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7784A - 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7784A
CN115697784A CN202080101599.1A CN202080101599A CN115697784A CN 115697784 A CN115697784 A CN 115697784A CN 202080101599 A CN202080101599 A CN 202080101599A CN 115697784 A CN115697784 A CN 115697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cup
gas generator
ignition
shape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15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猪妻利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97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7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1/264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1/264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 B60R2021/264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mbustion chambers or sub-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10Initiators therefor
    • F42B3/12Bridge initi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气体发生器具备:外壳容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该外壳容器具有容纳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以及点火器,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底板部,保持部具有:基座部,将点火器固定于底板部;以及内筒壁部,从基座部朝向顶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内侧形成有传火室,气体发生器还具备:装接于保持部的杯状罩体,该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覆盖内筒壁部的上端开口;以及筒状的侧壁部,从顶壁部延伸设置并且沿着内筒壁部配置,顶壁部和侧壁部均不具有开口,杯状罩体和内筒壁部通过传火药的燃烧而熔融或破裂,由此传火室与燃烧室连通。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保护汽车等的乘坐者的乘坐者保护装置,已知有气囊装置。气囊装置是用于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使气囊瞬间膨胀、展开来保护乘坐者免于遭受在车辆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的装置。
气囊装置中具备用于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用于在工作时使气囊膨胀、展开。作为这种气体发生器,如下内容被广泛应用:在外壳内配置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通过使点火器工作,使气体发生剂燃烧,将其燃烧气体从形成于外壳的气体排出孔向外部排出。
此外,也已知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容纳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与点火器之间配置有作为燃烧促进剂的传火药(强化剂)。通常,传火药容纳于设于被称为强化剂杯的杯状构件的内部的传火室,以该传火室面向点火器的点火部的方式在强化剂杯向燃烧室内突出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在强化剂杯形成有连通传火室与燃烧室的连通孔,在点火器工作前,通过密封带等来闭塞连通孔。另一方面,若点火器工作,则由于通过传火药燃烧而生成的燃烧气体的压力,密封带开裂,传火室与燃烧室连通。其结果是,能够通过从强化剂杯的连通孔排出的火焰来更可靠地使气体发生剂燃烧。
与此相关联,在专利文献1的图8中,公开了一种气体发生器10,其中,在使将点火器16一体地固定于外壳12的底板的树脂基座20的一部分朝向顶板侧延伸而成的周壁部60的内侧形成容纳助力剂23的助力室24,在周壁部60的外周侧覆盖有具有气体排出开口的杯32。并且,在气体发生器10工作时,周壁部60中的与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对应的部分开裂,由此,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成为连通了助力室24与杯32的外侧的燃烧室30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通过从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排出的助力剂23的燃烧气体、火焰,对容纳于燃烧室30的气体发生剂进行点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54024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气体发生器10中,在工作时通过助力室24的助力剂23燃烧而生成的燃烧气体穿过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而被供给至燃烧室30内,因此,燃烧室30内的气体发生剂从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的附近被点火。因此,可能发生气体发生剂向燃烧室30整体的点火延迟,发生气体发生器工作时的气体输出的延迟。另一方面,在制造气体发生器时,对于易于进行嵌入气体发生器的各零件的组装,从提高制造效率的观点来看优选。
