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0058B -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0058B
CN115650058B CN202211305945.5A CN202211305945A CN115650058B CN 115650058 B CN115650058 B CN 115650058B CN 202211305945 A CN202211305945 A CN 202211305945A CN 115650058 B CN115650058 B CN 115650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lock
linkage block
linkage
cavity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59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0058A (zh
Inventor
陈文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3059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0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0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0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0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0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空腔体上连接有切换组件;切换组件上连接有八个润滑组件;使用时通过第二联动块联动第二轮体向下运动卡入轨道外侧,通过第五联动块联动第一轮体向上运动脱离轨道,在外厂人员前来维修的时间段,通过第二轮体代替损坏的第一轮体进行驱动操作,无需暂停生产加工,解决了现有设备因第一轮体损坏而导致延长生产加工进程的问题,切换操作完成后,通过第五联动块和第六联动块相配合使得空腔体保持撑起状态,相对于直接通过第二伸缩气缸保持空腔体撑起状态更加稳定,减小故障率,同时在切换过程中,通过第一圆杆和第一滑套块相配合,使第二轮体缓慢下落接触轨道,避免直接下落撞击轨道而出现部件损坏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厂房中的桥式起重机长用于辅助各个生产工序,由于使用频繁及行走速度较快,使得驱动轮磨损较快,因此需要频繁对驱动轮进行更换或者维修,作为进口设备,当驱动轮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需要预约外厂人员前来维修,在此之间桥式起重机无法使用,从而导致厂房中的各个生产工序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延长生产加工进程,降低效益,同时,在对驱动轮轴承添加润滑剂时,需要先将用于固定轴承盖的螺栓一一拧开,操作过程繁琐,若不设置轴承盖来解决添加润滑剂操作繁琐的问题,则外界杂质容易进入至轴承内部结构中,增加故障频率。
上述作为背景技术说明的事项仅用于增进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不应解释为承认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其目的是克服现有设备的驱动轮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需要联系外厂人员前来维修,在此之间桥式起重机无法使用,从而导致厂房中的各个生产工序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延长生产加工进程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包括有空腔体、盖板、连接板、切换组件和润滑组件;空腔体左侧和右侧均固接有一个盖板;空腔体上侧固接有两个连接板;空腔体上连接有切换组件;切换组件上连接有八个润滑组件。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切换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块、第一减速箱、第一电机、第二减速箱、第二电机、第一滚轮单元、第二滚轮单元、解锁单元、顶升单元和正位单元;空腔体前侧左部固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前侧固接有第一减速箱;第一减速箱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空腔体上连接有两个第一滚轮单元;位于左方的第一滚轮单元与第一减速箱相连接;空腔体上连接有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并且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位于两个第一滚轮单元之间;位于左方的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二减速箱;第二减速箱输入端连接有第二电机;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上侧均连接有一个解锁单元;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下侧均连接有一个顶升单元;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内侧均连接有四个正位单元。