假设在发生粘接的情况下,在撕开时也不易破坏废弃用带。因此,更不易发生废弃用带10的不良情况,能够顺利地进行使尿布1成为废弃形态的动作。
对伸长部15以与主体相对面d相反的面u一侧成为凸状,主体相对面d一侧成为凹状的方式进行弯曲的原理进行说明。
图7的(a)表示从伸缩前的折叠状态成为展开状态的伸长前的伸长部15的形状,图7的(b)表示伸长时的伸长部15的形状,图7的(c)表示伸长后以自然状态收缩的伸长部15的形状。
在图7的(a)~图7的(c)中,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位于纸面靠前一侧,伸长部15中的固接部18的粘接面的相反侧的面16b位于纸面靠里一侧。此外,成为展开状态时的废弃用带10的主体相对面d一侧为纸面靠前一侧,与主体相对面d相反的面u侧为纸面靠里一侧。
如图7的(a)所示,在对废弃用带10沿伸长方向X1A不施加拉伸负荷的状态下,伸长部15维持长条状且平整的变形前的状态。在沿伸长方向X1A被拉伸时,如图7的(b)所示,伸长部15的全长沿伸长方向X1A伸长且沿宽度方向Y1变窄。然后,在如图7的(c)所示伸长部15沿收缩方向X1B收缩而恢复自然状态时,如图8所示,在伸长部15形成弯曲部22,其中与收缩方向X1B交叉的宽度方向Y1的截面形状成为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主体相对面d)的相反侧的面u一侧弯曲成凸状的截面形状。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废弃用带10的伸长部15在伸长后收缩时,变形为与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位于同侧的中间部用片材16的第一面16a侧呈凹状,第一面16a侧的相反侧的第二面16b侧呈凸状的弯曲形状,由此,构成为在将尿布1形成为废弃形态的动作的过程中,伸长部15难以折曲,此外即使折曲而固接部的粘接面20与伸长部15接触,接触面积也变小,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不会自粘。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伸长部15的弯曲部22的中间部用片材16的第二面16b形成与主体相对面d相反的面u,该面u侧具有以凸状弯曲的形状。另一方面,伸长部15的主体相对面d由中间部用片材16中的与第二面16b相反侧的第一面16a形成。
以下,也将废弃用带的伸长部15中的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主体相对面d)的相反侧的面u称为相反侧的面16b或第二面16b。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具有粘接面17和构成伸长部15的中间部用片材16时的伸长部15沿与长度方向X1正交的带宽度方向Y1切断时的伸长部15的截面,其中粘接面17是在伸长部15的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的相反侧的面16b涂敷有粘接剂的面。
在该方式中,在构成伸长部15的中间部用片材16的第二面16b涂敷有含有与中间部用片材16相容的制剂(增塑剂)的粘接剂,但在相反侧的面即第一面16a没有涂敷粘接剂。即构成为伸长部15在第一面16a和第二面16b具有收缩差,在伸缩时通过涂敷有粘接剂的粘接面侧膨胀而使收缩性强的一侧向内变形,收缩性弱的一侧以凸状弯曲。
在图9所示的方式中,在第二面16b涂敷有配合了增塑剂的粘接剂,因此与第一面16a相比,第二面16b的柔软性增加,在使其伸长时对于形变的内部应力缓和而收缩性变弱。反过来说,第一面16a成为与第二面16b相比收缩性较强的设定。因此,在伸长部15收缩时第一面16a比第二面16b容易收缩,通过具有粘接面17的第二面16b膨胀,易于产生粘接面17具有凸状的弯曲形状的弯曲部22。
作为中间部用片材16的材质和与中间部用片材16相容的制剂(增塑剂)的组合,例如能够列举中间部用片材16的材质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者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或者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合成橡胶,与中间部用片材16相容的制剂(增塑剂)为石蜡类油、环烷类油或芳香族类油等例子。
另外,此处,示出了使粘接剂含有与中间部用片材16相容的制剂(增塑剂),将该粘接剂涂敷于第二面16b的方法作为一例,但也可以采用将与中间部用片材16相容的制剂(增塑剂)本身涂敷于第二面16b的方法。
作为使第一面16a和第二面16b产生收缩性的差异的方法,不限于在形成伸长部15的中间部用片材16的表背任一面使用含有增塑材料的粘接剂形成粘接面的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将收缩性不同的多种材质重叠并进行层压加工而形成构成伸长部15的中间部用片材16,从而在伸缩时成为凸状而形成弯曲部22。此时,例如对第二面16b侧使用低收缩的伸缩膜,且对相反侧使用高收缩的伸缩膜,将两者重叠并进行层压加工即可。
伸长部15也可以采用一个面使用伸缩性部件,另一个面使用非收缩部件并层叠的结构。
此外,也可以对构成伸长部15的中间部用片材16使用通过将收缩性不同的多种材质共挤出的制法而形成的多层化膜。例如能够使用第二面16b侧的层使用低收缩的弹性体树脂,且相反侧的层使用高收缩的弹性体树脂,并将两者通过共挤出而多层化的膜。高收缩的弹性体树脂的材质和低收缩的弹性体树脂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也能够均采用弹性体树脂和增塑剂的复合物作为它们所使用的材质,弹性体树脂和增塑剂分别使用同种材料,而通过改变它们的混合比率来使收缩的程度不同。该情况下,通过提高增塑剂的混合比率就能够调整到低收缩侧,反过来,通过减少增塑剂的混合比率就能够调整到高收缩侧。
弹性体树脂能够使用苯乙烯类或者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增塑剂能够使用石蜡类油、环烷类油或芳香族类油等。此外,与通过增塑剂的配合比率进行的收缩性的调整同样地,例如也能够向使用的复合物添加聚丙烯、聚乙烯等与弹性体树脂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并通过其配合比率来调整收缩性。该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增大这些热塑性树脂的配合比率就能够调整为低收缩,反过来,进一步减小配合比率就能够调整为高收缩。当然,也可以通过使用的弹性体树脂本身的选择来调整收缩性的强度。
