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3162A - 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3162A
CN115893162A CN202111161765.XA CN202111161765A CN115893162A CN 115893162 A CN115893162 A CN 115893162A CN 202111161765 A CN202111161765 A CN 202111161765A CN 115893162 A CN115893162 A CN 115893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wheel
rope winding
elevator
wind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17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17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31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3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3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梯放绳器及电梯,本申请的电梯放绳器包括:绕绳、保持装置、第二支架、第一绕绳轮、第二绕绳轮和驱动装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以及多个压绳轮,每个压绳轮设于第一支架上,每两个压绳轮之间留有供绕绳穿出的间隙;第一绕绳轮设于第二支架上;第二绕绳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第二支架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绕绳轮和第二绕绳轮转动;其中,绕绳一端连接储绳卷盘,另一端穿过间隙且重复绕过第一绕绳轮和第二绕绳轮至少两圈。故本申请通过保持装置中压绳轮对绕绳压紧产生一定的正压力,并通过第一绕绳轮和第二绕绳轮对绕绳进行重复复绕以增大包角,增大绕绳两端的受力比值,从而能够更好地释放绕绳。

Description

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背景技术
跃层电梯是一种新的电梯安装技术,可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安装运行并兼做施工用电梯,该技术推广使用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现有技术中,自爬式跃层电梯的方案基本为:将已完成的部分井道临时封闭,并在井道顶部可移动的临时机房,把主机、控柜等放置在临时机房中,然后把临时机房固定在井道中,临时机房下部为正常的轿厢对重,像钢丝绳这类延长类物料通过卷盘或储存在临时机房中或放置在地面上,当建筑建造到一定高度,临时机房就可以向上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延长类物料就从卷盘中释放相应的长度,以此完成跃层。
由于钢丝绳自身的重力,加上井道中部件较多,钢丝绳容易与井道内其余部件干涉,造成了临时机房提升时,钢丝绳释放的难题。这是因为:若先把钢丝绳抽出后再提升,则抽出的钢丝绳就比较乱、提升时不仅自身容易扭绞在一起,且容易缠绕到临近部件,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若直接打开钢丝绳储存卷盘,提升时,由于钢丝绳自重会造成钢丝绳卷盘旋转失控;若由工作人员拉住钢丝绳来预防钢丝绳下滑,则存在危险性,也不符合作业标准。
故如何更好地释放钢丝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放绳器及电梯,其能够更好地释放绕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放绳器,包括:绕绳、保持装置、第二支架、第一绕绳轮、第二绕绳轮和驱动装置,保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以及多个压绳轮,每个压绳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每两个压绳轮之间留有供所述绕绳穿出的间隙;第一绕绳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第二绕绳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绕绳轮和第二绕绳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转动;其中,所述绕绳一端连接所述储绳卷盘,另一端穿过所述间隙且重复绕过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至少两圈。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蜗杆、蜗轮以及驱动电机,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驱动电机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蜗杆转动;传动组件将所述蜗轮、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蜗轮能带动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转动。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以及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一绕绳轮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轮与所述第二绕绳轮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传动连接在一起。