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1854A -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1854A
CN115731854A CN202211485869.0A CN202211485869A CN115731854A CN 115731854 A CN115731854 A CN 115731854A CN 202211485869 A CN202211485869 A CN 202211485869A CN 115731854 A CN115731854 A CN 115731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
electrode
layer
color conversio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58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德江
曲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58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18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1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18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该驱动基板通过将用于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电连接的电极结构进行双层设置,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设置台阶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一梳状电极和第二梳状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三梳状电极和第四梳状电极,第三梳状电极与第一梳状电极电连接,第四梳状电极与第二梳状电极电连接,能够将微型发光二极管限定在电极结构范围内,这有利于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与电极结构的接触概率,而且双层交错的梳状电极有利于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电极结构正确连接的概率,从而有效提升了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概率。

Description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QNED显示装置是将纳米级的LED(也可以称为LED纳米棒)通过液体转运方式转运到驱动基板上,再形成色转换层,其中,通过对色转换层的材料进行选择,能够在纳米级的LED发出的光的激发下实现彩色显示。
理论上,QNED显示装置具有长寿命、高亮度、低功耗和除燃等优势,但由于纳米级的LED尺寸太小,只能通过溶液的方式进行转运,例如打印方式,这种情况下,LED纳米棒从打印设备中喷出后,LED纳米棒的电极方向是无序的,但驱动基板上的电极尺寸和位置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LED纳米棒不会被点亮,这不仅会降低显示亮度,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纳米级的LED。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QNED显示装置中大量LED纳米棒无法被点亮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基板,用于驱动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条第一电源线、多条第二电源线以及多个像素电路,每个所述像素电路驱动至少一个子像素;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
多个电极结构,位于所述像素电路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电极结构与所述子像素一一对应,所述电极结构包括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一电极层、台阶层和第二电极层;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电极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开口,每个所述电极结构的边缘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一梳状电极和第二梳状电极,所述第一梳状电极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梳状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线或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所述台阶层包括主台阶以及多个与所述主台阶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内的辅助台阶,所述主台阶与所述子像素一一对应,每个所述主台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柄部和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柄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辅助台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边缘台阶的宽度;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三梳状电极和第四梳状电极,所述第三梳状电极与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电连接且梳柄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四梳状电极与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电连接且梳柄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柄部和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柄部均位于所述主台阶上,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齿部和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齿部均位于所述辅助台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熔点;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三导电层和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四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三导电层的熔点,且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熔点。
可选地,所述的驱动基板还包括:
反射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包括多个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第四绝缘层,位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齿部、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以及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宽度相等;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长度为d,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宽度为d1,则25%d-0.1μm≤d1≤25%d+0.1μm;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与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之间的距离等于d2,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与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之间的距离等于d2,80%d1≤d2≤120%d1。
可选地,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柄部、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柄部、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柄部以及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柄部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柄部的宽度等于所述主台阶的宽度,所述主台阶的宽度为5μm~15μm。
