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5422A - 在电极引线和电极接头之间具有优异可焊性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电极引线和电极接头之间具有优异可焊性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5422A
CN115885422A CN202180050600.7A CN202180050600A CN115885422A CN 115885422 A CN115885422 A CN 115885422A CN 202180050600 A CN202180050600 A CN 202180050600A CN 115885422 A CN115885422 A CN 115885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 tab
insulating layer
tab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06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泫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85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5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1Co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其上涂覆有绝缘层的电极接头,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极,该电极包括:电极集流器(112),其上涂覆有电极活性材料(111);电极接头(120),其从电极集流器(112)突出;以及绝缘层(150),其涂覆在电极接头(120)上,其中,其上涂覆有绝缘层(150)的电极接头(120)的一个表面焊接并接合到电极引线(130)。

Description

在电极引线和电极接头之间具有优异可焊性的电极及其制造 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2020年11月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20-0144304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电极引线和电极接头之间具有优异可焊性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电极包括电极接头上的绝缘层,该绝缘层能够降低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之间的焊接缺陷率并且简化工艺。
背景技术
能够充放电的锂二次电池作为需要高输出和大容量的装置的电源已经引起关注,这些装置包括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车辆(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lug-In HEV),已经提出了这些装置来解决由现有的使用化石燃料的汽柴油车辆引起的诸如空气污染的问题。
在这样的装置中,使用包括多个彼此电连接的电池电芯的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以提供高输出和大容量。
优选地,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制造成具有尽可能小的尺寸和重量,因此,能够以高集成度层叠并且具有较小重量容量比的棱柱形电池或袋状电池主要用作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的电池电芯(单元电芯)。近年来,由于其制造成本低、重量轻以及易于变形的原因,被配置为具有层叠型或层叠/折叠型电极安装在由铝层压板制成的袋状电池壳体中的结构的袋状电池已经吸引了极大关注,并且袋状电池的使用已经逐渐增加。
二次电池的主要研究项目之一是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通常,锂二次电池可能由于二次电池中的高温和高压而爆炸,高温和高压可能由二次电池的异常状态引起,例如二次电池中的短路、高于允许的电流或电压的二次电池过充电、二次电池暴露于高温或施加到二次电池的外部冲击(例如,二次电池的掉落)。作为这些情况之一,当二次电池掉落或外力施加到二次电池时,二次电池中可能发生短路。
在图1中示出了包括层叠型电极的常规袋状二次电池的一般结构。
参照图1,常规的袋状二次电池包括电极10、从电极10延伸的电极接头20和21、分别焊接到电极接头20和21的电极引线30和31、以及被配置成容纳电极10的电池壳体。
在电极10中,正极和负极可以在隔膜插入其间的状态下顺序层叠。电极10可以是卷芯型(卷绕型)电极,其被配置为具有其中长片型正极和长片型负极在隔膜插入其间的状态下卷绕的结构;层叠型电极,其被配置为其中具有预定尺寸的多个正极和切割成预定尺寸的多个负极在隔膜插入其间的状态下顺序层叠的结构;或者层叠折叠型电极,其被配置为具有其中双电芯或全电芯卷绕的结构,在双电芯或全电芯的每一个中在隔膜插入其间的状态下层叠有预定数量的正极和预定数量的负极。
电极接头20和21从电极10的电极板延伸。电极引线30和31连接到从电极板延伸的多个电极接头20和21,并且每条电极引线的一部分可以从电池壳体向外暴露。
每条电极引线30和31的一部分电连接到对应的一个电极接头20和21。此时,通过焊接执行其间的接合以形成结合部w。可以通过电阻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或铆接来执行接合。此外,可以在电极引线和电池壳体之间插设保护膜40和41,以提高与电池壳体的密封性并确保电绝缘。
当电池掉落或物理外力施加到电池的上端时,由此电极接头与电极的上端接触,在电池中发生短路。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电极接头和负极集流器之间或者电极接头和负极活性材料之间的接触而发生短路。
在图2中示出了具有常规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电极引线联接部分的前截面结构和侧截面结构。
参照图2,可以在电极接头20接合到电极引线30的部分处设置绝缘层50,以防止短路。然而,在该方法中,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之间的接合力低,并且由于不均匀地形成的绝缘层而使电极缺陷率增加,接合工艺复杂,并且不能完全防止由于绝缘层的缺陷导致的电池中的短路。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专利文献1涉及一种正极,其包括形成在正极接头上的绝缘层,其中正极接头的从正极集流器突出的部分涂覆有绝缘材料,从而在电芯变形时或电极层叠时防止由于在电池制造期间切割电极时电极的边缘变得尖锐导致的内部短路,或者防止由于隔膜在高温气氛中收缩导致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物理短路。
