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5948A -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5948A
CN115835948A CN202280005541.6A CN202280005541A CN115835948A CN 115835948 A CN115835948 A CN 115835948A CN 202280005541 A CN202280005541 A CN 202280005541A CN 115835948 A CN115835948 A CN 115835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iber
resin molded
molded article
reinforced resin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55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35948B (zh
Inventor
佐佐木辽
贯井洋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Bose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Bose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Bose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 Boseki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1480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54914A1/ja
Publication of CN115835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5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35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5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14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8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L71/10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from 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65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650/2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mer type
    • C08G2650/3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mer type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ether group
    • C08G2650/4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mer type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ether group containing ketone groups, e.g. polyarylethylketones, PEEK or PE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4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l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能够实现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翘曲的产生。在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玻璃纤维具备长径相对于短径的比(长径/短径)在5.0~10.0的范围内的扁平的截面形状,热塑性树脂是聚芳基醚酮,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在50~300μm的范围内,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玻璃纤维的比例PS在20.0~60.0%的范围内,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玻璃纤维的比例PL在1.0~15.0%的范围内,上述L、PS和PL满足下述式(1):39.5≤L×PS 2/(1000×PL)≤82。

Description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含有具备扁平的截面形状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含有扁平截面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含有具备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圆形截面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相比,能够抑制翘曲的产生从而尺寸稳定性优异,进而机械物性和表面平滑性等优异,因此被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壳体等轻薄短小的部件。在此,如上述专利文献1、2所述,在含有扁平截面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为了提高机械物性,尝试了延长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的纤维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53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22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进一步发展,对于用作其部件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也要求更高的尺寸精度。
但是,为了实现该高尺寸精度,在现有的含有扁平截面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存在由MD方向的成型品收缩率(以下称为MD方向收缩率)相对于TD方向的成型品收缩率(以下称为TD方向收缩率)的比表示的收缩率的各向异性较大的缺点。
在此,上述TD方向是指,在将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制造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与树脂组合物流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上述MD方向是指,在将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制造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树脂组合物流动的方向。
