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0302A -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0302A
CN115850302A CN202211562945.3A CN202211562945A CN115850302A CN 115850302 A CN115850302 A CN 115850302A CN 202211562945 A CN202211562945 A CN 202211562945A CN 115850302 A CN115850302 A CN 115850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ayer
compound
charge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29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春吉
赵晓宇
叶绪兵
刘运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xi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xi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xi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xi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629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03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0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0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邻菲啰啉衍生物和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荷生成和电子传输材料至少包含邻菲啰啉衍生物,其中,邻菲啰啉衍生物由下式1表示:
Figure DDA000398529698000001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杂芳基;Ar1、Ar2和Ar3各自独立地选自菲、苯并[h]喹啉、或1,10‑邻菲罗啉;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1,3亚苯基、2,6亚吡啶基、或3,5亚吡啶基。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优异的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邻菲啰啉化合物,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器件是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器件,并且包含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发光可能的有机物层的结构。
有机发光器件可以形成多种结构,其中正在研究多个发光单元重叠(tendem)的有机发光器件。
在重叠(tendem)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阳极和阴极之间包含发光层的发光单元堆叠。
在邻近的发光部之间有电荷生成层,用于电荷的生成和移动。
电荷生成层需要低驱动电压和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邻菲啰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n型电荷生成层和p型电荷生成层之间的能量等级差异最小化,提高发光部的电子注入量,从而降低驱动电压和提高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邻菲啰啉化合物,其结构如式1所示:
R1——Ar1——L1——Ar2——L2——Ar3——R2
式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氢、氘、烷基、C6~C30芳基、或C5~C30杂芳基;
Ar1、Ar2和Ar3各自独立地选自菲、苯并[h]喹啉、或1,10-邻菲罗啉;
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1,3亚苯基、2,6亚吡啶基、或3,5亚吡啶基。
更优选地,其中所述邻菲啰啉化合物为以下各项中任一者: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02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03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04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05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06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07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08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09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0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1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2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3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4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5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6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7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81
/>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191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及
有机物层,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有机物层包括本发明的邻菲啰啉化合物。
优选地,其中所述有机物层中至少一层为电荷生成层或电子输送层。
更优选地,所述电荷生成层为n型电荷生成层。
更优选地,所述n型电荷生成层由金属或掺杂有n型的有机材料构成,其中所述金属选自Li、Na、K、Rb、Cs、Mg、Ca、Sr、Ba、La、Ce、Sm、Eu、Tb、Dy或Yb。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
第一发光层的第一发光部,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第二发光层的第二发光部,其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之间;及
第一电荷生成层,其位于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之间;
所述第一发光部、所述第二发光部或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中至少一者包含本发明的邻菲啰啉化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及
有机物层,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有机物层包括邻菲啰啉化合物,其结构如式1所示:
R1——Ar1——L1——Ar2——L2——Ar3——R2
式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杂芳基;
Ar1、Ar2和Ar3各自独立地选自菲、苯并[h]喹啉、或1,10-邻菲罗啉;
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1,3亚苯基、2,6亚吡啶基、或3,5亚吡啶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邻菲啰啉化合物在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显示或照明装置,其包括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根据本发明,n型电荷生成层被碱性金属掺杂情况下,碱金属为了牢牢地渗透到主化合物邻菲啰啉化合物中,将碱金属向p型电荷生成层扩散的现象最小化,从而使用有机电致发器件。
提供能改善寿命的邻菲啰啉化合物及包含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n型电荷生成层和p型电荷生成层之间的能量等级差异最小化为发光部提供能够提高电子注入量的一种邻菲啰啉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即使n型电荷生成层被碱性金属掺杂时,提供了能将碱金属扩散到p型电荷生成层的现象最小化的一种邻菲啰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邻菲啰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n型电荷生成层和p型电荷生成层之间的能量等级差异最小化,提高发光部的电子注入量,从而降低驱动电压和提高效率。
根据本发明,n型电荷生成层被碱性金属掺杂情况下,碱金属为了牢牢地渗透到主化合物邻菲啰啉化合物中,将碱金属向p型电荷生成层扩散的现象最小化,从而改善有机发光器件的寿命。
提供能改善器件寿命的邻菲啰啉化合物及包含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式1所示的邻菲啰啉化合物包含四个以上的氮原子,并在R1-R14引入芳香族化合物和杂芳基,使氮原子的电子更加丰富,因此更快的电子迁移率,促进电子传输。此外,N型电荷生成层(N-CGL)中包含sp2杂化轨道的氮,该氮与作为N型电荷生成层掺杂的金属结合形成间隙状态(Gap state)。因此,电子可以通过间隙状态从P型电荷生成层(P-CGL)平滑地转移到N型电荷生成层(N-CGL)。N型电荷生成层可由金属或掺杂有n型的有机材料构成,其中该金属选自Li、Na、K、Rb、Cs、Mg、Ca、Sr、Ba、La、Ce、Sm、Eu、Tb、Dy或Yb。
此外,通过在上述核心结构中引入各种取代基,可以合成具有引入的取代基的固有性质的化合物。例如,制造有机发光器件使用的空穴注入层材料和空穴传输层材料沿着最高能级轨道轨道(HOMO)输送空穴的化合物和阻挡从发光层沿最低能级轨道(LUMO)越过的电子的化合物。
特别是,该化合物的核心结构对电子具有稳定的特性,可以对提高器件寿命。可以制备具有适当的能量带隙的用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物质。
此外,通过在核心结构中引入各种取代基,可以微调能带隙,同时改善有机材料之间的界面性质,使材料的用途多样化。
其中,电荷生成层(CG)包括P型电荷生成层(CGP)和N型电荷生成层(CGN),其位于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的第一发光部和依次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发光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的第二发光部之间,由PN连接结构组成,连接上述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
