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0103A - 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0103A
CN115610103A CN202211553121.XA CN202211553121A CN115610103A CN 115610103 A CN115610103 A CN 115610103A CN 202211553121 A CN202211553121 A CN 202211553121A CN 115610103 A CN115610103 A CN 115610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latform
printing
groove
inclined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31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10103B (zh
Inventor
邢春华
冯晨杰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oubei Precis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oubei Precis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oubei Precis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oubei Precis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531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0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0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0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10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0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喷墨打印领域中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包括用于承接产品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与操作平台对应的托台,托台与操作平台之间预留有操作间隙,操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能相对操作间隙位移的背光源,以及能相对操作间隙位移的接墨导台。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提供背光照亮定位点辅助相机定位,并实时对过喷墨液进行回收,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

Description

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中的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液晶屏边框打印行业中,打印前为了保证喷墨精度需要先对产品上的标记点进行相机拍照定位。此定位点在液晶屏角落且需要具有抗反光的特性,需要给液晶屏提供背光相机才能够捕捉到定位点进行定位。
在现有技术中,液晶屏长边连接着电路板(简称:PBA),需要对PBA进行多点支撑以防止损伤。在喷墨打印时,墨边需完全覆盖产品边框,所以会产生过喷,过喷产生的微型墨滴若不进行回收,会产生漂移现象,影响印刷产品的美观,造成产品不良,更甚者将导致周围设备遭到严重污染,引起电路烧毁,故需要一种方法及装置来防止打印中墨滴漂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提供背光照亮定位点辅助相机定位,并实时对过喷墨液进行回收,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包括用于承接产品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与操作平台对应的托台,托台与操作平台之间预留有操作间隙,操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能相对操作间隙位移的背光源,以及能相对操作间隙位移的接墨导台。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操作平台的下部设置有横向位移气缸,横向位移气缸上驱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操作平台的一侧边平行的背光源。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安装架上位于背光源的外侧设置有纵向位移气缸,纵向位移气缸上驱动设置有与操作平台的一侧边平行的接墨导台。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操作平台的下部靠近操作间隙的一侧还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收纳槽,收纳槽用于收纳背光源。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操作平台的一侧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若干个防静电支撑块,防静电支撑块上设置有若干个向操作平台延伸的托台,托台位于操作间隙的上方。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产品区,所述产品区用于承接产品的主体结构,所述托台用于承接所述产品中主体结构上连接的电路板;或/和,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产品区或/和与所述操作间隙中的喷墨回收区对应的相机组件或/和打印喷头。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接墨导台上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斜面,且导流斜面的低位处设置有与接墨导台平行的废墨槽。