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7352A - 滑动式座间储物箱 - Google Patents

滑动式座间储物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7352A
CN115817352A CN202211131892.XA CN202211131892A CN115817352A CN 115817352 A CN115817352 A CN 115817352A CN 202211131892 A CN202211131892 A CN 202211131892A CN 115817352 A CN115817352 A CN 115817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liding
coupled
interseat
inner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18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东一
崔东龙
朴昶福
金善经
禹桢薰
张洪轼
李宽雨
徐正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bi Dongguo Industrial Co ltd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bi Dongguo Industrial Co ltd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bi Dongguo Industrial Co ltd,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filed Critical Kbi Dongguo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17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73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包括:轨道框架,固定地结合在车辆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轨道部,被结合成沿所述轨道框架的长度方向可滑动;以及移动控制部,结合到所述轨道部以控制所述轨道部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可以通过轨道部使座间储物箱滑动到期望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另外,可以通过移动控制部选择性地调整座间储物箱的滑动距离,从而可以提高使用效率。此外,轨道脚轮沿内侧轨道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上交叉地设置并且设置在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从而平滑地移动。

Description

滑动式座间储物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具体地,涉及一种滑动式座间储物箱(console box),该座间储物箱被设置成在车辆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可线性往复移动,以提高车辆室内空间的利用率。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车辆室内的收纳空间,有座间储物箱、杂物箱、顶箱等。这些收纳空间用于根据各个位置存放在车辆室内使用的物品,并且被安装成根据用户的便利可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收纳空间中,座间储物箱是设置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并与换档杆一起定位的箱形态的收纳空间,也称为中央储物箱。所述座间储物箱设置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便于使用收纳的物品,因此易于存放常用物品。另外,座间储物箱的上部(盖子)通常由软质材料制成,可用作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扶手。
另一方面,近年来,车辆呈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趋势,自动驾驶系统是无需驾驶员操作即可通过控制车辆来自动驾驶的功能。目前搭载在车辆上的自动驾驶功能是部分自动驾驶,可以控制速度和转向、停车辅助、避开障碍物等,自动驾驶技术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因此,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技术局限被克服,很有可能会逐渐发展为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从而可以在驾驶期间利用车辆室内空间进行各种活动。
设置在车辆中的传统的座间储物箱以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的状态设置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并且在形成前排座椅侧的空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上所述,随着自动驾驶范围的扩大,需要通过将座间储物箱配置为可移动来提高空间利用率。特别地,需要研发一种操作机构,以便用户在车辆室内空间中方便快速地移动座间储物箱。
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本发明,并且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有韩国专利公开号为10-2005-0045430的“用于车辆的座间储物箱”。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式座间储物箱,该座间储物箱被构造成能够使座间储物箱主体滑动,并且用户能够容易地将座间储物箱的移动距离控制在预定的移动距离。