即使对第二面16b涂敷没有配合增塑剂的粘接剂,与没有涂敷的第一面16a之间收缩性也具有差异,因此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该情况下,相对于作为没有涂敷粘接剂的面的第一面16a,伸长部15的粘接面17的收缩力受到抑制,因此,具有收缩粘接剂的粘接面17(第二面16b)以凸状弯曲而能够成为产生了弯曲部22的截面形状,故而优选。作为优选的例子,例如优选将粘接剂的厚度设为相对于中间部用片材16的厚度为10%以上来涂敷粘接剂,这是由于通过基于粘接剂实现的收缩力的抑制而能够产生以凸状弯曲的截面形状的弯曲部22。另一方面,将粘接剂的厚度设为相对于中间部用片材16的厚度为30%以下从易于使伸长部15伸长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
图8表示沿图7的(c)所示的II-II线的剖面图。该剖面图表示伸长部15在伸缩时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22的一个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弯曲时,弯曲部22的带宽度方向Y1上的最外侧间距离称为投影宽度W,将弯曲状态下的伸长部15的带宽度方向Y1上的端部16c、16d的间隔作为端部间隔L。更详细地说明,端部间隔L是从弯曲状态的端部的最内端16ca、16da分别作一垂线的该垂线间的直线距离。
在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将从将端部16c、16d侧放置在水平面时的、连结端部16c、16d的最下端16cb、16db的直线J1起至将投影宽度W在带宽度方向Y1上二等分的中心线J2上的第一面16a为止的距离定义为弯曲部22的高度方向D的高度D1。投影宽度W相当于在对投影面从与该投影面垂直的方向照射平行光线而对弯曲部22进行投影时,被投影到该投影面上的弯曲部投影部的沿着上述直线J1的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其中,投影面是与连结带宽度方向Y1的端部16c、16d的最下端16cb、16db彼此的直线J1平行且与带的长度方向X1也平行的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长部15在伸长300%后设为自然状态时(300%伸缩时)产生的弯曲部22的高度D1相对于投影宽度W的比率为0.2以上。高度D1相对于投影宽度W的比率的意思是高度D1相对于投影宽度W的比率D1/W。
在像这样设定各部分时,伴随端部16c、16d被进一步拉伸而弯曲(卷曲,curl)变强,因此变得更难折曲而能够防止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的自粘,所以优选。
另一方面,就即使废弃用带10弯折,而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与弯曲的伸长部15的主体相对面d粘接时,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与弯曲而向主体相对面d卷曲的伸长部15的侧缘部的接触面积减小,在撕开时难以破坏废弃用带10这一观点而言,高度D1相对于投影宽度W的比率优选为0.8以下。
〔伸长部的高度和投影宽度的测定方法〕
高度D1相对于伸长部15的投影宽度W的比率通过使伸长部15伸长300%维持10秒后恢复自然状态,至少放置10秒,然后在最小宽度部分的截面图中,测定高度D1和投影宽度W,并通过高度D1/投影宽度W求出比率。另外,在记载为“伸缩时”时,表示在使其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情况。该高度D1相对于投影宽度W的比率在投影宽度W最小的部位满足即可。投影宽度W最小的部位优选存在于将伸长部15沿长度方向X1三等分后的中央区域。
“300%的伸长”指如下状态:在将伸长部15拉长前的原本的长度作为L0,将拉长时的伸长部15的长度作为L1时,作为从拉长时的伸长部15的长度L1减去原本的伸长部15的长度L0得到的伸长量的增加量(L1-L0)相对于原本的伸长部15的长度L0的比成为300%的状态。即,300%的伸长为(L1-L0)/L0=3(=300%)。
此外,在将伸长部15拉伸时,将中间部用片材16中的与固定部用片材13和固接部用片材19均不重叠的范围配置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之间,将该范围的长度作为初始长度L0,将其以300mm/min的速度拉伸。在拉伸至规定伸长率的时间点停止拉伸,放置10秒,然后使夹具间距离以300mm/min的速度减少。在夹具间距离减少到初始长度L0后,将其从夹具取下并放置在表面平滑的水平台上使其自然收缩。
就防止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的自粘的观点而言,将伸长部15的400%伸缩时的高度D1相对于投影宽度W的比率(D1/W)设定得比300%收缩时大。在像这样设定时,能够使得伸长部15越伸长,弯曲部22处的弯曲率越大,因而变得更难折曲而能够抑制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的自粘。就400伸缩时的弯曲部的高度D1和投影宽度W而言,除了使伸长部15从初始长度L0伸长400%,即使夹具间距离伸长至初始长度L0的5倍的长度以外,以与300伸缩时的弯曲部的高度D1和投影宽度W的测定同样的方式测定。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如图10所示,伸长部15以300%伸缩时产生的弯曲部22的沿带宽度方向Y1展开时的宽度W1与展开前的弯曲状态下的投影宽度W的比(W1/W)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展开弯曲部22是如图10中虚拟线所示,使弯曲的弯曲部22恢复平坦的状态,展开时的宽度W1是恢复平坦时的带宽度方向Y1上的伸长部15的宽度。
