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7327A - 一种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47327A CN115647327A CN202211381822.XA CN202211381822A CN115647327A CN 115647327 A CN115647327 A CN 115647327A CN 202211381822 A CN202211381822 A CN 202211381822A CN 115647327 A CN115647327 A CN 1156473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oling device
- die
- extension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铸模具,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压铸模具中的冷却装置无法作为镶件,导致冷却性能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压铸的压铸模具,压铸模具包括:底座;模具本体,模具本体设于底座且内部设有型腔;浇注装置,浇注装置与模具本体配合,浇注装置的至少部分与型腔连通,并能够对型腔内的待浇注空间进行浇注,形成浇注产品;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模具本体配合连接,冷却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型腔内,冷却装置的内部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冷却水,隔水片,隔水片设于容纳槽内,隔水片与容纳槽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冷却水能够通过间隙绕过隔水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浇口正对模具凸起特征。此时,模具受到铝液直接正对着的高速冲击,当过多的铝液冲击到凸型中时,会导致凸型局部温度过热,产生冲蚀和烧附,这时候,对凸型的冷却性能的要求就格外的重要。目前,常规的冷却装置冷却性能不足,也无法作为镶件发挥冷却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压铸模具中的冷却装置无法作为镶件,导致冷却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压铸模具包括:底座;模具本体,模具本体设于底座且内部设有型腔;浇注装置,浇注装置与模具本体配合,浇注装置的至少部分与型腔连通,并能够对型腔内的待浇注空间进行浇注,形成浇注产品;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模具本体配合连接,冷却装置的至少部分位于型腔内,冷却装置的内部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冷却水,隔水片,隔水片设于容纳槽内,隔水片与容纳槽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冷却水能够通过间隙绕过隔水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底座与模具本体相互配合,便于浇注装置进行浇注工作,通过将冷却装置直接镶嵌在型腔内,让冷却装置在浇注的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的发挥冷却的作用,避免在浇注产品的过程中出现局部过热,容纳槽的设置让冷却装置内具有容纳冷却水的空间,提升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隔水片的设置,在不影响冷却性能的前提下,将每个容纳槽划分为两个部分,降低了进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上方的水压,让冷却水的流动更加容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与模具本体连接,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位于型腔内部,间隙位于隔水片靠近第一端的一侧;中心柱,中心柱设于壳体的内部,中心柱的外表面设有延伸部,延伸部向壳体的方向延伸并与壳体接触,延伸部有多个,相邻的延伸部之间形成容纳槽,底座上设有连接孔,进水管道与排水管道通过连接孔进入容纳槽内,进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位于贴合延伸段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壳体的设置让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也让中心柱与壳体之间形成空间,延伸部的设置让中心柱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形成容纳槽,连接孔的设置让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都能够与容纳槽连接,在浇注过程中保证冷却水处于流动状态,通过不断的输入新的冷却水,保证冷却装置的冷却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延伸部包括:贴合延伸段,贴合延伸段与壳体连接,且靠近第一端的一侧与底座接触;凹陷延伸段,凹陷延伸段于壳体连接,且凹陷延伸段靠近第二端的一侧向靠近第一端的方向凹陷;其中,当冷却装置安装于模具本体时,相邻的容纳槽通过凹陷延伸段连通,形成水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贴合延伸段的设置让冷却装置与底座之间形成密封,限制了冷却水在容纳槽内的流向,凹陷延伸段的设置让相邻的容纳槽之间能够相互连通,通过一根进水管道就能够将多个容纳槽填满,延长了水路的同时也固定了水路的流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