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中间齿轮,中间齿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均为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啮合;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二绕绳轮或者所述中间齿轮固定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二绕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均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一绕绳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蜗轮、所述第二转动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轴。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持装置还包括:多个阻尼器,每个压绳轮通过一个阻尼器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持装置还包括:多个压绳块,压绳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且为朝向所述间隙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包括:井道、机房、升降装置、轿厢和电梯放绳器,机房设于所述井道的顶端;轿厢能移动地设于所述井道内;升降装置与所述轿厢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轿厢升降,包括曳引机、对重、第一提拉轮以及第二提拉轮,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机房,所述第一提拉轮设于所述对重顶部,所述第二提拉轮设于所述轿厢顶部;电梯放绳器为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放绳器,所述储绳卷盘、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机房或者所述井道;其中,所述绕绳绕过所述第一提拉轮和所述第二提拉轮,并与曳引机连接,用于提拉所述轿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包括:井道、机房、张紧轮、限速器、轿厢和电梯放绳器,机房设于所述井道的顶端;张紧轮设于所述井道的底端;限速器具有限速器轮,所述限速器设于所述机房;轿厢能移动地设于所述井道内,所述轿厢上设有安全钳组件和提拉装置;电梯放绳器,为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放绳器,所述储绳卷盘、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设于所述轿厢;其中,所述绕绳绕过所述限速器轮和所述张紧轮,并与提拉装置连接,用于触发所述安全钳组件动作。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保持装置中压绳轮对绕绳压紧产生一定的正压力,并通过第一绕绳轮和第二绕绳轮对绕绳进行重复复绕以增大包角,增大绕绳两端的受力比值,从而使得绕绳能够较为稳定地卷在储绳卷盘内,不会因自身重力而加速下滑或造成储绳卷盘旋转失控,且本申请能够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绕绳轮转动,即可实现平稳放绳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放绳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放绳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放绳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电梯;100-井道;200-机房;300-张紧轮;400-限速器;410-限速器轮;500-轿厢;510-安全钳组件;520-提拉装置;530-升降装置;531-曳引机;532-对重;533-第一提拉轮;534-第二提拉轮;600-电梯放绳器;610-储绳卷盘;620-绕绳;621-主体绳段;622-辅助绳段;623-提拉固定件;630-保持装置;631-第一支架;632-压绳轮;633-间隙;634-阻尼器;635-压绳块;640-第二支架;651-第一绕绳轮;652-第二绕绳轮;653-绳槽;660-驱动装置;661-蜗杆;662-蜗轮;663-驱动电机;670-传动组件;671-第一转动轮;672-第二转动轮;673-中间齿轮;674-第一连接轴;675-第二连接轴;676-第三连接轴;677-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电梯1可以是跃层电梯1或者普通电梯1。一种电梯1包括:井道100、机房200、轿厢500和电梯放绳器600,电梯放绳器600用于放出绕绳620,机房200设于井道100的顶端;机房200可以是施工过程中的移动性机房200,也可以是施工完成后的永久性机房200。井道100可以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封顶的部分结构,也可以是施工完成后的最终封顶的完整结构。轿厢500通过升降装置530能上下移动地设于井道100内;升降装置530可以包括导轨、滑轮组等部件。
电梯放绳器600放出的绕绳620可以是用在升降装置530的提拉钢丝绳,也可以是用于放出限速保护系统中限速器400的限速钢丝绳。本申请先以图1说明电梯放绳器600用于放出提拉钢丝绳的实施例。
其中,升降装置530包括曳引机531、对重532、第一提拉轮533以及第二提拉轮534,曳引机531设于机房200,第二提拉轮534设于轿厢500顶部,第一提拉轮533设于对重532顶部。当跃层电梯1跳跃时,对重532可以固定在井道100的底坑中。电梯放绳器600放出的绕绳620绕过第一提拉轮533和第二提拉轮534,并与曳引机531连接,当放绳完成后,电梯放绳器600所在的一端会用类似绳头作用的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好,之后通过曳引机531控制轿厢500的升降。需要说明的是,轿厢500的升降是用曳引机531控制的,电梯放绳器600只是用来放绳,只承受绕绳620的自重,不承载轿厢500或者对重532的重量。
于一操作过程中,当施工完成一定楼层后,将已完成的部分井道100临时封闭,在井道100顶部临时固定移动性的机房200,储绳卷盘610、第一支架631和第二支架640随着机房200的向上移动,使轿厢500的提升高度增大,所需绕绳620的长度增加,此时可以通过电梯放绳器600放出一定长度的绕绳620。当放绳完成后,电梯放绳器600所在的一端会用类似绳头作用的绳头端接装置固定好,之后通过曳引机531控制轿厢500的升降。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若机房200提升m米,则电梯放绳器600放出d*m米长的绕绳620,即绕绳620的长度是机房200提升高度的d倍。这个比列d根据电梯1吊挂比计算,如果吊挂比为2,则d为2,放出绳的长度为机房200提升距离的2倍;若吊挂比为4,则d为4,放出绳的长度为提升距离的4倍。
