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8661A - 冲击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击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8661A
CN115768661A CN202180041945.6A CN202180041945A CN115768661A CN 115768661 A CN115768661 A CN 115768661A CN 202180041945 A CN202180041945 A CN 202180041945A CN 115768661 A CN115768661 A CN 115768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ing
posture
state
impact absorbing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19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征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68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86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3/00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 F16F3/08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with springs made of a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rubber
    • F16F3/087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springs made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material
    • F16F3/0873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springs made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material of the same material or the material not being specified
    • F16F3/0876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springs made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material of the same material or the material not being specified and of the same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6Additional energy absorbing means supported on bumber beams, e.g. cellular structures o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93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comprising a multiplicity of identical adjacent shock-absorb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2019/262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with means to adjust or regulate the amount of energy to be absorb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60R2021/0435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side or roof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60R2021/0442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roof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60R21/045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rument panel or dash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60R21/05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steering wheel, steering hand lever or steering colum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4/00Shape
    • F16F2234/06Shape plane or fl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提高配置位置的自由度的冲击吸收装置。其安装于构成车辆的被安装对象,在工作时缓和冲击,其中,该冲击吸收装置具备:基部,固定于被安装对象;具有可挠性的冲击吸收部,该冲击吸收部以能可逆地切换退避于基部侧的收纳状态与从基部突出的突出状态的方式安装于基部;以及驱动部,驱动冲击吸收部,可逆地切换收纳状态与突出状态。驱动部在使冲击吸收部工作时,使冲击吸收部至少从收纳状态切换为突出状态。

Description

冲击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技术,其用于车辆,吸收由事故等产生的冲击。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能量吸收装置,其通过吸收在车辆的保险杠产生的冲击来保护与保险杠碰撞的行人等。在该能量吸收装置中,在连接于基座并吸收冲击的多个鳍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10046723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冲击吸收装置中,需要形成吸收冲击的构件能挠曲的区域。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能量吸收装置中,多个鳍状部之间的间隙相当于该区域。就冲击吸收装置而言,若形成所述区域则整体上成为体积增大了的结构,因此在车辆中安装的位置受限,配置位置的自由度降低。
本公开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配置位置的自由度的冲击吸收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公开中,设置了能可逆地切换收纳状态与突出状态的冲击吸收部。