专利文献2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设置在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之间的联接部分处的密封构件,其中二次电池包括具有包含正极、负极和插设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的层叠结构的电极,以及电连接到电极的电极接头的电极引线,电极引线从电池壳体向外延伸,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通过超声波焊接彼此电连接以在其间形成联接部分,并且联接部分的外表面被热熔密封构件包裹。使用密封构件增加了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之间的连接部分处的密封力,从而可以防止短路。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提供被配置为防止短路的绝缘层的配置,但是没有公开能够通过涂覆简化在电极接头上形成绝缘层的工艺并降低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之间的焊接缺陷率的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公开No.10-1586530(2016.01.12)
(专利文献2)韩国注册专利公开No.10-1792605(2017.10.2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极在涂覆有绝缘层的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之间具有优异的可焊性,从而降低缺陷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极能够通过简单的涂覆而形成绝缘层同时预期足够的绝缘效果。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极包括:电极集流器(112),其涂覆有电极活性材料(111);电极接头(120),其从电极集流器(112)突出;以及绝缘层(150),其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120)上,其中,其上通过涂覆形成有绝缘层(150)的电极接头(120)的另一表面焊接到电极引线(130)。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极中,电极接头(120)可以是不包括电极活性材料(111)层的未涂覆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极中,绝缘层(150)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120)的沿着电极接头(120)的突出方向的总长度的一部分或全部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极中,绝缘层(150)可以通过涂覆形成,从而具有与电极接头的垂直于电极接头(120)的突出方向的宽度相等的宽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极中,电极接头(120)可以包括电极活性材料(111)层的一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极中,绝缘层(150)可以包括电极活性材料(111)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且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120)的沿着电极接头(120)的突出方向的总长度的一部分或全部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极中,绝缘层(150)可以通过涂覆形成,从而具有与电极接头(120)的垂直于电极接头(120)的突出方向的宽度相等的宽度。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该电极的二次电池。
此外,在本发明中,二次电池可以是圆柱形二次电池、棱柱形二次电池或袋状二次电池。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极制造方法,该电极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通过涂覆在电极接头的第一侧面上形成绝缘层,电极接头形成在电极集流器处以从电极集流器突出;以及第二步骤:将电极接头的与其上通过涂覆形成有绝缘层的第一侧面相对的另一表面和电极引线彼此焊接。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制造方法中,在第一步骤中,可以通过涂覆在电极接头的第一侧面的全部上形成绝缘层。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步骤中通过涂覆在电极接头的第三侧面和一对第二侧面上形成绝缘层。
在本发明中,可以从上述结构中选择并组合一种或更多种彼此不冲突的结构。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的优点在于,其上通过涂覆形成有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的另一表面焊接到电极引线,由此焊接的电极接头的表面中不包括绝缘层,因此提高与电极引线的可焊性,从而降低焊接缺陷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的优点在于,由于绝缘层通过涂覆形成在与电极引线所焊接的电极接头的表面相对的电极引线的表面上,所以简化了涂覆工艺和焊接工艺。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简化制造包括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的绝缘层的电极的工艺,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图2是具有常规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电极引线联接部分的正视图和侧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极接头从其突出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包括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电极引线联接部分的正视图和侧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包括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电极引线联接部分的正视图和侧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包括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电极引线联接部分的正视图和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操作原理时,当并入本文的已知功能和配置可能使本发明的主题模糊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此外,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执行类似功能或操作的部件。在整个说明书中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到另一部件的情况下,该一个部件不仅可以直接连接到该另一部件,而且还可以经由又一部件间接连接到该另一部件。此外,包括某一元件并不表示排除其他元件,而是表示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还可以包括这些元件。
此外,除非受到特别限制,否则通过限制或添加来体现元件的描述可以应用于所有发明,并且不限制特定发明。