可选地,所述台阶层的厚度为h,50%d≤h≤75%d;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厚度为2μm~8μm。
可选地,所述像素电路包括至少一个驱动信号输出端、第一搭接电极和第二搭接电极;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于向一个所述子像素输出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搭接电极分别与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搭接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线或所述第二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梳状电连接。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上述的驱动基板;
发光层,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开口内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位于同一所述开口内的多个随机分布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当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极结构电连接时,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能够点亮;
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单元,每个所述色转换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开口内且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色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色转换单元、第二色转换单元和第三色转换单元。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上述的显示面板;
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
在一帧显示画面的周期内,奇数行第一电源线以及偶数行第二电源线上的电压均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奇数行第二电源线以及偶数行第一电源线上的电压均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
在连续两帧画面的显示周期内,前一帧显示周期内的奇数行第一电源线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偶数行第二电源线的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后一帧显示周期内的奇数行第一电源线的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偶数行第二电源线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第四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上述的驱动基板;
采用涂布或者喷涂的方式将微型发光二极管沉积在所述驱动基板上以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开口内的发光单元,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位于同一每个所述开口内的多个随机分布的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
对所述驱动基板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电极结构的上表面熔化,以使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被熔化后的所述电极结构包裹;
待所述电极结构固化后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形成固定连接后,通过打印或图形化的方式形成色转换层,所述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单元,每个所述色转换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开口内,且所述色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色转换单元、第二色转换单元和第三色转换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1)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用于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电连接的电极结构进行双层设置,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设置台阶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一梳状电极和第二梳状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三梳状电极和第四梳状电极,第三梳状电极与第一梳状电极电连接,第四梳状电极与第二梳状电极电连接,能够将微型发光二极管限定在电极结构范围内,这有利于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与电极结构的接触概率,而且双层交错的梳状电极有利于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电极结构正确连接的概率,从而有效提升了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概率。
2)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驱动时采用分时驱动,在相邻的两帧中,P极与第一电极结构连接且N极与第二电极结构连接的微型发光二极在前一帧中发光,N极与第一电极结构连接且P极与第二电极结构连接的微型发光二极在后一帧中发光,使得微型发光二极管点亮的概率超过90%。
3)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形成的显示面板中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概率高。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中电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基板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中台阶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基板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中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中第一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中第二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电极结构在侧视角下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电极结构在俯视角下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衬底基板;
2-像素电路;201-缓冲层;202-有源层;2021-源极区;2022-沟道区;2023-漏极区;203-第一栅极绝缘层;204-第二栅极绝缘层;205-第一绝缘层;206-第二绝缘层;207-第三绝缘层;208-第一搭接电极;209-第二搭接电极;
3-电极结构;31-第一电极层;311-第一梳状电极;3111-第一梳柄部;3112-第一梳齿部;312-第二梳状电极;3121-第二梳柄部;3122-第二梳齿部;32-台阶层;321-主台阶;322-辅助台阶;33-第二电极层;331-第三梳状电极;3311-第三梳柄部;3312-第三梳齿部;332-第四梳状电极;3321-第四梳柄部;3322-第四梳齿部;
4-像素定义层;401-开口;
5-反射层;
6-第四绝缘层;
7-发光层;71-发光单元;711-微型发光二极管;
8-色转换层;81-第一色转换单元;82-第二色转换单元;83-第三色转换单元;
