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8597A -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8597A
CN115668597A CN202180036004.3A CN202180036004A CN115668597A CN 115668597 A CN115668597 A CN 115668597A CN 202180036004 A CN202180036004 A CN 202180036004A CN 115668597 A CN115668597 A CN 115668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ior member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according
electrode assembly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60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村豊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68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8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button or coin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3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button or coin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36Electric or electron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B23K26/24Seam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电极组装体及收纳该电极组装体的外装体而成的二次电池。在该二次电池中,所述外装体具有通过焊接部相互连接的杯状的外装部件和盖状的外装部件而成,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及盖状的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内侧面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具有第一延伸面及第二延伸面和连接该两个延伸面之间的台阶面而成,所述第一延伸面及所述第二延伸面沿大致同一方向延伸且高度互不相同,所述焊接部被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的所述台阶部的一部分和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以及所述台阶部的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分离。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具备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膜的电极组装体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并且还涉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得到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是所谓的蓄电池,因而能够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被使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在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的移动设备中使用二次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57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565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237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16341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17678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9-123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二次电池中存在应克服的问题,从而发现了采取用于克服问题的对策的必要性。具体而言,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的课题(参考图10A及图10B)。
二次电池具有包括正极、负极以及它们之间的隔膜的电极组装体10’、以及包裹该电极组装体10’的外装体50’而成。二次电池的外装体50’例如由通过焊接部20’相互连接的两个外装部件(杯状部件和盖状部件)构成。关于该焊接部20’,例如可以通过以盖状的外装部件52’与杯状的外装部件51’接触的方式设置盖状的外装部件52’,并对该接触的部分照射激光L’而形成。
关于这一点,在照射激光L’形成焊接部20’时,激光L’的照射热传递至位于外装体50’内部的电极组装体10’,有可能因为该照射热而产生电极组装体10’的一部分被烧等的热损伤。特别是在尺寸小的硬币型二次电池中,从提高体积能量密度的观点出发,可能需要缩小电极组装体10’与外装体50’的间隙,因此上述热损伤有可能变得更显著。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制作外装体时使用的激光的照射热对位于外装体内部的电极组装体的热损伤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具有电极组装体及收纳该电极组装体的外装体而成,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通过焊接部相互连接的杯状的外装部件和盖状的外装部件而成,
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及盖状的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内侧面具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具有第一延伸面及第二延伸面和连接该两个延伸面之间的台阶面而成,所述第一延伸面及所述第二延伸面沿大致同一方向延伸且高度互不相同,
所述焊接部被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的所述台阶部的一部分和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以及
所述台阶部的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分离。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在杯状的外装部件内设置电极组装体;
向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内注入电解液;
以在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的开口部形成盖的方式设置盖状的外装部件;以及
向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与所述盖状的外装部件对置的部分照射激光,形成焊接部,
作为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和所述盖状的外装部件的至少一方,使用内侧面具有台阶部的部件,所述台阶部具有第一延伸面及第二延伸面和连接该两个延伸面之间的台阶面而成,所述第一延伸面及所述第二延伸面沿大致同一方向延伸且高度互不相同,
在所述焊接部的形成中,以所述台阶部的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分离的方式照射所述激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制作外装体时使用的激光的照射热对位于外装体内部的电极组装体的热损伤。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示意图(杯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盖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
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示意图(杯状的外装部件:无台阶部,盖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