具体而言,本公开是一种冲击吸收装置,安装于构成车辆的被安装对象,在工作时缓和冲击,其中,所述冲击吸收装置具备:基部,固定于所述被安装对象;冲击吸收部,以能可逆地切换退避于所述基部侧的收纳状态与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状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部,具有可挠性;以及驱动部,驱动所述冲击吸收部,可逆地切换所述收纳状态与所述突出状态,所述驱动部在使所述冲击吸收部工作时,使该冲击吸收部至少从所述收纳状态切换为所述突出状态。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冲击吸收部能切换为收纳状态与突出状态,因此在非工作时,冲击吸收部维持收纳状态,由此能防止体积增大,因此配置的自由度提高。此外,在冲击吸收装置中,冲击吸收部具有可挠性,因此工作后也能回到原来的形状,而且,能切换为突出状态与收纳状态,因此能重复使用。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多列冲击吸收构件,所述多列冲击吸收构件分别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多个第一转动轴,所述多个第一转动轴相对于基部的设置面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所述多列冲击吸收构件中的每一个在所述收纳状态下维持沿着所述设置面的倒伏姿势,当从所述收纳状态切换为所述突出状态时,所述多列冲击吸收构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的规定的起动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从所述设置面立起的立起姿势,当从所述突出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多列冲击吸收构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与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的所述起动方向相反的所述倒伏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所述立起姿势切换为所述倒伏姿势。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冲击吸收装置,能通过在收纳状态下将冲击吸收构件设为倒伏姿势,在突出状态下将冲击吸收构件设为立起姿势,来防止在收纳状态下冲击吸收构件体积增大。
上述冲击吸收装置可以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向所述起动方向的转动。由此,冲击吸收装置能将冲击吸收构件可靠地切换为立起姿势。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冲击吸收部还包括多个辅助构件,所述多个辅助构件是使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立起的、具有可挠性的多个辅助构件,其以绕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交叉的第二转动轴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设置面,所述多个辅助构件中的每一个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以作为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一部分从上方覆盖所述辅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维持沿着所述设置面的倒伏姿势,当从所述收纳状态切换为所述突出状态时,所述多个辅助构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的规定的起动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并且当从所述突出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多个辅助构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与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的所述起动方向相反的所述倒伏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所述立起姿势切换为所述倒伏姿势,当所述辅助构件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时,通过将作为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推上去,使该冲击吸收构件向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起动方向转动。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冲击吸收部,能通过在收纳状态下将辅助构件设为倒伏姿势,在突出状态下将辅助构件设为立起姿势,来防止在收纳状态下辅助构件体积增大。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辅助构件具有在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时与作为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抵接的第一抵接部,限制该冲击吸收构件向所述倒伏方向转动。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冲击吸收装置,能在对立起姿势的冲击吸收构件施力的情况下将冲击吸收构件维持为立起姿势。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辅助构件具有在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时与邻接于作为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其他列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抵接的第二抵接部。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冲击吸收装置,即使在对立起姿势的冲击吸收构件施力的情况下也能将冲击吸收构件维持为立起姿势。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所成的角度为锐角,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具有槽部,所述槽部抑制所述辅助构件在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的过程中,与该辅助构件的第二抵接部的干扰。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冲击吸收装置,能通过辅助构件来将冲击吸收构件可靠地从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多个辅助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为配置于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与邻接于该冲击吸收构件的其他列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之间的中间辅助构件,所述中间辅助构件在所述立起姿势的状态下,所述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与该中间辅助构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且所述其他列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与该中间辅助构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冲击吸收装置,即使在对立起姿势的冲击吸收构件施力的情况下也能将冲击吸收构件维持为立起姿势。