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6898B - 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6898B
CN115636898B CN202211307294.3A CN202211307294A CN115636898B CN 115636898 B CN115636898 B CN 115636898B CN 202211307294 A CN202211307294 A CN 202211307294A CN 115636898 B CN115636898 B CN 115636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deionized water
emulsion
strippable
init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72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36898A (zh
Inventor
左宗朝
黄凌云
赵敏子
李永兰
梁显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sheng Yin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
Guangdong Yinyang Environment-Friendly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sheng Yin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
Guangdong Yinyang Environment-Friendly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sheng Yin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 Guangdong Yinyang Environment-Friendly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sheng Yin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072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6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6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6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36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6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属于丙烯酸乳液技术领域,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259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130份,丙烯酸丁酯300305份,甲基丙烯酸33.5份,丙烯酰胺3.28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3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352份,乳化剂20~24份,引发剂22.53份,pH调节剂2份,交联剂0.71.5份,去离子水558579份。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涂覆于基材表面时,乳液的成膜效果好,涂膜具有高内聚强度的同时,涂膜对基材表面的附着力不会太大,更容易剥离,并且涂膜剥离时,涂膜不会残留在产品的表面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因而涂膜可以作为保护膜广泛用于对产品的保护和包装。

Description

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乳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背景技术
保护膜是一种用于对产品表面进行保护、包装的材料,能够使产品在制造、运输、二次加工、贮存、使用等过程中免受污染、划伤及氧化等。保护膜一般由基材层和压敏胶层组成,生产工序较多,制造成本较高,通常以涂布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即在已经制得的膜状基材上,涂布乳液态或者溶液态的压敏胶粘剂,然后加热除去溶剂或者分散剂,卷取而得到的保护膜。
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成膜后可以作为产品的保护膜,但是现有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在成膜后,涂膜的内聚强度和对基材表面的附着力很难同时做到剥离要求,涂膜的内聚强度高时,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也越大,使得涂膜不易剥离,而涂膜的内聚强度低时,涂膜又容易断裂,使得涂膜会残留在产品的表面,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旨在解决现有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成膜后,涂膜的内聚强度和对基材表面附着力很难同时做到剥离要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59~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130份,丙烯酸丁酯300~305份,甲基丙烯酸3~3.5份,丙烯酰胺3.2~8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3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35~2份,乳化剂20~24份,引发剂2~2.53份,pH调节剂2份,交联剂0.7~1.5份,去离子水558~579份。
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按重量份的配比为(2~2.3)∶1∶(2.2~2.6)。
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中,所述交联剂为己二酸二酰肼,且交联剂和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按重量份的配比为1∶(2~3)。
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中,所述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按重量份的配比为1∶(1~2.5)。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氧化剂1~1.5份,还原剂0.5~1份;所述氧化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还原剂为羟乙酸亚磺酸钠、抗坏血酸和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中,所述乳化剂包括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其中,所述阴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钠和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非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烯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中,所述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pH调节剂包括氨水、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乳化剂和250~255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9.5~22.5份的乳化剂和235~24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59~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13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0~305份的丙烯酸丁酯、3~3.5份的甲基丙烯酸、3.2~8份的丙烯酰胺、0.35~2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4~3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5~1份的引发剂和5~1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2~1.5份引发剂和30~35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0~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的温度处于80~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pH调节剂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0.7~1.5份的交联剂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0~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1.5份的氧化剂和15~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5~1份的还原剂和15~20份的去离子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保护膜,该可剥离保护膜由前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涂覆在基材上形成。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甲基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搭配使用,来使可剥离丙烯酸乳液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得到调整,进而对涂膜的硬度、柔韧性、内聚强度等进行平衡,使得涂膜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而且涂膜柔性好,具有很好的抗回粘性能和高内聚强度,易于剥离;此外,通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交联剂等功能单体的共同作用的,能够使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成膜效果好,涂膜具有高内聚强度的同时,涂膜对基材表面的附着力不会太大,更容易剥离,并且涂膜剥离时,涂膜不会残留在产品的表面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保护膜,该可剥离保护膜由可剥离丙烯酸成膜后形成,并且可剥离保护膜形成后,拉伸强度高,耐水性能好,同时其对基材的附着力不会太大,易于剥离的同时,可剥离保护膜不会残留在产品表面,因而本发明提供的可剥离保护膜能够广泛用于对产品的保护和包装。