图1C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示意图(杯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盖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具体构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示出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都被引出至盖状的外装部件侧的形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优选构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具体构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优选构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8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向杯状的外装部件设置电极组装体的设置工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8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电解液注入工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8C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盖状部件的设置工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8D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激光照射的焊接部的形成工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电极构成层的剖视图(图9(A):平面层叠结构,图9(B):卷绕结构)。
图10A是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问题的剖视示意图(现有技术)。
图10B是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问题的剖视示意图(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更为详细地进行说明。虽然根据需要参考附图进行说明,但附图中的各种要素仅仅是为了理解本发明而示意性且示例性地示出的,外观和尺寸比等可能与实物不同。
本说明书中直接或间接说明的“剖视”基于沿高度方向剖切二次电池的虚拟的剖面。本说明书中直接或间接使用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分别相当于图中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同一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部位或者相同意思的内容。在某一优选方式中,电极组装体的层叠方向相当于上下方向,可以理解为铅垂方向向下(即,重力作用的方向)相当于“下方向”,其反方向相当于“上方向”。
[二次电池的基本构成]
本说明书中所说的“二次电池”是指能够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因此,本发明涉及的二次电池并不过度拘泥于其名称,例如蓄电装置等也可以包括于对象中。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具有由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膜的电极构成层层叠而成的电极组装体。图9(A)及图9(B)中例示了电极组装体10。如图所示,正极1和负极2隔着隔膜3层叠而成电极构成层5,将至少一层以上的该电极构成层5层叠而构成电极组装体。在图9(A)中,电极构成层5未被卷绕而具有呈平面状层叠的平面层叠结构。另一方面,在图9(B)中,电极构成层5具有卷绕成卷状的卷绕层叠结构。也就是说,在图9(B)中,具有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配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的电极构成层卷绕成卷筒状的卷绕结构。在二次电池中,这样的电极组装体与电解质(例如非水电解质)一同被封装在外装体中。需要说明的是,电极组装体的结构并非必须限定于平面层叠结构或卷绕结构,例如,电极组装体也可以具有将正极、隔膜以及负极层叠在较长的薄膜上之后折叠而成的所谓堆叠-折叠型结构。
正极至少由正极材料层和正极集电体构成。在正极中,在正极集电体的至少一面上设置有正极材料层,正极材料层中含有正极活性物质作为电极活性物质。例如,电极组装体中的多个正极既可以分别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设置正极材料层,或者也可以仅在正极集电体的单面设置正极材料层。
负极至少由负极材料层和负极集电体构成。在负极中,在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面上设置有负极材料层,负极材料层中含有负极活性物质作为电极活性物质。例如,电极组装体中的多个负极既可以分别在负极集电体的两面设置有负极材料层,或者也可以仅在负极集电体的单面设置有负极材料层。
正极和负极所含的电极活性物质、即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是在二次电池中直接参与电子的传递的物质,且是承担充放电、即电池反应的正负极的主要物质。更为具体而言,因为“正极材料层中所含的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材料层中所含的负极活性物质”而在电解质中产生离子,该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而进行电子的传递,从而进行充放电。正极材料层和负极材料层尤其优选为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层。即,本发明涉及的二次电池优选为锂离子经由非水电解质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来进行电池的充放电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锂离子参与充放电的情况下,本发明涉及的二次电池相当于所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具有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层。
在正极材料层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由粒状体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在正极材料层中含有粘合剂,以使颗粒彼此更充分地接触和保持形状。进而,也可以在正极材料层中含有导电辅助剂,以使促进电池反应的电子的传递变得顺畅。同样地,在负极材料层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由粒状体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含有粘合剂以使颗粒彼此更充分地接触和保持形状,也可以在负极材料层中含有导电辅助剂,以使促进电池反应的电子的传递变得顺畅。这样,由于呈含有多种成分而成的形态,因此,正极材料层及负极材料层也可以分别称为“正极混合物层”及“负极混合物层”等。
正极活性物质优选为有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的物质。从该观点出发,正极活性物质优选为例如含锂复合氧化物。更为具体而言,正极活性物质优选为包括锂和选自由钴、镍、锰以及铁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过渡金属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即,在本发明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层中,优选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而含有这样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例如,正极活性物质可以是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或者它们的过渡金属的一部分被其他金属取代的物质。上述正极活性物质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正极材料层中可含有的粘合剂,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举出选自由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以及聚四氟乙烯等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正极材料层中可含有的导电辅助剂,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举出选自热裂黑、炉黑、槽黑、科琴黑以及乙炔黑等的炭黑;石墨、碳纳米管或气相生长碳纤维等的碳纤维;铜、镍、铝以及银等的金属粉末;以及聚苯衍生物等中的至少一种。