(二)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包括:轨道框架,固定地结合在车辆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轨道部,被结合成沿所述轨道框架的长度方向可滑动;以及移动控制部,结合到所述轨道部以控制所述轨道部的位置。
其中,所述轨道框架包括:一对外侧轨道,被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及定位构件,设置在所述一对外侧轨道之间,并且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位置固定孔。
并且,优选地,所述轨道部包括:一对内侧轨道,可滑动地结合到所述外侧轨道;以及止动件,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以限制所述内侧轨道的移动距离。
另外,所述止动件可以包括:第一止动构件,结合到所述一对内侧轨道之间并与设置在所述轨道框架中的固定构件接触;以及第二止动构件,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并与所述外侧轨道的前端部接触。
另外,所述移动控制部可以包括:旋转连杆部;结合体,与所述旋转连杆部的旋转运动联动而与所述定位构件结合或从所述定位构件解除结合;以及弹性部,与所述旋转连杆部和所述结合体连接以弹性恢复所述旋转连杆部和所述结合体。
另外,优选地,所述结合体包括:结合板,向下突出形成多个插入突起,并且所述多个插入突起选择性地插入到所述位置固定孔中;曲面部,结合到所述结合板并具有从一侧向另一侧方向向上倾斜的曲面;以及旋转引导板,结合到所述曲面部的另一侧并被设置成与所述旋转连杆部接触。
另外,所述旋转连杆部可以包括:一对固定体,固定地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中心轴,结合在所述一对固定体之间;以及杆,以所述中心轴为基准可旋转,所述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引导板接触以使所述结合体旋转。
其中,优选地,当所述杆向上旋转时,所述结合板向上旋转,所述插入突起从所述位置固定孔解除结合,从而所述内侧轨道可移动,并且当所述杆向下弹性恢复时,所述结合板向下弹性恢复,所述插入突起结合到所述位置固定孔,从而固定所述内侧轨道的位置。
另外,所述弹性部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体,连接到所述旋转连杆部以弹性恢复所述杆;以及第二弹性体,连接到所述结合体以弹性恢复所述结合体。
另外,所述轨道部可以包括多个轨道脚轮,所述多个轨道脚轮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并被设置成沿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
另外,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的轨道脚轮与从所述外侧轨道的上部向下突出形成的导轨滚动接触,并且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的轨道脚轮与从所述外侧轨道的下侧表面向上突出形成的导轨滚动接触。
另外,所述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可以进一步包括速度控制脚轮,所述速度控制脚轮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轨道部的状态下与所述轨道框架滚动接触。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轨道部设置有作为所述速度控制脚轮的旋转中心的多个旋转中心孔,所述多个旋转中心孔沿所述轨道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旋转中心孔在所述轨道部的侧面具有不同的高度。
另外,优选地,所述速度控制脚轮与所述轨道框架之间的重叠量为0.5~2.5mm。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可以通过轨道部使座间储物箱滑动到期望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的空间利用率。
另外,可以通过移动控制部选择性地调整座间储物箱的滑动距离,从而可以提高使用效率。
此外,轨道脚轮沿内侧轨道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上交叉地设置并且设置在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从而平滑地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的轨道部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的轨道框架、轨道脚轮和速度控制脚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的轨道部和移动控制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1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的轨道部和移动控制部的仰视图。
图6是图1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的内侧轨道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的导轨、内侧轨道和轨道脚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速度控制脚轮的旋转中心孔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体和定位构件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滑动式座间储物箱
100:轨道框架 110:外侧轨道
111a、111b:导轨 120:定位构件
121:位置固定孔 130:固定构件
200:轨道部 210:内侧轨道
220:止动件 221:第一止动构件
222:第二止动构件 230a、230b:轨道脚轮
240:速度控制脚轮 300:移动控制部
310:旋转连杆部 311:固定体
312:中心轴 313:杆
320:结合体 321:结合板
3211:插入突起 322:曲面部
