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7022A - 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7022A
CN115727022A CN202211484798.2A CN202211484798A CN115727022A CN 115727022 A CN115727022 A CN 115727022A CN 202211484798 A CN202211484798 A CN 202211484798A CN 115727022 A CN115727022 A CN 115727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ization
cylinder
oil
cavity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47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鑫源
徐文良
贾辉
刘俊
庞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47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70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7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7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属于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包括缸体、缸体左端盖、增压缸、缸体右端盖、活塞杆和增压活塞,缸体左端盖与缸体的左端连接,缸体左端盖上设缸柱腔回油孔,增压缸与缸体的右端固定,缸体右端盖连同增压缸与缸体的右端固定,缸体右端盖上设合模进油孔,合模进油孔与增压活塞通油孔相通,活塞杆的右端设在缸体内,增压活塞设在缸体右端盖的缸体右端盖腔内,增压活塞通油孔与压力油腔相通,特点是:还包括有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其与增压缸配接且与压力油腔及增压油腔油路相通。优点:体现良好的可控式内增压效果,保证油缸每次都能增压且结构可靠稳定。

Description

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背景技术
公知的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械通常包括机座、设置在机座上的模架移动装置、与模架移动装置传动连接的并且在模架移动装置的工作下彼此相向合拢或相互斥开的左、右模架和安装在左、右模架上的合模装置(如CN106827313A)。用于吹制中空塑料制品的一对半模中的其中一个半模如左半模安装在前述的左模架(也称“前模架”)上,而一对半模中的另一个半模如右半模安装在前述的右模架(也称“后模架”)上,左、右半模彼此对应。在吹塑机合模装置合模时,首先由模架移动装置工作,使左、右模架彼此合拢,从而由左、右模带动固定在左、右模架相向一侧的前述一对半模即左、右半模合拢(业界习惯称“合模”)。待一对半模合拢后通常由锁模装置工作而使一对半模锁紧。
前述锁模装置的积极意义是:使一对半模(即左、右半模)充分闭合,以避免在吹制成型的中空塑料容器产品上在合模面部位出现飞边(也称“废边”),保障产品质量。能使一对半模充分闭合的装置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CN101502999B(中空塑料成型机的合模锁紧机构)、CN102848558B(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锁模装置)和CN103538244B(中空塑料制成成型机的锁模装置结构),等等。
利用增压油缸保障一对半模的合模效果是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技术手段,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同样可以见诸,如CN201339617Y推荐有“一种增压油缸”以及CN202789782U提供有“增压型油缸”,等等。典型的如CN205298095U介绍的能应用于吹塑机、注塑机、压力机械等凡需较大锁紧力场合的“一种增压油缸”,该专利的增压和卸压原理可参见其说明书第0014至0017段并且该专利客观上能兑现其在说明书第0018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将高压顺序阀(即“油路通道启闭机构”)游离于油缸设置,属于外增压范畴,因而不仅结构松散,而且对高压顺序阀的保护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良好的可控式内增压效果并且能满足增压活塞遵从可控顺序开启要求而得以消除增压压力难以甚至无法建立或者建立压力不理想的状况以及保证油缸每次都能增压并且结构可靠稳定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包括一缸体、一缸体左端盖、一增压缸、一缸体右端盖、一活塞杆和一增压活塞,缸体左端盖与缸体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缸体左端盖上开设有一缸柱腔回油孔,增压缸与缸体的右端固定,缸体右端盖位于增压缸的右端并且该缸体右端盖连同增压缸与缸体的右端固定,并且在缸体右端盖上开设有一合模进油孔,该合模进油孔与增压活塞的增压活塞通油孔相通,活塞杆的右端左右位移地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并且该活塞杆的外壁与缸体的内壁之间构成有缸柱腔,活塞杆的左端途经缸体左端盖伸展到缸柱腔外,所述缸柱腔回油孔与缸柱腔相通,增压活塞设置在缸体右端盖的缸体右端盖腔内并且该增压活塞与所述增压缸滑动配合,增压活塞的左端面与活塞杆的右端面之间构成有压力油腔,而增压缸的右端面与增压活塞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增压油腔,所述增压活塞通油孔与所述压力油腔相通,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该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与所述增压缸配接并且与所述压力油腔以及增压油腔油路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缸体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位于所述缸柱腔回油孔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缸体固定座,在该缸体固定座上并且围绕缸体固定座