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1380A -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1380A
TW202311380A TW111119228A TW111119228A TW202311380A TW 202311380 A TW202311380 A TW 202311380A TW 111119228 A TW111119228 A TW 111119228A TW 111119228 A TW111119228 A TW 111119228A TW 202311380 A TW202311380 A TW 2023113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resin molded
reinforced resin
ratio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貫井洋佑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1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138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06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 B29C70/10Fibrous reinforcement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fibrous reinforcements, e.g. hollow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40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 B29C70/42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4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40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14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1/00Use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101/12Thermoplast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06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contain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inserts
    • B29K2105/12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contain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inserts of short lengths, e.g. chopped filaments, staple fibres or brist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及TD方向收縮率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一種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其中,相對於總量,包含:10.0~90.0質量%的玻璃補強材、及熱塑性樹脂,玻璃補強材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長徑對短徑之比為3.0~10.0的扁平的剖面形狀,相對於總量,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為10.0~80.0質量%,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為25.0~55.0 μm,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50~100μm的長度的玻璃補強材對50μm以上的長度的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為4~50%,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1),

Description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本發明為關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以往以來,已知有一種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其係具備扁平的剖面形狀)來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2)。
相較於一種包含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其係具備圓形的剖面形狀)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前述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來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可抑制翹曲之產生,而尺寸安定性為優異,進而,由於機械物性及表面平滑性等為優異,故被使用於攜帶式電子機器框體等的輕薄短小之零件。在此,如前述專利文獻1、2記載般,在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當中,為了提升機械物性,而嘗試著加長該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纖維長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0535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2248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近年來,隨著電子機器之小型化的進一步地發展,對作為該零件使用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要求著更高的尺寸精密性。
然而,為了實現該高尺寸精密性,以往的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時,則具有所謂的以MD方向的成型品收縮率(以下稱為「MD方向收縮率」)對TD方向的成型品收縮率(以下稱為「TD方向收縮率」)之比來表示的收縮率之異向性為大,特別是無法充分地減小TD方向收縮率之值之不便。
在此,前述所謂的TD方向是指,在將包含玻璃補強材的樹脂組成物成型來製造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情況時的“與樹脂組成物之流動方向呈垂直的方向”。又,前述所謂的MD方向是指,在將包含玻璃補強材的樹脂組成物成型來製造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情況時的“樹脂組成物之流動方向”。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消除該不便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其可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且可降低TD方向收縮率。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人對於以往的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當中收縮率之異向性為大、無法充分地減小TD方向收縮率之值之理由,進行了深入之研究。其結果發現,與以往的嘗試相反地,藉由使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的玻璃補強材的長度分布朝短方向位移,因此可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且可降低TD方向收縮率,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包含:10.0~90.0質量%之範圍的玻璃補強材、及90.0~10.0質量%之範圍的熱塑性樹脂,其特徵在於,前述玻璃補強材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該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長徑對短徑之比(長徑/短徑)為3.0~10.0之範圍的扁平的剖面形狀,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為10.0~80.0質量%之範圍,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為25.0~55.0μm之範圍,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為4~50%之範圍,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1),
Figure 02_image001
依據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藉由包含前述範圍的玻璃補強材及熱塑性樹脂、前述C、D及P為前述範圍、並滿足式(1),將可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且可降低TD方向收縮率。
例如,將前述玻璃補強材及前述熱塑性樹脂利用雙軸混煉機進行混煉而得到樹脂顆粒(pellet),使用該樹脂顆粒進行射出成型,藉此可得到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尚若藉由射出成型來得到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情況時,亦可將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以玻璃強化樹脂射出成型品來表現。又,本實施形態的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型品,亦可藉由射出壓縮成型法、二色成型法、中空成型法、發泡成型法(亦包含使用超臨界流體者)、嵌入成型法、模內塗佈成型法、擠出成型法、薄片成型法、熱成型法、旋轉成型法、積層成型法、加壓成型法、吹塑成型法、沖壓成型法、吹脹法、手動積層法、膨脹法、樹脂轉模成型法、薄片模製混合法、塊體模製混合法、抽拉法、纖絲捲取法等的其他的習知的成型方法來得到。