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位于左方的第一滚轮单元包括有第一圆环、第一轴承、第一传动杆、第一轮体和第一侧盖;空腔体前侧左部和后侧左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圆环;两个第一圆环内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之间固接有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上固接有第一轮体;两个第一圆环相背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侧盖;第一减速箱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固接。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位于左方的第二滚轮单元包括有第一圆杆、第一滑套块、支撑架、第二圆环、第二轴承、第二传动杆、第二轮体、第二侧盖和摄像头;空腔体内侧左部固接有四个第一圆杆;第一圆杆外侧面为粗糙面;四个第一圆杆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滑套块;第一滑套块内侧面为粗糙面;四个第一滑套块之间固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圆环;两个第二圆环内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之间固接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上固接有第二轮体;两个第二圆环相背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侧盖;第二减速箱输出端与第二传动杆固接;支撑架上侧前部固接有摄像头。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位于左方的解锁单元包括有第一伸缩气缸、第二滑套块、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和第三联动块;空腔体内侧下部固接有第一伸缩气缸;空腔体内侧下部固接有第二滑套块,并且第二滑套块位于第一伸缩气缸左侧;第一伸缩气缸伸缩端固接有一个第一联动块;第一联动块左侧固接有两个第二联动块;支撑架内侧下部固接有两个第三联动块;两个第二联动块分别与相邻的第三联动块相接触;两个第二联动块左侧面均为斜面;两个第三联动块右侧面均为斜面。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位于左方的顶升单元包括有第二连接块、第二伸缩气缸、第四联动块、第五联动块和第六联动块;空腔体后侧左部固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侧固接有第二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伸缩端固接有第四联动块;第四联动块下侧固接有第五联动块;第五联动块与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支撑架上侧固接有第六联动块;第五联动块与第六联动块接触;第五联动块与第六联动块相接触面均为斜面。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位于支撑架内壁前侧右方的正位单元包括有连接架、第二圆杆、推块、第一弹簧、第三电机、第七联动块、滑块、第八联动块和第二弹簧;支撑架内壁前侧右方固接有连接架;连接架下侧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圆杆;两个第二圆杆后端之间固接有推块;两个第二圆杆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圆杆固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架固接;连接架上侧固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输出轴固接有第七联动块;第七联动块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前侧固接有第八联动块;滑块后侧固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第七联动块固接。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位于前侧左方的润滑组件包括有收纳盒、顶盖、喷头和收集单元;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上侧固接有收纳盒;收纳盒上侧右部插接有顶盖;收纳盒下侧连通有喷头;喷头穿过第一圆环;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下侧连接有收集单元。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收集单元包括有第三圆环、套管和收集管;位于前方的第一轴承前侧固接有第三圆环;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下侧固接有套管;套管外侧旋接有收集管。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第一圆环内侧下部开设有凹槽。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联动块联动第二轮体向下运动卡入轨道外侧,通过第五联动块联动第一轮体向上运动脱离轨道,在外厂人员前来维修的时间段,通过第二轮体代替损坏的第一轮体进行驱动操作,无需暂停生产加工,解决了现有设备因第一轮体损坏而导致延长生产加工进程的问题,切换操作完成后,通过第五联动块和第六联动块相配合使得空腔体保持撑起状态,相对于直接通过第二伸缩气缸保持空腔体撑起状态更加稳定,减小故障率,同时在切换过程中,通过第一圆杆和第一滑套块相配合,使第二轮体缓慢下落接触轨道,避免直接下落撞击轨道而出现部件损坏现象;