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缸体固定座螺栓孔;在所述增压缸的左端外壁与所述缸体的右端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增压缸左密封圈,而在增压缸的右端外壁与所述缸体右端盖的左端内壁之间设置有增压缸右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缸体左端盖通过一组间隔分布的缸体左端盖螺钉与所述缸体的左端固定,并且在缸体左端盖的内壁上设置有缸体右端盖密封圈,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与该缸体右端盖密封圈密封配合,并且在活塞杆的左端通过活塞杆连接头螺钉连接有一活塞杆连接头,在活塞杆连接头上构成有一连接销轴孔并且还开设有一与连接销轴孔相通的销孔,在活塞杆的右端通过活塞杆密封垫固定螺钉固定有一活塞杆密封垫;所述缸体右端盖通过一组间隔分布的缸体右端盖固定螺栓连同所述的增压缸与所述缸体右端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增压活塞的左端端面上固定有一增压活塞密封垫,在增压活塞的左端外壁上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增压缸的右端内壁之间构成密封配合的增压活塞密封圈,在对应于所述增压活塞通油孔内设置有一用于对增压活塞通油孔的增压活塞通油孔出油口开启或关闭的增压活塞单向阀,该增压活塞单向阀的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的右端与所述缸体右端盖的缸体右端盖腔的右侧面的中央位置固定,而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的左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增压活塞单向阀位于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的左端,并且由该增压活塞单向阀在增压活塞通油孔出油口的位置将所述增压活塞通油孔与所述压力油腔之间的通道开启或关闭。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增压缸上开设有一用于使所述压力油腔与外界相通的压力表配接油道,在对应于该压力表配接油道的位置配接有一液压油压力显示表。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增压缸上开设有一压力油腔进油道和一增压油腔出油道,压力油腔进油道与所述压力油腔相通,增压油腔出油道与所述增压油腔相通;所述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与所述压力油腔进油道和增压油腔出油道相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包括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内增压压力调节杆、调压弹簧座、内增压启闭单向阀、调压弹簧、单向阀开启顶杆、顶杆座和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在位于所述缸体的右端端面与缸体右端盖的左端端面之间的位置通过阀体连接固定螺钉与所述增压缸朝向上的一则固定,在该内增压调整阀阀体的高度方向的左侧中部开设有一单向阀开启顶杆腔和一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位于单向阀开启顶杆腔的左侧并且与单向阀开启顶杆腔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的高度方向的右侧中部开设有一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和一联通腔,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位于联通腔的右侧并且与联通腔相通,而该联通腔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的上部开设有一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该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的下部的出油通道进油口与所述联通腔相通,而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的上部的出油通道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外部的油箱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下部开设有一压力油出油道和一增压油出油道,压力油出油道对应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与所述压力油腔进油道之间并且同时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以及压力油腔进油道相通,增压油出油道对应于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与增压油腔出油道之间并且同时与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与增压油腔出油道相通;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通过调节杆座固定螺钉与所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的右侧固定,内增压压力调节杆与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螺纹连接,该内增压压力调节杆的左端伸展到所述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内并且内增压压力调节杆的左端端面与调压弹簧座的右侧面接触,内增压压力调节杆的右端伸展到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的右侧并且配设有一锁定螺母,调压弹簧座左右位移地设置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内,在该调压弹簧座的中央位置并且位于左侧构成有一弹簧支承腔,内增压启闭单向阀在对应于调压弹簧座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内,并且该内增压启闭单向阀的左端的单向阀阀头探入所述联通腔,而内增压启闭单向阀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延伸的阀柄探入弹簧支承腔内,调压弹簧的左端套置在阀柄上并且支承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