本发明人们对现有的含有扁平截面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收缩率的各向异性较大的理由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与以往的尝试相反,通过使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的玻璃纤维的长度分布向短的方向偏移,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而且能够降低TD方向收缩率,对此另行进行了专利申请。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们发现,即使在通过使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的玻璃纤维的长度分布向短的方向偏移而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的情况下,降低翘曲的产生的效果也不恒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翘曲的产生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们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和特定的树脂,使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的玻璃纤维的长度分布向短的方向偏移,并且更加降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的玻璃纤维的长度分布中的长度较长的玻璃纤维的比例,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翘曲的产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相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含有10.0~50.0质量%的范围的玻璃纤维和90.0~50.0质量%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其特征在于:上述玻璃纤维具备长径相对于短径的比(长径/短径)在5.0~10.0的范围内的扁平的截面形状,上述热塑性树脂是聚芳基醚酮,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μm)在50~300μm的范围内,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在20.0~60.0%的范围内,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L(%)在1.0~15.0%的范围内,上述L(μm)、PS(%)和PL(%)满足下述式(1)。
39.5≤L×PS 2/(1000×PL)≤82.4……(1)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含有上述范围的上述玻璃纤维和上述热塑性树脂,上述L、PS和PL在上述范围内,且满足式(1),由此,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翘曲的产生。
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例如能够通过用双轴混炼机对上述玻璃纤维和上述热塑性树脂进行混炼、并使用得到的树脂颗粒进行注射成型而得到。此外,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通过注射成型而得到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表达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注射成型品。
在此,MD方向收缩率和TD方向收缩率能够通过下述方式求出。在使用构成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和模腔的内部尺寸为长80mm×宽60mm×深2.0mm的模具通过注射成型而得到平板的情况下,MD方向收缩率是通过下述方式计算出的数值:用游标卡尺测定该平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长度方向实际尺寸;单位=mm),并通过((80-长度方向实际尺寸)/80)×100算出的数值。另外,TD方向收缩率为,用游标卡尺测定上述平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宽度方向实际尺寸;单位=mm),并通过((60-宽度方向实际尺寸)/60)×100算出的数值。
而且,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是指,在如上述那样制造了厚度2.0mm的平板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MD方向收缩率相对于TD方向收缩率的比(以下称为收缩率比)与除了以下条件以外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制造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收缩率比(以下称为基准收缩率比)的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为1.05以上:作为玻璃纤维,使用短径为7.0μm、长径为28.0μm、长径/短径为4.0的具备扁平截面形状的玻璃纤维,将玻璃纤维相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的含有率设为30.0质量%,将玻璃纤维与热塑性树脂混炼时的螺杆转速设为100rpm。
另外,能够显著降低翘曲的产生是指,在制造了厚度1.5mm的平板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翘曲的测定值(翘曲量)与除了以下条件以外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制造的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翘曲的测定值(基准翘曲量)的比(翘曲量/基准翘曲量)在0.50以下:作为玻璃纤维,使用短径为7.0μm、长径为28.0μm、长径/短径为4.0的具备扁平截面形状的玻璃纤维,将玻璃纤维相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的含有率设为30.0质量%,将玻璃纤维与热塑性树脂混炼时的螺杆转速设为100rpm。
在此,上述翘曲量为,在使用构成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和模腔的内部尺寸为100mm×100mm×1.5mm的模具通过注射成型而得到平板的情况下,使用该平板的通过下述方式算出的值。首先,在使该平板的一个角接触平坦面时,用游标卡尺测定在处于与该接触平坦面的一个角成对角的位置上的一个角与平坦面之间产生的距离。接着,对于使上述平板的四个角分别接触平坦面的情况,测定上述距离,求出它们的平均值,从而算出翘曲量。
另外,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L(μm)在75~250μm的范围内,上述PS(%)在30.0~50.0%的范围内,上述PL(%)在2.0~6.0%的范围内,上述L、PS和PL满足下述式(2)。
55.9≤L×PS 2/(1000×PL)≤81.9……(2)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上述L、PS和PL在上述范围内,且满足式(2),由此,能够更加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并且能够极大地降低翘曲的产生。
在此,能够更加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是指,在制造了厚度2.0mm的平板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为1.15以上。
另外,能够极大地降低翘曲的产生是指,在制造了厚度1.5mm的平板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翘曲量/基准翘曲量为0.40以下。
另外,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L(μm)在80~190μm的范围内,上述PS(%)在35.0~50.0%的范围内,上述PL(%)在2.0~5.0%的范围内,上述L、PS和PL满足下述式(3)。
71.1≤L×PS 2/(1000×PL)≤80.1……(3)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上述L、PS和PL在上述范围内,且满足式(3),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翘曲的产生。
在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是指,在制造了厚度2.0mm的平板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为1.20以上。
另外,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翘曲的产生是指,在制造了厚度1.5mm的平板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翘曲量/基准翘曲量为0.30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进一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相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含有10.0~50.0质量%的范围的玻璃纤维和90.0~50.0质量%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其特征在于:上述玻璃纤维具备长径相对于短径的比(长径/短径)在5.0~10.0的范围内的扁平的截面形状,上述热塑性树脂是聚芳基醚酮,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μm)在50~300μm的范围内,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在20.0~60.0%的范围内,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L(%)在1.0~15.0%的范围内,上述L(μm)、PS(%)和PL(%)满足下述式(1)。
