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4746A -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4746A
CN115614746A CN202211300927.8A CN202211300927A CN115614746A CN 115614746 A CN115614746 A CN 115614746A CN 202211300927 A CN202211300927 A CN 202211300927A CN 115614746 A CN115614746 A CN 115614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gas
mixing
cavity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09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果
张细燕
黄伟锋
林玉绵
詹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3009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47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4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47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2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5/00Blast-producing apparatus before the fire
    • F23L5/02Arrangements of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183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mbustion heating means, e.g. grates or burners
    • F24H9/183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mbustion heating means, e.g. grates or burners using fluid fu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该混流装置包括:壳体,围合出内混流腔,壳体的一端设有混气入口,适于向内混流腔内通入混合气体;其中,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适于将内混流腔的混合气体导出。混流装置通过壳体围合出内混流腔,并在壳体上设置多个与内混流腔连通的分流孔,使得混合气体可在内混流腔内进行混合,提高了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性。

Description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供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背景技术
燃气采暖炉和燃气热水器通常会采用燃气进行加热,燃气通过燃气系统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
目前,全预混燃烧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天然气与空气进行混合的均匀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匀均匀性的混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流装置,包括:壳体,围合出内混流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混气入口,适于向所述内混流腔内通入混合气体;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适于将所述内混流腔的混合气体导出。
可选地,所述的混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片,设于所述内混流腔内,且所述导流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片适于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内混流腔内分隔出相邻的至少两个导流腔;其中,所述导流片上设有气体流通口,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腔相互连通。
可选地,所述的混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导流片,至少两个所述导流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其中一个所述流通口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其他所述流通口的投影面积。
可选地,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流通口的投影面积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导流片呈锥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壳体为圆筒状或圆锥柱体,所述圆筒状或圆锥柱体的一端开口,适于形成所述混气入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分流孔处或所述壳体的所述分流孔处设有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导流板。
可选地,多个所述分流孔沿第一方向交错设置。
可选地,在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周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分流孔的间距相同。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匀均匀性的混气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气系统,包括:汇流装置,围合出具有文丘里结构的汇流腔,所述汇流腔具有出气端、可通入第一气体的第一进气端和可通入第二气体的第二进气端;任一项所述的混流装置,设于所述汇流腔内其中,所述混流装置的内混流腔通过所述分流孔与所述汇流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的混气系统还包括:固定片设于所述出气端,所述固定片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汇流腔连通的气体出口;其中,所述混流装置的壳体与所述固定片连接。