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0542B -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0542B
CN115850542B CN202310121049.1A CN202310121049A CN115850542B CN 115850542 B CN115850542 B CN 115850542B CN 202310121049 A CN202310121049 A CN 202310121049A CN 115850542 B CN115850542 B CN 115850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tant
perfluoropolymer
perfluoro
monomer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10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50542A (zh
Inventor
马晓明
陈久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unba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unba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unba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unba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10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0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0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0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50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0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mulsifying, Dispersing, Foam-Producing Or Wet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包含至少一种第一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全氟碳链作为主链,侧链含有带磺酸和/或磺酸盐的全氟烷基醚结构,通过分子结构的设计,有效提升了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尤其改善其在水、醇等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优异,同时避免引入全氟丁基、全氟辛基类疏水基团,满足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表面活性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高表面活性、高热稳定性和高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纺织、皮革、建筑、石油、消防、涂料、电子行业等多个领域。目前最通用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包括全氟丁基磺酸盐、全氟辛基磺酸盐、全氟丁基羧酸盐、全氟辛基羧酸盐等,相应的原料为全氟丁基磺酰氟、全氟辛基磺酰氟、全氟丁基碳酰氟、全氟辛基碳酰氟,通过电解氟化(ECF)法制备得到,ECF法的制备收率低,原料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成。
为了获得低成本、高收率的含氟表面活性剂,业内尝试使用其他方法制备得到含氟表面活性剂,例如CN103831058A公开了一种含氟表面活性剂、具体为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制备方法,以全氟辛基磺酰氟和正丁胺作为基本原料,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在丙酮、异丙醚作为溶剂的条件下,利用一步法合成N-丁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该方法较ECF的成本低,操作简单。CN111203149A公开了一种含氟表面活性剂CF3(CF2)7SO2N(CH2CH2OH)2(N-二羟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制备方法如下:保护气氛中将二乙醇胺、缚酸剂、异丙醚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液;在冰浴条件下将全氟辛基磺酰氟滴入第一混合液中,得到第二混合液;第二混合液于50-80℃下反应,得到前述含氟表面活性剂。
除了前述小分子的含氟表面活性剂之外,现有技术还公开了聚合物类含氟表面活性剂,例如US2803615A公开了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其聚合单体中包括含有N-烷基、N-烷醇全氟烷磺酰胺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为RfSO2N(R')RCH2OCOCH=CH2或RfSO2N(R')RCH2OCOC(CH3)=CH2,其中Rf为C4-C12全氟烷基,R为C1-C12亚烷基,R'为C1-C6烷基。US3787351A公开了一种可溶性含氟脂族低聚物,其含有质量含量5-30%的氟,具体为侧链以氟代脂肪族基团Rf改性的聚氧化乙烯,Rf的末端部分含有至少3个完全氟化的碳原子。US7662896B2公开了一种氟化物磺酰胺表面活性剂,具体为衍生自全氟丁磺酰氟的含氟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包含聚烷氧基侧链,可以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以形成聚(甲基)丙烯酸酯。CN107232191A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农药缓释的全氟丁基改性聚乙烯亚胺大分子含氟表面活性剂,其以对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与全氟丁基磺酰氟进行磺酸酯化得到中间体,中间体再与聚乙烯亚胺发生还原胺化反应,得到全氟丁基改性聚乙烯亚胺大分子含氟表面活性剂。
总体而言,目前的小分子类含氟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多以全氟丁基磺酰氟、全氟丁基碳酰氟、全氟辛基磺酰氟、全氟辛基碳酰氟改性而来。全氟丁基类和全氟辛基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十分困难,容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具有持久性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基本特征,目前已经在大多数领域被限制使用。因此,开发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并且能够满足环保要求的含氟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够降低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兼顾表面活性和环保的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包含至少一种第一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Figure SMS_1