323:旋转引导板 324:旋转中心轴
330:弹性部 331:第一弹性体
332:第二弹性体 400:连接装置
50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常规或字典含义,基于发明人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以便最好地解释其发明的原则,应将其解释为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含义和概念。
因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构造仅是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代表本发明的全部技术思想,应当理解,在提交申请时,可能存在可以替代这些的等同修改的示例。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以下简称座间储物箱)设置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以用于存放物品,在座间储物箱10上部包括由用户可打开和关闭的收纳部(未示出)。即,所述收纳部可以在其内部形成可存放物品的空间,并且由于所述收纳部设置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从而可用作用户的扶手等。
本发明的所述座间储物箱10可以以滑动方式移动收纳部,从而确保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的空间,或者可以通过调整位置来适当使用,例如将收纳部的上侧表面用作扶手。所述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可以包括轨道框架100、轨道部200和移动控制部300。
所述轨道框架100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并且固定地安装到车辆。所述轨道框架100可以包括一对外侧轨道110、定位构件120和固定构件130。
所述一对外侧轨道110被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即,所述一对外侧轨道110沿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地结合到车辆的内部。所述外侧轨道110优选形成为上侧表面开口的“C”形状的截面。所述外侧轨道110可以形成有在其两侧表面突出形成的导轨111。所述导轨111用于引导稍后将描述的内侧轨道210的滑动,轨道脚轮230可接触所述导轨111移动,并且所述导轨111沿所述外侧轨道110的长度方向突出形成。也就是说,所述导轨111分别在所述外侧轨道110的“C”形状的两侧表面突出形成,并且包括从上侧表面向下突出形成的导轨111a和从下侧表面向上突出形成的导轨111b。由于所述导轨111a、111b分别形成在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上,从而可以最小化所述内侧轨道210沿所述外侧轨道110的长度方向线性往复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游动,并且可以防止所述内侧轨道210脱离外侧轨道110,从而可以稳定地滑动。
所述定位构件120用于确定座间储物箱10滑动的位置,并且设置在所述一对外侧轨道110之间。即,优选地,所述定位构件120形成为板状,并且设置在所述轨道框架100的中心部的一侧。多个位置固定孔121可以形成在定位构件120中,并且所述多个位置固定孔121沿所述定位构件120的长度方向布置。也就是说,稍后将描述的插入突起3211可以选择性地插入到所述位置固定孔121中。另一方面,所述定位构件120优选由注塑成型的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定位构件120由塑料材料制成,插入突起3211由金属构件形成,所述定位构件120由与所述插入突起3211不同的材料制成,从而可以防止所述插入突起3211插入到所述位置固定孔121中时由于碰撞而产生噪音,并且可以最小化划痕的产生。
所述固定构件130用于限制滑动的座间储物箱10的移动距离,并且被设置成从所述轨道框架100的上表面突出。所述固定构件130与稍后将描述的第一止动构件221接触,从而可以限制所述座间储物箱10的向前移动距离,并且优选地,所述固定构件130可以设置成与第一止动构件221的位置和数量对应,使得与第一止动构件221接触。
所述轨道部200用于使座间储物箱10滑动,并且所述轨道部200被结合成沿所述轨道框架100的长度方向可滑动。优选地,收纳部结合到所述轨道部200的上表面,并且随着所述轨道部200滑动,收纳部也可以一起滑动。所述轨道部200可以包括一对内侧轨道210、止动件220和多个轨道脚轮230。
所述一对内侧轨道210可滑动地结合到所述外侧轨道110,并且分别结合到所述一对外侧轨道110。即,所述内侧轨道210被结合成沿所述外侧轨道110的长度方向可线性往复移动。也就是说,所述内侧轨道210优选形成为下表面开口的“C”形状的截面。
所述止动件220用于限制所述内侧轨道210的移动距离,其可以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210并与所述轨道框架100接触以限制所述内侧轨道210的滑动距离。所述止动件220可以包括第一止动构件221和第二止动构件222。
所述第一止动构件221用于限制所述内侧轨道210的向前移动距离,并且结合在所述一对内侧轨道210之间。所述第一止动构件221设置在连接所述一对内侧轨道210的中心杆下方,并且与设置在所述轨道框架100中的固定构件130接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止动构件221被设置成突出于中心杆下方,当所述内侧轨道210向前移动时,所述第一止动构件221可以与所述固定构件130接触以限制所述内侧轨道210的向前移动距离。
所述第二止动构件222用于限制所述内侧轨道210的向后移动距离,并且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即,所述第二止动构件222被设置成从所述内侧轨道210的前端部突出,并与所述外侧轨道110的前端部接触。也就是说,所述第二止动构件222被设置成向所述内侧轨道210的外侧表面方向突出,当所述内侧轨道210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二止动构件222可以与所述外侧轨道110接触以限制所述内侧轨道210的向后移动距离。