设于容纳槽靠近中心柱的一侧;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设于容纳槽靠近壳体的一侧;其中,隔水片分别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配合,以固定于容纳槽内,隔水片的数量与第一固定槽数量相同,隔水片设于容纳槽的中心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的设置,让隔水片的安装更加牢固,隔水片位于容纳槽中心的设置,让隔水片能够将一个容纳槽分成相同的两部分,避免隔水片的两侧水压不同,确保冷却水的顺利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凹陷延伸段靠近壳体一侧具有第一弧面,凹陷延伸段靠近中心柱一侧具有第二弧面,第一弧面远离中心柱一侧向第二端延伸,第二弧面靠近中心柱一侧向第二端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的设置,让凹陷延伸段的加工更加便捷,同时弧形的设置能够减少冷却水流动带来的磨损,延长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型芯,型芯设于中心柱的内部,型芯贯穿壳体并与底座配合连接,以固定冷却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型芯的设置,让冷却装置与下模在固定时无需借助其他结构,减少了;冷却装置因为固定带来的磨损,让压铸模具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进一步的延长了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定位凸棱,定位凸棱设于壳体的外表面,定位凸棱与模具本体配合,便于冷却装置的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定位凸棱的设置,让冷却装置在安装时,能够通过定位凸棱进行定位,实现冷却装置的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压铸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具本体与浇注装置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具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冷却装置与模具本体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冷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隔水片与容纳槽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处截面图;
图9为本发明凹陷延伸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底座的仰视图;
图11为图10中B-B处截面图;
图12为本发明水路具象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压铸模具;110-底座;111-连接孔;120-模具本体;121-上模;122-下模;130-浇注装置;131-内浇口;140-型腔;200-冷却装置;210-壳体;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20-中心柱;230-凹陷延伸段;231-第一弧面;232-第二弧面;240-贴合延伸段;250-容纳槽;251-第一固定槽;252-第二固定槽;260-定位凸棱;270-型芯;280-进水管道;290-排水管道;300-水路;310-延伸部;320-隔水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100,压铸模具100包括:底座110;模具本体120,模具本体120设于底座110且内部设有型腔140;浇注装置130,浇注装置130与模具本体120配合,浇注装置130的至少部分与型腔140连通,并能够对型腔140内的待浇注空间进行浇注,形成浇注产品;冷却装置200,冷却装置200与模具本体120配合连接,冷却装置200的至少部分位于型腔140内,冷却装置200的内部设有容纳槽250,容纳槽250用于容纳冷却水;隔水片320,隔水片320设于容纳槽250内,隔水片320与容纳槽25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冷却水能够通过间隙绕过隔水片320。
底座110的内部设有容纳空间,模具本体120的至少部分放置在容纳空间内,模具本体120包括上模121与下模122,下模122的上表面与底座110的上表面平齐,下模122的中心位置设有供冷却装置200安装的安装位,上模121与下模122贴合形成型腔140,浇注装置130设于模具本体120的侧面,浇注装置130的一端设有内浇口131,内浇口131进入型腔140内部,内浇口131处能够输出金属液体,将型腔140内部的空气置换,形成浇注产品,冷却装置200设于浇注产品的下方,并在浇注过程中能够与浇注产品接触,冷却装置200的内部设有容纳槽250,当浇注装置130进行浇注时,容纳槽250的内部具有能够循环的冷却水,让冷却装置200的温度能够快速降低,同时能够吸收浇注过程中发出的热量,让型腔140内部的温度快速降低,加速浇注产品的形成,提升浇注产品制作的工作效率。
每个容纳槽250内均设有隔水片320,隔水片320呈长方体,隔水片320靠近第二端212一侧与壳体210平齐,在靠近第一端211一侧留有间隙,进水管道280在进水的过程中,隔水片320靠近进水管道280一侧的水位逐渐升高,直至超过隔水片320后,冷却水从间隙流动到隔水片320的另一侧,另一侧的冷却水逐渐上升,并能够通过凹陷延伸段230进入相邻的容纳槽250内,依次类推,直至每个容纳槽250内充满冷却水。
