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0983A - 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0983A
CN115830983A CN202211563154.2A CN202211563154A CN115830983A CN 115830983 A CN115830983 A CN 115830983A CN 202211563154 A CN202211563154 A CN 202211563154A CN 115830983 A CN115830983 A CN 115830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middle frame
backlight assembly
guide mi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31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文懋
赵天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631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09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0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09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导光中框用于车辆内的显示装置,车辆包括内装饰板,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导光中框具有朝向背光组件的第一表面和朝向内装饰板的第二表面;导光中框上设有若干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透光孔,以使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孔传播至内装饰板;其中,第二表面用于与内装饰板贴合,其第二表面的形状与内装饰板朝向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以使导光中框与内装饰板紧密贴合。该导光中框能够解决显示装置与汽车内装饰板整合后容易出现晕光或串光情况的问题。

Description

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顺应市场的需求,汽车内装不断创新。目前,为了配合汽车内的造型设计,通常将汽车的内装饰板与仪表板的显示模组或者额外的功能性显示模组整合成一体设计。然而,受到内装饰板结构的限制,显示模组与之整合后容易出现导光异常的问题,导致出现晕光或串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显示模组与汽车内装饰板整合后容易出现晕光或串光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光中框,用于车辆内的显示装置,所述车辆包括内装饰板,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所述导光中框具有朝向所述背光组件的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内装饰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导光中框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透光孔,以使所述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孔传播至所述内装饰板;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内装饰板贴合,且所述第二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内装饰板朝向所述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以使所述导光中框与所述内装饰板紧密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装饰板朝向所述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构造为曲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内装饰板朝向所述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和/或所述第一表面构造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中框的收缩率小于或等于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灯板和多个发光源,多个所述发光源以预设图案排布于所述灯板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透光孔的排布形状与所述预设图案的形状相同;和/或所述发光源包括LED和/或mini LED。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底壳、固定架以及驱动电路板;所述底壳具有内腔,所述固定架和所述驱动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内填充有透光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胶背离所述背光组件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内装饰板朝向所述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装饰板位于所述车辆内的副驾驶座侧边;或者,所述内装饰板为仪表板。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以及如前述的导光中框,所述导光中框固定于所述背光组件上。
本申请提供的导光中框,通过将用于与内装饰板贴合的第二表面构造为形状与内装饰板的与之贴合的表面的形状相同,以使导光中框与内装饰板之间能够紧密贴合,尽可能地减小或者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使得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孔后直接进入内装饰板,减少光线在间隙处发生相互干扰的几率,从而解决光线在间隙处相互干扰而导致出现晕光或串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光中框与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光中框与灯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显示装置 13:背光组件
11:内装饰板 131:灯板
12:导光中框 132:发光源
121:第一表面 133:底壳
122:第二表面 134:固定架
123:透光孔 135:驱动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车辆内与内装饰板整合的显示模组通常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灯板、LED发光源以及导光中框,LED发光源以预设的排布方式固定于灯板上,导光中框上设有相应形状的透光孔,以使LED发光源发出的光线能透过导光中框而形成所需的影像。
在将车辆的内装饰板与显示模组整合成一体设计时,需要将导光中框背离灯板的一侧表面与内装饰板的内表面进行贴合,以使LED发光源形成的影像能透过内装饰板显示出来。