本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延迟且与以往相比改善了制造效率的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构成。即,本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案是一种气体发生器,具备:外壳容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在所述外壳容器的内部具有容纳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以及点火器,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所述底板部,所述保持部具有:基座部,将所述点火器固定于所述底板部;和筒状的内筒壁部,从所述基座部朝向所述顶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形成为在内侧容纳传火药的传火室面向所述点火部,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具备:装接于所述保持部的杯状罩体,所述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覆盖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上端的上端开口;和筒状的侧壁部,从所述顶壁部朝向所述底板部延伸设置并且沿着所述内筒壁部配置,所述顶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点火带来的所述传火药的燃烧,所述杯状罩体和所述内筒壁部熔融或破裂,由此所述传火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在此,也可以是,所述杯状罩体的所述侧壁部外插于所述内筒壁部。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杯状罩体的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压入所述基座部。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内筒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具有圆筒形状,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扩径。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顶壁部包括:周缘部,将该顶壁部与所述侧壁部连接;和突出部,从所述周缘部朝向所述顶板部突出设置并且从该周缘部起的突出程度能通过挠曲变形来变更。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基座部和所述内筒壁部一体地形成。
此外,本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案是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气体发生器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的外壳容器容纳有气体发生剂,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工序,准备供所述点火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所述底板部的下侧容器,所述树脂制的保持部包括:将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的点火器固定于所述底板部的基座部、以及以包围所述点火部的方式从所述基座部朝向所述底板部的相反侧延伸设置的筒状的内筒壁部;传火药填充工序,在将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上端的上端开口设为向上姿势的状态下,从所述上端开口向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的内侧的传火室填充传火药;罩装接工序,准备杯状罩体,所述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以及从该顶壁部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侧壁部,所述顶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以所述顶壁部覆盖所述上端开口并且所述侧壁部沿着所述内筒壁部配置的方式将所述杯状罩体装接于所述保持部;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向形成于所述杯状罩体的外侧的燃烧室填充气体发生剂;以及密封工序,通过一体地接合所述下侧容器与所述上侧容器来密封所述燃烧室,所述杯状罩体和所述内筒壁部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点火带来的所述传火药的燃烧而熔融或破裂,由此形成为可连通所述传火室与所述燃烧室。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罩装接工序中,将所述侧壁部外插于所述内筒壁部。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罩装接工序中,将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压入所述基座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涉及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延迟且与以往相比改善了制造效率的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表示实施方式1的沿着气体发生器的中心轴的内部结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气体发生器的制造顺序的图。
图3是说明与准备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图4是说明与传火药填充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图5是说明与罩装接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图6是说明与罩装接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图7是说明与过滤器载置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图8是说明与过滤器载置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图9是说明与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图10是说明与密封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图11是说明以往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顺序的图。
图12是说明以往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顺序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气体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杯状罩体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气体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及其组合等为一个例子,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构成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本公开不受实施方式限定,而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实施方式1>
