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9016A - 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69016A CN115869016A CN202211147002.4A CN202211147002A CN115869016A CN 115869016 A CN115869016 A CN 115869016A CN 202211147002 A CN202211147002 A CN 202211147002A CN 115869016 A CN115869016 A CN 1158690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loon
- distal end
- ultrasonic
- transducer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165 lymph nod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21 bronch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92 echocardi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确保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贮存部的液密性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120)安装成包覆在插入部(12)的前端侧的前端部主体(34)设置的超声波换能器(50)的外表面,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120)具有包覆超声波换能器(50)的振子面(51)的球囊主体(121),球囊主体(121)为包括内侧部(122)和包覆内侧部(122)的外侧部(124)的至少双层结构,内侧部(122)具有设置在与插入部(12)的长度方向相当的第一方向的一端且安装在前端部主体(34)的开口部(122a),外侧部(124)在内侧部(122)的开口部(122a)侧与内侧部(122)贴合,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120)具备在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之间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贮存部(121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主体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利用超声波内窥镜。超声波内窥镜为成像元件和超声波换能器一体地配置于插入受检体的体腔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超声波内窥镜。超声波换能器朝向体腔内的被观察部位发射超声波,接收在观察部位反射的回波信号,并将与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对应的电信号输出至超声波观测装置。然后,在超声波观测装置中进行各种信号处理之后,作为超声波断层图像而显示于显示器等。
超声波及回波信号在空气中显著地衰减,因此需要使水或油等超声波传导介质介于超声波换能器与被观察部位之间。因此,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安装伸缩性的球囊,在该球囊中注入超声波传导介质而使其膨胀,并使其与被观察部位抵接。由此,从超声波换能器与被观察部位之间排除空气,防止超声波及回波信号的衰减。
作为安装在这样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球囊,提出有各种球囊。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内容:构成为在振子与球囊之间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在前端部具备球囊安装用的凸起或卡止槽,在球囊中具备嵌在卡止槽的卡止环。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其具有:柔性的膜体,以在接收和发送超声波的面的前方形成密闭空间的方式安装于探头主体;及流动体,填充于密闭空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68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3-107190号公报
在球囊与振子之间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的情况下,需要在前端部与球囊之间保持液密。并且,为了在前端部与球囊之间确保液密并且防止球囊脱落,在前端部设置槽形状,并将球囊的卡止部卡止于槽形状。关于前端部的槽形状,考虑前端部的细径化及穿刺针(处置器具)的导出路径,沿垂直于前端部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切割的截面形状优选以包括直线部分的方式形成为槽形状。然而,为了确保前端部与球囊的液密,要求圆环的槽形状。由于设为圆环的槽形状而导致了前端部的粗径化及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贮存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内的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贮存部的液密性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为安装成包覆在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前端部主体设置的超声波换能器的外表面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具有包覆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子面的球囊主体,球囊主体为包括内侧部和包覆内侧部的外侧部的至少双层结构,内侧部具有设置在与插入部的长度方向相当的第一方向的一端且安装在前端部主体的开口部,外侧部在内侧部的开口部侧与内侧部贴合,所述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具备在内侧部与外侧部之间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贮存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具备与贮存部的内部连通的软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球囊主体比软管更容易膨胀。