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9880A -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9880A
CN115899880A CN202211185037.7A CN202211185037A CN115899880A CN 115899880 A CN115899880 A CN 115899880A CN 202211185037 A CN202211185037 A CN 202211185037A CN 115899880 A CN115899880 A CN 115899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ipe section
power station
temperature regulating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50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许梦珂
陈新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99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9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包括空气调节控制设备、风机和框架,框架具有空腔,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均安装于空腔内,框架设置在换电站的行车通道上方,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与行车通道旁侧的换电站仓室的顶部形成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框架上还设有连接孔,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回风通道,以及风机的进风通道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位于换电站仓室内的对应的风控装置连接。该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集成安装在框架内,实现模块化,便于与换电站仓室快速装配,并且框架设置在行车通道的上方,对下方的行车通道形成遮蔽,提高用户换电体验。

Description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21/09/30的中国专利申请202122411481.3的优先权。本申请引用上述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运营和维护都十分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为自身搭载的动力电池组提供的电能,电动汽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充电。由于现有的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不如燃油汽车直接加油简单快速。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电动汽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便于给电动汽车更换电池,满足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换电站,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需要建造更多的换电站来满足需求。
当前换电站的制冷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分开设置并直接被安置在换电站的充电仓顶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92116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设备安装平台及充换电仓中,换电站的充电室上方设置有空调室,空调安装在充电室上方。该种空调及风机的设置方式占用充电仓安装空间大,也使得充电仓的顶部局部受压变形,进而凹陷积水,导致充电仓内部进水,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电站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设置不合理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用于换电站,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包括空气调节控制设备、风机和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空腔,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所述风机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换电站的行车通道上方,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与所述行车通道旁侧的换电站仓室的顶部形成所述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所述框架上还设有与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回风通道,以及所述风机的进风通道位置分别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回风通道,以及所述风机的进风通道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与位于所述换电站仓室内的对应的风控装置连接。
在本方案中,该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集成安装在框架内,实现模块化,便于与换电站仓室快速装配,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的重量由框架承载,而无需直接放置在换电站仓室的顶部,既能够节约换电站仓室的安装空间,提高换电站仓室的空间利用率,也不会造成换电站仓室顶部凹陷而积水,能够有效避免换电站仓室发生漏水而造成经济损失。并且,上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框架设置在行车通道的上方,使得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与行车通道旁侧的换电站仓室的顶部共同形成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下表面即形成行车通道的屋顶,能够对下方的行车通道形成遮蔽,避免日晒雨淋,有助于提高用户换电体验。
较佳地,所述行车通道的两侧均设置有换电站仓室,所述框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换电站仓室的上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充分利用两个换电站仓室的结构,以形成框架的两个支撑腿,能够有效提高风控调温设备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在支撑腿之间形成换电站的行车通道,提高换电站的集成度,简化结构。
较佳地,所述框架在所述行车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上均连接有向外凸起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沿所述行车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凸台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限位凸台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于所述换电站仓室的顶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便于框架与两个换电站仓室快速安装,同时增大限位凸台与换电站仓室顶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固定效果。将框架固定在换电站仓室的顶部,也便于在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正下方形成较大空间的行车通道。