[整体构成]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沿着气体发生器100的中心轴X的内部结构的轴向剖视图。以下,如图1所示,有时将沿着中心轴X切断气体发生器100而成的剖面称为气体发生器100的“纵剖面”。此外,有时将沿着气体发生器100的中心轴X的方向称为气体发生器100的“上下方向”。在图1中,示出气体发生器100工作前的状态。气体发生器100例如是用于向气囊供给用于使气囊膨胀、展开的气体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如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0具备:外壳1、点火器4、树脂制保持部5、过滤器6、杯状罩体7、传火药110以及气体发生剂120等。气体发生器100构成为通过使点火器4工作来使气体发生剂120燃烧,将作为其燃烧产物的燃烧气体从形成于外壳1的气体排出孔11排出。以下,对气体发生器100的各构成进行说明。
[外壳]
外壳1是容纳构成气体发生器100的各零件的金属制的外壳容器,构成为包括上侧容器2和下侧容器3。上侧容器2和下侧容器3分别形成为有底大致圆筒状,将上侧容器2和下侧容器3在使相互的开口端彼此相向的状态下进行接合,由此,外壳1形成为中心轴X方向的两端闭塞的短尺寸圆筒状的外壳容器。上侧容器2和下侧容器3例如能够通过冲压加工不锈钢板来成型。
在外壳1的内部配置有点火器4、过滤器6、杯状罩体7、传火药110以及气体发生剂120等。此外,在外壳1的内部形成有燃烧室10,在燃烧室10容纳有气体发生剂120。在此,在沿着外壳1的中心轴X方向的方向上,将上侧容器2侧(即,图1中的上侧)设为气体发生器100的上侧,将下侧容器3侧(即,图1中的下侧)设为气体发生器100的下侧。
上侧容器2具有:筒状的上侧周壁部21、以及闭塞该上侧周壁部21的上端的顶板部22。上侧容器2中,顶板部22在俯视观察下具有大致圆形,上侧周壁部21的下端部形成为开放端。此外,在上侧容器2中的上侧周壁部21的下端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呈凸缘状延伸的接合部23。此外,下侧容器3具有筒状的下侧周壁部31、以及闭塞该下侧周壁部31的下端的底板部32。下侧容器3中,底板部32在俯视观察下具有大致圆形,下侧周壁部31的上端部形成为开放端。此外,在下侧周壁部31的上端部连接设有朝向径向外侧呈凸缘状延伸的接合部33。此外,在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的中央形成有用于将点火器4安装于底板部32的安装孔320。
将上侧容器2的接合部23与下侧容器3的接合部33相互重叠并通过激光焊接等进行接合,由此形成外壳1。此外,在上侧容器2的上侧周壁部21,沿着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连通外壳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气体排出孔11。在点火器4工作前的状态下,气体排出孔11被密封带11A从内侧闭塞。作为密封带11A,例如能够利用在单面涂敷有粘着构件的铝箔等。
在此,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包括:环状的外周底壁部321,与下侧周壁部31的下端连接;以及隆起底壁部322,从外周底壁部321的径向内周侧朝向上方(即,朝向外壳1的内侧)隆起。隆起底壁部322包括:圆筒状的圆筒壁部322A,从外周底壁部321的径向内周侧起大致垂直地立起设置;以及环状的凸缘部322B,通过圆筒壁部322A的上端侧朝向外壳1的中心侧折弯而形成。用于将点火器4安装于底板部32的安装孔320沿着隆起底壁部322中的凸缘部322B的内周缘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32A是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具体而言外周底壁部321)的外表面。
[点火器]
点火器4经由树脂制保持部5固定于形成于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隆起底壁部322)的安装孔320。点火器4是在金属制的杯体的内部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41以及一对导电销42、42等的电点火器。以便向一对导电销42、42供给用于将容纳于杯体的点火药点火的点火电流。一对导电销42、42的基端侧通过树脂制保持部5保持为电绝缘状态并插入至杯体的内部。此外,以连结一对导电销42、42的基端彼此的方式连接架设有设于杯体的内部的桥丝(电阻体)。桥丝例如可以是镍铬合金线等。此外,作为点火药,可以采用ZPP(锆-高氯酸钾)、ZWPP(锆-钨-高氯酸钾)、THPP(氢化钛-高氯酸钾)、三硝基间苯二酚铅等。需要说明的是,点火药在与桥丝接触的状态下容纳于杯体的内部。
在使点火器4工作时,桥丝通过供给至一对导电销42、42的点火电流而发热。其结果是,容纳于点火器4的杯体的内部的点火药点火、燃烧,生成燃烧产物(例如,火焰)。并且,随着点火药的燃烧,杯体的内部压力上升,杯体开裂,由此,从杯体的开裂部位排出燃烧产物。此外,点火器4中的一对导电销42、42的一部分配置为穿过安装孔320并在形成于外壳1的外侧的连接器插入空间S1露出。连接器插入空间S1是用于插入外部连接器的空间,由树脂制保持部5的一部分形成。
[树脂制保持部]
树脂制保持部5构成为包括:将点火器4固定于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隆起底壁部322)的圆柱状的基座部51、从基座部51朝向顶板部22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内筒壁部52等。树脂制保持部5例如通过将树脂材料在下侧容器3的隆起底壁部322与点火器4之间注塑成型来形成。例如,向分别配置于注塑成型模具内的下侧容器3的隆起底壁部322和点火器4的周围注塑注入加热熔融的树脂材料,将点火器4和隆起底壁部322与树脂材料一体化,由此,能够将点火器4固定于下侧容器3的隆起底壁部322。树脂制保持部5将点火器4中的点火部41配置于外壳1的容纳空间侧,并且以在使一对导电销42、42在外壳1的外侧露出的状态下密封外壳1的容纳空间的方式,一体地接合下侧容器3的隆起底壁部322与点火器4。
树脂制保持部5的基座部51通过密实地填充树脂材料而形成为圆柱状。基座部51例如与外壳1的中心轴X同轴地配置。向基座部51的外周面51A压入杯状罩体7的下端侧,由此,构成为保持杯状罩体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保持部5的基座部51和内筒壁部52一体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
树脂制保持部5的内筒壁部52具有圆筒形状。内筒壁部52从基座部51的上表面51B朝向上方立起设置,在其内侧形成有容纳传火药110的传火室8。内筒壁部52的上端为开放端,在该开放端形成有上端开口52A。此外,内筒壁部52配置为包围点火器4中的点火部41的周围。因此,形成于内筒壁部52的内侧的传火室8形成为面向点火器4中的点火部41。在制造气体发生器100时,能够从内筒壁部52的上端开口52A向传火室8填充传火药110。
容纳于传火室8的传火药110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优选使用点火性优异,燃烧温度比气体发生剂120高的气体发生剂。作为传火药110,例如可以使用包含硝基胍(34重量%)、硝酸锶(56重量%)的公知的传火药。或者,作为传火药110,也可以使用公知的黑火药(硼/硝酸钾)等。此外,传火药110的形态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是粉状,也可以通过粘合剂等例如成型为颗粒状、丸(pellet)状、圆柱状、盘状等各种形状。