39.5≤L×PS 2/(1000×PL)≤82.4……(1)
在此,如果上述PS过小,则存在收缩率的各向异性的降低不充分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上述PS过大,则存在无法充分降低翘曲量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PL相对于L的比(PL/L)过大,则即使收缩率的各向异性降低,也存在无法充分降低翘曲量的倾向。可以推测,上述式(1)反映这些倾向,表现出收缩率的各向异性降低与翘曲量降低的平衡。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例如能够通过用双轴混炼机对上述玻璃纤维和上述热塑性树脂进行混炼、并使用得到的树脂颗粒进行注射成型而得到。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也能够通过注射压缩成型法、二色成型法、中空成型法、也包括使用超临界流体在内的发泡成型法、嵌件成型法、模内涂层成型法、挤出成型法、片成型法、热成型法、旋转成型法、层叠成型法、压制成型法、吹塑成型法、冲压成型法、灌注法、手糊成型法、喷涂法、树脂传递成型法、片状模塑料成型法、团状模塑料成型法、拉挤成型法、纤维缠绕法等其他公知的成型方法得到。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玻璃纤维的上述长径例如在29.0~55.0μm的范围内,在制造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时,从提高上述玻璃纤维与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混炼物的流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29.5~45.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0.0~39.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30.5~37.0μ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31.0~35.0μm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玻璃纤维的上述短径例如在3.0~18.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3.5~9.5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7~8.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4.0~7.4μ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4.5~7.0μm的范围内,最优选在5.0~6.4μm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玻璃纤维的上述长径和短径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式算出。首先,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截面进行研磨,接着,使用电子显微镜,对于100根以上具备扁平的截面形状的玻璃长丝,以通过该玻璃长丝截面的大致中心的最长边为长径,以在玻璃长丝截面的大致中心与该长径正交的边为短径,测定各自的长度,求出各自的平均值,由此能够算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使用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中,上述长径相对于短径的比(长径/短径)在5.0~10.0的范围内,优选在5.0~8.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5~7.5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6~7.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5.7~6.6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玻璃纤维所具备的扁平的截面形状例如为长方形状、椭圆形状或长圆形状,优选为长圆形状。在此,截面形状是指在与上述玻璃纤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切断的截面的形状,长圆形状是指在长方形的两端带有半圆形状的形状或者与其类似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玻璃纤维的玻璃组成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作为玻璃纤维可采用的玻璃组成,可以列举出最常用的E玻璃组成、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玻璃组成、高弹性模量易制造性玻璃组成和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角正切玻璃组成。从提高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强度的观点出发,玻璃纤维的玻璃组成优选为上述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玻璃组成或高弹性模量易制造性玻璃组成。从降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以降低通过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高频信号的传输损耗的观点出发,玻璃纤维的玻璃组成优选为上述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角正切玻璃组成。
E玻璃组成是相对于玻璃纤维的总量,含有52.0~56.0质量%的范围的SiO2、12.0~16.0质量%的范围的Al2O3、合计为20.0~25.0质量%的范围的MgO和CaO、以及5.0~10.0质量%的范围的B2O3的组成。
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玻璃组成是相对于玻璃纤维的总量,含有60.0~70.0质量%的范围的SiO2、20.0~30.0质量%的范围的Al2O3、5.0~15.0质量%的范围的MgO、0~1.5质量%的范围的Fe2O3、以及合计为0~0.2质量%的范围的Na2O、K2O和Li2O的组成。
高弹性模量易制造性玻璃组成是相对于玻璃纤维的总量,含有57.0~60.0质量%的范围的SiO2、17.5~20.0质量%的范围的Al2O3、8.5~12.0质量%的范围的MgO、10.0~13.0质量%的范围的CaO、以及0.5~1.5质量%的范围的B2O3,且SiO2、Al2O3、MgO和CaO的合计量为98.0质量%以上的组成。
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角正切玻璃组成是相对于玻璃纤维的总量,含有48.0~62.0质量%的范围的SiO2、17.0~26.0质量%的范围的B2O3、9.0~18.0质量%的范围的Al2O3、0.1~9.0质量%的范围的CaO、0~6.0质量%的范围的MgO、合计为0.05~0.5质量%的范围的Na2O、K2O和Li2O、0~5.0质量%的范围的TiO2、0~6.0质量%的范围的SrO、合计为0~3.0质量%的范围的F2和Cl2、以及0~6.0质量%的范围的P2O5的组成。
关于上述玻璃组成的各成分的含量,可以使用ICP发光分光分析装置来测定作为轻元素的Li,使用波长色散型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来测定其他元素。作为测定方法,有如下方法:将玻璃纤维裁断成适当的大小后,放入铂坩埚中,在电炉中以1550℃的温度保持6小时,一边进行搅拌一边使其熔融,由此得到均质的熔融玻璃。在此,在裁断时在玻璃纤维表面附着有有机物的情况下、或者在玻璃纤维主要作为增强材料包含于有机物(树脂)中的情况下,例如,在300~600℃的马弗炉中加热约2~24小时等来去除有机物后进行使用。接着,将得到的熔融玻璃流出到碳板上而制成玻璃屑后,将其粉碎并粉末化以得到玻璃粉末。用酸对上述玻璃粉末进行加热分解后,使用ICP发光分光分析装置对于作为轻元素的Li进行定量分析。在用压力机将上述玻璃粉末成型为圆盘状后,使用波长色散型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对其他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具体而言,使用波长色散型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的定量分析能够基于通过基本参数法测定的结果来制作标准曲线用试样,通过标准曲线法进行分析。此外,标准曲线用试样中的各成分的含量能够通过ICP发光分光分析装置来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对这些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氧化物换算以计算出各成分的含量和总量,根据这些数值求出上述各成分的含量(质量%)。