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为有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的物质。从该观点出发,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为例如各种碳材料、氧化物和/或锂合金等。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各种碳材料,可以举出石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硬碳、软碳、金刚石状碳等。特别是,石墨的电子传导率高,与负极集电体的粘接性优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氧化物,可以举出选自由二氧化硅、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锌以及氧化锂等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负极活性物质的锂合金只要是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即可,例如可以是Al、Si、Pb、Sn、In、Bi、Ag、Ba、Ca、Hg、Pd、Pt、Te、Zn、La等金属与锂的二元、三元或更多元的合金。这样的氧化物优选其结构形态为非晶态。这是因为,不易因为晶界或缺陷等的不均匀性引起劣化。
作为负极材料层中可含有的粘合剂,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举出选自由丁苯橡胶、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聚酰亚胺类树脂以及聚酰胺酰亚胺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负极材料层中所含的粘合剂也可以为丁苯橡胶。作为负极材料层中可含有的导电辅助剂,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举出选自热裂黑、炉黑、槽黑、科琴黑以及乙炔黑等的炭黑;石墨、碳纳米管或气相生长碳纤维等的碳纤维;铜、镍、铝以及银等的金属粉末;以及聚苯衍生物等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负极材料层中也可以含有由电池制造时使用的增稠剂成分(例如羧甲基纤维素)产生的成分。
正极及负极中使用的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是有助于聚集或供给因为电池反应而由活性物质产生的电子的部件。这样的集电体既可以是片状的金属部件,也可以具有多孔或穿孔的形态。例如,集电体也可以是金属箔、冲孔金属、网或者膨胀合金等。正极中使用的正极集电体优选由含有选自由铝、不锈钢以及镍等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箔而成,例如可以为铝箔。另一方面,负极中使用的负极集电体优选由含有选自由铜、不锈钢以及镍等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箔而成,例如可以为铜箔。
正极和负极中使用的隔膜是从防止正负极接触而引起短路以及保持电解质等观点出发而设置的部件。换言之,可以说隔膜是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子接触并允许离子通过的部件。优选隔膜是多孔性或微多孔性的绝缘性部件,由于其厚度小而具有膜形态。虽然仅为示例,作为隔膜可以使用聚烯烃制的微多孔膜。关于这一点,作为隔膜使用的微多孔膜例如可以作为聚烯烃而仅包括聚乙烯(PE)或者仅包括聚丙烯(PP)。进一步而言,隔膜也可以是由“PE制的微多孔膜”和“PP制的微多孔膜”构成的层叠体。隔膜的表面也可以被无机颗粒涂覆层或粘合层等覆盖。隔膜的表面也可以具有粘接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隔膜并不应该特别拘泥于其名称,也可以是具有同样功能的固体电解质、凝胶状电解质、或者绝缘性的无机颗粒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中,由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膜的电极构成层而成的电极组装体与电解质一同被封装在外装体中。在正极及负极具有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层的情况下,电解质优选为有机电解质/有机溶剂等“非水系”的电解质。即,电解质优选为非水电解质。在电解质中,存在从电极(正极/负极)脱嵌的金属离子,因此,电解质有助于电池反应中的金属离子的移动。
非水电解质是包括溶剂和溶质的电解质。作为具体的非水电解质的溶剂,可以为至少含有碳酸酯而成的溶剂。该碳酸酯可以是环状碳酸酯类和/或链状碳酸酯类。作为环状碳酸酯类,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举出选自由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丁烯酯(BC)以及碳酸亚乙烯酯(VC)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链状碳酸酯类,可以举出选自由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以及碳酸二丙酯(DPC)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虽然仅为示例,但也可以使用环状碳酸酯类与链状碳酸酯类的组合作为非水电解质,例如也可以使用碳酸乙烯酯与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另外,作为具体的非水电解质的溶质,例如可以使用LiPF6和/或LiBF4等Li盐。
二次电池的外装体是包裹由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膜的电极构成层层叠而成的电极组装体的部件。该外装体可由不锈钢(SUS)、铝等金属构成。
[本发明的特征部分]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从促进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观点出发,首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然后对通过该制造方法得到的二次电池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从避免重复记载的观点出发,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具体特征部分与由此得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具体特征部分的重复部分,在后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一栏中进行说明。
本申请发明人对用于避免制作外装体时使用的激光的照射热对位于外装体内部的电极组装体的热损伤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提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大致来分的话依次包括以下的工序(i)至(iv)。
(i)在杯状的外装部件51内设置电极组装体10的工序(参考图8A);
(ii)向杯状的外装部件51内注入电解液30的工序(参考图8B);
(iii)以在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开口部形成盖的方式设置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工序(图8C);以及
(iv)对杯状的外装部件51与盖状的外装部件52对置的部分照射激光L而形成焊接部20的工序(参考图8D)。
包括上述工序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技术特征。
首先,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杯状的外装部件51及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至少一方而使用内侧面具有台阶部53的部件。该台阶部53具有沿大致同一方向延伸且高度互不相同的第一延伸面53b及第二延伸面53c和连接两个延伸面53b、53c之间的台阶面53a而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剖视时,台阶面53a可以采用水平面、斜面等形态。
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在杯状的外装部件51形成台阶部53、仅在盖状的外装部件52形成台阶部53、或者在杯状的外装部件51和盖状的外装部件52双方形成台阶部53。作为一例,考虑到之后向铅垂下方方向照射激光L,优选在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内侧面设置台阶部53。
在杯状的外装部件51设置台阶部53的情况下,典型的是沿电池的上下方向照射激光L(参考图8D)。由此,通过使激光L自身进行动作,即使在异形状的电池(例如,具有椭圆和/或角这样的形状)中也能够适当地焊接盖。另一方面,在盖状的外装部件52设置台阶部53的情况下,典型的是从电池的横向照射激光L。由此,可以通过在将激光L的照射位置固定的同时使电池自身旋转等,从而高效地生产圆形状的电池。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异形状中,激光L会因为角等而不均匀地照射,因此存在制造不容易的可能性。
通过该台阶部53的存在,与不存在台阶部时相比,能够将与一方外装部件的内侧面(例如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内侧面51a)对置配置的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和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各自的位置错开配置而不是在同轴上。外装部件的内侧面是指外装部件的与电极组装体10直接对置的面。