传火药110在点火器4工作时通过从点火部41的杯体排出的点火药的燃烧产物来点火,产生燃烧气体。此外,在外壳1的内部,在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内筒壁部52的外侧形成有容纳气体发生剂120的燃烧室10。就是说,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内筒壁部52将外壳1内的容纳空间沿平面方向划分为燃烧室10和传火室8。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标记52B为内筒壁部52的外周面。此外,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52C为内筒壁部52的内周面。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基座部51和内筒壁部52均为树脂制。此外,作为构成树脂制保持部5的树脂材料,例如,举例示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硫化聚丙烯树脂、聚环氧丙烷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杯状罩体]
如图1所示,杯状罩体7为装接于树脂制保持部5的构件,具有有底圆筒形状。更详细而言,杯状罩体7中,一体地构成有俯视观察为圆形的顶壁部71以及从该顶壁部71朝向底板部32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侧壁部72。杯状罩体7的顶壁部71配置为覆盖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内筒壁部52的上端开口52A。此外,杯状罩体7中的圆筒状的侧壁部72沿着内筒壁部52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杯状罩体7中的侧壁部72的内径设定为比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内筒壁部52的外径稍大的尺寸,侧壁部72外插于内筒壁部52。内筒壁部52的规格为在供杯状罩体7外插时不干扰的程度为好。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杯状罩体7中的侧壁部72的内径设定为与基座部51的直径相等的尺寸或者设定为比基座部51的直径稍小的尺寸,通过侧壁部72的下端部721压入基座部51来进行固定。或者也可以在基座部51的周围在圆周方向上提前形成多个突起,对每个该突起压入侧壁部72的下端部721。不过,杯状罩体7中的侧壁部72的内径可以与内筒壁部52的外径相等。此外,杯状罩体7中的侧壁部72的下端部721也可以不压入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基座部51。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杯状罩体7是顶壁部71和侧壁部72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的实心。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发生器100构成为:在工作时杯状罩体7和内筒壁部52通过点火药的点火带来的传火药100的燃烧而熔融或破裂,由此传火室8与燃烧室10连通。例如,杯状罩体7可以是薄的铝制的杯体。不过,杯状罩体7的材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使用各种材料。此外,内筒壁部52为树脂制,在传火室8中的传火药100燃烧时可能容易熔融或破裂。因此,也可以是在内筒壁部52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的开口的实心。
[过滤器]
过滤器6例如具有圆筒形状,与外壳1同心圆状地配置。过滤器6例如可以通过在半径方向上层叠不锈钢钢制平编的金属网,沿半径方向和轴向径向进行压缩来形成。在过滤器6的内侧隔着间隔配置有装接于内筒壁部52的杯状罩体7,通过形成于过滤器6的内周面61与杯状罩体7之间的环状空间来形成容纳气体发生剂120的燃烧室10。作为填充于燃烧室10的气体发生剂120,可以使用燃烧温度较低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120的燃烧温度例如能够设定于1000℃~1700℃的范围。作为这样的气体发生剂120,例如可以使用包含硝酸胍(41重量%)、碱性硝酸铜(49重量%)以及粘合剂、添加物的公知的气体发生剂。此外,对于气体发生剂120,例如可以采用颗粒状、丸状、圆柱状、盘状等各种形状。
如图1所示,过滤器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抵接于上侧容器2的顶板部22和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的各内壁面,在沿轴向被压缩的状态下组装于外壳1的内部。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过滤器6的外周面62与外壳1的上侧周壁部21和下侧周壁部31分离,在过滤器6的外周面62与上侧周壁部21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间隙9。过滤器6在供通过填充于燃烧室10的气体发生剂120燃烧而生成的燃烧气体穿过时,通过夺取燃烧气体的热量来冷却该燃烧气体。此外,过滤器6不仅具有燃烧气体的冷却功能,还具有通过捕集燃烧气体所包含的燃烧残渣来过滤该燃烧气体的功能。
[制造方法]
接着,对气体发生器100的制造方法(组装方法)进行说明。不过,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发生器100的制造方法(组装方法)并不限定于以下的方法。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气体发生器100的制造顺序(组装顺序)的图。
首先,在步骤S01中,准备供点火器4通过树脂制保持部5组装于底板部32的下侧容器3(准备工序)。图3是说明与准备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如图3所示,在制造气体发生器100的过程中将各零件已组装于下侧容器3的气体发生器的半组装品用附图标记1000来表示。如图3所示,树脂制保持部5具有:基座部51,将具有将点火药容纳于杯体的点火部41的点火器4固定于底板部32;以及圆筒状的内筒壁部52,以包围点火部41的方式从基座部51朝向底板部32的相反侧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准备工序中所准备的气体发生器的半组装品1000(经由树脂制保持部5已组装有点火器4的状态下的下侧容器3),在其前工序中将点火器4通过树脂成型与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一体地组装。此外,树脂制保持部5的基座部51和内筒壁部52通过树脂成型来一体地形成。
接着,在步骤S02中,在将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形成于内筒壁部52的上端的上端开口52A设为向上姿势(重力方向向上姿势)的状态下,从上端开口52A向形成于内筒壁部52的内侧的传火室8填充传火药110(传火药填充工序)。图4是说明与传火药填充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如图4所示,在将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内筒壁部52的上端开口52A设为向上姿势的状态下,向形成于内筒壁部52的内侧的凹入空间(传火室8)填充规定量的传火药110。若以半组装品1000的姿势为基准进行说明,则在将下侧容器3的外表面32A维持为重力方向向下的状态下进行传火药填充工序。