此外,本发明的可剥离保护膜相较于现有保护膜,无需设置基材层,因而生产工序能够简化,制造成本能够降低,能够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成膜后在马口铁上的剥离效果。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成膜后在PE(聚乙烯)板上的剥离效果。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成膜后在镀锌板上的剥离效果。
图4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成膜后在ABS-PC-PP复合板上的剥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59~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130份,丙烯酸丁酯300~305份,甲基丙烯酸3~3.5份,丙烯酰胺3.2~8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3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35~2份,乳化剂20~24份,引发剂2~2.53份,pH调节剂2份,交联剂0.7~1.5份,去离子水558~579份。
上述组成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其能够使形成的涂膜具有较好的硬度,有利于保护产品,避免产品出现划伤的情况,而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能够改善涂膜的柔韧性,从而使涂膜更容易剥离,但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5℃)和丙烯酸丁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55℃)相差较大,难以使涂膜同时兼顾较好的柔韧性、高内聚强度和硬度。因此,在上述组成中,还引入有硬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由于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处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之间,因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引入能够使乳液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处于适宜范围内,并可对涂膜的硬度、柔韧性、内聚强度等进行平衡,从而使涂膜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而且涂膜柔性好(使涂膜附着力不会太大),具有很好的抗回粘性能和高内聚强度,易于剥离。
上述组成中,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能够为乳液提供硅醇键,乳液成膜后,能够提高涂膜的内聚强度,使得涂膜的拉伸强度可以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但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用量不宜过多,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用量多时,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会增加,反而使涂膜不易剥离。
上述组成中,甲基丙烯酸的引入能够使乳液成膜后,涂膜与基材表面之间形成氢键,提高涂膜内聚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涂膜的附着力,因而甲基丙烯酸的用量不宜过多。丙烯酰胺具有碳碳双键和酰胺基,可与甲基丙烯酸搭配使用,并与甲基丙烯酸上的羧基形成一定的交联体系,从而可以提高涂膜的内聚强度,但丙烯酰胺不宜过多,丙烯酰胺的用量大时,涂膜的耐水性会差,使得涂膜不能好的对产品进行保护。
上述组成中,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可与交联剂产生交联,可以提高涂膜的内聚强度,使得撕膜时涂膜不易断裂。
进一步的,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按重量份的配比为(2~2.3)∶1∶(2.2~2.6)时,可以使乳液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10℃范围内。乳液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温度范围内时,乳液的性能最佳,乳液成膜后不会出现柔韧性不足,容易发粘进而影响剥离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为己二酸二酰肼,且交联剂和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按重量份的配比为1∶(2~3)。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上的乙酰乙酰基团和己二酸二酰肼上的肼基能够产生交联,从而可以提高涂膜的内聚强度,撕膜时涂膜不易断裂,但是,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和己二酸二酰肼搭配使用时,己二酸二酰肼的占比不宜过大,否则涂膜的耐水性会差,使得涂膜不能很好的对产品进行保护;而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占比太大时,涂膜的剥离强度不够,剥离时容易断裂。本发明中,交联剂和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的重量份配比在上述范围内时,涂膜能够更好的剥离,且涂膜的耐水性能好。
进一步的,所述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按重量份的配比为1∶(1~2.5)。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搭配使用时,甲基丙烯酸的占比不宜过大,否则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太好,反而会使涂膜不易剥离,而甲基丙烯酸的占比较小时,涂膜的拉伸强度下降,剥离涂膜时涂膜容易断裂,并且涂膜的耐水性能变差。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重量份配比在上述范围内时,乳液成膜形成的涂膜性能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氧化剂1~1.5份,还原剂0.5~1份;所述氧化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还原剂为羟乙酸亚磺酸钠、抗坏血酸和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用于对乳液中的残余单体进行处理,提高软硬单体和功能单体的转化效率,消除刺激性气味,使乳液的气味降低,环保的同时,改善了施工者的身体健康。
进一步的,所述乳化剂包括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其中,所述阴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钠和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非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烯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上述乳化剂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漆膜的光泽,使产品更加美观,增加产品的竞争力,还能够提高乳液的储存稳定性、机械稳定性以及反应稳定性(乳液聚合过程中出渣量较少,有利于乳液的生产)。
此外,与其它阴离子乳化剂相比,上述阴离子乳化剂提供氢键的能力弱,不会过多增加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而非离子乳化剂不会释放与基材结合的电子,因而不会影响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从而使得涂膜容易剥离。