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废墨槽一侧的导流斜面上设置有若干条延伸至废墨槽的引流槽。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导流斜面采用的是拉丝表面,且拉丝的方向与引流槽平行或与废墨槽的预设轨迹相交;或/和,导流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导流角度α,导流角度α为1.5°~4°;或/和,操作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产品的凸台;或/和,操作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附产品的真空吸孔。进一步的,导流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导流角度α,优选2.2°。导流角度α的角度设置,在满足承接面的广度上,防止墨滴滴落至导流斜面的飞溅。特别是采用的导流斜面具有拉丝表面,有效防止微型墨滴飞溅外溢的现象。能让墨滴按照预设的拉丝轨迹,以及预设的引流槽进行汇集,再由倾斜的导流斜面实现导向。
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方法,采用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产品放置在操作平台上,且通过操作平台一侧的托台支撑住产品上连接的电路板;
步骤二,通过操作平台上方的相机组件对操作平台上的产品进行拍摄采样前,先驱动操作平台下方的横向位移气缸带动背光源向外位移至操作平台和托台之间的操作间隙,通过提供背光来辅助相机组件实现视觉定位,视觉定位完成后通过驱动横向位移气缸复位回收,将背光源收纳至操作平台下方的收纳槽中;
步骤三,将接墨导台位移至操作间隙中,驱动纵向位移气缸抬升接墨导台的一侧与操作平台外侧边贴近,且接墨导台的导流斜面的高位侧与产品区对应,操作平台上方的打印喷头打印时,通过接墨导台的导流斜面承接打印时飞溅出的墨滴,墨滴接触到导流斜面后通过导流斜面上设置的拉丝结构分摊墨滴并引流至导流斜面低位侧,通过设置在导流斜面的低位侧和废墨槽之间的引流槽引流,引流槽将墨液汇聚至接墨导台低位侧上设置的开口向上的废墨槽中,通过废墨槽承接汇集的废墨。
本发明解决了技术背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操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与操作平台对应的托台,托台与操作平台之间预留有操作间隙。便于将产品的主体利用操作平台承接,而需要打印的边沿通过托台辅助托举,使得打印区域的边沿与托台与操作平台之间预留的操作间隙对应,便于将打印的区域划分后分类处理。
2、利用操作平台下方驱动设置的背光源,在相机组件工作需要背光辅助采样定位时,驱动背光源位移至操作间隙中对产品待采样的位置处进行补光,不需要采样或者采样完成时,驱动背光源复位回收,减少了打印时对背光源的污染,辅助提升背光源的洁净性。
3、通过在操作间隙之间设置有接墨导台,便于在打印的过程中汇集产品打印边沿处飞溅的墨滴,实时对过喷墨水进行回收,提升了设备的洁净性;有效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对产品和设备造成污染。更进一步的,降低废墨飞溅至产品上造成产品上连接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短路。
4、利用驱动设置在操作平台一侧的接墨导台,便于根据产品的结构去打印区域调整接墨导台与操作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置,还能与背光源组装,减少与其他设备零部件之间的动作干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与相机组件对应时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带有产品);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与相机组件对应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带有产品);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与打印喷头对应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带有产品);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与打印喷头对应时的轴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与打印喷头对应时的轴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与打印喷头对应时的轴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与打印喷头对应时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四;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接墨导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拉丝轨迹排布结构);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接墨导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拉丝轨迹排布结构);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墨导台的侧视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相机组件、10-台架、2-背光源、3-液晶屏、31-电路板、4-操作平台、41-产品区,411-真空吸孔,42-喷墨回收区、421-打印区域、422-过喷区域、43-支架、5-防静电支撑块、51-托台、6-接墨导台、61-引流槽、62-废墨槽、63-导流斜面、64-拉丝,α-导流角度、7-横向位移气缸、8-纵向位移气缸、9-打印喷头、X-接墨导台与喷头喷口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底、顶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7所示,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台架10上的操作平台4,操作平台4上设置有用于承接产品的产品区41以及若干个用于支撑产品的凸台。操作平台4上还设置有与操作平台4上的产品区41或与操作间隙中的喷墨回收区42对应的相机组件1和打印喷头9。操作平台4上的产品区41设置有多个用于吸附产品的真空吸孔411。产品包括放置在产品区41上的液晶屏3;液晶屏3上连接有电路板31,即液晶屏3的长边连接着电路板31(简称:PBA)。