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球囊主体安装在前端部主体的情况下,外侧部具有与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子面对置的振子面区域,软管隔着前端部主体设置在与振子面区域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内侧部与外侧部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球囊主体安装在前端部主体的情况下,外侧部具有与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子面对置的振子面区域,振子面区域的膜厚比外侧部的其他部分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振子面区域具有沿着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子面的外形形状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将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振子面的面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的情况下,由在被安装于前端部主体之前的内侧部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宽度比前端部主体的宽度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内侧部具备凸部,所述凸部向前端部主体侧凸出,并与在前端部主体的超声波换能器的基端侧形成的槽部嵌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贮存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的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贮存部的液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超声波内窥镜(内窥镜)的整体图。
图2是前端部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前端部主体的剖视图。
图4是前端部主体的立体图。
图5是前端部主体的侧视图。
图6是前端部主体的俯视图。
图7是省略了软管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的分解组装图。
图8是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向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供给的超声波传导介质的流路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的振子面区域鼓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将省略了软管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安装到前端部主体的立体图。
图12是以XZ面切割了安装有省略了软管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的前端部主体的立体图。
图13是以YZ面切割了安装有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的前端部主体的剖视图。
图14是从基端侧观察省略了软管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超声波内窥镜,10-操作部,12-插入部,14-通用塞绳,16-弯角杆,22-吸引钮,23-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4-处置器具导入口,30-软性部,32-弯曲部,34-前端部主体,34a-超声波安装部,34b-导出口形成部,34c-主体部,34d-倾斜面,38-长轴,40-观察光学系统,40a-观察窗,40b-透镜系统,40c-成像元件,44-照明光学系统,44a-照明窗,50-超声波换能器,51-振子面,52-处置器具导出口,54-信号电缆,56-信号电缆,58-光导件,71-开口形成面,74-管路,82-光学系统容纳部,84-凸面,85-阶梯面,90-连续平面,91-立壁部,92-槽部,93-平面部,94-阶梯部,100-穿刺针,120-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121-球囊主体,121a-贮存部,121b-粘接部,121c-粘接区域,122-内侧部,122a-开口部,122b-侧面部,122c-上面部,122d-倾斜面部,122e-底面部,122f-第一侧面部,122g-第二侧面部,122h-阶梯部,122i-凸缘部,122j-凸部,122k-卡止部,122m-连通路,122n-锥形部,122p-锥形部,122q-平坦部,124-外侧部,124a-开口部,124b-侧面部,124c-上面部,124d-倾斜面部,124e-底面部,124f-振子面区域,124g-厚壁部,124h-转移部,124i-凹部,140-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安装有本发明所涉及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的超声波内窥镜1进行说明。
[超声波内窥镜的整体结构]
图1是超声波内窥镜1的整体图。如图1所示,超声波内窥镜1(以下,简称为“内窥镜1”)用于采集病变部(也可以为观察部位、检查部位、诊察部位)的细胞组织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病变部,例举支气管的淋巴节而进行说明。
内窥镜1由供执刀医生把持而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10、插入患者体内的插入部12及通用塞绳14构成。内窥镜1经由通用塞绳14与构成内窥镜系统的未图示的处理器装置、光源装置及超声波观测装置等的系统构成装置连接。
在操作部10中设置有由执刀医生操作的各种操作部件,例如,设置有弯角杆16及吸引钮22等。
并且,在操作部10中设置有处置器具导入口24,所述处置器具导入口24向插通插入部12内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3(参考图3)插入处置器具。
插入部12从操作部10的前端延伸,整体为细径且形成为长条状。插入部12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依次由软性部30、弯曲部32及作为前端部的前端部主体34构成。
软性部30占据从插入部12的基端侧的大部分,具有沿任意的方向弯曲的挠性。在将插入部12插入体腔内时,软性部30沿插入体腔内的路径弯曲。
弯曲部32通过沿A1方向旋转操作操作部10的弯角杆16而沿上下方向(A2方向)进行弯曲动作,通过使弯曲部32进行弯曲动作,能够使前端部主体34朝向所期望的方向。
