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9725B -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9725B
CN115899725B CN202310052808.3A CN202310052808A CN115899725B CN 115899725 B CN115899725 B CN 115899725B CN 202310052808 A CN202310052808 A CN 202310052808A CN 115899725 B CN115899725 B CN 115899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ir
cavity
regenerator
revers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528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9725A (zh
Inventor
张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Xinruihu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Xinruihu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Xinruihu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Xinruihu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528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9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9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9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9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9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包括:炉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燃烧室,其设置在炉体内部顶层,燃烧室内部安装有燃烧设备,燃烧室分别与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顶部连通;通风管组,其包括与第一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一通风管、与第二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二通风管和与第三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三通风管;进气管,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内部的管道;排气管,用于将处理过的废气进行排放的管道;换向阀,其设置在炉体外,用于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并能实现将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中任意两个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连通。本申请具有提高RTO设备换向阀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焚烧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背景技术
蓄热式热力焚化炉又称为蓄热式氧化炉,英文名为“Regenerative ThermalOxidizer”,简称为“RTO”。
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这种情况在化工厂、钢铁厂以及制药厂排放的尾气中尤为严重,现有的RTO设备能够将废气中包含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过RTO设备净化的气体经过另一个蓄热体从而使温度下降,不同的蓄热体之间通过换向阀随时间进行转换,分别进行吸热和放热。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RTO设备中,现有的RTO 设备中的换向阀易受到高温气体的作用,从而使得现有的 RTO设备的换向阀易产生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包括炉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燃烧室,其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顶层,所述燃烧室内部安装有燃烧设备,所述燃烧室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顶部连通;通风管组,其包括与所述第一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一通风管、与所述第二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二通风管和与所述第三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三通风管;进气管,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内部的管道;排气管,用于将处理过的废气进行排放的管道;换向阀,其设置在所述炉体外,用于连接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并能实现将所述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中任意两个分别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通过燃烧设备对炉体内部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第三蓄热室和燃烧室进行预热,在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备要求的温度之后,通过进气管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内部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中的任意一个,废气在燃烧室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热量,最终经由另外两个蓄热室中的一个排出,气体在排出的过程中对另外一个蓄热室进行加热,从而便于下个循环加热中对气体的预热,在整个过程当中,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通过换向阀的作用实现切换,从而将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中的任意两个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连通,进而实现循环加热的作用,其中将换向阀设置在炉体外,使得换向阀中的热量易于散发,降低换向阀损伤的概率,同时通过一个换向阀实现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的连接和转换,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换向阀的安装、检修以及拆装和更换。
