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1854A - 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1854A
CN115891854A CN202211303836.XA CN202211303836A CN115891854A CN 115891854 A CN115891854 A CN 115891854A CN 202211303836 A CN202211303836 A CN 202211303836A CN 115891854 A CN115891854 A CN 115891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arts
ink
texture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38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Ruiq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Ruiq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Ruiq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Ruiq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038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18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1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18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依次布置有第一金属油墨层、纹理层、全盖UV层和UV纹理层,所述下表面依次布置有第二金属油墨层、复合层、光油层和粘接层,所述UV纹理层为凹凸不平的设置,其中,第一金属油墨层为金属浅色油墨层,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加强内饰观赏性,使产品具有立体感、表面触感且达到一体化仿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汽车内饰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美观效果更强,特别是对于仿真木纹和科技纹效果,材料表面手的触感要强;要求与车载多媒体显示屏及按钮组装后,要求在无背光的状态下,正面是一体的木纹/科技纹效果,无明显的分界线和信标的轮廓印;在点亮背光源的状态下,所有的显示信息和按钮的信标清晰可见,并能满足一定的透光要求;要求纹理耐高温和高拉伸,可以注塑,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材料表面手的触感没有太大的变化,同时需满足各项苛刻的试验要求,对此,提出以下的IML件及其制造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种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依次布置有第一金属油墨层、纹理层、全盖UV层和UV纹理层,所述下表面依次布置有第二金属油墨层、复合层、光油层和粘接层,所述UV纹理层为凹凸不平的设置,其中,第一金属油墨层为金属浅色油墨层。
进一步,所述纹理层呈现为木纹纹理或科技纹理,所述木纹纹理包括多个错落且不相交的线条,所述科技纹理为多个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图案错落分布构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基材,在基材上表面通过IML工艺印刷第一金属油墨层,在基材上表面形成所需版面效果;
2)上表面加工;
2.1)提供纹理,在第一金属油墨层上通过凹印工艺印刷纹理层,并于纹理层上形成纹理UV油墨,所述纹理层通过纹理UV油墨形成预制颜色;
2.2)完善图形,在纹理层上通过丝网印刷UV油墨,在该步骤中,UV油墨全覆盖于上表面,形成全盖UV层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30min;
2.3)提供触感,在全盖UV层上通过丝网印刷触感UV油墨,形成UV纹理层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30min;
3)下表面加工
3.1)复合层印刷,在基材下表面依次印刷第一黑色油墨层和第二黑色油墨层,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5℃,烘干时间为20-30min;
3.2)光油层印刷,在第二黑色油墨层表面依次印刷第一光油层和第二光油层,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5℃,烘干时间为20-30min;
3.3)粘接层印刷,在第二光油层表面印刷粘接层;
4)基材成型
4.1)压制形状,将基材划分为使用区域和定型区域,通过打孔机于定型区域上成型定位孔,并将成孔后的基材通过成型模具,通过高温和压力达到预期形状;
4.2)UV固化,将压制后的基材通过UV机充分固化表面的全盖UV层和UV纹理层;
4.3)基材斩形,将固化后的基材固定于五金模具中,基材上的定位孔与五金模具定位后合模,将基材斩形达到预期的形状与尺寸要求;
4.4)注塑成型,将斩形后的基材置于注塑模具的型腔内,控制参数,成型产品。
进一步,所述步骤1)所用的金属浅色油墨所需的丝网目数为250-35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精工680F油墨10-15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消泡剂5207 3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进一步,所述步骤2.1)中,预制纹理图案于凹印板上,将预期颜色通过油墨调配放置在凹印机的油墨槽里,通过凹印机调整对应的油墨比例,得到预期的颜色效果,最后通过UV红外线将油墨固化充分;