接着,在步骤S03中,准备杯状罩体7,该杯状罩体7包括顶壁部71以及从该顶壁部71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侧壁部72,顶壁部71和侧壁部72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并且,在将半组装品1000中的下侧容器3的外表面32A维持为重力方向向下的状态(就是说,将内筒壁部52的上端开口52A维持为重力方向向上的姿势)下,将杯状罩体7装接于树脂制保持部5(罩装接工序)。图5和图6是说明与罩装接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图5示出从上方使杯状罩体7接近半组装品1000中的内筒壁部52的状况。图5所示的附图标记722是形成于侧壁部72的下端部721的下端开口。在图5中,在使杯状罩体7的下端开口722与内筒壁部52的上端开口52A对置的状态下使杯状罩体7接近内筒壁部52。
图6示出完成杯状罩体7装接于树脂制保持部5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罩装接工序中,杯状罩体7的顶壁部71覆盖内筒壁部52的上端开口52A并且以侧壁部72沿着内筒壁部52配置的方式将杯状罩体7装接于树脂制保持部5。此外,如图6所示,在罩装接工序中,将杯状罩体7的侧壁部72外插于内筒壁部52。由此,以杯状罩体7的侧壁部72沿着内筒壁部52的外周面52B对置的方式,以杯状罩体7覆盖于树脂制保持部5的方式进行装接。
如上所述,杯状罩体7中的侧壁部72的内径设定为与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基座部51的直径相等的尺寸或者设定为比基座部51稍小的尺寸。因此,在罩装接工序中,将杯状罩体7中的侧壁部72的下端部721压入基座部51。如上将杯状罩体7装接于树脂制保持部5的结果是,内筒壁部52的上端开口52A被杯状罩体7的顶壁部71闭塞。由此,填充有传火药110的传火室8被密封。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制保持部5的基座部51在树脂材料密实地堆积的状态下成型为大致圆柱状,因此,与内筒壁部52相比壁厚,不易变形。因此,在罩装接工序中,通过将杯状罩体7中的侧壁部72的下端部721压入基座部51,能够在杯状罩体7不摇晃的情况下将杯状罩体7保持于基座部51。
接着,在步骤S04中,在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的内表面上的规定位置载置过滤器6(过滤器载置工序)。图7和图8是说明与过滤器载置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图7是表示进行过滤器载置工序的中途的状况的图。图8是表示完成了过滤器载置工序的状况的图。如图7所示,在过滤器载置工序中,在将半组装品1000中的下侧容器3的外表面32A维持为重力方向向下的状态下,使过滤器6从上方接近半组装品1000。并且,以在具有圆筒形状的过滤器6的中空部S1中插通内筒壁部52和装接于该内筒壁部52的杯状罩体7,在过滤器6的内周面61与杯状罩体7之间形成有燃烧室10的方式将过滤器6设置于下侧容器3的底板部32上(参照图8)。
接着,在步骤S05中,向形成于杯状罩体7的外侧的燃烧室10,即形成于杯状罩体7与过滤器6的内周面61之间的环状间隙S1填充气体发生剂120(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图9是说明与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在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中,在将半组装品1000中的下侧容器3的外表面32A维持为重力方向向下的状态下,从上方向燃烧室10填充气体发生剂120。
接着,在步骤S06中,准备上侧容器2,通过一体地接合下侧容器3与上侧容器2来密封燃烧室10(密封工序)。图10是说明与密封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在密封工序中,在将半组装品1000中的下侧容器3的外表面32A维持为重力方向向下的状态下,以将上侧容器2的接合部23和下侧容器3的接合部33相互叠合的方式使上侧容器2从上方覆盖下侧容器3。并且,相互重叠的上侧容器2的接合部23与下侧容器3的接合部33例如通过激光焊接等这样的适当的接合方法来进行接合。由此,完成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的制造(组装)。需要说明的是,在气体发生器100的制造方法(组装方法)中,杯状罩体7和内筒壁部52以在传火室8中的传火药100燃烧时能熔融或破裂的方式组装于外壳1内。换言之,以杯状罩体7和内筒壁部52能够通过气体发生器100工作时的传火药100的燃烧能而熔融或破裂的方式,适当地选择和设定用于杯状罩体7和内筒壁部52的材料、构件厚度等。
[动作]
对如上所制造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发生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例如,若气囊装置中的传感器(未图示)感知与车辆等的碰撞相伴的冲击,则向一对导电销42、42供给点火电流,点火器4工作。这样一来,点火器4中的容纳于点火部41的杯体的点火药燃烧,生成作为其燃烧产物的火焰、高温气体等。并且,随着点火药的燃烧,点火部41的内部压力上升,杯体开裂,由此,从杯体的开裂部位排出火焰、高温气体等。如图1所示,点火器4中的点火部41配置为面朝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形成于内筒壁部52的内侧的传火室8,因此,传火药110通过从点火部41排出的火焰、高温气体等点火、燃烧。
由于通过由树脂制保持部5的内筒壁部52和杯状罩体7的顶壁部71包围的传火室8所容纳的传火药110燃烧而生成的火焰、高温气体,传火室8内的温度和内压急剧上升,树脂制的内筒壁部52和铝制的薄壁的杯状罩体7通过其能量熔融或破裂,由此耗尽。其结果是,通过传火药110燃烧而生成的燃烧产物(火焰、高温气体)从传火室8向燃烧室10排出,该燃烧产物与容纳于燃烧室10的气体发生剂120接触,由此,气体发生剂120被点火。如上所述,在气体发生器100工作时,利用传火药110的燃烧能来使包围传火室8的内筒壁部52和杯状罩体7熔融或破裂,由此,能够将传火药110全方位且迅速地燃烧而生成的燃烧产物从传火室8的宽范围向燃烧室10排出。其结果是,能够将通过传火药110燃烧而生成的燃烧产物迅速地向燃烧室10扩散,能够提高气体发生剂120的点火性。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向燃烧室10整体的气体发生剂120的点火延迟。
通过燃烧室10中的气体发生剂120燃烧而生成的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从过滤器6穿过。此时,进行燃烧气体的冷却并且通过过滤器6捕集燃烧气体所包含的燃烧残渣。在从过滤器6穿过时被冷却和过滤的燃烧气体从形成于过滤器6的外周面62与上侧周壁部21和下侧周壁部31之间的间隙9穿过,冲破密封带11A并从气体排出孔11向外壳1的外部排出。像这样,从外壳1的气体排出孔11向外部排出的燃烧气体被导入气囊装置中的气囊(未图示),用于气囊的膨胀、展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发生器100,如上所述,能够提高燃烧室10中的气体发生剂120的点火性,使气体发生剂120迅速地点火,因此,能够使气体发生器100迅速地工作。像这样,通过实现气体发生器100的工作性能的迅速化,能够抑制在气体发生器100工作时向气囊的气体的供给延迟。