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冲击吸收部还具有一个或多个驱动力传递构件,其连结于所述辅助构件,并且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由所述驱动部驱动,当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冲击吸收部工作时,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被驱动,由此所述辅助构件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并且附带于该辅助构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像这样,驱动力传递构件可以设置多个或仅设置一个。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单个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在该驱动力传递构件上连结有所述多个辅助构件。这样,驱动力传递构件可以仅设置一个。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具有板状部,该板状部维持与所述设置面平行的状态并且被所述驱动部驱动。根据这样的结构的冲击吸收装置,能使用驱动力传递构件的板状部来承接乘坐者的身体的一部分,能适当地保护乘坐者。
此外,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具备多个所述冲击吸收部,在所述基部的设置面形成有多个孔,所述多个冲击吸收部中的每一个设置于所述多个孔中的每一个,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冲击吸收部容纳于所述孔的内部,在所述突出状态下,所述冲击吸收部从所述孔突出,所述驱动部通过向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内部供给流体而使该冲击吸收部膨胀,切换为从所述孔突出的所述突出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流体可以为压缩空气、水等规定的液体。
在上述冲击吸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设置面为形成车厢的内装的内衬,多个所述冲击吸收部中的每一个配置为从所述孔朝向乘坐所述车辆的乘坐者突出。这样的结构的冲击吸收装置可以配置于车厢内,因此能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提高冲击吸收装置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其一)。
图1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其二)。
图2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俯视图(其一)。
图2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俯视图(其二)。
图3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其三)。
图3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其四)。
图4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俯视图(其三)。
图4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俯视图(其四)。
图5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其五)。
图5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其六)。
图6A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俯视图(其五)。
图6B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俯视图(其六)。
图7是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框图。
图8是与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的控制部所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流程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其一)。
图10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其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和各构成的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构成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的变更。本公开不由实施方式限定,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作为为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保护乘坐该车辆的乘坐者的装置而举例示出。冲击吸收装置安装于构成车辆的被安装对象,在工作时保护乘坐者。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成车辆的被安装对象,例如可以列举出立柱、顶棚等构成车体的构造物、仪表板、方向盘等固定于构成车体的构造物的对象。冲击吸收装置通过安装于这样的被安装对象而固定于车辆。
接着,基于图1A至图2B对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10进行详细说明。图1A、图1B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A、图2B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10的外观的俯视图。冲击吸收装置10具备:基部11,安装于车辆的被安装对象;以及冲击吸收部12,安装于基部11的表面(“设置面”的一个例子)侧。基部11具有长方形的板状形状,在表面侧配置有冲击吸收部12,背面侧安装于被安装对象。以后,如图1A至图2B所示,将沿着基部11的长边的方向设为X轴,将沿着基部11的短边的方向设为Y轴,将与X轴和Y轴均正交的方向(与基部的表面和背面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冲击吸收装置10是用于保护作为位于Z轴方向的保护对象的乘坐者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将沿着X轴的方向设为行列中的“行”,将沿着Y轴的方向设为行列中的“列”。
冲击吸收部12整体具有可挠性,在车辆发生事故等使乘坐者产生惯性力而该乘坐者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变形,由此吸收对该乘坐者施加的力(负荷)。由此,冲击吸收部12保护乘坐者。冲击吸收部12构成为能向乘坐者乘坐的车厢侧突出。更具体而言,冲击吸收部12构成为,能可逆地切换从车厢退避于基部11侧的收纳状态与从基部11向车厢侧突出的突出状态。在图1A~图2B所示的状态中,冲击吸收部12为收纳状态。
冲击吸收部12包括:冲击吸收构件20;鳍状部21(“辅助构件”的一个例子);以及顶板部22(“驱动力传递构件”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A和图2A中,为了进行说明省略了顶板部22的图示。