在切换第二轮体之前,通过推块往复撞击第二轮体,对第二轮体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第二轮体下落后无法卡入至轨道外侧的现象,同时通过第二弹簧使推块持续对位置状态发生改变的第二轮体提供撞击力;
补充润滑剂时,通过喷头自动对第一轴承补充润滑剂,无需将第一侧盖打开,大大提高效率,并且保留了第一侧盖的保护功能,补充润滑剂时,通过第一轴承对润滑剂阻挡,使得轮滑剂向第一轴承内侧流动,提高润滑剂补充效率,通过收集管将滴落的润滑剂进行收集,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图1示出了本发明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切换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切换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切换组件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切换组件的第四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切换组件的第五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润滑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润滑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润滑组件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中标记为:
1-空腔体,2-盖板,3-连接板,201-第一连接块,202-第一减速箱,203-第一电机,204-第一圆环,205-第一轴承,206-第一传动杆,207-第一轮体,208-第一侧盖,209-第一圆杆,2010-第一滑套块,2011-支撑架,2012-第二圆环,2013-第二轴承,2014-第二传动杆,2015-第二轮体,2016-第二侧盖,2017-第二减速箱,2018-第二电机,2019-第一伸缩气缸,2020-第二滑套块,2021-第一联动块,2022-第二联动块,2023-第三联动块,2024-第二连接块,2025-第二伸缩气缸,2026-第四联动块,2027-第五联动块,2028-第六联动块,2029-连接架,2030-第二圆杆,2031-推块,2032-第一弹簧,2033-第三电机,2034-第七联动块,2035-滑块,2036-第八联动块,2037-第二弹簧,2038-摄像头,301-收纳盒,302-顶盖,303-喷头,304-第三圆环,305-套管,306-收集管,9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案1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如图1-8所示,包括有空腔体1、盖板2、连接板3、切换组件和润滑组件;空腔体1左侧和右侧均螺栓连接有一个盖板2;空腔体1上侧螺栓连接有两个连接板3;空腔体1上连接有切换组件;切换组件上连接有八个润滑组件。
切换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块201、第一减速箱202、第一电机203、第二减速箱2017、第二电机2018、第一滚轮单元、第二滚轮单元、解锁单元、顶升单元和正位单元;空腔体1前侧左部螺栓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01;第一连接块201前侧螺栓连接有第一减速箱202;第一减速箱202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电机203;空腔体1上连接有两个第一滚轮单元;位于左方的第一滚轮单元与第一减速箱202相连接;空腔体1上连接有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并且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位于两个第一滚轮单元之间;位于左方的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二减速箱2017;第二减速箱2017输入端连接有第二电机2018;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上侧均连接有一个解锁单元;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下侧均连接有一个顶升单元;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内侧均连接有四个正位单元。
位于左方的第一滚轮单元包括有第一圆环204、第一轴承205、第一传动杆206、第一轮体207和第一侧盖208;空腔体1前侧左部和后侧左部均螺栓连接有一个第一圆环204;两个第一圆环204内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轴承205;两个第一轴承205之间固接有第一传动杆206;第一传动杆206上固接有第一轮体207;两个第一圆环204相背侧均螺栓连接有一个第一侧盖208;第一减速箱202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206固接;第一圆环204内侧下部开设有凹槽91。