较佳地,所述框架上于空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将框架的空腔内的水通过排水口完全排出,以避免空腔内积水造成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或风机损坏。
较佳地,所述排水口开设于所述框架朝向一侧的所述换电站仓室的侧壁上,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换电站仓室内的排水管道连通。
在本方案中,水从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侧方排出,便于将与排水口相连的排水管隐藏设置在换电站仓室内,而不会占用下方的行车通道,使得行车通道开阔,又使换电站简洁美观。
较佳地,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框架上,且所述盖板遮盖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换电站仓室之间的结合部上方。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避免雨水等液体进入框架与换电站仓室之间的结合部,进而渗入换电站仓室内部,影响换电站仓室的正常工作,设置盖板还能够提高换电站的遮蔽效果,提升整体美观度。
较佳地,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设于所述行车通道的正上方,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百叶窗。
在本方案中,百叶窗一方面用于风机排风;另一方面当排水口不能够及时排水时还可用于排水,防止水进入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提高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位于所述百叶窗的正下方,所述引流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框架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从百叶窗流出的水流入引流槽内,引流槽将水引流至行车通道的两侧,避免水流入行车通道上。
较佳地,所述框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灯箱。
在本方案中,灯箱用于给行车通道照明,提升行车通道的整体美观程度。
较佳地,所述框架在所述行车通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安装有卷帘门,所述卷帘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行车通道。
在本方案中,当换电站运营时,通过卷帘门打开行车通道;当换电站关闭时,通过卷帘门关闭行车通道,提高换电站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框架由多个支架单元拼焊而成,各所述支架单元之间通过满焊的方式连接,相邻所述支架单元之间的结合部通过涂胶密封。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制造工艺,便于加工制造框架,同时提高框架的防水能力,避免漏水。
较佳地,所述行车通道两侧的所述换电站仓室均为充电仓。
在本方案中,换电站仓室用于对若干个电池进行充电,同时也为电池提供仓储空间,行车道两侧均设置充电仓便于用户快速更换电池。
较佳地,所述框架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框架在所述行车通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上端,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行车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遮挡篷。
在本方案中,遮挡篷对下方的行车通道的两端进行遮挡,进一步增大遮盖行车通道的面积,避免行车通道日晒雨淋。
较佳地,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还包括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的外侧具有向上延伸凸起的翻边部,所述挡雨板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并且所述挡雨板遮盖于所述框架与所述遮挡篷之间的结合部上方。
在本方案中,挡雨板的翻边部将雨水阻拦并引导至框架两侧,以将水引流至行车通道的两侧,避免雨水等液体进入框架与遮挡篷之间的结合部,进而渗入行车通道上,设置该挡雨板还能够提高换电站的遮蔽效果,提升整体美观度。
较佳地,所述框架朝向一侧的所述换电站仓室的侧壁上安装有弯管,所述弯管用于将所述换电站仓室的内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弯管位于所述空腔的一端的开口朝下,所述弯管用于穿线缆。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防止水通过弯管进入换电站仓室,提高安全性。
较佳地,位于所述换电站仓室内的对应的风控装置为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在本方案中,优选位于换电站仓室内的通风管道中与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连通的通风管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设置保温层能够避免位于换电站仓室内的通风管道因管道内外温差而在管壁上产生冷凝水。
较佳地,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还包括管道连接结构,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具有安装接口,用于可拆卸地对应连接于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或所述风机;
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
当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二管段与位于所述换电站仓室内的对应的风控装置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密封连接。
在本方案中,管道连接结构,通过使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伸出,实现与对应的风控装置对接,并且通过这种伸出管道的操作,使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实现密封。管道连接结构与风控装置连接时,直接推拉第二管段使其相对于第一管段伸出后与风控装置密封连接即可完成管道连接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在框架外侧操作实现与框架结构内的管道进行连接,能够降低在框架结构内安装管道并实现密封的难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在换电站仓室外侧操作实现与仓室内的管道连接,换电站仓室内无需预留操作空间,有利于提高换电站仓室的空间利用率。
另外,上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在安装于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或风机上时,通过使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处于缩回状态,能够降低该管道连接结构在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或风机上水平伸出的距离,因此,在将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或风机连同管道连接结构一起吊装到其他框架中时,可有效降低框架中供上述外部设备进入的开口尺寸,有助于提高框架的结构强度。