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匀均匀性的燃烧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烧系统,包括:燃气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燃气管路连接;任一项所述的混气系统,所述混气系统的第二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口连接;供风装置,与所述混气系统的第一进气端连接;燃烧室,与所述混气系统的出气端连接。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风机前端预混合方式对燃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影响混合均匀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匀均匀性的风机后端预混合的热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水器,包括:所述的燃烧系统。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混流装置,通过壳体围合出内混流腔,并在壳体上设置多个与内混流腔连通的分流孔,使得混合气体可在内混流腔内进行混合,提高了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性。
2.本发明提供的混流装置,通过具有气体流通口的导流片沿将内混流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导流腔,使得混合气体逐级通过多个导流腔后达到均匀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气体的混合均匀性。
3.本发明提供的混流装置,通过多个分流孔在壳体上沿第一方向交错设置,混流效果更好,混合气体的混合更为均匀。
4.本发明提供的混流装置,通过导流板可起到对流出分流孔的混合气体进行导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使得混合气体更为均匀。
5.本发明提供的混流装置,通过导流片倒锥形结构,紊流效果更好。
6.本发明提供的混气系统,通过混流装置设于汇流腔内,使得混合气体在混流装置内可形成紊流,能够提供混合气体的均匀性。
7.本发明提供的混气系统,在汇流装置的文丘里结构的作用下,汇流腔的喉口段压力变小,会产生从第二进气端向汇流腔的喉口段流动的气流现象,燃气在这作用力下能更快速地进入汇流腔,在喉口段位置,空气与燃气汇合并一起向出气端流动。
8.本发明提供的燃烧系统,可降低风机安全性能的需求,降低风机的制作成本。
9.本发明提供的热水器,由于包括上述的燃烧系统,可提高燃烧效果。
10.本发明提供的热水器,风机后端预混电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气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气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气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气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气系统的汇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气系统的汇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混气系统的汇流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燃烧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风装置; 2-汇流装置; 3-混流装置; 4-燃烧室;
101-出风口;
21-固定片;
201-汇流腔; 202-第一进气端; 203-第二进气端; 204-出气端;
205-气体出口; 206-外混流腔;
31-壳体; 32-导流片; 33-导流板;
301-导流腔; 302-分流孔; 303-内混流腔; 304-混气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按燃气的预混方式,可分为风机前端预混合和风机后端预混合。当采用风机前端预混合方式,会对风机的密封性有极高的要求,会影响到燃气与空间进行混合的均匀性,且使得风机制作成本高居不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混流装置3,包括:壳体31,围合出内混流腔303,壳体31的一端设有混气入口304,适于向内混流腔303内通入混合气体,其中,壳体31的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孔302,分流孔302适于将内混流腔303的混合气体导出。
上述的壳体31包括侧壁和顶部,壳体31的顶部和侧壁围设出内混流腔303,内混流腔303具有混气入口304,且部分壳体31与混气入口304相对设置。其中,壳体31上环绕内混流腔303依次相互间隔设有多个分流孔302,混气入口304适于向内混流腔303内通入混合气体。壳体31的顶部与混气入口304相对设置,混合气体通过混气入口304进入到内混流腔303进行混合,然后从分流孔302流出,使得气体的混合趋向均匀。其中,壳体31的顶部起到对进入内混流腔303内的混合气体的导流的作用,使得混合气体的气流到达顶部后折返向设置在壳体31上的分流孔302流出,可进一步起到混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混流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片32,导流片32设于内混流腔303内,且导流片32与壳体31连接,导流片32适于沿第一方向Y在内混流腔303内分隔出至少两个导流腔301。其中,导流片32上设有气体流通口305,以使得相邻的两个导流腔301相互连通。
上述壳体31上围绕对应的导流腔301依次相互间隔并环向设置多个分流孔302,每个导流腔301对应的壳体31的侧壁上设置分流孔302,导流片32的边缘可与壳体31连接,导流片32起到对进入到对应的导流腔301的气体导向的作用,使得混合气体的气流进一步与导流片32接触后,一部分混合气体沿着导流片32从混合气体所在导流腔301对应的分流孔302流出,还有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气体流通口305沿第一方向Y进入相邻的导流腔301内进一步混合,因此,通过设置导流片32,可起到进一步对混合气体进行混合均匀的作用。
上述的混流装置3构成了紊流器,导流片32可形成分层的紊流器,在分层紊流器的作用下,混合气体经过多次紊流后从各个分流孔302中发散喷出,使层流的两种气体变为紊流的混合气体,可加强混合气体的混合效果。
更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1所示,混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导流片32,至少两个导流片32沿第一方向Y设置,沿着第一方向Y,其中一个流通口305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其他流通口305的投影面积
如图1所示,上述的壳体31和多个导流片32可形成紊流的多个导流腔301,混流效果好。导流片32可通过焊接固定在壳体31上,用于导流混合气体从各个分流孔302喷射出去。