此外,在本申请的发明和权利要求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单数形式旨在包括复数形式。
此外,在本申请的发明和权利要求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或”包括“和”。因此,“包括A或B”表示三种情况,即包括A的情况、包括B的情况、以及包括A和B的情况。
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池。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极接头从其突出的电极的透视图,并且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包括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电极引线联接部分的正视图和侧截面图。
当参照图3和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时,提供包括电极集流器112和电极活性材料111的电极110、形成在电极集流器112的一端以从其突出的电极接头120、包括在电极接头120中的绝缘层150以及通过焊接联接到电极接头120的电极引线130。
当首先详细描述电极110时,电极110可以是正极或负极。
可以通过将正极活性材料作为电极活性材料111施加到作为电极集流器112的正极集流器一个表面或相对表面来形成正极。
这里,正极集流器制造成具有3μm~500μm的厚度。
此外,正极集流器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正极集流器表现出高导电性同时正极集流器不会在正极集流器所应用的电池中引起任何化学变化。例如,正极集流器可以由不锈钢、铝、镍、钛或烧结碳制成。另选地,正极集流器可以由铝或不锈钢制成,其表面用碳、镍、钛或银处理。
集流器可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微米级不均匀图案,以增加正极活性材料的粘合力。集流器可以被配置成诸如膜、片、箔、网、多孔体、泡沫体和无纺布体之类的各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此外,正极活性材料可以是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或选自其等价物中的任何一种。更具体地,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锰基尖晶石活性材料、锂金属氧化物或其混合物。锂金属氧化物可选自锂锰基氧化物、锂镍锰基氧化物、锂锰钴基氧化物和锂镍锰钴基氧化物。更具体地,锂金属氧化物可以是LiCoO2、LiNiO2、LiMnO2、LiMn2O4、Li(NiaCobMnc)O2(其中0<a<1、0<b<1、0<c<1、a+b+c=1)、LiNi1-YCoYO2、LiCo1-YMnYO2、LiNi1-YMnYO2(其中0≤Y<1)、Li(NiaCobMnc)O4(0<a<2、0<b<2、0<c<2、a+b+c=2)、LiMn2-zNizO4或LiMn2-zCozO4(其中0<Z<2)。
此外,负极集流器可以制造成具有3μm~500μm的厚度。负极集流器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负极集流器表现出导电性同时负极集流器不会在负极集流器所应用的电池中引起任何化学变化即可。例如,负极集流器可以由铜、不锈钢、铝、镍、钛或烧结碳制成。另选地,负极集流器可由铜或不锈钢制成,其表面用碳、镍、钛或银或铝镉合金处理。此外,负极集流器可以以与正极集流器相同的方式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微米级不均匀图案,以增加负极活性材料的粘合力。负极集流器可以被配置成诸如膜、片、箔、网、多孔体、泡沫体和无纺布体之类的各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作为负极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碳(例如,非石墨化碳或石墨基碳);金属复合氧化物(例如,LixFe2O3(0≤x≤1)、LixWO2(0≤x≤1)、SnxMe1-xMe’yOz(Me:Mn、Fe、Pb、Ge;Me’:Al、B、P、Si、化学元素周期表第1族、第2族和第3族元素、卤素;0<x≤1;1≤y≤3;1≤z≤8));锂金属;锂合金;硅基合金;锡基合金;金属氧化物(例如,SnO、SnO2、PbO、PbO2、Pb2O3、Pb3O4、Sb2O3、Sb2O4、Sb2O5、GeO、GeO2、Bi2O3、Bi2O4或Bi2O5);导电聚合物(例如,聚乙炔);或Li-Co-Ni基材料。
接着,将描述电极接头120。电极接头120可以形成在电极集流器112处,从而从电极集流器112突出并延伸。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使用压模对连续电极片进行开槽来形成电极接头150,该连续电极片被配置为使得电极集流器112的一个表面或相对表面以单位电极间隔涂覆有电极活性材料111。
因此,电极接头120从电极集流器112的一侧延伸,并且包括对应于宽度方向(X轴方向)表面的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侧面121、对应于厚度方向(Y轴方向)表面的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侧面122、以及与电极集流器112相对的第三侧面123。
这里,电极接头120是没有施加电极活性材料111的未涂覆部分,并且包括通过用绝缘材料涂覆一对第一侧面121中的一个第一侧面121而形成的绝缘层150。其上未形成绝缘层150的另一个第一侧面121联接到电极引线130。
同时,可以通过在从电极集流器112突出的方向(Z轴方向)上用绝缘材料涂覆电极接头120的第一侧面121来形成绝缘层150,并且可以在第一侧面121的长度(Z轴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形成绝缘层150。由于当电极接头120的第一侧面121涂覆有绝缘材料时对涂覆区域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可以简单并容易地进行绝缘材料涂覆。
此外,优选地通过涂覆形成绝缘层150,从而具有与垂直于电极接头120的突出方向的电极接头120的宽度(X轴方向)相等的宽度。由于在电极接头120从其突出并延伸的电极集流器112上形成电极活性材料111,所以在从电极集流器112延伸的电极接头120的第一侧面121的全部宽度涂覆有绝缘材料,从而有利于防止由电极活性材料111引起的短路。
这里,可以使用浸渍法、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辊涂法、模涂法、辊敷法、凹版印刷法或棒涂法作为绝缘材料涂覆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绝缘材料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聚醚酰亚胺、聚缩醛、聚砜、聚醚醚酮、聚酯、聚酰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硅氧烷、聚酰亚胺、其任意共聚物或其任意混合物。其中,特别优选表现出优异电绝缘性和耐热性的聚酰亚胺。然而,绝缘材料不限于上述实例,只要绝缘材料在表现电绝缘的同时不影响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即可。
