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8069A - 行李箱以及用于行李箱的扩张拉链组件和其他部件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以及用于行李箱的扩张拉链组件和其他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8069A
CN115778069A CN202211026473.XA CN202211026473A CN115778069A CN 115778069 A CN115778069 A CN 115778069A CN 202211026473 A CN202211026473 A CN 202211026473A CN 115778069 A CN115778069 A CN 115778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strap portion
zipper
strip
luggag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64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因哈德·梅尔斯查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Original Assignee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filed Critical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Publication of CN115778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8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7/00Collapsible or extensible purses, luggage, bags or the like
    • A45C7/0018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7/0022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expansion device
    • A45C7/0027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expansion device with slide fastener str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4Fra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A45C13/1023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with elongated profiles fastened by sliders
    • A45C13/103Arrangement of zip-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A45C2005/037Suitcases with a hard shell, i.e. rigid shell as volume creating element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行李箱(102)包括壳体(116、118)和连续闭合结构,连续闭合结构包括保护盖并且单独地或附加地包括扩张拉链(600)。连续闭合结构的连续闭合组件(128、200、300、400)包括沿着公共外边缘连接的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第二条带部分(136)。第二条带部分(136)覆盖第一条带部分(134)的一部分。连续闭合结构的扩张拉链组件(600)包括在相对侧具有拉链齿(148)的中心织带部分(610),以及固定在壳体(116、118)和中心织带部分(610)之间的侧围构件(624)。

Description

行李箱以及用于行李箱的扩张拉链组件和其他部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行李箱和/或用于行李箱的扩张拉链组件和其他部件。行李箱更重要的方面之一是连续闭合或拉链机构。拉链机构很重要,因为它是行李箱打开、关闭和可能扩张内部容积功能的核心;它影响外观;并且是影响制造成本的相对昂贵的部件。拉链机构在使用和搬运期间也受到显著磨损和撕裂,并且因此经常成为故障点或失效点。
背景技术
连续闭合机构的一个问题是与可用的扩张拉链结构相关的额外重量和复杂性。一些常用的扩张拉链结构相对较重,原因是它们可能包括强度增强结构以在扩张拉链附近提供对行李箱壳体的局部加强。加强结构可以利用线珠或其他这样的特征。添加加强结构不仅增加了重量,而且通常还增加了构造行李箱所需的部件数量和组装步骤。
另一个问题是保护拉链机构免受因行李搬运的剧烈造成的损坏。在一个示例中,典型的保护结构包括固定到行李箱的边缘并覆盖拉链机构的一部分的Z形热塑性挤压件。典型的保护结构是拉链机构的附加部件,使行李箱的组装复杂化,增加了重量,并增加了相关成本。
需要一种改进的连续闭合机构,其单独或共同具有保护结构和扩张拉链结构,从而解决一个或所有提到的缺点。
发明内容
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李箱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着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延伸的第一接合特征;沿着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延伸的第二接合特征;扩张织带,例如未加强的扩张织带,所述扩张织带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且限定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每个相对边缘包括接合特征。所述第一相对边缘和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应接合特征对应以形成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所述第二相对边缘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接合特征对应以形成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侧围构件连接到所述扩张织带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操作地联结。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布置成允许进入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内部腔室,并且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布置成在处于打开构型时允许所述侧围构件延伸以增加所述内部腔室的容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构件直接附接到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特征附接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并且所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附接到所述第一行李箱壳体;所述第二接合特征附接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并且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附接到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并且所述侧围构件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构件通过缝合线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织带是细长的材料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织带是连续的材料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张织带由与所述拉链带相同的材料制成。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织带材料是单层或多层。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构件限定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相对的第二边缘;所述相对的第一边缘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并且所述相对的第二边缘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带均由与每个壳体关联的细长条带构件限定,每个细长条带构件包括沿着第一公共边缘联结的第一条带部分和第二条带部分;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公共边缘相对的第一边缘的接合特征,并且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在相应的壳体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一公共边缘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条带部分限定内边缘,所述第二条带部分在所述第一条带部分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与所述壳体的附接部。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不直接附接到所述壳体并且可以向后折叠以暴露连接线。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包括保护材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材料是施加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的热塑性材料或者是浸渍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中的热塑性材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包括织带,并且所述第二条带部分包括织带或与涂层一起的织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合特征包括拉链线圈或拉链齿。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一条公共边缘。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并且所述第二条带部分是挠性热塑性材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包括刚性或半刚性材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层向下弯曲凹入,其中所述第二层的中心区域与所述第一层间隔开。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的内边缘沿其长度至少部分地接合所述第一层。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长条带构件还包括第三条带部分,所述第三条带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条带部分的第一边缘联结以形成第二公共边缘。所述第二公共边缘覆盖相应的壳体的边缘的自由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在相应的壳体的外表面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三条带部分在相应的壳体的内表面上延伸。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和所述第三条带部分在相应的壳体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公共边缘之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和所述第三条带部分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条带部分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所述第三条带部分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分开形成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二公共边缘。