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5542A - 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5542A
CN115715542A CN202110988218.2A CN202110988218A CN115715542A CN 115715542 A CN115715542 A CN 115715542A CN 202110988218 A CN202110988218 A CN 202110988218A CN 115715542 A CN115715542 A CN 115715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fenpyrazamine
amide
bacteria amide
fluoride 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82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剑峰
刘杰
吴建挺
韩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TED PESTICID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TED PESTICID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TED PESTICID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TED PESTICID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82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55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5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55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组分包括以下组分: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其中,所述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比为1~80:80~1;其中,基于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90%。所述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作物病害,例如防治作物霜霉病或疫病。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中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具有明显的增效互补作用,显著提高防治效果,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混配使用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降低施药量,减少使用次数,降低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氟醚菌酰胺(fluopimomide)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剂,由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于2010年创新合成的一种新型含氟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在杀菌谱上较之同类产品活性更高、专一性更强。在防治葡萄霜霉病、辣椒疫霉、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纹枯病、棉花立枯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上都具有较高的防效。化学名称:N-(3-氯-5-(三氟甲基)吡啶-2-甲基)-2,3,5,6-四氟-4-甲氧基苯甲酰胺。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011
四唑吡氨酯(Picarbutrazox),是日本曹达公司开发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目前四唑吡氨酯的作用机理不明确,杀菌剂国际抗性委员会(FRAC)将其归为独立的U17一类。在较低计量下对霜霉病、疫病及腐霉菌引起的病害效果显著,偏重于预防保护效果,同时具有跨层内吸和一定的治疗活性。化学式为[6-[[[[(z)-(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021
霜霉病是一大类真菌性植物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霜霉目真菌危害蔬果核乔灌木,常引起病害流行。某些霜霉病极为猖獗,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例如19世纪葡萄霜霉病曾经使法国葡萄酒酿造业处于瘫痪状态。生产中常见的烟草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都是毁灭性较大的病害。植物疫病主要是指由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引起,在茄科、百合科以及葫芦科等作物上均可发生,如辣椒疫霉(P.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致病疫霉(P.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等。疫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高温、高湿地区尤其猖獗,可导致对植物的毁灭性破坏。目前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作物霜霉病害以及疫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等优势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本发明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关于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及用途目前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两元复配,其余为辅料。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组分包括以下组分: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其中,所述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比为1~80:80~1;
其中,基于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90%。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为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优选地,所述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比为(1-50):(50-1),更优选为(1-40):(40-1),进一步优选为(1-30):(30-1),更进一步优选为(1-20):(20-1);示例性,所述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比可以为50:1、40:1、30:1、20:1、10:1、5:1、1:1、1:5、1:10、1:20、1:30、1:40、1:5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基于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0%~80%,例如还可以为15%~70%,20%~60%,20%~50%。示例性,基于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可以为1%、5%、8%、10%、13%、15%、18%、20%、24%、30%、35%、38%、42%、45%、50%、55%、60%、65%、68%、75%、80%、85%、9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杀菌组合物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可以选自去离子水、有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粘结剂、崩解剂、抗冻剂、抗结剂、助悬剂、成膜剂、防腐剂、着色剂、高分子囊壁材料、pH调节剂和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有机溶剂可以选自乙酸乙酯、丙酮、异丙醇、2,2,2-三氟乙醇、碳酸丙烯酯、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环己烷、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和溶剂油(如150#溶剂油)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乳化剂可以选自木质素磺酸钠、农乳、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山梨醇酐油酸酯(斯盘-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萘磺酸钠、异辛醇琥珀酸酯磺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分散剂可以选自甘油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木质素磺酸钠、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羊毛脂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聚氧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和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润湿剂可以选自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酰基肌氨酸钠、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异辛醇琥珀酸酯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粘结剂可以选自淀粉、脲醛树脂、明胶、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崩解剂可以选自碳酸氢钠、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钙和氯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增稠剂可以选自硅酸镁铝、聚乙酸乙烯酯、黄原胶、明胶和阿拉伯胶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消泡剂可以选自硅油、正-辛醇、硅酮、磷酸丁酯和磷酸异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抗冻剂可以选自丙二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稳定剂可以选自三乙醇胺、环氧氯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亚磷酸三苯酯、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和二烷基丁二酸醋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填料包括固体填料和液体填料。