由此,在向杯状的外装部件51与盖状的外装部件52对置的部分照射激光L(具体而言,向相互对置的一方外装部件(例如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台阶部53的一部分与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之间照射激光L)而形成焊接部20时,能够使激光L的照射区域的位置与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的位置错开。
进而,如上所述,对杯状的外装部件51与盖状的外装部件52对置的部分照射激光L,形成焊接部20。通过该激光L的照射,可以以包含设置于至少一方外装部件的端部的台阶部53的一部分和另一方外装部件的端部的方式设置或形成焊接部20。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台阶部的一部分”是指作为焊接部的构成要素有用的部分。外装部件的端部是指由对置的两个外装部件的主面和外装部件的端面而成的部分,且是通过激光L的照射热使外装部件熔融而作为焊接部的构成要素有用的部分。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焊接部20的形成中,以台阶部53的台阶面53a与另一方的外装部件52分离的方式照射激光L。即,在不使台阶部53的台阶面53a与另一方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抵接的情况下照射激光L,形成焊接部20。通过该分离配置,可以形成为激光L的照射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不存在具有传热特性的外装部件的状态。不存在外装部件的状态是指:如图1A或图2所示,形成有被杯状的外装部件51、盖状的外装部件52以及电极组装体10包围且能够配置电解液30的空间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台阶面53a与另一方的外装部件52分离,作为设置于杯状的外装部件51内的电极组装体10,优选使用电极组装体10的上表面或者侧面能够定位于一方外装部件的台阶面53a与另一方外装部件的内侧面之间的电极组装体。换言之,作为设置于杯状的外装部件51内的电极组装体10,优选使用能够将电极组装体10的上表面或侧面定位于相比台阶面53a更靠上方的位置的电极组装体。该电极组装体10的使用在可容易地实现台阶面53a与另一方的外装部件52的分离这一点上有利。
如此,可以适当地避免照射激光L时产生的照射热从激光L的照射区域向电极组装体10侧传播,结果能够适当地避免激光L的照射热对位于外装体50内部的电极组装体10的热损伤。关于更具体的事项,在说明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下述栏中叙述。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
以下,对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进行具体说明(参考图1A至图1C以及图2)。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示意图(杯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盖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示意图(杯状的外装部件:无台阶部,盖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图1C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示意图(杯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盖状的外装部件:有台阶部)。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具体构成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A至图1C以及图2所示,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100、100α、100β具有电极组装体10(对应于电池元件)和收纳电极组装体10的外装体50而成。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100是硬币型二次电池。硬币型二次电池典型的是俯视时呈大致圆形。需要说明的是,硬币型二次电池不需要在俯视时全部呈大致圆形状,也可以为在一部分包括直线部分的异形状(例如俯视时呈D形状)。当二次电池俯视时呈大致圆形时,俯视时电极组装体10和/或内含该电极组装体10的外装体50的形状也可以呈大致圆形。此处所说的“大致圆形(大致圆形状)”并不限于完全的圆形(即,仅为“圆”或“正圆”),也可以为其圆弧的曲率局部不同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椭圆等从圆、正圆派生出的形状。硬币型二次电池的尺寸典型地小,且其厚度比硬币型二次电池的直径或横宽的长度小。另外,“硬币型”仅仅是因为上述外观为“硬币型”这样的外观而被称为“硬币型”。因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其外观而多样地改称为纽扣电池、豆式电池、圆筒状、扁平状、平板状、平坦状、或者圆柱状电池等。只要具有上述列举那样的形状及外观,便可以称为“硬币型”二次电池。
外装体50具有通过焊接部20相互连接的杯状的外装部件51及盖状的外装部件52而成,杯状的外装部件51及盖状的外装部件52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内侧面51a具有台阶部53、53A或53B。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仅使杯状的外装部件51具有台阶部53(参考图1A)、仅使盖状的外装部件52具有台阶部53(参考图1B)、或者使杯状的外装部件51和盖状的外装部件52双方具有台阶部53A、53B(参考图1C)。焊接部20被设置为包括或跨越一方外装部件(例如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台阶部的一部分和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
以下,主要根据图1A所示的方式、即仅杯状的外装部件51具有台阶部53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确认性地叙述同样的想法也可应用于图1B所示的方式及图1C所示的方式。
首先,如图1A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台阶部53具有沿大致同一方向延伸且高度互不相同的第一延伸面53b及第二延伸面53c、和连接两个延伸面53b、53c之间的台阶面53a而成。
从台阶部53的适当形成的观点出发,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外侧面51b和与该外侧面51b对置的第一延伸面53b之间的厚度尺寸W3小于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外侧面51b和与该外侧面51b对置的第二延伸面53c之间的厚度尺寸W4。即,在具有台阶部53的外装部件中,以突出从厚度尺寸W4减去厚度尺寸W3的量的方式形成台阶面53a。这样,由于台阶面53a突出从厚度尺寸W4减去厚度尺寸W3的量,因此,也可以将台阶面53a称为平台部分或平台面。
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外侧面51b与第一延伸面53b之间的厚度尺寸W3可以为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外侧面51b与第二延伸面53c之间的厚度尺寸W4的25%以上且75%以下,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兼顾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整体强度保持和将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定位于相比焊接部20更靠内侧的位置的配置、即将焊接部20定位于相比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更靠外侧的位置的配置的观点出发,厚度尺寸W3优选为厚度尺寸W4的约50%。
在图1A所示的方式中,可构成为第一延伸面53b及第二延伸面53c沿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长度向大致同一方向延伸,台阶面53a在剖视时沿与两个延伸面53b、53c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不限定于此,在剖视时,台阶面53a可以采用水平面、斜面等形态。第一延伸面53b包括与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对置的部分。另外,第二延伸面53c构成为与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对置。如图1A所示,台阶面53a、第一延伸面53b以及第二延伸面53c构成杯状的外装部件的内侧面51a的一部分。