然而,由于车辆的内装饰板通常会为了美观效果而设计成曲面造型,使得显示模组的导光中框无法与车辆的内装饰板达成紧密的配合,两者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相邻的LED光线会彼此影响,从而造成晕光或串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导光中框,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与灯板固定,第二表面用于与车辆的内装饰板贴合,其中,第二表面构造为形状与车辆的内装饰板的形状匹配,以使导光中框与内装饰板紧密贴合,从而保障出光效果,避免出现晕光或串光。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光中框与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中框12,用于车辆内的显示装置10,车辆包括内装饰板11,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组件13,该导光中框12具有朝向背光组件13的第一表面121和朝向内装饰板11的第二表面122;导光中框12上设有若干贯穿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的透光孔123,以使背光组件13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孔123传播至内装饰板11;其中,第二表面122用于与内装饰板11贴合,且第二表面122的形状与内装饰板1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以使导光中框12与内装饰板11紧密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当内装饰板11与导光中框12贴合时,内装饰板11在结构上也可充当显示装置10的保护盖板。
基于此,由于导光中框12的用于与内装饰板11贴合的第二表面122构造为形状与内装饰板11的与之贴合的表面的形状相同,使得导光中框12与内装饰板11之间能够紧密贴合。如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或者消除导光中框12与内装饰板11之间的间隙,使得背光组件13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孔123后直接进入内装饰板11,减少光线在间隙处发生相互干扰的几率,从而解决光线在间隙处相互干扰而导致出现晕光或串光的问题。
可选地,根据车辆的设计需求,内装饰板1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的形状可以为平面或者非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装饰板1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为曲面,导光中框12的第二表面122的形状与内装饰板1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示例性地,内装饰板1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为弧面,第二表面122的形状也为弧面,且两者的曲率相同。进一步地,该弧面可以为凹面、凸面或者若干个凹面与若干个凸面的组合形状。
通常情况下,在车辆内,仪表板等显示模组为平面型显示,其对应的导光中框12也为平面型结构。在此基础上,当内装饰板11与仪表板整合成一体设计时,若内装饰板11为非平面型结构,则导光中框12与内装饰板11无法紧密贴合,两者之间会存在较大的间隙,且在不同的区域,间隙的大小会存在差异。而在背光组件13发出的光线从导光中框12向内装饰板11传播的过程中,光线会经过间隙处,不同的光线在间隙处会彼此影响而造成晕光或串光,导致从内装饰板11外观看到的画面不清晰。而本实施例设置导光中框12的第二表面122的形状与内装饰板1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消除了或减小了内装饰板11与导光中框12之间的间隙,使内装饰板11能够与导光中框12紧密贴合,从而保障出光效果,避免出现晕光或串光。
可选地,导光中框12的第一表面121构造为平面。基于此,在背光组件13为平面型结构的情况下,导光中框12与背光组件13之间能够紧密贴合,便于导光中框12与背光组件13之间的安装固定。如此,在将显示模组与曲面型内装饰板11整合成一体设计时,将导光中框12对应设计为曲面型结构,背光组件13的结构保留原有的平面型结构,即可解决显示模组与曲面型内装饰板11整合后容易出现晕光或串光情况的问题,从而降低设计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均为平面时,导光中框12的不同区域的厚度相同;当第一表面121为平面,第二表面122为曲面时,导光中框12的不同区域的厚度相异。
可选地,由于背光组件13通电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导光中框12的温度升高,为避免导光中框12在使用后因高温而发生变形,可选择耐高温的材料形成导光中框12。另外,为保障导光中框12能够长期地保持初始的形状,可选择收缩率低的材料形成导光中框12。示例性地,导光中框12的材质为可耐80℃高温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或者可耐110℃高温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可选地,导光中框12的收缩率小于或等于1.0%。如此,能够保障在长时间使用后,导光中框12的形状变化程度很小,从而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导光中框12与内装饰板11支架的间隙增大。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光中框与灯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组件13包括灯板131和多个发光源132,多个发光源132以预设图案排布于灯板131的表面。如此,当发光源132发光时,从发光侧能够观看到清晰的预设图案。其中,发光源132可通过卡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灯板131上,相邻两个发光源132之间可间隔设置或连续设置。示例性地,发光源132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和/或mini LED,通过将多个LED或者mini LED进行排布,能够得到所需的形状图案,如此,控制特定区域的LED或者mini LED发光,即可使该特定区域的形状图案明亮显示。基于此,可以根据需求对预设图案进行设计。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设图案包括多个子图案,各个子图案分别设计为能够显示信息时间、电量信息等的指示图案。
进一步地,导光中框12上设有多个透光孔123,多个透光孔123的排布形状与预设图案的形状相同。其中,每个透光孔123对应的发光源1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此,从透光孔123透出的光源形成的图案与预设图案相同,且具有清晰的边界线。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参阅图1、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组件13包括底壳133、固定架134、灯板131以及多个发光源132,示例性地,发光源132为LED灯。其中,固定架134固定在底壳133上,灯板131固定在固定架134上,LED灯固定在灯板131上并以预设图案排布于灯板131的表面。
示例性地,底壳133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的周围设置且与底板连接的侧板,底板与侧板一体成型,底板与侧板组合形成具有内腔的盒体结构,固定架134位于该盒体结构的内腔中。如此,底壳133能够对位于内腔中的结构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底壳133的内壁上还设有支撑座,支撑座具有用于支撑固定架134的支撑面,固定架134固定在支撑座上并与支撑面抵接,并且,为提升固定架134的稳定性,还可进一步设置螺丝将固定架134固定在支撑座上。
示例性地,固定架134包括固定支撑板和连接于固定支撑板边缘的多个固定连接凸耳,固定支撑板为四边形结构,该四边形结构的四个顶角处各设有一个固定连接凸耳。基于此,利用固定连接凸耳与底壳133内的支撑座实现固定架134与底壳133之间的固定。
示例性地,灯板131的形状与固定支撑板的形状相同,灯板131与固定支撑板层叠设置,且灯板131的四个顶角处通过螺丝与固定支撑板固定。如此,固定支撑板能够为灯板131提供均匀的支撑力,并将灯板131固定。
进一步地,背光组件13还包括驱动电路板135,驱动电路板135固定于固定架134上或者固定于底壳133上,LED灯与驱动电路板135电性连接,如此,可通过驱动电路板135控制LED灯的亮灯情况。