在此,图11和图12是说明以往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顺序的图。图11中示出在向有底筒状杯700的内侧填充了传火药110A后,向组装有点火器4A的下侧容器3A装接有底筒状杯700的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有底筒状杯700具有在传火药110A燃烧时用于将其燃烧产物向外侧的燃烧室排出的排出孔70。该排出孔70例如通过密封带等来闭塞。在以往的组装方法中,示出为了使得填充于有底筒状杯700的传火药110A不会从有底筒状杯700泄漏,在将下侧容器3A的外表面32B朝向重力方向上方、将点火器4A朝向重力方向下方的状态下将有底筒状杯700从下方装接于下侧容器3A的状况。在此,在以往向下侧容器3A组装有底筒状杯700时,填充于有底筒状杯700的传火药110A与点火器4A相互按压,因此,点火器4A可能破损或者传火药110A可能粉碎。
图12中示出向燃烧室10A填充气体发生剂120A的状况。即,在以往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顺序中,如图11所示,在将填充有传火药110A的有底筒状杯700装接于下侧容器3A后,将下侧容器3A的上下倒转。并且,如图12所示,在将下侧容器3A的外表面32B维持为重力方向向下的状态下,在下侧容器3A设置过滤器6A后,向形成于过滤器6A的内侧的燃烧室10A填充气体发生剂120A。
如在图11和图12中所说明的那样,在以往的以往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顺序中,在组装气体发生器的过程中,需要倒转气体发生器的半组装品的顶底(上下)。即,在气体发生器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倒转半组装品的上下的工序,成为制造气体发生器时的生产节拍、循环时间等变长的主要因素。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发生器100的制造方法,在组装该气体发生器100时,直到上述的传火药填充工序、罩装接工序、过滤器载置工序、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密封工序为止,在组装工序的中途一次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器的半组装品1000进行倒转上下,能够在将半组装品1000的上下姿势维持为固定的状态下进行零件的组装。即,在准备工序中准备了组装点火器4后的下侧容器3后,能够在将下侧容器3的外表面32A设为重力方向向下的姿势下,进行传火药填充工序、罩装接工序、过滤器载置工序、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密封工序。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组装气体发生器100时的工时,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其结果是,与以往相比能够改善制造气体发生器100时的制造效率,能够缩短生产节拍、循环时间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发生器100的制造方法,在上述的传火药填充工序中,只要从上方穿过上端开口52A将传火药110注入到形成于内筒壁部52的内侧的传火室8即可,因此,能够抑制配置为面向传火室8的点火器4的点火部41破损或者传火药110被粉碎。而且,在后续的罩装接工序中,只要将杯状罩体7外插于树脂制保持部5的内筒壁部52并且压入基座部51来进行装接即可,因此,能够抑制填充于传火室8的传火药110被杯状罩体7按压。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填充于传火室8的传火药110被粉碎或者与之相伴地点火器4的点火部41破损。
根据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发生器100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抑制气体发生剂120的点火延迟且与以往相比能够改善制造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气体发生器100中的树脂制保持部5的内筒壁部52在罩装接工序中外插有杯状罩体7的侧壁部72。因此,在向传火室8填充传火药110后,直至在内筒壁部52装接杯状罩体7期间,内筒壁部52只要至少保有仅能保持传火药110的强度、刚性即可。换言之,在向形成于内筒壁部52的内侧的传火室8填充传火药110时,内筒壁部52只要保有姿势不因传火药110欲扩张内筒壁部52的力而倾斜或者变形的程度的强度、刚性即可。因此,内筒壁部52的强度也可以比杯状罩体7的强度低。
因此,在气体发生器100中,能够使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内筒壁部52的构件厚度非常薄,此外,即使构件厚度不均,也不会实质性地对气体发生器100的输出性能造成影响,是可以允许的。在此,使内筒壁部52的构件厚度变薄有助于在气体发生器100工作时使内筒壁部52通过传火药110的燃烧能进一步迅速且容易地熔融或破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向气体发生剂120的点火性。而且,如上所述,不对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内筒壁部52要求高的成型精度,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气体发生器100制造时的生产节拍,能够提高制造效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成型树脂制保持部5的基座部51和内筒壁部52。像这样,一体地成型具有将点火器4固定于下侧容器3的功能的基座部51和在内侧形成传火室8并且具有保持填充于传火室8的传火药110的功能的内筒壁部52,由此,能够减少气体发生器100的零件数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制造气体发生器100时的制造效率。
<变形例>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进行说明。在变形例的说明中,以与上述的气体发生器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气体发生器100共同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由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气体发生器100A的内部结构的图。在变形例1中,杯状罩体7A的形状与在图1中说明的杯状罩体7不同。在变形例1中,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内筒壁部52也具有圆筒形状。此外,杯状罩体7A中,一体地构成有俯视观察为圆形的顶壁部71A以及从该顶壁部71A朝向底板部32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侧壁部72A。在此,如图13所示,杯状罩体7A的侧壁部72A的下端部721扩径。像这样,通过构成杯状罩体7A,在对树脂制保持部5装接杯状罩体7A时,使侧壁部72A易于嵌入内筒壁部52。因此,能够提高气体发生器100A组装时的作业容易性。