所述多个轨道脚轮230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两侧表面并被设置成可旋转,从而与所述外侧轨道110滚动接触。所述轨道脚轮230可以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两侧表面以设置在所述外侧轨道110的“C”形状的两侧表面。所述多个轨道脚轮230与所述外侧轨道110滚动接触,从而可以使座间储物箱10容易地移动。所述多个轨道脚轮230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两侧表面并被设置成沿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所述多个轨道脚轮230设置在与所述导轨111相对应的位置处,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导轨111的引导而滑动。
作为参考,在图3中,示出了多个轨道脚轮230和稍后将描述的速度控制脚轮240设置在轨道框架100的外侧轨道110中,但是,在图3中省略了内侧轨道210的图示,以便于了解外侧轨道110和内侧轨道210结合时所述轨道脚轮230和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设置在外侧轨道110上的状态。
参照图7,所述多个轨道脚轮230可以包括:轨道脚轮230a,与从所述外侧轨道110的上部向下突出形成的导轨111a滚动接触;以及轨道脚轮230b,与从所述外侧轨道110的下侧表面向上突出形成的导轨111b滚动接触。此时,优选地,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以“C”形状形成的截面中,以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的中心部为基准设置在外侧的轨道脚轮230a被设置成与所述导轨111a滚动接触,并且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以“C”形状形成的截面中,以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的中心部为基准设置在内侧的轨道脚轮230b被设置成与所述导轨111b滚动接触。
为此,优选地,在所述外侧轨道110的“C”形状中,突出形成在以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的中心部为基准位于外侧的侧表面上的所述导轨111a形成为比突出形成在以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的中心部为基准位于内侧的侧表面上的所述轨道111a更向下突出,以与所述轨道脚轮230a接触,并且在所述外侧轨道110的“C”形状中,突出形成在以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的中心部为基准位于内侧的侧表面上的所述导轨111b形成为比突出形成在以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的中心部为基准位于外侧的侧表面上的所述轨道111b更向上突出,以与所述轨道脚轮230b接触。
即,对于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外侧表面上的多个轨道脚轮230a、230b,优选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两侧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所述轨道脚轮230a,并且在另一表面上设置所述轨道脚轮230b。因此,所述轨道脚轮230a、230b被设置成以不同的旋转中心交叉地设置在每个表面上。所述轨道脚轮230a、230b被设置成交叉地接触到所述导轨111a、111b,从而可以通过最小化摩擦面积来实现平滑的移动,并且多个轨道脚轮230a、230b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两侧表面上,从而可以容易地移动。
另一方面,当所述轨道脚轮230同时与所述导轨111a和111b滚动接触时,车辆摇晃时产生的载荷通过收纳部、内侧轨道210和轨道脚轮230直接传递到导轨111a、111b,这可能导致导轨111a、111b变形或损坏。因此,从防止导轨111a、111b因外部冲击或摇晃而变形或损坏的观点出发,优选地,多个轨道脚轮230a、230b与导轨111a、111b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相互交叉地滚动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4至图6所示,优选地,分别设置在内侧轨道210的两侧表面的轨道脚轮230a、230b分别设置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前部)和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后部),以便在内侧轨道210在外侧轨道110上线性往复移动时内侧轨道210稳定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中示出了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8个轨道脚轮230a、230b,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也设置8个轨道脚轮230a、230b,在内侧轨道210上设置总共16个轨道脚轮230a、230b,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4个轨道脚轮230a、230b,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也设置4个轨道脚轮230a、230b,在内侧轨道210上设置总共8个轨道脚轮230a、230b。
作为另一示例,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2个轨道脚轮230a、230b,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2个轨道脚轮230a、230b设置,在内侧轨道210上可以设置总共4个轨道脚轮230a、230b。