另一方面,就假设即使在废弃用带10弯折,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与弯曲的伸长部15的主体相对面d粘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小固接部18的粘接面20与弯曲而向主体相对面d卷曲的伸长部15的侧缘部接触的面积,在撕开时不易破坏废弃用带10的观点而言,300%伸缩时的将弯曲部22沿带宽度方向Y1展开时的宽度W1与展开前的弯曲状态下的该弯曲部22的投影宽度W的比(W1/W)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具体而言,W1/W优选为1.1以上且2.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上且2.0以下。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伸长部15以400%伸缩时的宽度W1与投影宽度W的比(W1/W)大于300%收缩时的对应的比(W1/W),因为此时弯曲(卷曲)度更强,更难折曲而能够防止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的自粘,其中,宽度W1是将弯曲部22沿带宽度方向Y1展开时的宽度,投影宽度W是展开前的弯曲状态下的该弯曲部22的投影宽度。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优选伸长部15为如下的端面形状,即以400%伸缩后,至少弯曲部22的带宽度方向Y1的端部16c、16d(最内端16ca、16da)位于弯曲部22的投影宽度W内,因为此时更难折曲而能够防止伸长部15和固接部18的自粘。
从将废弃用带10缠绕到卷好的丢弃状态的尿布1时的操作性(handling)的观点出发,伸长部15的使伸长部15伸长300%时的伸长部15的投影宽度W相对于伸长前的投影宽度W为40%以上,优选为45%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并且,为95%以下,优选为93%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具体而言,为40%以上且95%以下,优选为45%以上且95%以下。通过设定在该范围,能够防止伸长时的伸长部15的宽度变得过窄,操作性提高。伸长部也可以即使在伸长300%后,从该状态使其收缩前也不产生弯曲部。伸长前的投影宽度W、伸长后收缩前的非弯曲状态下的伸长部15的投影宽度W与伸长部15的带宽度方向Y1的长度相同,测量伸长部15的长度方向X1上的与300%伸缩时成为弯曲部22的最小宽度部的部位相同的部位的宽度。
伸长部15的伸长至300%后成为自然状态时,即300%伸缩时的残留形变优选为180%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下,此外,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更具体而言,优选为30%以上且18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150%以下。收缩为自然状态后的废弃用带10的厚度根据废弃用带10的残留形变的大小,残留形变越大则收缩后的自然状态下的废弃用带10的厚度越薄,相反地,残留形变越小则收缩后的自然状态下的废弃用带10的厚度越厚。就在收缩时伸长部15不易意外折曲这样的观点而言,收缩后的自然状态下的废弃用带10的厚度优选为较厚,即优选残留形变较小。此外,就即使弯曲的伸长部15遭受弯曲这样的变形,也能够利用反弹并要恢复原状的作用而增强使伸长部15恢复到笔直状态的效果这一观点而言,也优选伸缩性较强,因而优选残留形变较小。进一步,作为废弃用带10的使用便捷性,具有伸缩性的情况在使用者可以自由决定废弃用带10在尿布1上的固定位置或者固定后的易整理性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如果伸缩时的收缩力过强,使用者在抻拉废弃用带10时需对抗废弃用带欲复原的力而不得不强力夹持废弃用带的手捏部,有损使用感。另外,在300%伸长后的残留形变为150%以内时,因伸缩时的收缩力而产生缓冲作用,因此伸长部15难以断裂。
〔残留形变的测定方法〕
在将伸长部的样品设定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之间后,以300mm/min的速度增大一对夹具间的距离即夹具间距离使其伸长至300%伸长,然后立即以300mm/min的速度使夹具间距离减少至成为初始长度L0。在将在夹具间距离逐渐减少的过程中,拉伸负荷成为带的每1mm宽度的负荷为0.5cN时的夹具间距离作为L3时,如以下的计算式所示,残留形变(%)通过用从上述距离L3减去样品的初始长度L0求出的差量除以初始长度L0的值再乘以100来求出。
残留形变(%)=(L3-L0)/L0×100
就废弃用带10的使用便捷性,特别是确保用于充分地缠绕到使用后的卷好的尿布的周围的废弃用带10的伸长长度的观点而言,伸长部15优选伸长150mm以上,优选为175mm以上,更优选为200mm以上。另一方面,存在若废弃用带10过度伸长,反而废弃用带10过长而有损于使用感的情况,因此,期望伸长部15能够伸长到150mm以上且300mm以下,优选为175mm以上且275mm以下,更优选为200mm以上且250mm以下的范围。
在废弃用带10中,伸长部15弯曲而成为具有弯曲部22的截面形状的范围优选在从固定部12与伸长部15的边界部16A至伸长部15与固接部18的边界部16B之间(参照图7的(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区域伸长部15会产生具有弯曲部22的截面形状。在该区域,优选作为弯曲部22的弯曲程度的曲率都一样,但是,根据拉伸废弃用带10时的力的增减、用于伸长部15的材质的特性等,在长度方向(伸缩方向)X1上截面形状也可以具有差异。但是,只要在上述伸长率、伸缩率等的数值范围内,具有弯曲部22的截面形状的差异就在容许范围内。
就将废弃用带10在伸展的状态下缠绕到废弃状态的尿布1的观点而言,产生具有伸长部15的第二面16b侧为凸状的弯曲形状的弯曲部22的截面形状优选形成在如下范围内,即例如以将伸长了400%时的、伸长部15的全长在长度方向X1上二等分的中心线为基准,相对于伸长部15的全长处于±25%、优选±30%的范围内。此处,伸长部15的全长和弯曲部22的长度均是自然状态下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以三折状态配置在尿布1的外装体5的外表面5A的废弃用带,对废弃用带1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如图11所示,采用废弃用带10以折叠成2折的状态配置并保持在外装体5的外表面5A的方式。