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限定第二相对端,所述第二相对端接收在夹子中;至少第一狭缝在所述织带部分中形成在所述侧围部分与所述织带部分的附接部和所述第二相对边缘的接合特征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二拉链带中形成在所述第二接合构件的附接部和所述侧围构件与所述第二拉链带的附接部之间;并且当打开所述扩张拉链时所述狭缝变宽以形成缝隙,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打开并扩张所述行李箱的内部容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第一狭缝在所述织带部分中形成在所述侧围部分与所述织带部分的附接部和所述第二相对边缘的接合特征之间;并且至少第二狭缝在所述第二拉链带中形成在所述第二接合构件的附接部和所述侧围构件与所述第二拉链带的附接部之间;并且当打开所述扩张拉链时所述至少第一狭缝和所述至少第二狭缝中的每一个变宽以均形成至少一个间隙,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允许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打开并延伸,并扩张所述行李箱的内部容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限定第一相对端,所述第一相对端彼此相邻定位,所述第一相对端由第一夹子保持;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限定第二相对端,所述第二相对端彼此相邻定位,所述第二相对端由第二夹子保持;当打开所述扩张拉链时所述第二拉链带的每个相对端的端部分偏离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的边缘,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延伸并扩张所述行李箱的内部容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拉链带和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的第二边缘之间形成间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限定彼此相邻的第一相对端;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限定彼此相邻的第二相对端;所述第一和第二相邻的相对端彼此对准;其中可横向扩张的铰链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相对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由可扩张材料形成并且限定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边缘和联接到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并且在未扩张构型中和在扩张构型中在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和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上延伸。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扩张构型的所述铰链的宽度比处于扩张构型的所述铰链的宽度大大约55%。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限定凹部的底部面板;所述凹部包括由相对端壁限定的长度尺寸,由前边缘和后壁限定的深度尺寸,以及由所述底部面板和顶壁限定的高度尺寸;其中所述顶壁沿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底切并且随着其从所述前边缘延伸到所述后壁而向上成角。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具有弓形形状,在中心部分处具有最大高度尺寸并且在每个相对端壁处小于最大高度;每个相对端壁和轮罩的相邻弯曲侧壁之间的距离在每个相对端壁的中点处最小;并且相对端壁与前边缘和后壁组合以形成大致梯形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行李箱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续闭合组件,所述连续闭合组件选择性地联结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并且包括:与每个壳体关联的细长条带构件,每个细长条带构件包括沿着第一公共边缘联结的第一条带部分和第二条带部分;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包括沿着与所述公共边缘相对的第一边缘的接合特征,并且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在相应的壳体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一公共边缘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条带部分限定内边缘,所述第二条带部分在所述第一条带部分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与所述壳体的附接部。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不直接附接到所述壳体并且可以向后折叠以暴露连接线。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包括保护材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材料是施加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的热塑性材料或者是浸渍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中的热塑性材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包括织带,并且所述第二条带部分包括织带或与涂层一起的织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是挠性热塑性材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层向下弯曲凹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层的中心区域与所述第一层间隔开。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的内边缘沿其长度至少部分地接合所述第一层。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长条带构件还包括第三条带部分,所述第三条带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条带部分的第一边缘联结以形成第二公共边缘;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公共边缘覆盖相应的壳体的边缘的自由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在相应的壳体的外表面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三条带部分在相应的壳体的内表面上延伸。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和所述第三条带部分在相应的壳体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公共边缘之间。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和所述第三条带部分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条带部分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所述第三条带部分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分开形成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二公共边缘。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合特征固定到所述第二公共边缘。
公开了一种用于行李箱的扩张拉链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张拉链组件包括:第一拉链带,所述第一拉链带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第二拉链带,所述第二拉链带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扩张织带,所述扩张织带限定相对边缘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带之间,每个相对边缘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带的相邻接合特征形成可打开拉链结构;侧围构件,所述侧围构件限定第一和第二相对边缘,所述第一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扩张织带并且所述第二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第二拉链带。
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李箱包括限定内部腔室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扩张拉链组件附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且包括:第一拉链带,所述第一拉链带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并且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第二拉链带,所述第二拉链带附接到所述第二壳体并且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扩张织带,所述扩张织带限定相对边缘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带之间,每个相对边缘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带的相邻接合特征形成选择性可打开的拉链结构;侧围构件,所述侧围构件限定第一和第二相对边缘,所述第一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扩张织带并且所述第二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第二拉链带。形成在所述第一拉链带和所述扩张织带之间的所述选择性可打开的拉链结构限定允许进入所述内部腔室的主拉链结构,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二拉链带和所述扩张织带之间的所述选择性可打开的拉链结构限定扩张拉链结构,其当打开时所述扩张拉链结构允许所述侧围构件延伸并扩张所述内部腔室的容积。
公开了一种行李箱。所述行李箱包括壳体和连续闭合结构,所述连续闭合结构包括保护盖并且单独地或附加地包括扩张拉链。所述连续闭合结构的连续闭合组件包括沿着公共外边缘连接的第一条带部分和第二条带部分。所述第二条带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条带部分的一部分。所述连续闭合结构的扩张拉链组件包括在相对侧具有拉链齿的中心织带部分,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和所述中心织带部分之间的侧围构件。
附加的实施例和/或特征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查看说明书时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所公开主题的实践来了解。通过参考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附图,可以实现对本公开的性质和优点的进一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和特征中的每一个可以有利地在一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或者在其他情况下与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特征组合使用。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描述,其中部件未按比例绘制,附图作为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呈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公开范围的完整叙述,其特征在于: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包括连续闭合组件的处于闭合构型的行李物品的等距视图;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透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透视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沿着图2C的线 2B-2B截取的截面图;
图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平面图;
图2D示出了类似于图2B的截面图,但具有连续闭合机构的不同示例;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透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沿着图3C的线3B-3B截取的截面图;
图3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
图3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代表性截面图,所述连续闭合组件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细长条带和第三细长条带;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透视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沿着图4D的线 4B-4B截取的截面图;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平面图,示出了处于闭合构型的扩张拉链;
图4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平面图,示出了处于打开构型的扩张拉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沿着图5B的线 5A-5A截取的截面图;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后视平面图;
图6A(现有技术)示出了典型的挤压拉链盖和典型的扩张拉链结构的部分透视图;
图6B(现有技术)示出了沿着图6A的线6B-6B截取的截面图;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平面图;
图7B示出了图7C的分解截面图;
图7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沿着图7A的线 7C-7C截取的截面图;