由于上述台阶部53(具体为后述的台阶部53的台阶面53a)的存在,在向相互对置的一方外装部件(例如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台阶部53的一部分54b与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之间照射激光L形成焊接部20时,能够使激光L的照射区域的位置与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的位置错开。即,在剖视时,可以将位于外装体50内部的电极组装体10设置于相比焊接部20更靠内侧的位置而不是与焊接部20同轴上。具体而言,可以将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定位于相比焊接部20的轴上更靠内侧的位置。此处所说的“内侧”是指外装体中配置有电极组装体10的一侧。“焊接部20的轴”是指与激光L的照射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焊接部20的轴。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以下的结构特征。
具体而言,台阶部53的台阶面53a与另一方的外装部件52分离。即,在剖视时,台阶部53的第一延伸面53b的长度W1比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的长度W2长。端部52b的长度W2是指上述另一方外装部件的厚度,具体是指上述另一方外装部件的内侧面51a与外装部件的外侧面51b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从适当地使台阶面53a与另一方的外装部件52分离的观点出发,杯状的外装部件51内的电极组装体10优选能够将电极组装体10的上表面或者侧面定位于相比台阶面53a更靠上方的位置。
该情况下,一方外装部件的台阶部53(的第一延伸面53b)的一部分54b(对应于作为上述焊接部20的构成要素有用的部分)以外的其他的部分55b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方外装部件的端部52b分离。具体而言,设置于一方外装部件(例如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端部的台阶部53的第一延伸面53b具有与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对置的部分和不与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对置的部分而成。即,第一延伸面53b具有与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对置且接触的部分、和不与另一方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对置而分离的部分而成。另外,第一延伸面53b与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对置,有助于形成外装部件的非存在区域。
由此,作为整体,可以适当地使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台阶部53的台阶面与盖状的外装部件52分离,在激光L的照射区域(对应于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不存在具有传热特性的外装部件。
根据以上情况,通过“激光L的照射区域的位置与电极组装体10的端面10b的位置错开而配置”和“激光L的照射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之间的具有传热特性的外装部件的非存在状态”,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适当地避免照射激光L时产生的照射热从激光L的照射区域(对应于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向电极组装体10侧传播。其结果是,在通过形成焊接部20而使两个外装部件51、52一体化来制作一个外装体50时,能够适当地避免激光L的照射热对位于外装体50内部的电极组装体10的热损伤。
特别是,在图1C所示的方式中,在杯状的外装部件51和盖状的外装部件52双方的端部设置有台阶部53A、53B。因此,与图1A所示的方式(仅杯状的外装部件51具有台阶部53的方式)及图1B所示的方式(仅盖状的外装部件52具有台阶部53的方式)相比,可以扩大焊接部20(对应于激光L的照射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的具有传热特性的外装部件的非存在区域。因此,可以更适当地避免照射激光L时产生的照射热从激光L的照射区域(对应于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向电极组装体10侧传播。其结果是,在制作一个外装体50时,能够更适当地避免激光L的照射热对位于外装体50内部的电极组装体10的热损伤。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100中,在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对应于激光的照射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具有不存在外装部件51、52的部分。因此,可以如下所述有效利用该不存在外装部件51、52的部分(参考图3)。
图3是表示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都被引出至盖状的外装部件侧的形态的剖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作为一例,采用电极组装体10为卷绕型的情况为例,可以构成为将正极及负极的一方的集电极耳(例如正极集电极耳41)与外部连接端子60连接,该外部连接端子60设置于盖状的外装部件52侧、且通过绝缘部件70而与外装部件52电分离。该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具有不存在外装部件51、52的部分,因此,可以构成为将正极及负极的另一方的集电极耳(例如负极集电极耳42)与盖状的外装部件52连接。
绝缘部件的材质只要呈现绝缘性及“接合性”,便无特别限制。例如,绝缘性接合材料可以包含热塑性树脂而成。绝缘性接合材料可以包括聚乙烯和/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而成,但只不过是一个具体的例示。
由此,与将正极及负极的一方的集电极耳(例如正极集电极耳41)构成为设置于盖状的外装部件52侧并与外部连接端子60连接、另一方面将正极及负极的另一方的集电极耳(例如负极集电极耳42)构成为与杯状的外装部件51连接时相比,能够在电极组装体10的上侧(单侧)配置正极集电极耳和负极集电极耳而不是在电极组装体10的上侧及下侧双方。
即,可以将正极集电极耳41及负极集电极耳42一同向盖状的外装部件52侧引出。其结果,可以增大负极的面积,在电极组装体10为卷绕型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电池的设计自由度、或者实现减小电池整体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电极组装体10为卷绕型的情况为例,但并不限定于此,电极组装体10也可以为层叠型。该情况下,通过将从电极组装体10的多个正极1延伸出的正极集电极耳相互接合而形成正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而且,例如将该正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弯曲并定位于电极组装体10的上表面,使正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和与外装体50绝缘的外部连接端子60连接。
另一方面,通过将从电极组装体10的多个负极2延伸出的负极集电极耳相互接合而形成负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将电极组装体10的负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以折回的方式弯曲,并与正极同样地定位于电极组装体10的上表面,使负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与外装体50(具体为盖状的外装部件52)相互接触。
由此,与将正极及负极的一方的集电极耳接合体(例如正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构成为设置于盖状的外装部件52侧并与外部连接端子60连接、另一方面将正极及负极的另一方的集电极耳接合体(例如负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构成为与杯状的外装部件51连接时相比,能够在电极组装体10的上侧(单侧)配置正极侧及负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而不是在电极组装体10的上侧及下侧双方。
即,可以将正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及负极侧的集电极耳接合体一同向盖状的外装部件52侧引出。其结果,可以增大负极的面积,即使在电极组装体10为层叠型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电池的设计自由度、或者实现减小电池整体的尺寸。
进而,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100中,在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对应于激光的照射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具有不存在外装部件51、52的部分。因此,也可以如下所述有效利用该不存在外装部件51、52的部分。