位于左方的第二滚轮单元包括有第一圆杆209、第一滑套块2010、支撑架2011、第二圆环2012、第二轴承2013、第二传动杆2014、第二轮体2015、第二侧盖2016和摄像头2038;空腔体1内侧左部螺栓连接有四个第一圆杆209;第一圆杆209外侧面为粗糙面;四个第一圆杆209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滑套块2010;第一滑套块2010内侧面为粗糙面;四个第一滑套块2010之间焊接有支撑架2011;支撑架2011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均螺栓连接有一个第二圆环2012;两个第二圆环2012内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轴承2013;两个第二轴承2013之间固接有第二传动杆2014;第二传动杆2014上固接有第二轮体2015;两个第二圆环2012相背侧均螺栓连接有一个第二侧盖2016;第二减速箱2017输出端与第二传动杆2014固接;支撑架2011上侧前部固接有摄像头2038。
位于左方的解锁单元包括有第一伸缩气缸2019、第二滑套块2020、第一联动块2021、第二联动块2022和第三联动块2023;空腔体1内侧下部螺栓连接有第一伸缩气缸2019;空腔体1内侧下部螺栓连接有第二滑套块2020,并且第二滑套块2020位于第一伸缩气缸2019左侧;第一伸缩气缸2019伸缩端固接有一个第一联动块2021;第一联动块2021左侧螺栓连接有两个第二联动块2022;支撑架2011内侧下部焊接有两个第三联动块2023;两个第二联动块2022分别与相邻的第三联动块2023相接触;两个第二联动块2022左侧面均为斜面;两个第三联动块2023右侧面均为斜面。
位于左方的顶升单元包括有第二连接块2024、第二伸缩气缸2025、第四联动块2026、第五联动块2027和第六联动块2028;空腔体1后侧左部螺栓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024;第二连接块2024上侧螺栓连接有第二伸缩气缸2025;第二伸缩气缸2025伸缩端固接有第四联动块2026;第四联动块2026下侧螺栓连接有第五联动块2027;第五联动块2027与第二连接块2024滑动连接;支撑架2011上侧焊接有第六联动块2028;第五联动块2027与第六联动块2028接触;第五联动块2027与第六联动块2028相接触面均为斜面。
位于支撑架2011内壁前侧右方的正位单元包括有连接架2029、第二圆杆2030、推块2031、第一弹簧2032、第三电机2033、第七联动块2034、滑块2035、第八联动块2036和第二弹簧2037;支撑架2011内壁前侧右方螺栓连接有连接架2029;连接架2029下侧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圆杆2030;两个第二圆杆2030后端之间焊接有推块2031;两个第二圆杆2030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2032,第一弹簧2032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圆杆2030焊接,第一弹簧2032的另一端与连接架2029焊接;连接架2029上侧螺栓连接有第三电机2033;第三电机2033输出轴固接有第七联动块2034;第七联动块2034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2035;滑块2035前侧焊接有第八联动块2036;滑块2035后侧焊接有第二弹簧2037,第二弹簧2037与第七联动块2034焊接。
准备工作时,将两个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安装在桥式起重机本体两侧,启动第一电机203,第一电机203驱动第一减速箱202,第一减速箱202带动第一圆环204转动,第一圆环204带动第一传动杆206在第一轴承205内侧转动,第一传动杆206带动第一轮体207转动,使得第一轮体207在轨道上滚动,从而使得两个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带动桥式起重机本体移动,实现行车功能;
当第一轮体207出现故障时,关闭第一电机203,然后第一伸缩气缸2019拉动第一联动块2021运动,第一联动块2021带动第二联动块2022在第二滑套块2020中滑动,使得第二联动块2022远离第三联动块2023,从而使支撑架2011即其上侧的零件在重力作用下往下落,使第二轮体2015下落卡至于轨道外侧,此时第二轮体2015与第一轮体207高度位置相同,此过程中支撑架2011带动第一圆杆209在第一滑套块2010内侧向下滑动,由于第一圆杆209和第一滑套块2010相接触面均为粗糙面,从而使第一滑套块2010在第一圆杆209上阻尼滑动,即第一滑套块2010缓慢向下滑动,从而使支撑架2011和其上的零件缓慢下落,避免直接下落撞击轨道而出现部件损坏现象,支撑架2011下落完成后,第六联动块2028远离第五联动块2027,此时第五联动块2027与第六联动块2028在高度位置上处于部分重叠状态,然后第二伸缩气缸2025拉动第四联动块2026运动,第四联动块2026带动第五联动块2027向前运动,使第五联动块2027重新接触第六联动块2028,由于第五联动块2027与第六联动块2028相接触面均为斜面,且支撑架2011和其上的零件承接在轨道上无法继续向下,从而使得第五联动块2027继续向前运动的同时沿着第六联动块2028的斜面向上运动,第五联动块2027带动第二连接块2024向上运动,第二连接块2024带动空腔体1向上运动,空腔体1带动其上的零件向上运动,使第一轮体207向上运动脱离轨道,