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79728A - 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9728A
CN115679728A CN202210877085.6A CN202210877085A CN115679728A CN 115679728 A CN115679728 A CN 115679728A CN 202210877085 A CN202210877085 A CN 202210877085A CN 115679728 A CN115679728 A CN 115679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discharge
chamber
defibering
discharg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70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尾曲奈绪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79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97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ape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解纤装置(200)具备:解纤室(210);排出通道(310),其与解纤室(210)连通以使解纤物从解纤室(210)被排出;排出管(30),其将所述解纤物从排出通道(310)排出;排出部(314),其对排出通道(310)与排出管(30)进行连通;圆环状的筛网(221),其对解纤室(210)进行划定;壳体(311、312、313),其具有以与筛网(221)留有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的外周壁(351),并形成排出通道(310);多个贯穿孔(222),其被设置在筛网(221)上,并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排出部(314)被设置在外周壁(351)上,并朝向筛网(221)而开口。

Description

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解纤装置,所述解纤装置通过使被收纳在解纤室中的旋转体进行旋转,从而使由原料所形成的解纤物经由排出通道和排出管而被排出,其中,所述排出通道沿着对解纤室进行划定的环状壁的外侧而延伸,所述排出管与排出通道连通。在该解纤装置中,排出通道与解纤室通过被设置在解纤室的环状壁上的多个贯穿孔而连通。此外,对排出通道与排出管进行连通的排出部朝向排出通道所延伸的方向而开口。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解纤装置中,在从对排出通道与排出管进行连通的排出部远离的排出通道的上游侧处,难以产生使解纤物朝向排出通道的下游侧而排出的气流,从而有可能使解纤物发生滞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589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纤装置具备:旋转体,其以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而进行旋转;解纤室,其对所述旋转体进行收纳,并通过所述旋转体进行旋转从而由含有纤维的原料来形成解纤物;供给管,其向所述解纤室供给所述原料;排出通道,其与所述解纤室连通,并使所述解纤物从所述解纤室被排出;排出管,其被施加负压,从而将所述解纤物从所述排出通道排出;排出部,其对所述排出通道与所述排出管进行连通;圆环状的环状壁,其以在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与所述旋转体留有空隙的方式而被设置,并对所述解纤室进行划定;壳体,其通过在周向上将所述环状壁的外侧包围,从而形成所述排出通道;多个贯穿孔,其被设置在所述环状壁上,并对所述解纤室与所述排出通道进行连通;环状的外周壁,其为所述壳体所具有的所述外周壁,且以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环状壁留有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所述排出部被设置在所述外周壁上,并朝向所述环状壁而开口。
纤维体制造装置具备:上述所记载的解纤装置;料片形成部,其通过使从所述排出管被排出的所述解纤物堆积,从而形成料片;纤维体形成部,其通过使所述料片所包含的所述纤维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含有所述纤维的纤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2为从-X方向侧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解纤装置进行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从-Y方向侧对解纤装置进行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d4-d4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将筛网去除一部分后的解纤室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解纤室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图7所示的s8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表示将壳体去除一部分后的解纤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解纤装置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图2所示的d11-d11截面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从图11中去除旋转体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排出部周边的剖视立体图。
图14为表示排出通道以及排出部的规格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在各附图中,X、Y、Z表示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在本说明书中,将沿着这些轴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在对朝向进行确定的情况下,将正方向设为“+”且将负方向设为“-”,并在方向标记中并用正负的符号,并且将各附图的箭头标记所指向的方向设为+方向、将箭头标记的相反方向设为-方向来进行说明。此外,Z轴方向表示重力方向,+Z方向表示铅直向下,-Z方向表示铅直向上。此外,将包含X轴、Y轴的平面设为X-Y面、将包含X轴、Z轴的平面设为X-Z面、将包含Y轴、Z轴的平面设为Y-Z面来进行说明。此外,X-Y面成为水平面。并且,关于不对正方向以及负方向进行限定的三个X、Y、Z的空间轴,作为X轴、Y轴、Z轴来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薄片制造装置100执行使含有纤维的原料MA纤维化并再生为新的薄片S的再生处理。薄片制造装置100为纤维体制造装置的一个示例。此外,薄片S为纤维体的一个示例。
如图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收纳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装置20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旋转体49、混合部50、堆积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输送部79、薄片形成部80以及切断部90。