图7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沿着图7A的线 7D-7D截取的截面图。
图7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连续闭合组件的平面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行李箱的仰斜视图。
图9示出了图8的行李箱的仰视图。
图10示出了沿着图9的线10-10截取的截面。
图11示出了沿着图9的线11-11截取的截面,其靠近凹部的端部分。
图12示出了沿着图9的线12-12截取的截面,其是凹部的中心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述的改进的连续闭合结构(例如,拉链闭合件)可以包括改进的连续闭合组件,其具有单独实施或组合实施的保护盖和/或扩张组件。具有保护盖的改进的连续闭合组件或扩张组件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可以通过减少与组装行李物品关联的操作的复杂性和数量来简化行李物品的构造。例如,本文中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具有连续闭合组件(例如拉链闭合机构) 的连续闭合结构,其具有可以包括限定第一细长条带部分和第二细长条带部分的细长条带构件的保护盖。第一和第二条带部分沿着公共长边缘联结。第一条带部分可以例如通过缝合固定到行李物品的边缘。第一条带部分包括沿着与和第二条带共用的公共长边缘相对的长边缘的接合特征,例如拉链齿。第二条带部分例如通过沿着公共长边缘折叠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一条带部分。第二条带部分覆盖并保护第一条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将第一条带部分固定到行李箱壳体的缝合线可以由第二条带部分覆盖以保护其免受磨损和其他损坏。
本文提供的连续闭合组件的一些其他实施方式可以附加地包括沿着第二公共边缘与第一条带附接的第三细长条带部分,并且可以通过沿着形成连接线的第二公共边缘折叠而彼此重叠。第一和第三条带部分可以在行李物品的未完成边缘上形成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可以被接收在第一和第三条带部分之间。类似于简单的单拉链带,任一上述连续闭合组件可以容易且廉价地制成长的长度。将任一上述增强连续闭合组件固定到行李物品可以包括与将简单的单拉链带固定到行李物品类似的操作,因此是高效的并且几乎不会产生额外的制造复杂性或成本。
用于拉链结构的典型保护盖可以包括细长的S形挤压边缘件,如下面关于图6A和6B所述。挤压件独立于且附加于拉链结构,是附加于拉链结构的结构以组装、对准和附接到行李箱壳体的边缘,使构造复杂化并增加行李箱的成本。
本文提供的连续闭合组件允许保护盖覆盖拉链机构的一部分,其可以与拉链一起附接到行李箱壳体,而不需要额外的附接和/或使组装复杂化并增加费用的额外部件。如本文所述和要求保护的具有保护盖的连续闭合组件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挤压保护盖。首先,它更易于实施,因为它是拉链结构应用的一部分,并在连接到行李箱壳体之前与拉链结构对准,这减少了复杂性和组装费用。它还能够以连续长度的条带材料形式制成并切割成适当的长度,而无需进一步加工或组装,进一步降低费用。至少在这些方面,具有盖的连续闭合组件不同于典型的保护盖。
在另一方面,连续闭合结构还可以通过使用比传统的扩张拉链更简单的拉链结构和更少的步骤来提供行李物品的扩张。例如,本文所述的扩张拉链组件可以提供在一个壳体上具有接合特征的第一拉链带,在另一壳体上具有接合特征的第二拉链带,以及在位于第一和第二拉链带之间的其两个相对边缘上具有接合特征的细长中心织带。细长中心织带可以是挠性的、未加强的织物材料,例如通常用于拉链带的材料。挠性侧围构件可以沿着一个边缘可操作地联结到第二壳体,例如通过附接到第二拉链带,并且沿着另一边缘联结到中心织带。如通篇提及的,接合特征可以是例如拉链齿或拉链线圈。第一拉链带可以与中心织带的一个边缘接合并且形成用于打开行李箱的主拉链机构。第二拉链带可以与中心织带的相对边缘接合以形成扩张拉链机构,从而允许侧围构件扩张至全宽并增加行李箱的内部容积。
本文所述的改进的行李物品拉链装置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行李物品,包括但不限于硬面行李箱、软面行李箱、混合行李箱、行李袋、公文包、斜挎包和背包。改进的行李物品拉链装置的描述在本文中关于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硬面行李箱仅作为示例进行描述,然而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并且有益于在这样的硬面行李箱上的使用。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的处于闭合构型的行李物品的等距视图。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行李物品100包括行李箱102,其由限定在其中承载用户的所有物的内部隔室和储存容积的多个壁或面板形成。如图所示,行李物品100包括与后面板106相对的前面板104,与底部面板110 相对的顶部面板108,以及与右面板114相对的左面板112,它们共同限定一对相对的壳体116、118和行李箱102的外部结构。如图所示,可以是脚轮型轮子组件的多个轮子组件120可以例如在下角区域122处联接到至少底部面板110。
行李物品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提拎手柄124,通常一个在一侧 (例如114,未示出),另一个(124)在行李物品100的顶部面板108上。行李物品100还可以包括附接到行李箱102的至少一个面板,例如附接到后面板106的可延伸或可伸缩的拖拉手柄126。
继续参考图1A,该示例中的行李箱102包括两个壳体116、118,所述壳体由至少在顶部面板108、左面板112和底部面板110上延伸的连续闭合组件128(例如拉链结构)固定。连续闭合组件126可以沿着右面板 114的一部分继续,并且铰链结构可以形成在右面板114上,使得当连续闭合组件128断开时行李箱102的两个半部(壳体116、118)通过铰链保持连接并且壳体116、118围绕铰链旋转分开以进入行李箱102的内部容积。壳体可以限定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可以由用于构造硬面或刚性行李箱的材料形成,例如塑料材料,如聚丙烯、聚氨酯、自加强聚丙烯或其他材料。
图1B示出了连续闭合组件128的一个示例的一部分的放大图。也参考图2A、2B和2C。连续闭合组件128可以包括联结到第一行李箱壳体 116的边缘的第一细长条带构件130和联结到第二行李箱壳体118的边缘的第二细长条带构件132。细长条带构件130包括沿着第一公共边缘138 联结的第一细长条带部分134和第二细长条带部分136。第二细长条带部分136覆盖第一细长条带部分134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用作保护盖,可以在将第一细长条带部分134固定到第一行李箱壳体116的边缘的缝合线150上延伸。接合特征140,例如拉链齿或拉链线圈,沿着与公共边缘 138相对的第一或内边缘142定位在第一条带部分134上。第二细长条带构件130具有与为细长条带构件130限定的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由于第二条带部分136沿着第一公共边缘138(例如,折叠)联结到第一条带部分134,因此当第一条带部分134例如通过缝合线150附接到行李箱壳体时,第二条带部分联结到行李箱壳体。可能不需要单独的缝合或连接操作来将第二条带部分136附接到第一壳体116。通过单个缝合操作将连续闭合组件128的每个细长条带构件130、132附接到它们相应的壳体116、118的该方法简化了行李箱的构造并降低了成本,优于可能使用需要多个缝合或连接操作的多个子部件的其他保护性闭合机构。
参考图2A、2B和2C,更详细地示出了连续闭合组件128的一个示例。连续闭合组件128可以包含保护盖部分,例如第二细长条带构件136,并且附接在行李箱102的两个壳体116、118之间以允许选择性地联结两个壳体。接合特征140适于通过滑动件146可释放地连接以打开或关闭行李箱,如传统的那样。接合特征140可以是拉链齿或拉链线圈(均为148)。
连续闭合组件128包括分别附接到第一壳体116和第二壳体118的两个基本相同或对称的结构A和B。本文和通篇对连续闭合组件128的描述通常仅针对一侧,例如侧A,应理解的是,另一侧,例如侧B,基本上相同或对称,除非另有说明。连续闭合组件128的侧A包括细长条带构件130,其限定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第二条带部分136。细长的第一条带部分134 可以由诸如机织或针织织物的织带材料制成,并且通常用作拉链带。第一条带部分134包括沿着第一或内边缘142的接合特征140,并且例如通过缝合线150附接在第一壳体116的自由边缘152处或附近。在图2A所示的示例中,第一134和第二136条带部分由单个条带构件形成,并且由沿着条带构件130的长度延伸的折叠线138划定。在该示例中折叠线138限定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第二条带部分136之间的第一公共边缘138。折叠线138与第一边缘142一起限定第一条带部分134的宽度。第二条带部分 136的内边缘154与第一公共边缘148相对,并且限定第二条带部分136 的宽度。折叠线138还限定并有效地联结或附接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第二条带部分136的相邻边缘。在例如图2D所示的替代示例中,第一134和第二136条带部分可以是分开的条带部分,其分别沿着相邻边缘164、166 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细长条带构件130。例如,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定位在第一条带部分134上,它们相应的相邻边缘对准并固定在一起,例如通过缝合156、粘合剂或结合,例如如图2D中所示。在该示例中第一134 和第二136条带部分可以不相对于彼此折叠。
返回参考图2A、2B和2C,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部分或完全覆盖第一条带部分134的宽度。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在第一部分的宽度上延伸足够的量以覆盖将第一条带部分134固定到第一壳体116的缝合线150。
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包括保护材料160。例如,如图2A和2B中所示,保护材料160可以施加到第二条带部分136的背离第一条带部分134 的一侧。保护材料160可以是施加到第二条带部分136的涂层,或者可以浸渍到第二条带部分136中。替代地,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完全由保护材料160制成并且沿着第一公共边缘138附接到第一条带部分134,例如如图2D中所示。保护材料160的宽度可以在第二条带部分136的宽度上部分地延伸,或在第二条带部分136的宽度上完全延伸,如图2A中所示。保护材料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沿着第二条带部分136的长度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条带部分136优选地在第一条带部分134的大部分宽度上朝向拉链齿和相对的远侧边缘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条带部分136 在缝合150上方朝向拉链齿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条带部分优选地朝向拉链齿延伸,靠近但刚好达不到拉链齿的边缘(从而允许拉链滑动件自由移动),由此保护缝合附接以及第一条带部分134。
保护材料160可以具有可减轻对第一条带部分134的损坏的一个或多个特性,例如防水或耐水屏障、耐磨和/或抗撕裂。保护材料可以是例如热塑性聚氨酯(TPU)、橡胶、硅树脂或其他类型的耐水、防水和/或耐磨材料。保护层160可以具有颜色。
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在其宽度尺寸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上限定弯曲形状,如图2A和2B中最佳所见。弯曲形状可以向下凹入,如图所示,或者可以向上凹入。在第二条带部分136相对于第一条带部分134向下弯曲凹入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条带部分136的宽度的中心部分162可以与第一条带部分134间隔开,第二条带部分136的内边缘154接近或接合第一条带部分134。第二条带部分136的内边缘154的该定位可以增强对第一条带部分134的被覆盖部分的保护。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条带部分136的内边缘154定位在缝合线150和第一条带部分134的第一边缘142之间接近或接合第一条带部分134。该紧密定位或接合可以更好地保护例如包括缝合线150(如果被覆盖)的第一条带部分134免受损坏(例如,水损坏、刺破损坏或磨损损坏)。此外,在保护材料160结合或浸渍到包括具有尺寸稳定性的机织材料的第二条带部分136中的情况下,第二条带部分136 在使用期间变形(例如围绕行李箱的角部从里向外翻转)的可能性降低。此外,弯曲的第二条带部分136可能产生和/或保持一致的外观,并且在使用行李箱时可以保持在覆盖第一条带部分134的位置。因此,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更好地在缝合线上提供保护覆盖物,使得其在粗暴搬运期间不太可能被损坏。
例如以层形式或以浸渍形式或另一种形式施加有保护材料160的第二条带部分136的弯曲形状可以通过热成形第二条带部分136和保护层来获得。在保护材料是热塑性塑料或其他热定形或热成形材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弯曲的压模。在一个示例中,在热成形之后,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在保持弯曲形状的同时被冷却以帮助保持期望的形状。
现在参考图2B,第一或第二细长条带构件130、132的厚度分别可以为大约0.5mm。作为涂层施加到第二条带部分136的保护材料160的厚度可以为大约0.05mm至大约0.30mm,其中大约0.15mm的厚度是一种可接受的选项。在第二条带部分136的宽度使得内边缘154不干扰闭合机构(例如拉链线圈和滑动件)的情况下,保护材料160可以相对厚,例如具有比现有的涂层拉链带更大的厚度。