在此,可如下述般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及TD方向收縮率。MD方向收縮率係可如下述般來計算出:若使用構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玻璃強化樹脂組成物、及模腔的內尺寸為長度80mm、寬度60mm、深度2.0mm的模具,並藉由射出成型來得到平板之情況時,利用游標卡尺測定該平板的長度方向的實際尺寸(長度方向實際尺寸;單位=mm),藉由(80-長度方向實際尺寸)/80×100所計算出的數值。又,TD方向收縮率係可如下述般來計算出:利用游標卡尺測定前述平板的寬度方向的尺寸(寬度方向實際尺寸;單位=mm),藉由(60-寬度方向實際尺寸)/60×100所計算出的數值。
然後,所謂的可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係意味著:如上述般地來製造厚度2mm的平板狀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情況時,MD方向收縮率對TD方向收縮率之比(以下稱為「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為0.50以上之意思。又,所謂的可降低TD方向收縮率係意味著:如上述般地來製造厚度2mm的平板狀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情況時,前述TD方向收縮率對下述的「基準收縮率」之比(以下稱為「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為未滿0.70之意思,其中,所述的「基準收縮率」係僅使用纖維徑為11.0 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作為玻璃補強材,並將玻璃補強材及樹脂的混煉時的螺桿旋轉數設定為100rpm,除此之外以完全相同之條件來製造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時之TD方向的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又,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較佳為:前述C為20.0~70.0質量%之範圍,前述D為30.0~50.0 μm之範圍,前述P為10~40%之範圍,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2)。
Figure 02_image003
依據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藉由前述C、D及P為前述範圍、並滿足式(2),可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且可更降低TD方向收縮率。
在此,所謂的可更降低TD方向收縮率係意味著:在製造厚度2mm的平板狀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情況時,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為未滿0.60之意思。
又,在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較佳為具備前述長徑對短徑之比為5.0~8.0之範圍的扁平的剖面形狀。
又,由於機械特性、耐熱性、尺寸精度、材料成本之平衡為優異,故在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前述熱塑性樹脂較佳為選自由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醯胺或聚醚醚酮組成之群中之1種的熱塑性樹脂。
又,在製造厚度2mm的平板狀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情況時,由於為滿足前述式(2),而本發明的效果會變大,故在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前述熱塑性樹脂係以聚碳酸酯或聚醯胺為又較佳。
又,在製造厚度2mm的平板狀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情況時,由於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會成為0.60以上,又,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會成為未滿0.50,而本發明的效果會變得特大,故在本發明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前述熱塑性樹脂係以聚醯胺為更佳。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包含:10.0~90.0質量%之範圍的玻璃補強材、及90.0~10.0質量%之範圍的熱塑性樹脂,其中,前述玻璃補強材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該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長徑對短徑之比(長徑/短徑)為3.0~10.0之範圍的扁平的剖面形狀,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為10.0~80.0質量%之範圍,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為25.0~55.0μm之範圍,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為4~50%之範圍,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1)。
Figure 02_image005
在此,當前述P越大時,雖然收縮率之異向性會降低,但TD方向收縮率之絕對值會有惡化之傾向。又,當前述C越大時,前述P之值會變大,另一方面,雖然TD方向收縮率之絕對值會降低,但收縮率之異向性會有惡化之傾向。又,當前述D越大時,前述P之值會有變大之傾向,另一方面,收縮率之異向性會降低,且TD方向收縮率之絕對值亦會有降低之傾向。前述式(1)係反映該等的傾向,推測是表現出收縮率之異向性之降低、與TD方向收縮率之絕對值之降低之均衡。
例如,將前述玻璃補強材及前述熱塑性樹脂利用雙軸混煉機進行混煉而得到樹脂顆粒,使用該樹脂顆粒進行射出成型,藉此可得到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作為前述玻璃補強材,可使用例如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圓形剖面玻璃纖維、玻璃片(glass flake)、玻璃粉、玻璃珠等。
形成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或圓形剖面玻璃纖維的玻璃的玻璃組成並未特別限定。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作為可成為玻璃纖維的玻璃組成,可舉出最廣泛使用之E玻璃組成、高強度高彈性模數玻璃組成、高彈性模數易製造性玻璃組成、及低介電係數低介電損耗正切玻璃組成。就提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強度之觀點而言,玻璃纖維的玻璃組成較佳為前述高強度高彈性模數玻璃組成、或高彈性模數易製造性玻璃組成。就使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介電係數及介電損耗正切降低,使通過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高頻率信號之傳送損失降低之觀點而言,玻璃纖維的玻璃組成較佳為前述低介電係數低介電損耗正切玻璃組成。
E玻璃組成係包含相對於玻璃纖維之總量為52.0~56.0質量%之範圍的SiO 2、12.0~16.0質量%之範圍的Al 2O 3、合計為20.0~25.0質量%之範圍的MgO及CaO、與5.0~10.0質量%之範圍的B 2O 3之組成。
高強度高彈性模數玻璃組成係包含相對於玻璃纖維之總量為60.0~70.0質量%之範圍的SiO 2、20.0~30.0質量%之範圍的Al 2O 3、5.0~15.0質量%之範圍的MgO、0~1.5質量%之範圍的Fe 2O 3、與合計為0~0.2質量%之範圍的Na 2O、K 2O及Li 2O之組成。
高彈性模數易製造性玻璃組成係包含相對於玻璃纖維之總量為57.0~60.0質量%之範圍的SiO 2、17.5~20.0質量%之範圍的Al 2O 3、8.5~12.0質量%之範圍的MgO、10.0~13.0質量%之範圍的CaO、與0.5~1.5質量%之範圍的B 2O 3,且SiO 2、Al 2O 3、MgO及CaO之合計量為98.0質量%以上之組成。
低介電係數低介電損耗正切玻璃組成係包含相對於玻璃纖維之總量為48.0~62.0質量%之範圍的SiO 2、17.0~26.0質量%之範圍的B 2O 3、9.0~18.0質量%之範圍的Al 2O 3、0.1~9.0質量%之範圍的CaO、0~6.0質量%之範圍的MgO、合計為0.05~0.5質量%之範圍的Na 2O、K 2O及Li 2O、0~5.0質量%之範圍的TiO 2、0~6.0質量%之範圍的SrO、合計為0~3.0質量%之範圍的F 2及Cl 2、與0~6.0質量%之範圍的P 2O 5之組成。
前述的玻璃組成之各成分之含量測定,針對輕元素的Li係使用ICP發光分光分析裝置,其他的元素則可使用波長分散型螢光X射線分析裝置來進行。作為測定方法,有如下述之方法。將玻璃纖維裁斷成適當大小後,放入鉑坩堝,於電爐中以1550℃之溫度保持6小時,一邊施加攪拌一邊熔融,得到均質的熔融玻璃。在此,於裁斷之際若在玻璃纖維表面附著有機物之情況、或、玻璃纖維主要作為強化材料包含於有機物(樹脂)中之情況時,例如以300~650℃之馬弗爐加熱2~24小時左右等,去除有機物之後使用。其次,將所得到的熔融玻璃流出至碳板上,製作玻璃碎屑後,進行粉碎而粉末化,得到玻璃粉末。針對輕元素的Li,將前述玻璃粉末以酸加熱分解後,使用ICP發光分光分析裝置來定量分析。其他的元素係將前述玻璃粉末於加壓機中成型為圓盤狀後,使用波長分散型螢光X射線分析裝置來定量分析。使用波長分散型螢光X射線分析裝置的定量分析,具體而言,藉由基本參數(fundamental parameter)法並依據所測定之結果來製作檢測線用試料,而可利用檢測線法來進行分析。尚,檢測線用試料中的各成分之含量,可藉由ICP發光分光分析裝置來定量分析。將該等的定量分析結果進行氧化物換算,計算出各成分之含量及總量,從該等的數值可求出前述的各成分之含量(質量%)。
具備前述玻璃組成之玻璃纖維,可如下述般來製造。首先,將調整為前述組成之玻璃原料(玻璃批料)供給於熔融爐,以例如1450~1550℃之範圍的溫度來進行熔融。接著,將熔融的玻璃批料(熔融玻璃)從經控制於特定溫度之襯套的1~30000個噴嘴尖拉出,藉由急冷形成玻璃絲。接著,對形成的玻璃絲,使用塗佈裝置的敷料器塗佈集束劑或黏合劑,使用集束靴,邊將玻璃絲1~30000根集束,邊使用捲取機,以高速捲取於管上,而可得到玻璃纖維。
在此,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可藉由將前述噴嘴尖設為具有非圓形狀,並具有使熔融玻璃急冷之突起部或切口部者,藉由控制溫度條件來得到。又,藉由調整噴嘴尖之直徑、捲取速度、及、溫度條件等,可調整玻璃纖維的短徑及長徑。例如,藉由提高捲取速度,則可減小短徑及長徑,藉由降低捲取速度,則可增大短徑及長徑。
又,在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中,前述所謂的扁平的剖面形狀,較佳為長方形狀、橢圓形狀或長圓形狀,又較佳為長圓形狀。在此,所謂的剖面形狀是指,在垂直於前述玻璃纖維的長度方向之面予以切斷,而得到的剖面之形狀;所謂的長圓形狀是指,於長方形之兩端具有半圓狀之形狀或與其類似之形狀。
尚,玻璃纖維通常係將複數根的玻璃絲集束而形成,但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係藉由經過成型加工而解開前述集束,以玻璃絲之狀態,分散存在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