较佳地,所述第二管段在相对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管道表面设有沿周向环绕整个管道的密封圈。
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通过在第二管段的管道表面设置密封圈,在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伸出而实现与其他管道进行连接时,通过第二管段相对其他管道接插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密封,进一步降低在框架结构内连接和密封管道的难度。
较佳地,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表面;或,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管道末端。
在本方案中,相比于将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管段的内表面,将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管段的外表面更有利于对该密封圈的安装和维护。相比将密封圈设置在其他位置,将密封圈设置在管道末端,使得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伸出并对接密封至其他管道的伸出距离能够对应降低,以降低该管道连接结构的安装难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管段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管段设置的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二管段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管段设置的第二延伸部;
当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抵接。
在本方案中,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上设置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通过第一延伸部相对第二延伸部的物理接触,实现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伸出范围的限位,避免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意外脱离。
较佳地,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设置密封件,利用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伸出时,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相互接触的特性,实现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密封的目的,能够有效提高管道连接结构的气密性和防水性能。相比其他的密封方案,该方案通过端面密封的方式,在密封效果和可靠性方面均更好。
较佳地,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挡雨件,所述挡雨件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管段顶部,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第一管段和部分所述第二管段。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挡雨件,以有效遮挡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连接处的区域,避免风雨天气下,雨水通过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连接处渗漏至管道内部。
较佳地,所述挡雨件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设置有磁吸件。
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挡雨件的一端通过磁吸的方式定位于外部管段或外部框架上,实现挡雨件可靠地安装,降低安装挡雨件的难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管段的外表面具有朝所述挡雨件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延伸部,一方面对挡雨件提供安装支撑,提高挡雨件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管段相对挡雨件的定位,并提高挡雨件在该处的防雨能力。
较佳地,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安装接口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当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二管段的末端从所述框架中伸出与对应的进风管或回风管连接。
在本方案中,该风控调温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可以在换电站仓室外侧操作实现与换电站仓室内的管道进行连接,能够降低在换电站仓室内安装管道并实现密封的难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并且,换电站仓室内无需预留操作空间,有利于提高换电站仓室的空间利用率。另外,通过使管道连接结构的第二管段相对第一管段处于缩回状态,降低该管道连接结构在空气调节控制设备上水平伸出的距离,因此,在将该空气调节控制设备连同管道连接结构通过吊装的方式安装到框架中时,可有效降低框架供上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进入的开口尺寸,提高框架的结构紧凑程度。
较佳地,在所述框架的侧面具有供所述第二管段伸出的开口,所述开口环绕所述第二管段设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一方面框架通过开口固定第二管段,另一方面框架还可阻挡雨水,防止雨水沿着第二管段的外壁流下。
较佳地,所述框架上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由所述框架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管段一侧弯折形成。
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提高在开口处的防雨效果,避免雨水从该处渗漏至换电站的其他模块中。
较佳地,所述框架上于所述开口处环绕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朝所述第二管段的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开口处设置弹性件,以进一步缩小开口相对第二管段的间距,提高防雨能力,但不会阻碍第二管段的伸缩移动。
较佳地,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遮盖件,所述遮盖件遮盖于所述挡雨件的上方,所述遮盖件由内侧至外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在本方案中,由于管道连接结构为一伸缩结构,为了防止雨水从伸缩结构处进入管道,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雨水快速排至远离风控调温设备的一侧,防止雨水进入风控调温设备。