关于前端部主体34的详细内容,使用后述的图2和图3进行说明,具备:用于拍摄体内的观察图像的观察光学系统40及照明光学系统44;用于获取超声波图像的超声波换能器50;及导出从处置器具导入口24插入的处置器具的处置器具导出口52(以下,为导出口52)。
关于通用塞绳14的详细内容,内含后述的图3所示的信号电缆54、信号电缆56及光导件58。在该通用塞绳14的未图示的端部具备有连接器。该连接器与处理器装置、光源装置及超声波观测装置等的构成内窥镜系统的规定的系统构成装置连接。由此,从系统构成装置向内窥镜1供给内窥镜1的运用中所需的电力、控制信号及照明光等。由观察光学系统40获取到的观察图像的信号及由超声波换能器50获取到的超声波图像的信号从内窥镜1传输到系统构成装置。另外,对传输到系统构成装置的信号进行图像处理,将观察图像及超声波图像显示于显示器,以能够供执刀医生等进行观察。
另外,操作部10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的方式。通过代替弯角杆16而设置一对弯角钮,并对一对弯角钮进行旋转操作,可以使弯曲部32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进行弯曲操作。并且,通过在操作部10设置送气送水钮,并操作送气送水钮,能够向前端部主体34供给空气等气体及清洗用液体等。
[前端部主体的结构]
图2是导出穿刺针的前端部主体34的立体图。图3是前端部主体34的剖视图。
以下,在对各部的结构进行说明时,使用X轴、Y轴及Z轴的三维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另外,图中的Z方向是与前端部主体34(插入部12)的长轴38平行的方向。图中的Z方向的Z(+)方向侧为前端部主体34的前端侧,Z(-)方向侧为前端部主体34的基端侧。图中的Z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图中的Y方向与Z方向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各图中的上下方向。作为该Y方向的一方向侧的Y(+)方向侧为图中的上方向,作为与Y方向的一方向侧相反的另一方向侧的Y(-)方向侧为图中的下方向。图中的X方向是与Z方向及Y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前端部主体34中,从前端部主体34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具备超声波安装部34a、导出口形成部34b及主体部34c(参考图2及图3)。
从X方向侧观察前端部主体34的情况下,在超声波安装部34a上以相对于长轴38向Y(-)方向侧前倾(倾斜)的姿势安装有超声波换能器50。该超声波换能器50是具有接收和发送超声波的超声波振子沿长轴38(第一方向)的方向排列成圆弧状的振子面51的凸型。从振子面51朝向生物体发送超声波,另一方面通过振子面51接收被生物体组织反射的超声回波。通过该超声波换能器50获取生成淋巴节的超声波图像的信号。另外,不限定构成超声波换能器50的超声波振子的数量。
导出口形成部34b具有:向Y(+)方向侧开口的处置器具的导出口52;及与开有该导出口52的XZ面平行且沿着Z方向(包括长轴38,以下相同)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形成面71。开口形成面71是与XZ面平行且沿着Z方向的面,构成前端部主体3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出口52在平面状的开口形成面71内开口,但也可以在弯曲面、倾斜面或者凹凸面等各种形状的面内开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处置器具,例举用于采集淋巴节的组织的穿刺针100而进行说明。
在导出口形成部34b及主体部34c的内部形成有管路74。该管路74的前端侧与导出口52连接,且管路74的基端侧与插通插入部12内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3连接。由此,从处置器具导入口24插入的穿刺针100的前端经由处置器具插通通道23及管路74被引导至导出口52,并从该导出口52被导出至外部。
主体部34c具备配置有观察光学系统40及照明光学系统44的光学系统容纳部82。光学系统容纳部82具有大致半圆筒形状,且具有凸面84和阶梯面85。凸面84构成前端部主体34(光学系统容纳部8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该凸面84位于比开口形成面71更靠Y(+)方向侧且具有沿着Z方向的形状。另外,凸面84也可以形成为弯曲面、倾斜面或者凹凸面等各种形状。
阶梯面85为连接开口形成面71的基端侧与凸面84的前端侧的斜面,构成前端部主体3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另外,在此所说的斜面还包括相对于Z方向的倾斜角度为90°的垂直面。
在阶梯面85设置有观察光学系统40的观察窗40a和一对照明光学系统44的照明窗44a。
观察光学系统40包括:设置在阶梯面85的观察窗40a;及设置在光学系统容纳部82内的透镜系统40b及成像元件40c。成像元件40c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型的图像传感器,拍摄从观察窗40a经由透镜系统40b取入的观察图像。然后,成像元件40c将观察图像的成像信号经由插通于插入部12内的信号电缆56输出到系统构成装置。
照明光学系统44设置在观察光学系统40的X方向的两侧,包括设置在阶梯面85的照明窗44a和插通于插入部12内的光导件58。在各照明窗44a的后方配设有光导件58的射出端。由此,从光源装置向各光导件58供给的照明光从各照明窗44a被射出。
如上所述,在该前端部主体34中,从该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配置有超声波换能器50、导出口52及阶梯面85(观察窗40a)。即,在超声波换能器50与观察窗40a之间配置有导出口52。因此,能够通过观察光学系统40观察穿刺针100朝向支气管壁面上的淋巴节的穿刺部位。
<超声波内窥镜系统>
接着,对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系统进行说明。超声波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1,具备设置在已叙述的插入部12的前端侧的前端部主体34和设置在前端部主体34的超声波换能器50;及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120(参考图7,以下为“球囊”),包覆超声波换能器50的外表面。
对安装有球囊120的前端部主体3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前端部主体34的立体图。图5是前端部主体34的侧视图。图6是前端部主体34的俯视图。
前端部主体34在作为与第一方向(Z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超声波换能器50的振子面51的面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隔着超声波换能器50在两侧面具有立壁部91。2个立壁部91由与YZ面平行的面构成。立壁部91在整个面中不必与YZ面平行,并且平行包括大致平行。从Y方向观察的情况下,2个立壁部91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即超声波安装部34a的宽度与前端部主体34的其他部分(导出口形成部34b及主体部34c)相比较短(参考图6)。