的右侧面上,而右端位于弹簧支承腔内并且支承在弹簧支承腔的左腔壁上,单向阀开启顶杆左右移动地与所述的单向阀开启顶杆腔滑动配合,该单向阀开启顶杆的左端构成有一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该单向阀开启顶杆头左右移动地位于所述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内,顶杆座在对应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的左端的位置与内增压调整阀阀体的左侧的顶杆座腔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调压弹簧座的位置设置有一调压弹簧座密封圈,调压弹簧座的外壁与该调压弹簧座密封圈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上开设有一缸体腔回油孔回油管连接头配合孔,与所述缸柱腔回油孔连接的回油管路在该缸体腔回油孔回油管连接头配合孔的位置管路连接后引至外部的油箱。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的左侧嵌设有顶杆座密封圈,所述顶杆座的左端右侧面与该顶杆座密封圈密封接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增设了一与压力油腔以及增压油腔油路相通的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因而有助于体现良好的可控式内增压效果并且能满足增压活塞遵从可控顺序开启要求而得以消除增压压力难以甚至无法建立或者建立压力有失理想的状况以及能保证油缸每次都能增压并且结构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缸体1、一缸体左端盖2、一增压缸3、一缸体右端盖4、一活塞杆5和一增压活塞6,缸体左端盖2与缸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缸体左端盖1上开设有一缸柱腔回油孔21,增压缸3与缸体1的右端固定,缸体右端盖4位于增压缸3的右端并且该缸体右端盖4连同增压缸3与缸体1的右端固定,并且在缸体右端盖4上开设有一合模进油孔41,该合模进油孔41与增压活塞6的增压活塞通油孔61相通,活塞杆5的右端左右位移地设置在前述缸体1内并且该活塞杆5的外壁与缸体1的内壁之间构成有缸柱腔51(即缸体腔),活塞杆5的左端途经缸体左端盖2伸展到缸柱腔51外,前述缸柱腔回油孔21与缸柱腔51相通,增压活塞6设置在缸体右端盖4的缸体右端盖腔内并且该增压活塞6与前述增压缸3滑动配合,增压活塞6的左端面与活塞杆5的右端面之间构成有压力油腔7,随着活塞杆5向左位移,那么压力油腔7的空间或称容积便愈大,而缸柱腔51的空间愈减小,增压缸3的右端面与增压活塞6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增压油腔8,前述增压活塞通油孔61与前述压力油腔7相通。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吹塑料机合模体系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9,该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9与前述增压缸3配接并且与前述压力油腔7以及增压油腔8油路相通。
在前述缸体1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位于前述缸柱腔回油孔21的右侧的位置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缸体固定座11,但是也可以将缸体固定座11与缸体1构成一体结构,如果缸体固定座11与缸体1构成一体结构,那么无需使用前述的焊接,在该缸体固定座11上并且围绕缸体固定座1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缸体固定座螺栓孔111,在使用状态下,由螺栓借助于缸体固定座螺栓孔111与吹塑机的模架(通常为右模架)的右侧固定;在前述增压缸3的左端外壁与前述缸体1的右端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增压缸左密封圈31,而在增压缸3的右端外壁与前述缸体右端盖4的左端内壁之间设置有增压缸右密封圈32。
前述缸体左端盖2通过一组间隔分布的缸体左端盖螺钉22与前述缸体1的左端固定,并且在缸体左端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缸体右端盖密封圈23,前述活塞杆5的外壁与该缸体右端盖密封圈23密封配合,并且在活塞杆5的左端通过活塞杆连接头螺钉521连接有一活塞杆连接头52,在活塞杆连接头52上构成有一连接销轴孔522并且还开设有一与连接销轴孔522相通的销孔523,在活塞杆5的右端通过活塞杆密封垫固定螺钉5241固定有一活塞杆密封垫524;前述缸体右端盖4通过一组间隔分布的缸体右端盖固定螺栓42在穿过预设在增压缸3上的螺栓让位孔36(图2示)的状态下连同前述的增压缸3与前述缸体1右端固定。在使用状态下,前述连接销轴孔522通过连接销与模架即与上面已经提及的右模架的右侧连接,而缸体1则以卧置状态与类似于由CN108730243A揭示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增压油缸”的增压油缸固定架相仿的固定架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增压活塞6的左端端面上固定有一增压活塞密封垫62,在增压活塞6的左端外壁上设置有一用于与前述增压缸3的右端内壁之间构成密封配合的增压活塞密封圈63,在对应于前述增压活塞通油孔61内设置有一用于对增压活塞通油孔61的增压活塞通油孔出油口611开启或关闭的增压活塞单向阀64,该增压活塞单向阀64的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641的右端与前述缸体右端盖4的缸体右端盖腔的右侧面的中央位置固定,而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641的左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增压活塞单向阀64位于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641的左端,并且由该增压活塞单向阀64在增压活塞通油孔出油口611的位置将前述增压活塞通油孔61与前述压力油腔7之间的通道开启或关闭。
继续见图1并且结合图2,在前述增压缸3上开设有一用于使前述压力油腔7与外界相通的压力表配接油道33,在对应于该压力表配接油道33的位置配接有一液压油压力显示表331(图2示)。
在前述增压缸3上开设有一压力油腔进油道34和一增压油腔出油道35,压力油腔进油道34与前述压力油腔7相通,增压油腔出油道35与前述增压油腔8相通;前述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9与前述压力油腔进油道34和增压油腔出油道35相通。