作为又一示例,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3个轨道脚轮230a、230b,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3个轨道脚轮230a、230b,在内侧轨道210上可以设置总共6个轨道脚轮230a、230b。
然而,为了最小化内侧轨道210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游动并且降低由此产生的噪音,优选地,在内侧轨道210上设置12至16个的范围内的轨道脚轮230a、230b。
如果在内侧轨道210上设置少于12个的轨道脚轮230a、230b,则虽然内侧轨道210的移动不会有问题,但在内侧轨道210的移动过程中,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游动并由此产生噪声。
另外,如果在内侧轨道210上设置多于16个的轨道脚轮230a、230b,则虽然内侧轨道210的移动不会有问题,但会增加座间储物箱10的制造成本。
因此,轨道脚轮230a、230b选择性地设置在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中间侧和另一端侧,并且数量优选地被设置成12至16个。
另外,如图3、图6和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可以进一步包括速度控制脚轮240,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轨道部200的状态下与所述轨道框架100滚动接触。
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用于控制在轨道框架100上滑动的轨道部200的速度。
具体地,速度控制脚轮240是可以通过设置在外侧轨道110上滑动的内侧轨道210的速度来辅助内侧轨道210稳定滑动的组件。
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内部设置多个速度控制脚轮240。即,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210的“C”形状的内部,以与所述外侧轨道110滚动接触。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由具有弹性恢复力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外侧轨道110接触并旋转,由于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由橡胶材料制成,因此可以与所述外侧轨道110摩擦接触以防止所述内侧轨道210的打滑,从而可以辅助内侧轨道210能够稳定地滑动。也就是说,优选地,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被设置成与所述外侧轨道110的“C”形状的下表面接触,并且在所述一对内侧轨道210中的每一个设置多个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并且彼此间隔开。通过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与所述外侧轨道110之间的摩擦力,用户在使座间储物箱10的收纳部滑动时可以控制操作力,可以以期望的速度移动以容易控制内侧轨道210的位置。
如上所述,速度控制脚轮240可旋转地安装在内侧轨道210的“C”形状的内部空间中,速度控制脚轮240的一部分暴露于内侧轨道210的下部并与外侧轨道110的底表面滚动接触。
此时,内侧轨道210的移动速度可根据速度控制脚轮240暴露于内侧轨道210下部的部分与外侧轨道110相互重叠(overlap)的程度来确定。
即,由于速度控制脚轮240由具有弹性恢复力的材料制成,因此在与外侧轨道110接触时会产生彼此重叠的区域(overlap),可以说,内侧轨道210的移动速度是根据所述重叠量来控制的。
如下面的实验结果表所示,可以确认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底表面重叠的程度越大,用于使内侧轨道在外侧轨道110上滑动的力越大。
例如,当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为0.5mm时,用于移动内侧轨道210所需的力为0.9kgf,因此,内侧轨道210的移动速度比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为大于0.5mm时相对更快。
相反,当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为2.5mm时,用于移动内侧轨道210所需的力为2.4kgf,因此,内侧轨道210的移动速度比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为0.5mm时相对更慢。
操作者可以通过将安装在内侧轨道210上的速度控制脚轮240的旋转中心设置成靠近外侧轨道110的底表面,或者设置在远离外侧轨道110的底表面的方向上来设置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的底表面之间的重叠量。
因此,操作者可以根据车辆的类型、车辆的使用用途和用户的喜好容易地控制在外侧轨道110上线性往复移动的内侧轨道210的速度。
作为参考,根据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来测量用于移动内侧轨道210的力的实验可以通过已知的推拉力计(Push Pull Gauge)来执行。
即,可以利用推拉力计对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或另一端进行加压并测量其力。
[表1]
速度控制脚轮与外侧轨道之间的重叠量 用于移动内侧轨道的力
0.5mm 0.9kgf
1mm 1.2kgf
1.5mm 1.5kgf
2mm 1.9kgf
2.5mm 2.4kgf
另一方面,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在轨道部200也可以设置有作为速度控制脚轮240的旋转中心的多个旋转中心孔241。
所述旋转中心孔241可以沿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旋转中心孔241在内侧轨道210的侧面具有不同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中示出了在内侧轨道210的侧面设置5个旋转中心孔241,并且从内侧轨道2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5个旋转中心孔241依次形成为逐渐远离外侧轨道110的底表面。