通过后述的球囊120的固定部与立壁部91紧密固定,球囊被固定在前端部主体34。
并且,前端部主体34在超声波换能器50与导出口52之间具有平面部93。平面部93在与XZ面大致平行的平面上,X方向的长度比Z方向的长度长。平面部93在已叙述的开口形成面71的前端侧连接,平面部93与开口形成面71构成一体的平面。
并且,前端部主体34在成为超声波换能器50与导出口52之间的前端部主体34在X方向的两侧的侧面分别具有槽部92。换言之,如图6所示,从Y(+)方向侧观察前端部主体34的情况下,槽部92配置于超声波换能器50与导出口52之间。槽部92从平面部93的两端部(Y(-)方向侧)沿Y方向平行延伸(参考图5),配置于平面部93的两侧(参考图6)。即,槽部92配置于超声波换能器50的基端侧(Z(-)方向侧),且从Z(+)方向侧观察前端部主体34的情况下,隔着超声波换能器50而配置于两侧。另外,在图4至图6中,槽部92设置于超声波换能器50的基端侧,但形成槽部92的位置不限定于超声波换能器50的基端侧,也可以设置于立壁部91。
如后面所述,槽部92中,设置于球囊120的固定部的凸部122j嵌合在该槽部92。通过槽部92与凸部122j嵌合,能够使球囊120不易从前端部主体34拔出。
前端部主体34在超声波换能器50的基端侧(Z(-)方向侧),且与振子面51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阶梯部94(参考图5)。阶梯部94是与XY面大致平行的平面,从Z(-)方向侧观察时向Y(-)方向凸出。
如后面所述,阶梯部94通过卡止在设置在球囊120的固定部的卡止部122k,能够防止球囊120从前端部主体34拔出。
[球囊的结构]
接着,对实施方式的球囊进行说明。在图中,与图2至图6同样地,使用X轴、Y轴及Z轴的三维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与球囊120被安装在前端部主体34时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一致。Z(+)方向侧为前端侧,Z(-)方向侧成为基端侧。图中的Z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并且对应于插入部的长度方向。图中的Y方向与Z方向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各图中的上下方向。作为该Y方向的一方向侧的Y(+)方向侧为图中的上方向,作为与Y方向的一方向侧相反的另一方向侧的Y(-)方向侧为图中的下方向。图中的X方向是与Z方向及Y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方向。
图7是省略了软管的球囊120的组装图,图7的700A是组装后的立体图,图7的700B是组装前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球囊120由包括内侧部122和外侧部124的双层结构的球囊主体121构成。
<内侧部>
内侧部122在第一方向(Z方向)的一端具有开口部122a,并且具备对置配置的2个侧面部122b、上面部122c、倾斜面部122d及底面部122e。内侧部122由具有开口部122a的有底筒状构成,除了开口部122a以外的部分被2个侧面部122b、上面部122c、倾斜面部122d及底面部122e堵住。
划定开口部122a的2个侧面部122b、上面部122c及底面部122e的各边为直线状,开口部122a的形状成为大致矩形状。
随着开口部122a从基端侧(Z(-)侧)朝向前端侧(Z(+)侧),从下侧(Y(-)侧)向上侧(Y(+)侧)倾斜。
侧面部122b由沿第一方向(Z方向)延伸且与YZ面大致平行的面构成,并且具备位于上面部122c及倾斜面部122d侧的第一侧面部122f、位于开口部122a侧的第二侧面部122g。对置的第一侧面部122f之间的距离比对置的第二侧面部122g之间的距离小。在第一侧面部122f与第二侧面部122g之间形成有阶梯部122h。
并且,内侧部122具备围绕内侧部122的外周的凸缘部122i。凸缘部122i为上面部122c的基端侧且设置于第一侧面部122f的基端侧,并且还设置于底面部122e(未图示)。凸缘部122i由所连结的4个直线部构成,并且设置成围绕内侧部122的外周。
倾斜面部122d具有仿照已叙述的超声波换能器50的振子面51的形状,随着从基端侧(Z(-)侧)朝向前端侧(Z(+)侧),从上侧(Y(+)侧)向下侧(Y(-)侧)以圆弧状倾斜。
侧面部122b在第二侧面部122g的内面具有对置的2个凸部122j。2个凸部122j沿Y方向平行延伸,并且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凸出。
<外侧部>
外侧部124在第一方向(Z方向)的一端具有开口部124a,并且具有对置配置的2个侧面部124b、上面部124c、倾斜面部124d及底面部124e。外侧部124由具有开口部124a的有底筒状构成,除了开口部124a以外的部分被2个侧面部124b、上面部124c、倾斜面部124d及底面部124e堵住。
划定开口部124a的2个侧面部122b、上面部122c及底面部122e的各边为直线状,开口部124a的形状成为大致矩形状。
侧面部124b沿第一方向(Z方向)延伸,由与YZ面大致平行的面构成。外侧部124的开口部124a为了容纳内侧部122的阶梯部122h而向侧面部124b侧(X方向)扩展。
倾斜面部124d具有仿照已叙述的超声波换能器50的振子面51的形状,随着从基端侧(Z(-)侧)朝向前端侧(Z(+)侧),从上侧(Y(+)侧)向下侧(Y(-)侧)以弯曲状倾斜。
<球囊主体>
如700A所示,内侧部122经由外侧部124的开口部124a而容纳于外侧部124,外侧部124包覆内侧部122。但是,外侧部124无需包覆内侧部122整体。外侧部124包覆内侧部122的2个第一侧面部122f、上面部122c、倾斜面部122d及底面部122e的一部分(前端侧)。另一方面,外侧部124没有包覆内侧部122的第二侧面部122g和底面部122e的一部分(基端侧)。
如700A所示,构成内侧部122和外侧部124的2个侧面部122b和2个侧面部124b分别对置配置,上面部122c与上面部124c对置配置,倾斜面部122d与倾斜面部124d对置配置,底面部122e与底面部124e对置配置。
外侧部124的开口部124a的周缘部与内侧部122的凸缘部122i抵接。由凸缘部122i确定外侧部124相对于内侧部122的相对位置。
外侧部124在内侧部122的开口部122a侧贴合,构成双层结构的球囊主体121。球囊主体121设置在插入部12的第一方向(Z方向)的一端,且构成为具有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4的开口部122a的有底筒状。