收纳供给部10为对原料MA进行收纳并向粗碎部12连续地投入原料MA的自动投入装置。原料MA只需为含有纤维的物质即可,例如为旧纸、废纸或纸浆薄片。
粗碎部12具备将通过收纳供给部10而被供给的原料MA裁切的粗碎刃14,并通过粗碎刃14而将原料MA在空气中裁切以使之成为几cm见方的碎片。粗碎部12例如能够使用粉碎机。在粗碎部12中被裁切过的原料MA通过料斗9而被收集,并经由管2而被输送至解纤装置200的供给管20。
粗碎片通过气流而从粗碎部12向解纤装置200被输送。在解纤装置200中,粗碎片从供给管20被供给至后文叙述的解纤室210,并通过使被收纳在解纤室210中的旋转体500进行旋转,从而对粗碎片进行解纤。
在与排出管30连接的管3上设置有抽吸部35。抽吸部35具备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对管3中的排出管30侧的空气进行抽吸,从而能够向排出管30施加负压。解纤室210的解纤物通过由被施加于排出管30中的负压所产生的气流,从而经由后文叙述的排出通道310以及排出管30而从解纤装置200被排出。从解纤装置200被排出的解纤物经由与排出管30连接的管3而被移送至筛选部40。关于解纤装置200的结构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筛选部40根据纤维的尺寸来对解纤物中所包含的成分进行筛选。筛选部40具有滚筒部41、和对滚筒部41进行收纳的收纳部43。滚筒部41例如使用筛子。
从导入口42被导入至滚筒部41的内部的解纤物通过滚筒部41的旋转而被区分为穿过滚筒部41的开口的穿过物、和未穿过开口的残留物。作为穿过了开口的穿过物的第一筛选物在收纳部43内的内部朝向第一料片形成部45而下落。
此外,作为未穿过开口的残留物的第二筛选物从与滚筒部41的内部连通的排出口44经由管8、2而再次被输送至解纤装置200的供给管20。
第一料片形成部45具备网带46、架设辊47、47a和抽吸部48。网带46为无接头形状的带,且被架设在多个架设辊47、47a上。网带46环绕由架设辊47、47a所构成的轨道而进行旋转。网带46的轨道的一部分在滚筒部41的下方处为平坦,从而使得网带46构成平坦面。抽吸部48相当于抽吸机构。
在网带46上形成有多个开口。从位于网带46的上方的滚筒部41落下的第一筛选物中的与网带46的开口相比而较大的成分会堆积在网带46上。此外,第一筛选物中的与网带46的开口相比而较小的成分会穿过开口。
抽吸部48具备未图示的鼓风机,且相对于网带46而从与滚筒部41相反的一侧对空气进行抽吸。穿过网带46的开口的成分通过抽吸部48而被吸入。抽吸部48进行抽吸的气流具有通过使从滚筒部41落下的第一筛选物靠近网带46从而促进堆积的效果。
堆积在网带46上的成分成为料片形状,从而构成第一料片Wb1。网带46、架设辊47、47a以及抽吸部48的基本结构与后文叙述的第二料片形成部70的网带72、架设辊74以及抽吸机构76相同。
第一料片Wb1伴随于网带46的移动而被输送至旋转体49。
旋转体49具备与电机等的未图示的驱动部连结的基部49a、和从基部49a突出的突部49b,通过使基部49a在方向D上旋转,从而使突部49b以基部49a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旋转体49位于网带46的轨道中的平坦部分的架设辊47a侧的端部处。由于网带46的轨道在该端部处向下方屈曲,因此网带46所输送的第一料片Wb1会从网带46上突出而与旋转体49接触。第一料片Wb1通过突部49b与第一料片Wb1发生碰撞从而被拆解并成为较小的纤维的块。该块穿过位于旋转体49的下方的管7,并被输送至混合部50。
混合部50对第一筛选物和添加物进行混合。混合部50具有供给添加物的添加物供给部52、对第一筛选物和添加物进行输送的管54、和混合鼓风机56。
添加物供给部52向管54供给由添加物盒52a内部的微粉或微粒子而构成的添加物。
从添加物供给部52所供给的添加物含有用于使多个纤维粘结在一起的树脂、即粘合剂。添加物中所含有的树脂在穿过薄片形成部80时发生熔融,从而使多个纤维粘结在一起。
混合鼓风机56使将管7和堆积部60相连的管54中产生气流。此外,从管7被输送至管54的第一筛选物、和通过添加物供给部52而被供给至管54的添加物在穿过混合鼓风机56时被混合。
堆积部60将混合物的纤维拆解开以使之在空气中分散的同时向第二料片形成部70下落。
堆积部60具有滚筒部61、向滚筒部61导入混合物的导入口62、和对滚筒部61进行收纳的收纳部63。滚筒部61例如为与滚筒部41以同样的方式而构成的圆筒形状的结构体,且与滚筒部41同样地通过未图示的电机的动力而进行旋转并作为筛子来发挥功能。
在滚筒部61的下方处配置有第二料片形成部70。第二料片形成部70例如具有网带72、架设辊74和抽吸机构76。
从位于网带72的上方处的滚筒部61落下的混合物中的、与网带72的开口相比而较大的成分会堆积在网带72上。堆积在网带72上的成分成为料片形状,从而构成第二料片Wb2。
在网带72的输送路径中,在堆积部60的下游侧处设置有调湿部78。由于通过调湿部78所供给的水分来对第二料片Wb2的含水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期待对由静电所导致的纤维向网带72的吸附等进行抑制的效果。
第二料片Wb2通过输送部79而从网带72上被剥下并向薄片形成部80被输送。输送部79例如具有网带79a、辊79b和抽吸机构79c。抽吸机构79c具备未图示的鼓风机,且通过鼓风机的抽吸力而穿过网带79a并产生向上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使第二料片Wb2从网带72上剥离并被吸附在网带79a上。网带79a通过辊79b的旋转而进行移动,从而将第二料片Wb2输送至薄片形成部80。
网带79a能够由与网带46以及网带72同样地具有开口的无接头形状的带而构成。
薄片形成部80通过向第二料片Wb2施加热量,从而利用添加物中所含有的树脂来使第二料片Wb2中所含有的源自第一筛选物的纤维粘结在一起。
薄片形成部80具备对第二料片Wb2进行加压的加压部82、以及对被加压部82加压过的第二料片Wb2进行加热的加热部84。加压部82通过压延辊85而以预定的夹压力来对第二料片Wb2进行加压,并将之朝向加热部84进行输送。加热部84利用一对加热辊86而夹着被高密度化了的第二料片Wb2以施加热量,且将之向切断部90进行输送。第二料片Wb2在加热部84中使第二料片Wb2中所含有的树脂被加热,从而成为薄片S。薄片形成部80为纤维体形成部的一个示例。
切断部90将利用薄片形成部80而被成形出的薄片S切断。切断部90具有第一切断部92和第二切断部94,其中,所述第一切断部92在与图中以符号F1所示的薄片S的输送方向F1交叉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所述第二切断部94在与输送方向F1平行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切断部90将薄片S的长度以及宽度切割成预定的尺寸,从而形成单张的薄片S。利用切断部90而被切割而成的薄片S被收纳在排出部96中。
接下来,对解纤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解纤装置200为实施将多个纤维被粘结在一起的状态的原料MA拆解为一根或少量纤维的加工处理的装置。解纤装置200为并非在液体中而是在大气中、空气中等气体中实施解纤等处理的干式解纤处理装置。
如图2至图5所示,解纤装置200具备旋转体500、解纤室210、供给管20、排出通道310和排出管30。解纤装置200通过使被收纳在解纤室210中的旋转体500以旋转轴501的轴心AR为旋转中心来进行旋转,从而由经由供给管20被供给的原料MA来形成解纤物。此外,解纤装置200具备对解纤室210进行划定的筛网221、固定部件211、以及侧壁212、213、对排出通道310进行划定的壳体311、312、313、对旋转体500进行支承的支承部401、402、和封闭部件60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旋转轴501围绕轴心AR进行旋转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CR,且将旋转轴501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RR。