在此,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作為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在成型加工前之較佳形態,可舉例為構成玻璃纖維的玻璃絲之根數(集束根數)較佳為1~20000根之範圍,又較佳為50~10000根之範圍,更佳為1000~8000根之範圍,且將玻璃纖維(亦稱為玻璃纖維束或玻璃線)切斷成較佳為1.0~25.0mm之範圍,更佳為1.2~ 10.0mm之範圍,特佳為1.5~6.0mm之範圍,最佳為2.5~3.5 mm之範圍的長度的切股(chopped strand)。又,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具備扁平的剖面形狀的玻璃纖維在成型加工前可採用之形態,除了切股以外,可舉例如:構成玻璃纖維的玻璃絲之根數為10~30000根之範圍,且不進行切斷的粗紗;或,構成玻璃纖維的玻璃絲之根數於1~20000根之範圍,且藉由球磨機或亨歇爾混合機等的習知方法粉碎為長度0.01~1.00mm之範圍的短切纖維。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以提升玻璃纖維與樹脂之接著性、提升玻璃纖維與樹脂或無機材料之混合物中的玻璃纖維的均勻分散性等的目的下,亦可將玻璃纖維的表面被覆有機物。作為如此般的有機物,可舉出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乙酸乙烯酯樹脂、丙烯酸樹脂、改質聚丙烯,特別是羧酸改質聚丙烯、(聚)羧酸,特別是馬來酸與不飽和單體之共聚物等的樹脂,或矽烷偶合劑。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除了該等的樹脂或矽烷偶合劑以外,亦能以包含潤滑劑、界面活性劑等的組成物來被覆玻璃纖維。如此般的組成物,以未被組成物被覆的狀態的玻璃纖維的質量為基準,以0.1~2.0質量%之比例來被覆玻璃纖維。
尚,藉由有機物被覆玻璃纖維,例如可在玻璃纖維的製造步驟中,使用輥型敷料器等的習知方法,將包含前述樹脂、前述矽烷偶合劑或組成物的溶液的前述集束劑或黏合劑塗佈於玻璃纖維上,然後,將前述樹脂、前述矽烷偶合劑或前述組成物的溶液所塗佈的玻璃纖維乾燥而進行。
在此,作為矽烷偶合劑,可舉出胺基矽烷、氯矽烷、環氧矽烷、巰基矽烷、乙烯基矽烷、丙烯酸矽烷、陽離子矽烷。前述矽烷偶合劑可單獨使用該等化合物,或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胺基矽烷,可舉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氯矽烷,可舉出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環氧矽烷,可舉出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巰基矽烷,可舉出γ-巰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乙烯基矽烷,可舉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N-β-(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丙烯酸矽烷,可舉出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作為陽離子矽烷,可舉出N-(乙烯基苄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N-苯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等。
作為潤滑劑,可舉出改質矽油、動物油及該等的氫化物、植物油及該等的氫化物、動物性蠟、植物性蠟、礦物系蠟、高級飽和脂肪酸與高級飽和醇之縮合物、聚伸乙基亞胺、聚烷基聚胺烷基醯胺衍生物、脂肪酸醯胺、四級銨鹽。前述潤滑劑可將該等單獨使用,或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動物油,可舉出牛脂等。作為植物油,可舉出大豆油、椰子油、菜籽油、棕櫚油、蓖麻油等。
作為動物性蠟,可舉出蜜蠟、羊毛脂等。
作為植物性蠟,可舉出小燭樹蠟、棕櫚蠟等。
作為礦物性蠟,可舉出勘地里拉蠟、巴西棕櫚蠟等。
作為高級飽和脂肪酸與高級飽和醇之縮合物,可舉出月桂基硬脂酸酯等的硬脂酸酯等。
作為脂肪酸醯胺,可舉例如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四伸乙基五胺等的聚伸乙基聚胺、與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等的脂肪酸之脫水縮合物等。
作為四級銨鹽,可舉出氯化月桂基三甲基銨等的烷基三甲基銨鹽等。
作為界面活性劑,可舉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前述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該等,或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舉出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單酯、聚氧乙烯脂肪酸二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環氧乙烷加成物、聚氧乙烯蓖麻油醚、硬化蓖麻油環氧乙烷加成物、烷基胺環氧乙烷加成物、脂肪酸醯胺環氧乙烷加成物、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山梨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多元醇烷基醚、脂肪酸烷醇醯胺、乙炔二醇、乙炔醇、乙炔二醇之環氧乙烷加成物、乙炔醇之環氧乙烷加成物等。
作為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舉出氯化烷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烷基三甲基銨、烷基二甲基乙基銨乙基硫酸酯、高級烷基胺乙酸鹽或高級烷基胺鹽酸鹽等的高級烷基胺鹽、對高級烷基胺之環氧乙烷加成物、高級脂肪酸與聚伸烷基聚胺之縮合物、高級脂肪酸與烷醇胺之酯鹽、高級脂肪酸醯胺之鹽、咪唑啉型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烷基吡啶鎓鹽等。
作為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舉出高級醇硫酸酯鹽、高級烷基醚硫酸酯鹽、α-烯烴硫酸酯鹽、烷基苯磺酸鹽、α-烯烴磺酸鹽、脂肪酸鹵化物與N-甲基牛磺酸之反應生成物、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鹽、高級醇磷酸酯鹽、高醇環氧乙烷加成物之磷酸酯鹽等。
作為兩性界面活性劑,可舉出烷基胺基丙酸鹼金屬鹽等的胺基酸型兩性界面活性劑、烷基二甲基甜菜鹼等的甜菜鹼型、咪唑啉型兩性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前述玻璃片,可使用例如厚度為1~20μm之範圍、一邊的長度為0.05~1mm之範圍的鱗片狀者。又,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前述玻璃片,可使用例如體積平均粒徑為0.5~20μm之範圍者。又,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前述玻璃珠,可使用例如外徑為10~100μm之範圍的球狀者。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作為前述熱塑性樹脂,可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馬來酸酐樹脂、苯乙烯/馬來醯亞胺樹脂、聚丙烯腈、丙烯腈/苯乙烯(A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樹脂、氯化聚乙烯/丙烯腈/苯乙烯(ACS)樹脂、丙烯腈/乙烯/苯乙烯(AES)樹脂、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甲酯(ASA)樹脂、苯乙烯/丙烯腈(SAN)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PVC)、聚偏氯乙烯(PVDC)、聚醯胺、聚縮醛、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三亞甲基酯(PTT)、聚碳酸酯、聚伸芳基硫醚、聚醚碸(PES)、聚苯基碸(PPSU)、聚苯醚(PPE)、改質聚苯醚(m-PPE)、聚芳基醚酮、液晶聚合物(LCP)、氟樹脂、聚醚醯亞胺(PEI)、聚芳酯(PAR)、聚碸(PSF)、聚醯胺醯亞胺(PAI)、聚胺基雙馬來醯亞胺(PABM)、熱塑性聚醯亞胺(TPI)、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乙烯/乙酸乙烯酯(EVA)樹脂、離聚物(IO)樹脂、聚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樹脂、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烯烴/乙烯醇樹脂、環狀烯烴樹脂、纖維素樹脂、聚乳酸等,較佳可使用聚醯胺、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芳基醚酮,又較佳可使用聚醯胺或聚碳酸酯,更佳可使用聚醯胺。
具體而言,作為聚醯胺,可舉出聚己醯胺(聚醯胺6)、聚六亞甲基己二醯胺(聚醯胺66)、聚四亞甲基己二醯胺(聚醯胺46)、聚四亞甲基癸二醯胺(聚醯胺410)、聚五亞甲基己二醯胺(聚醯胺56)、聚五亞甲基癸二醯胺(聚醯胺510),聚六亞甲基癸二醯胺(聚醯胺610)、聚六亞甲基十二烷醯胺(聚醯胺612)、聚十二亞甲基己二醯胺(聚醯胺106)、聚十亞甲基癸二醯胺(聚醯胺1010)、聚十亞甲基十二烷醯胺(聚醯胺1012)、聚十一烷醯胺(聚醯胺11)、聚十一亞甲基己二醯胺(聚醯胺116)、聚十二烷醯胺(聚醯胺12)、聚二甲苯己二醯胺(聚醯胺XD6)、聚二甲苯癸二醯胺(聚醯胺XD10)、聚偏二甲苯己二醯胺(聚醯胺MXD6)、聚對二甲苯己二醯胺(聚醯胺PXD6)、聚四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聚醯胺4T)、聚五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聚醯胺5T)、聚六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聚醯胺6T)、聚六亞甲基間苯二甲醯胺(聚醯胺6I)、聚九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聚醯胺9T)、聚十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聚醯胺10T)、聚十一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聚醯胺11T)、聚十二亞甲基對苯二甲醯胺(聚醯胺12T)、聚四亞甲基間苯二甲醯胺(聚醯胺4I)、聚雙(3-甲基-4-胺基己基)甲烷對苯二甲醯胺(聚醯胺PACMT)、聚雙(3-甲基-4-胺基己基)甲烷間苯二甲醯胺(聚醯胺PACMI)、聚雙(3-甲基-4-胺基己基)甲烷十二烷醯胺(聚醯胺PACM12)、聚雙(3-甲基-4-胺基己基)甲烷十四烷醯胺(聚醯胺PACM14)等的成分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複數成分組合成之共聚物或該等的混合物等。