式I。
式I中,n选自0-10的整数,例如可以为0、1、2、3、4、5、6、7、8、9或10。
式I中,M选自H、Li、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中,其聚合物结构以全氟碳链作为主链,侧链含有带磺酸和/或磺酸盐(-SO3M)的全氟烷基醚结构,特定的侧链结构有效提升了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尤其改善其在极性溶剂(水、醇类溶剂)中的溶解性。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链段,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够显著降低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同时无需使用全氟丁基、全氟辛基类全氟基团,满足环保要求;而且基于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聚合物特点,使其具有优良的成膜性能,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优选地,所述n选自0-4的整数。
优选地,所述M选自H、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还包含至少一种第二结构单元,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
Figure SMS_2
式II。
式II中,X选自F、C1-C10(例如C1、C2、C3、C4、C5、C6、C7、C8、C9、C10)全氟直链或支链烷基、C1-C10(例如C1、C2、C3、C4、C5、C6、C7、C8、C9、C10)全氟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X选自F、三氟甲基、C1-C10全氟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优选F、三氟甲基、C1-C6全氟直链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X选自F、三氟甲基或
Figure SMS_3
中的任意一种,m为0-6(例如0、1、2、3、4、5或6)的整数,*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为聚合物链段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多个)第一结构单元以及可选地第二结构单元;本发明对上述结构单元的连接顺序不进行限定,化学中可行的任意连接顺序/连接方式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优选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中第二结构单元的摩尔百分含量≤20%,例如可以为0、1%、2%、3%、4%、5%、6%、7%、8%、9%、10%、11%、13%、15%、17%或19%,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中,特定含量的第二结构单元的引入有助于调节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优化其对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的降低作用;但如果第二结构单元的摩尔百分含量过高(>20%),则会降低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或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由第一结构单元和可选地第二结构单元组成。
优选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如式III所示结构:
Figure SMS_4
式III。
式III中,p为≥0的整数,q为>0的整数。
优选地,以p与q之和为100%计,所述p为0-20%,例如可以为0、1%、2%、3%、4%、5%、6%、7%、8%、9%、10%、11%、13%、15%、17%或19%,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0 g/mol,例如可以为6000 g/mol、8000 g/mol、10000 g/mol、30000 g/mol、50000 g/mol、80000 g/mol、100000 g/mol、300000 g/mol、500000 g/mol、700000 g/mol或900000 g/mol,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含氟单体在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预聚物;所述预聚物与MOH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所述含氟单体中包括第一单体,所述第一单体为
Figure SMS_5
;n、M具有与式I中相同的范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体包括
Figure SMS_6
(SVE)。
优选地,所述含氟单体中还包括第二单体,所述第二单体为
Figure SMS_7
,X具有与式II中相同的范围。
优选地,所述第二单体包括
Figure SMS_8
(PVE)。
优选地,所述含氟单体中第二单体的摩尔百分含量≤20%,例如可以为0、1%、2%、3%、4%、5%、6%、7%、8%、9%、10%、11%、13%、15%、17%或19%,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含氟单体由第一单体(
Figure SMS_9
)和可选地第二单体(
Figure SMS_10
)组成。所述含氟单体中第二单体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20%,例如可以为0、1%、2%、3%、4%、5%、6%、7%、8%、9%、10%、11%、13%、15%、17%或19%,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包括有机过氧化物和/或偶氮类引发剂,进一步优选偶氮类引发剂。
优选地,所述偶氮类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腈和/或偶氮二异庚腈,进一步优选偶氮二异丁腈。
优选地,以所述含氟单体的质量为100%计,所述引发剂的质量为0.1-5%,例如可以为0.2%、0.5%、0.8%、1%、1.2%、1.5%、1.8%、2%、2.2%、2.5%、2.8%、3%、3.2%、3.5%、3.8%、4%、4.2%、4.5%或4.8%,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在溶剂存在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醇类溶剂、酮类溶剂、酰胺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醇类溶剂。
优选地,所述醇类溶剂包括异丙醇、正丙醇、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丁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异丙醇。