具备上述玻璃组成的玻璃纤维能够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制造:首先,将调配成上述组成的玻璃原料(玻璃批料)供给至熔融炉,例如在1450~1550℃的范围内的温度下熔融。接着,从被控制为规定温度的套管的1~30000个喷嘴头拉出熔融的玻璃批料(熔融玻璃)并进行骤冷,由此形成玻璃长丝。接着,使用作为涂布装置的涂布器在形成的玻璃长丝上涂布集束剂或粘合剂,一边使用集束器对1~30000根玻璃长丝进行集束,一边使用卷取机将其高速卷取到筒管上,由此,能够得到玻璃纤维。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使用的具备扁平的截面形状的上述玻璃纤维能够通过使上述喷嘴头为具有非圆形形状且具有对熔融玻璃进行骤冷的突起部、缺口部的喷嘴头,并控制温度条件而得到。另外,通过调整喷嘴头的直径、卷取速度和温度条件等,能够调整玻璃纤维的短径和长径。例如,通过加快卷取速度,能够减小短径和长径,通过减慢卷取速度,能够增大短径和长径。
此外,玻璃纤维通常是多根玻璃长丝集束而形成的,但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因经过成型加工而上述集束被解开,以玻璃长丝的状态分散存在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作为上述玻璃纤维在成型加工前采取的优选形式,可以列举出短切原丝,在该短切原丝中,构成玻璃纤维的玻璃长丝的根数(集束根数)优选在1~20000根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10000根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00~8000根的范围内,将玻璃纤维(也称为玻璃纤维束或玻璃原丝)切断成如下长度:优选在1.0~25.0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2~10.0m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5~6.0mm的范围内,最优选在2.5~3.5mm的范围内。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的上述玻璃纤维在成型加工前可采取的形式,除了短切原丝以外,例如还可以列举出构成玻璃纤维的玻璃长丝的根数在10~30000根的范围内且不进行切断的粗纱、构成玻璃纤维的玻璃长丝的根数在1~20000根的范围内且通过球磨机或亨舍尔混合机等公知的方法粉碎成0.01~1.0mm的范围的长度而得到的切割纤维。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出于提高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粘接性、提高玻璃纤维与树脂或无机材料的混合物中的玻璃纤维的均匀分散性等目的,上述玻璃纤维可以被有机物包覆其表面。作为这种有机物,可以列举出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改性聚丙烯特别是羧酸改性聚丙烯、(聚)羧酸特别是马来酸与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等树脂、或硅烷偶联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除了这些树脂或硅烷偶联剂以外,上述玻璃纤维还可以被包括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等在内的组合物包覆。这种组合物以未被组合物包覆的状态下的玻璃纤维的质量为基准,按照0.1~2.0质量%的比例包覆玻璃纤维。
此外,有机物对玻璃纤维的包覆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在玻璃纤维的制造工序中,使用辊型涂布器等公知的方法,将含有上述树脂、上述硅烷偶联剂或上述组合物溶液的上述集束剂或粘合剂涂布在玻璃纤维上,然后,使涂布有上述树脂、上述硅烷偶联剂或上述组合物溶液的玻璃纤维干燥。
在此,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列举出氨基硅烷、氯硅烷、环氧硅烷、巯基硅烷、乙烯基硅烷、丙烯酸硅烷、阳离子硅烷。上述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这些化合物,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氨基硅烷,可以列举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氯硅烷,可以列举出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环氧硅烷,可以列举出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巯基硅烷,可以列举出γ-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乙烯基硅烷,可以列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N-β-(N-乙烯基苄基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丙烯酸硅烷,可以列举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阳离子硅烷,可以列举出N-(乙烯基苄基)-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盐酸盐、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盐酸盐等。
作为润滑剂,可以列举出改性硅油、动物油及其氢化物、植物油及其氢化物、动物性蜡、植物性蜡、矿物类蜡、高级饱和脂肪酸与高级饱和醇的缩合物、聚乙烯亚胺、聚烷基多胺烷基亚麻苷衍生物、脂肪酸酰胺、第四级铵盐。上述润滑剂可以单独使用这些润滑剂,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动物油,可以列举出牛脂等。
作为植物油,可以列举出大豆油、椰子油、菜籽油、棕榈油、蓖麻油等。
作为动物性蜡,可以列举出蜂蜡、羊毛等。
作为植物性蜡,可以列举出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等。
作为矿物类蜡,可以列举出石蜡、褐煤蜡等。
作为高级饱和脂肪酸与高级饱和醇的缩合物,可以列举出月桂醇硬脂酸酯等硬脂酸酯等。
作为脂肪酸酰胺,例如可以列举出例如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等聚乙烯多胺与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脂肪酸的脱水缩合物等。
作为第四级铵盐,可以列举出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烷基三甲基铵盐等。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上述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这些表面活性剂,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乙烯氧化物氧化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单酯、聚氧乙烯脂肪酸二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聚氧乙烯硬脂基醚、氢化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胺环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酸酰胺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多元醇烷基醚、脂肪酸烷醇酰胺、炔二醇、乙炔醇、炔二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炔醇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
作为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氯化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烷基三甲基铵、烷基二甲基乙基铵乙基硫酸盐、高级烷基胺乙酸盐或高级烷基胺盐酸盐等高级烷基胺盐、对高级烷基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高级脂肪酸与聚亚烷基多胺的缩合物、高级脂肪酸与烷醇胺的酯盐、高级脂肪酸酰胺的盐、咪唑啉型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烷基吡啶盐等。