如图2B中所示,接合特征140可以是拉链线圈或拉链齿148,其固定到第一条带部分134的内边缘142,并且相应地固定到第二条带部分136 的内边缘158。如图2B中所示,拉链线圈148可以定位在第一条带部分 134的顶表面上,并且拉链线圈148定位在第一条带部分134的底表面上,并且相应地定位在第二细长条带构件132上。在利用顶部和底部拉链线圈 148的情况下,单个滑动装置170可以用于将第一细长条带部分130上的顶部和底部拉链线圈固定到第二细长条带部分132上的对应顶部和底部拉链线圈,从而实现连续闭合组件128的打开和关闭。拉链线圈148可以仅定位在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相应地第二细长条带构件132的顶部或底部中的一个上,并且可以使用适于选择性地将单个拉链线圈148固定在一起的滑动装置。其他类型的接合特征140也可以接受使用,包括具有结合到拉头的注射齿的拉链,具有缝合到带子的注射齿的拉链,包括面向外线圈的拉链,具有面向内线圈的拉链,包括双线圈的拉链,或其他类型的互锁连续闭合组件。
如图2B中所示,将第一条带部分134固定到壳体的缝合线150可以沿着第一条带部分134的长度延伸。缝合线150可以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第二条带部分136的第一公共边缘138并向内间隔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缝合线150可以将附加部件固定在行李箱的内部或外部上。例如,一些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与壳体的内表面相邻的内衬172,所述内衬也通过缝合固定。
图2C是处于打开构型的连续闭合组件128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两侧A和B的第二条带部分136覆盖小于第一条带部分134的宽度的50%。
如图2A-D中所述和所示,包括形成盖的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第二条带部分136的连续闭合组件128的一个优点是,由于第二条带部分136联结到第一条带部分,可能只需要将第一条带部分134固定到相对壳体的相应边缘。
图3A-3C示出了连续拉链闭合组件200的另一示例,其具有与图 2A-2C中所示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并且包括附接到第一细长条带部分134的第三细长条带部分202,如下所述。第三细长条带部分202用作装饰件以覆盖行李箱116的相应自由边缘152,连续闭合组件200的侧A 和B中的每一个附接到所述自由边缘。
在该示例中,连续闭合组件200的侧A和B中的每一个包括覆盖第一条带部分134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细长条带部分134和第二细长条带部分134,如图2A和2B中所述和所示。第二条带部分136可以包括盖材料160。附加地,如图3A和3B中最佳所示,第三细长条带部分202附接到第一条带部分134的内边缘142,形成第二公共边缘204,并且沿着第一条带部分的宽度朝向第一条带部分的外边缘(例如,第一条带部分134 和第二条带部分136之间的第一公共边缘138)延伸到外边缘206。第一条带部分134在行李箱116的外侧上,并且在图3A和3B中在第三条带部分202上方,位于行李箱116内部。沿着第二公共边缘204的附接可以通过缝合208,如图所示,或通过结合、粘合或其他附接机构。替代地,第一134和第三202条带部分可以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形成,并且第二公共边缘204可以通过折叠形成(例如,参见图4D),与第一公共边缘138类似。接合特征140(例如,拉链线圈148)可以沿着第二公共边缘204附接,如关于图2A-2C所述和所示,并且在该示例中示出为附连到第三条带部分 202的内边缘210的底部的拉链线圈。
连续闭合组件200的侧A所固定的第一行李箱壳体116的边缘152通过添加提供完成外观的第三条带部分202而被覆盖。如图3B中所示,行李箱壳体116的边缘152接收在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第三条带部分202之间的空间中,其中第二条带部分136在行李箱壳体116的外部,第三条带部分202在行李箱壳体116的内部,并且第二公共边缘204覆盖行李箱壳体的边缘152。第一134和第三202条带部分可以通过缝合线212固定到行李箱壳体。在该示例中,缝合线212可以延伸通过第一条带部分134、行李箱壳体116和第三条带部分202,因此所有三层固定在一起。如图所示,通过第一条带部分134的缝合线212被第二条带部分136覆盖。连续闭合组件200的侧B的结构与关于侧A描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图3D示出了与图3A-C相同或相似的示例,但是其中第三条带部分 202的外边缘214附接到另一结构特征,例如用于行李箱壳体116的内部的内衬构件216。在该示例中,接合特征140,例如拉链线圈或齿,沿着第三条带部分202的外边缘214定位。内衬构件216可以具有沿着自由边缘220的对应接合特征140,其例如与拉链带一起附接,所述拉链带选择性地与第三条带部分202的外边缘214上的接合特征140连接在一起。以该方式,行李箱的壳体116内部的内衬构件216可以选择性地固定到行李箱壳体116的内部以便于安装和移除。其他接合特征类型可能是合适的,例如魔术贴(Velcro)、按扣、夹子等。
如图3A-C中所述和所示,包括第一条带部分134、形成盖的第二条带部分136和第三条带部分202的连续闭合组件200的一个优点是,由于第二条带部分136联结到第一条带部分,因此可能只需要将第一条带部分134 和第三条带部分202固定到相对壳体的相应边缘。
图4A-4D示出了包括用于行李箱的扩张组件302的连续闭合组件300 的另一示例。扩张组件可以包括主拉链结构和扩张拉链结构。扩张组件可以包括细长的扩张织带部分304和侧围构件306,在用户需要时其允许扩张行李箱,而与典型的扩张结构相比不增加显著重量,并且具有减少的结构和组装复杂性。扩张织带可以是未加强的。扩张织带可以是连续的材料片。扩张织带可以是单个材料层,或者可以是多个材料层。尽管扩张组件 302在此处在示例中示出和描述为也包括连续闭合组件,例如连续闭合组件128或连续闭合组件200,但如本文所公开的扩张组件302也可以与连续闭合组件分离和分开使用。例如,扩张组件302可以用例如图7B中所示的典型拉链结构实现,其包括一对拉链带,每个拉链带具有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并且没有带或不带覆盖元件的重叠的第二细长条带(如图 2A-2D或3A-3C中),和/或没有第三细长条带(如图3A、3B、3C中)。
该示例的扩张组件302包括细长的织带部分304,其具有限定宽度的第一和第二相对边缘308、310。织带部分的第一相对边缘308包括接合特征140,并且构造成选择性地与定位在第一行李箱壳体116的相邻边缘316 上的接合特征140接合并且限定主拉链结构的主闭合机构314,允许进入行李箱的内部隔室。织带部分304的与第一边缘308相对的第二相对边缘 310包括构造成选择性地与定位在另一个第二行李箱壳体118的相邻边缘 318上的接合特征140接合的接合特征140,并且限定行李箱的扩张拉链的扩张闭合机构320。扩张组件300还包括侧围构件306,所述侧围构件沿着第一边缘324固定到织带部分304,并且沿着相对的第二边缘326直接或间接可操作地固定到第二行李箱壳体118。在一些示例中,接合特征 140通常使用拉链带328附接到行李箱壳体116、118。侧围构件306的第二相对边缘326可以附接到拉链带328(如本文所述和所示),所述拉链带又附接到第二行李箱壳体118。在另一示例中,第二边缘326可以直接附接到第二行李箱壳体118。当扩张开口320选择性地打开时(例如图4B中所示),断开织带部分304的第二相对边缘310和相邻的行李箱壳体118,扩张开口320增加到侧围构件306的宽度,这导致行李箱的内部隔室的容积增加。当不打算使用时,扩张开口320选择性地关闭,这减小行李箱的内部隔室的容积。
织带部分304可以是挠性的。织带部分304可以由机织、非机织、针织或实心(如塑料条)材料制成。在所描述的示例中,细长织带部分304 是例如通常用于拉链带的机织织物材料。
在一个示例的进一步细节中,并且不限于包含与上述连续闭合组件方面相关并且与扩张组件无关的特征,扩张组件302关于图2A-2C中所示的结构被限定。在该示例中,第一细长构件130和第二细长构件132可以与以上关于图2A-2C所示和所述的相同或相似,细长扩张组件302附加地分别定位在第一和第二细长构件130、132之间。
继续图4A和4B,扩张组件302定位在图2A-2C的连续闭合机构128 的相对侧A和B之间,并且处于部分扩张构型。沿着织带部分304的第一边缘308的拉链线圈148构造成与连续闭合件128的侧A上的相邻拉链线圈接合,形成控制行李箱的打开和闭合的主闭合机构314。织带部分304 的相对侧310上的拉链线圈构造成与连续闭合件128的侧B上的相邻拉链线圈接合,无论是否部署扩张特征,都形成扩张闭合机构320。
如图4A和4B中所示,侧围构件306沿着一个边缘324例如通过缝合线330附接到织带部分304,并且在连续闭合组件128的侧B,在相对边缘326处例如通过缝合线332附接到第一细长条带部分134。侧围构件306 可以是挠性的,以便在不使用时减小尺寸,并且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织、非机织、针织或实心(如塑料条)材料层制成。侧围构件306可以具有与以上在图2A-2C中描述和示出的位于第二条带部分136上的盖材料 160相似或相同的特性,从而改善或增强其耐磨性和/或耐水性。
扩张组件302在实施时允许行李箱的容积选择性地增加由侧围构件 306的宽度确定的量。如图4C中所示,主拉链闭合件314示出为处于闭合构型。扩张拉链闭合件320处于闭合构型,缝合线330示出侧围构件附接到织带部分的位置,并且缝合线332示出侧围构件306附接到连续闭合组件的侧B的第一条带部分134的位置。侧围构件306可以是挠性的,并且当处于闭合构型时,侧围构件的宽度在两个缝合线330和332之间折叠或收缩(类似于图4B)。在图4D中,扩张拉链示出为处于打开构型,其中侧围构件306被扩张,类似于图4A和4B但是更宽。
扩张组件402的另一示例在图5A中示出。该示例包括与图4A-4C中所示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添加了在行李箱壳体118的内部延伸并且包括形成侧围构件306的一部分的第三细长条带部分404。与图4A-4C一样,扩张组件的该示例可以与不同于连续闭合组件的拉链闭合件一起使用,例如关于图2A-2C和3A-3D中的示例所示和所述的那些,其具有重叠的第二条带部分136。在该示例中,第三细长条带部分404可以具有从第一条带部分134下方(在图5A的取向上)延伸到织带部分304下方的宽度尺寸。第三条带部分404可以在一个外边缘406处附接到壳体和第一条带部分134,例如通过将至少这三个部件固定在一起的外缝合线408。替代地,第一条带部分134可以是简单拉链带328的形式(例如在图7B中示出),其不具有覆盖第一条带部分134的第二条带部分136。第三条带部分 404的中间部分410可以固定在第一条带部分134(或简单拉链带328)的内边缘142处或附近,在壳体118的自由边缘412和接合元件(例如拉链线圈)140之间。该附接可以通过中心缝合线414。第一条带部分134(或简单拉链带328,例如图7B中所示)和第三条带部分404的接合限定第二公共边缘418。第三条带部分404的内边缘420可以例如通过内缝合线422 附接到织带部分304。限定在中心缝合线414和内缝合线422之间的第三条带部分404的宽度尺寸限定侧围构件424,其可以类似于侧围构件306。扩张侧围构件424可以是挠性的,如上面关于图4A-C的侧围306所述和所示。
当扩张拉链闭合时,侧围构件424的宽度大于中心缝合线414和内缝合线422之间的尺寸。在该闭合构型中,侧围构件424折叠或聚集在行李箱的内部容积中。与图4A-C的扩张组件300一样,当扩张拉链320脱离接合时,行李箱壳体116和118可以移动分开侧围构件414的宽度量,从而允许行李箱的内部容积扩张。行李箱壳体118的边缘412可以接收在第一条带部分134(或简单拉链带328)和第三条带部分404之间,第一条带部分134在行李箱壳体的外侧,第三条带部分404在行李箱壳体的内侧,一起形成条带件,行李箱壳体118的边缘412被封闭和覆盖。
扩张拉链320的接合元件140可以根据需要附接在第一条带部分134 的内边缘的底部(如图5A中所示)、顶部内边缘或两者,相应的拉链线圈位于扩张织带304的相应边缘上。在使用上部和下部拉链线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构造成接合和脱离上部和下部拉链线圈的单个拉链滑动件。替代地,可以针对上部和下部拉链线圈中的每一个实施单独的拉链滑动件。
为了突显本公开的扩张拉链组件示例与典型的扩张拉链结构相比的区别和益处,参考图6A和6B。图6A和6B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主拉链500(用于打开行李箱)和扩张拉链结构502(用于扩张行李箱)的典型结构。图6A是部分透视图,并且图6B是沿着图6A的线6B-6B截取的截面图。在图6A和6B中,行李箱的两个行李箱壳体504和506具有主拉链500和扩张拉链502。用于拉链结构的典型保护盖可以是S形挤压件 508的形式。S形挤压件508限定两个凹部510、512,其开口朝向相反方向,对应的行李箱壳体的边缘514接收在下凹部510中,并且拉链带516 接收在上凹部512中。挤压件508通过延伸通过拉链带516、限定底凹部510的顶壁520和底壁522以及接收在底凹部510中的相应壳体部分的缝合线518固定到行李箱。在使用挤压件508作为盖结构时,组装需要将挤压件508放置在行李箱壳体上,将拉链带516放置在上凹部中,将部件一起对准在,将挤压件的顶层524折回,然后将四个层缝合在一起。
相比之下,图2A-D和3A-C中描述和示出的拉链盖结构可能仅需要将第一条带部分134固定到相对壳体的相应边缘,并且不需要多个部分的任何对准,从而然后固定到相应的行李箱壳体。
关于典型的扩张拉链结构,并继续图6A和6B,主拉链502具有一个拉链带516,所述拉链带在传统S形挤压件508内附接到相应壳体。主拉链500的相对拉链带526是形成已知的扩张拉链结构502的一部分的多个子部件的组件的一部分,包括在带筋壳530中的金属丝加强件528,用于扩张拉链502的一个拉链带532,以及扩张侧围536的一端534。参考图 6A和6B的拉链带516、526和532可以包括接合特征140,例如拉链线圈。这些子部件中的每一个例如通过缝合线538固定在一起。侧围构件536的相对端540可以与挤压件528和拉链带544的两层一起通过缝合线546固定到另一壳体506的缘边542。扩张拉链结构502的该典型组装是复杂和昂贵的,原因是使用多个子部件组件本身必须被组装,包括制造每个单独的子部件、对准子部件以及将子部件固定在一起的步骤。此外,子部件组装可能需要在合适的位置预弯曲金属丝加强件528和带筋壳530,以在组装到行李箱上之前适合其应用到的行李箱的尺寸。与典型的扩张拉链结构 502相关的上述因素极大地影响并且使得具有扩张能力的行李箱的部件成本以及组装成本和复杂性变得更加昂贵。此外,由于包括几个子部件和金属丝加强带筋,典型的扩张拉链502结构的重量很大。例如,一些典型的扩张结构的重量可能高达每米约141克或以上。额外的重量可能在商业吸引力和最终用户的功能使用上都有问题。