在将废弃用带10配置在尿布1的外装体5时,例如可以如图12所示,将其以伸长部15和固定部12的边界部16A位于外装体5的不与吸收性芯41重叠的区域5b的方式安装在外装体5的外表面5A。
在采用这样的配置时,与安装于存在吸收性芯41的外装体5的外表面5A时相比,在展开状态下成为伸长部15的根部的伸长部15与固定部12的边界部16A处的刚性下降而伸长部15易于变形,向废弃形态的尿布1缠绕废弃用带10时的作业性变好。
在将废弃用带10配置在尿布1的外装体5时,如图13所示,尿布1优选在与固定于外装体5的外表面5A的废弃用带10的固定部12重叠但不与吸收性芯41重叠的区域中的与形成外装体5的外表面5A的外层片55相比靠肌肤相对面侧,具有能够沿物品横向Y伸长的弹性体53。能够伸长的弹性体53可以是通过将收缩状态的尿布1拉伸而伸长的部件。此外,弹性体53也可以以伸长状态固定到相邻的1个或多个片等尿布的其他构成部件。
例如,在上述背侧腰部伸缩区域BG1中与构成外装体5的非肌肤面侧的外表面的外层片55相比靠肌肤面相对侧,在物品横向Y上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体53。优选废弃用带10的固定部12中固定于外装体5的外表面5A的部分与该弹性体53的一根或多根重叠。
在安装于尿布外表面5A的废弃用带10的固定部12中,作为靠伸长部15侧的部分的边界部16A配置在不存在吸收性芯41的背侧腰部伸缩区域BG1,还配置有能够沿着与废弃用带10的宽度方向Y1为相同方向的物品横向Y伸长的弹性体53时,在展开状态下成为伸长部15的根部的固定部12的边界部16A侧也更容易变形为弯曲的形状,有助于伸长部15变形为截面弯曲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防止固接部18和伸长部15的自粘,将废弃用带10缠绕在废弃形态的尿布1时的作业性变好。就同样的观点而言,弹性体53更优选沿着物品横向Y以伸长状态配置。
作为弹性体53,包含弹性丝、弹性膜等。弹性体53的铺设位置例如如图3所示,不限于外层片55和内层片56之间,只要存在于比外层片55靠肌肤侧的位置即可。与固定部12重叠的弹性体53既可以是单根也可以多根。此外,与固定部12重叠的弹性体53优选与固定部12在带宽度方向Y1上交叉并延伸。如图2所示,弹性体53优选在一对侧封部7、7间连续地配置,但不限于此。
在将废弃用带10配置在尿布1的外装体5时,如图14所示,优选与外装体5的外表面5A接合的废弃用带10的固定部12中,在与伸长部15和固定部12的边界部16A侧的部分重叠的区域配置有弹性丝53A作为弹性体。该弹性丝53A配置在与吸收性芯41、吸收性主体4重叠的部位即可,但优选如图14所示,配置在位于比吸收性芯41的端缘更靠外侧的背侧腰部伸缩区域BG1。
如图15的(a)所示,图14所示的弹性丝53A被夹在构成外装体5的外表面5A的外层片55与同样构成外装体5且位于外层片55的肌肤面侧的内层片56之间,配置为能够沿物品横向Y伸长,更具体而言,以伸长状态铺设。
并且,如图15的(a)所示,弹性丝53A在与废弃用带10重叠的背侧腰部伸缩区域BG1,其一部分e与外层片55接合。此处所说的一部分接合是指弹性丝53A在物品横向Y上隔开间隔地粘接于外层片55的状态。此处,弹性丝53A和外层片55接合,但两者也可以为非接合状态。
通过使弹性丝53A相对于外层片55非接合或者成为仅一部分接合的状态,在展开状态下成为伸长部15的根部的、伸长部15与固定部12的边界部16A附近的外装体5的刚性下降,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固接部18和伸长部15的自粘,将废弃用带10缠绕在废弃形态的尿布1时的作业性变好。
弹性丝53A优选至少在固定部12的宽度的范围相对于外层片55非接合或者仅一部分与外层片55接合,优选在固定部12的宽度的2倍以上的宽度范围相对于外层片55非接合或者仅一部分与外层片55接合,优选在一对侧封部间的距离的50%以上的范围、更优选为80%以上的范围,相对于外层片55非接合或者仅一部分与外层片55接合。
在图15的(b)所示的尿布1的变形例中,安装于尿布1的外表面5A的废弃用带10的固定部12中,固定部12与伸长部15的边界部16A侧的部分配置在没有配置吸收性芯41和吸收性主体4的背侧腰部伸缩区域BG1。进一步,沿着与废弃用带10的长度方向X1正交的带宽度方向Y1为相同方向即尿布1的横向Y伸长的状态的弹性丝53A,配置在外层片55和内层片56之间,且其一部分与外层片55接合。由此,如图15的(b)所示,通过弹性丝53A的收缩,在接合有废弃用带10的固定部12的外层片55和内层片56之间形成槽纹(瓦楞)状结构。通过该作用,在废弃用带10的固定部12中距伸长部15侧较近的部分即边界部16A,形成废弃用带10的固定部12的非肌肤侧成为凸状那样的弯曲。由此,有助于伸长部15变形为例如图8所示的弯曲状,能够进一步防止固接部18和伸长部15的自粘,将废弃用带10缠绕到废弃形态的尿布1时的作业性变好。
在图13、图14等中,作为不与吸收性芯41重叠的区域示例了背侧腰部伸缩区域BG1,但设置伸长部15和固定部12的边界部16A的部位也可以是与吸收性芯41的侧缘相比靠外侧的背侧下部伸缩区域BG2,此外,也可以是腹侧腰部伸缩区域FG1或腹侧下部伸缩区域FG2。此外,与固定部12重叠的弹性体也可以是配置于下部伸缩区域G2的弹性体54。此外,设置伸长部15和固定部12的边界部16A的部位也可以是与吸收性芯41或者吸收性主体4重叠的外装体5或外层片55的外表面。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性物品,用于维持废弃形态的废弃用带配置在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其中,
上述废弃用带中,固定于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的固定部、伸长部和固接部依次沿该废弃用带的长度方向配置,并且以折叠状态设置于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
上述伸长部在解除上述折叠状态后能够沿上述长度方向伸缩,
