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1305B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1305B
CN115781305B CN202310039331.5A CN202310039331A CN115781305B CN 115781305 B CN115781305 B CN 115781305B CN 202310039331 A CN202310039331 A CN 202310039331A CN 115781305 B CN115781305 B CN 115781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electric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393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81305A (zh
Inventor
陈良进
蒙华显
来彩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xi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ixi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ixi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ixi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393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1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1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81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1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包括有门形架、第一移动单元、钻孔单元、防护单元和定位单元等;两个门形架上连接有第一移动单元;第一移动单元连接有钻孔单元;钻孔单元连接有用于罩住钻孔位置的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下部连接有用于避免钻头打孔打偏的定位单元。本发明通过对电池壳以半包覆式进行夹持固定,避免电池壳在夹紧过程中,电池壳的端部受力集中,导致的电池壳发生变形,并通过接触板挤压缓冲件,缓冲件发生变形,缓冲件向下弯曲的幅度更大,缓冲件的形变抗力越大,对震动冲击产生的力进行分散,以及通过扩口器进入孔时,孔周围的披锋向周围翻折,打磨杆转动,避免披锋在打磨过程折回孔内。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典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电动汽车的核心便是动力电池,而为了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受到损坏,而导致动力电池泄漏甚至爆炸,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而为了更好的对电池进行固定,需要动力将电池固定于电池壳内,电池壳能较好对动力电池进行防护,且对动力电池进行规整防止。
为了对电池进行精确固定,则需要对电池壳进行打孔,由于电动汽车的行驶更长的时间,则需要精简车身重量,故而电池壳一般为中空的载体,并在其中设置加强板,用于加强电池壳的结构强度,并对其上的电池作分隔定位,在一般对电池壳进行钻孔时,电池壳在进行固定时,即会发生变形,使得钻出的孔洞,不规整,不符合需要,并且在电池壳固定好后,对电池壳的加强筋的位置进行钻孔,不容易发生变形,但是需要较长的钻孔行程,容易使得钻头抖动,并发生位置的改变,使得打孔精度下降,以及钻孔后,钻出的孔的延伸方向上有披锋存在,容易刮伤与其接触的物件,影响后续对电池壳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
为了克服电池壳在进行固定时,即会发生变形,并且电池壳的加强筋的位置进行钻孔,钻孔行程长,钻头抖动,以及钻出的孔的延伸方向上有披锋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实施方案是: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包括有底架和门形架;底架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门形架;还包括有固定单元、第一移动单元、钻孔单元、防护单元、定位单元、第二移动单元和打磨单元;底架左部和右部连接有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壳夹紧的固定单元;两个门形架上连接有第一移动单元;第一移动单元连接有钻孔单元;钻孔单元连接有用于罩住钻孔位置的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下部连接有用于避免钻头打孔打偏的定位单元;底架下部连接有第二移动单元;第二移动单元连接有用于对孔位披锋毛刺处理的打磨单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固定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执行器和固定框;底架上表面左部和上表面右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一电动执行器;两个第一电动执行器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固定框;每个固定框上各开有前后两个圆孔;两个固定框相向侧各开有一个用于承托并固定电池壳的承托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移动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块、横梁、第二电动滑轨和第二电动滑块;两个门形架上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一电动滑轨;两个第一电动滑轨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