作为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高级醇硫酸酯盐、高级烷基醚硫酸酯盐、α-烯烃硫酸酯盐、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脂肪酸卤化物与N-甲基牛磺酸的反应产物、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盐、高级醇磷酸酯盐、高级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磷酸酯盐等。
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烷基氨基丙酸碱金属盐等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等甜菜碱型、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的含有率在10.0~50.0质量%的范围内,优选在15.0~47.5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5.0~45.0质量%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30.0~40.0质量%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的含有率能够通过下述方式算出。首先,测定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质量(加热前质量)。接着,将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在马弗炉中在625℃的条件下加热0.5~24小时的范围的时间,从而对树脂成分进行焚烧。接着,测定树脂成分焚烧后残留的玻璃纤维的质量(加热后质量)。根据得到的加热前质量和加热后质量,通过(加热后质量/加热前质量)×100能够算出玻璃纤维的含有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作为上述聚芳基醚酮,可以列举出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醚酮酮(PEEKK)等,从耐热性特别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聚醚醚酮(PEEK)。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热塑性树脂相对于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的含有率在90.0~50.0质量%的范围内,优选在85.0~52.5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75.0~55.0质量%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70.0~60.0质量%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热塑性树脂相对于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的含有率能够通过下述方式算出。首先,测定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质量(加热前质量)。接着,将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在马弗炉中在625℃的条件下加热0.5~24小时的范围的时间,从而对树脂成分进行焚烧。接着,测定树脂成分焚烧后残留的物质的质量(加热后质量)。根据得到的加热前质量和加热后质量,通过((加热前质量-加热后质量)/加热前质量)×100能够算出热塑性树脂的含有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在50~3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75~25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0~19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85~160μ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90~140μm的范围内。
在此,上述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在通过注射成型得到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投入到双轴混炼机中的短切原丝的长度、双轴混炼机的螺杆转速来控制。例如,通过在1.0~100.0mm的范围内延长投入到双轴混炼机中的短切原丝的长度,能够延长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通过在1.0~100.0mm的范围内缩短短切原丝的长度,能够缩短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另外,通过在10~1000rpm的范围内降低双轴混炼时的螺杆转速,能够延长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通过在10~1000rpm的范围内提高转速,能够缩短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能够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算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在20.0~60.0%的范围内,优选在30.0~5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5.0~50.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37.0~47.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40.0~46.0%的范围内,最优选在42.0~45.0%的范围内。此外,上述PS能够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L在1.0~15.0%的范围内,优选在2.0~6.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0~5.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2.1~4.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2.2~3.0%的范围内,最优选在2.3~2.7%的范围内。此外,上述PL能够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另外,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L(μm)在75~250μm的范围内,上述PS(%)在30.0~50.0%的范围内,上述PL(%)在2.0~6.0%的范围内,上述L、PS和PL满足下述式(2)。
55.9≤L×PS 2/(1000×PL)≤81.9……(2)
另外,更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L(μm)在80~190μm的范围内,上述PS(%)在30.0~50.0%的范围内,上述PL(%)在2.0~6.0%的范围内,上述L、PS和PL满足上述式(2)。
另外,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上述L(μm)在80~190μm的范围内,上述PS(%)在35.0~50.0%的范围内,上述PL(%)在2.0~5.0%的范围内,上述L、PS和PL满足下述式(3)。
71.1≤L×PS 2/(1000×PL)≤80.1……(3)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优选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壳体和主板、框架、扬声器、天线等部件。
接着,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用双轴混炼机(芝浦机械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M-26SS)以螺杆转速100rpm对相对于总量为30.0质量%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和相对于总量为70.0质量%的聚醚醚酮(大赛璐-赢创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ESTAKEEP 2000G(表1中记载为PEEK))进行混炼,得到树脂颗粒。上述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5.5μm,长径为33.0μm,长径/短径为6.0。