根据情况,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向聚合物树脂中进一步添加无机材料。SiO2、TiO2、Al2O3、ZrO2、SnO2、CeO2、MgO、CaO、ZnO、Y2O3、Pb(Zr,Ti)O3(PZT)、Pb1- xLaxZr1-yTiyO3(PLZT)、PB(Mg3Nb2/3)O3-PbTiO3(PMN-PT)、BaTiO3、二氧化铪(HfO2)、SrTiO3及其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可以作为无机材料的示例。
在本发明中,用于电极引线130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只要电极引线由能够将电极接头120彼此电连接的材料制成即可。优选地,电极引线是金属板。镍板、镀镍铜板、铝板、铜板和SUS板可以作为金属板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电极接头120和电极引线130可以通过焊接彼此接合。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通过超声波焊接彼此电连接。根据应用由约20kHz的超声波产生的高频振动的原理来执行通过超声波焊接的联接,并且由于作为焊头和砧的操作结果的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之间的界面处的摩擦,振动能量被转换成热能,由此快速执行焊接。
制造具有上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用绝缘材料涂覆形成在电极集流器110处以从电极集流器110突出的电极接头120的第一侧面以形成绝缘层150;以及将电极接头120的与其上形成有绝缘层150的第一侧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与电极引线130彼此焊接。
在形成绝缘层的涂覆步骤中,可以通过涂覆在电极接头120的第一侧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形成绝缘层。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包括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电极引线联接部分的正视图和侧截面图。
除了电极活性材料211的一部分包括在电极接头220的一个表面中之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参照图3和图4描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下文将仅描述包括在电极接头220中的电极活性材料211。
参照图5,可以沿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极的电极集流器212的一端突出的方向在电极接头220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电极活性材料。可以由于形成在电极集流器212上的电极活性材料211延伸到电极接头220而形成在电极接头220上形成的电极活性材料。
绝缘层250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包括形成在电极接头220上的电极活性材料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电极接头220的突出方向(Z轴方向)上。此外,优选地,绝缘层250通过涂覆形成,从而具有与电极接头220的宽度相等的宽度(X轴方向)。这有利于防止由于电极活性材料接触另一构件而导致的短路。此外,这有利于当隔膜在高温下收缩时延缓短路的发展。
除了电极活性材料形成在电极接头220上之外,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方法与制造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方法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包括绝缘层的电极接头-电极引线联接部分的正视图和侧截面图。
除了绝缘层350还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32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之外,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与参照图3和图4描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下文将仅描述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320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的绝缘层350。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绝缘层350不仅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的一个第一侧面上,还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320的第三侧面和一对第二侧面上。绝缘层350可以形成在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或全部上。绝缘层350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320的突出方向(Z轴方向)上,并且优选地,绝缘层350通过涂覆形成,从而具有与电极接头320的宽度相等的宽度(X轴方向)。
在从电极集流器312延伸并突出的电极接头350的五个侧面中,在除了焊接到电极引线330的表面之外的其他四个侧面上形成绝缘层,这有利于防止由于电极接头320的腐蚀而导致的短路。
除了绝缘层不仅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的第一侧面上,还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电极接头320的第三侧面和一对第二侧面上之外,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方法与制造上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的方法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极的二次电池。通常,对于锂二次电池,考虑到锂离子在充放电期间沉积在负极上的问题,将负极制造成大于正极。结果,当施加由于掉落引起的外部冲击时,正极接头与发电元件的负极(集流器或活性材料)先接触的概率很高。因此,在正极小于负极的情况下,优选绝缘层通过涂覆形成在正极接头上。另一方面,在正极和负极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绝缘层可以通过涂覆形成在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上。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范畴不限于此。
示例1
LiNi0.8Mn0.1Co0.1O2用作正极活性材料,炭黑用作导电剂,并且聚偏二氟乙烯(PVdF)用作粘合剂。将重量比为96∶2∶2的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合剂的混合物添加到作为溶剂的NMP中,以制造正极活性材料浆料。
将正极活性材料浆料以4.01mAh/cm2的加载量涂覆到厚度为30μm的铝集流器的每个表面上,然后进行干燥并压制以获得正极。