可选的,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阀体上表面开设有上通孔,所述阀体下表面开设有下通孔;套管,其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开口且固定穿过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转动连接在所述套管内,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转动连接;挡板,其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所述挡板将所述连接管内部空间分隔为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进气腔和与所述排气管连通的排气腔;隔板,其设置在所述套管侧壁和所述阀体内壁之间且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隔板将所述阀体内部的空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通风管连通的第一气腔,与所述第二通风管连通的第二气腔和与所述第三通风管连通的第三气腔;进气孔,其开设在所述套管的侧壁上,且设置有三个,三个进气孔分别用于连接进气腔和第一气腔、进气腔和第二气腔、进气腔和第三气腔;第一连接孔,其开设在所述连接管上,用于和三个所述进气孔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所述进气腔的气体可以进入第一气腔或第二气腔或第三气腔中;排气孔,其开设在所述套管的侧壁上,且设置有三个,三个排气孔分别用于连接第一气腔和排气腔、第二气腔和排气腔、第三气腔和排气腔, 第二连接孔,其开设在所述连接管上,用于和三个所述排气孔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第一气腔或第二气腔或第三气腔中的气体能够进入排气腔中,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错位放置,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能够同时对准所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中的不同的两个;驱动机构,其能驱动所述连接管进行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换向阀进行工作时,通过进气管输入的废气首先通入进气腔中,并通过第一连接孔排气孔进入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中的任意一个当中,废气随后通过与该气腔连通的通风管组中相应的通风管进入相应的蓄热室中,废气在燃烧室中经过分解作用之后通过通风管组中的与进气管连通的另外一个通风管进入气腔之中,其中该气腔为与第二连接孔相连通的气腔,在需要实现循环加热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连接管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连接管上的第一连接孔与连接管转动之前和第二通风管孔相连接的气腔连通,此时废气首先通入之前经过加热的蓄热室中,之前经过经热的蓄热室对废气进行预热,并重复上面的动作,从而完成换向阀对通风管的切换。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从动轮,其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管上;主动轮,其与所述从动轮啮合;电机,其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能带动所述主动轮沿所述电机驱动轴的轴心进行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带动连接管进行转动时,首先由电机的驱动轴带动主动轮以及和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进行转动,并最终由从动轮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管进行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进气管和排气管靠近所述阀体的一端均设置有法兰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换向阀时,通过将设置在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上的法兰盘,能够解除对于换向阀的连接,对换向阀的安装、拆卸和更换都很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内均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每个所述通气孔的上部均连通设置有扩口罩,所述扩口罩的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废气进入蓄热室之后,废气首先通过设置在分流板上的通气孔进行分流,并经过扩口罩向外扩散,从而使得废气能够更均匀的流向燃烧室,从而提高废气被分解的程度。
可选的,所述分流板为蓄热陶瓷砖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蓄热陶瓷砖制成的分流板步进能够实现对于废气的分流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排气的过程中对废气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在下一个循环中将热量释放,使得热量可以得到更成分的使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不大于三个所述进气孔中任意一个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三个所述排气孔中任意一个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孔的直径设置为不大于进气孔的直径,能够方便废气顺利通入进气孔中,将第二连接孔的直径设置为不小于排气孔的直径也能方便气体顺利进入第二连接孔中。
可选的,所述进气管直径不大于所述连接管的直径,所述连接管的直径不大于所述排气管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气管的直径设置为不大于连接管的直径能够方便废气顺利从进气管中进入到连接管中,将连接管的直径设置为不大于排气管的直径也能方便连接管中的气体顺利进入排气管中。
可选的,所述炉体外设置有换风机,所述换风机的出风管与进气管连通,所述换风机的出风管上设置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废气处理的过程中,将换风机出风管上的阀门关闭,降低废气通过换风机出风管处逆流从而造成废气泄漏的风险,在废气的注入结束之后,打开换风机出风管道处的阀门,并控制换风机启动,将可能会残留在蓄热室内的废气吹出,从而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内壁上设置有耐火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火保温层能够降低燃烧室内壁被高温损坏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燃烧设备对炉体内部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第三蓄热室和燃烧室进行预热,在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备要求的温度之后,通过进气管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