图14示出变形例1的杯状罩体7A的俯视图。杯状罩体7A中的顶壁部71A构成为包括:周缘部711,将该顶壁部71A与侧壁部72A连接;以及突出部712,从该周缘部711朝向顶板部22突出设置并且从该周缘部711起的突出程度能通过挠曲变形来变更。顶壁部71A也可以是例如周缘部711形成为平坦面,突出部712呈圆顶状从周缘部711朝向上方隆起。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杯状罩体7A中的顶壁部71A的突出部712与上侧容器2中的顶板部22抵接,突出部712成为伴随挠曲变形的状态。即,在气体发生器100A组装后的状态下,杯状罩体7A的顶壁部71A中的突出部712与原形时相比从周缘部711起的突出程度也可以减小。
如本变形例那样,根据在顶壁部71A具有突出部712的杯状罩体7A,能够吸收杯状罩体7A、树脂制保持部5中的基座部51或者内筒壁部52等的尺寸公差等。此外,在气体发生器100A组装后,杯状罩体7A的突出部712在伴随挠曲变形的状态下与上侧容器2的顶板部22抵接,因此,能够防止杯状罩体7A的晃动,也能够适当地抑制异响等的发生。当然,本变形例中的杯状罩体7A中,顶壁部71A和侧壁部72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在气体发生器100A工作时通过传火药110燃烧时的热能而熔融或破裂,由此耗尽。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气体发生器100B的内部结构的图。在变形例2中,杯状罩体7B与图1所示的杯状罩体7同样地具有顶壁部71和侧壁部72。杯状罩体7B在侧壁部72内插于内筒壁部52的点与图1所示的杯状罩体7不同。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以杯状罩体7B的侧壁部72沿着内筒壁部52的内周面52C对置的方式,将杯状罩体7B装接于内筒壁部52。当然,本变形例中的杯状罩体7B中,顶壁部71和侧壁部72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在气体发生器100B工作时通过传火药110燃烧时的热能而熔融或破裂,由此耗尽。
以上,对本公开的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各种方案也可以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其他任意特征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
2···上侧容器
3···下侧容器
4···点火器
5···树脂制保持部
6···过滤器
7···杯状罩
8···传火室
10···燃烧室
41···点火部
51···基座部
52···内筒壁部
71···顶壁部
72···侧壁部
11···气体排出孔
100···气体发生器
110···传火药
120···气体发生剂

Claims (11)

1.一种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具备:
外壳容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在所述外壳容器的内部具有容纳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和
点火器,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所述底板部;
所述保持部具有:基座部,将所述点火器固定于所述底板部;和筒状的内筒壁部,从所述基座部朝向所述顶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形成为在内侧容纳传火药的传火室面向所述点火部,
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具备:装接于所述保持部的杯状罩体,所述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覆盖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上端的上端开口;和筒状的侧壁部,从所述顶壁部朝向所述底板部延伸设置并且沿着所述内筒壁部配置,所述顶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
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点火带来的所述传火药的燃烧,所述杯状罩体和所述内筒壁部熔融或破裂,由此所述传火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杯状罩体的所述侧壁部外插于所述内筒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杯状罩体的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压入所述基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内筒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具有圆筒形状,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扩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顶壁部包括:周缘部,将所述顶壁部与所述侧壁部连接;和突出部,从所述周缘部朝向所述顶板部突出设置并且从所述周缘部起的突出程度能通过挠曲变形来变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基座部和所述内筒壁部一体地形成。
7.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气体发生器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的外壳容器容纳有气体发生剂,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具有:
准备工序,准备供点火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所述底板部的下侧容器,所述树脂制的保持部包括:将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的所述点火器固定于所述底板部的基座部,以及以包围所述点火部的方式从所述基座部朝向所述底板部的相反侧延伸设置的筒状的内筒壁部;
传火药填充工序,在将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上端的上端开口设为向上姿势的状态下,从所述上端开口向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的内侧的传火室填充传火药;
罩装接工序,准备杯状罩体,所述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以及从所述顶壁部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侧壁部,所述顶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以所述顶壁部覆盖所述上端开口并且所述侧壁部沿着所述内筒壁部配置的方式将所述杯状罩体装接于所述保持部;