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pH调节剂包括氨水、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上述组成制得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涂覆于基材表面时,乳液的成膜效果好,涂膜具有高内聚强度的同时,涂膜对基材表面的附着力不会太大,更容易剥离,并且涂膜剥离时,涂膜不会残留在产品的表面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丙烯酸乳液相比现有的压敏胶产品可以做到很低的VOC,不会对施工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乳化剂和250~255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9.5~22.5份的乳化剂和235~24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59~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13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0~305份的丙烯酸丁酯、3~3.5份的甲基丙烯酸、3.2~8份的丙烯酰胺、0.35~2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4~3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5~1份的引发剂和5~1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2~1.5份引发剂和30~35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0~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的温度处于80~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pH调节剂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0.7~1.5份的交联剂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5中,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A加入后的保温时间会对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的形成造成影响,保温时间短时,成核种子的数量会少,单体难以充分反应,制得的聚合物乳液存在不均一的情况,涂膜的性能会变差;而保温时间长时,种子乳液的粒径增大,会使制得的聚合物乳液的内聚力下降,乳液成膜后拉伸强度不够。
此外,在步骤S005中,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的滴加时间长短会影响聚合物乳液的分子量。滴加时间短时,有机分子链的成长时间不够,制得的聚合物乳液的分子量小;而滴加时间长时,有机分子链有足够的时间成长为大分子链,制得的聚合物乳液的分子量大,乳液的内聚力也会增加。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0~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1.5份的氧化剂和15~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5~1份的还原剂和15~20份的去离子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保护膜,该可剥离保护膜由前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直接涂覆在基材上形成。所述基材可以是马口铁、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板材、镀锌板、PP(聚丙烯)板、PVC(聚氯乙烯)板、铝板、ABS-PC(聚碳酸酯)-PP复合板材等。所述的可剥离保护膜形成后,其拉伸强度高,耐水性能好,并且其对基材的附着力不会太大(能够维持在5级),易于剥离的同时,可剥离保护膜不会残留在基材表面,因而本发明提供的可剥离保护膜能够广泛用于对产品的保护和包装。
此外,本发明的可剥离保护膜相较于现有保护膜,无需设置基材层,因而生产工序能够简化,制造成本能够降低,能够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地阐述本发明提供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30份,丙烯酸丁酯305份,甲基丙烯酸3.2份,丙烯酰胺3.2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3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5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3份,烯基聚氧乙烯醚9份,过硫酸铵2.53份,氨水2份,己二酸二酰肼1.5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份,羟乙酸亚磺酸钠0.6份,去离子水56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2.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9份的烯基聚氧乙烯醚和235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3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5份的丙烯酸丁酯、3.2份的甲基丙烯酸、3.2份的丙烯酰胺、0.5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铵和1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8份过硫酸铵和32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0℃,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的温度处于80℃,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氨水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1.5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2℃,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18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羟乙酸亚磺酸钠和15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2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65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份,丙烯酸丁酯303份,甲基丙烯酸3份,丙烯酰胺6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3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钠12.5份,烯基聚氧乙烯醚10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0.5份,过硫酸铵2.2份,氨水2份,己二酸二酰肼0.7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5份,羟乙酸亚磺酸钠1份,去离子水558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2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2.5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钠、10份的烯基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65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3份的丙烯酸丁酯、3份的甲基丙烯酸、6份的丙烯酰胺、0.35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4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份的过硫酸铵和5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2的份过硫酸铵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氨水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0.7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0℃,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5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15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1份的羟乙酸亚磺酸钠和16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3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59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6份,丙烯酸丁酯300份,甲基丙烯酸3.5份,丙烯酰胺8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2.5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2.