相比之下,如图4A-4D和图5A-5B的示例中所述和所示,本公开的扩张组件比典型的扩张拉链结构更易于组装,更易于附接到行李箱上,并且可以轻得多。事实上,在一些示例中,如本文所述和所示的扩张组件的重量可能约为每米62.5克,其可能明显更小,并且可能小于典型的扩张拉链结构的每米重量的一半。如上所述,与图6A和6B的子部件组件相比,本公开的织带部分可以像例如通常用于拉链带的细长的挠性材料条带一样简单。织带部分可以具有相对侧,每侧限定沿其的接合特征(例如拉链线圈)。扩张侧围的一个边缘例如通过缝合线固定到织带部分的中心区域。织带部分可以是未加强的,并且在织带部分中不包括任何增强结构。此外,如上面关于图4A-D和图5A-B所提到的,可以通过将扩张组件300、402 的任一侧的相对的第一条带部分134(或简单拉链带328,如果采用该形式)附接到它们相应的行李箱壳体116、118而将扩张组件300和402分别固定到相对的行李箱壳体。在一些示例中,相对的第一条带部分可以通过缝合线固定到它们相应的行李箱壳体116、118。由于侧围构件附接在扩张织带和第一条带部分(或简单拉链带328,如果采用该形式)之间,侧围构件的边缘不需要附接到两个行李箱壳体中的一个的边缘,这简化了组装并降低了成本。
另外,在如本文所述和公开的扩张拉链组件中,总宽度小于典型的扩张拉链结构,这减少或消除了对更复杂、昂贵和重的金属丝带筋元件的需要。附加地或单独地,扩张拉链组件可以联结到行李箱的边缘,就像将第一和第二拉链带附接到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壳体一样简单。因此,可以提供具有扩张特征并且使用更少的组装步骤组装的更轻的行李物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拉链602和扩张拉链结构60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铰链606覆盖。尽管主拉链结构和扩张拉链结构在图7A-D中示出为包含扩张组件形式的连续闭合组件(例如图4A-D和5A-D中的那些),但示出了没有实施具有盖的连续闭合组件(例如在图2A-D和3A-D中示出和描述)。在其他示例中,图7A-D中描述和示出的结构可以与具有盖的连续闭合结构组件一起实施,并且具有或不具有扩张组件形式的连续闭合结构。
扩张拉链组件600的图7A-E中的示例的一般结构在图7B中示出,并在下文中描述。该示例在许多方面与图4A-D和5A-C中描述和示出的扩张拉链组件相同或相似。一个区别在于,在该示例中细长条带构件的第一细长条带部分是简单拉链带630、631的形式,而不是细长条带部分包括第一条带部分与至少重叠的第二条带部分组合。该示例的扩张拉链组件600包括细长织带部分610,其具有限定宽度的第一相对边缘612和第二相对边缘614。织带部分610的第一相对边缘612包括接合特征140,并且构造成选择性地与联结到第一行李箱壳体116的相邻边缘616的接合特征140接合并且将主拉链闭合机构602限定到行李箱的内部隔室。织带部分610的与第一边缘612相对的第二相对边缘614包括接合特征140,所述接合特征构造成选择性地与定位在另一个第二行李箱壳体118的相邻边缘620上的接合特征140接合,并且限定行李箱的扩张拉链闭合机构604。扩张组件600还包括侧围构件624,所述侧围构件沿着第一边缘626例如通过缝合线622固定到织带部分610,并且沿着相对的第二边缘628直接或间接可操作地固定到第二行李箱壳体118。在一些示例中,接合特征140 通常分别使用拉链带630、631附接到行李箱壳体116、118。侧围构件624 的第二相对边缘628可以通过缝合线618(如本文所述和所示)附接到拉链带630,所述缝合线联结到第二行李箱壳体118。在另一示例中,第二边缘628可以直接附接到第二行李箱壳体118而不是首先附接到拉链带631。当选择性地打开扩张拉链604时(例如在图7A中示出),将织带部分610 的第二相对边缘614与相邻的行李箱壳体118分离,扩张拉链604可以增加侧围构件624的部分或完全延伸,这导致行李箱的内部隔室的容积相应增加。当不打算使用时,扩张拉链604选择性地闭合,这减小了行李箱的内部隔室的容积。
铰链606可以限定第一边缘580和第二边缘582,每个边缘分别联接到壳体116、118。铰链606可以是可扩张的,从而允许行李箱从未扩张位置改变到扩张位置并且在任一位置提供铰链的功能。铰链606例如可以由诸如弹性的可扩张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铰链606可以直接附接到壳体116和壳体118,或者可以通过附接到各个层和/或其他中间部件而间接附接到壳体116和壳体118。
如图7A中所示,扩张组件600示出为附接第一壳体116和第二壳体 118,铰链606(虚线所示)位于扩张组件上方并沿着相对边缘联结到第一壳体116和第二壳体118。扩张组件600包括主拉链结构602和扩张拉链结构604,其具有与上面至少关于图4A-C和图5A-B限定的特征相似或相同的特征。扩张组件600包括由第一壳体118上的第一外拉链带630和中心织带部分610的第一边缘612限定的主拉链闭合结构602。扩张拉链组件600还包括由第二壳体118上的第二外拉链带631和中心织带部分610 的第二边缘614形成的扩张拉链结构604。如上面关于图4A-C和5A-B所述,中心织带部分610具有沿其相对边缘612、614中的每一个的接合特征,例如拉链齿。
如图7A和7B中所示,铰链606沿着相对侧580、582靠近或邻近第一外拉链带630和第二外拉链带631的相应外边缘615、617通过缝合线 619、621固定到相应的壳体116和118。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在两侧使用单个缝合线。每个拉链带630、631和中心织带610大约为18mm宽,因此在未扩张构型中,扩张拉链组件600大约为54mm宽(3x18mm)。铰链 606的未扩张宽度在其基线未扩张状态下可以为例如大约54mm宽。当扩张拉链结构604处于打开构型并且扩张侧围构件624延伸时,在一个示例中,扩张侧围构件624允许30mm的扩张距离,其是典型的扩张量。该扩张量需要铰链适应基线未扩张尺寸的30mm增加,或未扩张基线宽度的大约55%。该扩张量不会过度磨损铰链材料,使其能够在多次扩张和收缩循环中保持其弹性。这是对典型铰链结构的改进,典型铰链结构的未扩张基线宽度大约为18至20mm,并且需要相同的扩张量(30mm)来扩张大约 150%,这可能会相对快速地磨损铰链材料的弹性。
也关于图7A-7D,提供了用于终止扩张拉链组件600的端部的结构的示例。图7A示出了主拉链结构602和扩张拉链结构604的拉链线圈的终端。终端结构适应扩张拉链组件在其闭合、打开和扩张构型之间的操作。图7A、7C和7D示出了打开和扩张构型。
扩张拉链604的端端结构限定滑动件沿着拉链结构604行进的终点,并且当处于扩张构型时适应扩张拉链604的闭合和侧围构件624的最宽延伸。主拉链602和扩张拉链604都限定相对端。主拉链602的相对端632、 634在行李箱上彼此相邻定位,并且每个相对端通过保持夹子636固定在接合构型。在一个示例中,相对端固定在相同保持夹子中,但是可以通过单独的保持夹子固定。扩张拉链604的相对端638、640在行李箱上彼此相邻定位,并且每个相对端通过保持夹子642固定在接合构型。在一个示例中,相对端固定在相同保持夹子中,但是可以通过单独的保持夹子固定。
如图7A中所示,当扩张拉链604处于打开和扩张构型时,狭缝644 可以在保持夹子642的一侧形成在拉链带631的终端部分645中。狭缝648 也可以在保持夹子642的另一侧形成在织带部分610的终端部分647中。狭缝644、648均形成允许狭缝644、648任一侧上的相应材料分别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分线。例如,狭缝644、648均可构造成处于闭合位置,其中狭缝任一侧上的相应材料接合或紧密相邻并且不形成间隙。在另一示例中,当受到将其拉开的横向力时,例如当扩张拉链604处于图7A和7D中所示的扩张构型时,狭缝644的分线可以分离以形成间隙646,并且狭缝648 的分线可以分离以形成间隙650。在扩张拉链604的终端638处分别在保持夹子636、642的一侧的任一端上形成的狭缝646、648将狭缝636、642 的扩张量在这对狭缝之间相对平均地划分。通过允许间隙646、650形成,狭缝644、648减小例如由于将扩张拉链604构造为打开和扩张状态,由于过度张紧保持夹子642内的扩张拉链604的部分而产生的横向分离力。在另一示例中,狭缝可以仅形成在保持夹子642的一侧上,这可能需要比两个狭缝的长度更长,从而形成尺寸足够大的间隙以在扩张时适应侧围构件624的延伸。
狭缝644、648的位置在图7A和7D中的一个示例中示出。拉链带630 中的狭缝648形成在接合特征与侧围构件624的第二边缘628和拉链带631 之间的附接线618之间。织带部分610中的狭缝648可以形成在织带部分 610的第二边缘614上的接合特征与侧围部件624的第一边缘和织带部分 610之间的附接线622之间。狭缝可以是线性的,在扩张时导致V形,或者可以具有另一形状。每个狭缝的长度可以足以允许每个狭缝充分扩张以调整侧围构件624的完全扩张宽度。在一些示例中,狭缝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和宽度(当扩张拉链打开并且侧围构件扩张时)。在一个示例中,狭缝可以为大约0mm至40mm长,并且可以允许形成具有0mm至40mm 宽度的间隙。狭缝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在另一示例中,所述的狭缝结构可以应用于扩张拉链604的另一端,如图7A中所示。狭缝结构简单、可靠并提供有利于扩张组件600的操作的相对运动。
参考图7E,在另一示例中,由于侧围构件624的扩张,拉链带631的偏转在保持夹子642的一侧适应。如图7E中所示,拉链带631沿其大部分长度联结到第二壳体118的边缘620,但是在靠近保持夹子642的区域 657中,拉链带31未附接到第二壳体118的边缘620,而是相对于第二壳体118是自由的并且可移动。例如,该区域中的拉链带631可以不固定到第二壳体118。当扩张拉链604打开并且侧围构件624部分或完全扩张时,区域657中的该局部分离允许拉链带630从第二壳体118的边缘620移开从而形成间隙658。该示例也可以应用于扩张拉链604的另一相对端。
行李箱的刚度(包括底部面板的刚度)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本文所述的扩张拉链结构的实施影响。例如,当行李箱装满并搁在其轮子上时,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边缘(例如沿着底部面板)可能会偏转或“下垂”。为了减小该下垂或偏转,在需要时,可以通过在行李箱的底部中形成至少一个凹部来提高底部面板的刚度。可以在构成行李箱的前壳体和后壳体中的每一个或仅一个的底部面板中形成凹部。参考图8和9,示出了在行李箱 806的前壳体804的底部面板802中形成的凹部。行李箱806可以与图1 中所示的行李箱相似或相同。它可以包括,但是不需要包括本文所述的连续闭合组件,包括闭合组件200、300、400、500、600或700。如图8和 9中所示,凹部800大体上为梯形形状,具有在相对的端壁808a和808b之间横向延伸的长尺寸(宽度),每个端壁分别与轮舱810a、810b相邻。凹部800具有相对较短的尺寸(深度),如图12中最佳所示,所述相对较短的尺寸从与主面814相邻的前边缘812a延伸到与前壳体804的缘边816 相邻的后壁812b。凹部800具有高度尺寸(高度),如图10和11中最佳所示,所述高度尺寸从标称底部面板818到凹部800的顶壁820被限定。凹部800的形状影响其提供的刚度加强。
通常,凹部800可以包括4个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增强其中形成有凹部800的底部面板802的刚度。这四个特征包括梯形形状,凹部800的端壁808a、b与相应轮罩凹部810a、b的弯曲壁的接近,弓形顶壁818,以及在顶壁820的中心部分处的底切角。
更具体地,参考图8,相对的端壁808a、b中的每一个在后壁812b和凹部800的前边缘812a之间延伸。端壁808a、b均可以是线性的、弯曲的或两者的组合。每个端壁808a、b大体上从后壁812b到凹部800的前边缘 812a以大约26度的夹角θ向内成角。角θ可以变大或变小,并且端壁可以彼此分开角度并仍然提供加强效果。本文描述的角θ和方向仅是示例。
仍然参考图8,每个轮罩凹部810a、810b分别由侧壁822a、822b限定。在一些示例中,每个侧壁可以包括背离凹部800的至少部分凹入形状。每个端壁808a、b与其相邻的相应轮罩侧壁822a、b之间的距离由于侧壁的曲率、端壁的曲率或两者而变化。凹部的每个端壁808a、b可以最接近相应侧壁822a、b的中间部分824a、b,其间具有大约16mm的正常距离826,该距离朝向相应侧壁的任一端增加。凹部800和轮罩特征810a、b 之间的紧密间隔(在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尺寸)在底壁中产生增强刚度的坚固结构构造。上面提到的特定尺寸和相对曲率仅是示例,对于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可能会有所不同。
由凹部800提供的对底部面板802的加强作用通过顶壁820的非平面形状进一步增强,如图10中最佳所示。端壁808a、b从底壁以大约50-60 度的角α延伸,并且每个都过渡到顶壁820。在一个示例中,角α大约为 55°。顶壁820在凹部800的端壁808a、b之间延伸时其是非平面的。顶壁820的高度可以关于凹部800的长度的中间对称。在一个示例中,高度尺寸在端壁808a、b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最大。在另一示例中,高度尺寸可以在顶壁的中心部分处最大,该中心部分跨越中间位置并向任一侧延伸总长度尺寸的大约八分之一。凹部800的高度可以部分地基于底切和壳体的深度。在凹部800的中心部分处,壳体可以比端壁808a、b附近更易变形,并且在凹部800的中心部分中比在端壁808a、b附近可以使用相对更大的底切。在一个示例中,凹部的中心部分中的底切可以为约3°,而端壁808a、 b附近的底切可以为约0°。凹部800在其中心部分处的高度可以大约在 20-25mm的范围内。高度尺寸可以朝着每个端壁808a、b逐缩。每个端壁 808a、808b处的凹部800的高度可以大约在12-15mm的范围内。非平面上壁820的形状可以包括在顶壁820中的连续、分段或组合曲线。凹部800 的最大高度可以在与中心部分不同的位置,和/或一个以上位置可以有最大高度。
图11和12示出了可以进一步增强底部面板802中的加强效果的凹部 800的另一特征。参考图12,凹部800的顶壁820沿其中心部分828向上倾斜,例如在该示例中从行李箱壳体的底部面板朝向顶部面板倾斜,与水平面成约3度的角β从前边缘812a向后壁812b倾斜,形成底切角。随着上壁延伸到端壁808a、b,顶壁820的该底切角可以减小,如图11的截面中所示。在一些情况下,端壁808a、b在凹部800的相对端部处将具有大约0度的角(无底切角)。从中心部分到相对端部的底切角变化进一步增强底部面板402的刚度。
所有相对和方向参考(包括:上、下、向上、向下、左、右、向左、向右、顶、底、侧、上方、下方、前、中、后、竖直、水平等)以示例的方式给出以帮助读者理解本文描述的特定示例。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规定,否则不应将它们理解为要求或限制,尤其是关于位置、取向或使用的限制。连接参考(例如,附接、联接、连接、联结等)将被广义地解释并且可以包括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构件和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规定,否则连接参考不一定意味着两个元件直接连接并且彼此具有固定关系。