较佳地,所述遮盖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下翻折的扣接部,一所述扣接部扣设于风控调温设备的边缘,另一所述扣接部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内壁。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形成搭接的防雨结构,具有较好的遮盖效果,同时也提高遮盖件的固定效果。
较佳地,所述盖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部和水平部,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框架且由内侧至外侧向上倾斜,所述水平部遮盖于所述换电站仓室的上方。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便于结合部处的雨水快速流向框架内的排水通道,提高排水效果。
较佳地,所述水平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朝向所述换电站仓室的方向延伸凸起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用于与所述换电站仓室的顶部连接。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盖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换电站仓室上,提高盖板的固定效果。
一种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包括如上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
在本方案中,该换电站,通过采用上述的风控调温设备,能够有效降低通风管道装配的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通风管道装配效率、有利于提高换电站仓室的空间利用率,且有助于提高框架的结构紧凑程度。该换电站还将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集成安装在框架内,实现模块化,便于与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旁侧的换电站仓室快速装配,并且在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下方设置行车通道,使得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与行车通道旁侧的换电站仓室的顶部共同形成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下表面即形成行车通道的屋顶,能够对下方的行车通道形成遮蔽,避免日晒雨淋,有助于提高用户换电体验。
同时,该换电站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的重量由框架承载,而无需直接放置在换电站仓室的顶部,既能够节约换电站仓室的安装空间,提高换电站仓室的空间利用率,也不会造成换电站仓室顶部凹陷而积水,能够有效避免换电站仓室发生漏水而造成经济损失,有助于提高换电站的安全性。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集成安装在框架内,实现模块化,便于与换电站仓室快速装配,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风机的重量由框架承载,而无需直接放置在换电站仓室的顶部,既能够节约换电站仓室的安装空间,提高换电站仓室的空间利用率,也不会造成换电站仓室顶部凹陷而积水,能够有效避免换电站仓室发生漏水而造成经济损失。并且上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框架设置在行车通道的上方,使得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与行车通道旁侧的换电站仓室的顶部共同形成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下表面即形成行车通道的屋顶,能够对下方的行车通道形成遮蔽,避免日晒雨淋,有助于提高用户换电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在隐藏挡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结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图10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遮盖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
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
风机102
框架1
限位凸台11
百叶窗12
引流槽13
灯箱14
卷帘门15
连接部16
开口17
折边171
挡雨板18
翻边部181
弯管19
排水口111
换电站仓室20
排水管道201
行车通道30
盖板2
倾斜部21
水平部22
搭接部221
管道连接结构3
第一管段31
第一延伸部311
第三延伸部312
第二管段32
第二延伸部321
密封圈33
密封件34
挡雨件35
遮盖件36
扣接部361
长度方向100
宽度方向200
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300
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回风通道400
风机的进风通道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电站,该换电站包括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和两个换电站仓室20,两个换电站仓室20间隔设置,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换电站仓室20的顶面侧部,并在该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下方和两个换电站仓室20之间形成行车通道30,行车通道30用于供车辆驶入,以进行换电操作。换电站仓室20优选为充电仓,充电仓用于存放被换下的电池,并给电池充电,同时还形成电池的仓储空间,便于快速换电操作的实施,换电站仓室20内的具体布局与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具体在此不再赘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功能在于调节换电站仓室20的温度,以将换电站仓室20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安全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换电站中的换电站仓室20也可以用能够实现其他功能的功能室进行替换。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包括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风机102和框架1,具体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可以但不局限于为空调。框架1具有空腔,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和风机102均安装于空腔内,框架1设置在换电站的行车通道30上方,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与行车通道30旁侧的换电站仓室20的顶部形成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框架1上还设有与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300(用于向换电站仓室200内送风)、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回风通道400,以及风机的进风通道500位置分别相对应的连接孔,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300、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回风通道400,以及风机的进风通道500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位于换电站仓室20内的对应的风控装置连接。