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5份,过硫酸铵2份,氨水2份,己二酸二酰肼1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2份,羟乙酸亚磺酸钠0.5份,去离子水579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5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2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7.5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4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59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6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0份的丙烯酸丁酯、3.5份的甲基丙烯酸、8份的丙烯酰胺、1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2.5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5份的过硫酸铵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的份过硫酸铵和35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2℃,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2℃,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氨水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1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5份的羟乙酸亚磺酸钠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4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336份,丙烯酸丁酯363份,甲基丙烯酸3.5份,丙烯酰胺7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2.5份,烯基聚氧乙烯醚9份,过硫酸铵2.23份,氨水2份,己二酸二酰肼0.7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2份,羟乙酸亚磺酸钠0.6份,去离子水56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2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9份的烯基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33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363份的丙烯酸丁酯、3.5份的甲基丙烯酸、7份的丙烯酰胺、1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4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铵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的份过硫酸铵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氨水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0.7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羟乙酸亚磺酸钠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5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份,丙烯酸丁酯303份,甲基丙烯酸5份,丙烯酰胺7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4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3.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份,过硫酸铵2.23份,氢氧化钠2份,己二酸二酰肼2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2份,羟乙酸亚磺酸钠0.6份,去离子水56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3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0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3份的丙烯酸丁酯、5份的甲基丙烯酸、7份的丙烯酰胺、1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4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钾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的份过硫酸钾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氢氧化钠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2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羟乙酸亚磺酸钠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6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份,丙烯酸丁酯303份,甲基丙烯酸2.1份,丙烯酰胺7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0.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份,过硫酸钠2.23份,碳酸氢钠2份,过氧化氢1.2份,抗坏血酸0.6份,去离子水56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0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0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3份的丙烯酸丁酯、2.1份的甲基丙烯酸、7份的丙烯酰胺,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钾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的份过硫酸钾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碳酸氢钠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抗坏血酸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7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份,丙烯酸丁酯303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0.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份,过硫酸铵2.23份,亚硫酸氢钠2份,己二酸二酰肼2.5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2份,亚硫酸氢钠0.6份,去离子水56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0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8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3份的丙烯酸丁酯和1.4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铵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的份过硫酸铵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亚硫酸氢钠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2.5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亚硫酸氢钠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8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份,丙烯酸丁酯303份,甲基丙烯酸3.5份,丙烯酰胺3.5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3.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份,过硫酸铵2.23份,亚硫酸氢钠2份,己二酸二酰肼0.2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2份,亚硫酸氢钠0.6份,去离子水56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3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8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3份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3.5份,丙烯酰胺3.5份和1.4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铵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的份过硫酸铵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亚硫酸氢钠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0.2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亚硫酸氢钠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9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份,丙烯酸丁酯303份,甲基丙烯酸3.5份,丙烯酰胺7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2.