优选地,所述含氟单体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6),例如可以为1:1.5、1:2、1:2.5、1:3、1:3.5、1:4、1:4.5、1:5或1:5.5等。
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100℃,例如可以为55℃、60℃、65℃、70℃、75℃、80℃、85℃、90℃或95℃,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4-12 h,例如可以为5 h、6 h、7 h、8 h、9 h、10 h或11 h,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MOH中的M选自Li、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优选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MOH与第一单体的摩尔比为(0.9-1.3):1,例如可以为0.92:1、0.95:1、0.98:1、1:1、1.02:1、1.05:1、1.08:1、1.1:1、1.12:1、1.15:1、1.18:1、1.2:1、1.22:1、1.25:1或1.28:1等,进一步优选(1-1.2):1。
优选地,所述预聚物与MOH的反应为水解反应。
优选地,所述预聚物与MOH进行反应的方法具体为:向预聚物中加入MOH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所述MOH以MOH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反应体系,所述MOH中的M选自Li、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MOH水溶液中MOH的含量为0.5-5 mol/L,例如可以为0.8 mol/L、1mol/L、1.5 mol/L、2 mol/L、2.5 mol/L、3 mol/L、3.5 mol/L、4 mol/L或4.5 mol/L,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进一步优选1-3 mol/L。
优选地,所述MOH水溶液的加入方式为滴加。
优选地,所述预聚物与MOH在回流温度下进行反应。
优选地,所述预聚物与MOH进行反应的温度为70-110℃,例如可以为75℃、80℃、85℃、90℃、95℃、100℃或105℃,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预聚物与MOH进行反应的时间为6-14 h,例如可以为7 h、8 h、9 h、10h、11 h、12 h或13 h,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预聚物与MOH进行反应,得到的沉淀即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式I中所述M为H,所述预聚物与MOH(MOH中的M选自Li、Na、K或NH4)进行反应后,还包括酸化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酸化所用的酸性试剂包括硫酸和/或盐酸,进一步优选为硫酸。
优选地,所述酸性试剂的浓度为10-80%,例如可以为15%、20%、25%、30%、35%、40%、45%、50%、55%、60%、65%、70%或75%,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其中,所述“酸性试剂的浓度”意指酸性试剂中有效成分(除了水之外的成分)的浓度;例如硫酸的浓度即为H2SO4的浓度,盐酸的浓度即为HCl的浓度。
在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式I中所述M选自Li、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含氟单体、引发剂和溶剂混合,于50-100℃反应4-12 h,得到预聚物;向预聚物中加入MOH水溶液,于回流温度下反应6-14 h,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在另一优选技术方案中,式I中所述M为H,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含氟单体、引发剂和溶剂混合,于50-100℃反应4-12 h,得到预聚物;向预聚物中加入MOH水溶液,于回流温度下反应6-14 h后,将得到的产物进行酸化,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前述MOH中的M均选自Li、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降低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氟聚合物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所述全氟聚合物由第一结构单元和可选地第二结构单元组成;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
优选地,所述全氟聚合物中第二结构单元的摩尔百分含量≤2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全氟碳链作为主链,侧链含有带磺酸和/或磺酸盐的全氟烷基醚结构,通过分子结构的设计,有效提升了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尤其改善其在水、醇等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使水溶性为1-5 g/100 g水,醇溶性为2-20 g/100 g乙醇。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优异,同时避免引入全氟丁基、全氟辛基类疏水基团,满足环保要求。
(2)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水中,用量为100 ppm时水的表面张力≤20×10-5 N/cm,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同时,基于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聚合物特点,赋予其良好的成膜性能,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种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2提供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水中的表面张力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本文所用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还可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或制品所固有的要素。
“任选地”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只指单数形式。
本发明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部分原料的来源和参数如下:
(1)第一单体
SVE,
Figure SMS_11
(2)第二单体
PVE,
Figure SMS_12
实施例1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结构为
Figure SMS_13
,制备方法如下:
向25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 g异丙醇、28 g(0.1 mol)SVE、0.5 g偶氮二异丁腈(AIBN),升温至60℃,恒温反应8 h后,向体系中滴加50 mL NaOH水溶液(2.0 mol/L),加热回流10 h,沉淀过滤出产品的钠盐;将沉淀得到的钠盐加入到200 mL稀硫酸(50%)中,于25℃条件下酸化1 h,过滤出沉淀产品,加入100 mL去离子水洗涤,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2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由第一结构单元
Figure SMS_14
和第二结构单元/>
Figure SMS_15
组成,制备方法如下:
向25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 g异丙醇、2.67 g(0.01 mol)PVE、28 g(0.1 mol)SVE、0.5 g偶氮二异丁腈(AIBN),升温至60℃,恒温反应8 h后,向体系中滴加60 mL NaOH水溶液(2.0 mol/L),加热回流10 h,沉淀过滤出产品的钠盐;将沉淀得到的钠盐加入到200mL稀硫酸(50%)中,于25℃条件下酸化1 h,过滤出沉淀产品,加入100 mL去离子水洗涤,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3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制备方法如下:
向25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 g异丙醇、5.34 g(0.02 mol)PVE、28 g(0.1 mol)SVE、0.5 g偶氮二异丁腈(AIBN),升温至60℃,恒温反应8 h后,向体系中滴加60 mL NaOH水溶液(2.0 mol/L),加热回流10 h,沉淀过滤出产品的钠盐;将沉淀得到的钠盐加入到200mL稀硫酸(50%)中25℃酸化1 h,过滤出沉淀产品,加入100 mL去离子水洗涤,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4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由第一结构单元
Figure SMS_16
和第二结构单元/>
Figure SMS_17
组成,制备方法如下:
向25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100 g异丙醇、5.34 g(0.02 mol)PVE、28 g(0.1 mol)SVE、0.5 g偶氮二异丁腈(AIBN),升温至60℃,恒温反应8 h后,向体系中滴加60 mL NaOH水溶液(2.0 mol/L),加热回流10 h,沉淀过滤出产品的钠盐;加入100 mL去离子水洗涤,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对实施例1-4提供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进行如下性能测试:
(1)分子量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试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2)溶解性
于20℃条件下分别测试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或乙醇中的溶解度(g/100 g水,g/100 g乙醇),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SMS_18
表1中,“--”代表未测试该项目;由于实施例4提供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含有钠盐结构的侧链,其在醇溶剂中的溶解性不佳。
(3)表面活性
向水中加入待测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于20℃条件下、采用Kruss K20表面张力仪测试表面张力;以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横坐标、以体系的表面张力为纵坐标绘制表面张力测试曲线,示例性地,实施例1-2提供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用于水中的表面张力测试图如图1所示,具体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SMS_19
结合表2和图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用量为50 ppm时水的表面张力为18×10-5-25×10-5 N/cm,用量为100 ppm时水的表面张力为15×10-5-20×10-5 N/cm。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由第一结构单元和可选的第二结构单元组成,所述第一结构单元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Figure QLYQS_1
式I;
其中,n选自0-10的整数;
M选自H、Li、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具有如式II所示结构:
Figure QLYQS_2
式II;
其中,X选自F、C1-C10全氟直链或支链烷基、C1-C10全氟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中第二结构单元的摩尔百分含量≤20%;
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0 g/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n选自0-4的整数;
所述M选自H、Na、K或NH4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X选自F、三氟甲基、C1-C10全氟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含氟单体在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预聚物;所述预聚物与MOH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所述含氟单体由第一单体和可选的第二单体组成,所述第一单体为
Figure QLYQS_3
;n、M具有与式I中相同的范围;所述第二单体为/>
Figure QLYQS_4
;X具有与式II中相同的范围;所述含氟单体中第二单体的摩尔百分含量≤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在溶剂存在下进行;
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100℃;
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4-12 h。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H与第一单体的摩尔比为(0.9-1.3):1;
所述预聚物与MOH进行反应的温度为70-110℃;
所述预聚物与MOH进行反应的时间为6-14 h。
7.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降低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中的应用。