滑块;两个第一电动滑块上共同固接有横梁;横梁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与钻孔单元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钻孔单元包括有固定板、第二电动执行器、衔接板、第一滑杆、安装板、第一动力组件和钻咀;第二电动滑块上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后部安装有第二电动执行器;第二电动执行器伸缩部固接有衔接板;衔接板前部固接有两个第一滑杆;两个第一滑杆均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滑杆下部共同固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与防护单元连接;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动力组件;第一动力组件为伺服电机;第一动力组件输出轴可拆卸式连接有钻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防护单元包括有第一弹性件、套筒、定位件和抽气管;安装板下部连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下部固接有套筒;钻咀从套筒中间穿过;套筒下部固接有定位件,定位件为倒置的“U”形;定位件与定位单元连接;套筒下部连通有抽气管;抽气管位于定位件上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定位单元包括有第二滑杆、接触板和缓冲件;定位件左部与右部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杆;两个第二滑杆相向侧各固接有一个接触板;定位件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若干个缓冲件;每个缓冲件与定位件远离的一侧与接触板接触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缓冲件相向侧各敷设有一层橡胶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移动单元包括有第三电动滑轨、第三电动滑块和L形板;底架下表面前部和下表面后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三电动滑轨;两个第三电动滑轨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电动滑块;两个第三电动滑块各固接有一个L形板;两个L形板均与打磨单元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打磨单元包括有槽板、滑动块、支板、循环降温器、第二弹性件、第二动力组件、限位件、打磨杆、扩口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两个L形板之间固接有槽板;槽板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前部和后部各开有一个降温腔;两个降温腔之间连通有左右两个连通腔;滑动块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支板;两个支板下部共同固接有循环降温器;循环降温器上表面固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上部固接有第二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上固接有限位件;限位件左部和右部各与一个支板滑动连接;第二动力组件输出轴固接有打磨杆;打磨杆与滑动块滑动连接;打磨杆顶部固接有扩口器;扩口器为圆台形的硬质合金;滑动块前上部连通有第一导管;滑动块后下部连通有第二导管;第一导管下部与循环降温器上前部连通;第二导管下部与循环降温器后下部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打磨杆上部为锥形平台,打磨杆顶面平台上固定有磨砂盘。
有益效果:
1、通过两个固定框将电池壳的左部和右部以半包覆式进行夹持固定,将来自于两个第一电动执行器的推力均匀分散,有效避免电池壳在夹紧过程中,电池壳的端部受力集中,导致的电池壳发生变形。
2、电池壳钻孔时的震动,接触板挤压缓冲件,缓冲件发生变形,缓冲件向下弯曲的幅度更大,缓冲件的形变抗力越大,故而能在钻孔过程中,缓冲件对震动能进行吸收,缓冲件在远离定位件的一侧与接触板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对震动冲击产生的力进行分散。
3、扩口器进入孔时,孔周围的披锋向周围翻折,而后直至打磨杆上部的磨砂层与电池壳下表面接触,此时披锋处于打磨杆顶面与电池壳底面之间,打磨杆转动过程中,通过磨砂层对披锋进行打磨平整,避免披锋在打磨过程中折回孔内,在通过循环降温器对打磨杆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第一种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钻孔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第二种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防护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防护单元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第三种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打磨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的打磨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
1-底架,2-门形架;
101-第一电动执行器,102-固定框,10201-承托槽,201-第一电动滑轨,202-第一电动滑块,203-横梁,204-第二电动滑轨,205-第二电动滑块,301-固定板,302-第二电动执行器,303-衔接板,304-第一滑杆,305-安装板,306-第一动力组件,307-钻咀,401-第一弹性件,402-套筒,403-定位件,404-抽气管,501-第二滑杆,502-接触板,503-缓冲件,601-第三电动滑轨,602-第三电动滑块,603-L形板,701-槽板,702-滑动块,703-支板,704-循环降温器,705-第二弹性件,706-第二动力组件,707-限位件,708-打磨杆,709-扩口器,7010-第一导管,7011-第二导管,70201-降温腔,70202-连通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第1种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根据图1-3所示,包括有底架1和门形架2;底架1左部和右部各螺栓连接有一个门形架2;