请参照图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电梯放绳器600可以包括储绳卷盘610,也可以不包括储绳卷盘610。本实施例中,电梯放绳器600不包括储绳卷盘610。
电梯1包括储绳卷盘610,电梯放绳器600包括:绕绳620、保持装置630、第二支架640、第一绕绳轮651、第二绕绳轮652和驱动装置660,保持装置630设于储绳卷盘610的一侧,保持装置630包括第一支架631以及多个压绳轮632,每个压绳轮632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第一支架631上,每两个压绳轮632上下间隔设置,且在两个压绳轮632之间留有供绕绳620穿出的间隙633(请参照图3)。其中,压绳轮632的个数为偶数,可以是2个、4个、6个、8个等。
第一绕绳轮651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第二支架640上;第二绕绳轮652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第二支架640上;驱动装置660与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转动。驱动装置660可以包括电机、齿轮或皮带轮等部件,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60为电机,电机的主轴直接与第二绕绳轮652固定,电机驱动第二绕绳轮652转动,第二绕绳轮652通过齿轮传动或带传动带动第一绕绳轮651同步旋转。
其中,储绳卷盘610、第一支架631和第二支架640均通过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设于机房200;绕绳620一端连接储绳卷盘610(储存在储绳卷盘610内),另一端穿过间隙633且重复绕过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至少两圈后,绕过第一提拉轮533和第二提拉轮534,并与曳引机53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储绳卷盘610、第一支架631和第二支架640除固定在机房200中,还可以固定于井道100的侧壁或者井道100的内底面上。电梯放绳器600主要用途是放绳,放置于储绳卷盘610的旁边即可。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储绳卷盘610、第一支架631和第二支架640均通过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井道100的内底面(地面)。
驱动装置660包括:蜗杆661、蜗轮662以及驱动电机663,蜗轮662与蜗杆661啮合;驱动电机663为步进电机,驱动电机663的主轴与蜗杆661固定连接,用于驱动蜗杆661转动。驱动电机663可以通过第二支架640或者其他支架固定在机房200上。
驱动装置660还包括:传动组件670(请参照图3),将蜗轮662、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传动连接,以使蜗轮662能带动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转动。传动组件670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带传动或者齿轮传动。
于一操作过程中,电梯1是跃层电梯1,在电梯1跃层时先打开驱动装置660,然后在提升临时性机房200,提升完毕后再关闭驱动装置660,即可实现绕绳620平稳地放出。若绕绳620长度放出过多,则可以通过反转驱动装置660抽回多放出的绕绳620。
将绕绳620刚从储绳卷盘610抽出的部分称作A部,将绕绳620从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绕出的悬挂部分称作B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对绕绳620进行重复复绕至少2圈,从而可以增大包角,使得绕绳620的A部与B部的受力比可以达到1∶n,在第一绕绳轮651转动时,绕绳620的A部与B部的受力比将小于1:n,故在第一绕绳轮651不转动的情况下,绕绳620的A部仅承受B部总受力的1/n+1,B部总受力包括绕绳620的自重;这样当电梯放绳器600运行时,绕绳620就不会由于其自重加速下滑或造成储绳卷盘610旋转失控。
需要解释的是,复绕的圈数和B部与A部的受力比不是理想的1∶1的关系,不是复绕n圈,受力比就是1∶n。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首先根据需承载重量确定合理的受力比(1∶n),然后使用者再根据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的上绳槽653的形状来确定具体需要在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上复绕多少圈。
同时,由于压绳轮632对绕绳620压紧产生一定的正压力,使得保持装置630对绕绳620部的产生一定的保持力,从而可通过保持力来抵消绕绳620的自重,这样当电梯放绳器600运行时,绕绳620就不会由于其自重加速下滑。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保持装置630中压绳轮632对绕绳620压紧产生一定的正压力,并通过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对绕绳620进行重复复绕以增大包角,增大绕绳620两端的受力比值,从而使得绕绳620能够较为稳定地卷在储绳卷盘610内,不会因自身重力而加速下滑或造成储绳卷盘610旋转失控。
且本实施例只需通过驱动装置660驱动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转动,即可实现平稳放绳的功能,无需先从储绳卷盘610抽出一定长度的绕绳620,操作简单方便,绕绳620不容易扭绞在一起,降低因绕绳620缠绕到临近部件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也无需工作人员拉住绕绳620来预防绕绳620下滑,降低了操作危险性且符合作业标准。同时电梯放绳器600占用空间小而不变,有利于井道100内其余部件的空间布局,无需另外设置包含多个滑轮组的提升装置。