冲击吸收构件20由橡胶等形成,具有可挠性。冲击吸收构件20具有沿着X轴方向的方向为长尺寸方向的形状(在X轴方向上成为一体而延伸的形状),在Y轴方向上以三列的方式配置三个。冲击吸收构件20以相对于转动轴20A(“第一转动轴”的一个例子)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基部11的表面侧,所述转动轴20A相对于基部11的表面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延伸。在图1A和图2A中,用单点划线表示转动轴20A。三个冲击吸收构件20的各转动轴20A以使各冲击吸收构件20能互不干涉地进行动作的方式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隔开间隔配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后,存在将三个配置为三列的冲击吸收构件称为多列冲击吸收构件20的情况。像这样,冲击吸收部12包括多列冲击吸收构件20。
如图1A所示,多列冲击吸收构件20中的每一个在收纳状态下维持沿着基部11的表面的倒伏姿势。当从收纳状态切换为突出状态时,多列冲击吸收构件20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以转动轴20A为中心的起动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倒伏姿势切换为从基部11的表面立起的立起姿势。在朝向X轴的正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冲击吸收构件20的起动方向为右转。此外,当从突出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时,多列冲击吸收构件20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与以转动轴20A为中心的起动方向相反的倒伏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立起姿势切换为倒伏姿势。在朝向X轴的正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冲击吸收构件20的倒伏方向为左转。像这样,多列冲击吸收构件20中的每一个构成为能可逆地切换为收纳状态与突出状态。
鳍状部21由橡胶等形成,具有可挠性。鳍状部21通过将来自驱动部的动力传递至冲击吸收构件20而使冲击吸收构件20立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个冲击吸收构件20配置有四个鳍状部21。即,鳍状部21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配置有四行,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配置有三列,合计配置有12个。多个鳍状部21绕与转动轴20A交叉的转动轴21A(“第二转动轴”的一个例子)安装于基部11的表面。在图2A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第一行第二列的鳍状部21的转动轴21A。需要说明的是,各鳍状部的转动轴21A相互平行。多个鳍状部21可绕转动轴21A自由转动。
在收纳状态下,多个鳍状部21中的每一个以作为立起对象的冲击吸收构件20的一部分从上方覆盖鳍状部21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维持沿着基部11的表面的倒伏姿势。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鳍状部21中的每一个使配置于相同列的冲击吸收构件20立起。当从收纳状态切换为突出状态时,多个鳍状部21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以转动轴21A为中心的起动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在朝向Y轴的正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鳍状部21的起动方向为左转。此外,当从突出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时,多个鳍状部21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与以转动轴21A为中心的起动方向相反的倒伏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立起姿势切换为倒伏姿势。在朝向Y轴的正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鳍状部21的倒伏方向为右转。当鳍状部21从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时,能通过将作为立起对象的冲击吸收构件20推上去,而使冲击吸收构件20向转动轴20A的起动方向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冲击吸收构件20的转动轴20A与鳍状部21的转动轴21A所成的角度并非直角,优选为锐角。
图1B和图2B所示的顶板部22由橡胶等形成,具有可挠性。设置顶板部22是为了通过由驱动部驱动来将来自该驱动部的动力传递至各鳍状部21。顶板部22具有连结部22A~22C,所述连结部22A~22C连结于相同列的鳍状部21彼此,即连结于作为立起对象的冲击吸收构件20相同的各鳍状部21。各连结部22A~22C具有沿着X轴的方向为长尺寸方向的形状。连结部22A连结于第一列的各鳍状部21。连结部22B连结于第二列的各鳍状部21。连结部22C连结于第三列的各鳍状部21。由此,顶板部22连结于所有的鳍状部21。
此外,顶板部22具有将各连结部22A~22C连接而成为一体的一对连接部22D。各连接部22D通过沿着X轴的方向的两端部连接各连结部22A~22C。由此,顶板部22能将驱动部的动力传递至所有的鳍状部21。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吸收部12包括由连结部22A、22B、22C和连接部22D一体形成的单个顶板部22。
当冲击吸收装置10的驱动部使冲击吸收部12工作时,顶板部22被驱动,由此各鳍状部21从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并且冲击吸收构件20附随于各鳍状部21,从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由此,本实施径形态的冲击吸收装置10能通过驱动部,在使冲击吸收部12工作时将冲击吸收部12从收纳状态切换为突出状态。
接着,基于图3A至图6B,对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A至图4B示出冲击吸收部12从收纳状态切换为突出状态的中途的状态。图3A和图3B是示意地示出冲击吸收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A和图4B是示意地示出冲击吸收装置10的外观的俯视图。此外,图5A至图6B示出了冲击吸收部12从收纳状态向突出状态的切换完成的状态。图5A和图5B是示意地示出冲击吸收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A和图6B是示意地示出冲击吸收装置10的外观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图4A、图5A以及图6A中,为了进行说明省略了顶板部22的图示。
如图3B、图4B所示,顶板部22从收纳状态向X轴的负方向移动。该顶板部22的移动动作通过由驱动部将顶板部22向X轴的负方向驱动而产生。例如,在驱动部使用螺线管、马达、电磁铁等,驱动部经由绳、杆而与顶板部22的X轴的负侧的连接部22D连接。驱动部将该绳、杆向X轴的负方向拉拽,由此顶板部22向X时期负方向移动。此外,通过顶板部22的移动,各鳍状部21向起动方向被转动驱动。通过鳍状部21向起动方向被转动驱动,将作为立起对象的冲击吸收构件20推上去,由此将冲击吸收构件20向转动轴20A的起动方向转动。如图5A至图6B所示,冲击吸收构件20和鳍状部21变为立起姿势,由此冲击吸收部12切换为突出状态。
