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0734A - 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0734A
CN115800734A CN202310080535.3A CN202310080535A CN115800734A CN 115800734 A CN115800734 A CN 115800734A CN 202310080535 A CN202310080535 A CN 202310080535A CN 115800734 A CN115800734 A CN 115800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switching tube
capacitor
inductor
bo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805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00734B (zh
Inventor
吴家辉
陈建明
董春云
朱成林
吴龙生
卢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805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0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0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0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00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0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该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通过二阶升压电路与逆变电路的级联实现。其中,二阶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以及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在第一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下的对第一电感或第二电感的充电,此时,该电路使用的器件数量减少,且使得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具有较大的电压增益,可以实现较强的升压效果,并提升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使用光伏逆变器时,一般要对光伏板产生的电压先进行升压,以匹配电网电压,再进行逆变。目前的逆变器一般为两级结构,DC/DC变换电路作为一级,DC/AC变换电路作为另一级,DC/DC变换电路与DC/AC变换器进行级联。为了简化逆变器的结构,降低多个半导体器件数量,以及由于级联导致的额外损耗,此时单级逆变器应运而生。现有的单级逆变器大多数为Z源逆变器。但是Z源逆变器,需要逆变电路前添加较大的无源网络进行配合,但Z源逆变器产生的电压增益较低,升压能力有限,此时需要更多数量的无源器件。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寻求如何在使用少数量的无源器件的前提下,提升逆变器的电压增益、工作效率以及升压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竭力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提升逆变器的电压增益和升压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包括:二阶升压电路、逆变电路;
二阶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二阶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网连接;
其中,二阶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
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由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构成的公共端连接,由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构成的公共端与逆变电路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由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由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构成的公共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连接。优选地,逆变电路为三相逆变电路,三相逆变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
由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构成的公共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由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构成的公共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三输出端;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第三开关管的驱动端、第四开关管的驱动端、第五开关管的驱动端、第六开关管的驱动端、第七开关管的驱动端均用于接收脉冲信号。优选地,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
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交流电网;
交流电网与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均连接。
优选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为整流二极管。
优选地,电源为光伏电池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升压方法,应用于第一电感与电源、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连接,第一二极管的和第二电感均与第一开关管连接,第二二极管与第一电容、第二电感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一开关管均与第二电容连接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该方法包括:
接收表征第一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分为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
根据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一二极管导通,第二二极管反向截止,以便于电池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第一二极管向第一电感充电,第一电容向第二电感充电;
根据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第二二极管导通,以便于逆变电路续流,使得电池和第一电感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第二二极管向第一电容充电,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向第二电容充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升压装置,应用于第一电感与电源、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连接,第一二极管的和第二电感均与第一开关管连接,第二二极管与第一电容、第二电感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一开关管均与第二电容连接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表征第一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分为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一二极管导通,第二二极管反向截止,以便于电池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第一二极管向第一电感充电,第一电容向第二电感充电;
根据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第二二极管导通,以便于逆变电路续流,使得电池和第一电感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第二二极管向第一电容充电,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向第二电容充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升压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指向计算机程序,实现升压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升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包括:二阶升压电路与逆变电路级联。其中,二阶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在第一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下的对第一电感或第二电感的充电,此时,该电路使用的器件数量减少,且使得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具有较大的电压增益,可以实现较强的升压效果,并提升工作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效果同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的电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方法信号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能够提升逆变器的电压增益和升压能力。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包括:二阶升压电路、逆变电路;
二阶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二阶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网连接;
其中,二阶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
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由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构成的公共端连接,由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构成的公共端与逆变电路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由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由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构成的公共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连接。其中,逆变电路为三相逆变电路,三相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