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在注入电解液之后以盖状的外装部件52与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内侧面51a直接对置的方式设置盖状的外装部件52。具体而言,以另一方的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端部52b与第一延伸面53b直接对置的方式设置盖状的外装部件52。具体而言,以利用盖状的外装部件52将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开口部密封的方式设置盖状的外装部件52。关于这一点,当在注入了电解液的状态下设置盖状的外装部件52时,根据情况电解液有可能溢出一定程度。
然而,由于在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具有不存在外装部件51、52的部分,因此,该不存在外装部件51、52的部分中也可以装电解液。由此,与在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也存在外装部件的以往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电解液溢出。由此,能够高效地使用电解液。
另外,在外装体50内,除了电极组装体10以外还存在电解液,但由于不存在外装部件51、52的部分中也可以装该电解液,因此,与在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也存在外装部件的以往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电解液的注入量。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对电池反应中的金属离子的移动的帮助。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100优选采用下述方式。
在一方式中,优选为在剖视时,上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X)在端部具有向外侧屈曲的屈曲部分56(参考图5及图6)。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构成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具体构成的剖视示意图。优选在上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具有两个以上的屈曲的部分。具体而言,在上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具有向外侧屈曲的屈曲部分56的情况下,优选以上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最终与台阶部的第一延伸面53b抵接的方式具有两个以上的屈曲部分。
在本方式中,以另一方的外装部件为盖状的外装部件52X的情况为例,在盖状的外装部件52X的端部存在向外侧屈曲的屈曲部分56。因此,作为整体,与图1A至图1C所示的方式相比,可以使杯状的外装部件51的台阶部53的一部分与盖状的外装部件52X更大地分离。因此,与图1A至图1C所示的方式相比,可以更加“扩大”在激光L的照射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不存在具有传热特性的外装部件的范围。
由此,与图1A至图1C所示的方式相比,可以更适当地避免照射激光L时产生的照射热从激光L的照射区域(对应于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向电极组装体10侧传播。其结果,在通过形成焊接部20而使两个外装部件51、52X一体化来制作一个外装体50时,能够更适当地避免激光L的照射热对位于外装体50内部的电极组装体10的热损伤。
屈曲部分56优选以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沿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主面的延伸方向分离的方式设置。进而,优选以从形成焊接部20的部分沿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52)的主面的延伸方向分离的方式设置。由此,可以进一步扩大不存在外装部件的区域,从而可以更加避免照射热传播至电极组装体10。
在一方式中,关于与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的距离最短的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优选如图4及图7所示为弯曲状而不是图1A至图1C所示的大致直角形状。即,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优选为R状。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优选构成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的优选构成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而言,关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优选定位于相比大致直角形状时的虚拟轮廓(对应于图4及图7内的虚线部分)中的拐角部分10a’更靠内侧的位置。由此,与大致直角形状时相比,可以使激光L的照射区域(对应于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弯曲状的拐角部分10a之间的距离相对变长。
其结果是,可以更适当地避免激光L的照射热从上述激光L的照射区域(对应于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向电极组装体10侧传播。其结果,能够更适当地避免激光L的照射热对外装体50内的电极组装体10的热损伤。
特别是,图7所示的方式是在“剖视时使盖状的外装部件52X的端部为向外侧屈曲的屈曲部分56”这样的图5所示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合了使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的形状为弯曲状这样的思想而成的方式。根据该图7所示的方式,通过使屈曲部分56向外侧屈曲,可以更加“扩大”在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对应于激光L的照射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之间不存在具有传热特性的外装部件的范围。除此之外,与电极组装体10的拐角部分10a为大致直角形状时相比,可以使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与电极组装体10的弯曲状的拐角部分10a之间的距离相对变长。
由此,与图5所示的方式相比,可以更进一步适当地避免照射激光L时产生的照射热从激光L的照射区域(对应于焊接部20的形成区域)向电极组装体10侧传播。其结果,在通过形成焊接部20而使两个外装部件51、52X一体化来制作一个外装体50时,能够更进一步适当地避免激光L的照射热对位于外装体50内部的电极组装体10的热损伤。
进而,在上述图4所示的方式及图7所示的方式的任一方式中,由于具有台阶部53的上述一方外装部件(例如杯状的外装部件51)由金属部件构成,因此上述激光L的照射热都有可能发生热传递,最终向电极组装体10侧传播。因此,在一方式中,从避免照射热从台阶部53的形成区域向电极组装体10侧传播的观点出发,优选形成于作为台阶部53的构成要素的台阶面53a与沿着与该台阶面53a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面53c之间的拐角部分51c也为弯曲状。即,优选该拐角部分51c为R状。
上述拐角部分51c只要是与拐角部分51c具有直角部分时(例如图1A)相比,相对容易避免照射热的传播的结构,便可以采用弯曲状以外的形状。例如,能够在拐角部分51c设置剖视时呈斜面、或者呈阶梯状连续的面。由此,由于电极组装体10被定位于距拐角部分51c更远侧,因此,照射热难以向电极组装体10传播。
关于另一方外装部件的端部52b的端面与另一方外装部件的内侧面52a之间的拐角部分(例如图8C),从扩大不存在外装部件的区域的观点出发,也优选应用可应用于上述拐角部分51c的弯曲状等形状。例如在图1A中,盖状的外装部件的端部52b的端面与盖状的外装部件的内侧面52a之间的拐角部分具有直角部分,但优选该拐角部分应用可应用于上述拐角部分51c的弯曲状等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外装部件优选具有非层压构成。也就是说,两个外装部件并非都具有层叠结构,例如不为金属片/熔接层/保护层的层压部件。层压构成通常包括树脂层,而非层压构成的外装部件不包括这样的树脂层。优选的是,两个外装部件具有由金属单一部件而成的构成。例如,两个外装部件分别可以为由不锈钢(SUS)、铝等金属而成的单一部件。
此处所说的“金属单一部件”广义上是指外装体不具有所谓的层压构成,狭义上是指外装体两个外装部件分别为实质上仅由金属而成的部件。因此,只要是实质上仅由金属而成的部件,则也可以对外装部件的表面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