其中,导流片32可在内混流腔303内沿第一方向Y相互间隔设置为两个。为便于描述,可分别命名为为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其中,靠近混气入口304的导流片32为第一导流片,远离混气入口304的导流片32为第二导流片第一导流片的气体流通口305在第一方向Y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导流片的气体流通口305在第一方向Y上的投影面积,使得混流气体可更多地流入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之间围合出的导流腔301,增加了混流气体在内混流腔303内停留的时间和行走路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合气体的均匀性。当然,作为替换实施例,第一导流片的气体流通口305在第一方向Y上的投影面积等于第二导流片的气体流通口305在第一方向Y上的投影面积,也可以实现气体均匀混合
具体地,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在内混流腔303内沿第一方向Y内可对应形成第一导流腔、第二导流腔、第三导流腔共三个导流腔301,混合气体经过三次紊流后从对应的各个分流孔302中发散喷出,使层流的两种气体变为紊流的混合气体,加强了混合气体的混合效果。其中,混合气体进入第一导流腔后,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第一导流片32上的气体流通口305进入第二导流腔,另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与第一导流腔对应的分流孔302进入外混流腔206,形成第一层的紊流;进入第二导流腔的混合气体一部分通过第二导流片上的气体流通口305进入第三导流腔,另一部分通过与第二导流腔对应的分流孔302进入进入外混流腔206,形成第二层的紊流;进入第三导流腔的混合气体直接通过与第三导流腔对应的分流孔302进入进入外混流腔206,形成第三层的紊流。混合气体经过汇流腔201的喉口段第一次混合后再进入汇流腔201的扩压段。由于混流装置3设置在汇流腔201的扩压段,因此,经过一次混合的气体进过紊流器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紊流后,实现混合气体的二次混合,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均匀,燃烧更充分。
作为替换实施例导流片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三个,......,这里不一一列举。当然,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导流片32,壳体31内只有一个内混流腔303,至少部分混合气体进入内混流腔303后,再流经分流孔302进入外混流腔206,进行二次混合。
其中,混合气体进入分层紊流器时,靠近壳体31进气口的内壁的气体会首先被对应的导流片32拦截导流,气体会改变方向并且空气与燃气进一步混合,从层流变为紊流,并从对应的分流孔302中喷出。由于分流孔302数量有限,导流片32能拦截整圈混合气,多余的未喷出气体在第一层导流腔301内进一步混合并影响后续进入的层流混合气,改变其状态,这就是第一层的紊流效果。同理,第二层的紊流作用是由另一个导流片32来实现的,拦截分层紊流器中间的混合器气,作用原理与第一层的导流片相同。第三层则是分层紊流器的中心混合气被分层紊流器的顶部拦截改变气流状态,作用原理与导流片32相同,形成了三次混合。
进一步地,沿着第一方向Y,至少两个流通口305的投影面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导流片32呈锥形结构。
壳体31为圆筒状或圆锥柱体,圆筒状或圆锥柱体的一端开口,适于形成混气入口304。
上述壳体31呈圆筒状结构,圆筒状壳体31远离顶部的一端形成开口,适于形成混气入口304。导流片32可呈倒圆锥状结构,紊流效果更好。其中,混合气体进入混气入口304后,首先会被靠近混气入口304的导流片32,也即第一导流片拦截导流,气体会改变方向并且进一步混合,从层流变为紊流,这就是第一层的紊流效果。同理,第二层的紊流作用是由第二导流片来实现的,拦截分层进入第二导流腔内的混合气体,作用原理与第一导流片相同,形成了第二层的紊流效果。第三层则是通过壳体31的顶部拦截改变气流状态,作用原理与导流片32相同,形成了三次混合。
壳体31也可为椭圆柱体、椎体、正方体、长方体或不规则柱体,只要使得混流装置3围设出腔体即可。
更进一步地,壳体31靠近分流孔302处或壳体31的分流孔302处设有向远离壳体31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导流板33。
上述的导流板33可起到对流出分流孔302的混合气体进行导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使得混合气体更为均匀。导流板33所在中心轴线L1与混流装置3所在中心轴线L2形成的夹角α为锐角,即导流板33远离壳体31向上倾斜。作为替换实施例,导流板33所在中心轴线L1与混流装置3所在中心轴线L2形成的夹角α也可以为钝角,即导流板33远离壳体31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多个分流孔302沿第一方向Y交错设置,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两个分流孔302在与第一方向Y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可部分重叠,如此,混流更为均匀。
更进一步地,在壳体31的侧壁的周向上,相邻两个分流孔302的间距相同,结合图2和图3所示,混流更为均匀。
实施例2
如图4至10所示的混气系统,包括,汇流装置2和任一项的混流装置3,汇流装置2围合出具有文丘里结构的汇流腔201,汇流腔201具有出气端204、可通入第一气体的第一进气端202和可通入第二气体的第二进气端203,混流装置3设于汇流腔201内;其中,混流装置3的内混流腔303通过分流孔302与汇流腔201连通。
继续结合图4和图6所示,上述的混流装置3设于汇流腔201的出气端204,第一气体可通过第一进气端202进入到汇流腔201内。第二气体从第二进气端203进入汇流腔201,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在汇流腔201进行第一次预混合,并一起向出气端204流动,当混合气体进一步流动到混流装置3的混气入口304,混合气体进一步经过混流装置3进行第二次混合,两级混合的混合效果更好,从而可实现混合气体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5和图7所示,混气系统还包括:固定片21固定片21设于出气端204,固定片21上设有多个与汇流腔201连通的气体出口205,其中,混流装置3的壳体31与固定片21连接。壳体31固定片21与汇流装置2的外壳共同围设出环形的外混流腔206,汇流装置2的多个导流腔301分别与外混流腔206连通,气体出口205设于与外混流腔206连通。
上述的固定片21可通过螺钉与出气端204的端面进行连接,或者焊接、铆接。混流装置3的壳体31的顶部的设置有连接孔,固定片21的中心设置有通孔,连接件通过壳体31的顶部的连接孔与固定片21的通孔连接,其中的连接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栓或卡扣。当然,混流装置3的顶部也可与固定片21进行焊接。