上述固接部在解除了上述折叠状态的状态下在朝向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侧的主体相对面具有粘接面,
上述伸长部构成为通过在上述长度方向伸长后使其收缩而产生弯曲部,该弯曲部的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具有与上述主体相对面相反的面一侧呈凸状的弯曲形状。
<2>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伸长部构成为至少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上述弯曲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上述弯曲部的高度相对于投影宽度的比率为0.2以上。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伸长部构成为至少在300%和4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上述弯曲部,4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上述弯曲部的高度相对于投影宽度的比率大于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上述弯曲部的高度相对于投影宽度的比率。
<4>
如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伸长部构成为至少在300%或4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上述弯曲部,该弯曲部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位于比上述弯曲部的投影宽度的范围靠内侧的位置。
<5>
如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伸长部的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残留形变为180%以下,优选为30%以上且18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150%以下。
<6>
如上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使上述伸长部至少伸长300%时,上述伸长部的投影宽度相对于伸长前的投影宽度为40%以上且95%以下,优选为45%以上且95%以下。
<7>
如上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伸长部构成为在至少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上述弯曲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的上述弯曲部的高度相对于投影宽度的比率为0.2以上且0.8以下。
<8>
如上述<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伸长部构成为在至少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上述弯曲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的上述弯曲部的沿上述宽度方向展开时的宽度与展开前的弯曲状态下的上述投影宽度的比(W1/W)为1.1以上且2.5以下,优选为1.2以上且2.0以下。
<9>
如上述<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伸长部包括收缩性不同的多个层。
<10>
如上述<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多个层含有伸缩膜和粘接剂,上述粘接剂含有与上述伸缩膜相容的增塑剂。
<11>
如上述<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多个层含有对低收缩膜层和比上述低收缩膜层的收缩力高的高收缩膜层进行层压加工而得到的层。
<12>
如上述<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低收缩膜层涂敷粘接剂。
<13>
如上述<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废弃用带以三折状态保持于上述外表面。
<14>
如上述<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废弃用带以两折状态保持于上述外表面。
<15>
如上述<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包括含有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装体,
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为上述外装体的外表面,
上述废弃用带中,上述伸长部与上述固定部的边界部位于不与上述外装体中的上述吸收性芯重叠的区域。
<16>
如上述<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与固定于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上述废弃用带的上述固定部重叠而不与上述吸收性芯重叠的区域中,在与形成上述外装体的上述外表面的外层片相比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具有能够沿物品宽度方向伸长的弹性体。
<17>
如上述<1>~<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包括含有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装体,
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为上述外装体的外表面,
上述外装体含有形成上述外装体的外表面的外层片和位于与该外层片相比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的内层片而构成,