进一步,所述步骤2.1)所用的UV油墨为金属色油墨,其所需丝网目数为250-35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精工680F油墨10-15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消泡剂5207 3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进一步,所述第一黑色油墨层的丝网目数为30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XWR 952 100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固化剂004 1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其中,所述第二黑色油墨层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XWR 952 100份;
固化剂004 1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进一步,所述第一光油层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IPX001 100份;
固化剂200 16份;
稀释剂F-003 10-20份;
其中,所述第二光油层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IPX001 100份;
固化剂200 16份;
稀释剂F-003 10-20份。
进一步,所述粘接层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HTR N 093 10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进一步,所述全盖UV层的丝网目数为30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DC/10 041/DC/10 004 100份;
固化剂H036 10份;
稀释剂F009 5-10份;
所述UV纹理层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DC/10 041/DC/10 004 100份;
固化剂H036 10份;
稀释剂F009 5-10份。
进一步,在步骤2.2)之前还包括步骤X,编辑图形,将上表面预划分为主色区,以及一个或多个副色区,步骤2.1)在主色区和/或副色区上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丝网印刷、凹印与IML常规印刷技术相结合,在保证触感的纹理层的前提下,在基材表面形成透明薄膜,以保护触感纹理层和视觉纹理层,且提供视觉的纹理层与提供触感的UV纹理层之间还设有全盖UV层,对基材表面的功能层起到保护作用;
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加强内饰观赏性,基材运用了IML工艺和纹理印刷的相结合,使产品具有立体感、表面触感且达到一体化仿真的效果,并通过汽车内饰的实验要求;
在基材的上下表面印刷金属油墨,保证基材的图案效果,具有工序简单,颜色多样化,制备得到的纹理颜色丰富多样,线条精细度高,良品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油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复合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触控功能层组的示意图;
图中:1、基材;2、第一金属油墨层;3、纹理层;4、全盖UV层;5、UV纹理层;6、第二金属油墨层;7、复合层;7.1、第一黑色油墨层;7.2、第二黑色油墨层;8、光油层;8.1、第一光油层;8.2、第二光油层;9、粘接层;10、横向线路层;11、横向PEDOT层;12、第一绝缘油墨层;13、第二绝缘油墨层;14、第三绝缘油墨层;15、纵向线路层;16、纵向PEDOT层;17、第四绝缘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包括基材1,所述基材1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依次布置有第一金属油墨层2、纹理层3、全盖UV层4和UV纹理层5,所述下表面依次布置有第二金属油墨层6、复合层7、光油层8和粘接层9,所述UV纹理层5为凹凸不平的设置,其中,第一金属油墨层2为金属浅色油墨层。
具体的,所述纹理层3呈现为木纹纹理或科技纹理,所述木纹纹理包括多个错落的线条,所述科技纹理为多个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图案错落分布构成,其中,线条根据制定可选为相交或不想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基材1,在基材1上表面通过IML工艺印刷第一金属油墨层2,在基材1上表面形成所需版面效果,其中,基材1可选为PC黑膜;
2)上表面加工;
2.1)提供纹理,在第一金属油墨层2上通过凹印工艺印刷纹理层3,并于纹理层3上形成纹理UV油墨,所述纹理层3通过纹理UV油墨形成预制颜色;
2.2)完善图形,在纹理层3上通过丝网印刷UV油墨,在该步骤中,UV油墨全覆盖于上表面,形成全盖UV层4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30min,该全盖UV层4对纹理层3及其上的颜色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3)提供触感,在全盖UV层4上通过丝网印刷触感UV油墨,形成UV纹理层5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30min;
3)下表面加工
3.1)复合层7印刷,在基材1下表面依次印刷第一黑色油墨层7.1和第二黑色油墨层7.2,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5℃,烘干时间为20-30min;
3.2)光油层8印刷,在第二黑色油墨层7.2表面依次印刷第一光油层8.1和第二光油层8.2,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5℃,烘干时间为20-30min;
3.3)粘接层9印刷,在第二光油层8.2表面印刷粘接层9;
4)基材1成型
4.1)压制形状,将基材1划分为使用区域和定型区域,通过打孔机于定型区域上成型定位孔,并将成孔后的基材1通过成型模具,通过高温和压力达到预期形状;
4.2)UV固化,将压制后的基材1通过UV机充分固化表面的全盖UV层4和UV纹理层5,达到H的硬度;