具体地,位于换电站仓室20内的风控装置可以为通风管道也可以为安装在换电仓室20内与连接孔位置相对应的滤网等风道过滤件或者其它通风件。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位于换电站仓室20内的风控装置为通风管道进行具体说明。将各种排风通道隐蔽设置在换电站仓室20的内部,能够提高换电站的整体美观度。进一步地,为避免位于换电站仓室20内的通风管道因管道内外温差而在管壁上产生冷凝水,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换电站仓室20内的通风管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优选地,位于换电站仓室20内的通风管道中与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300和回风通道400连通的通风管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但不局限于为橡塑海绵。
在本实施例中,该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和风机102集成安装在框架1内,实现模块化,便于与换电站仓室20快速装配,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和风机102的重量由框架1承载,而无需直接放置在换电站仓室20的顶部,既能够节约换电站仓室20的安装空间,提高换电站仓室20的空间利用率,也不会造成换电站仓室20顶部凹陷而积水,能够有效避免换电站仓室20发生漏水而造成经济损失。并且,上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框架1设置在行车通道30的上方,使得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与行车通道30旁侧的换电站仓室20的顶部共同形成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下表面即形成行车通道30的屋顶,对下方的行车通道30形成遮蔽,避免日晒雨淋,有助于提高用户换电体验。
如图1所示,行车通道30的两侧均设置有换电站仓室20,框架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换电站仓室20的上端,利用两个换电站仓室20来支撑框架1,能够有效提高风控调温设备10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在两个换电站仓室20之间形成有换电站的行车通道30,提高换电站的集成度,简化结构。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框架1与两个换电站仓室20快速安装,在框架1在行车通道30的宽度方向200的两端的侧壁上均连接有向外凸起的限位凸台11,限位凸台11抵接在换电站仓室20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台11位于框架1在行车通道30的宽度方向200的两端上部。为了增大限位凸台11与换电站仓室20顶部的接触面积,限位凸台11沿行车通道30的长度方向100延伸设置,提高框架1与换电站仓室20顶部的连接固定效果。限位凸台11通过紧固件穿过限位凸台11的上连接孔固定于换电站仓室20的顶部,以便于在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下方形成较大空间的行车通道30。具体地,紧固件可以但不局限于为螺栓。
如图2所示,框架1上于空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11,便于将框架1的空腔内的水通过排水口111完全排出,以避免空腔内积水造成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或风机损坏。优选地,排水口111开设于框架1朝向一侧的换电站仓室20的侧壁上,排水口111与换电站仓室20内的排水管道201连通。水从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侧方排出,便于将与排水口111相连的排水管道201隐藏设置在换电站仓室20内,而不会占用下方的行车通道30,使得行车通道30开阔,又使换电站简洁美观。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避免雨水等液体进入框架1与换电站仓室20之间的结合部,进而渗入换电站仓室20内部,影响换电站仓室20的正常工作。在框架1与换电站仓室20之间的结合部上方设置有盖板2,盖板2的一端固定在框架1上,另一端遮盖在结合部上。设置盖板2还能够提高换电站的遮蔽效果,提升整体美观度。盖板2为一平板,盖板2的两侧分别搭接在框架1的边缘和换电站仓室20的边缘。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盖板2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部21和水平部22,倾斜部21连接于框架1且由内侧至外侧向上倾斜,水平部22遮盖于换电站仓室的上方,便于结合部处的雨水快速流向框架1内的排水通道,提高排水效果。进一步地,水平部22的两端分别设有朝向换电站仓室20的方向延伸凸起的搭接部221,搭接部221用于与换电站仓室20的顶部搭接并连接,使得盖板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换电站仓室20上,提高盖板2的固定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1的侧壁上设置有百叶窗12,百叶窗12设于行车通道30的正上方,风机102的出风口正对百叶窗12。百叶窗12一方面用于风机102排风;另一方面当排水口111不能够及时排水时还可用于排水,防止水进入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和风机102,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地,框架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引流槽13,引流槽13位于百叶窗12的正下方,引流槽1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框架1的两侧。从百叶窗12流出的水流入引流槽13内,引流槽13将水引流至行车通道30的两侧,避免水流入行车通道30上。
如图3所示,框架1的下表面安装有灯箱14。灯箱14用于给行车通道30照明,提升行车通道30的整体美观程度。
如图3所示,框架1在行车通道30的长度方向100的两端均安装有卷帘门15,卷帘门15用于打开或关闭行车通道30。当升起两端的卷帘门15时,打开行车通道30;降下两端的卷帘门15时,关闭行车通道30,提高换电站的安全性。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框架1,框架1由多个支架单元拼焊而成,各支架单元之间通过满焊的方式连接。在相邻支架单元之间的结合部通过涂胶密封,提高框架1的防水能力,避免漏水。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大遮盖行车通道30的面积,避免行车通道30日晒雨淋,在行车通道30长度方向100的两端均设置有遮挡篷(图中未示出)。遮挡篷通过连接部16固定在框架1上,连接部16设于框架1在行车通道30的长度方向100上的两端的侧壁上端,连接部16沿行车通道30的宽度方向200延伸设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在行车通道30长度方向100的一端设置遮挡篷。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避免雨水等液体进入框架1与遮挡篷之间的结合部,进而渗入行车通道30上,在框架1与遮挡篷之间的结合部上方设置有挡雨板18。挡雨板18固定在框架1上,并且遮盖在框架1与遮挡篷之间的结合部上方。挡雨板18的外侧具有向上延伸凸起的翻边部181,用于将雨水阻拦并引导至框架1的两侧。设置该挡雨板18还能够提高换电站的遮蔽效果,提升整体美观度。