接着,使用本实施例中得到的上述树脂颗粒,通过注射成型机(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EX80)在模具温度200℃、注射温度410℃下进行注射成型,制成尺寸为纵80mm×横60mm、厚度为2.0mm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以及尺寸为纵100mm×横100mm、厚度为1.5mm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测定TD方向收缩率和MD方向收缩率,求出MD方向收缩率/T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另外,以后述的参考例1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MD方向收缩率/TD方向收缩率为基准收缩率比,求出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测定产生的翘曲,求出翘曲量。另外,以后述的参考例1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产生的翘曲为基准翘曲量,求出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通过以下方法,算出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通过后述的方法,求出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1。
[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
首先,将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在650℃的马弗炉中加热0.5~24小时来分解有机物。接着,将残存的玻璃纤维移至玻璃培养皿,使用丙酮使玻璃纤维分散于培养皿表面。接着,对于分散于培养皿表面的1000根以上玻璃纤维,使用实体显微镜测定长度,并对于长度为25μm以上的玻璃纤维取其长度的平均值,由此算出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
[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
首先,将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在650℃的马弗炉中加热0.5~24小时的范围的时间来分解有机物。接着,将残存的玻璃纤维移至玻璃培养皿,使用丙酮使玻璃材料分散于培养皿表面。接着,对于分散于培养皿表面的1000根以上玻璃纤维,使用实体显微镜测定长度,测量长度为25μm以上的玻璃纤维的总根数和长度为25~100μm的玻璃纤维的根数(测量对象)。接着,算出((长度为25~100μm的玻璃纤维的根数)/(长度为25μm以上的玻璃纤维的总根数))×100,求出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
[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L]
首先,将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在650℃的马弗炉中加热0.5~24小时的范围的时间来分解有机物。接着,将残存的玻璃纤维移至玻璃培养皿,使用丙酮使玻璃材料分散于培养皿表面。接着,对于分散于培养皿表面的1000根以上玻璃纤维,使用实体显微镜测定长度,测量长度为25μm以上的玻璃纤维的总根数和长度为500μm以上的玻璃纤维的根数(测量对象)。接着,算出((长度为500μm以上的玻璃纤维的根数)/(长度为25μm以上的玻璃纤维的总根数))×100,求出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L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相对于总量为40.0质量%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和相对于总量为60.0质量%的聚醚醚酮(大赛璐-赢创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ESTAKEEP 2000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实施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相对于总量为20.0质量%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和相对于总量为80.0质量%的聚醚醚酮(大赛璐-赢创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ESTAKEEP 2000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实施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实施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在本比较例中,作为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使用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7.0μm、长径为42.0μm、长径/短径为6.0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在本比较例中,使用相对于总量为10.0质量%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和相对于总量为90.0质量%的聚醚醚酮(大赛璐-赢创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ESTAKEEP 2000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1。
[参考例1]
在本参考例中,作为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使用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7.0μm、长径为28.0μm、长径/短径为4.0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参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参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另外,对于本参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在本比较例中,首先,用双轴混炼机(芝浦机械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M-26SS)以螺杆转速110rpm对相对于总量为30.0质量%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和相对于总量为70.0质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plastics株式会社制、商品名:DURANEX 2000(表2中记载为PBT))进行混炼,得到树脂颗粒。上述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5.5μm,长径为33.0μm,长径/短径为6.0。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中得到的上述树脂颗粒,通过注射成型机(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EX80)在模具温度90℃、注射温度250℃下进行注射成型,制成尺寸为纵80mm×横60mm、厚度为2.0mm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以及尺寸为纵100mm×横100mm、厚度为1.5mm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
另外,以后述的参考例2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MD方向收缩率/TD方向收缩率为基准收缩率比,求出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以后述的参考例2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产生的翘曲为基准翘曲量,求出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4]
在本比较例中,作为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使用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7.0μm、长径为42.0μm、长径/短径为6.0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将螺杆转速设为100rp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5]