4.3)基材1斩形,将固化后的基材1固定于五金模具中,该五金模具内构成有预期外形和尺寸的型腔,基材1上的定位孔与五金模具定位后合模,将基材1斩形达到预期的形状与尺寸要求;
4.4)注塑成型,将斩形后的基材1置于注塑模具的型腔内,控制参数,通过注塑模具在上表面的UV纹理层5形成透明薄膜,并最终成型产品。
通过上述的IML件的制造工艺,将UV纹理层5作为产品的最外层表面,在其上通过注塑再形成保护层,从而提高用户的观感和触感,而带有颜色的纹理层3和第一金属油墨层2被设置在全盖UV层4的下表面,从而不与外界接触,有效保证视觉功能层的稳定性,可将其用于全触摸式的控制面板上,或将其用于按键式的控制面板上,在常态下,控制面板仅纹理和颜色可视,在背光条件下显示功能区域。
作为优选的,为保证UV纹理层5和全盖UV层4的稳定性,步骤2)上表面加工在步骤3)下表面加工之后进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制定需要,该IML件还可有多个颜色组合,具体的,在步骤2.2)之前还包括步骤X,编辑图形,将上表面预划分为主色区,以及一个或多个副色区,步骤2.1)在主色区和/或副色区上进行,其中,每个副色区的颜色可选为不同,以表现不同功能区块或是按键位置提示。
具体的,在应用在具有按键的控制面板时,在步骤4)中冲切出按键空位。
在步骤4.2中,可将全盖UV层4和UV纹理层5达到铅笔硬度,优选硬度为3H。
具体的,在步骤1)中,第一金属油墨层2与第二金属油墨层6上设置有镂空的点阵,作为优选的,第一黑色油墨层7.1至少部分的透出在第二金属油墨层6上,进一步的,第一黑色油墨层7.1与第二黑色油墨层7.2的丝网孔目交错设置,从而通过黑色油墨提高金属油墨的附着力,保证金属油墨在基材1边缘的牢固。
具体的,通过步骤2.1)在IML件上根据制定预制有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可与透光纹理图案和显示图标相对应,作为可选的,透光区域上印刷有散光油墨层,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透光均匀,减少侧边漏光的现象,进而取消被覆装饰件上的导光附加件,节约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基材1选用PC黑膜,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吸水率低,尺寸稳定性较高,而在基材1上表面的纹理层3、全盖UV层4和UV纹理层5弥补PC黑膜硬度,并通过UV机固化进一步优化硬度。
具体的,所述步骤1)所用的金属浅色油墨所需的丝网目数为250-35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其中,丝网目数优选为350目;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精工680F油墨10-15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消泡剂5207 3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使得木纹或科技纹效果衬托更为明显,提高纹理真实感,同时,保证透光区域在不亮灯条件下的隐藏性和一体性,以及在透光条件下光线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德国宝龙(PROELL)油墨公司生产的HTR N 093油墨制备而成。
具体的,所述步骤2.1)中,预制纹理图案于凹印板上,将预期颜色通过油墨调配放置在凹印机的油墨槽里,通过凹印机调整对应的油墨比例,得到预期的颜色效果,最后通过UV红外线将油墨固化充分。
具体的,所述步骤2.1)所用的UV油墨为金属色油墨,其所需丝网目数为250-35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其中,丝网目数优选为350目;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精工680F油墨10-15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消泡剂5207 3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德国宝龙(PROELL)油墨公司生产的HTR N 093油墨制备而成。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使得木纹或科技纹效果衬托更为明显,提高纹理真实感,同时,保证透光区域在不亮灯条件下的隐藏性和一体性,以及在透光条件下光线的均匀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黑色油墨层7.1的丝网目数为30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XWR 952 100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固化剂004 1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德国宝龙(PROELL)油墨公司生产的HTR N 093油墨和XWR 952油墨制备而成。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保证最终版面的预期效果,同时起到抗注塑时冲墨的作用。
其中,所述第二黑色油墨层7.2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XWR 952 100份;
固化剂004 1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德国宝龙(PROELL)油墨公司生产的XWR 952油墨制备而成。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起到抗注塑时冲墨的作用,以及防止透光砂眼被遮蔽。
具体的,所述第一光油层8.1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IPX001 100份;
固化剂200 16份;
稀释剂F-003 10-20份;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日本彩皇生产的IPX001油墨制备而成。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起到抗注塑时冲墨的作用。
其中,所述第二光油层8.2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IPX001 100份;