10-第一电源线;20-第二电源线;30-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QNED显示装置:其中“Q”是指量子点材料,但并非用于发光而是作为色转换之用;“N”是指纳米级。“NED”即为纳米级发光二极管,即纳米级LED或称为LED纳米棒,是一种长度在几百纳米至几千纳米之间的棒状LED。QNED显示装置即纳米级LED与量子点技术结合的显示装置,其中纳米级LED作为发光器件,不同的量子点材料在纳米级LED发出的光线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理论上,QNED显示装置具有长寿命、高亮度、低功耗和除燃等优势,但由于纳米级的LED尺寸太小,只能通过溶液的方式进行转运,例如打印方式,这种情况下,LED纳米棒从打印设备中喷出后,LED纳米棒的电极方向是无序的,但驱动基板上的电极尺寸和位置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LED纳米棒不会被点亮,这不仅会降低显示亮度,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纳米级的LED。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基板,用于驱动微型发光二极管,以下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上的多条第一电源线10、多条第二电源线20以及多个像素电路2,每个像素电路2驱动至少一个子像素。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还包括多个电极结构3和像素定义层4。电极结构3位于像素电路2远离衬底的一侧且电极结构3与子像素一一对应,电极结构3包括在远离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一电极层31、台阶层32和第二电极层33。像素定义层4位于电极结构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包括开口和多个贯穿像素定义层4的开口401,每个电极结构3的边缘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开口40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
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层31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一梳状电极311和第二梳状电极312,第一梳状电极311与像素电路2电连接,第二梳状电极312与第一电源线10或第二电源线20电连接。
如图2至图4所示,台阶层32包括主台阶321以及多个与主台阶321连接且位于开口401内的辅助台阶322,主台阶321与子像素一一对应,每个主台阶32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梳状电极311的梳柄部和第二梳状电极312的梳柄部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辅助台阶3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梳状电极311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交,开口的宽度小于边缘台阶的宽度;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电极层33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三梳状电极331和第四梳状电极332,第三梳状电极331与第一梳状电极311电连接且梳柄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梳状电极311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四梳状电极332与第二梳状电极312电连接且梳柄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梳状电极312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梳状电极331的梳柄部和第四梳状电极332的梳柄部均位于主台阶321上,第三梳状电极331的梳齿部和第四梳状电极332的梳齿部均位于辅助台阶322上。
如图2所示,第三梳状电极331与第一梳状电极311通过第一过孔h1电连接,第四梳状电极332与第二梳状电极312通过第二过孔h2电连接。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说明,在下述实施例中,第一梳状电极311的梳柄部称为第一梳柄部3111,第一梳状电极311的梳齿部称为第一梳齿部3112;第二梳状电极312的梳柄部称为第二梳柄部3121,第二梳状电极312的梳齿部称为第二梳齿部3122;第三梳状电极331的梳柄部称为第三梳柄部3311,第三梳状电极331的梳齿部称为第三梳齿部3312;第四梳状电极332的梳柄部称为第四梳柄部3321,第四梳状电极332的梳齿部称为第四梳齿部3322。
请参考图11和图12,当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P极和N极)分别与第一电极结构3或者第二电极结构3电连接时,微型发光二极管就能够被点亮,具体地,第一电极结构3包括第一梳状电极311和第三梳状电极331,第二电极结构3包括第二梳状电极312和第四梳状电极332。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通过将用于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电连接的电极结构3进行双层设置,且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3之间设置台阶层32,其中,第一电极层31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一梳状电极311和第二梳状电极312,第二电极层33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三梳状电极331和第四梳状电极332,第三梳状电极331与第一梳状电极311电连接,第四梳状电极332与第二梳状电极312电连接,能够将微型发光二极管限定在电极结构3范围内,这有利于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与电极结构的接触概率,而且双层交错的梳状电极有利于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电极结构正确连接的概率,从而有效提升了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概率。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中,第一梳齿部3112、第二梳齿部3122、第三梳齿部3312以及第四梳齿部3322的宽度相等;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长度为d,第一梳齿部3112的宽度为d1,则25%d-0.1μm≤d1≤25%d+0.1μm;第一梳齿部3112与第二梳齿部3122之间的距离等于d2,第三梳齿部3312与第四梳齿部3322之间的距离等于d2,80%d1≤d2≤120%d1。
如图3所示,第一梳柄部3111、第二梳柄部3121、第三梳柄部3311以及第四梳柄部3321的宽度相等;第一梳柄部3111的宽度等于主台阶321的宽度,主台阶321的宽度为5μm~15μm。
如图3所示,台阶层32的厚度为h,50%d≤h≤75d;像素定义层4的厚度为2μm~8μ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长度为2μm,此时,第一梳齿部3112的宽度为d1为0.3μm~0.5μm,第一梳齿部3112与第二梳齿部3122之间的距离d2为0.3μm~0.5μm,台阶层32的厚度为1μm~1.5μm。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还包括反射层5和第四绝缘层6。反射层5位于衬底基板1和第一导电层之间,包括多个反射单元,反射单元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开口40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绝缘层位于反射层5和第一电极层31之间。
具体地,反射层5采用银或者铝等反射率较高的金属,厚度约为
Figure BDA0003962253370000101
Figure BDA0003962253370000102
相邻反射单元之间的距离为3μm~10μm。通过设置反射层5能够将照射到反射层5上的光进行反射,从而提升显示亮度。