旋转体500具有旋转轴501、基部502、旋转刃503和旋转叶片504。旋转体500以使旋转轴501的轴心AR沿着Y轴的方式而被收纳在解纤室210中。因此,旋转轴501在Y轴方向上延伸。换而言之,解纤装置200以轴心AR成为水平的姿态而被配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基部502呈圆板状,且以被旋转轴501插穿的方式而被固定。旋转刃503以在径向RR上向远离基部502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旋转刃503呈板状的突起形状。旋转刃503以在周向CR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形成有多个。
在基部502的+Y方向侧,旋转叶片503以在周向CR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有多个。虽然如图5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Y轴方向上层压薄板状的板来形成了旋转刃503以及基部502,但是也可以由一体形状的组块来形成。
如图4、图6所示,固定部件211呈筒状。固定部件211在Y轴方向上位于旋转刃503的+Y方向侧。
如图4、图10、图12所示,侧壁212呈圆板状。侧壁212位于固定部件211的+Y方向侧。侧壁212通过被固定在固定部件211上,从而对解纤室210的+Y方向侧的内表面进行划定。在侧壁212上,设置有支承部401、供给管20和供给部214。
支承部401位于侧壁212的中央处。支承部401位于与旋转体500的旋转刃503相比靠+Y方向侧。支承部401以使旋转体500能够以轴心AR为旋转中心而旋转的方式来对旋转体500的旋转轴501进行支承。支承部401对旋转体500的旋转轴501中的与旋转刃503相比靠+Y方向侧进行支承。
旋转轴50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被旋转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由带以及滑轮而构成,并从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源向带以及滑轮传递动力,从而使旋转体500以轴心AR为旋转中心而进行旋转。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500在图11中以轴心AR为旋转中心而逆时针地进行旋转,但是其也可以顺时针地进行旋转。或者,旋转体500也可以在图11中以轴心AR为旋转中心而在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的这两个方向上进行旋转。此外,对旋转轴501进行旋转驱动的结构也可以不是由带以及滑轮组成的结构。
供给管20向解纤室210供给含有纤维的原料MA。如图4、图6、图12所示,供给管20呈管状。供给管20被设置在侧壁212的+Y方向侧的面上。供给管20在侧壁212上被设置在成为旋转轴501的轴心AR的-Z方向的位置处。供给管20在Y轴方向上延伸。供给部214为在Y轴方向上贯穿侧壁212的圆形的贯穿孔。供给部214使供给管20与解纤室210连通。因此,供给部214在侧壁212上于成为旋转轴501的轴心AR的铅直上方、即-Z方向的位置处开口。换而言之,供给部214在侧壁212上的比轴心AR更远离后文叙述的排出部314的位置处开口。
如图4、图6、图10所示,侧壁213呈圆板状。侧壁213位于固定部件211的-Y方向侧。此外,侧壁213位于旋转体500的旋转刃503的-Y方向侧。侧壁213通过经由筛网221而被固定在固定部件211上,从而对解纤室210的-Y方向侧的内表面进行划定。在侧壁213上,设置有对旋转体500的旋转轴501中的与旋转刃503相比靠-Y方向侧处进行支承的支承部402。
如图4、图6至图9、图11至图14所示,筛网221呈薄板状。筛网221在Y轴方向上位于固定部件211与侧壁213之间。筛网221通过被固定在固定部件211和侧壁213上,从而被形成为环状。筛网221以在径向RR上与旋转刃503留有空隙的方式而被设置。
作为筛网221的宽度尺寸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旋转刃503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相比而较大。在Y轴方向上,旋转刃503的顶端位于筛网221的宽度内。筛网221通过被固定在固定部件211和侧壁213上,从而对圆筒状的解纤室210的内周面进行划定。筛网221对解纤室210的内周面中的、与旋转刃503的顶端对置的区域进行划定。筛网221为环状壁的一个示例。
筛网221例如由金属制的薄板部件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筛网221通过以使多个薄板部件沿着周向CR进行排列的方式而被固定在固定部件211和侧壁213上,从而被形成为环状。作为金属制的材料,例如能够采用不锈钢。如图8所示,在筛网221上形成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筛网221的贯穿孔22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贯穿孔222呈相同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贯穿孔222为圆形孔。贯穿孔222的孔径被设定为,被解纤成所期望的程度的解纤物所能够穿过的大小。另外,贯穿孔222的开口形状也可以不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筛网221也可以通过在薄板部件上利用冲孔加工、蚀刻加工、切削加工等而形成贯穿孔222从而被形成。另外,筛网221也可以由一个薄板部件而构成。
如图7、图8、图11所示,多个贯穿孔222以在筛网221的周向CR上分布的方式而被设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222在Y轴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贯穿孔列以在周向CR上留有相同的间隔的方式跨及筛网221的整周而被设置。
或者,也可以设为,贯穿孔222在Y轴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贯穿孔列在周向CR上以留有若干不同的间隔而跨及筛网221的整周的方式被设置。此外,或者也可以设为,贯穿孔222在Y轴方向以及周向CR上排列而成的贯穿孔组以在周向CR上留有相同的间隔的方式跨及筛网221的整周而被设置。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同数量的贯穿孔222在Y轴方向上排列而形成了贯穿孔列,但是也可以使形成贯穿孔列的贯穿孔的数量在贯穿孔列彼此间有所不同。
在通过蚀刻加工而在薄板部件上形成贯穿孔222的情况下,作为薄板部件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SUS430、SUS304、SUS316L等。此外,或者,筛网221也可以为以编入金属丝的方式而构成的网。在这种情况下,网的网眼相当于贯穿孔222。
如图4、图9至图14所示,壳体311、312、313以在周向CR上将筛网221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而被设置。壳体311、312、313通过在周向CR上以跨及整周的方式而对筛网221的外侧进行覆盖,从而形成排出通道310。壳体311、312、313夹着筛网221而被固定在固定部件211和侧壁213上。壳体311、312、313具有外周壁351、侧壁352和侧壁353。外周壁351以在径向RR上与筛网221留有间隔W的方式而被设置。外周壁351呈环状。径向RR上的外周壁351与筛网221之间的间隔W为排出通道310的径向RR的内部尺寸。
外周壁351对排出通道310的内周面进行划定。侧壁352位于外周壁351的+Y方向侧,且对排出通道310的+Y方向侧的内表面进行划定。侧壁353位于侧壁352的-Y方向侧,且对排出通道310的-Y方向侧的内表面进行划定。此外,Y轴方向上的侧壁352与侧壁353之间的间隔D为排出通道310的Y轴方向上的内部尺寸。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通道310通过以使三个壳体311、312、313沿着周向CR进行排列的方式夹着筛网221而被固定在固定部件211和侧壁213上,从而被形成为环状。