固化剂200 16份;
稀释剂F-003 10-20份。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日本彩皇生产的IPX001油墨制备而成。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起到抗注塑时冲墨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粘接层9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HTR N 093 10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德国宝龙(PROELL)油墨公司生产的HTR N 093油墨制备而成。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提高在注塑时PC基材1与油墨、注塑粒子的结合力。
具体的,所述全盖UV层4的丝网目数为30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DC/10 041/DC/10 004 100份;
固化剂H036 10份;
稀释剂F009 5-10份;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德国宝龙(PROELL)油墨公司生产的DC-10油墨制备而成。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提高木纹或科技纹理的真实性,并满足表面相关的试验要求。
所述UV纹理层5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DC/10 041/DC/10 004 100份;
固化剂H036 10份;
稀释剂F009 5-10份。
通过上述的组成成份,提高木纹或科技纹理的真实性,并满足表面相关的试验要求,同时通过UV油墨的印刷,进而为产品表面提供触感。
本发明中还提供现有技术中的常规IML件结构,其包括PET片材,于PET片材上的油墨层和透明保护层。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气味测试,其中A1-A3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为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
对照组X0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立体UV纹理层、保护层、基片,其中立体UV纹理层通过其型号为100目的丝印网版和油墨为UV粗磨砂油墨印刷而成,为由质量百分比为97%的富士化研公司生产的、型号为UPET-20B的UV光固化油墨和3%的美丽华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PF-D19S的保护粉油墨混合调配而成,此UV粗磨砂油墨的厚度为10um,其中保护层通过其型号为250目的丝印网版和印刷油墨为保护UV细磨砂油墨,此保护UV细磨砂油墨优选采用的是厦门进尚公司生的的其型号为GS-UV-U3KS-2INK的消光金油;
对照组Y0自外向内依次包括UV纹理层、全盖UV层、纹理层、金属油墨层、基材、黑色油墨层、光油层、粘接层;
其中,全盖UV层的印刷丝网目数为250目,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DC/10 041/DC/10 004 80份;
固化剂H036 10份;
稀释剂F009 5-10份;
其中,UV纹理层的印刷丝网目数为200目,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DC/10 041/DC/10 004 80份;
固化剂H036 10份;
稀释剂F009 5份;
其中,金属油墨层的印刷丝网目数为300目,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精工680F油墨10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80份
消泡剂5207 3份
稀释剂S403 10份。
其中,黑色油墨层丝网目数为250目,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XWR 952 100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固化剂004 10份;
稀释剂S403 15份。
其中,光油层印刷,丝网目数为250目,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IPX001 120份;
固化剂200 16份;
稀释剂F-003 20份。
其中,粘接层印刷,丝网目数为250目,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HTR N 093 120份;
稀释剂S403 15份。
以下测试均采用该对照组。
该测试中的测试设备采用烤箱,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11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2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雾化测试,其中A1-A3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采用雾化测试仪和光泽度计,测试方法在光度:100℃加热3小时,21℃冷却,后置调节16小时,测试标准:光度测量70分钟,无透明薄膜、液滴或晶体。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2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附着力测试,其中A1-A3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方法,使用刀进行,标准为等级0最大,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23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31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耐水力测试,其中A1-A3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采用电热水浴测试,测试时间96小时从水中取出后30分钟内测试粘附性,测试标准无起泡、软化、暗沉或附着力损失,最大等级0,见表4;