启动第二电机2018,第二电机2018驱动第二减速箱2017,第二减速箱2017带动第二传动杆2014在第二轴承2013内侧转动,第二传动杆2014带动第二轮体2015转动,使第二轮体2015带动空腔体1运动,从而使第二轮体2015代替损坏的第一轮体207驱动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移动,使用时通过第二联动块2022联动第二轮体2015向下运动卡入轨道外侧,通过第五联动块2027联动第一轮体207向上运动脱离轨道,在外厂人员前来维修的时间段,通过第二轮体2015代替损坏的第一轮体207进行驱动操作,无需暂停生产加工,解决了现有设备因第一轮体207损坏而导致延长生产加工进程的问题,切换操作完成后,通过第五联动块2027和第六联动块2028相配合使得空腔体1保持撑起状态,相对于直接通过第二伸缩气缸2025保持空腔体1撑起状态更加稳定,减小故障率,同时在切换过程中,通过第一圆杆209和第一滑套块2010相配合,使第二轮体2015缓慢下落接触轨道,避免直接下落撞击轨道而出现部件损坏现象;
作为代替件的第二轮体2015在待机状态没有卡在轨道外侧,即因震动移位或安装等问题,使得待机状态的第二轮体2015没有与轨道对齐,使切换过程中第二轮体2015会出现脱离轨道的现象,在切换之前,第三电机2033带动第七联动块2034转动,第七联动块2034带动滑块2035运动,滑块2035带动第八联动块2036进行圆周运动,第八联动块2036圆周运动时接触推块2031,使第八联动块2036推动推块2031在第二圆杆2030上滑动,并对第一弹簧2032进行压缩,同时第八联动块2036带动滑块2035对第二弹簧2037进行挤压,第八联动块2036运动回原位时,第一弹簧2032回弹使推块2031运动回原位,从而使推块2031往复撞击第二轮体2015,对第二轮体2015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摄像头2038检测到第二轮体2015与轨道对齐后,关闭第三电机2033,正位过程中,第二轮体2015的位置始终在改变,即用于撞击的推块2031的运动行程需要跟随改变,此时通过第二弹簧2037自适应的第八联动块2036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用时通过推块2031往复撞击第二轮体2015,对第二轮体2015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第二轮体2015下落后无法卡入至轨道外侧的现象,同时通过第二弹簧2037使推块2031持续对位置状态发生改变的第二轮体2015提供撞击力。
实施方案2
在实施方案1的基础上,如图1-3和图9-11所示,位于前侧左方的润滑组件包括有收纳盒301、顶盖302、喷头303和收集单元;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204上侧固接有收纳盒301;收纳盒301上侧右部插接有顶盖302;收纳盒301下侧连通有喷头303;喷头303穿过第一圆环204;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204下侧连接有收集单元。
收集单元包括有第三圆环304、套管305和收集管306;位于前方的第一轴承205前侧固接有第三圆环304;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204下侧固接有套管305;套管305外侧旋接有收集管306。
首先人工将顶盖302打开,向收纳盒301内部注入轮滑剂,再将顶盖302关闭,当需要对第一轴承205补充润滑剂时,喷头303将收纳盒301内侧的润滑剂喷射至第一轴承205上侧的滚珠中,随着第一轴承205转动,润滑剂自动将沾染至其它位置的滚珠上,完成补充润滑剂操作,此过程中,通过第一轴承205对润滑剂阻挡,使得轮滑剂向第一轴承205内侧流动,提高润滑剂补充效率,部分润滑剂滴落汇集在凹槽91中,然后从凹槽91流入至收集管306中进行收集,之后人工将收集管306拧出,对其内侧的润滑剂集中收集,使用时通过喷头303自动对第一轴承205补充润滑剂,无需将第一侧盖208打开,大大提高效率,并且保留了第一侧盖208的保护功能,补充润滑剂时,通过第一轴承205对润滑剂阻挡,使得轮滑剂向第一轴承205内侧流动,提高润滑剂补充效率,通过收集管306将滴落的润滑剂进行收集,避免浪费。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7)

1.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包括有空腔体(1)、盖板(2)和连接板(3);空腔体(1)左侧和右侧均固接有一个盖板(2);空腔体(1)上侧固接有两个连接板(3);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切换组件和润滑组件;空腔体(1)上连接有切换组件;切换组件上连接有八个润滑组件;
切换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块(201)、第一减速箱(202)、第一电机(203)、第二减速箱(2017)、第二电机(2018)、第一滚轮单元、第二滚轮单元、解锁单元、顶升单元和正位单元;空腔体(1)前侧左部固接有第一连接块(201);第一连接块(201)前侧固接有第一减速箱(202);第一减速箱(202)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电机(203);空腔体(1)上连接有两个第一滚轮单元;位于左方的第一滚轮单元与第一减速箱(202)相连接;空腔体(1)上连接有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并且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位于两个第一滚轮单元之间;位于左方的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前侧上部固接有第二减速箱(2017);第二减速箱(2017)输入端连接有第二电机(2018);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上侧均连接有一个解锁单元;两个第二滚轮单元下侧均连接有一个顶升单元;两个第二滚轮单元内侧均连接有四个正位单元;