如图4、图11至图14所示,排出通道310以在筛网221的外侧跨及周向CR的整周的方式而被设置。排出通道310经由被设置在筛网221上的多个贯穿孔222而与解纤室210连通。在解纤室210中被形成的解纤物经由多个贯穿孔222而被排出至排出通道310中。另外,排出通道310也可以由一个壳体部件而形成。
在壳体311的外周壁351上,设置有排出管30和排出部314。排出管30被设置在壳体311的外周壁351的+Z方向侧。排出管30位于成为旋转轴501的轴心AR的铅直下方的+Z方向侧。因此,排出管30被设置在外周壁351上成为最下方的位置处。排出管30呈管状。排出管30从外周壁351起向+Z方向延伸。
排出部314为在Z轴方向上贯穿外周壁351的贯穿孔。排出部314在从Z轴方向进行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形状。开口边缘部315为排出部314的排出通道310侧开口的边缘。开口边缘部315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排出通道310的Y轴方向上的内部尺寸相同。开口边缘部315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40mm至50mm。排出部314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排出通道310的Y轴方向上的内部尺寸相同。
排出部314对排出通道310与排出管30进行连通。排出部314被设置在外周壁351上,并朝向筛网221而开口。因此,排出部314被设置在外周壁351上成为旋转轴501的轴心AR的铅直下方、即+Z方向的位置处。换而言之,排出部314被设置在外周壁351中成为最下方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352与侧壁353之间的间隔D跨及筛网221的整周而相同。间隔D例如被设定为40mm至50mm的预定的尺寸。另一方面,外周壁351与筛网221之间的间隔W为,与排出部314所对置的对置区域相比,在筛网221的周向CR上从排出部314所对置的对置区域远离的区域的一方会变窄。
例如,如图14所示,将排出通道310中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上的区域的间隔W设为间隔W1,将位于轴心AR的+X方向上的区域的间隔W设为间隔W2,将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上的区域的间隔W设为间隔W3,并将位于轴心AR的-X方向上的区域的间隔W设为间隔W4。此时,间隔W1与间隔W3相比而较窄。此外,间隔W2以及间隔W4与间隔W3相比而较窄。此外,间隔W1与间隔W2以及间隔W4相比而较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W2与间隔W4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W在筛网221的周向CR上随着从排出部314远离而逐渐减小。此外,侧壁352与侧壁353之间的间隔D跨及筛网221的整周而相同。因此,排出通道310的流道截面积在筛网221的周向CR上随着从排出部314远离而逐渐减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间隔W1被设定为5mm,间隔W2以及间隔W4被设定为10mm,且间隔W3被设定为15mm。
如图4、图11至图14所示,封闭部件601被设置在成为筛网221的排出通道310侧的外周面侧。封闭部件601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封闭部件601通过对成为筛网221的排出通道310侧的外周面进行覆盖,从而将贯穿孔222的排出通道310侧的开口封闭。封闭部件601对筛网221中设置在接近排出部314的区域中的贯穿孔222进行封闭。另外,封闭部件601也可以被设置在成为筛网221的解纤室210侧的内周面侧。在这种情况下,封闭部件601通过对成为筛网221的解纤室210侧的内周面进行覆盖,从而将贯穿孔222的解纤室210侧的开口封闭。
在排出通道310中,在接近排出部314的区域中易于作用有由抽吸部35所产生的负压。由此,在被设置于接近排出部314的区域中的贯穿孔222中,从解纤室210朝向排出通道310而穿过的气流的流速易于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未被充分解纤的未解纤的解纤物向排出通道310被排出的可能性。或者,存在未被充分解纤的未解纤的解纤物堵塞贯穿孔222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封闭部件601而对被设置于筛网221中接近排出部314的区域中的贯穿孔222进行封闭。由此,与设置于接近排出部314的区域中的贯穿孔222未被封闭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封闭部件601来减少未解纤的解纤物向排出通道310被排出的情况。因此,与设置于接近排出部314的区域中的贯穿孔222未被封闭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向排出通道310被排出的解纤物的解纤偏差。此外,与设置于接近排出部314的区域中的贯穿孔222未被封闭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解纤物堵塞贯穿孔222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601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排出通道310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封闭部件601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排出部314中的开口边缘部315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相比而较大。
此外,如图14所示,连结轴心AR和封闭部件601的+X方向端部的线段、与连结轴心AR和开口边缘部315的+X方向端部的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为θ。此外,连结轴心AR和封闭部件601的-X方向端部的线段、与连结轴心AR和开口边缘部315的-X方向端部的线段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为θ。因此,封闭部件601的+X方向端部的位置相对于开口边缘部315的+X方向端部的位置而向+X方向侧偏移角度θ的量。此外,封闭部件601的-X方向端部的位置相对于开口边缘部315的-X方向端部的位置而向-X方向侧偏移角度θ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例如被设定为5°至15°。
在筛网221中设置于被封闭部件601覆盖外周面的区域中的贯穿孔222不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换而言之,在筛网221中被封闭部件601覆盖外周面的区域中,并未设置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的贯穿孔2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筛网221中的、在Z轴方向上成为排出部314的中央与旋转轴501之间的区域中,并未设置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的贯穿孔222。