由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构成的公共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由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构成的公共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三输出端;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第三开关管的驱动端、第四开关管的驱动端、第五开关管的驱动端、第六开关管的驱动端、第七开关管的驱动端均用于接收脉冲信号。还需要说明的是,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一开关管至第七开关管可以同时设置为IGBT管。当第一开关管至第七开关管均设置为IGBT管时,各IGBT管的第一端为集电极,各IGBT管的第二端为发射极,各IGBT管的驱动端为栅极。此时,二阶升压电路的连接方式为: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由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构成的公共端连接,由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构成的公共端与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由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由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构成的公共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用于接收脉冲信号,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作为二阶升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作为二阶升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同时,三相逆变电路的连接方式为:由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构成的公共端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由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第七开关管的集电极构成的公共端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第六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七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并作为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三输出端;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第三开关管的栅极、第四开关管的栅极、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第六开关管的栅极、第七开关管的栅极均用于接收脉冲信号。此外,在本实施中还应包括交流电网,交流电网N与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均连接。其中,交流电网含有三相电源,分别为:与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源A,与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电源B,与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的第三电源C。且该电路中可以将二阶升压简单理解为:第一节升压是通过电源对第一电感充电后,第一电感给第一电容充电;第二阶升压是通过第一电容对第二电感充电。此时可以得知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必然小于第二电容两端的电压,因此,当第一开关管关断时,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此外为了防止电流因为电压的高低而改变电流方向,因此需要利用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的特性,且将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设置为整流二极管;同时,将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均设置为反并联二极管。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主要应用于光伏电池板的升压,以此,将该电路中的电源设置为光伏电池板。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包括:二阶升压电路与逆变电路级联。其中,二阶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在第一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下的对第一电感或第二电感的充电,此时,该电路使用的器件数量减少,且使得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具有较大的电压增益,可以实现较强的升压效果,并提升工作效率。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一种升压方法,应用于第一电感与电源、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连接,第一二极管的和第二电感均与第一开关管连接,第二二极管与第一电容、第二电感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一开关管均与第二电容连接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该方法包括:
S20:接收表征第一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分为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其中高低电平信号是以预设周期进行高低电平的变换的。该脉冲信号的占空比设置为D,预设周期设置为Ts(也表征第一开关管的开关周期为Ts)。
S21:根据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一二极管导通,第二二极管反向截止。
以便于电池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第一二极管向第一电感充电,第一电容向第二电感充电。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方法信号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感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VPV,其中VPV为电源的电压值,第一电感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0;第二二极管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0,第二二极管两端电压的最小值为-VC1;第二电感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VC1。此时由第二电容充当母线电容。
S22:根据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第二二极管导通。
当第一开关管关断时,三相逆变电路通过多个反并联二极管为二阶升压电路续流,使得电池和第一电感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第二二极管向第一电容充电,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向第二电容充电。该电路中可以将二阶升压简单理解为:第一节升压是通过电源对第一电感充电后,第一电感给第一电容充电;第二阶升压是通过第一电容对第二电感充电。此时可以得知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必然小于第二电容两端的电压,因此,当第一开关管关断时,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此时如图3所示,第一二极管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0,第一二极管两端电压的最小值为VC1-VC2;同时,第二电感两端电压的最小值为VC1-VC2。
其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感的伏秒平衡可得如下方程:
Figure SMS_1
根据积分公式计算出如下计算式:
Figure SMS_2
解得如下结果:
Figure SMS_3
此时,由解得的结果可知,该二阶逆变器的电压增益为
Figure SMS_4
,远大于传统的Z源逆变器的电压增益。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包括:二阶升压电路与逆变电路级联。其中,二阶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在第一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下的对第一电感或第二电感的充电,此时,该电路使用的器件数量减少,且使得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具有较大的电压增益,可以实现较强的升压效果,并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因为在此过程中,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中设置了三相逆变电路中的多个反并联二极管,增大了器件的利用率;同时,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的特性,能够防止电流回流至母线电容(即为第二电容),减小了电流波动造成的电能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升压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本申请还提供升压装置对应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从两个角度对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一种是基于功能模块的角度,另一种是基于硬件的角度。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装置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升压装置,应用于上述全部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40,用于接收表征第一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分为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41,用于根据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一二极管导通,第二二极管反向截止,以便于电池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第一二极管向第一电感充电,第一电容向第二电感充电;
第二控制模块42,用于根据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关断,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第二二极管导通,以便于逆变电路续流,使得电池和第一电感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第二二极管向第一电容充电,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向第二电容充电。
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压设备结构图,如图5所示,升压设备包括:
存储器5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51,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升压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升压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
其中,处理器5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5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5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1可以集成有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1还可以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5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50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50至少用于存储以下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1加载并执行之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升压方法的相关步骤。另外,存储器50所存储的资源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其中,操作系统可以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升压方法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压设备还可包括有显示屏、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电源以及通信总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升压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压设备,包括存储器50和处理器51,处理器51在执行存储器50存储的程序时,能够实现升压方法。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应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二阶升压电路、逆变电路;
所述二阶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二阶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电网连接;