进一步地,导光中框12固定在灯板131上,且LED灯位于导光中框12的透光孔123中。导光中框12上的多个透光孔123的排布形状与预设图案的形状相同,每个透光孔123内对应设有一个或者多个LED灯,其中,发光源132可通过卡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灯板131上,相邻两个发光源132之间可间隔设置或连续设置。如此,通过控制特定区域的LED灯发光,即可使该特定区域的形状图案明亮显示,并且,由于LED灯位于导光中框12的透光孔123中,使得从透光孔123透出的光线形成的图案与预设图案相同,且具有清晰的边界线,从而能够在发光侧观看到清晰的图案。
可选地,灯板13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为平面,导光中框12的第一表面121也为平面,且灯板13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与导光中框12的第一表面121相贴合,如此,导光中框12与灯板131之间能够紧密贴合,使得发光源132发出的光线能够全部通过透光孔123透出,从而提升显示亮度。可以理解的是,当导光中框12的第一表面121为平面,第二表面122为曲面时,导光中框12的不同区域的厚度可能存在差异。
进一步地,内装饰板11位于导光中框12背离灯板131的一侧,且内装饰板11盖设于底壳133形成的盒体结构的开口处,如此,内装饰板11与底壳133组合形成封闭的盒体。可选地,内装饰板11与底壳133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导光中框12与内装饰板11之间设有图标指示层,图标指示层上设有标记图形,标记图形的形状与预设图案的形状相同,如此,LED灯发出的光线透过图标指示层后,光线形成的图案与标记图形叠加,最终显示出来的图像更易于辨认。
进一步地,图标指示层与导光中框12之间还设有感应器,感应器固定在导光中框12上,且感应器与驱动电路板135电性连接,如此,用户可通过感应器与驱动电路板135对LED灯的发光情况进行控制。例如,图标指示层与导光中框12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驱动电路板135电性连接,通过按压压力传感器形成电信号,驱动电路板135在该电信号的作用下驱动相应的LED灯发光,并控制发光的亮度。
可选地,发光源132部分或者全部伸入透光孔123内。其中,透光孔123内未被发光源132占据的空间可通过灌胶的方式进行填充,一方面能够对发光源132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调节显示亮度和均匀性。透光孔123内未被发光源132占据的空间也可不灌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孔123内填充有透光胶。进一步地,透光胶背离背光组件13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与内装饰板1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如此,可使透光胶与内装饰板11之间也能紧密贴合,从而保障出光效果,避免出现晕光或串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透光孔123内填充透光胶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先采用射出成型工艺形成含有透光孔123的导光中框12,然后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贴在导光中框12的第二表面122,再从导光中框12的第一表面121所在的一侧向透光孔123内灌入胶体。如此,可使透光胶背离背光组件13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与内装饰板11朝向导光中框12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从而保障透光胶与内装饰板11之间也能紧密贴合,从而保障出光效果,避免出现晕光或串光。
可选地,内装饰板11位于车辆内壁,且与车辆内需要配备功能显示区的区域相对应。示例性地,内装饰板11位于车辆内的副驾驶座侧边;或者,内装饰板11为仪表板。
基于同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导光中框,其中,导光中框固定于背光组件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光中框,用于车辆内的显示装置,所述车辆包括内装饰板,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中框具有朝向所述背光组件的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内装饰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导光中框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透光孔,以使所述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孔传播至所述内装饰板;
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内装饰板贴合,且所述第二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内装饰板朝向所述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以使所述导光中框与所述内装饰板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装饰板朝向所述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构造为曲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内装饰板朝向所述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和/或
所述第一表面构造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中框的收缩率小于或等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包括灯板和多个发光源,多个所述发光源以预设图案排布于所述灯板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透光孔的排布形状与所述预设图案的形状相同;和/或
所述发光源包括LED和/或mini LED。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底壳、固定架以及驱动电路板;
所述底壳具有内腔,所述固定架和所述驱动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发光源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内填充有透光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胶背离所述背光组件的一侧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内装饰板朝向所述导光中框的一侧表面的形状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装饰板位于所述车辆内的副驾驶座侧边;或者,所述内装饰板为仪表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光中框,所述导光中框固定于所述背光组件上。
CN202211563154.2A 2022-12-07 2022-12-07 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8309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3154.2A CN115830983A (zh) 2022-12-07 2022-12-07 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3154.2A CN115830983A (zh) 2022-12-07 2022-12-07 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0983A true CN115830983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3154.2A Pending CN115830983A (zh) 2022-12-07 2022-12-07 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098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7521A (ja) * 1996-03-22 1997-10-03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メータ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ユニット