位于左方的第一滚轮单元包括有第一圆环(204)、第一轴承(205)、第一传动杆(206)、第一轮体(207)和第一侧盖(208);空腔体(1)前侧左部和后侧左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圆环(204);两个第一圆环(204)内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轴承(205);两个第一轴承(205)之间固接有第一传动杆(206);第一传动杆(206)上固接有第一轮体(207);两个第一圆环(204)相背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一侧盖(208);第一减速箱(202)输出端与第一传动杆(206)固接;
位于左方的第二滚轮单元包括有第一圆杆(209)、第一滑套块(2010)、支撑架(2011)、第二圆环(2012)、第二轴承(2013)、第二传动杆(2014)、第二轮体(2015)、第二侧盖(2016)和摄像头(2038);空腔体(1)内侧左部固接有四个第一圆杆(209);第一圆杆(209)外侧面为粗糙面;四个第一圆杆(209)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滑套块(2010);第一滑套块(2010)内侧面为粗糙面;四个第一滑套块(2010)之间固接有支撑架(2011);支撑架(2011)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圆环(2012);两个第二圆环(2012)内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轴承(2013);两个第二轴承(2013)之间固接有第二传动杆(2014);第二传动杆(2014)上固接有第二轮体(2015);两个第二圆环(2012)相背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侧盖(2016);第二减速箱(2017)输出端与第二传动杆(2014)固接;支撑架(2011)上侧前部固接有摄像头(203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其特征是,位于左方的解锁单元包括有第一伸缩气缸(2019)、第二滑套块(2020)、第一联动块(2021)、第二联动块(2022)和第三联动块(2023);空腔体(1)内侧下部固接有第一伸缩气缸(2019);空腔体(1)内侧下部固接有第二滑套块(2020),并且第二滑套块(2020)位于第一伸缩气缸(2019)左侧;第一伸缩气缸(2019)伸缩端固接有一个第一联动块(2021);第一联动块(2021)左侧固接有两个第二联动块(2022);支撑架(2011)内侧下部固接有两个第三联动块(2023);两个第二联动块(2022)分别与相邻的第三联动块(2023)相接触;两个第二联动块(2022)左侧面均为斜面;两个第三联动块(2023)右侧面均为斜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其特征是,位于左方的顶升单元包括有第二连接块(2024)、第二伸缩气缸(2025)、第四联动块(2026)、第五联动块(2027)和第六联动块(2028);空腔体(1)后侧左部固接有第二连接块(2024);第二连接块(2024)上侧固接有第二伸缩气缸(2025);第二伸缩气缸(2025)伸缩端固接有第四联动块(2026);第四联动块(2026)下侧固接有第五联动块(2027);第五联动块(2027)与第二连接块(2024)滑动连接;支撑架(2011)上侧固接有第六联动块(2028);第五联动块(2027)与第六联动块(2028)接触;第五联动块(2027)与第六联动块(2028)相接触面均为斜面。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其特征是,位于支撑架(2011)内壁前侧右方的正位单元包括有连接架(2029)、第二圆杆(2030)、推块(2031)、第一弹簧(2032)、第三电机(2033)、第七联动块(2034)、滑块(2035)、第八联动块(2036)和第二弹簧(2037);支撑架(2011)内壁前侧右方固接有连接架(2029);连接架(2029)下侧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圆杆(2030);两个第二圆杆(2030)后端之间固接有推块(2031);两个第二圆杆(2030)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2032),第一弹簧(2032)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圆杆(2030)固接,第一弹簧(2032)的另一端与连接架(2029)固接;连接架(2029)上侧固接有第三电机(2033);第三电机(2033)输出轴固接有第七联动块(2034);第七联动块(2034)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2035);滑块(2035)前侧固接有第八联动块(2036);滑块(2035)后侧固接有第二弹簧(2037),第二弹簧(2037)与第七联动块(2034)固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其特征是,位于前侧左方的润滑组件包括有收纳盒(301)、顶盖(302)、喷头(303)和收集单元;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204)上侧固接有收纳盒(301);收纳盒(301)上侧右部插接有顶盖(302);收纳盒(301)下侧连通有喷头(303);喷头(303)穿过第一圆环(204);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204)下侧连接有收集单元。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其特征是,收集单元包括有第三圆环(304)、套管(305)和收集管(306);位于前方的第一轴承(205)前侧固接有第三圆环(304);位于前方的第一圆环(204)下侧固接有套管(305);套管(305)外侧旋接有收集管(306)。