作為聚碳酸酯,可舉例為藉由二羥基二芳基化合物與碳酸二苯酯等的碳酸酯於熔融狀態反應之酯交換法所得到的聚合物,或使二羥基芳基化合物與光氣反應之藉由光氣法所得到的聚合物。
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可舉例為藉由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與1,4-丁二醇聚縮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等。
作為聚芳基醚酮,可舉出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醚酮酮(PEEKK)等。
作為聚乙烯,可舉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
作為聚丙烯,可舉出等規聚丙烯、雜排聚丙烯、間規聚丙烯及該等的混合物等。
作為聚苯乙烯,可舉出具有雜排構造之雜排聚苯乙烯的通用聚苯乙烯(GPPS)、於GPPS中添加橡膠成分之耐衝擊性聚苯乙烯(HIPS)、具有間規構造之間規聚苯乙烯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樹脂,可舉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脂肪酸乙烯基酯中之一種單獨聚合之聚合物或兩種以上共聚合之聚合物等。
作為聚氯乙烯,可舉例為藉由以往習知之乳化聚合法、懸浮聚合法、微懸浮聚合法、塊狀聚合法等的方法來聚合之氯乙烯均聚物、或氯乙烯單體與可共聚合單體之共聚物,或將氯乙烯單體接枝聚合於聚合物之接枝共聚物等。
作為聚縮醛,可舉例為以氧亞甲基單元為主要重複單元之均聚物、及、主要由氧亞甲基單元所成之於主鏈中含有具有2~8個相鄰碳原子之氧伸烷基單元的共聚物等。
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舉例為藉由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與乙二醇聚縮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等。
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三亞甲基酯,可舉例為藉由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與1,3-丙二醇聚縮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等。
作為聚伸芳基硫醚,可舉例為直鏈型聚苯硫醚、聚合後藉由進行硬化反應而高分子量化之交聯型聚苯硫醚、聚苯硫醚碸、聚苯硫醚醚、聚苯硫醚酮等。
作為改質聚苯醚,可舉出聚(2,6-二甲基-1,4-伸苯基)醚與聚苯乙烯之聚合物合金(polymer alloy)、聚(2,6-二甲基-1,4-伸苯基)醚與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之聚合物合金、聚(2,6-二甲基-1,4-伸苯基)醚與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之聚合物合金、聚(2,6-二甲基-1,4-伸苯基)醚與聚醯胺之聚合物合金、聚(2,6-二甲基-1,4-伸苯基)醚與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之聚合物合金等。
作為液晶聚合物(LCP),可舉例為選自熱致性液晶聚酯的芳香族羥基羰基單元、芳香族二羥基單元、芳香二羰基單元、脂肪族二羥基單元、脂肪族二羰基單元等的1種以上的構造單元所成的(共)聚合物等。
作為氟樹脂,可舉出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烷氧基樹脂(PFA)、氟化乙烯丙烯樹脂(FEP)、氟化乙烯四氟乙烯樹脂(ETFE)、聚氟乙烯(PVF)、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三氟乙烯(PCTFE)、乙烯/氯三氟乙烯樹脂(ECTFE)等。
作為離聚物(IO)樹脂,可舉出烯烴或苯乙烯與不飽和羧酸之共聚物,且係羧基之一部分經金屬離子中和而成的聚合物等。
作為烯烴/乙烯醇樹脂,可舉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等。
作為環狀烯烴樹脂,可舉出環己烯等的單環體、四環戊二烯等的多環體、環狀烯烴單體之聚合物等。
作為聚乳酸,可舉出L體之均聚物的聚L-乳酸、D體之均聚物的聚D-乳酸、或其混合物的立體複合型聚乳酸等。
作為纖維素樹脂,可舉出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羥基纖維素、羥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纖維素乙酸酯、纖維素丙酸酯、纖維素丁酸酯等。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玻璃補強材之含有率較佳為20.0~75.0質量%之範圍,又較佳為30.0~69.5質量%之範圍,更佳為40.0~67.0質量%之範圍,特佳為45.0~ 63.0質量%之範圍,最佳為50.0~60.0質量%之範圍。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玻璃補強材之含有率,可如下述般來計算出。首先,測定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質量(加熱前質量)。其次,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於馬弗爐中以625℃之條件,進行0.5~24小時之範圍的時間加熱,藉此來燒掉樹脂成分。其次,測定燒掉樹脂成分後所殘留的玻璃材料的質量(加熱後質量)。從所得到的加熱前質量及加熱後質量,藉由(加熱後質量/加熱前質量)×100,則可計算出玻璃補強材之含有率。尚若在燒掉樹脂成分後為包含玻璃材料以外的材料之情況時,利用該等的材料之比重之差,則可分離出玻璃材料。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熱塑性樹脂之含有率較佳為80.0~25.0質量%之範圍,又較佳為70.0~30.5質量%之範圍,更佳為60.0~33.0質量%之範圍,特佳為55.0~ 37.0質量%之範圍,最佳為50.0~40.0質量%之範圍。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熱塑性樹脂之含有率,可如下述般來計算出。首先,測定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質量(加熱前質量)。其次,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於馬弗爐中以625℃之條件,進行0.5~24小時之範圍的時間加熱,藉此來燒掉樹脂成分。其次,測定燒掉樹脂成分後所殘留的物質的質量(加熱後質量)。從所得到的加熱前質量及加熱後質量,藉由((加熱前質量-加熱後質量)/加熱前質量)×100,則可計算出熱塑性樹脂之含有率。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較佳為20.0~70.0質量%之範圍,又較佳為30.0~67.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40.0~65.0質量%之範圍,特佳為45.0~62.0質量%之範圍,最佳為50.0~60.0質量%之範圍。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可如下述般來計算出。首先,研磨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剖面,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針對至少200根的玻璃材料,觀察剖面形狀(在與長度方向垂直之面進行切斷而得之剖面之形狀)。在此,在觀察剖面形狀後的全部的玻璃材料之中,只要是剖面形狀為扁平時,則將藉由前述方法所計算出的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玻璃補強材之含有率設定為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另一方面,若觀察剖面後的玻璃材料包含具有圓形剖面形狀者、與具有扁平剖面形狀者之情況時,則針對燒掉樹脂成分後所殘留的至少200根的玻璃材料,使用SEM及實體顯微鏡,測定玻璃材料之剖面積及長度,來計算出具有扁平剖面形狀的玻璃材料、與具有圓形剖面形狀的玻璃材料之體積比。其次,將前述玻璃補強材之含有率按照所計算出的體積比進行分配,藉此可計算出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尚若使用SEM來分析剖面形狀之際為包含玻璃材料以外的材料之情況時,藉由組成分析(SEM-EDX分析),則可分離出玻璃材料。
又,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以外的玻璃補強材之合計含有率對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之比,例如為0~0.50之範圍,較佳為0~0.30之範圍,更佳為0~0.10之範圍,特佳為0~0.05之範圍,最佳為0。
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長徑D較佳為30.0~50.0μm之範圍,又較佳為30.5~45.0μm之範圍,更佳為31.0~43.0μm之範圍。又,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中,就提高在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製造時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及前述熱塑性樹脂之混煉物之流動性之觀點而言,前述長徑D特佳為31.0~35.0μm之範圍,就提高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強度之觀點而言,前述長徑D特佳為37.0~43.0μm之範圍。
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短徑為例如3.0~18.0μm之範圍,較佳為3.5~9.5μm之範圍,又較佳為3.7~8.0μm之範圍,更佳為4.0~7.4μm之範圍,特佳為4.5~7.0μm之範圍,最佳為5.0 ~6.4μm之範圍。
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前述長徑D及前述短徑,可例如下述般操作來計算出。首先,研磨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剖面,其次,使用電子顯微鏡,針對具備扁平的剖面形狀的玻璃絲100根以上,將通過該玻璃絲剖面之大致中心的最長邊設為長徑D,將與該長徑D於玻璃絲剖面之大致中心垂直的邊設為短徑,測定分別的長度,求得該等的平均值而可計算出。
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使用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前述長徑對短徑之比(長徑/短徑)較佳為5.0~8.0之範圍,又較佳為5.5~7.5之範圍,更佳為5.6 ~7.0之範圍,特佳為5.7~6.6之範圍。