固定于上述物品主体部分的上述废弃用带的上述固定部中,在与上述伸长部和上述固定部的边界部侧的部分重叠的区域,弹性丝以被夹在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之间的状态被配置成能够沿物品宽度方向伸长,
在与上述废弃用带的上述固定部重叠的区域,上述弹性丝与上述外层片非接合或者仅一部分与上述外层片接合。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重新缠绕废弃用带的情况下,固接部的粘接面也不易与伸长部自粘,可以顺利地进行使吸收性物品成为废弃形态的动作。

Claims (17)

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于维持废弃形态的废弃用带配置在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废弃用带中,固定于所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的固定部、伸长部和固接部依次沿着该废弃用带的长度方向配置,并且以折叠状态设置于所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
所述伸长部在解除所述折叠状态后能够沿所述长度方向伸缩,
所述固接部在主体相对面具有粘接面,其中所述主体相对面在解除了所述折叠状态的状态下朝向所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侧,
所述伸长部构成为通过在所述长度方向伸长后使其收缩而产生弯曲部,其中所述弯曲部的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具有与所述主体相对面相反的面一侧呈凸状的弯曲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构成为至少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所述弯曲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所述弯曲部的高度相对于投影宽度的比率为0.2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构成为至少在300%和4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所述弯曲部,4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所述弯曲部的高度相对于投影宽度的比率大于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所述弯曲部的高度相对于投影宽度的比率。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构成为至少在300%或4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所述弯曲部,该弯曲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位于比所述弯曲部的投影宽度的范围靠内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的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的残留形变为180%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伸长部至少伸长300%时,所述伸长部的投影宽度相对于伸长前的投影宽度为40%以上且95%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构成为至少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所述弯曲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的所述弯曲部的高度相对于投影宽度的比率为0.2以上且0.8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构成为至少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所述弯曲部,300%伸长后成为自然状态时产生的所述弯曲部的沿所述宽度方向展开时的宽度与展开前的弯曲状态下的投影宽度的比为1.1以上且2.5以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部包括收缩性不同的多个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层含有伸缩膜和粘接剂,所述粘接剂含有与所述伸缩膜相容的增塑剂。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层含有对低收缩膜层和比所述低收缩膜层的收缩力高的高收缩膜层进行层压加工而得到的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粘接剂被涂敷于所述低收缩膜层。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弃用带以三折状态被保持于所述外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弃用带以两折状态被保持于所述外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含有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装体,
所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为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
所述废弃用带中,所述伸长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边界部位于不与所述外装体中的所述吸收性芯重叠的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与固定于所述物品主体部分的所述废弃用带的所述固定部重叠、而不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的区域中,在与形成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外表面的外层片相比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具有能够沿物品宽度方向伸长的弹性体。