表4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3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长期热暴露测试,其中A1-A3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采用烤箱、电热水浴、光源盒测试,测试(在100+/-2℃下7天)进行浸水24小时,检测附着力;
外观评估标准:与原始未老化样品相比,不允许出现裂缝,水泡或光泽变化的表现;
检测时间4分钟,24小时后,附着力,最大1级,见表5;
表5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3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短期热、湿度和冷循环测试,其中A1-A3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在环境室、电热水浴、标准光源盒进行,测试在-30+/-2℃下5小时进行;
在23+/-2℃和50+/-5%相对湿度下30分钟;在100+/-2℃时5小时;在23+/-2°C和50+/-5%相对湿度下30分钟;在50+/-2℃和95+/-5%相对湿度下2小时;在23+/-2℃和50+/-5%相对湿度下30分钟;在-30+/-2℃下5小时;在23+/-2°和50+/-5%相对湿度下30分钟;100+/-2℃时5小时;
浸水24小时后检测附着力,外观评估标准:与原始未老化样品相比,没有出现裂缝、水泡或光泽度变化,评测时间4分钟,24小时后的附着力最大1级,见表6;
表6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41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耐室内风化测试,其中A1-A3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采用氙气试验箱,标准光源盒,电热水浴进行,该测试在1.10W/m2时的辐照度为420nm测试曝光:2406.4kJ/m2吗,水浸24小时附着力,评分4分钟,外观评估标准:被测部件应完全没有开裂、检查、起泡、剥落、软化、暗沉。24小时后耐水性:附着力,最大1级,
见表7;
表7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42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51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耐水和肥皂斑点测试,其中A1-A2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采用氙弧天气计和烤箱,见表8;
表8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5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污染和可清洁性测试,其中A1-A2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采用油脂和咖啡污染剂,见表9;
表9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5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耐窗户清洁剂斑点测试,其中A1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采用烤箱和标准光源盒,见表10;
表10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54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61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抗动态渗出-热老化测试,其中A1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见表11;
表11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6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耐湿性测试,其中A1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采用环境室、标准光源盒,测试在38+/-2C和95+/-5%相对湿度进行,持续168小时,见表12;
表12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6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产品的耐冲击性测试,其中A1为本发明的产品编号组,X0对上述的现有IML件对照组,Y0为本发明的IML件对照组,测试采用橡胶球和烤箱,橡胶球在在23+/-2℃和高度305mm处下降,在见表13;
表13
Figure BDA0003904975130000164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减少基材曲翘变形,而导致的油墨脱离的现象,步骤4.4)还包括:
步骤4.41)基材变形测量,将初步注塑后成品与样件在常温冷却下进行对比,至少获得长度方向变形数据X0和宽度方向的变形数据B0;根据制定的基材外形,设置多个浇口分布,以减少曲翘变形量,设置多个顶出结构,均匀分布于基材收缩抱紧力大以及强度较大区域,调整保压压力和冷却时间,进一步确定变形数据范围,获得长度方向变形数据范围A1~A2,宽度方向变形数据范围B1~B2;
步骤4.42)调整增加预变形数据,具体为以下方案:1.取变形最大值,即长度方向A2预变形,宽度方向B2预变形;2.取变形中间值,即长度方向(A1+A2)/2预变形,宽度方向(B1+B2)/2预变形;3.取变形最小值,即长度方向A1预变形,宽度方向B2预变形;4.取偏小值,即长度方向A3预变形,其中A3小于A1,宽度方向B3,其中B3小于B1;并根据预变形增值微调预制图案和/或透光区域;