操作平台4的一侧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架43,支架43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静电支撑块5,每个防静电支撑块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操作平台4延伸的托台51。防静电支撑块5与操作平台4之间预留有操作间隙,托台51位于操作间隙的上方。操作间隙内包括喷墨回收区42,喷墨回收区42中包括与打印喷头9对应的打印区域421和过喷区域422。
操作平台4的下部设置有横向位移气缸7,横向位移气缸7上驱动设置有能相对操作间隙位移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操作平台4的其中一侧边平行的背光源2。安装架上位于背光源2的外侧设置有纵向位移气缸8,纵向位移气缸8上驱动设置有与操作平台4的其中一侧边平行的接墨导台6。接墨导台6位于操作间隙内。且操作平台4的下部靠近操作间隙的一侧还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收纳槽,收纳槽用于收纳背光源2。
如图8、图9、图11所示,接墨导台6上设置有由内向外倾斜向下的导流斜面63,且导流斜面63的低位处设置有与接墨导台6平行的废墨槽62。废墨槽62一侧的导流斜面63上设置有若干条延伸至废墨槽62的引流槽61。导流斜面63采用的是拉丝表面,且拉丝64的方向与引流槽61平行或与废墨槽62的预设轨迹相交。导流斜面6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导流角度α,导流角度α为1.5°~4°。进一步的,如图8、图9、图11所示,接墨导台6表面喷涂防静电涂层形成防静电表面层,并在上表面进行拉丝处理,拉丝64方向如图9所示。优选的,接墨导台6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导流角度α为2.2°。表面的拉丝64能够使墨滴迅速摊开,防止墨滴凝聚成球状触碰到液晶屏3下表面造成产品污染,拉丝64所产生的细微沟槽产生引流的作用,墨滴受到重力影响流至接墨槽边缘处的引流槽61,将墨滴引流至废墨槽62中。导流角度α的角度设置,在满足承接面的广度上,防止墨滴滴落至导流斜面63的飞溅。特别是采用导流斜面63的拉丝64表面,有效防止微型墨滴飞溅外溢的现象。能让墨滴按照预设的拉丝64轨迹,以及预设的引流槽61进行汇集,再由倾斜的导流斜面63实现导向。进一步的,利用接墨导台6进行废墨的导流,而导流斜面63的拉丝64形成的引导结构具有辅助汇流的作用,防止墨滴的肆意外溢,有效引导墨滴顺着拉丝64走向以及引流槽61流入废墨槽62中,通过废墨槽62对废墨进行回收。
具体的,通过向外伸出的背光源2,辅助相机组件1中的相机定位,定位完成后,然后准备喷头打印,横向位移气缸7收回,复位回收背光源2。纵向位移气缸8顶升,将接墨导台6顶升至接墨位。优选的,在产品的液晶屏3上实际喷墨宽度为6mm-8mm,过喷宽度为0.2mm。此时接墨导台6的接墨处的导流斜面63的表面与打印喷头9的喷口下表面的间距即接墨导台6与喷头喷口的间距为X,X约为3mm,此间距接墨导台6能够将过喷区域422的微型墨滴实时有效进行回收,有效防止微型墨滴在接触到接墨导台6的途中产生漂移现象。但不仅限于此,实际喷墨宽度和过喷宽度以及导流斜面63的表面与打印喷头9的喷口下表面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参数调整。
实施例二
如图1-图8、图10、图11所示,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台架10上的操作平台4,操作平台4上设置有用于承接产品的产品区41以及若干个用于支撑产品的凸台。操作平台4上还设置有与操作平台4上的产品区41或与操作间隙中的喷墨回收区42对应的相机组件1和打印喷头9。操作平台4上的产品区41设置有多个用于吸附产品的真空吸孔411。产品包括放置在产品区41上的液晶屏3;液晶屏3上连接有电路板31,即液晶屏3的长边连接着电路板31(简称:PBA)。
操作平台4的一侧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架43,支架43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静电支撑块5,每个防静电支撑块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操作平台4延伸的托台51。防静电支撑块5与操作平台4之间预留有操作间隙,托台51位于操作间隙的上方。操作间隙内包括喷墨回收区42,喷墨回收区42中包括与打印喷头9对应的打印区域421和过喷区域422。
操作平台4的下部设置有横向位移气缸7,横向位移气缸7上驱动设置有能相对操作间隙位移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操作平台4的其中一侧边平行的背光源2。安装架上位于背光源2的外侧设置有纵向位移气缸8,纵向位移气缸8上驱动设置有与操作平台4的其中一侧边平行的接墨导台6。接墨导台6位于操作间隙内。且操作平台4的下部靠近操作间隙的一侧还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收纳槽,收纳槽用于收纳背光源2。