在本比较例中,作为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使用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5.5μm、长径为33.0μm、长径/短径为6.0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将螺杆转速设为150rp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2。
[参考例2]
在本参考例中,作为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使用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7.0μm、长径为28.0μm、长径/短径为4.0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将螺杆转速设为100rp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参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参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另外,对于本参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6]
在本比较例中,首先,用双轴混炼机(芝浦机械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M-26SS)以螺杆转速110rpm对相对于总量为30.0质量%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和相对于总量为70.0质量%的聚碳酸酯(帝人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anlite L1250Y(表3中记载为PC))进行混炼,得到树脂颗粒。上述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5.5μm,长径为33.0μm,长径/短径为6.0。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中得到的上述树脂颗粒,通过注射成型机(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EX80)在模具温度120℃、注射温度300℃下进行注射成型,制成尺寸为纵80mm×横60mm、厚度为2.0mm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以及尺寸为纵100mm×横100mm、厚度为1.5mm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
另外,以后述的参考例3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MD方向收缩率/TD方向收缩率为基准收缩率比,求出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以后述的参考例3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产生的翘曲为基准翘曲量,求出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7]
在本比较例中,作为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使用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7.0μm、长径为42.0μm、长径/短径为6.0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将螺杆转速设为100rp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8]
在本比较例中,作为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使用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5.5μm、长径为33.0μm、长径/短径为6.0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将螺杆转速设为150rp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接着,对于本比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翘曲量/基准翘曲量。
接着,根据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求出L×PS 2/(1000×PL)的值。结果示于表3。
[参考例3]
在本参考例中,作为扁平截面玻璃纤维,使用具备E玻璃组成、短径为7.0μm、长径为28.0μm、长径/短径为4.0的扁平截面玻璃纤维,将螺杆转速设为100rp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得到树脂颗粒。
接着,使用本参考例中得到的树脂颗粒,除此以外,与比较例6完全相同地制成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和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接着,对于本参考例中制成的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TD方向收缩率、MD方向收缩率、收缩率比、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以及第一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上述玻璃加强材料的总数的比例PL
另外,对于本参考例中制成的第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地求出翘曲量。结果示于表3。
[表1]
Figure BDA0004047525410000291
[表2]
Figure BDA0004047525410000301
[表3]
Figure BDA0004047525410000302
Figure BDA0004047525410000311
由表1可知,根据热塑性树脂为聚芳基醚酮、L×PS 2/(1000×PL)的值在39.5~82.4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至3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收缩率比/基准收缩率比的值为1.05以上,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另外,翘曲量/基准翘曲量为0.50以下,能够显著降低翘曲的产生。
另一方面,由表1可知,根据热塑性树脂为聚芳基醚酮、L×PS 2/(1000×PL)的值小于39.5或超过82.4的比较例1或比较例2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即使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翘曲量/基准翘曲量也为0.75以上,无法降低翘曲的产生。
另外,由表2和表3可知,在热塑性树脂不是聚芳基醚酮的情况下,无论L×PS 2/(1000×PL)的值如何,即使能够降低收缩率的各向异性,翘曲量/基准翘曲量也为0.71以上,无法降低翘曲的产生。

Claims (3)

1.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相对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的总量,含有10.0~50.0质量%的范围的玻璃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纤维具备长径相对于短径的比、即长径/短径在5.0~10.0的范围内的扁平的截面形状,
所述热塑性树脂是聚芳基醚酮,
所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所述玻璃纤维的数均纤维长度L(μm)在50~300μm的范围内,
所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25~100μm的范围的长度的所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所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S(%)在20.0~60.0%的范围内,
所述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中所含的具备500μm以上的长度的所述玻璃纤维相对于具备25μm以上的长度的所述玻璃纤维的总数的比例PL(%)在1.0~15.0%的范围内,