如图4所示,框架1朝向一侧的换电站仓室20的侧壁上安装有弯管19,弯管19用于将换电站仓室20的内腔与空腔连通,弯管19用于穿线缆。弯管19位于空腔的一端的开口朝下,防止水通过弯管19进入换电站仓室20,提高安全性。
如图6-图9所示,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还包括管道连接结构3,管道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第一管段31的一端具有安装接口,用于可拆卸地对应连接于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第二管段32可伸缩地套设于第一管段31的另一端。当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二管段32与换电站仓室20内的通风管道密封连接,且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密封连接。该管道连接结构3,通过使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伸出,实现与对应的通风管道对接,并且通过这种伸出管道的操作,使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实现密封。管道连接结构3与通风管道连接时,直接推拉第二管段32使其相对于第一管段31伸出后与通风管道密封连接即可完成管道连接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在框架1的外侧操作实现与框架结构内的管道进行连接,能够降低在框架结构内安装管道并实现密封的难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在换电站仓室20外侧操作实现与换电站仓室20内的管道连接,换电站仓室20内无需预留操作空间,有利于提高换电站仓室20的空间利用率。
另外,上述的管道连接结构3在安装在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上时,通过使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处于缩回状态,能够降低该管道连接结构3在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上水平伸出的距离,因此,在将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连同管道连接结构3一起吊装到框架1中时,可有效降低框架1中供上述外部设备进入的开口尺寸,有助于提高框架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02上也安装有管道连接结构3,管道连接结构3将风机102与换电站仓室20内对应的通风管道连通。
如图9所示,第二管段32在相对远离第一管段31的管道表面设有沿周向环绕整个管道的密封圈33。通过在第二管段32的管道表面设置密封圈33,在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伸出而实现与风控装置进行连接时,通过第二管段32相对其他管道接插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密封,进一步降低在框架1结构内连接和密封管道的难度。
优选地,密封圈33位于第二管段32的外表面,相比于将密封圈33设置在第二管段32的内表面,将密封圈33设置在第二管段32的外表面更有利于对该密封圈33的安装和维护。更进一步地,密封圈33位于第二管段32的管道末端。相比将密封圈33设置在其他位置,将密封圈33设置在管道末端,使得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伸出并对接密封至其他管道的伸出距离能够对应降低,以降低该管道连接结构3的安装难度。
如图9所示,第一管段31上具有朝向第二管段32设置的第一延伸部311,第二管段32上具有朝向第一管段31设置的第二延伸部321,当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延伸部311和第二延伸部321相抵接。通过第一延伸部311相对第二延伸部321的物理接触,实现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伸出范围的限位,避免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意外脱离。
如图9所示,管道连接结构3还包括密封件34,密封件34设置在第一延伸部311或第二延伸部321上,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处于伸出状态时,密封件34设置在第一延伸部311和第二延伸部321之间。通过在第一延伸部311和第二延伸部321之间设置密封件34,利用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伸出时,第一延伸部311与第二延伸部321相互接触的特性,实现第二管段32相对第一管段31密封的目的,能够有效提高管道连接结构3的气密性和防水性能。相比其他的密封方案,该方案通过端面密封的方式,在密封效果和可靠性方面均更好。
如图7所示,管道连接结构3还包括挡雨件35,挡雨件35活动地设于第一管段31顶部,并至少覆盖部分第一管段31和部分第二管段32。通过设置挡雨件35,以有效遮挡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连接处的区域,避免风雨天气下,雨水通过第一管段31和第二管段32的连接处渗漏至管道内部。
具体地,该挡雨件35为通过折弯方式形成的板状结构,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管段31顶部位置处,挡雨件35为一体成型的板状结构,防水密封性能好,且拆装方便,便于维护。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挡雨件35远离第一管段31的一端设置有磁吸件(图中未示出),挡雨件35的一端通过磁吸的方式定位于第一管段31上,实现挡雨件35可靠地安装,降低安装挡雨件35的难度。具体地,磁吸件可以但不局限于为磁铁。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挡雨件35的一端通过磁吸的方式也可定位于框架1。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管段31的外表面具有朝挡雨件35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312。通过设置第三延伸部312,一方面对挡雨件35提供安装支撑,提高挡雨件35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管段31相对挡雨件35的定位,并提高挡雨件35在该处的防雨能力。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由于管道连接结构为一伸缩结构,为了防止雨水从伸缩结构处进入管道,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遮盖件36,遮盖件36遮盖于挡雨件的上方,遮盖件36由内侧至外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使得雨水快速排至远离风控调温设备102的一侧,防止雨水进入风控调温设备102。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遮盖件36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下翻折的扣接部361,一扣接部361扣设于风控调温设备102的边缘,另一扣接部361连接于框架1的内壁,形成搭接的防雨结构,具有较好的遮盖效果,同时也提高遮盖件36的固定效果。当然,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遮盖件,而省掉挡雨件来简化结构。