此外,在将与轴心AR正交且连结轴心AR和排出部314的中央的线段设为投影线段、将沿着投影线段的方向设为投影方向并将排出部314的开口边缘部315投影到筛网221上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投影到筛网221上的开口边缘部315所包围的区域中,并未设置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的贯穿孔2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投影方向为沿着Z轴方向的方向。
此外,在将与轴心AR正交且连结轴心AR和排出部314的开口边缘部315的线段设为假想线段LD、将筛网221中由假想线段LD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区域RD、将贯穿孔222中的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的贯穿孔222设为连通孔时,于本实施方式中,在区域RD中未设置连通孔。
其结果为,在将筛网221中除区域RD以外的区域设为区域ERD(未图示)时,与区域ERD相比,区域RD的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上述的连通孔的数量较少。此外,在将筛网221中与外周壁351之间的间隔W为最窄的间隔W1的区域设为区域RN、并将筛网221中除区域RN以外的区域设为区域ERN(未图示)时,与区域ERN相比,区域RN的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上述的连通孔的数量较多。此外,与区域RD相比,区域RN的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上述的连通孔的数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将设置于筛网221的区域R中的上述的连通孔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在区域R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设为开口率时,也可以说与区域RD相比,区域RN的开口率较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RN、以及排出通道310中间隔W为最窄的间隔W1的区域位于成为轴心AR的铅直上方的-Z方向上。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封闭部件601来对筛网221的外周面进行覆盖,从而在筛网221上形成了未设置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的贯穿孔222的区域,但是也可以通过在本实施方式的筛网221中于利用封闭部件601来覆盖外周面的区域中不形成贯穿孔222,从而在筛网221上形成未设置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的贯穿孔222的区域。
接下来,对解纤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解纤装置200通过气流而将向解纤室210所供给的原料MA导入到进行旋转的旋转体500的旋转刃503与筛网221之间的空隙中,并对原料MA进行干式解纤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从解纤装置200的供给管20被投入的原料MA穿过供给部214而被导入至解纤室210中。在解纤室210中,通过使旋转轴501被旋转驱动,从而使旋转体500进行旋转。此外,在排出通道310中,经由排出管30而被施加有由抽吸部35所产生的负压。由此,在解纤室210、排出通道310以及排出管30中,将会如图4中由虚线的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而产生气流。
通过该气流,从而使原料MA被运送至旋转刃503的顶端与筛网221之间的空隙中。被运送至该空隙中的原料MA从旋转体500受到离心力等而飞行,并与筛网221发生碰撞而被拆解,从而被解纤。即,在解纤室210中,原料MA被解纤从而生成解纤物。
在解纤室210中被解纤成穿过贯穿孔222的程度的解纤物通过气流而穿过筛网221的贯穿孔222,并流入至排出通道310中。流入至排出通道310中的解纤物通过气流而穿过排出部314并移动至排出管30,并且被排出至与排出管30连接的管3中。使解纤物移动的该气流通过由抽吸部35施加给排出管30的负压、和成为排出管30的上游侧的排出部314、排出通道310、解纤室210内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例如,穿过筛网221的贯穿孔222的气流通过作用于排出通道310的来自抽吸部35的负压和解纤室210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而产生。
在来自抽吸部35的负压并未均匀地作用于排出通道310的情况下,穿过筛网221的贯穿孔222的气流的流速会发生偏差。其结果为,从解纤室210被排出至排出通道310中的解纤物的解纤偏差将会增大。例如,在排出通道310中所作用的负压较小且穿过筛网221的贯穿孔222的气流的流速较慢的区域中,在解纤室210中滞留的时间较长从而被过度解纤的过解纤的解纤物将会增多。另一方面,在排出通道310中所作用的负压较大且穿过筛网221的贯穿孔222的气流的流速较快的区域中,在解纤室210中滞留的时间较短从而未被充分解纤的未解纤的解纤物将会增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排出通道310以跨及整周地覆盖筛网221的外侧的方式而被设置。此外,排出部314被设置在形成排出通道310的壳体311、312、313的外周壁351上,并朝向筛网221而开口。由此,易于使由抽吸部35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于在排出通道310中距排出部314较远的上游侧处。因此,能够对过解纤的解纤物被排出至筛网221中距排出部314较远的区域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减少向排出通道310被排出的解纤物的解纤偏差。
此外,如图11中由虚线的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在排出通道310中成为与轴心AR相比靠+X方向侧的区域中,能够产生朝向排出部314的顺时针的气流,而在成为与轴心AR相比靠-X方向侧的区域中,能够产生朝向排出部314的逆时针的气流。此外,此时在排出通道310中距排出部314最远的区域、且位于成为轴心AR的铅直上方的-Z方向侧的区域中,能够产生朝向排出部314的顺时针的气流和朝向排出部314的逆时针的气流。
如上文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解纤装置200以及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解纤装置200具备:旋转体500,其以旋转轴501的轴心AR为旋转中心而进行旋转;解纤室210,其对旋转体500进行收纳,并通过旋转体500进行旋转从而由含有纤维的原料MA来形成解纤物;供给管20,其向解纤室210供给原料MA;排出通道310,其与解纤室210连通,并使所述解纤物从解纤室210被排出;排出管30,其被施加负压,从而将所述解纤物从排出通道310排出;排出部314,其对排出通道310与排出管30进行连通;圆环状的筛网221,其以在旋转体500的径向RR上与旋转体500留有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对解纤室210进行划定;壳体311、312、313,其通过在周向CR上将筛网221的外侧包围从而形成排出通道310;多个贯穿孔222,其被设置在筛网221上,并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环状的外周壁351,其为壳体311、312、313所具有的外周壁351,且以在径向RR上与筛网221留有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排出部314被设置在外周壁351上,并朝向筛网221而开口。由此,在将排出通道310跨及整周而设置在筛网221的外侧的情况下,通过将排出部314以朝向筛网221而开口的方式来设置,从而也易于使由抽吸部35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于排出通道310中距排出部314较远的上游侧。因此,可以确保在解纤室210、筛网221的贯穿孔222以及排出通道310中使解纤物朝向排出通道310的下游侧而排出的气流,从而能够对解纤物滞留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筛网221的周向CR上,外周壁351与筛网221之间的间隔W随着从排出部314远离而逐渐减小。由此,能够减小排出通道310内的压力差。此外,易于提高排出通道310中距排出部314最远的区域中的气流的平均流速。此外,能够使排出通道310的流道截面中气流的流速最高的中央区域接近于筛网221。因此,能够对排出通道310中解纤物滞留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通过使由抽吸部35所产生的负压均匀地作用于排出通道310内,从而能够减少解纤物的未解纤以及过解纤等的解纤偏差。