所述L(μm)、PS(%)和PL(%)满足下述式(1):
39.5≤L×PS 2/(1000×PL)≤8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L(μm)在75~250μm的范围内,所述PS(%)在30.0~50.0%的范围内,所述PL(%)在2.0~6.0%的范围内,所述L、PS和PL满足下述式(2):
55.9≤L×PS 2/(1000×PL)≤81.9……(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L(μm)在80~190μm的范围内,所述PS(%)在35.0~50.0%的范围内,所述PL(%)在2.0~5.0%的范围内,所述L、PS和PL满足下述式(3):
71.1≤L×PS 2/(1000×PL)≤80.1……(3)。
CN202280005541.6A 2021-05-31 2022-03-28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Active CN115835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0952 2021-05-31
JP2021090952 2021-05-31
PCT/JP2022/014809 WO2022254914A1 (ja) 2021-05-31 2022-03-28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5948A true CN115835948A (zh) 2023-03-21
CN115835948B CN115835948B (zh) 2023-06-09

Family

ID=82850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5541.6A Active CN115835948B (zh) 2021-05-31 2022-03-28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2991A1 (zh)
JP (1) JP7120504B1 (zh)
CN (1) CN115835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81909A (ja) * 2019-02-12 2019-05-30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5346A (ja) * 2009-05-26 2010-12-09 Teijin Chem Ltd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組成物
CN102337024A (zh) * 2006-01-13 2012-02-01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便携电子机器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便携电子机器用成型品
JP2019052323A (ja) * 2018-12-27 2019-04-04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N111183174A (zh) * 2017-10-06 2020-05-19 日东纺绩株式会社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TW202031745A (zh) * 2019-02-27 2020-09-01 日商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3282B2 (ja) * 2012-08-24 2016-08-23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2019209509A (ja) * 2018-05-31 2019-12-1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樹脂
JP2019081909A (ja) * 2019-02-12 2019-05-30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N117326796A (zh) * 2019-09-10 2024-01-02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填料及其制造方法及包含玻璃填料的含树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7024A (zh) * 2006-01-13 2012-02-01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便携电子机器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便携电子机器用成型品
JP2010275346A (ja) * 2009-05-26 2010-12-09 Teijin Chem Ltd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組成物
CN111183174A (zh) * 2017-10-06 2020-05-19 日东纺绩株式会社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JP2019052323A (ja) * 2018-12-27 2019-04-04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N112469784A (zh) * 2018-12-27 2021-03-09 日东纺绩株式会社 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成型品
TW202031745A (zh) * 2019-02-27 2020-09-01 日商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54914A1 (zh) 2022-12-08
JP7120504B1 (ja) 2022-08-17
CN115835948B (zh) 2023-06-09
US20230192991A1 (en)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8732B2 (en) Resin composition, filament and resin powder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and shaped object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JP7410411B2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N115835948A (zh)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成型品
WO2022075273A1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N115551952B (zh) 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板
KR102463004B1 (ko) 유리섬유강화수지판
TW202311380A (zh)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WO2022254914A1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N109923080B (zh) 片状玻璃及树脂组合物
EP4371955A1 (en) Long glass fi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ong glass fiber
JP7393714B1 (ja) 扁平断面ガラス繊維、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JP7385980B1 (ja) 扁平断面ガラス繊維、及び、ガラス再生材料を含むガラス原料からの扁平断面ガラス繊維の製造方法
WO2023199576A1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N106280344B (zh) 一种熔融沉积成型用亚光聚乳酸丝材及其制备方法
US11898017B2 (en) Reinforcing material and resin molded article
WO2024090237A1 (ja) ガラスロービング
WO2021085115A1 (ja) ガラス合糸ロービング、熱可塑性複合材料形成用ランダムマット、及び、ガラス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
EP4249445A1 (en) Glass composition for glass fibers, glass fiber, and glass fiber-reinforced resin molded produ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