作为球囊主体121的材质,为了设为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不粘合的结构,优选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为不同的材质。但是,如后面所述,通过在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之间设置间隙,能够防止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粘合。因此,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也可以为相同的材质。作为内侧部122及外侧部124的材质,能够使用硅橡胶或天然橡胶等。
当将球囊120安装在前端部主体34时,内侧部122的第一侧面部122f与立壁部91对置配置,倾斜面部122d与超声波换能器50对置配置。外侧部124的侧面部124b与立壁部91隔着第一侧面部122f对置配置,倾斜面部124d与超声波换能器50隔着倾斜面部122d对置配置。
设置在内侧部122的开口部122a成为供已叙述的前端部主体34插入的插入口。内侧部122的内部空间为前端部主体34的形状的相似形状,以小于前端部主体34的外形的形状形成。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4之前的球囊120的2个侧面部122b的宽度(X方向的长度)被设置成比2个立壁部91的宽度方向的距离小。由此,当从内侧部122的开口部122a插入前端部主体34时,内侧部122的2个侧面部122b向X方向膨胀,通过欲返回的收缩力,侧面部122b密接在立壁部91从而被固定。内侧部122的2个侧面部122b作为紧密固定于前端部主体34的固定部而发挥作用。
当将球囊120安装在前端部主体34时,设置在构成内侧部122的侧面部122b的第二侧面部122g的2个凸部122j与已叙述的前端部主体34的槽部92嵌合。与前端部主体34的槽部92嵌合的2个凸部122j设置在作为固定部发挥作用的侧面部122b。另外,在槽部92设置在立壁部91的情况下,2个凸部122j设置在构成侧面部122b的第一侧面部122f。
并且,通过将内侧部122的内部设为前端部主体34的相似形状且小于前端部主体34的外形的形状,也能够从振子面51及与振子面51相反的一侧的面紧密固定。由此,内侧部122也能够与前端部主体34的振子面51及与振子面51相反的一侧的面紧密固定,能够将球囊120牢固地固定在前端部主体34。内侧部122的倾斜面部122d和底面部122e作为紧密固定在前端部主体34的固定部而发挥作用。
并且,球囊主体121优选具有沿着已叙述的超声波换能器50的振子面的外形形状的形状。通过如此构成球囊主体121,能够稳定在前端部主体34安装球囊120时的朝向。
图8是球囊120的剖视图。800A是以YZ面切割球囊120的剖视图,800B是以XY面切割球囊120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外侧部124包覆内侧部122,通过贴合外侧部124与内侧部122而构成球囊主体121。
如800A所示,贴合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能够在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该空间成为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贮存部121a。通过在贮存部121a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能够使构成外侧部124的倾斜面部124d的振子面区域124f鼓出,振子面区域124f作为鼓出部而发挥作用。振子面区域124f为与超声波换能器50的振子面51对置的区域。
如上所述,球囊120的贮存部121a由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之间的封闭的空间构成,因此能够通过球囊120本身确保液密。因此,与以往在前端部主体与球囊之间确保液密的方式不同,在前端部主体与球囊的卡止中,球囊120不必是圆环的槽形状。球囊120能够避免由于圆环的槽形状导致的前端部主体34的粗径化及大型化。并且,球囊120对前端部主体34的形状赋予设计的自由度。如图7所示,能够使球囊120的开口部122a形成为矩形状而不是圆环形状。
优选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之间不密接而具有间隙。通过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不密接,能够防止在向贮存部121a供给超声波传导介质时,内侧部122的外面与外侧部124的内面粘合而难以供给超声波传导介质。并且,如后面所述,当粘接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而组装时,能够使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不易粘合。间隙是指内侧部122的外面与外侧部124的内面分开规定的距离的状态。
如800A所示,在由四边形围绕的区域中,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通过粘接剂等而贴合。通过粘接剂贴合的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的粘接部121b中不存在间隙。间隙不必存在于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之间的整个区域。
粘接部121b例如可以为与内侧部122的上面部122c(未图示)和外侧部124的上面部124c(未图示)对应的位置。
由于即使将超声波传导介质供给至球囊120内,粘接部121b也不会膨胀,因此即使穿刺针100从导出口52被导出,球囊120的基端侧(Z(-)侧)也不会膨胀,因此能够防止从导出口52导出的穿刺针100与膨胀的球囊120接触。粘接部121b能够抑制除了后述的振子面区域124f以外的鼓出,并作为鼓出限制部而发挥作用。粘接部121b抑制振子面区域124f的基端侧(Z(-)侧)鼓出。
外侧部124的倾斜面部124d包括振子面区域124f和厚壁部124g。厚壁部124g配置于成为与第一方向(Z方向)的一端(Z(-)侧)相反的一侧(Z(+)侧)的另一端侧,以大于振子面区域124f的厚度的尺寸的厚度形成。当将超声波传导介质供给至贮存部121a时,厚壁部124g抑制外侧部124的振子面区域124f的前端侧(Z(+)侧)鼓出。厚壁部124g作为鼓出限制部发挥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使振子面区域124f鼓出。
振子面区域124f包括厚壁部124g且以比外侧部124的其他区域薄的膜厚形成,因此与其他区域相比,能够更容易使振子面区域124f鼓出。
作为球囊120的固定部发挥作用的内侧部122的底面部122e在内侧具有卡止部122k。卡止部122k由与XY面大致平行的平面构成,从前端侧(Z(+)侧)观察时,向Y(+)方向立起。将球囊120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4时,卡止部122k卡止在已叙述的前端部主体34的阶梯部94。
球囊主体121的内侧部122在与振子面区域124f相反的一侧的底面部122e具有与贮存部121a连通的连通路122m。连通路122m在Z(-)的方向具有开口,贮存部121a经由连通路122m与外部连通。