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較佳為10~40%之範圍,又較佳為15~38%之範圍,更佳為20~37%之範圍,特佳為26~36%之範圍,最佳為27~35%之範圍。尚,前述P可藉由後述的實施例記載之方法來求得。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300~5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較佳為未滿7.0%,又較佳為未滿5.0%,更佳為未滿3.0%。
又,在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例如為30~60%之範圍,較佳為35~55%之範圍,又較佳為40~50%之範圍。
又,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較佳為:前述C為20.0~70.0質量%之範圍,前述D為30.0~ 50.0μm之範圍,前述P為10~40%之範圍時,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2)。
Figure 02_image007
又,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更佳為: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前述長徑對短徑之比(長徑/短徑)為5.0~8.0之範圍,前述C為20.0~70.0質量%之範圍,前述D為31.0~43.0μm之範圍,前述P為10~40%之範圍時,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3)。
Figure 02_image009
又,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特佳為: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前述長徑對短徑之比(長徑/短徑)為5.7~6.6之範圍,前述C為20.0~70.0質量%之範圍,前述D為31.0~35.0μm之範圍,前述P為10~40%之範圍時,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4)。
Figure 02_image011
本實施形態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較佳使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及攜帶型電腦等的攜帶用電子機器的框體及零件(主機板、框架、揚聲器、天線等)。
接下來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及比較例。 [實施例]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3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70.0質量%的聚碳酸酯(帝人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Panlite L1250Y(表1~2中記載為PC)),利用雙軸混煉機(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EM-26SS)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μm、長徑/短徑為6.0。
其次,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前述樹脂顆粒,利用射出成型機(日精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X80)並以模具溫度120℃、射出溫度300℃來進行射出成型,製作成尺寸為長80mm×寬60mm且厚度為2.0mm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玻璃強化樹脂射出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測定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並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又,將後述的參考例1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TD方向收縮率設定為「基準收縮率」,來求得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藉由後述之方法,來求得: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
其次,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 首先,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利用650℃之馬弗爐進行0.5~24小時之範圍的時間加熱,來分解有機物。其次,將殘留的玻璃材料移至玻璃培養皿,使用丙酮將玻璃材料分散於培養皿表面。其次,針對分散於培養皿表面的玻璃材料1000根以上,使用實體顯微鏡測定長度,計測長度為50μm以上的玻璃材料的總根數、及長度為50~100μm的玻璃材料的根數(計測對象)。其次,計算出((長度為50~100 μm的玻璃材料的根數)/(長度為50μm以上的玻璃材料的總根數))×100,來求得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 首先,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利用650℃之馬弗爐進行0.5~24小時之範圍的時間加熱,來分解有機物。其次,將殘留的玻璃材料移至玻璃培養皿,使用丙酮將玻璃材料分散於培養皿表面。其次,針對分散於培養皿表面的玻璃材料1000根以上,使用實體顯微鏡測定長度,計測長度為25μm以上的玻璃材料的總根數、及長度為25~100μm的玻璃材料的根數(計測對象)。其次,計算出((長度為25~100 μm的玻璃材料的根數)/(長度為25μm以上的玻璃材料的總根數))×100,來求得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42.0μm、長徑/短徑為6.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來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11.0μm、長徑D為44.0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200rpm來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28.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相對於總量為2.0質量%的玻璃片、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70.0質量%的聚碳酸酯,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μm、長徑/短徑為6.0。又,前述玻璃片的厚度為5μm、粒徑為160μm。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相對於總量為24.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相對於總量為6.0質量%的玻璃片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4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1中。
[比較例1]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28.0 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比較例2]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11.0μm、長徑D為44.0 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比較例3] 本比較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1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相對於總量為20.0質量%的玻璃片、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70.0質量%的聚碳酸酯,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μm、長徑/短徑為6.0。又,前述玻璃片的厚度為5μm、粒徑為160μm。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比較例4]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28.0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3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2中。
[參考例1] 本參考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直徑為11.0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參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參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將TD方向收縮率相對於實施例1~5及比較例1~4設定為基準收縮率。將結果表示於表1及2中。
[實施例6] 本實施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4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60.0質量%的聚碳酸酯(帝人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Panlite L1250Y(表3中記載為PC)),利用雙軸混煉機(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EM-26SS)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μm、長徑/短徑為6.0。