请参见图2和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9包括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调压弹簧座93、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调压弹簧95、单向阀开启顶杆96、顶杆座97和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98,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在位于前述缸体1的右端端面与缸体右端盖4的左端端面之间的位置通过阀体连接固定螺钉919a与前述增压缸3朝向上的一则固定,在该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高度方向的左侧中部开设有一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和一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位于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的左侧并且与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高度方向的右侧中部开设有一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和一联通腔914,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位于联通腔914的右侧并且与联通腔914相通,而该联通腔914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上部开设有一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915,该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915的下部的出油通道进油口9151与前述联通腔914相通,而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915的上部的出油通道出油口9152通过管路与外部的油箱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下部开设有一压力油出油道916和一增压油出油道917,压力油出油道916对应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与前述压力油腔进油道34之间并且同时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以及压力油腔进油道34相通,增压油出油道917对应于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与增压油腔出油道35之间并且同时与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与增压油腔出油道35相通;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98通过调节杆座固定螺钉981与前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右侧固定,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与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98螺纹连接,该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的左端伸展到前述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内并且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的左端端面与调压弹簧座93的右侧面接触,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的右端伸展到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98的右侧并且配设有一锁定螺母921,调压弹簧座93左右位移地设置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内,在该调压弹簧座93的中央位置并且位于左侧构成有一弹簧支承腔931,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在对应于调压弹簧座93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内,并且该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的左端的单向阀阀头941探入前述联通腔914,而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延伸的阀柄942探入弹簧支承腔931内,调压弹簧95的左端套置在阀柄942上并且支承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的右侧面上,而右端位于弹簧支承腔931内并且支承在弹簧支承腔931的左腔壁上,单向阀开启顶杆96左右移动地与前述的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滑动配合,该单向阀开启顶杆96的左端构成有一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该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左右移动地位于前述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内,顶杆座97在对应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的左端的位置与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左侧的顶杆座腔918螺纹连接。
继续见图1和图3,在前述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调压弹簧座93的位置设置有一调压弹簧座密封圈9131,调压弹簧座93的外壁与该调压弹簧座密封圈9131密封配合。
在前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上开设有一缸体腔回油孔回油管连接头配合孔919b,与前述缸柱腔回油孔21连接的回油管路在该缸体腔回油孔回油管连接头配合孔919b的位置管路连接后引至外部的油箱。