即,上述第一电子传输层上面PN接合结构,并提供包括P型电荷生成层(CGP)和N型电荷生成层(CGN)的电荷生成层,上述N型电荷提供生成层材料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由式1表示的菲咯啉的化合物。这里,N型电荷生成层向第一发光部的第一电子传输层提供电子,第一电子传输层向第一发光层提供电子,P型电荷生成层为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空穴传输层提供空穴,第二空穴传输层向第二发光层提供空穴。
这里,对于第一发光部的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二发光部的第二发光层,每者可以包括相同或不同的主体和相同或不同的掺杂剂。
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有多种变化,比如部分有机层可能被省略或增加,可能不是重叠结构,也可能是2个或4个以上发光层的重叠。另外,有机发光器件可以包含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可以使用本发明的邻菲啰啉化合物。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除了使用式1所示的邻菲啰啉化合物之外,其它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制备得到即可。
实施例
实施例1:化合物1-01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11
1)中间体1-01-1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2,9-二溴-1,10-菲咯啉(5.41g,16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1,3-苯二硼酸(5.47g,33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01-1(4.71g,收率70%)。LC-MS:M/Z 420.15(M+)。
2)化合物1-01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1-01-1(6.72g,16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溴-1,10-菲咯啉(58.55g,33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01(9.81g,收率89%)。LC-MS:M/Z 688.24(M+)。
实施例2:化合物1-71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12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21
1)中间体1-71-1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吡啶-3,5-二基二硼酸(5.50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溴-9-吡啶基-1,10-菲咯啉(10.76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71-1(9.44g,收率78%)。LC-MS:M/Z 378.13(M+)。
2)中间体1-71-2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吡啶-3,5-二基二硼酸(5.50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溴-9-苯基-1,10-菲咯啉(10.72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71-2(9.78g,收率81%)。LC-MS:M/Z 377.13(M+)。
3)中间体1-71-3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1-71-1(12.10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4,7-二溴-1,10-菲咯啉(10.82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71-3(14.20g,收率75%)。LC-MS:M/Z 590.09(M+)。
4)中间体1-71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1-71-2(12.07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1-71-3(18.93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71(23.17g,收率86%)。LC-MS:M/Z841.30(M+)。
实施例3:化合物1-99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22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31
1)中间体1-99-1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2-溴-9-苯基-1,10-菲咯啉(10.73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1,3-苯二硼酸(5.47g,33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99-1(7.34g,收率61%)。LC-MS:M/Z 376.14(M+)。
2)中间体1-99-2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1-99-1(12.04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5,6-二溴-1,10-菲咯啉(10.82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99-2(13.70g,收率56%)。LC-MS:M/Z 588.09(M+)。
3)中间体1-99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1-01-2(9.60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1-99-2(19.45g,33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99(18.34g,收率75%)。LC-MS:M/Z764.27(M+)。
实施例4:化合物1-139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32
1)中间体1-139-1的合成
在氮气条件下,5,6-二溴-1,10-菲咯啉(3.38g,10mmol)溶解在DMF(100mL)后,向其中添加联硼酸频那醇酯(6.10g,24mmol)、醋酸钯(0.18g,0.08mmol)、乙酸钾(4.0g,40mmol),且在80-100℃反应5h;冷却后,加入EA萃取,有机相用硅藻土过滤后浓缩,将得到的粗品用乙醇洗涤,获得目标化合物1-139-1(4.23g,收率98%)。LC-MS:M/Z 432.24(M+)
2)化合物1-139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2-溴-9-苯基-1,10-菲咯啉(11.06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1-139-1(6.91g,16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3.83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1-139(5.40g,收率49%)。LC-MS:M/Z 688.24(M+)。
实施例5:化合物2-05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41
1)中间体2-05-1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4-溴-7-苯基-1,10-菲咯啉(10.72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吡啶-2,6-二基二硼酸(5.34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2-05-1(5.07g,收42%)。LC-MS:M/Z 377.13(M+)。
2)化合物2-05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2-05-1(11.13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9-二溴-1,10-菲咯啉(5.41g,16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2-05(6.47g,收率48%)。LC-MS:M/Z 842.29(M+)。
实施例6:化合物2-38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42
1)化合物2-38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2-38-1(7.39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9-二溴-1,10-菲咯啉(5.41g,16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2-38(7.38g,收率86%)。LC-MS:M/Z 536.17(M+)。
实施例7:化合物2-56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43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51
1)中间体2-56-2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吡啶-3,5-二基二硼酸(5.34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56-1(10.73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2-56-2(8.09g,收率67%)。LC-MS:M/Z 377.13(M+)。
2)化合物2-56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2-56-2(12.45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4,7-二溴-1,10-菲咯啉(5.41g,16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2-56(7.28g,收率54%)。LC-MS:M/Z 842.29(M+)。
实施例8:化合物2-92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52
1)中间体2-92-2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2-92-1(9.64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4,7-二溴-1,10-菲咯啉(10.82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2-92-2(7.28g,收率58%)。LC-MS:M/Z 513.06(M+)。