更优选地,所述固体填料可以选自高岭土、凹凸棒土、硅藻土、白炭黑、膨润土、蒙脱石、碳酸钙、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液体填料可以选自大豆油、蓖麻油和矿物油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为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不同的制剂类型中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的范围有所不同;优选地,所述液体制剂中,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可以为1%~60%,更优选为5%~50%。优选地,所述固体制剂中,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可以为5%~80%,更优选为10%~7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可以为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液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悬浮种衣剂、乳油、颗粒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可湿性粉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80%,四唑吡氨酯1%~80%,分散剂1%~12%,润湿剂1%~8%和余量的填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水分散粒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80%,四唑吡氨酯1%~80%,分散剂1%~12%,润湿剂1%~8%,崩解剂1%~10%和余量的填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悬浮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50%,四唑吡氨酯1%~50%,分散剂1%~12%,润湿剂1%~10%,增稠剂0.1%~8%,抗冻剂0.1%~8%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水乳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50%,四唑吡氨酯1%~50%,有机溶剂1%~60%,乳化剂1%~12%,抗冻剂0.1%~8%,消泡剂0.01%~2%,增稠剂0.1%~2%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悬浮种衣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50%,四唑吡氨酯1%~50%,分散剂1%~12%,润湿剂1%~10%,抗冻剂1%~10%,抗结剂0.1%~10%,助悬剂0.1%~5%,成膜剂1%~10%,防腐剂0.1%~5%,着色剂1%-30%,pH调节剂0.1%~5%,增稠剂0.1%~8%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微囊悬浮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50%,四唑吡氨酯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30%,分散剂2%~10%,有机溶剂1%~50%,乳化剂1%~7%,pH调节剂0.1%~5%,消泡剂0.01%~2%,增稠剂0.1%~8%,抗冻剂0.1%~8%,余量为去离子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微囊悬浮-悬浮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50%,四唑吡氨酯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2%,分散剂1%~12%,润湿剂1%~8%,有机溶剂1-50%,乳化剂1%~8%,消泡剂0.01%~2%,增稠剂0.1%~8%,pH调节剂0.1%~5%,抗冻剂0.1%~8%,余量为去离子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乳油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50%,四唑吡氨酯1%~50%,有机溶剂1%~50%,乳化剂1%~30%,抗冻剂1%~10%,稳定剂0.1%~5%,余量为有机溶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微乳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50%,四唑吡氨酯1%~50%,有机溶剂1%~50%,乳化剂1%~30%,抗冻剂1%~10%,稳定剂0.1%~5%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可分散液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1%~50%,四唑吡氨酯1%~50%,乳化剂1%~30%,抗冻剂1%~10%,稳定剂0.1%~5%和余量的有机溶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优选地,所述颗粒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氟醚菌酰胺0.5%~10%,四唑吡氨酯0.5%~10%,分散剂1%~12%,润湿剂1%~10%,粘结剂0.1%~8%和余量的填料。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氟醚菌酰胺、四唑吡氨酯和任选的辅料混合得到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后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有效活性成分与去离子水、有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粘结剂、崩解剂、抗冻剂、抗结剂、助悬剂、成膜剂、防腐剂、着色剂、高分子囊壁材料、pH调节剂或填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制备得到所述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病害中的应用,例如在防治作物霜霉病或疫病中应用。优选在防治瓜类、葡萄、莴苣等作物的霜霉病,以及防治茄科、百合科以及葫芦科等作物的疫病、晚疫病等中的应用,例如在防治黄瓜霜霉、辣椒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芋头疫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混合,然后兑水混匀配成所需浓度,可以以任何方式施用于植物或作物上,例如喷施、植株根部灌施、涂抹等。具体应用时,也可以与其它药剂如杀虫剂、生长调节剂、土壤调节剂、除草剂、杀线虫剂等混合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新型高效的农药杀菌组合物。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混合得到的杀菌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互补作用,显著提高防治效果;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混配使用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降低施药量,减少使用次数,降低使用成本。该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尤其适用于防治瓜类、葡萄、莴苣等作物的霜霉病,以及防治茄科、百合科以及葫芦科等作物的疫病、晚疫病,如黄瓜霜霉、辣椒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芋头疫病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或者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
本发明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杀菌效果进行性能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此法可以测试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种来源: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马铃薯种植区采集)和辣椒疫霉病菌(菌种来源:从山东省青州市辣椒种植区采集)的毒力,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2-2006》。首先将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单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并设不含药剂的溶剂作为空白对照(在单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混剂的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待空白对照菌落直径长至7cm左右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药剂处理后的菌落直径,计算各组菌丝生长抑制率。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091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各单剂及不同比例混剂的EC50实测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种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计算增效系数(SR)按公式(1)和(2)进行: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092
式中:
X1—混剂的EC50理论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A—混剂中A的EC50实测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B—混剂中B的EC50实测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093
式中:
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的理论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X2—混剂EC50的实测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抑制黄瓜霜霉病菌试验平皿叶片法:此法可以测试药剂对霜霉病菌(菌种来源: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黄瓜种植区采集)的毒力,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3-2006》。首先将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单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并设不含药剂的溶剂作为空白对照(在单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混剂的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待空白对照发病均匀时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按公式(3)计算防治效果,