可以通过参考以下编号条款中的一个或多个来表达本公开的至少一些新颖性和创造性特征。
1.一种行李箱(102),其包括:
第一壳体(116、118)和第二壳体(116、118);
沿着所述第一壳体(116、118)的边缘延伸的第一接合特征(140);
沿着所述第二壳体(116、118)的边缘延伸的第二接合特征(140);
扩张织带(304),所述扩张织带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16、118)之间,并且限定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边缘,每个相对边缘包括接合特征(140),其中:
所述第一相对边缘和所述第一壳体(116、118)的相应接合特征(140) 对应以形成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602);
所述第二相对边缘和所述第二壳体(116、118)的接合特征(140)对应以形成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604);
未加强的侧围构件(306、424、624),所述侧围构件连接到所述扩张织带(304),并且与所述第二壳体(116、118)可操作地联结;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602)允许进入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16、118)之间的内部腔室,并且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604) 在处于打开构型时允许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延伸以增加所述内部腔室的容积。
2.根据条款1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侧围构件(306、424、 624)直接附接到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116、118)。
3.根据条款1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特征(140)附接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并且所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328、630、631)附接到所述第一行李箱壳体(116、118);
所述第二接合特征(140)附接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并且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附接到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116、118);并且
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 630、631)。
4.根据条款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侧围构件(306、 424、624)通过缝合线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
5.根据条款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扩张织带(304)是细长的材料条。
6.根据条款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扩张织带(304) 是连续的材料片。
7.根据条款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扩张织带(304) 由与所述拉链带(328、630、631)相同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条款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织带材料是单层或多层。
9.根据条款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限定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相对的第二边缘;
所述相对的第一边缘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328、630、631);并且
所述相对的第二边缘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
10.一种用于行李箱(102)的扩张拉链组件,其包括:
第一拉链带(328、630、631),所述第一拉链带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140);
第二拉链带(328、630、631),所述第二拉链带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140);
扩张织带(304),所述扩张织带限定相对边缘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带(328、630、631)之间,每个相对边缘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带(328、630、631)的相邻接合特征(140)形成可打开拉链结构;
侧围构件(306、424、624),所述侧围构件限定第一和第二相对边缘,所述第一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扩张织带(304),并且所述第二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
11.一种行李箱(102),其包括:
限定内部腔室的第一壳体(116、118)(116、118)和第二壳体(116、 118)(116、118);
扩张拉链组件,所述扩张拉链组件附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6、118) 和所述第二壳体(116、118)之间并且包括:
第一拉链带(328、630、631),所述第一拉链带附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116、118)并且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140);
第二拉链带(328、630、631),所述第二拉链带附接到所述第二壳体 (116、118)并且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140);
扩张织带(304),所述扩张织带限定相对边缘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带(328、630、631)之间,每个相对边缘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带(328、630、631)的相邻接合特征(140)形成选择性可打开的拉链结构;
侧围构件(306、424、624),所述侧围构件限定第一和第二相对边缘,所述第一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扩张织带(304),并且所述第二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并且
其中形成在所述第一拉链带(328、630、631)和所述扩张织带(304) 之间的所述选择性可打开的拉链结构限定允许进入所述内部腔室的主拉链结构,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和所述扩张织带 (304)之间的所述选择性可打开的拉链结构限定扩张拉链结构,当打开时所述扩张拉链结构允许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延伸并扩张所述内部腔室的容积。
12.根据条款3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带(328、630、631)均包括与相应的所述壳体 (116、118)关联的细长条带构件(130、132),每个细长条带构件(130、 132)包括沿着第一公共边缘联结的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和第二条带部分(134、136);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公共边缘相对的第一边缘的接合特征(140),并且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一公共边缘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限定内边缘,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 136)在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与所述壳体(116、118)的附接部。
13.根据条款12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 136)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116、118)。
14.根据条款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不直接附接到所述壳体(116、118)。
15.根据条款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构造成向后折叠以暴露连接线。
16.根据条款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包括保护材料。
17.根据条款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保护材料是施加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的热塑性材料或者是浸渍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中的热塑性材料。
18.根据条款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包括织带,并且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包括织带或与涂层一起的织带。
19.根据条款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接合特征(140)包括拉链线圈或拉链齿。
20.根据条款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 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
21.根据条款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 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是挠性热塑性材料。
22.根据条款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包括刚性或半刚性材料。
23.根据条款12-22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相对于所述第一层向下弯曲凹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层的中心区域与所述第一层间隔开。
24.根据条款12-2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的内边缘沿其长度至少部分地接合所述第一层。
25.根据条款12-2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细长条带构件(130、132)还包括第三条带部分(202、404),所述第三条带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的第一边缘联结以形成第二公共边缘;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公共边缘覆盖相应的壳体(116、118)的边缘的自由端。
26.根据条款25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外表面上延伸;并且
所述第三条带部分(134、136)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内表面上延伸。
27.根据条款25-26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和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404)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公共边缘之间。
28.根据条款27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和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404)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116、118)。
29.根据条款26-28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404)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 404)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分开形成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以形成所述第二公共边缘。
30.根据条款3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限定第二相对端,所述第二相对端接收在夹子中;
至少第一狭缝在所述织带部分中形成在所述侧围部分与所述织带部分的附接部和所述第二相对边缘的接合特征(140)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中形成在所述第二接合构件的附接部和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与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的附接部之间;并且