还包括有固定单元、第一移动单元、钻孔单元、防护单元、定位单元、第二移动单元和打磨单元;底架1左部和右部连接有固定单元;两个门形架2上连接有第一移动单元;第一移动单元连接有钻孔单元;钻孔单元连接有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下部连接有定位单元;底架1下部连接有第二移动单元;第二移动单元连接有打磨单元。
第2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1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图1和图4所示,固定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执行器101和固定框102;底架1上表面左部和上表面右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一电动执行器101;第一电动执行器101为电动推杆;两个第一电动执行器101伸缩部各螺栓连接有一个固定框102;每个固定框102上各开有前后两个圆孔,用于电池壳两端的电线束管通过;两个固定框102相向侧各开有一个承托槽10201。
根据图1和图4所示,第一移动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201、第一电动滑块202、横梁203、第二电动滑轨204和第二电动滑块205;两个门形架2上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一电动滑轨201;两个第一电动滑轨201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滑块202;两个第一电动滑块202上共同固接有横梁203;横梁203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滑轨204;第二电动滑轨204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205;第二电动滑块205与钻孔单元连接。
根据图1和图5-6所示,钻孔单元包括有固定板301、第二电动执行器302、衔接板303、第一滑杆304、安装板305、第一动力组件306和钻咀307;第二电动滑块205上固接有固定板301;固定板301后部安装有第二电动执行器302;第二电动执行器302为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执行器302伸缩部固接有衔接板303;衔接板303前部焊接有两个第一滑杆304;两个第一滑杆304均与固定板301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滑杆304下部共同固接有安装板305;安装板305与防护单元连接;安装板305上安装有第一动力组件306;第一动力组件306为伺服电机;第一动力组件306输出轴可拆卸式连接有钻咀307。
根据图1和图5-6所示,防护单元包括有第一弹性件401、套筒402、定位件403和抽气管404;安装板305下部连接有第一弹性件401;第一弹性件401为弹簧;第一弹性件401下部固接有套筒402;钻咀307从套筒402中间穿过;套筒402下部焊接有定位件403,定位件403为倒置的“U”形;定位件403与定位单元连接;套筒402下部连通有抽气管404;抽气管404位于定位件403上方。
根据图1和图6-8所示,定位单元包括有第二滑杆501、接触板502和缓冲件503;定位件403左部与右部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杆501;两个第二滑杆501相向侧各焊接有一个接触板502;定位件403左部和右部各焊接有若干个缓冲件503;每个缓冲件503与定位件403远离的一侧与接触板502接触配合。
两个缓冲件503相向侧各敷设有一层橡胶层,用于防滑定位。
根据图1和图9所示,第二移动单元包括有第三电动滑轨601、第三电动滑块602和L形板603;底架1下表面前部和下表面后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三电动滑轨601;两个第三电动滑轨601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电动滑块602;两个第三电动滑块602各固接有一个L形板603;两个L形板603均与打磨单元连接。
根据图1和图9-11所示,打磨单元包括有槽板701、滑动块702、支板703、循环降温器704、第二弹性件705、第二动力组件706、限位件707、打磨杆708、扩口器709、第一导管7010和第二导管7011;两个L形板603之间螺栓连接有槽板701;槽板701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02;滑动块702前部和后部各开有一个降温腔70201;两个降温腔70201之间连通有左右两个连通腔70202;滑动块702左部和右部各螺栓连接有一个支板703;两个支板703下部共同螺栓连接有循环降温器704;循环降温器704上表面固接有第二弹性件705;第二弹性件705为弹簧;第二弹性件705上部固接有第二动力组件706;第二动力组件706为伺服电机;第二动力组件706上固接有限位件707;限位件707左部和右部各与一个支板703滑动连接;第二动力组件706输出轴固接有打磨杆708;打磨杆708与滑动块702滑动连接;打磨杆708顶部固接有扩口器709;扩口器709为圆台形的硬质合金;滑动块702前上部连通有第一导管7010;滑动块702后下部连通有第二导管7011;第一导管7010下部与循环降温器704上前部连通;第二导管7011下部与循环降温器704后下部连通。
打磨杆708上部为锥形平台,打磨杆708顶面平台上固定有磨砂盘,用于避免打磨碎屑影响打磨杆708的滑动。
工作原理:
固定阶段:
参看附图,其中图1至图4以及图9至图11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为:
在使用该电池壳打孔设备之前,将该电池壳打孔设备固定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壳加工车间内,而后检查电源连接情况,确保该打孔设备电路连通,由于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的电池,一般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固定防护,其中一般是依靠汽车电池壳体进行防护,而为了减少车身重量,电池壳体一般为中空结构的薄壳,故而在对电池壳体进行钻孔时,一般的固定再钻孔时,容易在夹持过程中变形,进而导致电池壳体钻孔位置发生变化,或是钻出的孔不规则,不符合使用要求等,此时通过机械手将待钻孔的电池壳转移至两个承托槽10201上,通过两个承托槽10201对电池壳左部和右部进行限位,其中两个承托槽10201还对电池壳进行承托,此时,两个固定框102作为对电池壳的支撑,并未将电池壳固定,接着控制启动两个第一电动执行器101,两个第一电动执行器101伸长,同步带动两个固定框102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两个固定框102将电池壳的左部和右部以半包覆式进行夹持固定,将来自于两个第一电动执行器101的推力均匀分散,有效避免电池壳在夹紧过程中,电池壳的端部受力集中,导致的电池壳发生变形,同时,当电池壳放置于两个固定框102上时,电池壳下表面与扩口器709接触,电池壳将扩口器709向下压,扩口器709带动打磨杆708传动第二动力组件706向下运动,第二弹性件705被压缩,此时打磨杆708与滑动块702上表面之间存在一个内陷槽,故而在对电池壳钻孔时,电池壳被钻穿之后,产生的碎屑掉落在内陷槽,而后再通过上方的防护降尘机构将碎屑抽走,有效避免电池壳钻穿后,碎屑掉落,影响环境整洁卫生。
钻孔阶段:
参看附图,其中图4至图8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为:
将电池壳固定完成后,此时需要对电池壳进行钻孔加工,为了保持电池壳结构的稳定性,一般在电池壳的中空结构内设置加强板,再在加强板上钻孔,以减少直接对电池壳钻孔,所导致的电池壳变形,其中加强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电池壳凹槽的延伸方向,且该加强板分别与电池壳内底壁和两相对的侧壁相连接,故而根据加强板的高度,需要使用深孔加工的钻头,穿透加强板和电池壳,此时通过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滑块202各在一个第一电动滑轨201上移动,并同步带动横梁203传动第二电动滑轨204在前后方向上运动,并同步带动钻咀307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并且通过第二电动滑块205在第二电动滑轨204上移动,第二电动滑块205还带动钻咀307在作用方向上移动,有效满足钻咀307移动至电池壳需要钻孔的任意位置上,进行打孔处理。
接着当钻咀307移动至待钻孔的加强板的上方时,控制启动第二电动执行器302,第二电动执行器302伸缩部收缩,同步带动钻咀307向下移动,同时还带动第一弹性件401传动套筒402向下运动,套筒402带动定位件403向下运动,在钻咀307接触到加强板表面前,定位件403先与加强板的表面接触,此时倒U形的定位件403对加强板的两边进行限位,同时,定位件403在向下运动时,还带动两个第二滑杆501,两个接触板502和若干个缓冲件503一同向下运动,而后两个接触板502与加强板的左部和右部接触,直至定位件403与加强板的上表面接触后,第一弹性件401开始被压缩,而后钻咀307又接触到加强板的上表面,此时控制启动第一动力组件306,第一动力组件306输出轴转动,同步带动钻咀307转动,再配合钻咀307向下运动,实现了钻咀307对加强板的钻孔,同时钻孔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与灰尘碎屑,则通过与气泵相连的抽气管404进行抽风,将套筒402内的灰尘杂质以及热量一并带走,直至钻咀307将加强板与电池壳钻穿,控制关闭第一动力组件306,此时在钻穿电池壳时,产生的碎屑会先掉落在打磨杆708上表面上,而后第二电动执行器302伸长,同步带动钻咀307向上运动,当钻咀307退出电池壳与加强板后,掉落在打磨杆708上表面的碎屑,再通过抽气管404抽走,有效避免碎屑和灰尘飞扬,影响人身健康和生产安全。
其中在钻孔前,通过定位件403对待打孔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增大定位件403与加强板的接触面积,增大定位件403与加强板之间的静摩擦,并通过第一弹性件401配合对安装板305、第一动力组件306和钻咀307的稳固,减少钻孔前,钻咀307与加强板接触,导致的钻咀307发生打滑,钻孔的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同时在钻孔过程中,通过钻咀307的旋转对加强板进行切削,电池壳容易发生震动,而后加强板的震动,使得与加强板接触的两个接触板502发生左右运动,而为了减少震动的影响,接触板502挤压缓冲件503时,缓冲件503发生变形,缓冲件503向下弯曲的幅度更大,缓冲件503的形变抗力越大,故而能在钻孔过程中,缓冲件503对震动能进行吸收,并避免震动剧烈时,缓冲件503在远离定位件403的一侧与接触板502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对震动冲击产生的力进行分散。
披锋打磨阶段:
参看附图,其中图9至图11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为:
其中在对电池壳进行钻孔后,电池壳上开孔的位置,钻出的孔的延伸方向上,孔的周围会有披锋,披锋较为尖锐,容易划伤与其接触的物件表面,故而需要对其的披锋进行处理,首先当钻咀307退出孔后,钻咀307向上运动,第二弹性件705开始恢复,扩口器709随着钻咀307向上运动,钻咀307退出孔后,扩口器709进入孔内,并且通过扩口器709的圆台形结构,扩口器709进入孔时,孔周围的披锋向周围翻折,而后直至打磨杆708上部的磨砂层与电池壳下表面接触,此时披锋处于打磨杆708顶面与电池壳底面之间,控制启动第二动力组件706,第二动力组件706输出轴转动,同步带动打磨杆708转动,打磨杆708转动过程中,通过磨砂层对披锋进行打磨平整,有效避免披锋划伤其他物件,还避免披锋在打磨过程折回孔内,其中在对披锋打磨过程中,打磨杆708会产生大量热,不及时散热,容易使得打磨杆708的使用寿命下降,此时循环降温器704将冷却水通过第二导管7011泵入后方的降温腔70201,而后降温腔70201的冷却水再通过两个连通腔70202,进入前方的降温腔70201,降温腔70201内的水在通过第一导管7010重新回流至循环降温器704,对循环水进行降温,而冷却水在降温腔70201内时,冷却水对滑动块702降温,滑动块702在对打磨杆708进行热传导降温,使得打磨杆708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过热。