将正极冲压成40mm×55mm的尺寸,使得无电极层到达电极接头的一部分,在电极接头的正面的未涂覆区域用刷子涂上PVdF溶液(NMP溶液,含有7%的固体含量),然后在80℃下进行干燥,并且将电极接头的背面和电极引线彼此焊接(20kHz,0.5秒超声波焊接)。
示例2
除了将正极冲压成40mm×55mm的尺寸,使得电极层到达电极接头的一部分,并且在电极接头的正面的未涂覆区域和活性材料到达的区域用刷子涂上PVdF溶液之外,示例2与示例1相同。
示例3
除了在电极接头的正面和电极接头的侧面的未涂覆区域用刷子涂上PVdF溶液之外,示例3与示例1相同。
比较例1
除了电极接头的背面未被焊接,在电极接头的正面用刷子涂上PVdF溶液并干燥,并且电极接头的正面被焊接之外,比较例1与示例1相同。
比较例2
除了电极接头的背面未被焊接,在电极接头的3/4以上的区域用刷子涂上PVdF溶液并干燥,并且电极接头的正面被焊接之外,比较例2与示例1相同。
焊接性能的评估
对示例1至示例3以及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的每一个进行10次焊接,并且在下表中示出焊接故障的次数。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检查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之间的焊接故障。
①当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根本没有彼此焊接时,可以用肉眼检查到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彼此分离的状态,因此视为故障。
②当电极接头的一部分和电极引线的一部分彼此焊接时,难以用肉眼检查其间的不良焊接,并且在使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撞击构件执行1次至10次撞击之后,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彼此分离,因此可以视为故障。
③当电极接头的一部分和电极引线的一部分彼此焊接时,难以用肉眼检查其间的不良焊接,测量焊接部分的电阻以确定焊接是否故障。当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在相同的焊接条件下成功焊接,并且测得的电阻值与其焊接部分的电阻值的比率为10%
以上时,可以视为故障。
[表1]
焊接性能的评估结果
分类 焊接故障数(次)
示例1 0
示例2 0
示例3 0
比较例1 7
比较例2 2
20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详细
描述仅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和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更改和变型,并且显然这些更改和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的描述)
10、110、210、310:电极
11,111,211,311:电极活性材料
12、112、212、312:电极集流器
20、120、220、320:电极接头
121:第一侧面,122:第二侧面,123:第三侧面
30、130、230、330:电极引线
40、140、240、340:保护膜
50、150、250、350:绝缘层
w:结合部

Claims (12)

1.一种电极,所述电极包括:
电极集流器,所述电极集流器涂覆有电极活性材料;
电极接头,所述电极接头从所述电极集流器突出;以及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通过涂覆形成在所述电极接头上,
其中,其上通过涂覆形成有所述绝缘层的所述电极接头的另一表面焊接到电极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电极接头是不包括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未涂覆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绝缘层通过涂覆形成在所述电极接头的沿着该电极接头的突出方向的总长度的一部分或全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绝缘层通过涂覆形成以具有与所述电极接头的垂直于所述电极接头的突出方向的宽度相等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电极接头包括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绝缘层包括所述电极活性材料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且通过涂覆形成在所述电极接头的沿着所述电极接头的突出方向的总长度的一部分或全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绝缘层通过涂覆形成以具有与所述电极接头的垂直于所述电极接头的突出方向的宽度相等的宽度。
8.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是圆柱形二次电池、棱柱形二次电池或袋状二次电池。
10.一种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通过涂覆在电极接头的第一侧面上形成绝缘层,所述电极接头形成在电极集流器处以从所述电极集流器突出;以及
第二步骤:将所述电极接头的与其上通过涂覆形成有所述绝缘层的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另一表面和电极引线彼此焊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步骤中,通过涂覆在所述电极接头的所述第一侧面的全部上形成所述绝缘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通过涂覆在所述电极接头的第三侧面和一对第二侧面上形成所述绝缘层。
CN202180050600.7A 2020-11-02 2021-10-29 在电极引线和电极接头之间具有优异可焊性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8854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44304 2020-11-02
KR1020200144304A KR20220059102A (ko) 2020-11-02 2020-11-02 전극리드와 전극탭의 용접성이 우수한 전극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CT/KR2021/015383 WO2022092878A1 (ko) 2020-11-02 2021-10-29 전극리드와 전극탭의 용접성이 우수한 전극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5422A true CN115885422A (zh) 2023-03-31

Family

ID=81384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0600.7A Pending CN115885422A (zh) 2020-11-02 2021-10-29 在电极引线和电极接头之间具有优异可焊性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52801A1 (zh)
EP (1) EP4175054A4 (zh)
JP (1) JP2023530514A (zh)
KR (1) KR20220059102A (zh)