当打开所述扩张拉链时所述狭缝变宽以形成间隙,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打开并扩张所述行李箱(102)的内部容积。
31.根据条款30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至少第一狭缝在所述织带部分中形成在所述侧围部分与所述织带部分的附接部和所述第二相对边缘的接合特征(140)之间;并且
至少第二狭缝在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中形成在所述第二接合构件的附接部和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与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的附接部之间;并且
当打开所述扩张拉链时所述至少第一狭缝和所述至少第二狭缝中的每一个变宽以均形成至少一个间隙,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允许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打开并扩张所述行李箱(102)的内部容积。
32.根据条款3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限定第一相对端,所述第一相对端彼此相邻定位,所述第一相对端由第一夹子保持;
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限定第二相对端,所述第二相对端彼此相邻定位,所述第二相对端由第二夹子保持;
当打开所述扩张拉链时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的每个相对端的端部分偏离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116、118)的边缘,从而允许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延伸并扩张所述行李箱(102)的内部容积。
33.根据条款32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在所述第二拉链带(328、 630、631)和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116、118)的第二边缘之间形成间隙。
34.根据条款1-3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602)限定彼此相邻的第一相对端;
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604)限定彼此相邻的第二相对端;
所述第一和第二相邻的相对端彼此对准;并且
其中可横向扩张的铰链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相对端。
35.根据条款3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铰链由可扩张材料形成并且限定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116、118)的第一边缘和联接到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116、118),并且在未扩张构型中和在扩张构型中在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602)和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604) 上延伸。
36.根据条款35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处于扩张构型的所述铰链的宽度比处于未扩张构型的所述铰链的宽度大大约55%。
37.根据条款1-3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壳体(116、118)包括限定凹部(800)的底部面板(818);
所述凹部(800)包括由相对端壁(808a、808b)限定的长度尺寸,由前边缘(812a)和后壁(812b)限定的深度尺寸,以及由底部面板(818) 和顶壁(820)限定的高度尺寸;并且
其中所述顶壁(820)沿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底切并且随着其从所述前边缘(812a)延伸到所述后壁(812b)而向上成角。
38.根据条款37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顶壁(820)具有弓形形状,在中心部分处具有最大高度尺寸并且在每个相对端壁(808a、808b)处小于最大高度;
每个相对端壁(808a、808b)和轮罩的相邻弯曲侧壁之间的距离在每个相对端壁(808a、808b)的中点处最小;并且
所述相对端壁(808a、808b)和前边缘(812a)和后壁组合以形成大致梯形形状。
39.一种行李箱(102),其包括:
第一壳体(116、118)和第二壳体(116、118);
连续闭合组件,所述连续闭合组件选择性地联结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 (116、118)并且包括:
与每个壳体(116、118)关联的细长条带构件(130、132),每个细长条带构件(130、132)包括沿着第一公共边缘联结的第一条带部分(134、 136)和第二条带部分(134、136);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包括沿着与所述公共边缘相对的第一边缘的接合特征(140),并且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一公共边缘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限定内边缘,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 136)在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与所述壳体(116、118)的附接部。
40.根据条款39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 136)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116、118)。
41.根据条款39或40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不直接附接到所述壳体(116、118)并且可以向后折叠以暴露连接线。
42.根据条款39-41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包括保护材料。
43.根据条款39-42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保护材料是施加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的热塑性材料或者是浸渍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中的热塑性材料。
44.根据条款39-4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包括织带,并且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包括织带或与涂层一起的织带。
45.根据条款39-4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 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
46.根据条款39-4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 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是挠性热塑性材料。
47.根据条款39-4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相对于所述第一层向下弯曲凹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层的中心区域与所述第一层间隔开。
48.根据条款39-4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的内边缘沿其长度至少部分地接合所述第一层。
49.根据条款39-48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细长条带构件(130、132)还包括第三条带部分(202、404),所述第三条带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的第一边缘接合以形成第二公共边缘;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公共边缘覆盖相应的壳体(116、118)的边缘的自由端。
50.根据条款49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外表面上延伸;并且
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404)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内表面上延伸。
51.根据条款49或50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和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404)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公共边缘之间。
52.根据条款51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和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404)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116、118)。
53.根据条款49-52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404)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所述第三条带部分(202、 404)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分开形成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以形成所述第二公共边缘。
54.根据条款48-5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接合特征(140)固定到所述第二公共边缘。
55.一种行李箱(102),其包括壳体(116、118)和连续闭合结构,所述连续闭合结构包括保护盖并且单独地或附加地包括扩张拉链(600),所述连续闭合结构的连续闭合组件(128、200、300、400)包括沿着公共外边缘连接的第一条带部分(134)和第二条带部分(136),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6)覆盖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的一部分,所述连续闭合结构的扩张拉链组件(600)包括在相对侧具有拉链齿(148)的中心织带部分(610),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116、118)和所述中心织带部分(610) 之间的侧围构件(624)。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当前公开的示例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教导。因此,以上描述中包含的或附图中所示的内容应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以下权利要求旨在涵盖本文所述的所有一般和特定特征,以及在语言上可以说落入其间的本方法和系统的范围的所有陈述。

Claims (16)

1.一种行李箱(102),其包括:
第一壳体(116、118)和第二壳体(116、118);
沿着所述第一壳体(116、118)的边缘延伸的第一接合特征(140);
沿着所述第二壳体(116、118)的边缘延伸的第二接合特征(140);
扩张织带(304),所述扩张织带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16、118)之间,并且限定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边缘,每个相对边缘包括接合特征(140),其中:
所述第一相对边缘和所述第一壳体(116、118)的相应接合特征(140)对应以形成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602);
所述第二相对边缘和所述第二壳体(116、118)的接合特征(140)对应以形成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604);
未加强的侧围构件(306、424、624),所述侧围构件连接到所述扩张织带(304),并且与所述第二壳体(116、118)可操作地联结;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可打开拉链结构(602)布置成允许进入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16、118)之间的内部腔室,并且所述第二可打开拉链结构(604)布置成在处于打开构型时允许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延伸以增加所述内部腔室的容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直接附接到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116、1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特征(140)附接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并且所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328、630、631)附接到所述第一行李箱壳体(116、118);