其次,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前述樹脂顆粒,利用射出成型機(日精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X80)並以模具溫度120℃、射出溫度300℃來進行射出成型,製作成尺寸為長80mm×寬60mm且厚度為2.0mm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測定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並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又,將後述的參考例2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TD方向收縮率設定為「基準收縮率」,來求得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實施例7] 本實施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42.0 μm、長徑/短徑為6.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6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6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6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參考例2] 本參考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直徑為11.0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6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參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6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參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6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將TD方向收縮率相對於實施例6~7設定為基準收縮率。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比較例5] 本比較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2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80.0質量%的聚碳酸酯(帝人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Panlite L1250Y(表3中記載為PC)),利用雙軸混煉機(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EM-26SS)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7.0μm、長徑D為28.0μm、長徑/短徑為4.0。
其次,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前述樹脂顆粒,利用射出成型機(日精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X80)並以模具溫度120℃、射出溫度300℃來進行射出成型,製作成尺寸為長80mm×寬60mm且厚度為2.0mm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測定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並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又,將後述的參考例3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TD方向收縮率設定為「基準收縮率」,來求得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比較例6]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μm、長徑/短徑為6.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5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5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比較例5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參考例3] 本參考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直徑為11.0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5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參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5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參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比較例5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將TD方向收縮率相對於比較例5~6設定為基準收縮率。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實施例8] 本實施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3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70.0質量%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plastics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DURANEX 2000(表4中記載為PBT)),利用雙軸混煉機(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EM-26SS)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μm、長徑/短徑為6.0。
其次,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前述樹脂顆粒,利用射出成型機(日精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X80)並以模具溫度90℃、射出溫度250℃來進行射出成型,製作成尺寸為長80mm×寬60mm且厚度為2.0mm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測定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並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又,將後述的參考例4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TD方向收縮率設定為「基準收縮率」,來求得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實施例9] 本實施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42.0μm、長徑/短徑為6.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8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11.0μm、長徑D為44.0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2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8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比較例7]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28.0 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8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比較例8]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11.0μm、長徑D為44.0 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8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參考例4] 本參考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直徑為11.0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參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8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參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8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將TD方向收縮率相對於實施例8~10及比較例7~8設定為基準收縮率。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實施例11] 本實施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4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60.0質量%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plastics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DURANEX 2000(表5中記載為PBT)),利用雙軸混煉機(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EM-26SS)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μm、長徑/短徑為6.0。
其次,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前述樹脂顆粒,利用射出成型機(日精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X80)並以模具溫度90℃、射出溫度250℃來進行射出成型,製作成尺寸為長80mm×寬60mm且厚度為2.0mm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測定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並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又,將後述的參考例5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TD方向收縮率設定為「基準收縮率」,來求得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5中。
[實施例12] 本實施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42.0 μm、長徑/短徑為6.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1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5中。