通过向作为球囊120的固定部发挥作用的内侧部122的底面部122e的连通路122m插入软管140,能够在球囊120中安装软管140。关于软管140安装于球囊120,可以装卸自如也可以为不可分离。软管140为在内部具有成为流路的空间的筒状的部件。能够从软管140的流路经由连通路122m向球囊120内的贮存部121a供给超声波传导介质。由此,能够使构成球囊120的外侧部124的振子面区域124f膨胀。通过将软管140安装于球囊120,无需在内窥镜1的插入部12设置用于将超声波传导介质供给至球囊120的供给管路,因此能够使插入部12细径化。并且,通过将球囊120(及软管140)设为一次性(disposable),无需进行软管140的清洗及灭菌。近年来,灭菌装置规定了作为灭菌对象的最小管路径,对清洗、消毒及灭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将软管140设为一次性,能够省略供给管路的清洗及灭菌的作业。
软管140构成为比球囊主体121(内侧部122及外侧部124)不易膨胀。即,球囊主体121为比软管140容易膨胀的结构。为了使球囊主体121比软管140容易膨胀,例如,能够通过使球囊主体的膜厚比软管的膜厚薄,或者使球囊主体121的材质设为膨胀系数比软管140的材质大的材质来实现。
如800B所示,外侧部124在与振子面区域124f的第一方向(Z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方向)的两侧,具有以比振子面区域124f的厚度大的尺寸的厚度形成的侧面部124b(即,厚壁部)。外侧部124具有连接振子面区域124f和侧面部122b的转移部124h。转移部124h随着从振子面区域124f靠近侧面部124b而厚度变厚。将超声波传导介质供给至贮存部121a时,转移部124h能够抑制振子面区域124f向X方向鼓出,作为鼓出限制部而发挥作用。转移部124h能够由侧面部124b的Y(+)侧的一部分构成。
如800B所示,在球囊主体121中,在与振子面区域124f的第一方向(Z(+)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方向)的两侧,内侧部122的侧面部122b与外侧部124的侧面部124b对置配置。球囊主体121在对置的侧面部122b与侧面部124b之间,具有用于通过粘接剂等粘接内侧部122和外侧部124的粘接区域121c。将超声波传导介质供给至贮存部121a时,粘接区域121c能够抑制振子面区域124f向X方向鼓出,作为鼓出限制部而发挥作用。如800B所示,粘接区域121c可以为侧面部122b与侧面部124b之间的一部分的区域,也可以为对置的侧面部122b与侧面部124b之间的整个区域。
如800B所示,外侧部124的底面部124e在宽度方向(X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具有截面观察时为半球状且沿Z方向延伸的凹部124i。凹部124i构成间隙的一部分,是与内侧部122的连通路122m连通的部分。通过凹部124i,能够容易地将超声波传导介质供给至贮存部121a。
图9是用于说明向球囊120供给的超声波传导介质的流路的球囊120的剖视图。900A是以YZ面切割球囊120的剖视图,900B是以XY面切割球囊120的剖视图。
基于图9,对将超声波传导介质向贮存部121a供给的流路进行说明。如900A所示,为了向贮存部121a供给超声波传导介质,在外侧部124的连通路122m安装有软管140。由于软管140配置于与振子面区域124f相反的一侧(Y(-)侧),因此不会妨碍振子面区域124f的鼓出。并且,不会妨碍观察光学系统40获取观察图像。
超声波传导介质通过软管140被供给至球囊120。超声波传导介质经由内侧部122的连通路122m,供给至具有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之间的间隙的区域。超声波传导介质被填充在内侧部122的底面部122e与外侧部124的底面部124e之间,进一步被填充在内侧部122的倾斜面部122d与外侧部124的倾斜面部124d之间。超声波传导介质最终贮存在主要由振子面区域124f和倾斜面部122d构成的贮存部121a。
并且,如900B所示,超声波传导介质被填充在内侧部122的底面部122e与外侧部124的底面部124e之间,进一步被填充在内侧部122的侧面部122b与外侧部124的侧面部124b之间。超声波传导介质最终被贮存在主要由振子面区域124f和倾斜面部122d构成的贮存部121a。
图10是表示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的振子面区域鼓出的状态的剖视图,是以YZ面切割球囊120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若超声波传导介质贮存在贮存部121a,则振子面区域124f最鼓出。
如已叙述那样,振子面区域124f包括厚壁部124g且以比外侧部124的其他区域薄的膜厚形成。由此,与其他区域相比,振子面区域124f更容易鼓出。
在除了振子面区域124f以外的区域中,例如,设置有作为鼓出限制部发挥作用的厚壁部124g、粘接部121b、转移部124h(未图示)及粘接区域121c(未图示)。通过厚壁部124g及粘接部121b,可以抑制除了振子面区域124f以外的区域(隔着振子面区域124f沿Z(+)方向及Z(-)方向的区域)鼓出。并且,通过转移部124h及粘接区域121c,可以抑制除了振子面区域124f以外的区域(隔着振子面区域124f沿X方向的区域)鼓出。
在球囊120中,通过使振子面区域124f最鼓出,能够抑制球囊120的底面侧、侧面侧的膨胀,从而当将安装了球囊120的前端部主体34插入体腔内时,能够插入到更末梢。
另外,与球囊120相比,软管140为最不膨胀的部件。因此,当经由软管140将超声波传导介质供给至球囊120时,由于抑制了软管140的膨胀,因此能够将超声波传导介质有效地供给至球囊120。
接着,对球囊120与前端部主体34的安装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将省略了软管的球囊120安装到前端部主体34的立体图。1100A表示将球囊120安装到前端部主体34之前的状态。球囊120的开口部122a与前端部主体34的前端侧对齐。1100B表示将球囊120安装到前端部主体34之后的状态。球囊120的开口部122a安装在前端部主体34,由此球囊120安装在前端部主体34。内侧部122包覆超声波安装部34a的超声波换能器50,还包覆除了导出口形成部34b的开口形成面71以外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外侧部124配置于包覆超声波安装部34a的超声波换能器50的位置。
如已叙述那样,通过作为内侧部122的固定部的侧面部122b(未图示)的收缩力,至少侧面部122b紧密固定在立壁部91。
在作为固定部发挥作用的内侧部122的作为球囊120的鼓出部发挥作用的振子面区域124f的基端侧具备平坦部122q。超声波换能器50与导出口52之间的平面部93与球囊120的平坦部122q被紧密固定。并且,通过具有平坦部122q,能够拉长振子面区域124f与导出口52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从导出口52导出的穿刺针100与膨胀的球囊120接触。平坦部122q也可以设为已叙述的粘接部121b的位置。