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9份,过硫酸铵2.23份,氨水2份,己二酸二酰肼0.7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2份,羟乙酸亚磺酸钠0.6份,去离子水56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2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9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3份的丙烯酸丁酯、3.5份的甲基丙烯酸、7份的丙烯酰胺、3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4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铵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份的过硫酸铵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氨水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0.7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0℃,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羟乙酸亚磺酸钠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10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份,丙烯酸丁酯303份,甲基丙烯酸3.5份,丙烯酰胺7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35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2.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份,过硫酸铵2.23份,氨水2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2份,羟乙酸亚磺酸钠0.6份,去离子水56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2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0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3份的丙烯酸丁酯、3.5份的甲基丙烯酸、7份的丙烯酰胺和0.35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铵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份的过硫酸铵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氨水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0℃,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羟乙酸亚磺酸钠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11
本发明供了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份,丙烯酸丁酯303份,甲基丙烯酸3.5份,丙烯酰胺7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份,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12.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份,过硫酸铵2.23份,氨水2份,叔丁基过氧化氢1.2份,羟乙酸亚磺酸钠0.6份,去离子水56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剥离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和250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2份的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8份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38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3份的丙烯酸丁酯、3.5份的甲基丙烯酸和7份的丙烯酰胺,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73份的过硫酸铵和7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5份的过硫酸铵和30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温度处于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氨水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0.7份的己二酸二酰肼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进一步的,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0℃,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时间为40min,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6份的羟乙酸亚磺酸钠和20份的去离子水。
分别对实施例1-实施例11中制备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制膜,并测试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大小(测试标准:《GB/T 9286-2007》)、拉伸强度(测试标准:《GB/T 1040.3-2006》)以及耐水性能(膜厚相同的情况下,观察涂膜在相同水环境下开始脱落、起泡的时间),测试结果分别如下表1至表4所示,其中,表3和表4中可剥离效果的描述所针对的基材为马口铁、ABS板、镀锌板、PP板以及PC板。
表1涂膜分别对不同基材的附着力检测结果①(级数越大,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越弱)
Figure BDA0003905834930000231
Figure BDA0003905834930000241
表2涂膜分别对不同基材的附着力检测结果②(级数越大,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越弱)
Figure BDA0003905834930000242
表3涂膜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检测结果①
Figure BDA0003905834930000243
表4涂膜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检测结果②
Figure BDA0003905834930000251
此外,说明书附图1至图4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中制备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成膜后的剥离效果,其图1涂膜附着的基材为马口铁,图2涂膜附着的基材为PE(聚乙烯)板,图3涂膜附着的基材为镀锌板,图4涂膜附着的基材为ABS-PC-PP复合板。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25927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20130份,丙烯酸丁酯300305份,甲基丙烯酸33.5份,丙烯酰胺3.28份,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1.43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352份,乳化剂20~24份,引发剂22.53份,pH调节剂2份,交联剂0.71.5份,去离子水558579份;
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向聚合釜中加入0.5份的乳化剂和250255份的去离子水,制得底液;
步骤S002.向乳化缸中加入19.522.5份的乳化剂和23524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259276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0130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300305份的丙烯酸丁酯、33.5份的甲基丙烯酸、3.28份的丙烯酰胺、0.352份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1.43份的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酯,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预乳化液;
步骤S003.引发剂溶液A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0.51份的引发剂和51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4.引发剂溶液B的制备:在引发剂罐中加入1.21.5份引发剂和3035份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备用;