两个外装部件分别作为金属部件(特别是金属单一部件)例如可以具有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厚度,优选具有3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的厚度,更优选具有4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的厚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不过是例示了典型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可以采用各种方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可以利用于预想进行蓄电的各种领域中。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利用于使用电气/电子设备等的电气/信息/通信领域(例如,包括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数码相机、活动量计、臂式计算机(arm computer)、电子纸等、RFID标签、卡式电子货币、智能手表等的小型电子设备等的电气/电子设备领域或者移动设备领域)、家庭/小型工业用途(例如,电动工具、高尔夫球车、家庭用/护理用/工业用机器人的领域)、大型工业用途(例如,叉车、电梯、港口起重机的领域)、交通系统领域(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公共汽车、电车、电动助力自行车、电动二轮车等的领域)、电力系统用途(例如,各种发电、负载调节器、智能电网、普通家庭设置型蓄电系统等的领域)、医疗用途(头戴式助听器等的医疗用设备领域)、医药用途(服用管理系统等的领域)、以及IoT领域、宇宙/深海用途(例如,宇宙探测器、潜水调查船等的领域)等,但这只不过是例示。
附图标记说明
1:正极
2:负极
3:隔膜
5:电极构成层
10、10’:电极组装体
10a:电极组装体的拐角部分
10b:电极组装体的端面
20、20’:焊接部
30、30’:电解液
50、50’:外装体
51、51A、51’:一方的外装部件(例如:杯状的外装部件)
51a:一方的外装部件的内侧面
51b:一方的外装部件的外侧面
51c:一方的外装部件的拐角部分
52、52X、52B、52’:另一方的外装部件(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
52a: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内侧面(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的内侧面)
52b: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例如:盖状的外装部件的端部)
53、53A、53B:台阶部
53a、53Aa、53Ba:台阶部的台阶面
53b、53Ab、53Bb:台阶部的第一延伸面
53c、53Ac、53Bc:台阶部的第二延伸面
54b:一方的外装部件的台阶部的一部分(对应于作为焊接部分的构成要素有用的部分)
55b:一方的外装部件的台阶部的一部分(对应于作为焊接部分的构成要素有用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
56:屈曲部分
60、60’:外部连接端子
70、70’:绝缘部件
100、100α、100β、100X:二次电池
L、L’:光束。

Claims (25)

1.一种二次电池,具有电极组装体和收纳该电极组装体的外装体而成,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通过焊接部相互连接的杯状的外装部件和盖状的外装部件而成,
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及盖状的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内侧面具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具有第一延伸面、第二延伸面以及连接该两个延伸面之间的台阶面而成,所述第一延伸面及所述第二延伸面沿大致同一方向延伸且高度互不相同,
所述焊接部被设置为: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的所述台阶部的一部分和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以及
所述台阶部的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台阶部的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不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表面或侧面配置于相比所述台阶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设置于所述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的所述台阶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面具有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所述端部对置的部分和不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所述端部对置的部分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在剖视时,所述台阶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面的长度比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的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电极组装体设置于相比所述焊接部更靠内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面和与该外侧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面之间的厚度尺寸比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面和与该外侧面对置的所述第二延伸面之间的厚度尺寸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面之间的所述厚度尺寸为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面之间的所述厚度尺寸的25%以上且7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在剖视时,所述外装部件在端部具有向外侧屈曲的屈曲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电极组装体的拐角部分呈弯曲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形成于所述台阶部的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面之间的拐角部分呈弯曲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二次电池是硬币型二次电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电极组装体包括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及负极。
14.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在杯状的外装部件内设置电极组装体;
向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内注入电解液;
以在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的开口部形成盖的方式设置盖状的外装部件;以及
向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与所述盖状的外装部件对置的部分照射激光,形成焊接部,
作为所述杯状的外装部件和所述盖状的外装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内侧面具有台阶部的部件,所述台阶部具有第一延伸面及第二延伸面和连接该两个延伸面之间的台阶面而成,所述第一延伸面及所述第二延伸面沿大致同一方向延伸且高度互不相同,
在所述焊接部的形成中,以所述台阶部的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分离的方式照射所述激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台阶部的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不抵接的情况下照射所述激光,从而形成所述焊接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电极组装体,使用该电极组装体的上表面或侧面能够定位于相比所述台阶面更靠上方的位置的电极组装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以设置于所述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的所述台阶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面具有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对置的部分和不与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对置的部分的方式而成,形成所述焊接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剖视时,使所述台阶部的所述第一延伸面的长度比所述另一方的外装部件的端部的长度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将所述电极组装体定位于相比所述焊接部更靠内侧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外装部件,使用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面和与该外侧面对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面之间的厚度尺寸比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面和与该外侧面对置的所述第二延伸面之间的厚度尺寸小的外装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外装部件,使用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面之间的所述厚度尺寸为所述外装部件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面之间的所述厚度尺寸的25%以上且75%以下的外装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外装部件,使用剖视时在端部具有向外侧屈曲的屈曲部分的外装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电极组装体,使用拐角部分呈弯曲状的电极组装体。