CN (1) CN115885422A (zh)
WO (1) WO20220928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8256B1 (ko) * 2004-12-16 2008-11-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스택형 발전소자의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101009517B1 (ko) * 2008-06-23 2011-01-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와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 전지
WO2013176161A1 (ja) * 2012-05-25 2013-11-28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正極電極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1586530B1 (ko) 2013-03-11 2016-01-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탭 상에 절연층을 포함하는 양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2279223B1 (ko) * 2014-11-25 2021-07-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보호 테이프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1792605B1 (ko) 2014-12-08 2017-11-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탭-리드 결합부에 형성된 밀봉부재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JP6531486B2 (ja) * 2015-05-20 2019-06-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
CN108598491B (zh) * 2018-06-22 2020-10-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KR102366848B1 (ko) * 2019-01-21 2022-02-2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및 전극 조립체
KR20200144304A (ko) 2019-06-18 2020-12-29 (주) 이니스프리 화장품 용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2878A1 (ko) 2022-05-05
JP2023530514A (ja) 2023-07-18
EP4175054A1 (en) 2023-05-03
EP4175054A4 (en) 2024-02-21
KR20220059102A (ko) 2022-05-10
US20230352801A1 (en)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43065B1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US9350006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510518B1 (ko)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KR101528027B1 (ko)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공정
KR101523427B1 (ko)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공정
US9692027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40009037A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JP2017135110A (ja) 電極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含む電気化学素子
KR20140012601A (ko) 이차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KR101484369B1 (ko) 이차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CN108335915B (zh) 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电化学电池
KR20140022531A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EP4044331A1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increased energy densit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20140111623A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30352801A1 (en) Electrode Having Excellent Weldability Between Electrode Lead and Electrode Tab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543076B1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EP4376210A1 (en) Pouch-type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same
EP4120467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exterior fixing fram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KR20230068521A (ko)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전극조립체
KR20230109362A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40000489A (ko)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모듈
TWI513081B (zh) 電極組及含有該電極組之電化學裝置
KR20140048622A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029677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상기 전극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15347193A (zh) 二次电池的集电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