CN201134207Y (zh) * 2007-11-14 2008-10-15 刘振亮 一种室内全彩显示模组
JP2010032764A (ja) * 2008-07-29 2010-02-12 Nec Saitama Ltd Led実装構造及び携帯端末
CN207541877U (zh) * 2017-11-22 2018-06-26 深圳市巨能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显示效果的透光混光结构处理
CN112747284A (zh) * 2021-03-05 2021-05-04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律动产品和律动产品制作工艺
CN214752716U (zh) * 2021-04-13 2021-11-16 木卫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led显示屏
CN215042562U (zh) * 2021-03-18 2021-12-07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透光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CN114023210A (zh) * 2021-11-23 2022-02-08 东莞阿尔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影院屏的led显示模块及其制作工艺
CN216930486U (zh) * 2021-11-15 2022-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217544613U (zh) * 2022-06-24 2022-10-04 黄山市广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数码屏中贴片灯与pcb基板的装配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7521A (ja) * 1996-03-22 1997-10-03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メータ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ユニット
CN201134207Y (zh) * 2007-11-14 2008-10-15 刘振亮 一种室内全彩显示模组
JP2010032764A (ja) * 2008-07-29 2010-02-12 Nec Saitama Ltd Led実装構造及び携帯端末
CN207541877U (zh) * 2017-11-22 2018-06-26 深圳市巨能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显示效果的透光混光结构处理
CN112747284A (zh) * 2021-03-05 2021-05-04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律动产品和律动产品制作工艺
CN215042562U (zh) * 2021-03-18 2021-12-07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透光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CN214752716U (zh) * 2021-04-13 2021-11-16 木卫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led显示屏
CN216930486U (zh) * 2021-11-15 2022-07-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4023210A (zh) * 2021-11-23 2022-02-08 东莞阿尔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影院屏的led显示模块及其制作工艺
CN217544613U (zh) * 2022-06-24 2022-10-04 黄山市广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数码屏中贴片灯与pcb基板的装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5204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854297B2 (ja) 発光装置
JP526729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WO2018056076A1 (ja) 表示装置
US7708442B2 (en) Light emitting panels for display devices
US20180192525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633724B2 (ja) 照明装置
WO2015079485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20120090313A (ko) 표시 장치
JP2018179741A (ja) 表示装置
CN115830983A (zh) 导光中框及显示装置
US20090147183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the backlight unit
JP5546010B2 (ja) エンブレム
US9651824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7334935B1 (en) Light positioning frame for a back light module
KR102333959B1 (ko) 곡면표시장치
KR20160084272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070027B2 (ja) 表示装置
JP6984334B2 (ja) 発光装置
JP2014059955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218099878U (zh) 一种背光模组
JP2006071748A (ja) 内照式掲示器の光源構造
KR102009799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KR102652550B1 (ko) 곡면형 표시 장치
JP2017062121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3

Address after: 518109, Building E4, 101, Foxconn Industrial Park, No. 2 East Ring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merly Building 1, 1st Floor, G2 District), H3, H1, and H7 factories in K2 District, North Shencha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Park, Minqing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Address before: No.689 Hezuo Road, West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Yicheng Photoelectric (Wux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