再者,本实施例中,绕绳620是同时绕在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上的,从而可以避免因只有单个绕绳620轮而出现的绕绳620卡在绕绳620轮或者绕绳620从绕绳620轮上脱落等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在驱动装置660设置了蜗轮662蜗杆661机构。当放绳时只有驱动电机663驱动蜗杆661转动才能进行放绳,只有蜗杆661转动,蜗轮662才能转动,蜗轮662通过传动组件670带动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转动,且由于蜗轮662蜗杆661的自锁,最终使得蜗轮662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转动,绕绳620也以一定的速度匀速放出,从而进一步避免绕绳620因自身重力而加速下滑或造成储绳卷盘610旋转失控。当不放绳时,驱动电机663控制蜗杆661停止转动,由于蜗轮662蜗杆661的自锁,使得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都不会发生转动,从而停止放绳。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利用蜗轮662蜗杆661的自锁原理,没有增加储绳卷盘610阻力,避免储存在储绳卷盘610中的绕绳620承受较大的拉力。
请参照图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放绳器6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传动组件670包括:第一转动轮671以及第二转动轮672,第一转动轮671与第一绕绳轮651通过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采用同一个连接轴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轮672、第二绕绳轮652与蜗轮662通过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采用同一个连接轴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其中,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轮671与第二转动轮672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各设有至少一个绳槽653,绳槽653设有一个或多个,从而可以用于容纳绕绳620,以控制绕绳620以绳槽653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轮671以及第二转动轮672为皮带轮,第一转动轮671以及第二转动轮672通过皮带677传动连接,则第一转动轮671和第二转动轮672在驱动电机663的驱动下为同步同向转动,实现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的同步同向转动。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轮671以及第二转动轮672为链轮,第一转动轮671以及第二转动轮672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保持装置630还包括:多个阻尼器634和多个压绳块635,每个压绳轮632通过一个阻尼器634能转动地设于第一支架631。压绳块635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设于第一支架631,且为朝向间隙633设置,其中,一个压绳轮63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压绳块635。
故本实施例的阻尼器634是单向阻尼器634,安装阻尼器634就是为了给绕绳620一定的反向拉力,故本实施例通过阻尼器634的阻力和压绳块635的压力来进一步增强保持装置630对绕绳620部的保持力,从而可通过保持力来抵消绕绳620的自重,这样当放绳装置运行时,绕绳620就不会由于其自重加速下滑。
另外,电梯放绳器600首先是消减A部的受力,可以使A部的受力只占绕绳620总受力的一小部分,这时只要阻尼器634产生的反向拉力大于A部所受的力,就可以把持住钢丝绳,不让钢丝绳移动,当放绳时,只要第一绕绳轮651的驱动力大于阻尼器634产生的反向拉力,就可使绕绳620向下移动,以此来进行放绳作业。
且若利用压绳轮632压紧产生的正压力使得压绳轮632与绕绳620之间的摩擦力大于阻尼器634的阻力,则当绕绳620部受到大于阻尼器634阻力的拉力时,绕绳620只会通过第一绕绳轮651的转动来放绳,从而利于平稳放绳的控制。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3,在第一绕绳轮651不转动的情况下,绕绳620的A部仅承受B部总受力的1/n+1;在第一绕绳轮651转动时,绕绳620的A部与B部的受力比将小于1:n。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绕绳620的A部的受力是多少倍的1/n+1来选用合适的阻尼器634。例如,假设绕绳620的A部的受力是a倍的1/n+1即a(1/n+1),则此时应保持阻尼器634的阻力大于绕绳620的A部总受力,即选用阻力大于a(1/n+1)的阻尼器634。
请参照图4,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放绳器6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传动组件670还包括:第一连接轴674以及第二连接轴675,第一连接轴674以及第二连接轴675均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第二支架640上,第一转动轮671和第一绕绳轮651均通过键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连接轴674;蜗轮662、第二转动轮672和第二绕绳轮652均通过键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二连接轴675。
传动组件670还包括:中间齿轮673和第三连接轴676,中间齿轮673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第三连接轴676,第三连接轴676固定于第二支架640上。第一转动轮671和第二转动轮672均为齿轮,中间齿轮673分别与第一转动轮671和第二转动轮672啮合,从而实现第一转动轮671和第二转动轮672在驱动电机663的驱动下为同步同向转动,实现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的同步同向转动。