隔水片320将容纳槽250分成了两个部分,当容纳槽250内充满水时,进水管道280上方的水量减小,水压降低,进水管道280在从下至上往容纳槽250内输水时,变得更加轻松,排水管道290上方的水压也随之减小,排水管道290处的水流流速也随之降低,排水量减小,进水管道280的输水速度也能相应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隔水片320的厚度较薄,占用的容纳槽250的空间较小,不会影响冷却装置200的冷却性能。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液体通常为铝液,内浇口131在进行浇注时,铝液的喷出速度很快,通常在45m/s至60m/s之间,喷出的铝液的温度在650℃至750℃之间,在高速冲击的过程中,若冷却装置200的冷却性能不足,容易造成模具本体120的部分位置温度过高,铝和铁之间溶解的倾向会提升,造成模具损坏。
底座110与模具本体120相互配合,便于浇注装置130进行浇注工作,通过将冷却装置200直接镶嵌在型腔140内,让冷却装置200在浇注的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的发挥冷却的作用,避免在浇注产品的过程中出现局部过热,容纳槽250的设置让冷却装置200内具有容纳冷却水的空间,提升了冷却装置200的冷却效果,隔水片320的设置,在不影响冷却性能的前提下,将每个容纳槽250划分为两个部分,降低了进水管道280与排水管道290上方的水压,让冷却水的流动更加容易。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10至图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200包括:壳体210,壳体210与模具本体120连接,壳体2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第一端211位于型腔140内部,间隙位于隔水片320靠近第一端211的一侧;中心柱220,中心柱220设于壳体210的内部,中心柱220的外表面设有延伸部310,延伸部310向壳体210的方向延伸并与壳体210接触,延伸部310有多个,相邻的延伸部310之间形成容纳槽250,底座110上设有连接孔111,进水管道280与排水管道290通过连接孔111进入容纳槽250内,进水管道280与排水管道290位于贴合延伸段240的两侧。
壳体210的上端为第二端212,下端为第一端211,壳体210整体呈圆柱状,壳体210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柱220,中心柱220为空心圆柱,中心柱220的下表面与底座110接触,底座110上设有连接孔111,连接孔111通常有三个,其中一个连接孔111与中心柱220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其余两个连接孔111用于连接进水管道280和排水管道290,冷却水通过进水管道280输入到容纳槽250内,在通过排水管道290排出容纳槽250,延伸部310用于连接中心柱220与壳体210,延伸部310通常有四个,四个延伸部310的厚度相同,并环绕中心柱220均布,四个延伸部310环绕布置形成四个大小相同的容纳槽250,每个容纳槽250内均能存储冷却水。
压铸模具100使用时,第二端212与底座110贴合,外界水源先通过底座110将冷却水送入容纳槽250内,再控制浇注装置130进行浇注,当浇注装置130进行浇注时,每个容纳槽250内均为装满水的状态,以此来保证冷却装置200的冷却性能,在浇注的过程中,内浇口131处喷出的金属液体温度较高,容纳槽250内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较快,因此,进水管道280需要不断的往容纳槽250内部输送冷却水,溢出的冷却水通过排水管道290排出,让容纳槽250的冷却水保持流动,来降低冷却水的温度。
优选的,对壳体210的外表面进行软氮化处理,提升壳体210承受高温的能力。
壳体210的设置让冷却装置200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也让中心柱220与壳体210之间形成空间,延伸部310的设置让中心柱220与壳体2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形成容纳槽250,连接孔111的设置让进水管道280和排水管道290都能够与容纳槽250连接,在浇注过程中保证冷却水处于流动状态,通过不断的输入新的冷却水,保证冷却装置200的冷却性能。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5至图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延伸部310包括:贴合延伸段240,贴合延伸段240与壳体210连接,且靠近第一端211的一侧与底座110接触;凹陷延伸段230,凹陷延伸段230于壳体210连接,且凹陷延伸段230靠近第二端212的一侧向靠近第一端211的方向凹陷;其中,当冷却装置200安装于模具本体120时,相邻的容纳槽250通过凹陷延伸段230连通,形成水路300。
贴合延伸段240只有一个,贴合延伸段240与底座110贴合,且密封性良好,冷却水无法通过贴合延伸段240进入相邻的容纳槽250内,进水管道280与排水管道290位于两个相邻的容纳槽250内,且贴合延伸段240位于这两个相邻的容纳槽250之间,凹陷延伸段230向容纳槽250的内部凹陷,当容纳槽250内冷却水装满时,因为凹陷容纳槽250与底座110之间存在高度差,装满冷却水的容纳槽250内的冷却水会向相邻的容纳槽250内流动,形成水路300。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冷却水无法从贴合延伸段240处流过,而多个容纳槽250环绕中心柱220设置,因此,冷却水填满容纳槽250的顺序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且流向唯一,不会出现有支路分流的情况。
举例来说,进水管道280位于排水管道290的逆时针方向,当进水管道280往容纳槽250内送水时,冷却水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填满容纳槽250,最后填满排水管道290所在的容纳槽250,当排水管道290所在的容纳槽250被填满后,排水管道290开始往外部排水,排水量与进水管道280的进水量保持一致。
贴合延伸段240的设置让冷却装置200与底座110之间形成密封,限制了冷却水在容纳槽250内的流向,凹陷延伸段230的设置让相邻的容纳槽250之间能够相互连通,通过一根进水管道280就能够将多个容纳槽250填满,延长了水路300的同时也固定了水路300的流向。