2)化合物2-92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2-92-2(16.97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92-3(7.17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2-92(15.71g,收率80%)。LC-MS:M/Z 613.20(M+)。
实施例9:化合物3-16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53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61
1)中间体3-16-2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3-16-1(9.64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4,7-二溴-1,10-菲咯啉(10.82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3-16-2(8.89g,收率54%)。LC-MS:M/Z 513.06(M+)。
2)化合物3-16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3-16-2(16.97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3-16-3(9.60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3-16(17.88g,收率81%)。LC-MS:M/Z 689.23(M+)。
实施例10:化合物3-44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62
在将化合物3-44-1(9.94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9-二溴-1,10-菲咯啉(5.41g,16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3-44(7.07g,收率64%)。LC-MS:M/Z 690.23(M+)。
实施例11:化合物3-138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63
1)中间体3-138-2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3-138-1(9.60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5,6-二溴-1,10-菲咯啉(10.82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3-138-2(8.71g,收率53%)。LC-MS:M/Z 512.06(M+)。
2)化合物3-138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3-138-2(16.94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3-138-3(7.17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3-138(10.20g,收率52%)。LC-MS:M/Z612.21(M+)。
实施例12:化合物4-11的合成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1
1)中间体4-11-2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4-11-1(12.04g,32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2,9-二溴-1,10-菲咯啉(10.82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4-11-2(9.24g,收率49%)。LC-MS:M/Z 588.09(M+)。
2)化合物4-11的合成
在将化合物4-11-2(19.45g,33mmol)溶解在1,4-二恶烷(130mL)中后,向其中添加4-11-3(9.60g,32mmol)、四三苯基膦钯(1.8g,1.5mmol)以及碳酸钾(12.8克,93mmol),且在100℃下搅拌所得物6小时。在反应终止之后,将所得物冷却至室温,且用蒸馏水及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镁干燥,且接着过滤并浓缩。用乙酸乙酯及己烷作为展开剂,使用柱层析法纯化经浓缩残余物,获得目标化合物4-11(13.19g,收率49%)。LC-MS:M/Z 840.30(M+)。
器件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各层可采用真空蒸镀、溅射、离子电镀等方法,或湿法成膜如旋涂、打印、印刷等方法形成,所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
<实验实例>制造有机发光装置
1.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
使ITO玻璃基板图案化,以具有3mm×3mm的发光区域。然后洗涤图案化的ITO玻璃基板,随后将该基板安放在真空室,且标准压力设定为1×10-6托。此后在ITO基板上蒸镀HATCN形成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2
的第一空穴注入层(HIL),在上述第一空穴注入层上蒸镀NPB形成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3
的第一空穴传输层(HTL),在上述空穴传输层上蒸镀HTL-1形成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7
的第一电子阻挡层(EBL),然后蒸镀GH-1主体材料和GD-1掺杂材料(掺杂比例为7wt.%)形成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4
的第一发光层(EML),依次蒸镀TmPyPB形成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8
的电子传输层(ETL),Ref-1和Li(2wt.%)形成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5
的电荷生成层,蒸镀HAT-CN形成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9
的P型电致生成层;同样蒸镀第二空穴传输层NPB(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76
)、第二电子阻挡层
HT-1(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81
)、第二发光层(GH-1主体材料和GD-1掺杂材料(7wt.%))、第二电子传输层TmPyPB(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85
)、电子注入层LiF/>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82
蒸镀Al(厚度为/>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83
)形成阴极,从而制造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84
2.第一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一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例实施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1-1。
3.第二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二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例实施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1-71。
4.第三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例实施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1-99。
5.第四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四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例实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1-139。
6.第五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五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例施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2-05。
7.第六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六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实施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2-38。
8.第七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七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例实施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2-56。
9.第八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八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例实施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2-92。
10.第九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九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3-16。
11.第十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十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由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3-44。
12.第十一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十一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3-138。
13.第十二实施方案
采用与上述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制备第十二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N型电荷生成层(N-CGL)由第一比较例实施方案Ref-1替换为化合物4-11。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检测果。
表1
Figure BDA0003985296970000291
如表1所示,包含根据本公开的特定化合物组合作为CGL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比对比物质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降低的驱动电压和提高的效率。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邻菲啰啉化合物,其结构如式1所示:
R1—Ar1—L1—Ar2—L2—Ar3—R2
式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杂芳基;Ar1、Ar2和Ar3各自独立地选自菲、苯并[h]喹啉、或1,10-邻菲罗啉;
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1,3亚苯基、2,6亚吡啶基、或3,5亚吡啶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邻菲啰啉化合物,其中所述邻菲啰啉化合物为以下各项中任一者: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02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03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04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05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06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07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08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09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0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1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2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3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4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5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6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7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8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191
/>
Figure FDA0003985296960000201
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及
有机物层,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有机物层包括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邻菲啰啉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物层中至少一层为电荷生成层或电子输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电荷生成层为n型电荷生成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n型电荷生成层由金属或掺杂有n型的有机材料构成,其中所述金属选自Li、Na、K、Rb、Cs、Mg、Ca、Sr、Ba、La、Ce、Sm、Eu、Tb、Dy或Yb。
7.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
第一发光层的第一发光部,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第二发光层的第二发光部,其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之间;及
第一电荷生成层,其位于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之间;
所述第一发光部、所述第二发光部或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中至少一者包含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邻菲啰啉化合物。
8.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及
有机物层,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有机物层包括邻菲啰啉化合物,其结构如式1所示:
R1—Ar1—L1—Ar2—L2—Ar3—R2
式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杂芳基;
Ar1、Ar2和Ar3各自独立地选自菲、苯并[h]喹啉、或1,10-邻菲罗啉;
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1,3亚苯基、2,6亚吡啶基、或3,5亚吡啶基。
9.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邻菲啰啉化合物在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10.显示或照明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3或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202211562945.3A 2022-12-07 2022-12-07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Pending CN115850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2945.3A CN115850302A (zh) 2022-12-07 2022-12-07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2945.3A CN115850302A (zh) 2022-12-07 2022-12-07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0302A true CN115850302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0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2945.3A Pending CN115850302A (zh) 2022-12-07 2022-12-07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03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8630A (zh) * 2023-06-05 2023-10-27 宇瑞(上海)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oled发光组合物及包含所述组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8630A (zh) * 2023-06-05 2023-10-27 宇瑞(上海)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oled发光组合物及包含所述组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16948630B (zh) * 2023-06-05 2024-04-16 宇瑞(上海)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oled发光组合物及包含所述组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91928B1 (en) New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7)
TWI469967B (zh) 有機電發光裝置用的材料
KR101802526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용 재료
CN10974889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253442B (zh) 一种有机铱金属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3024529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EP4001284A1 (en) Novel boron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4874208B (zh)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CN111116505B (zh) 一种胺类化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CN11321423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48028B (zh) 一种含氧硫杂环三芳胺化合物的有机光电器件及其应用
US20170040546A1 (en) Novel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4315871A (zh)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US20110054228A1 (en) Blue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5850302A (zh)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CN113620860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00395B (zh) 一种二苯并含氮七元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7915722B (zh) 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元件
TW202231621A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化合物
CN114929699A (zh) 新型菲罗啉系化合物及包括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12480114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he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piro (adamantane-2, 9′-fluorene)-based triaryldiamines: thermally stable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s
CN114573579A (zh)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US2006009135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compounds for a blue-ligh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14478589A (zh) 邻菲啰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或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