如图8、图10、图11所示,接墨导台6上设置有由内向外倾斜向下的导流斜面63,且导流斜面63的低位处设置有与接墨导台6平行的废墨槽62。废墨槽62一侧的导流斜面63上设置有若干条延伸至废墨槽62的引流槽61。导流斜面63采用的是拉丝表面,且拉丝64的方向与引流槽61平行或与废墨槽62的预设轨迹相交。导流斜面6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导流角度α,导流角度α为1.5°~4°。进一步的,接墨导台6表面喷涂防静电涂层形成防静电表面层,并在上表面进行拉丝处理,拉丝64的结构采用如图10所示的间隔并列的拉丝条,拉丝64延伸至废液槽上方,邻近引流槽61。优选的,接墨导台6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导流角度α为2.2°。表面的拉丝64能够使墨滴迅速摊开,防止墨滴凝聚成球状触碰到液晶屏3下表面造成产品污染,拉丝64所产生的细微沟槽产生引流的作用,墨滴受到重力影响流至接墨槽边缘处的引流槽61,将墨滴引流至废墨槽62中。导流角度α的角度设置,在满足承接面的广度上,防止墨滴滴落至导流斜面63的飞溅。特别是采用导流斜面63的拉丝64表面,有效防止微型墨滴飞溅外溢的现象。能让墨滴按照预设的拉丝64轨迹,以及预设的引流槽61进行汇集,再由倾斜的导流斜面63实现导向。进一步的,利用接墨导台6进行废墨的导流,而导流斜面63的拉丝64形成的引导结构具有辅助汇流的作用,防止墨滴的肆意外溢,有效引导墨滴顺着拉丝64走向以及引流槽61流入废墨槽62中,通过废墨槽62对废墨进行回收。更进一步的,在操作平台4的产品区41中设置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嵌设有若干个物料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产品是否放置到位。物料到位传感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检测传感器,在此不再一一罗列传感器的型号。
具体的,通过向外伸出的背光源2,辅助相机组件1中的相机定位,定位完成后,然后准备打印,横向位移气缸7收回,复位回收背光源2。纵向位移气缸8顶升,将接墨导台6顶升至接墨位。优选的,在产品的液晶屏3上实际喷墨宽度为6mm-8mm,过喷宽度为0.2mm。此时接墨导台6的接墨处的导流斜面63的表面与打印喷头9的喷口下表面的间距即接墨导台6与喷头喷口的间距为X,X约为3mm,此间距接墨导台6能够将过喷区域422的微型墨滴实时有效进行回收,有效防止微型墨滴在接触到接墨导台6的途中产生漂移现象。但不仅限于此,实际喷墨宽度和过喷宽度以及导流斜面63的表面与打印喷头9的喷口下表面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参数调整。
实施例三
如图1-图11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方法,采用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产品放置在操作平台4上,且通过操作平台4一侧的托台51支撑住产品上连接的电路板31;
步骤二,通过操作平台4上方的相机组件1对操作平台4上的产品进行拍摄采样前,先驱动操作平台4下方的横向位移气缸7带动背光源2向外位移至操作平台4和托台51之间的操作间隙,通过提供背光辅助相机组件1实现视觉定位,视觉定位完成后通过驱动横向位移气缸7复位回收,将背光源2收纳至操作平台4下方的收纳槽中;
步骤三,将接墨导台6位移至操作间隙中,驱动纵向位移气缸8抬升接墨导台6的一侧与操作平台4外侧边贴近,且接墨导台6的导流斜面63的高位侧与产品区41对应,操作平台4上方的打印喷头9打印时,通过接墨导台6的导流斜面63承接打印时飞溅的墨滴,墨滴接触到导流斜面63后通过拉丝64的结构分摊墨滴并引流至导流斜面63的低位侧,通过设置在导流斜面63低位侧和废墨槽62之间的引流槽61引流,引流槽61将墨液汇聚至接墨导台6低位侧上设置的开口向上的废墨槽62中,通过废墨槽62承接汇集的废墨。
本发明工作原理:
如图1-图11所示,在液晶屏边框打印机中采用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能够为相机组件1提供背光辅助实现视觉定位功能,适用于多种规格产品,能够满足在液晶屏3接有电路板31的PBA部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实时对过喷墨水进行回收,有效防止墨滴漂移影响产品美观,造成产品不良,保护周围设备不受墨水污染,防止电路烧毁。
当背光源2位于PBA部件的液晶屏3和电路板31衔接处的正下方时,背光源2为相机组件1提供背光实现视觉定位功能。处于相机定位阶段,相机组件1对准产品中液晶屏3边角处的定位点,背光源2位于液晶屏3一侧的正下方,使用背光源2对产品中液晶屏3边角处定位点提供背光照亮定位点,相机定位完成后为后续打印做准备。当接墨导台6位于产品下方时,打印喷头9打印,接墨导台6对过喷墨水实现接墨功能。产品中液晶屏3有一边连接着电路板31,为防止在打印的过程中电路板31自然下垂对其造成损伤,采用防静电支撑块5来支撑电路板31,接墨导台6需在操作平台4与防静电支撑块5中间的有限空间内实现对墨水回收。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提出的方案思想的具体支持,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接产品的操作平台,
所述操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操作平台对应的托台,
所述托台与所述操作平台之间预留有操作间隙,
所述操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能相对所述操作间隙位移的背光源,以及能相对所述操作间隙位移的接墨导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的下部设置有横向位移气缸,所述横向位移气缸上驱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平台的其中一条侧边平行的背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位于所述背光源的外侧设置有纵向位移气缸,所述纵向位移气缸上驱动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平台的其中一条侧边平行的接墨导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的下部靠近所述操作间隙的一侧还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背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的一侧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若干个防静电支撑块,所述防静电支撑块上设置有若干个向所述操作平台延伸的所述托台,所述托台位于所述操作间隙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产品区,所述产品区用于承接产品的主体结构,所述托台用于承接所述产品中主体结构上连接的电路板;