步骤S005.将聚合釜釜内温度升温至8083℃,并向所述底液加入所述预乳化液总量的5%和引发剂溶液A,保温15min后制备种子乳液,然后向聚合釜内同时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B,滴加速度为匀速,滴加时间为240min;
步骤S006.引发剂溶液B和预乳化液滴加完后,保持聚合釜釜内的温度处于8083℃,并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并用pH调节剂将釜内液体的pH调节至89,而后再加入0.71.5份的交联剂和2份的去离子水,并对聚合釜釜内液体搅拌30min;搅拌完成后,使釜内液体过滤处理,得到可剥离丙烯酸乳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氧化剂11.5份,还原剂0.51份;所述氧化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还原剂为羟乙酸亚磺酸钠、抗坏血酸和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包括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其中,所述阴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钠和琥珀酸半酯乙氧基化醇二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非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烯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pH调节剂包括氨水、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其特征在于,步骤S006中,30min保温结束后,聚合釜釜内温度首先降低至7075℃,并同时滴加氧化剂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滴加结束后,再保温20min,而后再将聚合釜釜内温度降至50℃以下;
其中,氧化剂溶液包括11.5份的氧化剂和1520份的去离子水;还原剂溶液包括0.51份的还原剂和1520份的去离子水。
6.一种可剥离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剥离丙烯酸乳液涂覆在基材上形成。
CN202211307294.3A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Active CN115636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7294.3A CN115636898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7294.3A CN115636898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6898A CN115636898A (zh) 2023-01-24
CN115636898B true CN115636898B (zh) 2023-05-30

Family

ID=84947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7294.3A Active CN115636898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689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9685B1 (zh) * 1970-07-03 1975-12-18
JPS5646749A (en) * 1979-09-26 1981-04-28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Protective sheet for surface
JPS57178A (en) * 1980-05-30 1982-01-05 Toshiba Corp Peelable film paint
DE3585539D1 (de) * 1985-10-26 1992-04-09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Abziehbare beschichtungsfolie und diese verwendendes beschichtungsverfahren.
CN104726031A (zh) * 2013-12-23 2015-06-24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剥胶组合物及可剥胶带
CN113372493A (zh) * 2021-05-11 2021-09-1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剥离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010863A (zh) * 2022-07-18 2022-09-06 广东巴德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剥离醋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9685B1 (zh) * 1970-07-03 1975-12-18
JPS5646749A (en) * 1979-09-26 1981-04-28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Protective sheet for surface
JPS57178A (en) * 1980-05-30 1982-01-05 Toshiba Corp Peelable film paint
DE3585539D1 (de) * 1985-10-26 1992-04-09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Abziehbare beschichtungsfolie und diese verwendendes beschichtungsverfahren.
CN104726031A (zh) * 2013-12-23 2015-06-24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剥胶组合物及可剥胶带
CN113372493A (zh) * 2021-05-11 2021-09-1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剥离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010863A (zh) * 2022-07-18 2022-09-06 广东巴德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剥离醋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保护膜用高剥离力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毛胜华;姚小龙;冯小平;姜云刚;;化学与粘合(04);全文 *
水性丙烯酸树脂在可剥离涂料应用中的制备及研究;束树军;;涂料工业(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6898A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7354B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product
JP6022884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US6368707B1 (en) Heat-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CN102167773B (zh) 一种丙烯酸乳液及无暗影保护膜用功能性丙烯酸乳液
CN103937429A (zh) 一种耐高温不黄变高剥离力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18225A (zh) 一种不留胶的uv减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34727A (zh) 一种水性环保丙烯酸乳液压敏胶保护膜
JPH0415281A (ja) 粘着シート
TW201307401A (zh) 用於黏合劑配方中之乙烯基酯/乙烯共聚物分散體
JP2006096958A (ja) 粘着剤組成物
CN115636898B (zh) 一种可剥离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剥离保护膜
CN110551467B (zh) 用于柔面纸保护膜的丙烯酸酯改性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0145B (zh) 一种不干胶及不干胶本
JP4151830B2 (ja) 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1675977A (zh) 一种可降解水溶胶保护胶膜
CN111909624A (zh) 一种用于pet基材的乳液型诱虫板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291308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及び粘着テープ
JPS6053552A (ja) 感圧接着剤用合成樹脂水分散液
CN107858116A (zh) 一种用于玻璃保护的无痕胶带及其加工工艺
JPS61271367A (ja) 水分散型感圧性接着剤組成物の製造法
JP2001172578A (ja) 粘着シート
CN117089287A (zh) 一种bopp薄膜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15968B (zh) 杂化丙烯酸树脂胶水的制备方法
CN117126629A (zh) 一种bopp薄膜标签用丙烯酸酯乳胶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JPH04304281A (ja) 水性感圧性接着剤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