另外,由于球囊120整体上具有使超声波换能器50偏移的形状,因此工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把握将球囊120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4的朝向。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球囊120,贴合内侧部122和外侧部124来作为密闭空间,并将其设为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贮存部121a。因此,前端部主体34的外形的形状不限定于用于确保液密的形状,能够考虑前端部主体34的细径化及穿刺针100的导出路径而进行设计。
在球囊120中安装软管140,并经由软管140向贮存部121a供给超声波传导介质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无需在内窥镜1的前端部主体34设置供给管路。
图12是以XZ面切割安装有省略了软管的球囊120的前端部主体34的图。如图12所示,作为构成球囊120的内侧部122的固定部的侧面部122b具有凸部122j。并且,在超声波换能器50与导出口52之间设置有槽部92。凸部122j与槽部92嵌合。通过槽部92与凸部122j嵌合,限制了球囊120与前端部主体34向分开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球囊120不易从前端部主体34拔出。
另外,在立壁部91具有槽部(未图示)的情况下,在与球囊120的超声波换能器50对置的侧面部122b设置凸部(未图示),通过该凸部与槽部嵌合,能够使球囊120不易从前端部主体34拔出。
球囊120在与振子面51对置的振子面区域124f和倾斜面部122d之间具有贮存部121a。
图13是以YZ面切割安装了球囊120的前端部主体34的截面。如图13所示,前端部主体34在超声波换能器50的基端侧(Z(-)方向侧)且与振子面51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阶梯部94。作为构成球囊120的内侧部122的固定部的底面部122e具有卡止部122k。通过阶梯部94与卡止部122k卡止,能够防止球囊120从前端部主体34拔出。当将安装有球囊120的内窥镜1的插入部12沿Z(-)方向从体腔内拔出时,能够防止球囊120脱落。并且,软管140与插入部12并行地安装,在操作部10附近与注射器等超声波传导介质的供给和排出机构连接。
图14是从Z(-)方向向Z(+)方向观察省略了软管的球囊120时的立体图。内侧部122的底面部122e在基端侧(Z(-)侧)具有锥形部122n。锥形部122n随着向Z(-)方向延伸而向Y(+)方向倾斜。并且,内侧部122的2个侧面部122b在基端侧(Z(-)侧)分别具有锥形部122p。2个锥形部122p随着向Z(-)方向延伸而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
通过具有锥形部122n,能够使第一方向(Z方向)的力向Y方向释放。并且,通过具有锥形部122p,能够使第一方向(Z方向)的力向X方向释放。由此,当将前端部向体腔内插拔时,能够使由于与体内组织的接触而施加的力向Y方向及X方向释放,因此能够防止球囊120从前端部主体34脱落。
对球囊120具有锥形部122n和锥形部122p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仅具有其中一个。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通过设为包括内侧部122和外侧部124的双层结构,并使内侧部122和外侧部124在粘接部121b贴合,能够在内侧部122与外侧部124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由此,球囊120本身具有确保液密性的贮存部121a。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在前端部主体34与球囊120之间确保液密性,因此能够考虑前端部主体34的细径化及穿刺针100的导出路径而设计前端部主体34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内侧部122和外侧部124构成的双层结构的球囊主体121对球囊12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双层结构的球囊主体121。例如,除了内侧部122及外侧部124以外,也能够层叠另外的部件而设为三层以上的结构的球囊主体。
Claims (9)
1.一种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安装成包覆在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前端部主体设置的超声波换能器的外表面,
所述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具有包覆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子面的球囊主体,
所述球囊主体为包括内侧部和包覆所述内侧部的外侧部的至少双层结构,
所述内侧部具有设置在与所述插入部的长度方向相当的第一方向的一端且安装在所述前端部主体的开口部,所述外侧部在所述内侧部的所述开口部侧与所述内侧部贴合,
所述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具备在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贮存超声波传导介质的贮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中,
具备:
软管,与所述贮存部的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中,
所述球囊主体比所述软管更容易膨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中,
在所述球囊主体安装在所述前端部主体的情况下,所述外侧部具有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子面对置的振子面区域,
所述软管隔着所述前端部主体设置在与所述振子面区域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中,
在所述内侧部与所述外侧部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中,
在所述球囊主体安装在所述前端部主体的情况下,所述外侧部具有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子面对置的振子面区域,
所述振子面区域的膜厚比所述外侧部的其他部分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中,
所述振子面区域具有沿着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所述振子面的外形形状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中,