优选地,在前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左侧嵌设有顶杆座密封圈919c,前述顶杆座97的左端右侧面与该顶杆座密封圈919c密封接触。
继续见图2和图3,由上述说明可知:调压弹簧95设置在弹簧支承腔931内,而该弹簧支承腔931是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上开设的腔,并且前述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经联通腔914与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915相通,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在调压弹簧95的作用下将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与联通腔914之间的通道阻断(封堵);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位于开设在(即构成于)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上的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内,并且单向阀开启顶杆96与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滑动配合,并且单向阀开启顶杆96的右端伸入联通腔914与单向阀阀头941的左端面抵靠(也可称“相接触”);前述顶杆座97的右端探入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内并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的左端端面相配合,也就是说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的左端与探入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内的顶杆座97的右端滑动配合,前述的压力油出油道916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以及压力油腔进油道34相通。于是,压力油通过压力油腔进油道34和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的左端(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的左端),使增压活塞通油孔61连同单向阀开启顶杆96向右位移,作用于单向阀阀头941,当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大到足以克服调压弹簧95的反作用力(也可称“弹簧力”或称“调压弹簧反力”)时,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在克服调压弹簧95的反作用力下使调压弹簧95压缩而向右位移,使前述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与增压油腔8导通。在前述情形下,联通腔914之间的通道导通,也就是使联通腔914、增压油出油道917、增压油腔出油道35以及增压油腔8导通,增压活塞6在缸体右端盖4上的合模进油孔41的进油压力作用下向左位移,前述增压油腔8内的油液依次经增压油腔出油道35、增压油出油道917、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联通腔914和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915引出。具体是:由设在前述缸体腔回油孔回油管连接头配合孔919b处的缸体腔回油孔回油管连接头引入回油管919d,由回油管919d引入即回入外部的油箱,由前述缸柱腔回油孔21引出的油也同样由该回油管919d引入油箱。
通过对前述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的顺逆调节,将调压弹簧座93的位置向左或向右变化,从而使调压弹簧95对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的作用力增大或减小,使单向阀开启顶杆96顶启即顶开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的力度增大或减小。从而实现并非一定要在合模状态下再进行增压,满足依需调节要求,即满足可控顺序开启要求而得以消除增压压力难甚至无法建立或者建立压力不能达到预期状况,保证油缸每次都能增压并且增压效果可靠。由于吹塑机的开合模以及锁模过程属于公知技术并且还可参见前述的CN108730243A,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包括一缸体(1)、一缸体左端盖(2)、一增压缸(3)、一缸体右端盖(4)、一活塞杆(5)和一增压活塞(6),缸体左端盖(2)与缸体(1)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缸体左端盖(1)上开设有一缸柱腔回油孔(21),增压缸(3)与缸体(1)的右端固定,缸体右端盖(4)位于增压缸(3)的右端并且该缸体右端盖(4)连同增压缸(3)与缸体(1)的右端固定,并且在缸体右端盖(4)上开设有一合模进油孔(41),该合模进油孔(41)与增压活塞(6)的增压活塞通油孔(61)相通,活塞杆(5)的右端左右位移地设置在所述缸体(1)内并且该活塞杆(5)的外壁与缸体(1)的内壁之间构成有缸柱腔(51),活塞杆(5)的左端途经缸体左端盖(2)伸展到缸柱腔(51)外,所述缸柱腔回油孔(21)与缸柱腔(51)相通,增压活塞(6)设置在缸体右端盖(4)的缸体右端盖腔内并且该增压活塞(6)与所述增压缸(3)滑动配合,增压活塞(6)的左端面与活塞杆(5)的右端面之间构成有压力油腔(7),而增压缸(3)的右端面与增压活塞(6)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增压油腔(8),所述增压活塞通油孔(61)与所述压力油腔(7)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9),该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9)与所述增压缸(3)配接并且与所述压力油腔(7)以及增压油腔(8)油路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1)的左端的外壁上并且位于所述缸柱腔回油孔(21)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缸体固定座(11),在该缸体固定座(11)上并且围绕缸体固定座(1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