各贯穿孔222在筛网221的周向CR上进行分布。由此,能够高效地使利用解纤室210而被形成的解纤物从筛网221向排出通道310排出。
旋转体500以使轴心AR与Z轴方向交叉的方式而被收纳在解纤室210中,排出部314被设置在外周壁351中成为最下方的位置处。由此,能够使作用在解纤物上的重力作为朝向排出部314的力而作用于被排出至排出通道310的解纤物上。因此,能够高效地使排出通道310内的解纤物从排出通道310朝向排出管30而排出。
在将与轴心AR正交且连结轴心AR和排出部314的开口边缘部315的线段设为假想线段LD、将筛网221中由假想线段LD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区域RD、将筛网221中除区域RD以外的区域设为区域ERD、将多个贯穿孔222呈相同的形状且贯穿孔222中的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的贯穿孔222设为连通孔时,与区域ERD相比,区域RD的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较少。由此,易于使由抽吸部35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于排出通道310中距排出部314较远的上游侧。因此,能够对过解纤的解纤物向筛网221中距排出部314较远的区域被排出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减少向排出通道310被排出的解纤物的解纤偏差。此外,可以确保在解纤室210、筛网221的贯穿孔222以及排出通道310中使解纤物朝向排出通道310的下游侧而排出的气流,从而能够对解纤物滞留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将筛网221中与外周壁351之间的间隔W最窄的区域设为区域RN、将筛网221中除区域RN以外的区域设为区域ERN时,与区域ERN相比,区域RN的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较多。由此,易于提高筛网221的区域RN中穿过贯穿孔222的气流的流速。因此,能够对向筛网221的区域RN中排出过解纤的解纤物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减少向排出通道310被排出的解纤物的解纤偏差。此外,可以确保在解纤室210、筛网221的贯穿孔222以及排出通道310中使解纤物朝向排出通道310的下游侧而排出的气流,从而能够对解纤物滞留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区域RD中未设置所述连通孔。由此,更易于使由抽吸部35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于排出通道310中距排出部314较远的上游侧。因此,可以确保在解纤室210以及排出通道310中使解纤物朝向排出通道310的下游侧而排出的气流,从而能够对解纤物滞留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与在区域RD中设置有贯穿孔222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由未解纤的解纤物增多所引起的解纤偏差。
解纤装置200还具备侧壁212,所述侧壁212对解纤室210进行划定,在侧壁212上设置有对旋转轴501进行支承的支承部401、和对供给管20与解纤室210进行连通的供给部214,供给部214在侧壁212中于比轴心AR更远离排出部314的位置处开口。由此,通过缩短排出通道310中距排出部314最远的区域RN与供给部21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使从供给部214朝向区域RN的气流的流量增多。因此,可以确保在解纤室210以及排出通道310中使解纤物朝向排出通道310的下游侧而排出的气流,从而能够对解纤物滞留的情况进行抑制。
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解纤装置200;第二料片形成部70,其通过使从排出管30被排出的解纤物堆积,从而形成第二料片Wb2;薄片形成部80,其通过使第二料片Wb2所包含的纤维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含有纤维的薄片S。由此,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由在解纤装置200中被形成的解纤物来形成薄片S。
虽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解纤装置200以及薄片制造装置100为以具有以上所叙述的那样的结构为基础的装置,但是当然也能够实施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部分结构的变更或省略等。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所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上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来实施。以下,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解纤装置200也可以不以轴心AR成为水平的姿态而被配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上。在这种情况下,解纤装置200也可以将排出部314位于外周壁351上的最下方处作为条件,并以轴心AR与水平方向交叉并倾斜的姿态而被配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解纤装置200也可以不以排出部314以及排出管30成为轴心AR的铅直下方的姿态而被配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上。例如,解纤装置200也可以以排出部314以及排出管30成为轴心AR的铅直上方的姿态而被配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上。此外,例如,解纤装置200也可以以使排出部314以及排出管30与轴心AR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姿态而被配置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筛网221中的周向CR上的外周壁351与筛网221之间的间隔W从距排出部314较近的位置起朝向距排出部314较远的位置而阶段性地变窄。例如,也可以设为,在将排出通道310中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的区域的间隔W设为间隔W1、并将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的区域的间隔W设为与间隔W1相比而较宽的间隔W3时,将排出通道310中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的区域与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的区域之间相连的区域的间隔W从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的区域起随着趋向于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的区域而阶段性地变窄。