此外,如图5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10具备限制部13,所述限制部13限制冲击吸收构件20从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时绕转动轴20A向起动方向的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冲击吸收构件20具有五根转动轴心(未图示),限制部13设置于每个所述转动轴心的配置位置。限制部13阻碍立起姿势的冲击吸收构件20进一步向起动方向转动。
此外,如图6A所示,鳍状部21具有在切换为立起姿势时与作为立起对象的冲击吸收构件20抵接的抵接部21B(“第一抵接部”的一个例子)。在图6A中,对第一行第二列的鳍状部21的抵接部21B赋予了附图标记,但所有的鳍状部21具有抵接部21B。抵接部21B限制作为立起姿势的冲击吸收构件20向倒伏方向转动。
此外,如图4A和图6A所示,鳍状部21具有在切换为立起姿势时与邻接于作为立起对象的冲击吸收构件20的其他列的冲击吸收构件20抵接的抵接部21C(“第二抵接部”的一个例子)。在图6A中,对第一行第二列的鳍状部21的抵接部21C添加了附图标记,但至少第二列和第三列的鳍状部21具有抵接部21C。
此外,如图4A和图6A所示,冲击吸收构件20具有槽部20B,所述槽部20B在鳍状部21从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的过程中,抑制与鳍状部21的抵接部21C的干涉。槽部20B与各抵接部21C对应地形成于冲击吸收构件的侧面。槽部20B沿着鳍状部21移动时的抵接部21C的移动轨迹而形成。由此,能防止与通过鳍状部21的抵接部21C使该鳍状部21立起的对象冲击吸收构件20邻接的其他列的冲击吸收构件20由于该抵接部21C而受到转动阻碍。
此外,如图6A所示,第二列、第三列的鳍状部21是配置于立起对象冲击吸收构件20与邻接于该冲击吸收构件20的其他列的冲击吸收构件20之间的中间鳍状部210(“中间辅助构件”的一个例子)。在中间鳍状部210为立起姿势的状态下,立起对象冲击吸收构件20与该中间鳍状部210的抵接部21B抵接,且其他列的冲击吸收构件20与中间鳍状部210的第二抵接部21C抵接。由此,在立起姿势下,中间鳍状部210能支撑立起对象冲击吸收构件20和邻接于该冲击吸收构件20的其他列的冲击吸收构件20。
此外,如图2B、图4B、图6B所示,顶板部22具有大致平坦地形成的板状部22E。板状部22E是顶板部22的表面侧与乘坐者对置配置的部位。顶板部22维持板状部22E与基部11平行的状态并且由驱动部驱动。板状部22E作为承接乘坐者的身体的面而发挥功能。能通过具有板状部22E,来降低乘坐者负伤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乘坐者负伤的可能性,顶板部22中至少板状部22E具有可挠性即可。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10中,冲击吸收部12能切换为收纳状态与突出状态,因此在非工作时,冲击吸收部12维持收纳状态,由此防止体积增大,能配置于车厢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10配置的自由度提高。此外,在冲击吸收装置10中,冲击吸收部12具有可挠性,因此在顶板部22承接乘坐者后也能回到原来的形状,进而,由于能切换突出状态与收纳状态,因此能重复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冲击吸收装置10中,在驱动部使冲击吸收部12工作时将冲击吸收部12从收纳状态切换为突出状态,将冲击吸收部12从突出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的驱动可以由乘坐者通过手动来进行。此外,与此不同,也可以是,驱动部进行将冲击吸收部12从突出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的驱动。例如,可以是,驱动部包括对顶板部22施加向X轴的正方向的力的弹性构件,当从突出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时,解除安装于顶板部22的未图示的绳的伸张状态,由此,使顶板部22向X轴的正方向移动,将冲击吸收部12切换为收纳状态。
接着,基于图7和图8,对冲击吸收装置10的驱动控制进行说明。例如,在通过传感器等检测出表示车辆的紧急减速或惯性力作用于乘坐者而乘坐者移动的信号的情况下,冲击吸收装置10被驱动,以使冲击吸收构件20从收纳状态切换为突出状态。图4是包括配置有冲击吸收装置10的车辆100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内搭载了多台冲击吸收装置10。例如,可以是,冲击吸收装置10只配置车辆100的最大乘坐人数对应的量,每个乘坐者配置一台。图7中示出四台冲击吸收装置10,针对其中一台冲击吸收装置10,代表性地示出其功能部。冲击吸收装置10具有控制部101。控制部101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通过利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未图示)使存储于存储单元(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等,未图示)的程序执行来执行各处理。
进而,在图7中,还示出搭载于车辆100的传感器103、位置信息获取部104、行驶控制部105、行驶驱动部106。首先,对这些与车辆100相关的构成进行说明。车辆100能进行一边感测其周围一边作为自主行驶以适当的方法在道路上行驶的自动驾驶。需要说明的是,车辆100当然也可以由乘坐者手动驾驶。传感器103是为了获取车辆100的自主行驶所需要的信息而进行车辆100的周围的感测的单元,典型构成为包括立体摄像机、激光扫描仪、LIDAR(激光雷达)、各种雷达等。传感器103获取到的信息被发送至行驶控制部105,为了识别在车辆100的周围存在的障碍物、行人、车道等,被行驶控制部105利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03可以包括用于监测的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线摄像机。此外,位置信息获取部104是获取车辆100的当前位置的单元,典型地构成为包括GPS接收器等。位置信息获取部104获取到的信息也被发送至行驶控制部105,例如,用于利用车辆100的当前位置来计算车辆100到达目的地所用的路线、计算到达该目的地所需要的所需时间等规定处理。
行驶控制部105是基于从传感器103、位置信息获取部104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车辆100的控制的计算机。行驶控制部105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通过利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未图示)是存储于存储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等,未图示)的程序执行,来实现用于进行上述各种处理的功能。
作为行驶控制部105的各种处理的具体例子,能举例示出以下处理:车辆100的行驶计划的生成处理;基于传感器103获取到的数据的、自主行驶所需要的车辆100的周围的规定数据的检测处理;基于行驶计划、规定数据、位置信息获取部104获取到的车辆100的位置信息的、用于控制自主行驶的控制指令的生成处理等。行驶计划的生成处理是指确定用于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的行驶路径的处理。此外,规定数据的检测处理例如是检测以下内容的处理:车道的数量、位置;存在于车辆100的周围的其他的车辆的数量、位置;存在于车辆100的周围的障碍物(例如行人、自行车、构造物,建筑物等)的数量、位置;道路的构造;道路标识等。此外,上述控制指令被发送向后述的行驶驱动部106。就用于使车辆100进行自主行驶的控制指令的生成方法而言,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行驶驱动部106是基于行驶控制部105生成的控制指令使车辆100行驶的单元。行驶驱动部106例如构成为包括:用于驱动车轮的马达;发动机、逆变器;制动器;转向机构等,马达、制动器等根据控制指令而被驱动,实现车辆100的自主行驶。