如图9所示,在框架1的侧面具有供第二管段32伸出的开口17,开口17环绕第二管段32设置。框架1可通过开口17固定第二管段32,还可阻挡雨水,防止雨水沿着第二管段32的外壁流下。进一步地,框架1上于开口17处设置有折边171,折边171由框架1的边缘朝向第一管段31一侧弯折形成,以提高在开口17处的防雨效果,避免雨水从该处渗漏至换电站的其他模块中。更进一步地,框架1上于开口17处环绕设置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朝第二管段32的方向延伸。通过在开口17处设置弹性件,以进一步缩小开口17相对第二管段32的间距,提高防雨能力,但不会阻碍第二管段32的伸缩移动。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电站,该换电站包括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该换电站,通过采用上述的风控调温设备10,能够有效降低通风管道装配的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通风管道装配效率、有利于提高换电站仓室20的空间利用率,且有助于提高框架1的结构紧凑程度。该换电站还将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和风机102集成安装在框架1内,实现模块化,便于与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旁侧的换电站仓室20快速装配,并且在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下方设置行车通道30,使得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与行车通道30旁侧的换电站仓室20的顶部共同形成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10的下表面即形成行车通道30的屋顶,能够对下方的行车通道30形成遮蔽,避免日晒雨淋,有助于提高用户换电体验。
同时,该换电站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101和风机102的重量由框架1承载,而无需直接放置在换电站仓室20的顶部,既能够节约换电站仓室20的安装空间,提高换电站仓室20的空间利用率,也不会造成换电站仓室20顶部凹陷而积水,能够有效避免换电站仓室20发生漏水而造成经济损失,有助于提高换电站的安全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9)

1.一种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用于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包括空气调节控制设备、风机和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空腔,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和所述风机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换电站的行车通道上方,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与所述行车通道旁侧的换电站仓室的顶部形成所述换电站的顶部结构,所述框架上还设有与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回风通道,以及所述风机的进风通道位置分别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进风通道、回风通道,以及所述风机的进风通道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与位于所述换电站仓室内的对应的风控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通道的两侧均设置有换电站仓室,所述框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换电站仓室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在所述行车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上均连接有向外凸起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沿所述行车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凸台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限位凸台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于所述换电站仓室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于空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开设于所述框架朝向一侧的所述换电站仓室的侧壁上,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换电站仓室内的排水管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框架上,且所述盖板遮盖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换电站仓室之间的结合部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设于所述行车通道的正上方,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百叶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位于所述百叶窗的正下方,所述引流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框架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下表面安装有灯箱。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在所述行车通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安装有卷帘门,所述卷帘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行车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多个支架单元拼焊而成,各所述支架单元之间通过满焊的方式连接,相邻所述支架单元之间的结合部通过涂胶密封。
12.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通道两侧的所述换电站仓室均为充电仓。
13.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框架在所述行车通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上端,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行车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遮挡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还包括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的外侧具有向上延伸凸起的翻边部,所述挡雨板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并且所述挡雨板遮盖于所述框架与所述遮挡篷之间的结合部上方。
15.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朝向一侧的所述换电站仓室的侧壁上安装有弯管,所述弯管用于将所述换电站仓室的内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弯管位于所述空腔的一端的开口朝下,所述弯管用于穿线缆。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换电站仓室内的对应的风控装置为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还包括管道连接结构,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具有安装接口,用于可拆卸地对应连接于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或所述风机;