缸体固定座螺栓孔(111);在所述增压缸(3)的左端外壁与所述缸体(1)的右端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增压缸左密封圈(31),而在增压缸(3)的右端外壁与所述缸体右端盖(4)的左端内壁之间设置有增压缸右密封圈(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左端盖(2)通过一组间隔分布的缸体左端盖螺钉(22)与所述缸体(1)的左端固定,并且在缸体左端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缸体右端盖密封圈(23),所述活塞杆(5)的外壁与该缸体右端盖密封圈(23)密封配合,并且在活塞杆(5)的左端通过活塞杆连接头螺钉(521)连接有一活塞杆连接头(52),在活塞杆连接头(52)上构成有一连接销轴孔(522)并且还开设有一与连接销轴孔(522)相通的销孔(523),在活塞杆(5)的右端通过活塞杆密封垫固定螺钉(5241)固定有一活塞杆密封垫(524);所述缸体右端盖(4)通过一组间隔分布的缸体右端盖固定螺栓(42)连同所述的增压缸(3)与所述缸体(1)右端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压活塞(6)的左端端面上固定有一增压活塞密封垫(62),在增压活塞(6)的左端外壁上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增压缸(3)的右端内壁之间构成密封配合的增压活塞密封圈(63),在对应于所述增压活塞通油孔(61)内设置有一用于对增压活塞通油孔(61)的增压活塞通油孔出油口(611)开启或关闭的增压活塞单向阀(64),该增压活塞单向阀(64)的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641)的右端与所述缸体右端盖(4)的缸体右端盖腔的右侧面的中央位置固定,而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641)的左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增压活塞单向阀(64)位于增压活塞单向阀阀杆(641)的左端,并且由该增压活塞单向阀(64)在增压活塞通油孔出油口(611)的位置将所述增压活塞通油孔(61)与所述压力油腔(7)之间的通道开启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压缸(3)上开设有一用于使所述压力油腔(7)与外界相通的压力表配接油道(33),在对应于该压力表配接油道(33)的位置配接有一液压油压力显示表(3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压缸(3)上开设有一压力油腔进油道(34)和一增压油腔出油道(35),压力油腔进油道(34)与所述压力油腔(7)相通,增压油腔出油道(35)与所述增压油腔(8)相通;所述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9)与所述压力油腔进油道(34)和增压油腔出油道(35)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式内增压调整机构(9)包括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调压弹簧座(93)、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调压弹簧(95)、单向阀开启顶杆(96)、顶杆座(97)和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98),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在位于所述缸体(1)的右端端面与缸体右端盖(4)的左端端面之间的位置通过阀体连接固定螺钉(919a)与所述增压缸(3)朝向上的一则固定,在该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高度方向的左侧中部开设有一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和一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位于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的左侧并且与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高度方向的右侧中部开设有一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和一联通腔(914),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位于联通腔(914)的右侧并且与联通腔(914)相通,而该联通腔(914)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上部开设有一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915),该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915)的下部的出油通道进油口(9151)与所述联通腔(914)相通,而内增压调整阀阀体出油通道(915)的上部的出油通道出油口(9152)通过管路与外部的油箱相通,在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下部开设有一压力油出油道(916)和一增压油出油道(917),压力油出油道(916)对应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与所述压力油腔进油道(34)之间并且同时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以及压力油腔进油道(34)相通,增压油出油道(917)对应于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与增压油腔出油道(35)之间并且同时与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与增压油腔出油道(35)相通;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98)通过调节杆座固定螺钉(981)与所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右侧固定,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与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98)螺纹连接,该