【第四实施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200还包括:第一固定槽251,第一固定槽251设于容纳槽250靠近中心柱220的一侧;第二固定槽252,第二固定槽252设于容纳槽250靠近壳体210的一侧;其中,隔水片320分别与第一固定槽251和第二固定槽252配合,以固定于容纳槽250内,隔水片320的数量与第一固定槽251的数量相同,隔水片320设于容纳槽250的中心位置。
第一固定槽251和第二固定槽252的数量相同,容纳槽250靠近中心柱220的一侧呈第一弧形,第一固定槽251位于第一弧形的中段位置,并向容纳槽250的内部延伸,容纳槽250靠近壳体210的一侧呈第二弧形,第二固定槽252位于第二弧形的中段位置,第一固定槽251与第二固定槽252的深度相同,并且与隔水片320的长度一致,确保隔水片320安装后,隔水片320的底部与容纳槽25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第一固定槽251与第二固定槽252的设置,让隔水片320的安装更加牢固,隔水片320位于容纳槽250中心的设置,让隔水片320能够将一个容纳槽250分成相同的两部分,避免隔水片320的两侧水压不同,确保冷却水的顺利流动。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凹陷延伸段230靠近壳体210一侧具有第一弧面231,凹陷延伸段230靠近中心柱220一侧具有第二弧面232,第一弧面231远离中心柱220一侧向第二端212延伸,第二弧面232靠近中心柱220一侧向第二端212延伸。
第一弧面231靠近中心柱220的一侧向第二端212的方向延伸,第一弧面231朝向容纳槽250的内部,第二弧面232靠近壳体210的一侧向第二端212的方向延伸,第二弧面232朝向容纳槽250的内部。
第一弧面231与第二弧面232的设置,让凹陷延伸段230的加工更加便捷,同时弧形的设置能够减少冷却水流动带来的磨损,延长冷却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第六实施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200还包括:型芯270,型芯270设于中心柱220的内部,型芯270贯穿壳体210并与底座110配合连接,以固定冷却装置200。
型芯270呈圆柱状并设于中心柱220的内部,型芯270靠近第二端212的一侧与连接孔111配合,实现冷却装置200的固定。
型芯270的设置,让冷却装置200与下模122在固定时无需借助其他结构,减少了冷却装置200因为固定带来的磨损,让压铸模具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进一步的延长了冷却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第七实施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200还包括:定位凸棱260,定位凸棱260设于壳体210的外表面,定位凸棱260与模具本体120配合,便于冷却装置200的定位。
定位凸棱260有两个,两个定位凸棱260相对设置,下模122的下表面设有定位凸棱260的安装位,在安装冷却装置200时,只需转动壳体210让定位凸棱260与安装位配合,实现冷却装置200的快速安装。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具(100)包括:
底座(110);
模具本体(120),所述模具本体(120)设于所述底座(110)且内部设有型腔(140);
浇注装置(130),所述浇注装置(130)与所述模具本体(120)配合,所述浇注装置(13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型腔(140)连通,并能够对所述型腔(140)内的待浇注空间进行浇注,形成浇注产品;
冷却装置(200),所述冷却装置(200)与所述模具本体(120)配合连接,所述冷却装置(20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型腔(140)内,所述冷却装置(200)的内部设有容纳槽(250),所述容纳槽(250)用于容纳冷却水;
隔水片(320),所述隔水片(320)设于所述容纳槽(250)内,所述隔水片(320)与所述容纳槽(25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冷却水能够通过所述间隙绕过所述隔水片(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00)包括:
壳体(210),所述壳体(210)与所述模具本体(120)连接,所述壳体(2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所述第一端(211)位于所述型腔(140)内部,所述间隙位于所述隔水片(320)靠近所述第一端(211)的一侧;
中心柱(220),所述中心柱(220)设于所述壳体(210)的内部,所述中心柱(220)的外表面设有延伸部(310),所述延伸部(310)向所述壳体(210)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壳体(210)接触,所述延伸部(310)有多个,相邻的所述延伸部(310)之间形成所述容纳槽(2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00)还包括:
第一固定槽(251),所述第一固定槽(251)设于所述容纳槽(250)靠近所述中心柱(220)的一侧;
第二固定槽(252),所述第二固定槽(252)设于容纳槽(250)靠近所述壳体(210)的一侧;
其中,所述隔水片(320)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槽(251)和所述第二固定槽(252)配合,以固定于所述容纳槽(25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片(32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固定槽(251)的数量相同,所述隔水片(320)设于所述容纳槽(250)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10)包括:
贴合延伸段(240),所述贴合延伸段(240)与所述壳体(210)连接,且靠近所述第一端(211)的一侧与所述底座(110)接触;
凹陷延伸段(230),所述凹陷延伸段(230)于所述壳体(210)连接,且所述凹陷延伸段(230)靠近所述第二端(212)的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一端(211)的方向凹陷;
其中,当所述冷却装置(200)安装于所述模具本体(120)时,相邻的所述容纳槽(250)通过所述凹陷延伸段(230)连通,形成水路(3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上设有连接孔(111),进水管道(280)与排水管道(290)通过所述连接孔(111)进入所述容纳槽(250)内,所述进水管道(280)与所述排水管道(290)位于所述贴合延伸段(240)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延伸段(230)靠近所述壳体(210)一侧具有第一弧面(231),所述凹陷延伸段(230)靠近所述中心柱(220)一侧具有第二弧面(232),所述第一弧面(231)远离所述中心柱(220)一侧向所述第二端(212)延伸,所述第二弧面(232)靠近所述中心柱(220)一侧向所述第二端(212)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00)还包括:
型芯(270),所述型芯(270)设于所述中心柱(220)的内部,所述型芯(270)贯穿所述壳体(210)并与所述底座(110)配合连接,以固定所述冷却装置(200)。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铸模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00)还包括:
定位凸棱(260),所述定位凸棱(260)设于所述壳体(210)的外表面,所述定位凸棱(260)与所述模具本体(120)配合,便于所述冷却装置(200)的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81822.XA CN115647327A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压铸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81822.XA CN115647327A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压铸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47327A true CN115647327A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5015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81822.XA Pending CN115647327A (zh) | 2022-11-07 | 2022-11-07 | 一种压铸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47327A (zh) |
-
2022
- 2022-11-07 CN CN202211381822.XA patent/CN11564732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720924U (zh) | 电机及车辆 | |
CN115647327A (zh) | 一种压铸模具 | |
CN111036856A (zh) | 一种减少气缸打磨水口的浇注模具 | |
EP0083657B1 (en) | Mold and structure of vent part thereof | |
RU2249493C2 (ru) | Машина для непрерывной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ой разливки металла | |
CN112743065A (zh) | 一种用于翻转定向冷却铸造成型装置的模具系统 | |
CN214392237U (zh) | 一种装载机制动盘消失模一箱多件阶梯进水浇注系统 | |
CN215468000U (zh) | 一种电机壳铸造模具 | |
CN210475481U (zh) | 散热灯罩的压铸模具 | |
KR20090059912A (ko) | 다이캐스팅 금형 냉각용 보어 핀 | |
JPS59141347A (ja) | 連続鋳造用鋳型 | |
CN217757530U (zh) | 一种高炉泥炮打泥机构的冷却装置 | |
CN211915448U (zh) | 一种支架水泵壳体压铸模具 | |
CN212525943U (zh) | 一种减少气缸打磨水口的浇注模具 | |
CN214290819U (zh) | 一种浸入式水口吐出口尺寸可调节的内模具 | |
CN217252619U (zh) | 一种浇注用砂箱 | |
CN218362014U (zh) | 一种超大型压铸模具用冷却机构 | |
CA1234961A (en) | Tundish with fluid flow control structure | |
KR100530101B1 (ko) | 턴디쉬 내부 용강의 와류발생 억제 댐 | |
KR102308297B1 (ko) | 주조용 쉬라우드 노즐 | |
CN216441643U (zh) | 一种浇铸机 | |
KR100380734B1 (ko) | 턴디쉬노즐 | |
JP2004025248A (ja) |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鋳造用ボアピン | |
CN21725272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壳体的成型模具 | |
CN218693829U (zh) | 一种具有整体复合稳流器的中间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