CN202310121049.1A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5850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1049.1A CN115850542B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1049.1A CN115850542B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0542A CN115850542A (zh) 2023-03-28
CN115850542B true CN115850542B (zh) 2023-05-26

Family

ID=85658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1049.1A Active CN115850542B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054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3418B2 (en) * 2002-04-05 2004-12-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spersions containing perfluorovinyl ether homopolymers and use thereof
EP1538168A1 (en) * 2002-06-07 2005-06-08 David Fuel Cell Components, S.L. Method of obtaining perfluorosulphonate polymers containing sulphonyl functional groups
GB0525978D0 (en) * 2005-12-21 2006-02-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luorinated Surfactants For Making Fluoropolymers
CN102633688A (zh) * 2012-04-13 2012-08-15 华东理工大学 全氟乙烯基醚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9574037B2 (en) * 2013-04-22 2017-02-21 Solvay Specialty Polymers Italy S.P.A. Cross-linkable polymers comprising sulfonic acid functional groups
JP2016090395A (ja) * 2014-11-05 2016-05-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イオノマの劣化検出方法
CN111203149A (zh) * 2020-01-17 2020-05-2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00518B (zh) * 2020-09-30 2022-05-13 氟金(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基于偏氟乙烯的二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5309A (zh) * 2021-11-22 2022-02-25 浙江巨化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磺酸树脂的溶液聚合制备方法
CN114835842B (zh) * 2022-06-15 2024-04-12 浙江巨化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磺酰氟树脂的聚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0542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09604C (en) Blend of ionic (co)polymer resins and matrix (co)polymers
TWI615414B (zh) 高分子化合物
TW201538531A (zh) 導電性聚合物用高分子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CA2548751C (en) Fluorinated comb-shaped polymers
KR101983884B1 (ko) 도전성 중합체용 고분자 화합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5850542B (zh) 一种全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u et al. Thermo-and pH-sensitive comb-type grafted poly (N, N-diethylacrylamide-co-acrylic acid) hydrogels with rapid response behaviors
CN113871705A (zh) 一种自修复聚离子液体基电解质及其制备和应用
KR101866616B1 (ko) 도전성 중합체용 고분자 화합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McCormick et al. Water-soluble copolymers. 18. Copolymers of acrylamide with sodium 3-methacrylamido-3-methylbutanoate: microstructural studies and solution properties
KR101144975B1 (ko) 이온교환기를 가지는 공중합체로 제조된 이온교환막
CN114195962B (zh) 两亲性含氟嵌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160476A (zh) 一种交联型两性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785390B1 (ja) 導電性ポリマー水性分散液、導電性ポリマー塗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24548A (ko) 도전성 중합체용 고분자 화합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1930672B1 (ko) 디알릴아민류와 이산화황의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372499B (zh) 一种混凝土抗腐蚀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56812B1 (ko) 고분자 화합물
US20190245234A1 (en) Proton-conductive membrane and fuel cell
JP2008063467A (ja) ジアリルジアルキルアンモニウムアルキルサルフェイトと(メタ)アクリルアミド類と二酸化イオウとの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9192A (zh) 氯化共聚物的含水乳液的制备方法
WO1998047937A1 (en) Amphoteric polymer with ph-adjustable ionic characteristics
KR101846617B1 (ko) 도전성 중합체용 고분자 화합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20110092636A1 (en) Water swellable and water soluble polymers and use thereof
CN115181307B (zh) 一种基于聚合物的两性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