或者,也可以使将排出通道310中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的区域与位于轴心AR的+Z方向侧的区域之间相连的区域的间隔W为,与间隔W3相比而较窄且与间隔W1相比而较宽的间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如下内容作为条件而使排出通道310不成为左右对称形状,所述条件为,在如图14所示的那样从-Y方向侧对排出通道310进行观察时,在排出通道310中成为排出部314的+X方向侧的区域中产生朝向排出部314的顺时针的气流,且在成为排出部314的-X方向侧的区域中产生朝向排出部314的逆时针的气流。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既可以使间隔W2和间隔W4不同,也可以使间隔W最窄的区域从成为轴心AR的-Z方向的位置起向X轴方向偏移。此外,例如也可以使侧壁352与侧壁353之间的间隔D在成为排出部314的+X方向侧的区域和成为排出部314的-X方向侧的区域中有所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筛网221的内周面中的与旋转刃503对置的区域设置固定刃。固定刃对被导入其与旋转刃503之间的原料MA进行解纤。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刃也可以以与旋转刃503的顶端留有空隙的方式而被固定在筛网221的内周面上。如图14所示,在从-Y方向侧对筛网221进行观察时,固定刃也可以具有从筛网221朝向旋转刃503而突出的尖锐的形状,且该固定刃为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在设置多个固定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多个固定刃以跨及筛网221的整周而在周向CR上留有间隔的方式来设置。或者,也可以将固定刃设置在筛网221的内周面中成为设置有封闭部件601的外周面的相反侧的面的区域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给部214只要为在Y轴方向上贯穿侧壁212的贯穿孔即可,也可以不为圆形。例如,供给部214也可以为多边形或椭圆形,还可以为以轴心AR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供给部214不在侧壁212中成为轴心AR的铅直上方的位置处开口。例如,也可以使供给部214在侧壁212中与轴心AR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位置处开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排出部314在从Z轴方向进行观察时呈圆形。此外,也可以使开口边缘部315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排出通道310的Y轴方向上的内部尺寸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使开口边缘部315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排出通道310的Y轴方向上的内部尺寸相比而较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601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与排出通道310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不相同。例如,也可以使封闭部件601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排出通道310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相比而较小。此外,封闭部件601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既可以与排出部314中的开口边缘部315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也可以与之相比而较小。此外,封闭部件601也可以不为矩形。例如,封闭部件601也可以为圆形,还可以为椭圆形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解纤装置200也可以不设置封闭部件601。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以使筛网221中与区域ERD相比而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贯穿孔222的数量减少的方式而在区域RD中设置贯穿孔222。或者,也可以通过在与区域RD相对应的筛网221的内周面上设置上述的固定刃,从而使区域RD内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对解纤室210与排出通道310进行连通的贯穿孔222的数量与区域ERD相比而较少。此外,或者也可以以使筛网221中与区域ERD相比而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贯穿孔222的数量相同的方式,而在区域RD中设置贯穿孔222。此外,或者也可以以使筛网221中与区域RN相比而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贯穿孔222的数量相同的方式,而在区域RD中设置贯穿孔222。
符号说明
2、3、7、8、54…管;9…料斗;10…收纳供给部;12…粗碎部;14…粗碎刃;20…供给管;30…排出管;35…抽吸部;40…筛选部;41…滚筒部;42…导入口;43…收纳部;44…排出口;45…第一料片形成部;46…网带;47、47a…架设辊;48…抽吸部;49…旋转体;49a…基部;49b…突部;50…混合部;52…添加物供给部;52a…添加物盒;56…混合鼓风机;60…堆积部;61…滚筒部;63…收纳部;70…第二料片形成部;72…网带;74…架设辊;76…抽吸机构;78…调湿部;79…输送部;79a…网带;79b…辊;79c…抽吸机构;80…薄片形成部;82…加压部;84…加热部;85…压延辊;86…加热辊;90…切断部;92…第一切断部;94…第二切断部;96…排出部;100…薄片制造装置;200…解纤装置;210…解纤室;211…固定部件;212、213…侧壁;214…供给部;221…筛网;222…贯穿孔;310…排出通道;311、312、313…壳体;314…排出部;315…开口边缘部;351…外周壁;352、353…侧壁;401、402…支承部;500…旋转体;501…旋转轴;502…基部;503…旋转刃;504…旋转叶片;601…封闭部件;F1…输送方向;W1、W2、W3、W4…间隔;Wb1…第一料片;Wb2…第二料片。

Claims (9)

1.一种解纤装置,具备:
旋转体,其以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而进行旋转;
解纤室,其对所述旋转体进行收纳,并通过所述旋转体进行旋转从而由含有纤维的原料来形成解纤物;
供给管,其向所述解纤室供给所述原料;
排出通道,其与所述解纤室连通,并使所述解纤物从所述解纤室被排出;
排出管,其被施加负压,从而将所述解纤物从所述排出通道排出;
排出部,其对所述排出通道与所述排出管进行连通;
圆环状的环状壁,其以在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与所述旋转体留有空隙的方式而被设置,并对所述解纤室进行划定;
壳体,其通过在周向上将所述环状壁的外侧包围从而形成所述排出通道;