因此,操作者可以利用多个旋转中心孔241中的任何一个旋转中心孔241将速度控制脚轮240可旋转地安装在内侧轨道210上,另外,通过选择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可以根据车辆的类型、车辆的用途、用户的喜好容易设置内侧轨道210的线性往复移动速度。
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优选设置为0.5~2.5mm。如果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小于0.5mm,则内侧轨道210的移动速度增加,发生内侧轨道210移动距离超过用户预期距离的现象,相反,如果速度控制脚轮240与外侧轨道110之间的重叠量超过2.5mm,则发生内侧轨道210移动距离短于用户预期距离的现象。
所述移动控制部300结合到所述轨道部200以控制所述轨道部200的位置。即,所述移动控制部300用于控制所述轨道部200的滑动,并且可以包括旋转连杆部310、结合体320和弹性部330。
所述旋转连杆部310通过接收用户施加的力而旋转,并且包括一对固定体311、中心轴312和杆313。
所述一对固定体311固定地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210。即,所述一对固定体311可以分别固定地结合到所述一对内侧轨道210。
所述中心轴312结合在所述一对固定体311之间。
所述杆313以中心轴312为基准可旋转地结合。所述杆313可以通过接收用户施加的力而旋转,为此,所述杆313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到端部的手柄等。也就是说,当用户旋转杆313的端部时,所述杆313的一端可以旋转并与稍后将描述的旋转引导板323接触以使结合体320旋转。
作为参考,如图所示,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装置400可以设置在杆313的端部。当用户操作手柄500时,连接装置400用于使杆313旋转。
即,由于连接装置4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到杆31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并且连接装置4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到手柄500的操作杆,因此当用户操作手柄500时,连接装置400和杆313可以与之联动而依次旋转。
由于连接装置400可以说是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的成型体,因此其优点在于,从用户传递到手柄500的力可以立即传递到杆313的端部。另外,与由线缆或牵引线构成的连接装置(未示出)相比,具有相对较小的应变率和较高的耐用性,因此因损坏或变形而导致的部件更换次数也可以显着减少。作为参考,由线缆或牵引线构成的连接装置因外部干扰而被拉伸或收缩,因此其缺点在于,传递到手柄500的用户施加的力不能立即传递到杆313。因此,用于将手柄500和杆313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装置400优选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的刚性注塑制品或成型品制造。
如图1至图5和图9所示,所述结合体320与所述定位构件120结合或从所述定位构件120解除结合以确定所述轨道部200的滑动位置,并且通过所述旋转连杆部310而旋转。即,所述结合体320可以与所述旋转连杆部310的旋转运动联动而与所述定位构件120结合或从所述定位构件120解除结合。所述结合体320可以包括结合板321、曲面部322和旋转引导板323。
所述结合板321设置在所述定位构件120的上部并滑动。在结合板321向下突出形成多个插入突起3211,并且通过结合板321的旋转,所述多个插入突起3211可以选择性地插入到所述位置固定孔121中。即,可以通过所述多个插入突起3211插入到所述位置固定孔121中来固定所述轨道部200的滑动。因此,可以根据插入到所述多个位置固定孔121中的位置来控制座间储物箱10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结合板321可以通过所述杆313的旋转而旋转。
作为参考,如图9所示,所述多个插入突起3211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例如,多个插入突起3211可以被设置成具有从结合板32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方向逐渐变长的长度。
另外,优选地,多个插入突起3211在结合板321上倾斜地突出形成,以便容易地插入到形成在定位构件120中的位置固定孔121中。因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合体320具有在以预定角度旋转的同时与定位构件120结合或从定位构件120解除结合的构造,因此当多个插入突起3211沿与结合体320的旋转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设置时,可以容易地插入到位置固定孔121中或者可以容易地与位置固定孔121分离。
所述曲面部322结合到所述结合板321并且具有从一侧向另一侧方向向上倾斜的曲面。即,优选地,所述弯曲部322的一侧结合到所述结合板321,并且从一侧向另一侧方向向上倾斜。
所述旋转引导板323结合到所述曲面部322的另一侧。所述旋转引导板323被设置成使得其下侧表面与所述旋转连杆部310接触,从而所述结合体320可以通过所述旋转连杆部310而旋转。也就是说,优选地,所述结合体320随着旋转引导板323向下移动而以旋转中心轴324为基准旋转,并且优选地,所述旋转中心轴324结合到所述固定体311。
所述弹性部330用于弹性恢复所述旋转连杆部310和所述结合体320,并且所述弹性部330可以与所述旋转连杆部310和所述结合体320连接以通过弹力使所述旋转连杆部310和所述结合体320恢复到原始位置。所述弹性部330包括第一弹性体331和第二弹性体332。