请参照图5,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放绳器6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蜗轮662通过键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三连接轴676上,并通过第三连接轴676与中间齿轮673固定连接。蜗轮662通过第三连接轴676带动中间齿轮673转动,并通过中间齿轮673使实现第一转动轮671和第二转动轮672同步同向转动,实现第一绕绳轮651和第二绕绳轮652的同步同向转动。
请参照图6,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再以图6说明电梯放绳器600用于放出限速钢丝绳的实施例。
一种电梯1还包括:张紧轮300和限速器400,电梯放绳器600可以是图1至图3任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张紧轮300设于井道100的底端;限速器400具有限速器轮410,限速器400设于机房200;轿厢500上设有安全钳组件510和提拉装置520。
本实施例中,储绳卷盘610、第一支架631和第二支架640均通过螺栓连接或者支架固定等方式固定设于轿厢500的顶部;其中,绕绳620绕过限速器轮410和张紧轮300,并与提拉装置520连接,用于触发安全钳组件510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只示出了第一绕绳轮651,第二绕绳轮652未示出。
绕绳620可以为两段式结构,分别为主体绳段621和辅助绳段622,主体绳段621的一端连接在提拉固定件623上,另一端依次绕过限速器轮410和张紧轮300后与储绳卷盘610连接;辅助绳段622能拆卸地连接提拉固定件623和主体绳段621;其中,主体绳段621、辅助绳段622和提拉固定件623形成一个闭环。
于一操作过程中,电梯1是跃层电梯1,当施工完成一定楼层后,将已完成的部分井道100临时封闭,在井道100顶部临时固定移动性的机房200,限速器400随着机房200的向上移动,使得限速器轮410与张紧轮300之间的距离增大,所需的绕绳620所形成的闭环增大,所需的绕绳620的使用长度增大。此时使用者令轿厢500停止在井道100预设位置,通过储绳卷盘610放出一定的绕绳620后,重新固定绕绳620,从而增大闭环。
绕绳620、张紧轮300、限速器400、安全钳组件510和提拉装置520等部件可以一起组成电梯1的限速保护系统,如果轿厢500超速,限速器400立即动作,触发限速保护系统中的夹绳装置夹紧绕绳620;当轿厢500下降时,绕绳620可以通过提拉固定件623拉动提拉装置520的拉杆,拉杆触发安全钳组件510运作使安全钳组件510对电梯1的导轨产生摩擦力,把轿厢500迅速制动在导轨上,停止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梯放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绕绳;
保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以及多个压绳轮,每个压绳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每两个压绳轮之间留有供所述绕绳穿出的间隙;
第二支架;
第一绕绳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第二绕绳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以及
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绕绳轮和第二绕绳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转动;
其中,所述绕绳一端连接于储绳卷盘,另一端穿过所述间隙且重复绕过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至少两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放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蜗杆;
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驱动电机,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蜗杆转动;以及
传动组件,将所述蜗轮、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蜗轮能带动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放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一绕绳轮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转动轮,与所述第二绕绳轮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绕绳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传动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放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中间齿轮,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均为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二转动轮啮合;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二绕绳轮或者所述中间齿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放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二绕绳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放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轴,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转动轮和所述第一绕绳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以及