P=(D0-D1)/D0×100% 式(3)
式中,P为防治效果,D0为空白对照病斑直径,D1为药剂处理病斑直径。
以药剂浓度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防治效果的几率值为因变量y作回归分析,求得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bx和相关系数r,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各单剂及不同比例混剂的EC50实测值及其95%置信限。
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种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计算增效系数(SR)的方法与式(1)和(2)相同。
一、室内毒力测定
测试例1: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物致病疫霉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1)供试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2)供试药剂: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
(3)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重量配比的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单剂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11
由表1的结果可知,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复配重量比例在1:50~50:1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离体菌丝抑制活性均表现为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50~5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的配比在1:20~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大于1.6156。经试验发现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的优选配比为1:20~20:1,其中当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测试例2: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对辣椒疫霉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1)供试病原菌:辣椒疫霉(P.capsici);
(2)供试药剂: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
(3)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重量配比的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单剂及其混剂对辣椒疫霉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21
由表2的结果可知,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复配重量比例在1:50~50:1时,对辣椒疫霉菌离体菌丝抑制活性均表现为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50~5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的配比在1:20~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大于1.6742。经试验发现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的优选配比为1:20~20:1,其中当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测试例3: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1)供试病原菌: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Rostov.);
(2)供试药剂: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
(3)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重量配比的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3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单剂及其混剂对黄瓜霜霉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31
由表3的结果可知,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复配重量比例在1:50~50:1时,对黄瓜霜霉抑制活性均表现为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50~5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的配比在1:20~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大于1.6922。经试验发现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的优选配比为1:20~20:1,其中当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二、农田实验测定
下列各实施例中各组分百分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实施例1:40%氟醚菌酰胺·四唑吡氨酯可湿性粉剂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41
将上述杀菌组合物按比例粗粉碎后进入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后即制得成品。
对比例1.1:40%氟醚菌酰胺可湿性粉剂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加入40%的氟醚菌酰胺,不加入四唑吡氨酯。
对比例1.2:40%四唑吡氨酯可湿性粉剂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加入40%的四唑吡氨酯,不加入氟醚菌酰胺。
实施例2:30%氟醚菌酰胺·四唑吡氨酯水分散粒剂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51
将上述杀菌组合物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料,再加入杀菌组合物总质量15%的水混合挤压造粒,经干燥筛分后得到成品。
对比例2.1:3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加入30%的氟醚菌酰胺,不加入四唑吡氨酯。
对比例2.2:30%四唑吡氨酯水分散粒剂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加入30%的四唑吡氨酯,不加入氟醚菌酰胺。
实施例3:20%氟醚菌酰胺·四唑吡氨酯悬浮剂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52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61
将上述杀菌组合物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后并砂磨得到成品。
对比例3.1:20%氟醚菌酰胺悬浮剂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加入20%的氟醚菌酰胺,不加入四唑吡氨酯。
对比例3.2:20%四唑吡氨酯悬浮剂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3,区别仅在于加入20%的四唑吡氨酯,不加入氟醚菌酰胺。
实施例4:50%氟醚菌酰胺·四唑吡氨酯乳油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62
将上述杀菌组合物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使其溶解为均匀油相;进行计量分装即成品。
对比例4.1:50%氟醚菌酰胺乳油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4,区别仅在于加入50%的氟醚菌酰胺,不加入四唑吡氨酯。
对比例4.2:50%四唑吡氨酯乳油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4,区别仅在于加入50%的四唑吡氨酯,不加入氟醚菌酰胺。
实施例5:25%氟醚菌酰胺·四唑吡氨酯水乳剂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71
按配方要求,将以上原料加入到配料釜中,经高速剪切机混合均匀制成水乳剂,进行计量分装即成品。
对比例5.1:25%氟醚菌酰胺水乳剂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5,区别仅在于加入25%的氟醚菌酰胺,不加入四唑吡氨酯。
对比例5.2:25%四唑吡氨酯水乳剂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5,区别仅在于加入25%的四唑吡氨酯,不加入氟醚菌酰胺。
测试例4
将上述实施例和制备例制备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田间防效试验具体实施方法:采用单一成分制剂作为复配制剂的对照药剂,以卵菌病害为靶标,以5组实施例分别测定对不同作物的霜霉病以及疫病的防效。例如,用40%氟醚菌酰胺悬浮剂和40%四唑吡氨酯悬浮剂作为40%氟醚菌酰胺·四唑吡氨酯悬浮剂(实施例1)的对照药剂,以此类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28-2000》规定施药方法开展试验,在初见病斑或病果时施药,7天后第2次施药,共施药两次,重复次数4次。于施药前调查不同作物病害药前基数,施药后根据发病情况调查防治效果,施药均采用喷雾法,根据国标或行标分级标准记录发病情况,计算防治效果。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81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82
表4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大田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83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91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下差异显著,下同。例如将实施例1、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的结果进行对比,实施例1的结果明显优于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则在实施例1用“a”标注,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用“b”标注。