混流装置3的顶部封堵,混合气流在混流装置3的顶部进行折返后从对应的导流腔301、分流孔302进入到外混流腔206,能够提供进入外混流腔206内的混合气体的均匀性。连接孔设置在混流装置3的顶面的中部,多个气体出口205可环绕连接孔进行设置,气体出口205可与外混流腔206对应设置。
上述的固定片21可对进入外混流腔206的混合气体起到导流和分流的作用,气体出口205设于壳体31在与第一方向Y垂直的平面上投影的外围,使得气体出口205与外混流腔206连通。在固定片21的分流作用下,第一气体与的第二气体的混合气体呈均匀状流出外混流腔206。
具体地,如图6所示,汇流装置2的汇流腔201可包括三个部分:进气部分、中间部分和出气部分,进气部分设置第一进气端202,第一进气端202具有立方体结构的腔体,出风口101部分地伸入第一进气端202内,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出风口101和第一进气端202。
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6所示,汇流腔201包括具有吸收段、喉口段以及扩压段的文丘里结构。汇流腔201的吸收段沿着第一方向Y的投影面积逐渐减小,汇流腔201的喉口段沿着第一方向Y的投影面积不变,汇流腔201的扩压段沿着第一方向Y的投影面积逐渐增大。
上述的汇流腔201的喉口段设置第二进气端203,第二进气端203可在第二方向X上进行延伸,第二方向X与第二方向Y可相互垂直。在文丘里结构的作用下,汇流腔201的中段压力变小,会产生从第二进气端203向汇流腔201的喉口段流动的气流现象,第二气体在这作用力下能更快速地进入汇流腔201,在喉口段位置,第二气体与第一气体汇合并一起向出气端204流动。
上述的混流装置3外侧壁与汇流腔201的内腔壁之间具有间隙,其中,汇流腔201靠近出气端204的一端为喇叭状的扩压段,如图9和图10所示,进入混流装置3的导流腔301的混合气体再进入外混流腔206进一步混合,使得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的混合更充分。其中,混合气体进入第一导流腔后,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第一导流片上的气体流通口305进入第二导流腔,另一部分混合气体通过与第一导流腔对应的分流孔302进入外混流腔206,形成第一层的紊流;进入第二导流腔的混合气体一部分通过第二导流片上的气体流通口305进入第三导流腔,另一部分通过与第二导流腔对应的分流孔302进入进入外混流腔206,形成第二层的紊流;进入第三导流腔的混合气体直接通过与第三导流腔对应的分流孔302进入进入外混流腔206,形成第三层的紊流。混合气体经过汇流腔201的喉口段第一次混合后再进入汇流腔201的扩压段。由于混流装置3设置在汇流腔201的扩压段,因此,经过一次混合的气体进过紊流器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紊流后,实现混合气体的二次混合,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均匀,燃烧更充分。
作为替换实施例导流片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三个,......,这里不一一列举。当然,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导流片32,壳体31内只有一个内混流腔303,至少部分混合气体进入内混流腔303后,再流经分流孔302进入外混流腔206,进行二次混合。
同时,多个分流孔302以第一方向Y为轴心,可向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可以理解为,壳体31从下到上布设的多个分流孔302,多个分流孔中心的连线为螺旋线,使得多个分流孔302在第一方向Y上错开,混合气能够更加均匀充满汇合装置2的出气端204,进一步加强了紊流效果,最终达成高效混合,而后通过固定片21上的气体出口205均匀地进入燃烧室4内,实现高效燃烧。
更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Y,第一进气端202与出气端204相对设置,多个导流腔301沿第一进气端202向出气端204的方向依次分层设置,使得混合气体混合的更为充分。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的一种燃烧系统,包括:燃气阀图中未示出、混气系统、供风装置1和燃烧室4,燃气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燃气管路连接,混气系统的第二进气端203与出气口连接,供风装置1与混气系统的第一进气端202连接,燃烧室4与混气系统的出气端204连接。
上述的供风装置1可以为风机,供风装置1为燃气混合和燃烧提供混合动力和洁净的空气。在供风装置1的作用下,空气从供风装置1的进风口进入供风装置1内部,并从供风装置1出风口101进入汇流装置2的第一进气端202,继而进入到汇流腔201内。燃气从第二进气端203进入汇流装置2的汇流腔201,燃气与空气在汇流腔201混合,并一起向出气端204流动,可知,第一气体为空气,第二气体为燃气。混合气体进一步经过多个导流腔301混合,越来越均匀,然后从气体出口205均匀喷出。
可知,上述的混气系统的供风装置1为空气吸入、燃气吸入、空气与燃气混合提供了原动力,汇流装置2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产生对燃气吸入动能,让燃气能顺畅地进入混流装置3内以加强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效果,并均匀分布流向燃烧室4,实现高效燃烧。
实施例4
一种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燃烧系统。
上述的热水器,混合气体在风机的后端预混,电气安全性高,由于提高了混合气体进行混合的均匀性,也提高了热水器的燃烧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31),围合出内混流腔(303),所述壳体(31)的一端设有混气入口(304),适于向所述内混流腔(303)内通入混合气体;
其中,所述壳体(3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分流孔(302),所述分流孔(302)适于将所述内混流腔(303)的混合气体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导流片(32),设于所述内混流腔(303)内,且所述导流片(32)与所述壳体(31)连接,所述导流片(32)适于沿第一方向(Y)在所述内混流腔(303)内分隔出至少两个导流腔(301);