多个贯穿孔,其被设置在所述环状壁上,并对所述解纤室与所述排出通道进行连通;
环状的外周壁,其为所述壳体所具有的所述外周壁,且以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环状壁留有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
所述排出部被设置在所述外周壁上,并朝向所述环状壁而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中,
在所述环状壁的所述周向上,所述外周壁与所述环状壁之间的所述间隔随着从所述排出部远离而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纤装置,其中,
各个所述贯穿孔在所述环状壁的所述周向上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以使所述轴心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式而被收纳在所述解纤室中,
所述排出部被设置在所述外周壁中成为最下方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中,
在将与所述轴心正交且连结所述轴心和所述排出部的开口边缘部的线段设为假想线段LD、将所述环状壁中由所述假想线段LD所包围的区域设为区域RD、将所述环状壁中除所述区域RD以外的区域设为区域ERD、并且将所述多个贯穿孔设为相同的形状且将所述贯穿孔中的对所述解纤室与所述排出通道进行连通的所述贯穿孔设为连通孔时,
与所述区域ERD相比,所述区域RD的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较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纤装置,其中,
在将所述环状壁中与所述外周壁之间的所述间隔最窄的区域设为区域RN、且将所述环状壁中除所述区域RN以外的区域设为区域ERN时,与所述区域ERN相比,所述区域RN的每单位面积中所设置的所述连通孔的数量较多。
7.如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纤装置,其中,
在所述区域RD中未设置所述连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纤装置,其中,
还具备侧壁,所述侧壁对所述解纤室进行划定,
在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对所述旋转轴进行支承的支承部、和对所述供给管与所述解纤室进行连通的供给部,
所述供给部在所述侧壁上于比所述轴心更远离所述排出部的位置处开口。
9.一种纤维体制造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解纤装置;
料片形成部,其通过使从所述排出管被排出的所述解纤物堆积,从而形成料片;
纤维体形成部,其通过使所述料片所包含的所述纤维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含有所述纤维的纤维体。
CN202210877085.6A 2021-07-28 2022-07-25 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Pending CN1156797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3135 2021-07-28
JP2021123135A JP2023018828A (ja) 2021-07-28 2021-07-28 解繊装置、繊維体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9728A true CN115679728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38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7085.6A Pending CN115679728A (zh) 2021-07-28 2022-07-25 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6674A1 (zh)
JP (1) JP2023018828A (zh)
CN (1) CN11567972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7922B2 (ja) * 2019-03-20 2024-0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解繊処理装置、および、繊維処理装置
CN111716484B (zh) * 2019-03-20 2022-05-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解纤处理装置、以及纤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36674A1 (en) 2023-02-02
JP2023018828A (ja)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16484B (zh) 解纤处理装置、以及纤维处理装置
CN109571687B (zh) 薄片制造装置
CN111719327B (zh) 解纤处理装置、以及纤维处理装置
CN107250453B (zh)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15679730A (zh) 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JP2021183299A (ja) 解繊処理装置及び繊維処理装置
CN111254584A (zh) 纤维体堆积装置及薄片制造装置
CN115679728A (zh) 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EP3689479B1 (en) Separation device and fiber body deposition apparatus
CN109750544B (zh) 分离装置以及纤维原料再生装置
CN115679729A (zh) 解纤装置、纤维体制造装置
CN112408065B (zh) 分切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US20210115606A1 (en) Web forming device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11834782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7183660B2 (ja) 解繊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US11162215B2 (en) Defibration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fiber processing apparatus
EP3693089A1 (en) Separation device and fiber body deposition apparatus
US20210107176A1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21085113A (ja) 解繊処理装置および繊維処理装置
US11492729B2 (en) Fiber processing device and fiber body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24143667A (ja) 解繊装置
JP2020158923A (ja) 解繊処理装置、および、繊維処理装置
CN118257149A (zh) 分散装置以及堆积装置
CN117431768A (zh) 细微化装置
CN118257150A (zh) 分散装置以及堆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