接着,基于图8对驱动控制的详情进行说明。图8是与控制部101所进行的处理相关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处理由控制部101以规定的间隔重复执行。首先,在S101中,控制部101获取各种信息。各种信息从行驶控制部105发送。
接着,在S102中,控制部101判定是否需要驱动控制。若判定为在S101中获取到的各种信息中包括表示车辆100紧急减速的信息,则控制部101判定为需要驱动控制。
当在S102中判定为需要驱动控制后,控制部101执行S103的处理。在S103中,控制部101执行驱动控制。例如,驱动部102包括螺线管、马达、电磁铁等而构成,驱动顶板部22。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10能将冲击吸收部12从收纳状态切换为突出状态。
<实施方式2>
接着,基于图9和图10对实施方式2的冲击吸收装置5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50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10同样,作为保护乘坐车辆的乘坐者的装置而举例示出。图9和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50的外观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50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冲击吸收装置10同样,是安装于构成车辆的被安装对象,在工作时保护乘坐者的装置。冲击吸收装置50具备固定于被安装对象的基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51构成形成车厢的内装的内衬的一部分。此外,冲击吸收装置50具备多个(在本例中为16个)冲击吸收部52,所述冲击吸收部52以能可逆地切换从车厢退避于基部51侧的收纳状态与从基部51向车厢侧突出的突出状态的方式安装于基部51,所述冲击吸收部52具有可挠性。在基部51的设置面51A形成有多个孔53,多个冲击吸收部52中的每一个设置于多个孔53中的每一个。图中,以对冲击吸收部52添加了阴影的状态来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面51A是形成车厢的内装的内衬,冲击吸收部52配置为从孔53朝向乘坐车辆的乘坐者突出。例如,冲击吸收部52可以采用在设置面51A下大范围配置的具有可挠性的硅橡胶。
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冲击吸收部52为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下,冲击吸收部52容纳于孔53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吸收部52例如是通过压缩气体等流体流入内部而展开的袋体。因此,驱动部通过使压缩气体、规定的液体流入冲击吸收部52而将冲击吸收部52切换为突出状态。就驱动部而言,可列举出由车辆的发动机、电池等驱动源运转的压缩机、泵等。例如,在驱动部为压缩机的情况下,压缩机在车辆的驱动源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将固定量的规定压力蓄积于加压瓶,而能对冲击吸收部52重复供给压缩气体。
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冲击吸收部52为突出状态。在突出状态下,冲击吸收部52从孔53突出。驱动部通过向冲击吸收部的内部供给流体来使冲击吸收部52膨胀而切换为从孔53突出的突出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当然也可以由图7所示的控制部101控制。此外,驱动部可以进行将冲击吸收部52从突出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的驱动。在该情况下,例如,驱动部进行从冲击吸收部52去除压缩气体、液体的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50,冲击吸收部52能可逆地切换为收纳状态与突出状态,因此能配置于车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50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状态的冲击吸收部52具有圆筒形,在冲击吸收部52内填充有流体,因此即使乘坐者与冲击吸收部52碰撞,也能降低对乘坐者的影响。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装置50能保护乘坐者。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能够尽可能的组合。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顶板部22通过连结部22A、22B、22C使用连接部22D相互连接而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是,连结部22A、22B、22C相互不连接,连结部22A、22B、22C中的每一个由驱动部驱动。在该情况下,冲击吸收装置10具备多个驱动力传递构件。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驱动部以不设置驱动力传递构件的方式驱动鳍状部21。
此外,即使在车辆未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为了避免由车辆的紧急制动而导致的乘坐者与车辆的构成物的碰撞而使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冲击吸收装置工作。因此,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冲击吸收装置能在每次车辆的紧急制动时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冲击吸收装置均能安装于车辆的任意部位来使用。例如,就这些冲击吸收装置而言,若在车内,则为了保护坐在驾驶席的乘坐者安装于罩住转向柱轴的仪表板下面板,为了保护坐在后座的乘坐者安装于前座的座椅靠背的背面,或者为了防止坐在座椅上的乘坐者的下潜现象安装于座椅靠背的内部等。此外,为了在车辆与道路上的障碍物、其他的车辆碰撞时保护该车辆的乘坐者,这些冲击吸收装置也可以安装于车辆的车外而使用。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各种方案可以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其他任何特征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50:冲击吸收装置;
11、51:基部;
12、52:冲击吸收部;
13:限制部;
20:冲击吸收构件;
20A、21A:转动轴;
20B:槽;
21:鳍状部;
21B、21C:抵接部;
51A:设置面;
53:孔;
100:车辆;
101:控制部;
102:驱动部;
103:传感器;
104:位置信息获取部;
105:行驶控制部;
106:行驶驱动部。

Claims (13)

1.一种冲击吸收装置,安装于构成车辆的被安装对象,在工作时缓和冲击,其中,所述冲击吸收装置具备:
基部,固定于所述被安装对象;