其中,所述导流片(32)上设有气体流通口(305),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腔(301)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导流片(32),至少两个所述导流片(32)沿所述第一方向(Y)设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Y),其中一个所述流通口(305)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其他所述流通口(305)的投影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Y),所述至少两个流通口(305)的投影面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32)呈锥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为圆筒状或圆锥柱体,所述圆筒状或圆锥柱体的一端开口,适于形成所述混气入口(30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靠近所述分流孔(302)处或所述壳体(31)的所述分流孔(302)处设有向远离所述壳体(31)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导流板(3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流孔(302)沿第一方向(Y)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31)的侧壁的周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分流孔(302)的间距相同。
10.一种混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汇流装置(2),围合出具有文丘里结构的汇流腔(201),所述汇流腔(201)具有出气端(204)、可通入第一气体的第一进气端(202)和可通入第二气体的第二进气端(203);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流装置(3),设于所述汇流腔(201)内
其中,所述混流装置(3)的内混流腔(303)通过所述分流孔(302)与所述汇流腔(201)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片(21)设于所述出气端(204),所述固定片(21)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汇流腔(201)连通的气体出口(205);
其中,所述混流装置(3)的壳体(31)与所述固定片(21)连接。
12.一种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气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燃气管路连接;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混气系统,所述混气系统的第二进气端(203)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供风装置(1),与所述混气系统的第一进气端(202)连接;
燃烧室(4),与所述混气系统的出气端(204)连接。
13.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系统。
CN202211300927.8A 2022-10-24 2022-10-24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Pending CN1156147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0927.8A CN115614746A (zh) 2022-10-24 2022-10-24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0927.8A CN115614746A (zh) 2022-10-24 2022-10-24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4746A true CN115614746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4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0927.8A Pending CN115614746A (zh) 2022-10-24 2022-10-24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47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66067A1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8379400U (zh)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CN109000234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09000246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5614746A (zh) 混流装置、混气系统、燃烧系统和热水器
CN209495325U (zh) 一种火化炉低氮节能专用烧嘴
CN113819462A (zh) 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KR20100106050A (ko) 버너를 사용하여 디젤엔진의 매연을 저감하는 장치
CN113864825A (zh) 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0688636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000245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09000231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1852633A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EP4065887A1 (en) Combustion and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sofc system
CN216047656U (zh) 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US20210207798A1 (en) Cooker Burner
CN220303881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7653846U (zh) 稳焰机构及强鼓式燃气热水器
CN214147874U (zh) 筒状大气式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117869888A (zh) 多孔介质烧嘴
CN216047845U (zh) 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20229170U (zh) 火排和燃气设备
CN220852144U (zh) 一种燃烧器分火座
CN216953552U (zh) 燃气热水器壳体以及燃气热水器
CN220152732U (zh) 分火器和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