[比較例9]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28.0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1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5中。
[參考例5] 本參考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直徑為11.0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1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參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1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參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將TD方向收縮率相對於實施例11~12及比較例9設定為基準收縮率。將結果表示於表5中。
[實施例13] 本實施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6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40.0質量%的聚醯胺(宇部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UBE1015B(表6中記載為PA)),利用雙軸混煉機(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EM-26SS)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7.0μm、長徑D為42.0μm、長徑/短徑為6.0。
其次,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前述樹脂顆粒,利用射出成型機(日精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X80)並以模具溫度90℃、射出溫度270℃來進行射出成型,製作成尺寸為長80mm×寬60mm且厚度為2.0mm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測定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並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又,將後述的參考例6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TD方向收縮率設定為「基準收縮率」,來求得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6中。
[實施例14] 本實施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 μm、長徑/短徑為6.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3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3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3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6中。
[實施例15] 本實施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11.0μm、長徑D為44.0 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3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3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3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3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6中。
[參考例6] 本參考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直徑為11.0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3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參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3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參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3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將TD方向收縮率相對於實施例13~15設定為基準收縮率。將結果表示於表6中。
[比較例10] 本比較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3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70.0質量%的聚醯胺(宇部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UBE1015B(表7中記載為PA)),利用雙軸混煉機(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EM-26SS)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7.0μm、長徑D為28.0μm、長徑/短徑為4.0。
其次,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前述樹脂顆粒,利用射出成型機(日精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X80)並以模具溫度90℃、射出溫度270℃來進行射出成型,製作成尺寸為長80mm×寬60mm且厚度為2.0mm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比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測定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並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又,將後述的參考例7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TD方向收縮率設定為「基準收縮率」,來求得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7中。
[比較例11]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 μm、長徑/短徑為6.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1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10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10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比較例10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7中。
[參考例7] 本參考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直徑為11.0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0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10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參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比較例10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參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比較例10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將TD方向收縮率相對於比較例10~11設定為基準收縮率。將結果表示於表7中。
[實施例16] 本實施例中,首先,將作為玻璃補強材的相對於總量為70.0質量%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及作為熱塑性樹脂的相對於總量為30.0質量%的聚醚醚酮(Daicel-Evonik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VESTAKEEP 2000G(表8中記載為PEEK)),利用雙軸混煉機(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EM-26SS)並以螺桿旋轉數120rpm進行混煉,得到樹脂顆粒。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E玻璃組成,且短徑為5.5μm、長徑D為33.0μm、長徑/短徑為6.0。
其次,使用以本實施例所得到的前述樹脂顆粒,利用射出成型機(日精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X80)並以模具溫度200℃、射出溫度410℃來進行射出成型,製作成尺寸為長80mm×寬60mm且厚度為2.0mm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測定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並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又,將後述的參考例8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的TD方向收縮率設定為「基準收縮率」,來求得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8中。