第二连接轴,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蜗轮、所述第二转动轮和所述第二绕绳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放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还包括:
多个阻尼器,每个压绳轮通过一个阻尼器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放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还包括:
多个压绳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且为朝向所述间隙设置。
9.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道;
储绳卷盘;
机房,设于所述井道的顶端;
轿厢,能移动地设于所述井道内;
升降装置,与所述轿厢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轿厢升降,包括曳引机、对重、第一提拉轮以及第二提拉轮,所述曳引机设于所述机房,所述第一提拉轮设于所述对重顶部,所述第二提拉轮设于所述轿厢顶部;以及
电梯放绳器,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放绳器,
其中,所述储绳卷盘、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机房或者所述井道;所述绕绳绕过所述第一提拉轮和所述第二提拉轮,并与曳引机连接,用于提拉所述轿厢。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道;
储绳卷盘;
机房,设于所述井道的顶端;
张紧轮,设于所述井道的底端;
限速器,具有限速器轮,所述限速器设于所述机房;
轿厢,能移动地设于所述井道内,所述轿厢上设有安全钳组件和提拉装置;以及
电梯放绳器,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放绳器;
其中,所述储绳卷盘、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设于所述轿厢;
所述绕绳绕过所述限速器轮和所述张紧轮,并与提拉装置连接,用于触发所述安全钳组件动作。
CN202111161765.XA 2021-09-30 2021-09-30 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Pending CN1158931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1765.XA CN115893162A (zh) 2021-09-30 2021-09-30 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1765.XA CN115893162A (zh) 2021-09-30 2021-09-30 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3162A true CN115893162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0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1765.XA Pending CN115893162A (zh) 2021-09-30 2021-09-30 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31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2776B (en) Hoisting apparatus, wire rope towed type crane, machinery trolley type crane and jib crane, using a counterweight
EP3562775B1 (de) Hebezeug und verfahren zum anfahren des hubwerks eines solchen hebezeugs
JP2012020829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RU2704655C1 (ru) Фасадный подъемник с вертикальным 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м перемещением люльки
CN107792749A (zh) 电梯
CN115893162A (zh) 电梯放绳器及电梯
JP2002326778A (ja)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立体駐車設備
CN110642126B (zh) 一种采用钢丝绳收放装置的电梯系统
JP2006265930A (ja) 駐車装置と昇降装置
NL2008623C2 (en) A modular lift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modular lift apparatus.
US11685639B2 (en) Capstan effect device
US1186909A (en) Spooling device.
TW201722833A (zh) 具有牽引介質用儲存器的升降系統
JP353150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CN218491399U (zh) 一种爬升式电梯安装装置
US20150158701A1 (en) Low-rise elevator
JP4337113B2 (ja) 付加動力を内蔵したギャードモータ
CN109267739B (zh) 升降吊篮设备的卷筒装置
CN113401762B (zh) 限速器绳张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00169085A (ja) 余巻ドラム付クレ―ン
WO2018103001A1 (zh) 钢丝绳张紧装置、张紧方法及工程机械
JP2008138389A (ja) ワイヤリーリング設備のアキュムレータ装置
JP2621587B2 (ja) 高揚程建設用クレーン
CN216662352U (zh) 一种升降稳定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螺旋升降机
KR200448729Y1 (ko) 주행케이블 권취수단이 구비된 승강기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