或/和,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产品区或/和与所述操作间隙中的喷墨回收区对应的相机组件或/和打印喷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墨导台上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斜面,且导流斜面的低位处设置有与所述接墨导台平行的废墨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墨槽一侧的导流斜面上设置有若干条延伸至所述废墨槽的引流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斜面采用的是拉丝表面,且拉丝的方向与所述引流槽平行或与所述废墨槽的预设轨迹相交;
或/和,所述导流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导流角度α,所述导流角度α为1.5°~4°;
或/和,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产品的凸台;
或/和,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吸附产品的真空吸孔。
10.一种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产品放置在操作平台上,且通过操作平台一侧的托台支撑住产品上连接的电路板;
步骤二,通过操作平台上方的相机组件对操作平台上的产品进行拍摄采样前,先驱动操作平台下方的横向位移气缸带动背光源向外位移至操作平台和托台之间的操作间隙,通过提供背光来辅助相机组件实现视觉定位,视觉定位完成后通过驱动横向位移气缸复位回收,将背光源收纳至操作平台下方的收纳槽中;
步骤三,将接墨导台位移至操作间隙中,驱动纵向位移气缸抬升接墨导台的一侧与操作平台外侧边贴近,且接墨导台的导流斜面的高位侧与产品区对应,操作平台上方的打印喷头打印时,通过接墨导台的导流斜面承接打印时飞溅出的墨滴,墨滴接触到导流斜面后通过导流斜面上设置的拉丝结构分摊墨滴并引流至导流斜面低位侧,通过设置在导流斜面低位侧和废墨槽之间的引流槽引流,引流槽将墨液汇聚至接墨导台低位侧上设置的开口向上的废墨槽中,通过废墨槽承接汇集的废墨。
CN202211553121.XA 2022-12-06 2022-12-06 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15610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3121.XA CN115610103B (zh) 2022-12-06 2022-12-06 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3121.XA CN115610103B (zh) 2022-12-06 2022-12-06 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0103A true CN115610103A (zh) 2023-01-17
CN115610103B CN115610103B (zh) 2023-03-17

Family

ID=84879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3121.XA Active CN115610103B (zh) 2022-12-06 2022-12-06 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01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73470A (zh) * 2023-06-05 2023-07-04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觉引导实现喷墨打印的装置及打印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2648A1 (en) * 1998-11-20 2000-05-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shing position controller incorporated i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flushing method used for the same
US6239817B1 (en) * 1998-10-20 2001-05-29 Hewlett-Packard Comap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borderless print image
CN1660576A (zh) * 2004-02-27 2005-08-3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及其维护机构
CN108437633A (zh) * 2018-03-16 2018-08-24 深圳弘美数码纺织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印花机
CN109677123A (zh) * 2018-12-08 2019-04-26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CN210415918U (zh) * 2019-05-28 2020-04-28 深圳市霖佳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印刷机的打印平台与墨柜连接结构
CN211054699U (zh) * 2019-09-23 2020-07-21 广州晶慧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防溅装置
CN212827419U (zh) * 2020-06-12 2021-03-30 惠州理想智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吸废墨机构以及打印机
CN214522813U (zh) * 2021-01-18 2021-10-29 杭州泰伏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喷绘机的飞墨收集装置