具体地,第四绝缘层6用于防止电极结构3和反射层5联通,第四绝缘层6的材料为透过率较高的SiO2或者SiN,厚度为100nm~300nm。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中,第一电极层31包括第一导电层3101和位于第一导电层3101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第二导电层3102,第二导电层3102的熔点低于第一导电层3101的熔点;第二电极层33包括第三导电层3301和位于第三导电层3301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第四导电层3302,第四导电层3302的熔点低于第三导电层3301的熔点,且低于第一导电层3101的熔点。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导电层3101的厚度为200nm~500nm,第一导电层3101的材料包括金属铝和金属钼,例如采用钼/铝/钼的叠层结构,该钼/铝/钼的叠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二导电层3102的厚度约为100nm,采用熔点较低的铜锡混合材料,以便于以较低的温度对驱动基板进行加热即可熔化,熔化的第二导电层3102能够将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包裹,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电极结构3的稳定连接。当然,第二导电层3102也可以采用金属锡来制作。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三导电层3301的厚度为200nm~500nm,第一导电层3301的材料包括金属铝和金属钼,例如采用钼/铝/钼的叠层结构,该钼/铝/钼的叠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四导电层3302的厚度约为100nm,采用熔点较低的铜锡混合材料,以便于以较低的温度对驱动基板进行加热即可熔化,熔化的第四导电层3302能够将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包裹,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电极结构3的稳定连接。当然,第四导电层3302也可以采用金属锡来制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中,像素电路2可以采用多种结构,通常情况下,OLED的像素电路2可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例如,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像素电路2,该像素电路2用于驱动3个子像素,上述3个子像素分别用D1、D2和D3表示。
如图6所示,在该像素电路2中,第一电源线10、第二电源线20以及数据线30共用,晶体管T1-T5和存储电容C为多个子像素共用,其中,T1为初始化晶体管,T2为写入晶体管,T3为驱动晶体管,T4为补偿晶体管,T5为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晶体管T6-T8分别为对应D1、D2和D3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如图3和图7所示,像素电路2包括至少一个驱动信号输出端、第一搭接电极208和第二搭接电极209,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于向一个子像素输出驱动信号;第一搭接电极208分别与驱动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一梳状电极311电连接,第二搭接电极209分别与第一电源线10或第二电源线20以及第二梳状电极332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7所示,像素电极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上且在远离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依次堆叠的缓冲层201、有源层202、第一栅极绝缘层203,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绝缘层204、第二栅极层、第一绝缘层205、第一源漏电极层(包括S1和D1)、第二绝缘层206、第二源漏电极层(包括数据线30、SD2和第二电源线20)以及第三绝缘层207。
具体地,如图7所示,有源层202包括源极区2021、漏极区2023以及位于源极区2021和漏极区2023之间的沟道区2022。S1作为源电极与源极区2021连接,D1作为漏电极与漏极区2023连接。数据线30与S1连接,D2作为搭接电极与D1连接。第一栅极层包括栅极G1,第二栅极层包括栅极线G2。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搭接电极和第二搭接电极位于第三绝缘层207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第一搭接电极与搭接电极SD2连接,第二搭接电极与第二电源线2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也可以仅包括一个栅极层以及一个源漏电极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基板,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基板的有效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层7和色转换层8。发光层7包括多个位于开口内的发光单元71,发光单元71包括位于同一开口内的多个随机分布的微型发光二极管711,当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两极分别与第一电极结构3和第二电极结构3电连接时,微型发光二极管711能够点亮。色转换层8包括多个色转换单元,每个色转换单元位于一个开口内且位于发光层7远离驱动基板的一侧,色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色转换单元81、第二色转换单元82和第三色转换单元83。
具体地,微型发光二极管711采用性能稳定且寿命长的蓝光或者紫外氮化镓(GaN)LED纳米棒。
具体地,第一色转换单元81、第二色转换单元82和第三色转换单元83均采用量子点材料,且第一色转换单元81、第二色转换单元82和第三色转换单元83所采用的量子点材料不同。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分布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两极均搭接在第二电极层33上,第二种是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两极均搭接在第一电极层31上,第三种是微型发光二极管711一极搭接在第一电极层31上另一极搭接在第二电极层33上。
基于微型发光二极管711和电极结构3的尺寸,对于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两极分别与第一电极结构3和第二电极结构3搭接的概率接近100%。
基于微型发光二极管711和电极结构3的尺寸,对于第三种情况,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一极若搭接在第三梳状电极331上,则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另一极有可能搭接在第一梳齿部3112(不能点亮)、第三梳齿部3312(能点亮)或者第一梳齿部3112和第三梳齿部3312之间的缝隙处(不能点亮);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一极若搭接在第四梳状电极332上,则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另一极有可能搭接在第一梳齿部3112(能点亮)、第三梳齿部3312(不能点亮)或者第一梳齿部3112和第三梳齿部3312之间的缝隙处(不能点亮)。因此,该种情况下微型发光二极管711仍有一定的概率点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微型发光二极管711能够点亮的概率明显提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晶体管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确定芯片与显示装置电连接且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在一帧显示画面的周期内,奇数行第一电源线10以及偶数行第二电源线20上的电压均为第一电源电压,奇数行第二电源线20以及偶数行第一电源线10上的电压均为第二电源电压;在连续两帧画面的显示周期内,前一帧显示周期内的奇数行第一电源线10的电压为第一电源电压,偶数行第二电源线20的电压为第二电源电压,后一帧显示周期内的奇数行第一电源线10的电压为第二电源电压,偶数行第二电源线20的电压为第一电源电压。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采用分时驱动,因此,在相邻的两帧中,P极与第一电极结构3连接且N极与第二电极结构3连接的微型发光二极在前一帧中发光,N极与第一电极结构3连接且P极与第二电极结构3连接的微型发光二极在后一帧中发光,使得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点亮的概率超过9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14所示,并结合图11-图12,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S1:提供上述的驱动基板。
S2:采用涂布或者喷涂的方式将微型发光二极管711沉积在驱动基板上以形成发光层7,发光层7包括多个位于开口401内的发光单元71,其中发光单元71包括位于同一开口401内的多个随机分布的微型发光二极管711。
S3:对驱动基板进行加热使得电极结构3的上表面熔化,以使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两极被熔化后的电极结构3包裹。
具体地,采用能够使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电极层33中的第四导电层熔化,且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电极层33中的第三导电层不能熔化的温度进行加热,从而使得熔化后的第二导电层以及第四导电层包裹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相应的电极(P极和N极)。为了便于确定加热温度,第二电极层33和第四电极层的熔点相同。