[比較例12] 本比較例中,除了使用短徑為7.0μm、長徑D為28.0 μm、長徑/短徑為4.0的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2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6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比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6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實施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6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25~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25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並從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的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及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來求得P/(C×D) 1/2之值。將結果表示於表8中。
[參考例8] 本參考例中,除了作為玻璃補強材使用直徑為11.0μm的圓形剖面玻璃纖維,利用雙軸混煉機並以螺桿旋轉數120rpm進行混煉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6相同地操作,得到樹脂顆粒。
其次,除了使用以本參考例所得到的樹脂顆粒以外,其餘係完全與實施例16相同地操作,製作成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其次,對於以本參考例所製作成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與實施例16完全相同地操作來求得: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及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將TD方向收縮率相對於實施例16及比較例12設定為基準收縮率。將結果表示於表8中。
Figure 02_image013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7
Figure 02_image019
Figure 02_image021
Figure 02_image023
Figure 02_image025
Figure 02_image027
由表1~8可明確得知,藉由實施例1~16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為0.50以上,而可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且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為未滿0.70,而可降低TD方向收縮率。
另一方面,由表1~8可明確得知,藉由P/(C×D) 1/2之值為未滿0.46、或超過0.99的比較例1~12的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MD方向收縮率/TD方向收縮率為未滿0.50,而無法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或TD方向收縮率/基準收縮率為0.70以上,而無法降低TD方向收縮率,或是無法降低收縮率之異向性及無法降低TD方向收縮率之雙方。

Claims (6)

  1. 一種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相對於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包含:10.0~90.0質量%之範圍的玻璃補強材、及熱塑性樹脂,其特徵在於, 前述玻璃補強材包含扁平剖面玻璃纖維,該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長徑對短徑之比(長徑/短徑)為3.0~10.0之範圍的扁平的剖面形狀, 相對於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之總量,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之含有率C為10.0~80.0質量%之範圍, 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的長徑D為25.0~55.0μm之範圍, 前述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中所包含的具備50~100μm之範圍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對具備50μm以上的長度的前述玻璃補強材之總數之比例P為4~50%之範圍, 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1),
    Figure 03_image001
  2. 如請求項1之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其中,前述C為20.0~70.0質量%之範圍,前述D為30.0~50.0 μm之範圍,前述P為10~40%之範圍,前述C、D及P滿足下述式(2),
    Figure 03_image003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其中,前述扁平剖面玻璃纖維具備前述長徑對短徑之比為5.0~8.0之範圍的扁平的剖面形狀。
  4. 如請求項1~請求項3中任一項之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其中,前述熱塑性樹脂係選自由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醚醚酮或聚醯胺組成之群中之1種的熱塑性樹脂。
  5. 如請求項4之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其中,前述熱塑性樹脂係聚碳酸酯或聚醯胺。
  6. 如請求項4之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其中,前述熱塑性樹脂係聚醯胺。
TW111119228A 2021-05-31 2022-05-24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TW2023113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0951 2021-05-31
JP2021-090951 2021-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1380A true TW202311380A (zh) 2023-03-16

Family

ID=8432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228A TW202311380A (zh) 2021-05-31 2022-05-24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54918A1 (zh)
CN (1) CN117320871A (zh)
TW (1) TW202311380A (zh)
WO (1) WO2022254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9576A1 (ja) * 2022-04-15 2023-10-19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1521A1 (ja) * 2007-09-07 2009-03-12 Unitika Ltd. 難燃性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5911426B2 (ja) * 2010-09-30 2016-04-27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
JP5973282B2 (ja) * 2012-08-24 2016-08-23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2019052323A (ja) * 2018-12-27 2019-04-04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JP2021003899A (ja) * 2020-10-08 2021-01-14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54918A1 (zh) 2022-12-08
WO2022254918A1 (ja) 2022-12-08
CN117320871A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0411B2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KR102463000B1 (ko) 유리 섬유 강화 수지 성형품
KR20200121897A (ko) 유리 섬유 강화 수지 성형품
JP7201016B2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US11827770B2 (en) Glass fiber-reinforced resin molded product
TW202222928A (zh) 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板
TW202311380A (zh) 玻璃強化樹脂成型品
EP4043518A1 (en) Glass-fiber-reinforce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glass-fiber-reinforced resin article
JP7120504B1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TWI783728B (zh) 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板
KR102403727B1 (ko) 유리 다이렉트 로빙, 및 유리 장섬유 강화 열가소성 수지 펠릿
JP7385980B1 (ja) 扁平断面ガラス繊維、及び、ガラス再生材料を含むガラス原料からの扁平断面ガラス繊維の製造方法
JP7393714B1 (ja) 扁平断面ガラス繊維、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TW202302727A (zh) 玻璃纖維強化樹脂成型品
JPH08183878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WO2023199576A1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WO2021199497A1 (ja) ガラスダイレクトロービング、及び、ガラス長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ペレット
TW202400723A (zh) 金屬-玻璃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複合材料
EP4249445A1 (en) Glass composition for glass fibers, glass fiber, and glass fiber-reinforced resin molded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