所述第一弹性体331连接到所述旋转连杆部310以弹性恢复所述杆313。即,所述第一弹性体331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杆313接触,并且通过用户施加的力而弹性变形,然后当用户不施加力时,可以通过弹力使所述杆313恢复到原始位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弹性体331的两端结合到一对固定体311,以所述中心轴312为基准旋转,并且中心部可以与所述杆313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第二弹性体332连接到所述结合体320以弹性恢复所述结合体320。即,所述第二弹性体332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结合体320接触,并且当用户施加力时,所述结合体320可以通过所述杆313而旋转以弹性变形,然后当用户不施加力时,可以通过弹力使所述结合体320恢复到原始位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弹性体332的两端结合到一对固定体311,以所述旋转中心轴324为基准旋转,并且中心部可以与所述结合板321的下表面接触。
也就是说,当所述杆313的另一端向上旋转时,所述杆313的一端向下旋转,并且由于所述杆313的一端和所述旋转引导板323接触而使所述旋转引导板323向下旋转。并且,所述结合板321可以通过所述旋转引导板323的旋转而向上旋转。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体331通过用户施加的力而与所述杆313的上表面接触并弹性变形,所述第二弹性体332与所述结合板321的下表面接触并弹性变形。此时,当所述杆313向上旋转以使结合板321向上旋转时,所述插入突起3211从所述位置固定孔121释放,从而所述内侧轨道210可移动。
相反,在使所述内侧轨道210滑动之后,当不施加力时,所述杆313向下弹性恢复,所述结合板321也向下弹性恢复。因此,所述插入突起3211可以结合到所述位置固定孔121,从而可以固定所述内侧轨道210的位置。
另一方面,所述轨道框架100是通过挤压工艺制造的,可以提高成型精度以实现平滑的滑动。也就是说,当所述轨道框架100通过滚压成型方式制造时,产品的精度会降低,并且轨道脚轮230可能无法平滑地旋转。因此,当通过挤压工艺制造所述轨道框架100时,具有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型精度的优点。因此,轨道脚轮230可以沿轨道框架100平滑地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10可以通过轨道部200使座间储物箱10滑动到期望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的空间利用率。
另外,可以通过移动控制部300选择性地调整座间储物箱10的滑动距离,从而可以提高使用效率。
此外,轨道脚轮230沿内侧轨道的长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上交叉地设置并且设置在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从而平滑地移动。
以上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该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由此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确定。

Claims (14)

1.一种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包括:
轨道框架,固定地结合在车辆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
轨道部,被结合成沿所述轨道框架的长度方向可滑动;以及
移动控制部,结合到所述轨道部以控制所述轨道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轨道框架包括:
一对外侧轨道,被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及
定位构件,设置在所述一对外侧轨道之间,并且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位置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轨道部包括:
一对内侧轨道,可滑动地结合到所述外侧轨道;以及
止动件,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以限制所述内侧轨道的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止动件包括:
第一止动构件,结合到所述一对内侧轨道之间并与设置在所述轨道框架中的固定构件接触;以及
第二止动构件,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并与所述外侧轨道的前端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移动控制部包括:
旋转连杆部;
结合体,与所述旋转连杆部的旋转运动联动而与所述定位构件结合或从所述定位构件解除结合;以及
弹性部,与所述旋转连杆部和所述结合体连接以弹性恢复所述旋转连杆部和所述结合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结合体包括:
结合板,向下突出形成多个插入突起,并且多个所述插入突起选择性地插入到所述位置固定孔中;
曲面部,结合到所述结合板并具有从一侧向另一侧方向向上倾斜的曲面;以及
旋转引导板,结合到所述曲面部的另一侧并被设置成与所述旋转连杆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旋转连杆部包括:
一对固定体,固定地结合到所述内侧轨道;
中心轴,结合在所述一对固定体之间;以及
杆,以所述中心轴为基准可旋转,所述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引导板接触以使所述结合体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当所述杆向上旋转时,所述结合板向上旋转,所述插入突起从所述位置固定孔解除结合,从而所述内侧轨道可移动,
当所述杆向下弹性恢复时,所述结合板向下弹性恢复,所述插入突起结合到所述位置固定孔,从而固定所述内侧轨道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弹性部包括:
第一弹性体,连接到所述旋转连杆部以弹性恢复所述杆;以及
第二弹性体,连接到所述结合体以弹性恢复所述结合体。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轨道部包括多个轨道脚轮,所述多个轨道脚轮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并被设置成沿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的轨道脚轮与从所述外侧轨道的上部向下突出形成的导轨滚动接触,
设置在所述内侧轨道的两侧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的轨道脚轮与从所述外侧轨道的下侧表面向上突出形成的导轨滚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进一步包括:
速度控制脚轮,在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轨道部的状态下与所述轨道框架滚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在所述轨道部设置有作为所述速度控制脚轮的旋转中心的多个旋转中心孔,
所述多个旋转中心孔沿所述轨道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旋转中心孔在所述轨道部的侧面具有不同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式座间储物箱,其中,
所述速度控制脚轮与所述轨道框架之间的重叠量为0.5~2.5mm。
CN202211131892.XA 2021-09-16 2022-09-16 滑动式座间储物箱 Pending CN1158173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23865 2021-09-16
KR1020210123865A KR102598407B1 (ko) 2021-09-16 2021-09-16 슬라이딩형 콘솔박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7352A true CN115817352A (zh) 2023-03-21

Family

ID=85284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1892.XA Pending CN115817352A (zh) 2021-09-16 2022-09-16 滑动式座间储物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84592A1 (zh)
KR (1) KR102598407B1 (zh)
CN (1) CN115817352A (zh)
DE (1) DE1020222097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2875A (ja) 1998-08-11 2000-02-22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KR100586179B1 (ko) * 2004-10-25 2006-07-06 코리아에프티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이동형 콘솔조립체
KR101987003B1 (ko) * 2017-11-10 2019-06-10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자동차의 전동식 슬라이딩 콘솔
KR102575354B1 (ko) * 2018-04-12 2023-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콘솔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98407B1 (ko) 2023-11-03
DE102022209730A1 (de) 2023-03-16
US20230084592A1 (en) 2023-03-16
KR20230040567A (ko)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9367B2 (en) Sliding arm-rest console assembly
CN108454477B (zh) 用于打开和关闭滑动扶手控制台的装置
JP4738962B2 (ja) 自動車におけるラゲージフロア体の上下移動装置
US11766970B2 (en) Storage box
EP3275735B1 (en) A motor vehicle drawer assembly
US11148601B2 (en) Moving multi console for vehicle
US9216694B2 (en) Vehicle center console
CN111634238A (zh) 滑动中控台
KR20180076168A (ko) 자동차의 슬라이딩 암 레스트용 레일 유니트
CN112706670A (zh) 薄型头枕装置
CN115817352A (zh) 滑动式座间储物箱
CN111055777A (zh) 铰接式多层储物舱
US20070236036A1 (en) Articulated component
US6886877B1 (en) Vehicle with tailgate
CN114056239A (zh) 滑动型物品箱
JP2009241631A (ja) 自動車荷室のボード開閉装置
US7681936B2 (en) Load floor with gear rack
JP5322613B2 (ja) 蓋可動装置
JP2006280747A (ja) アームレスト
KR0137291Y1 (ko) 신장가능한 자동차의 콘솔박스
EP1571044A2 (en) A motor-vehicle dashboard with a glove compartment of variable configuration
WO2023182310A1 (ja) 車両用ドアアームレスト
JP4679287B2 (ja) 蹴り出し機構及び収納装置
JP2010215072A (ja) スライド機構
JPH0649230Y2 (ja) 自動車用リヤシー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