S4:待电极结构3固化后与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两极形成固定连接后,通过打印或图形化的方式形成色转换层,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单元,每个色转换单元位于一个开口401内,且色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色转换单元81、第二色转换单元82和第三色转换单元83。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形成的显示面板中的微型发光二极管711的点亮概率高。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用于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电连接的电极结构进行双层设置,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设置台阶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一梳状电极和第二梳状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三梳状电极和第四梳状电极,第三梳状电极与第一梳状电极电连接,第四梳状电极与第二梳状电极电连接,能够将微型发光二极管限定在电极结构范围内,这有利于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与电极结构的接触概率,而且双层交错的梳状电极有利于提升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电极结构正确连接的概率,从而有效提升了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概率。
2)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驱动时采用分时驱动,在相邻的两帧中,P极与第一电极结构连接且N极与第二电极结构连接的微型发光二极在前一帧中发光,N极与第一电极结构连接且P极与第二电极结构连接的微型发光二极在后一帧中发光,使得微型发光二极管点亮的概率超过90%。
3)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形成的显示面板中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概率高。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词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示例性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的实施顺序并不受限于箭头所指示的顺序。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场景中,各流程中的步骤可以按照需求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各流程图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基于实际的实施场景,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时刻被执行,也可以在不同的时刻被执行在执行时刻不同的场景下,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驱动基板,用于驱动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条第一电源线、多条第二电源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像素电路,每个所述像素电路驱动至少一个子像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
多个电极结构,位于所述像素电路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电极结构与所述子像素一一对应,所述电极结构包括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一电极层、台阶层和第二电极层;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电极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开口,每个所述电极结构的边缘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一梳状电极和第二梳状电极,所述第一梳状电极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梳状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线或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所述台阶层包括主台阶以及多个与所述主台阶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内的辅助台阶,所述主台阶与所述子像素一一对应,每个所述主台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柄部和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柄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辅助台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围栏的宽度小于所述边缘台阶的宽度;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梳齿部交错排布的第三梳状电极和第四梳状电极,所述第三梳状电极与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电连接且梳柄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四梳状电极与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电连接且梳柄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柄部和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柄部均位于所述主台阶上,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齿部和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齿部均位于所述辅助台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熔点;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三导电层和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四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三导电层的熔点,且低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熔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包括多个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第四绝缘层,位于所述反射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齿部、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以及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宽度相等;
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长度为d,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的宽度为d1,则25%d-0.1μm≤d1≤25%d+0.1μm;
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与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之间的距离等于d2,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与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齿部之间的距离等于d2,80%d1≤d2≤120%d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柄部、所述第二梳状电极的梳柄部、所述第三梳状电极的梳柄部以及所述第四梳状电极的梳柄部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的梳柄部的宽度等于所述主台阶的宽度,所述主台阶的宽度为5μm~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层的厚度为h,50%d≤h≤75%d;
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厚度为2μm~8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至少一个驱动信号输出端、第一搭接电极和第二搭接电极;