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外装部件,使用形成于所述台阶部的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面之间的拐角部分呈弯曲状的外装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14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二次电池是硬币型二次电池。
CN202180036004.3A 2020-05-13 2021-05-11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6685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4682 2020-05-13
JP2020084682 2020-05-13
PCT/JP2021/017937 WO2021230250A1 (ja) 2020-05-13 2021-05-11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8597A true CN115668597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524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6004.3A Pending CN115668597A (zh) 2020-05-13 2021-05-11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7980A1 (zh)
EP (1) EP4152460A1 (zh)
JP (1) JP7355235B2 (zh)
CN (1) CN115668597A (zh)
WO (1) WO2021230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13872A1 (en) * 2020-07-10 2022-01-13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220048373A (ko) 2020-10-12 2022-04-19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버튼형 이차전지
KR20240110400A (ko) * 2023-01-06 2024-07-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버튼 전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790A (ja) 1995-03-13 1996-11-29 Nippondenso Co Ltd 角形電池の密閉容器の溶接方法
JPH0982361A (ja) * 1995-09-08 1997-03-28 Sony Corp 角形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H10156564A (ja) 1996-11-21 1998-06-16 Kobe Steel Ltd 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材のレーザ溶接方法
JP2009266695A (ja) 2008-04-25 2009-11-12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組電池
JP2012104414A (ja) * 2010-11-11 2012-05-31 Toyota Motor Corp 密閉型電池及び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2200768A (ja) 2011-03-25 2012-10-22 Toyota Motor Corp 容器の溶接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238105B2 (ja) 2012-04-17 2017-11-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装置筐体及び装置筐体の製造方法
JP5915445B2 (ja) 2012-08-08 2016-05-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071010B2 (ja) 2014-01-30 2017-0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溶接方法
JP2015176784A (ja) 2014-03-17 2015-10-0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DE112016005157T5 (de) 2015-11-10 2018-08-02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Stromspeichervorrichtung
JP2019123008A (ja) 2018-01-19 2019-07-2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160743A (ja) 2018-03-16 2019-09-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52460A1 (en) 2023-03-22
JPWO2021230250A1 (zh) 2021-11-18
JP7355235B2 (ja) 2023-10-03
US20230057980A1 (en) 2023-02-23
WO2021230250A1 (ja)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55235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35258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2113716A1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21004388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7238971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218217A1 (ja) 二次電池
US2023024631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23004808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23004909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19033421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0495045B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04540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414561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WO2018131377A1 (ja) 二次電池
WO2018131398A1 (ja) 二次電池
EP414201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24017073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7208683A1 (ja) 二次電池
US2023020798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369652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WO2022009997A1 (ja) 二次電池
WO2017208532A1 (ja) 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