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的左端伸展到所述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内并且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的左端端面与调压弹簧座(93)的右侧面接触,内增压压力调节杆(92)的右端伸展到内增压压力调节杆座(98)的右侧并且配设有一锁定螺母(921),调压弹簧座(93)左右位移地设置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内,在该调压弹簧座(93)的中央位置并且位于左侧构成有一弹簧支承腔(931),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在对应于调压弹簧座(93)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内,并且该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的左端的单向阀阀头(941)探入所述联通腔(914),而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延伸的阀柄(942)探入弹簧支承腔(931)内,调压弹簧(95)的左端套置在阀柄(942)上并且支承在内增压启闭单向阀(94)的右侧面上,而右端位于弹簧支承腔(931)内并且支承在弹簧支承腔(931)的左腔壁上,单向阀开启顶杆(96)左右移动地与所述的单向阀开启顶杆腔(911)滑动配合,该单向阀开启顶杆(96)的左端构成有一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该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左右移动地位于所述单向阀开启顶杆头腔(912)内,顶杆座(97)在对应于单向阀开启顶杆头(961)的左端的位置与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左侧的顶杆座腔(918)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增压启闭单向阀阀腔(913)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调压弹簧座(93)的位置设置有一调压弹簧座密封圈(9131),调压弹簧座(93)的外壁与该调压弹簧座密封圈(9131)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上开设有一缸体腔回油孔回油管连接头配合孔(919b),与所述缸柱腔回油孔(21)连接的回油管路在该缸体腔回油孔回油管连接头配合孔(919b)的位置管路连接后引至外部的油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增压调整阀阀体(91)的左侧嵌设有顶杆座密封圈(919c),所述顶杆座(97)的左端右侧面与该顶杆座密封圈(919c)密封接触。
CN202211484798.2A 2022-11-24 2022-11-24 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Pending CN115727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4798.2A CN115727022A (zh) 2022-11-24 2022-11-24 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4798.2A CN115727022A (zh) 2022-11-24 2022-11-24 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7022A true CN115727022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4798.2A Pending CN115727022A (zh) 2022-11-24 2022-11-24 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70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0636B2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US5407342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composite product
TW200305493A (en) Molding device
JP2788324B2 (ja) ガス閉鎖弁および該ガス閉鎖弁を備えたプラスチツク加工設備を制御する方法
CN202683721U (zh) 一种内高压成型装置
KR20060043751A (ko) 성형장치
JPS608123B2 (ja) 中空物品内圧成形装置及び方法
CN101780534A (zh) 新型挤压压射装置
CN115727022A (zh) 具有可控式内增压功能的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内增压油缸
KR19990008273A (ko) 가변체적 스필 공동을 활용하여 사출몰딩하고 물품을 생산하는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568568B1 (ko) 가변 형체력을 가지는 사출성형기의 형체장치
CN209381323U (zh) 一种设有顶出机构的成型装置
CN108730243B (zh) 吹塑机合模装置的增压油缸
CN116251930A (zh) 重力浇铸装置
CN202779238U (zh) 垂直分模挤压系统
JP2004526604A (ja) 駆動装置、特にプラスチック射出成形機の閉鎖ユニットまたは射出ユニットの可動な部分を駆動するための駆動装置
CN101537659A (zh) 用于制造陶瓷产品的设备
TW534865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the closing force in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n particular for producing footwear
CN210068612U (zh) 一种夹模器保压阀结构
CN220638799U (zh) 一种注塑机专用新型抱闸结构
CN115091703B (zh) 一种服务器机箱外壳生产用高压注塑成型装置
CN1289279C (zh) 在注射模塑机中喷嘴的阀门装置
CN220826267U (zh) 自动脱模注塑装置
CN216343178U (zh) 一种液压快速注油和回油结构
CN220548644U (zh) 一种快速锁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