所述第二接合特征(140)附接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并且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附接到所述第二行李箱壳体(116、118);并且
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通过缝合线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扩张织带(304)是细长的材料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扩张织带(304)是连续的材料片。
7.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或从属于权利要求3时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扩张织带(304)由与所述拉链带(328、630、631)相同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织带材料是单层或多层。
9.根据权利要求3或从属于权利要求3时的任何其他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侧围构件(306、424、624)限定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相对的第二边缘;
所述相对的第一边缘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一拉链带(328、630、631);并且
所述相对的第二边缘附接到所述细长的第二拉链带(328、630、631)。
10.一种用于行李箱(102)的扩张拉链组件,其包括:
第一拉链带(328、630、631),所述第一拉链带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140);
第二拉链带(328、630、631),所述第二拉链带包括沿着一个边缘的接合特征(140);
扩张织带(304),所述扩张织带限定相对边缘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带(328、630、631)之间,每个相对边缘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带(328、630、631)的相邻接合特征(140)形成可打开拉链结构;
侧围构件(306、424、624),所述侧围构件限定第一和第二相对边缘,所述第一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扩张织带(304),并且所述第二相对边缘附接到所述第二拉链带(328、630、631)。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从属于权利要求3时的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带(328、630、631)均包括与相应的所述壳体(116、118)关联的细长条带构件(130、132),每个细长条带构件(130、132)包括沿着第一公共边缘联结的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和第二条带部分(134、136);
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包括沿着与所述第一公共边缘相对的第一边缘的接合特征(140),并且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在相应的壳体(116、118)的边缘附近附接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一公共边缘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限定内边缘,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在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与所述壳体(116、118)的附接部;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通过缝合线附接到相应的壳体(116、118)。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不直接附接到所述壳体(116、118)。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构造成向后折叠以暴露连接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包括保护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保护材料是施加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的热塑性材料或者是浸渍到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中的热塑性材料;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包括织带,并且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包括织带或与涂层一起的织带和/或其中所述接合特征(140)包括拉链线圈或拉链齿。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一体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公共边缘通过折叠形成,或者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
优选地,其中:
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是与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分开的部件并且附接到所述第一条带部分(134、136)以形成所述第一公共边缘;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是挠性热塑性材料,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包括刚性或半刚性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102),其中所述第二条带部分(134、136)相对于所述第一层向下弯曲凹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层的中心区域与所述第一层间隔开。
CN202211026473.XA 2021-08-25 2022-08-25 行李箱以及用于行李箱的扩张拉链组件和其他部件 Pending CN1157780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93031.8A EP4140354A1 (en) 2021-08-25 2021-08-25 Luggage case with an expansion zipper assembly
EP21193031.8 2021-08-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8069A true CN115778069A (zh) 2023-03-14

Family

ID=7749972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628.5A Pending CN117940040A (zh) 2021-08-25 2022-08-25 改进的行李箱拉链闭合装置
CN202211026473.XA Pending CN115778069A (zh) 2021-08-25 2022-08-25 行李箱以及用于行李箱的扩张拉链组件和其他部件
CN202222251055.2U Active CN219500582U (zh) 2021-08-25 2022-08-25 行李箱以及扩张拉链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628.5A Pending CN117940040A (zh) 2021-08-25 2022-08-25 改进的行李箱拉链闭合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1055.2U Active CN219500582U (zh) 2021-08-25 2022-08-25 行李箱以及扩张拉链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2734A1 (zh)
EP (1) EP4140354A1 (zh)
CN (3) CN117940040A (zh)
CA (2) CA3171366A1 (zh)
WO (1) WO20230259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70803B2 (en) * 2022-03-24 2024-04-30 Eosen Llc Method of attaching a zipp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3934U (en) * 2001-07-02 2002-12-11 Universal World Wide Business Structure of suitcase with sectorial shaped expandable bag
AU2004100214B4 (en) * 2003-06-27 2005-02-03 Landor & Hawa International Limited Suitcase
US20050286807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Expandable merchandising bag
US20110186398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Heys (USA), Inc. Hard-Sided Expandable Suitcase
CN102188082B (zh) * 2010-03-12 2013-05-29 江锡鋘 行李箱用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行李箱
EP2374366B1 (en) * 2010-04-07 2012-12-05 C & C Luggage Manufacturing Co., Ltd. Luggage comprising a zipper
EP2632290B1 (en) * 2010-10-29 2019-09-25 Samsonite IP Holdings S.à.r.l. Luggage with a recessed zipper
US9364061B2 (en) * 2013-05-01 2016-06-14 Quené Lewis Articles having an expandable and reinforceable storage cavity
CN103330364B (zh) * 2013-07-17 2015-07-08 广州市汇泰隆铝制品有限公司 拉链式硬质箱包的拉链简易更换机构及方法
CN203388397U (zh) * 2013-07-18 2014-01-15 东莞市莎米特箱包有限公司 硬质行李箱
US9101186B2 (en) * 2013-08-04 2015-08-11 Wei-Hung Lai Hard shell luggage case capable of expanding carrying capac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40354A1 (en) 2023-03-01
CN219500582U (zh) 2023-08-11
CA3171366A1 (en) 2023-02-25
US20230062734A1 (en) 2023-03-02
CN117940040A (zh) 2024-04-26
CA3229852A1 (en) 2023-03-02
WO2023025910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10916B1 (en) Expandable zipper structure for a luggage item
JP5799020B2 (ja) 軟質面型手荷物ケースのための一体型持運び取っ手付き手荷物ケース・パネル
EP2109379B1 (en) System for cinching a resilient luggage case
US8978850B2 (en) Reconfigurable bag
KR102083243B1 (ko) 요함부에 지퍼를 갖는 여행용 가방
EP2512279B1 (en) Assembly structure for a luggage case
EP2730192B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a luggage item
CN219500582U (zh) 行李箱以及扩张拉链组件
CN102669908A (zh) 一种具有可撑开的口袋的包
CN105326181A (zh) 用于行李箱物品的框架结构
EP3170423A1 (en) Hardside luggage article with pivotable shell portion
RU2654677C1 (ru) СКЛАДНОЙ ЧЕМОДАН (варианты) И ЗАГОТОВКА ДЛЯ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JP6468542B1 (ja) 折り畳みかばん
EP3687332B1 (en) Article of luggage
CN210043370U (zh) 行李制品
CN210076791U (zh) 行李物品
US6755288B1 (en) Luggage structure
EP4353120A1 (en) Zipper assembly loop end attachment for a luggage case
CN113329659A (zh) 一种带有外部口袋的硬质行李箱
WO2007086821A1 (en) Luggage with low-profile hanger bracket and harness
US20240115018A1 (en) Injection molded luggage case with integrated zipper assembly
KR20240076387A (ko) 포켓을 가진 여행가방 케이스 디바이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