步骤4.43)确定预变形数据,根据步骤4.42中4组验证组,每组注塑10件产品,并根据产品曲翘和油墨脱离程度,确定预变形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具有上述表面效果的前提下,在基材与第一金属油墨层之间设有触控功能层组,该触控功能层组包括横向线路层,复合绝缘油墨层,纵向线路层,绝缘油墨层。
具体的,复合绝缘油墨层包括第一绝缘油墨层、第二绝缘油墨层和第三绝缘油墨层。
具体的,横线线路层具体为横向pattern线路,纵向线路层具体为纵向pattern线路。
具体的,该触控功能层组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于基材表面银浆印刷并形成横向线路层,并在其上形成FPC端口,放置一时间后经过烘道后,进行表面干燥;
b、于横向线路层碳浆印刷,至少刷盖FPC端口及横向线路层的头部,并露置横向线路层的尾部,放置一时间后经过烘道后,进行表面干燥;
c、印刷横向PEDOT层,至少刷连横向线路层尾部与横向PEDOT层的头部,放置一时间后经过烘道后,进行表面干燥;
d、:印刷第一绝缘油墨层,保留部分步骤a中的横向线路层的头部露置,并完全刷盖步骤c中的横向PEDOT层,并放置一时间后经过烘道,进行表面干燥;随后进行第二绝缘油墨层印刷,保留部分步骤a中的横向线路层的头部露置,并完全刷盖步骤c中的横向PEDOT层,并放置一时间后经过烘道,进行表面干燥;随后进行第三绝缘油墨层印刷,保留部分步骤a中的横向线路层露置,并完全刷盖步骤c中的横向PEDOT层,并放置一时间后经过烘道,进行表面干燥;
e:于复合绝缘油墨层上银浆印刷纵向线路层,并连接步骤d中露置的横向线路层的尾部,放置一时间后经过烘道,进行表面干燥;
g:印刷纵向PEDOT层,至少刷连步骤e中横向线路层露置的尾部与纵向PEDOT层的头部,放置一时间后经过烘道,进行表面干燥;
h:印刷第四绝缘油墨,完全盖住步骤g的纵向PEDOT层,步骤e的纵向线路层,步骤a的横向线路层,步骤b的部分碳浆层;
i:最后再次烘干130度30分钟:即得所述的互容式线路,并进入步骤2)上表面加工。
具体的,还包括除泡步骤,在,通过除泡机将粘接层与被贴覆件之间的空气排出,达到相应的粘度要求。
通过互容式的印刷技术来满足在表面滑动和旋转触发的触摸区域,该触控区域具体布置在预制的发光图案的周侧,从而在不进行穿孔,减少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印刷绝缘油墨将横向和纵向PEDOT层进行隔开,有效避免了PEDOT层油墨连接在一起产生的短路问题,并且同时实现了互容式触摸开关的需求,实现滑动和旋转功能的触摸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1),所述基材(1)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依次布置有金属浅色油墨层、纹理层(3)、全盖UV层(4)和UV纹理层(5),所述下表面依次布置有第二金属油墨层(6)、复合层(7)、光油层(8)和粘接层(9),所述UV纹理层(5)为凹凸不平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纹理层(3)呈现为木纹纹理或科技纹理,所述木纹纹理由多个错落的线条构成,所述科技纹理为多个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图案错落分布构成。
3.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基材(1),在基材(1)上表面通过IML工艺印刷金属浅色油墨层,在基材(1)上表面形成所需版面效果;
2)上表面加工;
2.1)提供纹理,在金属浅色油墨层上通过凹印工艺印刷纹理层(3),并于纹理层(3)上形成纹理UV油墨,所述纹理层(3)通过纹理UV油墨形成预制颜色;
2.2)完善图形,在纹理层(3)上通过丝网印刷UV油墨,在该步骤中,UV油墨全覆盖于上表面,形成全盖UV层(4)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30min;
2.3)提供触感,在全盖UV层(4)上通过丝网印刷触感UV油墨,形成UV纹理层(5)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30min;
3)下表面加工
3.1)复合层(7)印刷,在基材(1)下表面依次印刷第一黑色油墨层(7.1)和第二黑色油墨层(7.2),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5℃,烘干时间为20-30min;
3.2)光油层(8)印刷,在第二黑色油墨层(7.2)表面依次印刷第一光油层(8.1)和第二光油层(8.2),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5℃,烘干时间为20-30min;
3.3)粘接层(9)印刷,在第二光油层(8.2)表面印刷粘接层(9);
4)基材(1)成型
4.1)压制形状,将基材(1)划分为使用区域和定型区域,通过打孔机于定型区域上成型定位孔,并将成孔后的基材(1)通过成型模具,通过高温和压力达到预期形状;
4.2)UV固化,将压制后的基材(1)通过UV机充分固化表面的全盖UV层(4)和UV纹理层(5);
4.3)基材(1)斩形,将固化后的基材(1)固定于五金模具中,基材(1)上的定位孔与五金模具定位后合模,将基材(1)斩形达到预期的形状与尺寸要求;
4.4)注塑成型,将斩形后的基材(1)置于注塑模具的型腔内,控制参数,成型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所用的金属浅色油墨所需的丝网目数为250-35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精工680F油墨10-15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消泡剂5207 3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预制纹理图案于凹印板上,将预期颜色通过油墨调配放置在凹印机的油墨槽里,通过凹印机调整对应的油墨比例,得到预期的颜色效果,最后通过UV红外线将油墨固化充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所用的UV油墨为金属色油墨,其所需丝网目数为250-35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精工680F油墨10-15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消泡剂5207 3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黑色油墨层(7.1)的丝网目数为30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XWR 952 100份