其中,所述二阶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逆变全桥的全部反并联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由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构成的公共端连接,由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构成的公共端与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由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由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构成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端用于接收脉冲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逆变全桥的全部所述反并联二极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为三相逆变电路,所述三相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
由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构成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由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构成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驱动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驱动端、第所述七开关管的驱动端均用于接收所述脉冲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全桥的全部所述反并联二极管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流电网;
所述交流电网与所述三相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均为整流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光伏电池板。
7.一种升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的二阶升压逆变器,该方法包括:
接收表征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分为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
根据所述高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所述第二二极管反向截止,以便于电池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所述第一二极管向所述第一电感充电,所述第一电容向所述第二电感充电;
根据所述低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关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以便于逆变电路续流,使得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一电感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所述第二二极管向所述第一电容充电,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感向所述第二电容充电。
8.一种升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感与电源、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和第二电感均与第一开关管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与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感均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开关管均与所述第二电容连接的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表征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或关断的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分为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高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所述第一二极管导通,所述第二二极管反向截止,以便于电池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所述第一二极管向所述第一电感充电,所述第一电容向所述第二电感充电;
根据所述低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关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反向截止,所述第二二极管导通,以便于逆变电路续流,使得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一电感通过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所述第二二极管向所述第一电容充电,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感向所述第二电容充电。
9.一种升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压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压方法的步骤。
CN202310080535.3A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5800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0535.3A CN115800734B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0535.3A CN115800734B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0734A true CN115800734A (zh) 2023-03-14
CN115800734B CN115800734B (zh) 2023-05-02

Family

ID=85430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0535.3A Active CN115800734B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073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7123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Single stage integrated boost inverter motor drive circuit
CN103997248A (zh) * 2014-06-03 2014-08-20 青岛理工大学 具有高电压增益的开关耦合电感软开关单级可升压逆变器
CN104811075A (zh) * 2014-12-12 2015-07-29 武汉绿鼎天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5939126A (zh) * 2016-06-30 2016-09-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开关电感型混合准z源逆变器
CN107834886A (zh) * 2017-12-08 2018-03-23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单级升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65129A (zh) * 2020-07-09 2020-10-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四开关单相单级式开关升压逆变器
WO2022062327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型开关耦合电感准z源逆变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7123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Single stage integrated boost inverter motor drive circuit
CN103997248A (zh) * 2014-06-03 2014-08-20 青岛理工大学 具有高电压增益的开关耦合电感软开关单级可升压逆变器
CN104811075A (zh) * 2014-12-12 2015-07-29 武汉绿鼎天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5939126A (zh) * 2016-06-30 2016-09-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开关电感型混合准z源逆变器
CN107834886A (zh) * 2017-12-08 2018-03-23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单级升压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65129A (zh) * 2020-07-09 2020-10-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四开关单相单级式开关升压逆变器
WO2022062327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型开关耦合电感准z源逆变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建明等: "两电平可升压自然软开关DC/AC变流器发热均衡控制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0734B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34237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ingle-phase DC/AC converters and converter arrangement
US10917021B1 (en) Multilevel inverter with reduced number of components
CN103259442B (zh) 一种高增益电流型逆变器
CN110768556B (zh) 一种基于升降压的多电平逆变电路以及逆变系统
CN114447889A (zh) 一种并网逆变器的保护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CN115242092A (zh) 飞跨电容三电平dcdc变换器、光伏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181405A (zh) 一种单开关阻抗网络级联型dc‑dc变换器及升压系统
CN116937999A (zh) 换流桥臂电路、换流装置和预充电控制方法
CN115800734A (zh) 一种单级二阶升压逆变器、升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03574540U (zh) 一种直流升压电路及电子设备
Kim et al. A new multilevel inverter with reduced switch count for renewable power applications
CN114337264B (zh) 升压变换电路、装置及方法
CN110707955A (zh) 一种三相多电平逆变电路
KR100898259B1 (ko) 전하 펌프 방식의 전력 변환 인버터
CN117411155A (zh) 一种充电装置、充电桩及充电系统
CN212909346U (zh) 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211908650U (zh) 一种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112491270B (zh) 一种升压电路及其装置和系统
WO2020142890A1 (zh) 母线电压的调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172367B (zh) 一种两电平升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21603B (zh) 一种anpc电路及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14626823U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13630028B (zh) 一种升降压低应力开关电容多电平逆变器
Sivaraman et al.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ovel T-source inverter for high voltage gain application
US11646674B2 (en) Multi-level converter with triangle topolog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ingle-stage second-order boost inverter, boost method, device, equipment, and mediu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2

Pledgee: Zhejiang Hangzhou Yuha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988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