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可伸缩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
当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二管段与位于所述换电站仓室内的对应的风控装置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密封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在相对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管道表面设有沿周向环绕整个管道的密封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表面;或,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管道末端。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管段设置的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二管段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管段设置的第二延伸部;
当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抵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上,所述第二管段相对所述第一管段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挡雨件,所述挡雨件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管段顶部,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第一管段和部分所述第二管段。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件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设置有磁吸件。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表面具有朝所述挡雨件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遮盖件,所述遮盖件遮盖于所述挡雨件的上方,所述遮盖件由内侧至外侧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下翻折的扣接部,一所述扣接部扣设于风控调温设备的边缘,另一所述扣接部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内壁。
2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倾斜部和水平部,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框架且由内侧至外侧向上倾斜,所述水平部遮盖于所述换电站仓室的上方。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朝向所述换电站仓室的方向延伸凸起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用于与所述换电站仓室的顶部连接。
29.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包括如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
CN202211185037.7A 2021-09-30 2022-09-27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Pending CN1158998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4813 2021-09-30
CN202122411481 2021-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9880A true CN115899880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5037.7A Pending CN115899880A (zh) 2021-09-30 2022-09-27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CN202222571104.0U Active CN219318560U (zh) 2021-09-30 2022-09-27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1104.0U Active CN219318560U (zh) 2021-09-30 2022-09-27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8998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53032A (zh) * 2023-07-31 2023-10-10 北京玖行智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换电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53032A (zh) * 2023-07-31 2023-10-10 北京玖行智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换电站
CN116853032B (zh) * 2023-07-31 2024-02-27 北京玖行智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换电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8560U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99880A (zh)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CN217154343U (zh) 换电站空调装置及换电站
CN115899876A (zh) 模块化风控调温设备及换电站
CN216382953U (zh) 换电站用管道连接结构、包含其的风控调温装置和换电站
CN209409883U (zh) 一种全天候作业照明车厢体
CN218102282U (zh) 一种具有自动除湿干燥装置的逆变升压箱式变电站
CN217303053U (zh) 一种结合太阳能的节能环保型暖通空调设备
CN113954670B (zh) 一种双枪充电桩
CN115218284A (zh) 换电站空调装置及换电站
JPH06507592A (ja) 車両の乗客室の自然換気装置
WO2017026579A1 (ko) 태양광발전이 가능한 루프랙조립체 및 화물차량용 루프랙조립체
CN208646692U (zh) 一种轻便型新能源照明车
CN212958854U (zh) 防雨型燃气发电机组
CN208073615U (zh) 一种柴油机组用静音降噪设备
KR20220105274A (ko) 지하철 역사 에너지 공급 시스템
CN207846811U (zh) 一种太阳能通风天窗
CN205812589U (zh) 壁挂箱
CN215068960U (zh) 一种新农村建设媒体信息宣传车
CN210760414U (zh) 多功能封闭式畜禽运输车
CN216545828U (zh) 通风管道及包含其的热风道组件和换电站
CN215671438U (zh) 一种汽车用随车车顶帐篷
CN220353542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连接篷
CN108501793A (zh) 一种轻便型新能源照明车
CN217145706U (zh) 优化热风风道布设的换电站
CN219710477U (zh) 一种杀菌除臭的移动厕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