17.所述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含有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装体,
所述物品主体部分的外表面为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
所述外装体含有形成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的外层片和位于与该外层片相比靠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的内层片而构成,
固定于所述物品主体部分的所述废弃用带的所述固定部中,在与所述伸长部和所述固定部的边界部侧的部分重叠的区域,弹性丝以被夹在所述外层片与所述内层片之间的状态被配置成能够沿物品宽度方向伸长,
在与所述废弃用带的所述固定部重叠的区域,所述弹性丝与所述外层片非接合或者仅一部分与所述外层片接合。
CN202180050757.XA 2020-08-20 2021-08-16 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159161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9680A JP7022179B1 (ja) 2020-08-20 2020-08-20 吸収性物品
JP2020-139680 2020-08-20
PCT/JP2021/029958 WO2022039135A1 (ja) 2020-08-20 2021-08-16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6128A true CN115916128A (zh) 2023-04-04

Family

ID=80350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0757.XA Pending CN115916128A (zh) 2020-08-20 2021-08-16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22179B1 (zh)
CN (1) CN115916128A (zh)
WO (1) WO202203913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8855B2 (ja) * 2013-06-03 2017-07-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924295B2 (ja) * 2018-04-24 2021-08-25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39135A1 (ja) 2022-02-24
JP7022179B1 (ja) 2022-02-17
JP2022035387A (ja)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109900A (ja) 吸収性物品の伸縮構造、及び吸収性物品
JP7007989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EP3815658A1 (en) Absorbent item and sheet member
JP3228325U (ja) 吸収性物品
JP6924295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20004579A1 (ja) 吸収性物品
JP720279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17453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5008930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5916128A (zh) 吸收性物品
JP3229304U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3118667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TWI801593B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
JP7274296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CN214259671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3941180U (zh) 吸收性物品
WO2022030432A1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7437267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731543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064035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436771B2 (ja) 使い捨ての着用物品
CN111989075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JP7338026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WO2023127768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WO2022070793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