内部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中的任意一个,废气在燃烧室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热量,最终经由另外两个蓄热室中的一个排出,气体在排出的过程中对另外一个蓄热室进行加热,从而便于下个循环加热中对气体的预热,在整个过程当中,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通过换向阀的作用实现切换,从而将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中的任意两个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连通,进而实现循环加热的作用,其中将换向阀设置在炉体外,使得换向阀中的热量易于散发,降低换向阀损伤的概率,同时通过一个换向阀实现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的连接和转换,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换向阀的安装、检修以及拆装和更换;
2.在换向阀进行工作时,通过进气管输入的废气首先通入进气腔中,并通过第一连接孔排气孔进入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中的任意一个当中,废气随后通过与该气腔连通的通风管组中相应的通风管进入相应的蓄热室中,废气在燃烧室中经过分解作用之后通过通风管组中的与进气管连通的另外一个通风管进入气腔之中,其中该气腔为与第二连接孔相连通的气腔,在需要实现循环加热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连接管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连接管上的第一连接孔与连接管转动之前和第二通风管孔相连接的气腔连通,此时废气首先通入之前经过加热的蓄热室中,之前经过经热的蓄热室对废气进行预热,并重复上面的动作,从而完成换向阀对通风管的切换;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使用安全可靠的优势,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RTO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突出体现炉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体现换向阀内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突出体现连接管内部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11、第一蓄热室;12、第二蓄热室;13、第三蓄热室;14、燃烧室;141、燃烧设备;15、分流板;151、通气孔;152、扩口罩;2、通风管组;21、第一通风管;22、第二通风管;23、第三通风管;3、进气管;4、排气管;5、换向阀;51、阀体;511、第一气腔;512、第二气腔;513、第三气腔;52、套管;53、连接管;531、进气腔;532、排气腔;54、挡板;55、隔板;56、进气孔;57、第一连接孔;58、排气孔;59、第二连接孔;6、驱动机构;61、从动轮;62、主动轮;63、电机;7、换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参照图1和图2,该RTO设备包括炉体1,炉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其中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之间通过隔热板隔开。炉体1内部的上方设置为燃烧室14,燃烧室14内安装有燃烧设备141,燃烧室14分别与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的顶部连通。炉体1的底部安装有通风管组2,通风管组2包括与第一蓄热室11底部连通的第一通风管21、与第二蓄热室12底部连通的第二通风管22以及与第三蓄热室13底部连通的第三通风管23。
参照图1和图2,炉体1外设置有换向阀5,换向阀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1内部的进气管3和将处理过的废气进行排放的排气管4。
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第三通风管23、进气管3和排气管4靠近换向阀5的一端均设置有法兰盘。当需要更换换向阀5时,通过将设置在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第三通风管23、进气管3和排气管4上的法兰盘,能够解除对于换向阀5的连接,对换向阀5的安装、拆卸和更换都很方便。
换向阀5能够将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和第三通风管23中任意两个分别与进气管3和排气管4连通,例如:
换向阀5能够实现的第一种可能性为,将第一通风管21与进气管3连通,同时将第二通风管22与排气管4连通,从而使得废气通过第一通风管21处流入燃烧室14中,并在经过燃烧分解之后通过第二通风管22流入排气管4中;
换向阀5能够实现的第二种可能性为:将第二通风管22与进气管3连通,同时将第三通风管23与排气管4连通,从而使得废气通过第二通风管22处流入燃烧室14中,并在经过燃烧分解之后通过第三通风管23流入排气管4中;
换向阀5能够实现的第三种可能性为:将第三通风管23与进气管3连通,同时将第一通风管21与排气管4连通,从而使得废气通过第三通风管23处流入燃烧室14中,并在经过燃烧分解之后通过第一通风管21流入排气管4中;
本申请中的换向阀5还具有第四种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将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和第三通风管23全部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的RTO设备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燃烧设备141对炉体1内部的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第三蓄热室13和燃烧室14进行预热,在燃烧室14内的温度达到设备要求的温度之后,通过进气管3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1内部的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中的任意一个,废气在燃烧室14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热量,最终经由另外两个蓄热室中的一个排出,气体在排出的过程中对另外一个蓄热室进行加热,从而便于下个循环加热中对气体的预热,在整个过程当中,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和第三通风管23通过换向阀5的作用实现切换,从而实现上述的换向阀5的前三种功能,本申请中的RTO设备通过将换向阀5设置在炉体1外的方式,降低了使得换向阀5中的热量易于散发,降低换向阀5损伤的概率。同时本申请中通过一组阀门实现对于三个蓄热室的循环加热的切换,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于换向阀5的安装、检修和更换,同时将换向阀5设置在炉体1外也使得对换向阀5进行维修时,不需要将设备整体拆开,进一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维修。