由表4可以看出,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单剂的防效,说明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复配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用药成本。而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表5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复配对葡萄霜霉病大田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192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201
由表5可以看出,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单剂的防效,说明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复配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用药成本。而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表6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复配对辣椒疫病大田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202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211
由表6可以看出,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单剂的防效,说明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复配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用药成本。而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表7氟醚菌酰胺与四唑吡氨酯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大田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3231520820000212
由表7可以看出,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单剂的防效,说明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复配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用药成本。而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组分包括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其中,所述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比为1~80:80~1;
其中,基于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比为1~50:50~1;
和/或,基于杀菌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为2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比为1~20: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选自水、有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粘结剂、崩解剂、抗冻剂、抗结剂、助悬剂、成膜剂、防腐剂、着色剂、高分子囊壁材料、pH调节剂和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为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液体制剂中,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60%,优选为5%~50%;
和/或,所述固体制剂中,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为5%~80%,优选为10%~7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液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悬浮种衣剂、乳油或颗粒剂。
9.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氟醚菌酰胺、四唑吡氨酯和任选的辅料混合得到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步骤。
10.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病害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作物病害为霜霉病和/或疫病;
更优选的,所述作物病害为黄瓜霜霉、辣椒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和芋头疫病中的至少一种。
CN202110988218.2A 2021-08-26 2021-08-26 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Pending CN1157155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8218.2A CN115715542A (zh) 2021-08-26 2021-08-26 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8218.2A CN115715542A (zh) 2021-08-26 2021-08-26 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5542A true CN115715542A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5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8218.2A Pending CN115715542A (zh) 2021-08-26 2021-08-26 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554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1396A (zh) * 2016-05-26 2016-09-28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922707A (zh) * 2015-12-29 2017-07-07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picarbutrazox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7232216A (zh) * 2017-06-09 2017-10-10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四唑吡氨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2707A (zh) * 2015-12-29 2017-07-07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picarbutrazox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5961396A (zh) * 2016-05-26 2016-09-28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32216A (zh) * 2017-06-09 2017-10-10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四唑吡氨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607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221234A (zh) 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97819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120166B (zh) 含有噁霉灵的杀菌组合物
CN114467947A (zh) 一种含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22089446A1 (zh) 一种含喹诺酮类化合物和铜制剂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3355298B (zh) 一种含环酰菌胺与抗生素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15005213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在作物镰刀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CN114514930B (zh) 一种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杀菌组合物
CN109548787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669080A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715542A (zh) 含有氟醚菌酰胺和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488869B (zh) 一种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与蛇床子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9984140B (zh) 含乙蒜素与噁霉灵的微乳剂
CN107691456B (zh) 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14847292B (zh) 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831132A (zh) 一种含苯噻菌酯和氟醚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24824B (zh) 一种含有苯醚菌酯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09953027A (zh) 一种含氟苯醚酰胺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52955B (zh) 一种含有氟嘧菌酯的杀菌除虫组合物及其悬浮剂
CN10847719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318856B (zh) 包含二氯噁菌唑和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8849946A (zh) 一种含有灭菌丹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394047B (zh) 一种含春雷霉素和氟环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7333780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