冲击吸收部,具有可挠性,并且以能可逆地切换退避于所述基部侧的收纳状态与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状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部;和
驱动部,驱动所述冲击吸收部,可逆地切换所述收纳状态与所述突出状态,
所述驱动部在使所述冲击吸收部工作时,使所述冲击吸收部至少从所述收纳状态切换为所述突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多列冲击吸收构件,所述多列冲击吸收构件分别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多个第一转动轴,所述多个第一转动轴相对于基部的设置面向第一方向延伸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多列冲击吸收构件中的每一个在所述收纳状态下维持沿着所述设置面的倒伏姿势,
当从所述收纳状态切换为所述突出状态时,所述多列冲击吸收构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的规定的起动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从所述设置面立起的立起姿势,
当从所述突出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多列冲击吸收构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与以所述第一转动轴为中心的所述起动方向相反的所述倒伏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所述立起姿势切换为所述倒伏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向所述起动方向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还包括多个辅助构件,所述多个辅助构件是使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立起的、具有可挠性的多个辅助构件,其以绕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交叉的第二转动轴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设置面,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多个辅助构件中的每一个以作为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一部分从上方覆盖所述辅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维持沿着所述设置面的倒伏姿势,
当从所述收纳状态切换为所述突出状态时,所述多个辅助构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的规定的起动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并且
当从所述突出状态切换为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多个辅助构件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与以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中心的所述起动方向相反的所述倒伏方向被转动驱动而从所述立起姿势切换为所述倒伏姿势,
在所述辅助构件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时,通过将作为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推上去,使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向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起动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辅助构件具有在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时与作为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抵接的第一抵接部,限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向所述倒伏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辅助构件具有在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时与邻接于作为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其他列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抵接的第二抵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所成的角度为锐角,
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在所述辅助构件在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的过程中,抑制与所述辅助构件的第二抵接部的干涉。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辅助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为配置于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与邻接于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其他列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之间的中间辅助构件,
所述中间辅助构件在所述立起姿势的状态下,所述中间辅助构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立起对象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抵接,且所述中间辅助构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其他列的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还具有由所述驱动部驱动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力传递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力传递构件连结于所述辅助构件,并且至少一部分具有可挠性,
当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冲击吸收部工作时,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被驱动,由此所述辅助构件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并且所述冲击吸收构件附随于所述辅助构件,从所述倒伏姿势切换为所述立起姿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冲击吸收部包括单个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在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上连结有所述多个辅助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具有板状部,所述板状部维持与所述设置面平行的状态并且被所述驱动部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具备多个所述冲击吸收部,