参照图1和图2,进气管3直径不大于连接管53的直径,连接管53的直径不大于排气管4的直径。将进气管3的直径设置为不大于连接管53的直径能够方便废气顺利从进气管3中进入到连接管53中,将连接管53的直径设置为不大于排气管4的直径也能方便连接管53中的气体顺利进入排气管4中。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换向阀5包括阀体51,阀体5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其中阀体51的上表面开设有上通孔,阀体51的下表面开设有下通孔,阀体51内安装有与阀体51固定连接的套管52,套管5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状,且套管52连通于上通孔和下通孔之间,套管52内转动连接有连接管53,连接管53一端与进气管3(参照图1)转动连接,连接管53另一端与排气管4(参照图1)转动连接。连接管53内固定连接有一挡板54,挡板54将连接管53内部空间分隔为与进气管3(参照图1)连通的进气腔531和与排气管4(参照图1)连通的排气腔532。阀体5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套管52侧壁和阀体51内壁之间的三个隔板55,三个隔板55将阀体51内部的空腔分隔为与第一通风管21连通的第一气腔511,与第二通风管22连通的第二气腔512和与第三通风管23连通的第三气腔513。
参照图3和图4,套管52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进气孔56,三个进气孔56依次用于连接进气腔531和第一气腔511、进气腔531和第二气腔512、进气腔531和第三气腔513。连接管53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57,第一连接孔57用于和三个进气孔56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进气腔531的气体可以进入第一气腔511或第二气腔512或第三气腔513中。
参照图3和图4,套管52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三个排气孔58,三个排气孔58依次用于连接第一气腔511和排气腔532、第二气腔512和排气腔532、第三气腔513和排气腔532。连接管53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59,第二连接孔59用于和三个排气孔58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第一气腔511或第二气腔512或第三气腔513中的气体能够进入排气腔532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连接孔59和第一连接孔57需要在竖直方向上错位放置,从而使第二连接孔59和第一连接孔57能够同时对准第一气腔511、第二气腔512和第三气腔513中的不同两个,使得连接管53在进行转动的同时能够实现通气管的转换,进而使得换向阀5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中前文所述的换向阀5的前三种实现的功能。第一连接孔57的直径不大于三个进气孔56中任意一个的直径,第二连接孔59的直径不小于三个排气孔58中任意一个的直径。将第一连接孔57的直径设置为不大于进气孔56的直径,能够方便废气顺利通入进气孔56中,将第二连接孔59的直径设置为不小于排气孔58的直径也能方便气体顺利进入第二连接孔59中。
参照图1和图2,换向阀5还包括能驱动连接管53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6,连接管53能在驱动机构6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其中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套接在连接管53上的从动轮61、与从动轮61啮合的主动轮62以及驱动轴与主动轮62的轮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的电机63,主动轮62能在电机63驱动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
参照图3和图4,在换向阀5进行工作时,通过进气管3(参照图1)输入的废气首先通入进气腔531中,并通过第一连接孔57和排气孔58进入到第一气腔511、第二气腔512和第三气腔513中的任意一个当中,例如:
在换向阀5进行工作时,假设废气首先由进气腔531通过第一连接孔57进入第一气腔511当中,废气随后通过与第一气腔511连通的第一通风管21进入第一蓄热室11中,并随后在燃烧室14中进行分解作用。经过分解的废气随后通过第二蓄热室12进入第二通风管22中,并经由第二通风管22以及第二连接孔59进入第二气腔512当中,并最终由第二气腔512进入排气腔532中。
在需要实现循环加热时,启动电机63的开关,电机63依次带动主动轮62、从动轮61以及连接管53进行转动,连接管53移动到使第一连接孔57和第二气腔512连通的位置,此时第二连接孔59和第三气腔513连通,此时废气首先通过进气腔531由第一连接孔57进入第二气腔512当中,随后通过第二通风管22进入第二蓄热室12(参照图2)中进行预热,并在经过预热之后通入燃烧室14(参照图2)中,经过燃烧室14(参照图2)分解的气体首先通入第三蓄热室13(参照图2)中对第三蓄热室13(参照图2)进行加热,随后依次通过第三通风管23、第三气腔513、第二连接孔59进入排气腔532中。
在上述步骤完成之后,启动下一轮循环加热,首先启动电机63的开关,电机63依次带动主动轮62、从动轮61以及连接管53进行转动,连接管53移动到使第一连接孔57和第三气腔513连通的位置,此时第二连接孔59和第一气腔511连通,此时废气首先通过进气腔531由第一连接孔57进入第三气腔513当中,随后通过第三通风管23进入第三蓄热室13(参照图2)中进行预热,并在经过预热之后通入燃烧室14(参照图2)中,经过燃烧室14(参照图2)分解的气体首先通入第一蓄热室11(参照图2)中对第一蓄热室11(参照图2)进行加热,随后依次通过第一通风管21、第一气腔511、第一连接孔57进入排气腔532中,从而完成一整个循环,后续的循环加热的操作过程即可重复上述三个步骤即可。
参照图2,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内均设置有分流板15,分流板1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51,每个通气孔151的上部均连通设置有扩口罩152,扩口罩15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状,且扩口罩152的顶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扩口罩152开口较小的一端更靠近分流板15,其中分流板15为蓄热陶瓷砖制成。
当废气进入蓄热室之后,废气首先通过设置在分流板15上的通气孔151进行分流,并经过扩口罩152向外扩散,从而使得废气能够更均匀的流向燃烧室14,从而提高废气被分解的程度。由蓄热陶瓷砖制成的分流板15步进能够实现对于废气的分流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排气的过程中对废气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在下一个循环中将热量释放,使得热量可以得到更成分的使用。
参照图1,炉体1外设置有换风机7,换风机7的出风管与进气管3连通,换风机7的出风管上设置有阀门。
在废气处理的过程中,将换风机7出风管上的阀门关闭,降低废气通过换风机7出风管处逆流从而造成废气泄漏的风险,在废气的注入结束之后,打开换风机7出风管道处的阀门,并控制换风机7启动,将可能会残留在蓄热室内的废气吹出,从而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