CN113910776A (zh) * 2021-12-13 2022-01-11 季华实验室 一种oled打印机喷头排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9817B1 (en) * 1998-10-20 2001-05-29 Hewlett-Packard Comap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borderless print image
EP1002648A1 (en) * 1998-11-20 2000-05-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shing position controller incorporated i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flushing method used for the same
CN1660576A (zh) * 2004-02-27 2005-08-3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及其维护机构
CN108437633A (zh) * 2018-03-16 2018-08-24 深圳弘美数码纺织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印花机
CN109677123A (zh) * 2018-12-08 2019-04-26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CN210415918U (zh) * 2019-05-28 2020-04-28 深圳市霖佳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印刷机的打印平台与墨柜连接结构
CN211054699U (zh) * 2019-09-23 2020-07-21 广州晶慧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防溅装置
CN212827419U (zh) * 2020-06-12 2021-03-30 惠州理想智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吸废墨机构以及打印机
CN214522813U (zh) * 2021-01-18 2021-10-29 杭州泰伏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喷绘机的飞墨收集装置
CN113910776A (zh) * 2021-12-13 2022-01-11 季华实验室 一种oled打印机喷头排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73470A (zh) * 2023-06-05 2023-07-04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觉引导实现喷墨打印的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16373470B (zh) * 2023-06-05 2023-09-12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觉引导实现喷墨打印的装置及打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0103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10103B (zh) 防止墨滴打印时发生漂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KR100743943B1 (ko) 액적 토출 장치, 헤드의 클리닝 방법, 전기 광학 장치의제조 방법,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H08153960A (ja) 半田ボールの搭載装置および搭載方法
KR20130124952A (ko) 복합 스텐실 프린터와 디스펜서 및 관련 방법
CN110843349A (zh) 一种大板料单台面喷墨机
KR20130132837A (ko) 복합 스텐실 프린터와 디스펜서 및 관련 방법
CN108544095A (zh) 一种打标装置
KR20000016053A (ko) 클리닝장치 및 클리닝방법
KR20130137646A (ko) 복합 스텐실 프린터와 디스펜서 및 관련 방법
CN109435502A (zh) 双工作台双工艺喷墨机
JP2006212501A (ja)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装置におけるワイピング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337348B2 (ja) 液滴吐出装置の描画精度検査装置、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ワーク、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910880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12976826A (zh) 一种全自动字符喷印机
WO2020015489A1 (zh) 一种基于手指位置识别的美甲彩绘机控制方法
KR101706224B1 (ko) 스크린 프린터용 스크린의 세척장치
JP7454762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05828595A (zh) 部件贴装检查装置
JP2018111122A (ja) 半田付け装置及び半田付け方法
CN216033258U (zh) 一种全自动字符喷印机
JP2003260781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21062517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2014069309A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ノズル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7390528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CN211684152U (zh) 一种大板料单台面喷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