在所述基部的设置面形成有多个孔,
所述多个冲击吸收部中的每一个设置于所述多个孔中的每一个,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冲击吸收部容纳于所述孔的内部,
在所述突出状态下,所述冲击吸收部从所述孔突出,
所述驱动部通过向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内部供给流体,使所述冲击吸收部膨胀,切换为从所述孔突出的所述突出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其中,
所述设置面为形成车厢的内装的内衬,
多个所述冲击吸收部中的每一个配置为从所述孔朝向乘坐所述车辆的乘坐者突出。
CN202180041945.6A 2020-06-10 2021-05-14 冲击吸收装置 Pending CN1157686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1045A JP7429611B2 (ja) 2020-06-10 2020-06-10 衝撃吸収装置
JP2020-101045 2020-06-10
PCT/JP2021/018366 WO2021251058A1 (ja) 2020-06-10 2021-05-14 衝撃吸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8661A true CN115768661A (zh) 2023-03-07

Family

ID=78847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1945.6A Pending CN115768661A (zh) 2020-06-10 2021-05-14 冲击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5662A1 (zh)
JP (1) JP7429611B2 (zh)
CN (1) CN115768661A (zh)
DE (1) DE112021003203T5 (zh)
WO (1) WO2021251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24806B2 (en) * 2021-05-12 2023-04-11 Innovusion, Inc.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mitigating LiDAR 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
JP2023086415A (ja) * 2021-12-10 2023-06-22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衝撃吸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7929B2 (en) * 2001-08-10 2003-05-06 Lear Corporation Impact absorbing assembly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systems
JP2006151197A (ja) 2004-11-29 2006-06-15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下肢保護装置
JP5026822B2 (ja) 2007-03-09 2012-09-19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車両用安全装置
JP5056562B2 (ja) 2008-04-18 2012-10-24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展開構造体及び衝撃吸収装置
JP2010167950A (ja) * 2009-01-23 2010-08-0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US10046723B1 (en) 2017-03-14 2018-08-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lf-adaptive, energy-absorbing bumper
JP2019172037A (ja) 2018-03-28 2019-10-10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3203T5 (de) 2023-07-20
WO2021251058A1 (ja) 2021-12-16
JP2021194952A (ja) 2021-12-27
JP7429611B2 (ja) 2024-02-08
US20230105662A1 (en)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5280B2 (ja) 車両のエネルギー吸収目的の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US20230105662A1 (en) Shock absorber
US713893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emptively sensing an object and selectively operating both a collision countermeasure system and a parking assistance system aboard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10407015B2 (en) Restraint system
US10029638B1 (en) Secondary impact airbag
CN109591754B (zh) 一种保护车人碰撞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方法
CN108082084B (zh) 安装到车辆车架的可展开装置
JP6949771B2 (ja) 走行領域形状特定装置
CN105365738B (zh)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可充气保护机构
JP6923472B2 (ja) 障害物検知システム
US20220063509A1 (en) Moving body
JP6942664B2 (ja) 作業車両の走行制御システム
US20230406251A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6937263B2 (ja) 作業車両の走行制御システム
WO2023105866A1 (ja) 衝撃吸収装置
US20220063656A1 (en) Moving body
JP6953347B2 (ja) 作業車両の走行制御システム
CN113306550A (zh) 车辆紧急避险方法及装置、车载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66990B1 (en) Vehicle hood assembly including pedestrian airbag
US11872951B1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comprising airtight deformable container with pressure sensor for generating vehicle collision signal
Paromtchik et al. The advanced safety vehicle program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