而后再对下个位置进行钻孔时,滑动块702在槽板701上前后移动时,在打磨披锋时,扩口器709时位于孔内的,在滑动块702移动时,扩口器709向下运动,第二弹性件705被压缩,直至扩口器709完全从孔内退出来后,扩口器709在第二弹性件705的弹力的作用是,使得扩口器709紧贴在电池壳的底面,有效使得在钻孔过程中,避免电池壳在未钻穿是,即发生变形的情况。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包括有底架(1)和门形架(2);底架(1)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门形架(2);
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固定单元、第一移动单元、钻孔单元、防护单元、定位单元、第二移动单元和打磨单元;底架(1)左部和右部连接有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壳夹紧的固定单元;两个门形架(2)上连接有第一移动单元;第一移动单元连接有钻孔单元;钻孔单元连接有用于罩住钻孔位置的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下部连接有用于避免钻头打孔打偏的定位单元;底架(1)下部连接有第二移动单元;第二移动单元连接有用于对孔位披锋毛刺处理的打磨单元;
固定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执行器(101)和固定框(102);
底架(1)上表面左部和上表面右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一电动执行器(101);两个第一电动执行器(101)伸缩部各固接有一个固定框(102);每个固定框(102)上各开有前后两个圆孔;两个固定框(102)相向侧各开有一个用于承托并固定电池壳的承托槽(10201);
第一移动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201)、第一电动滑块(202)、横梁(203)、第二电动滑轨(204)和第二电动滑块(205);
两个门形架(2)上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一电动滑轨(201);两个第一电动滑轨(201)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电动滑块(202);两个第一电动滑块(202)上共同固接有横梁(203);横梁(203)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滑轨(204);第二电动滑轨(204)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205);第二电动滑块(205)与钻孔单元连接;
钻孔单元包括有固定板(301)、第二电动执行器(302)、衔接板(303)、第一滑杆(304)、安装板(305)、第一动力组件(306)和钻咀(307);
第二电动滑块(205)上固接有固定板(301);固定板(301)后部安装有第二电动执行器(302);第二电动执行器(302)伸缩部固接有衔接板(303);衔接板(303)前部固接有两个第一滑杆(304);两个第一滑杆(304)均与固定板(301)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滑杆(304)下部共同固接有安装板(305);安装板(305)与防护单元连接;安装板(305)上安装有第一动力组件(306);第一动力组件(306)为伺服电机;第一动力组件(306)输出轴可拆卸式连接有钻咀(307);
防护单元包括有第一弹性件(401)、套筒(402)、定位件(403)和抽气管(404);
安装板(305)下部连接有第一弹性件(401);第一弹性件(401)下部固接有套筒(402);钻咀(307)从套筒(402)中间穿过;套筒(402)下部固接有定位件(403),定位件(403)为倒置的“U”形;定位件(403)与定位单元连接;套筒(402)下部连通有抽气管(404);抽气管(404)位于定位件(403)上方;
定位单元包括有第二滑杆(501)、接触板(502)和缓冲件(503);
定位件(403)左部与右部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杆(501);两个第二滑杆(501)相向侧各固接有一个接触板(502);定位件(403)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若干个缓冲件(503);每个缓冲件(503)与定位件(403)远离的一侧与接触板(502)接触配合;
两个缓冲件(503)相向侧各敷设有一层橡胶层;
第二移动单元包括有第三电动滑轨(601)、第三电动滑块(602)和L形板(603);
底架(1)下表面前部和下表面后部各安装有一个第三电动滑轨(601);两个第三电动滑轨(601)上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电动滑块(602);两个第三电动滑块(602)各固接有一个L形板(603);两个L形板(603)均与打磨单元连接;
打磨单元包括有槽板(701)、滑动块(702)、支板(703)、循环降温器(704)、第二弹性件(705)、第二动力组件(706)、限位件(707)、打磨杆(708)、扩口器(709)、第一导管(7010)和第二导管(7011);
两个L形板(603)之间固接有槽板(701);槽板(701)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02);滑动块(702)前部和后部各开有一个降温腔(70201);两个降温腔(70201)之间连通有左右两个连通腔(70202);滑动块(702)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支板(703);两个支板(703)下部共同固接有循环降温器(704);循环降温器(704)上表面固接有第二弹性件(705);第二弹性件(705)上部固接有第二动力组件(706);第二动力组件(706)上固接有限位件(707);限位件(707)左部和右部各与一个支板(703)滑动连接;第二动力组件(706)输出轴固接有打磨杆(708);打磨杆(708)与滑动块(702)滑动连接;打磨杆(708)顶部固接有扩口器(709);扩口器(709)为圆台形的硬质合金;滑动块(702)前上部连通有第一导管(7010);滑动块(702)后下部连通有第二导管(7011);第一导管(7010)下部与循环降温器(704)上前部连通;第二导管(7011)下部与循环降温器(704)后下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其特征是,打磨杆(708)上部为锥形平台,打磨杆(708)顶面平台上固定有磨砂盘。