7.按照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其特征是,第一圆环(204)内侧下部开设有凹槽(91)。
CN202211305945.5A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Active CN115650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5945.5A CN115650058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5945.5A CN115650058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0058A CN115650058A (zh) 2023-01-31
CN115650058B true CN115650058B (zh) 2023-06-02

Family

ID=8499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5945.5A Active CN115650058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005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79414B1 (ko) * 2019-08-27 2021-07-26 맹수영 전동식 갠트리 크레인 조립체
CN212244831U (zh) * 2020-05-29 2020-12-29 上海速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窄体式智能四向穿梭搬运车
CN111891910A (zh) * 2020-07-21 2020-11-06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气自动化的建筑装修用升降装置
CN113772309B (zh) * 2021-09-08 2022-10-25 安徽哥伦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穿梭车
CN216667226U (zh) * 2022-02-08 2022-06-03 河南平原同力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蒸养车轴承自动喷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0058A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7562B (zh) 辊压机
CN107960943A (zh) 一种全自动城市建筑外墙高空玻璃擦窗机械手
CN115650058B (zh) 一种切换型自动行车轮组
CN115026153B (zh) 一种降低钢板损耗的高强钢精密矫平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4278134B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梳齿交换装置
CN115196462B (zh) 一种可进行限位的电梯轿厢及其限位方法
CN217165609U (zh) 一种油封骨架加工过程中废料清理装置
CN209909518U (zh) 一种烧结台车车轮随动装置
CN114212705A (zh) 一种铁路救援用行走式起重设备
CN214213395U (zh) 一种高速列车用减振器压力缸加工珩磨机
CN208594000U (zh) 一种新型移动式架车机构
CN111036682A (zh) 用于平整机操作侧的多段轨道式换辊横移车及其使用方法
CN213823735U (zh) 一种旋转式滤清器纸芯上端盖
RU2404040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азборки колесно-моторного блока локомотива (варианты)
CN201647536U (zh) 水平垃圾压缩机提门切料装置
CN2157835Y (zh) 皮辊轴承残油清除装置
CN207030877U (zh) 一种伸缩高空作业车拖链系统
CN205184400U (zh) 一种套筒滚子链防断报警装置
CN113623359B (zh) 一种用于大型龙门式多向矫正液压机的双向移动缓冲装置
CN213163033U (zh) 一种用于坩埚的出锭装置
CN213949581U (zh) 一种塔架运输用滚轮
CN211572787U (zh) 一种立体车库双轨行走装置
CN220679130U (zh) 一种硬质合金环生产用压制设备
CN214516172U (zh) 一种基于撕裂方管吸能的消能端头
CN212190608U (zh) 用于平整机操作侧的多段轨道式换辊横移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