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向形成于所述杯状罩体的外侧的燃烧室填充气体发生剂;以及
密封工序,通过一体地接合所述下侧容器与所述上侧容器来密封所述燃烧室,
所述杯状罩体和所述内筒壁部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点火带来的所述传火药的燃烧而熔融或破裂,由此形成为能连通所述传火室与所述燃烧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罩装接工序中,将所述侧壁部外插于所述内筒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罩装接工序中,将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压入所述基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点火器通过树脂成型与所述底板部一体地组装。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树脂成型一体地形成所述基座部和所述内筒壁部。
CN202080101599.1A 2020-06-02 2020-12-22 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6977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6206 2020-06-02
JP2020096206A JP7534871B2 (ja) 2020-06-02 2020-06-02 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20/047969 WO2021245967A1 (ja) 2020-06-02 2020-12-22 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7784A true CN115697784A (zh) 2023-02-03

Family

ID=78830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1599.1A Pending CN115697784A (zh) 2020-06-02 2020-12-22 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534871B2 (zh)
CN (1) CN115697784A (zh)
DE (1) DE112020007278T5 (zh)
WO (1) WO20212459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7559A (en) * 1994-09-13 1996-01-30 Trw Inc. Air bag inflator with pressure sensor
JP2002090097A (ja) 2000-07-12 2002-03-27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ニシエータ組立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ス発生器
DE202005007611U1 (de) 2005-05-13 2005-09-22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JP5231958B2 (ja) * 2008-11-28 2013-07-10 オートリブ エー・エス・ピー・インク エアバッグ用インフレータ
JP5945152B2 (ja) 2012-04-25 2016-07-0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EP2979935B1 (en) * 2013-03-29 2018-05-09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Gas generator
JP6282555B2 (ja) 2014-08-01 2018-02-2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888228B2 (ja) * 2017-07-20 2021-06-1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7199296B2 (ja) 2018-10-05 2023-01-05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87363A (ja) 2021-12-13
JP7534871B2 (ja) 2024-08-15
DE112020007278T5 (de) 2023-06-29
WO2021245967A1 (ja)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6303B1 (en) Electric type initiator and gas generator
US6718884B1 (en) Initiator assembly
US6820556B1 (en) Initiator assembly
EP1447641B2 (en) Initiator assembly
EP1286125A1 (en) Initiator assembly and gas generator using the same
CN104567555A (zh) 用于充气机的点火单元、充气机、安全气囊模块、车辆安全系统以及制造点火单元的方法
WO2012093721A1 (ja) ガス発生器
JP5247134B2 (ja) ガス発生器
JP2013063780A (ja) ガス発生器
EP1607711B1 (en) Ignitor assembly
JP5247125B2 (ja) ガス発生器
CN113043989B (zh) 气体发生器
US20040251667A1 (en) Ignitor assembly
JP2023101583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02090097A (ja) イニシエータ組立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ス発生器
CN115697784A (zh) 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132011A1 (en) Gas generator
WO2021054117A1 (ja) 点火器組立体及び点火器組立体の組立方法
JP2021030814A (ja) 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発生器の製造方法
JP2013166496A (ja) ガス発生器
US20230271586A1 (en) Igniter assembly and gas generator provided with same
CN112172734A (zh) 一种小型注塑式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WO2022239790A1 (ja) 点火器組立体及びガス発生装置
WO2023167038A1 (ja) イニシエータ、イニシエータ装置、及びイニシ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20059484A (ja) ガス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