Proell光油HTR N 093 100份;
固化剂004 1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所述第二黑色油墨层(7.2)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XWR 952 100份;
固化剂004 1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油层(8.1)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IPX001 100份;
固化剂200 16份;
稀释剂F-003 10-20份;
所述第二光油层(8.2)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IPX001 100份;
固化剂200 16份;
稀释剂F-003 10-20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9)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HTR N 093 100份;
稀释剂S403 10-15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盖UV层(4)的丝网目数为300目,网版膜厚为8±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油墨厚度为4-7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DC/10 041/DC/10 004 100份;
固化剂H036 10份;
稀释剂F009 5-10份;
所述UV纹理层(5)的丝网目数为250目,网版膜厚为10±2μm,刮胶硬度为80A,其干燥温度为80±5℃,干燥速度为4米/分钟,进烘箱烘干80±5℃/20-30分钟;油墨厚度为5-8μm;
由以下质量份的物质组成:
DC/10 041/DC/10 004 100份;
固化剂H036 10份;
稀释剂F009 5-10份。
CN202211303836.XA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Pending CN1158918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3836.XA CN115891854A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3836.XA CN115891854A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1854A true CN115891854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86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3836.XA Pending CN115891854A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18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27689A (en) Simulated stained glass articles
CN109803508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2219772U (zh) 渐变装饰膜片
KR102207465B1 (ko) 플라스틱 차량 부가 부품 제조 방법
JPH0866658A (ja) 成形体内に図形を作製する方法
JP2022502284A (ja) 装飾フィルム、転写フィルム、転写フィルムの使用、転写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品の装飾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品
CN106218302A (zh) 一种具有隐形视窗的彩色微结构纹理装饰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04182A (zh) 一种汽车装饰件的制作工艺和汽车装饰件
CN101108570A (zh) 一种金属纹理装饰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CN216968937U (zh) 一种设置有触摸屏的汽车内饰件
CN115891854A (zh) 一种具有表面科技纹理的汽车内饰件及其印刷工艺
JP4820607B2 (ja) 表示板
KR101773533B1 (ko) 리얼우드 판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3555239A (zh) 一种面板开关的制造方法
KR20120059279A (ko) 유광 또는 무광 무늬를 갖는 인서트 몰드 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1276698B (zh) 薄形按键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2501421B (zh) 一种模内装饰用磨砂硬化膜
CN108312421B (zh) 洗衣机控制面板装饰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洗衣机
CN217400178U (zh) 一种表面微观肌理仿真的智能涂装装饰板
US20040263962A1 (en) Microscope slide having a marking region
KR101281833B1 (ko) 무광 타입의 헤어라인 무늬를 갖는 인서트 몰드 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14228284A (zh) 一种设置有触摸屏的汽车内饰件
CN102975559B (zh) 一种免印刷的模内装饰用磨砂硬化膜
CN214396630U (zh) 车用透光装饰板
CN112700738A (zh) 一种三维立体的发光logo产品及其制作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