CN202310039331.5A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Active CN115781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9331.5A CN115781305B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9331.5A CN115781305B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1305A CN115781305A (zh) 2023-03-14
CN115781305B true CN115781305B (zh) 2023-11-03

Family

ID=85428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9331.5A Active CN115781305B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13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4225B (zh) * 2024-01-29 2024-04-05 兴化市高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加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4945A (en) * 1993-04-21 1995-01-31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Device for forming drilled needle blanks
CN112171284A (zh) * 2020-09-14 2021-01-05 绍兴市柯桥区欧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去毛刺的五金件打孔装置
CN212976781U (zh) * 2020-05-22 2021-04-16 睿信汽车电器(荆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电机的打孔装置
CN217701437U (zh) * 2022-05-23 2022-11-01 黄结霞 一种新能源汽车板材打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4945A (en) * 1993-04-21 1995-01-31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Device for forming drilled needle blanks
CN212976781U (zh) * 2020-05-22 2021-04-16 睿信汽车电器(荆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电机的打孔装置
CN112171284A (zh) * 2020-09-14 2021-01-05 绍兴市柯桥区欧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去毛刺的五金件打孔装置
CN217701437U (zh) * 2022-05-23 2022-11-01 黄结霞 一种新能源汽车板材打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1305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8130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打孔设备
CN112828405B (zh) 一种密封圈镶块用中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及切割工艺
CN210361880U (zh) 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离心机
CN214922909U (zh) 车床打磨装置
CN110961928A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外圈内沟槽加工设备
CN210837374U (zh) 一种机床三相控制变压器
CN115716142B (zh) 一种管状工件自动打孔机
CN112705952B (zh) 一种铝合金板制造加工工艺
CN111975082A (zh) 一种可调式冷弯型钢的切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415777U (zh) 一种用于立式玻璃打孔机的钻孔装置
CN111531375B (zh) 一种轴承套圈的断削设备及其断削工艺
CN115056032A (zh) 铝合金材料加工与切割一体化装置及其工艺
CN210232297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轮毂的钻孔工装
CN220516300U (zh) 一种铸造件的内孔毛刺去除机构
CN112008109A (zh) 一种曲面薄壁式零件的专用加工设备
CN219293352U (zh) 一种机械配件加工用定位夹具
CN220197137U (zh) 一种气动毛刺打磨装置
CN110076111B (zh) 一种带有伸缩刷轮的花键拉刀清洁装置
CN218503846U (zh) 一种钻孔打磨设备
CN218555184U (zh) 一种汽车型材加工的冷却处理装置
CN218082078U (zh) 一种五金机械加工用去毛刺抛光设备
CN214603868U (zh) 一种机械设备制造用工装夹具
CN210908646U (zh) 焊接底座机构及包含其的焊接装置
CN218591879U (zh) 一种法兰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14560897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工业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