参照图1和图2,燃烧室14内壁上设置有耐火保温层。耐火保温层能够降低燃烧室14内壁被高温损坏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的实施原理为:本发明的RTO设备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燃烧设备141对炉体1内部的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第三蓄热室13和燃烧室14进行预热,在燃烧室14内的温度达到设备要求的温度之后,通过进气管3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1内部的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中的任意一个,废气在燃烧室14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热量,最终经由另外两个蓄热室中的一个排出,气体在排出的过程中对另外一个蓄热室进行加热,从而便于下个循环加热中对气体的预热,在整个过程当中,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和第三通风管23通过换向阀5的作用实现切换,从而将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和第三通风管23中的任意两个分别与进气管3和排气管4连通,进而实现循环加热的作用,其中将换向阀5设置在炉体1外,使得换向阀5中的热量易于散发,降低换向阀5损伤的概率,同时通过一个换向阀5实现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第三通风管23、进气管3和排气管4之间的连接和转换,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换向阀5的安装、检修以及拆装和更换。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1),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
燃烧室(14),其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部顶层,所述燃烧室(14)内部安装有燃烧设备(141),所述燃烧室(14)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的顶部连通;
通风管组(2),其包括与所述第一蓄热室(11)底部连通的第一通风管(21)、与所述第二蓄热室(12)底部连通的第二通风管(22)和与所述第三蓄热室(13)底部连通的第三通风管(23);
进气管(3),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1)内部的管道;
排气管(4),用于将处理过的废气进行排放的管道;
换向阀(5),其设置在所述炉体(1)外,用于连接所述进气管(3)和所述排气管(4),并能实现将所述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和第三通风管(23)中任意两个分别与所述进气管(3)和所述排气管(4)连通;
所述换向阀(5)包括:
阀体(51),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阀体(51)上表面开设有上通孔,所述阀体(51)下表面开设有下通孔;
套管(52),其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开口且固定穿过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
连接管(53),所述连接管(53)转动连接在所述套管(52)内,所述连接管(53)一端与所述进气管(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53)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4)转动连接;
挡板(54),其设置在所述连接管(53)内,所述挡板(54)将所述连接管(53)内部空间分隔为与所述进气管(3)连通的进气腔(531)和与所述排气管(4)连通的排气腔(532);
隔板(55),其设置在所述套管(52)侧壁和所述阀体(51)内壁之间且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隔板(55)将所述阀体(51)内部的空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通风管(21)连通的第一气腔(511),与所述第二通风管(22)连通的第二气腔(512)和与所述第三通风管(23)连通的第三气腔(513);
进气孔(56),其开设在所述套管(52)的侧壁上,且设置有三个,三个进气孔(56)分别用于连接进气腔(531)和第一气腔(511)、进气腔(531)和第二气腔(512)、进气腔(531)和第三气腔(513);
第一连接孔(57),其开设在所述连接管(53)上,用于和三个所述进气孔(56)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所述进气腔(531)的气体可以进入第一气腔(511)或第二气腔(512)或第三气腔(513)中;
排气孔(58),其开设在所述套管(52)的侧壁上,且设置有三个,三个排气孔(58)分别用于连接第一气腔(511)和排气腔(532)、第二气腔(512)和排气腔(532)、第三气腔(513)和排气腔(532);
第二连接孔(59),其开设在所述连接管(53)上,用于和三个所述排气孔(58)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第一气腔(511)或第二气腔(512)或第三气腔(513)中的气体能够进入排气腔(532)中,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59)和所述第一连接孔(57)错位放置,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孔(59)和所述第一连接孔(57)能够同时对准所述第一气腔(511)、第二气腔(512)和第三气腔(513)中的不同两个;
驱动机构(6),其能驱动所述连接管(53)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
从动轮(61),其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管(53)上;
主动轮(62),其与所述主动轮(62)啮合;
电机(63),其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轮(62)固定连接,能带动所述主动轮(62)沿所述电机(63)驱动轴的轴心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第三通风管(23)、进气管(3)和排气管(4)靠近所述阀体(51)的一端均设置有法兰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内均设置有分流板(15),所述分流板(1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51),每个所述通气孔(151)处均连通设置有上、下均开口的扩口罩(1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5)为蓄热陶瓷砖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57)的直径不大于三个所述进气孔(56)中任意一个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孔(59)的直径不小于所述三个所述排气孔(58)中任意一个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直径不大于所述连接管(53)的直径,所述连接管(53)的直径不大于所述排气管(4)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外设置有换风机(7),所述换风机(7)的出风管与进气管(3)连通,所述换风机(7)的出风管上设置有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4)内壁上设置有耐火保温层。