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用于向一个所述子像素输出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搭接电极分别与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一梳状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搭接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线或所述第二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梳状电连接。
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基板;
发光层,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开口内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位于同一所述开口内的多个随机分布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当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极结构电连接时,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能够点亮;
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单元,每个所述色转换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开口内且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色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色转换单元、第二色转换单元和第三色转换单元。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第一电源电压和第二电源电压;
在一帧显示画面的周期内,奇数行第一电源线以及偶数行第二电源线上的电压均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奇数行第二电源线以及偶数行第一电源线上的电压均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
在连续两帧画面的显示周期内,前一帧显示周期内的奇数行第一电源线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偶数行第二电源线的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后一帧显示周期内的奇数行第一电源线的电压为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偶数行第二电源线的电压为所述第一电源电压。
10.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基板;
采用涂布或者喷涂的方式将微型发光二极管沉积在所述驱动基板上以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开口内的发光单元,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位于同一每个所述开口内的多个随机分布的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
对所述驱动基板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电极结构的上表面熔化,以使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被熔化后的所述电极结构包裹;
待所述电极结构固化后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两极形成固定连接后,通过打印或图形化的方式形成色转换层,所述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单元,每个所述色转换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开口内,且所述色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色转换单元、第二色转换单元和第三色转换单元。
CN202211485869.0A 2022-11-24 2022-11-24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7318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5869.0A CN115731854A (zh) 2022-11-24 2022-11-24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5869.0A CN115731854A (zh) 2022-11-24 2022-11-24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1854A true CN115731854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8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5869.0A Pending CN115731854A (zh) 2022-11-24 2022-11-24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18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5639A (zh) * 2023-06-27 2023-09-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组件及其检测方法、微显示基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5639A (zh) * 2023-06-27 2023-09-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组件及其检测方法、微显示基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819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7623013B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3496176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KR20060053228A (ko) 표시 장치 및 어레이 기판
JP2022502712A (ja) 発光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H10268798A (ja) 表示装置
CN115731854A (zh)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30207770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4207126A (ja) 有機elパネル
JP2001217081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JP6728312B2 (ja) 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KR20220087668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34978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14080687A (zh) 显示装置
KR102353802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WO2004049286A1 (ja) 有機el表示パネル
KR20200063411A (ko) 발광 소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발광 소자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0571004B1 (ko) 적층형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JP4802498B2 (ja) 表示装置
KR100551027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23127158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2091277A1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KR20070056413A (ko)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3217852A (ja) 有機elカラー表示装置
JP2003036047A (ja)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