在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振子面的面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的情况下,由在被安装于所述前端部主体之前的所述内侧部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宽度比所述前端部主体的宽度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其中,
所述内侧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向所述前端部主体侧凸出,并与在所述前端部主体的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基端侧形成的槽部嵌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56429A JP2023047488A (ja) | 2021-09-27 | 2021-09-27 | 超音波内視鏡用バルーン |
JP2021-156429 | 2021-09-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69016A true CN115869016A (zh) | 2023-03-31 |
Family
ID=8547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47002.4A Pending CN115869016A (zh) | 2021-09-27 | 2022-09-20 | 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95773A1 (zh) |
JP (1) | JP2023047488A (zh) |
CN (1) | CN115869016A (zh) |
DE (1) | DE10202212487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07190A (en) | 1977-03-01 | 1978-09-18 |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 Electron scan ultrasonic diagnosing device |
JP6625991B2 (ja) * | 2014-09-04 | 2019-12-25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カテーテル |
EP3600080A4 (en) * | 2017-03-24 | 2021-12-22 | Artio Medical, Inc. |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RELEASE BALLO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USES |
JP2019068931A (ja) * | 2017-10-06 | 2019-05-0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超音波内視鏡用バルーン |
-
2021
- 2021-09-27 JP JP2021156429A patent/JP2023047488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9-05 US US17/902,903 patent/US2023009577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9-20 CN CN202211147002.4A patent/CN11586901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9-27 DE DE102022124872.0A patent/DE102022124872A1/de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095773A1 (en) | 2023-03-30 |
DE102022124872A1 (de) | 2023-03-30 |
JP2023047488A (ja) | 2023-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43089B2 (ja) |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 |
US11344187B2 (en) | Endoscope valve having deformable check valve on outer surface of valve main body and endoscope | |
US20190350445A1 (en) | Endoscope valve and endoscope | |
JP6081424B2 (ja) | 超音波内視鏡用フード及び超音波内視鏡 | |
CN115869016A (zh) | 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 | |
JP4526298B2 (ja) | 超音波内視鏡装置 | |
CN115869017A (zh) | 超声波内窥镜系统 | |
CN115869015A (zh) | 超声波内窥镜用球囊 | |
JP7387875B2 (ja) | 超音波内視鏡 | |
CN107205727B (zh) | 超声波内窥镜和注水器具 | |
US20240307034A1 (en) | Ultrasonic wave transmission medium supply/discharge member and endoscope system | |
CN111107777B (zh) | 外套管 | |
JP6652521B2 (ja) | 超音波内視鏡および超音波内視鏡用フード | |
CN118633969A (zh) | 超声波传导介质供排部件及内窥镜系统 | |
US20230200631A1 (en) | Insertion assist tube for endoscope | |
JP3146908B2 (ja) | 体腔内検査装置 | |
JP3931273B2 (ja) | 内視鏡カバー | |
WO2022153798A1 (ja) | 超音波内視鏡及びその先端ユニット | |
US20240090752A1 (en) | Endoscope | |
JP2024129799A (ja) | 超音波伝達媒体給排部材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
US20240225429A1 (en) | Endoscope distal end, endoscop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endoscope | |
CN115484870A (zh) | 具有用于布置在患者的呼吸道中的可充胀构件和成像装置的改进系统 | |
JP6230734B2 (ja) | 超音波内視鏡用フード及び超音波内視鏡 | |
JP3544656B2 (ja) | 内視鏡滅菌システム | |
JP4681855B2 (ja) | 超音波診断医用カプセ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