CN202310052808.3A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Active CN115899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2808.3A CN115899725B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2808.3A CN115899725B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9725A CN115899725A (zh) 2023-04-04
CN115899725B true CN115899725B (zh) 2023-05-23

Family

ID=8574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52808.3A Active CN115899725B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97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1993A (zh) * 2023-11-01 2023-12-15 江苏大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精细化工尾气用防腐防堵rto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00626A (ja) * 2017-12-01 2019-06-24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CN214406094U (zh) * 2020-12-17 2021-10-15 大连诚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彩涂生产线废气处理的多阀蓄热式燃烧分解炉
CN115218203A (zh) * 2022-07-28 2022-10-21 伯乐氛(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7110A (ja) * 1993-03-29 1994-12-06 Chiyoda Corp 回転式蓄熱バーナーを備えた工業炉
JP4526912B2 (ja) * 2004-09-29 2010-08-18 株式会社大気社 蓄熱式ガス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及び、その運転方法に用いる蓄熱式ガス処理装置
CN103486598A (zh) * 2013-09-30 2014-01-01 浙江环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
CN104061342B (zh) * 2014-06-04 2016-06-08 蔡宇峰 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
CN207122906U (zh) * 2017-07-07 2018-03-20 江苏中研宜普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卧式旋转阀的蓄热燃烧系统
CN107575878A (zh) * 2017-10-12 2018-01-12 南京中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室蓄热式氧化炉
CN107631054B (zh) * 2017-10-18 2023-04-04 西安昱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密封rto旋转阀
CN108826322B (zh) * 2018-07-25 2020-07-07 上海兰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焚烧炉的旋转阀
CN110285433B (zh) * 2019-06-26 2020-07-07 广东德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无级调速rto燃烧净化烧设备
CN214745793U (zh) * 2021-04-13 2021-11-16 广东华海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旋转切换型rto废气处理装置
CN216047752U (zh) * 2021-10-18 2022-03-15 益清源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voc废气处理的旋转式蓄热式氧化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00626A (ja) * 2017-12-01 2019-06-24 中外炉工業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CN214406094U (zh) * 2020-12-17 2021-10-15 大连诚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彩涂生产线废气处理的多阀蓄热式燃烧分解炉
CN115218203A (zh) * 2022-07-28 2022-10-21 伯乐氛(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9725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99725B (zh)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WO2012070892A2 (ko) 순환 작동형 밸브를 구비한 급배기 분배실과 이를 구비한 축열식 연소산화장치
KR100678335B1 (ko) 전환밸브가 없는 축열연소장치
WO2017128188A1 (zh) 一种旋转蓄热式废气焚烧装置
CN107191945A (zh) 工业VOCs废气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JP2007198682A (ja) 蓄熱脱臭システム
CN108826322A (zh) 一种蓄热焚烧炉的旋转阀
JPH11325443A (ja) 蓄熱燃焼器の排気ガス廃熱回収装置
CN210035535U (zh) 一种蓄热式热力燃烧炉系统
CN105003924B (zh) 回转式rto燃烧系统
KR100472222B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KR100792715B1 (ko) 폐열회수형 dx가스발생버너를 이용한 환원분위기가스 제어장치
CN206890532U (zh) 工业VOCs废气处理装置
CN213119119U (zh) 一种烷基糖苷废气处理装置
CN109696059A (zh) 一种回收高温固体料余热的装置
KR100440403B1 (ko) 폐기물 탄화처리기
CN107940479A (zh) 具有双阀板旋转阀的蓄热燃烧装置
CN208170407U (zh) 蓄热式热力焚烧炉
KR200306996Y1 (ko) 축열 연소산화장치
CN206771386U (zh) 含反吹预热回收系统的旋转式蓄热燃烧系统
CN111006228A (zh) 一种rto蓄热式焚烧炉
TWI276756B (en) 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CN211424422U (zh) 一种铝板彩涂线废气处理装置
CN110274252A (zh) 一种新型的高效蓄热式热力焚烧炉
CN211471484U (zh) 一种辊底式热处理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