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6792B -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6792B
CN115606792B CN202211396343.5A CN202211396343A CN115606792B CN 115606792 B CN115606792 B CN 115606792B CN 202211396343 A CN202211396343 A CN 202211396343A CN 115606792 B CN115606792 B CN 115606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heet jelly
grouting
slurr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63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06792A (zh
Inventor
肖劲松
李柿平
张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Jinsong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Jinsong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Jinsong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Jinsong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63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6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6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6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06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6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3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carbohydrate syrups; containing sugars; containing sugar alcohols, e.g. xylitol; containing starch hydrolysates, e.g. dext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5/00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Food or foodstuffs obtained thereby; Materials therefor
    • A23L5/10General methods of cooking foods, e.g. by roasting or frying
    • A23L5/13General methods of cooking foods, e.g. by roasting or frying using water or ste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0014Image feed-back for automatic industrial control, e.g. robot with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28Food produ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omet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obotics (AREA)
  • Jellies, Jams, And Syrups (AREA)

Abstract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全新的分层多次离心注浆与拉伸工艺,最终得到的粉皮为多层结构,离心注浆工艺使得单层粉皮厚度更薄,粉皮在老化前先后经过两次拉伸,具有更好的韧性与弹性。由于本发明是在前次所注浆料熟化后才进行再次注浆,粉皮更易于蒸熟蒸透,并且在干燥后的粉皮中,多层粉皮彼此粘连成一体且在层与层之间存在微隙,该微隙结构的存在使得其对于汤底的吸收性更好,这样一来粉皮也更易烫软,进而缩短烫煮时间,减轻浑汤现象。

Description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加工红薯粉皮(有时也叫红薯粉片)产品的工艺流程通常为:先将红薯淀粉调成浆液,再通过涂布辊将浆液涂布于料带上,浆液随料带送入蒸煮室内蒸熟成型,然后将成型得到的粉皮送至冷冻室冷却老化,老化后的粉皮经分切、包装即得到红薯粉皮产品。传统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粉皮未蒸熟蒸透(类似于“夹生”)以及老化不彻底的情况,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与口感。
中国专利文献CN103340372A中公开了一种红薯粉皮的加工方法,其采用先低温定型再高温蒸熟的方式充分保证粉皮蒸熟蒸透,并通过对老化前的粉片进行拉伸来增加产品外观光整度及韧性。近些年来,红薯粉皮作为火锅配菜的用量在逐渐增长,但传统的红薯粉皮产品(包括采用上述文献所涉方法加工得到的粉皮)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烫煮才能变软可食用,而长时间的烫煮会使粉片表面过度糊化,进而导致火锅的锅底变得浑浊(浑汤)。此外,由于粉片表面较为光滑,粉片对于汤底味道的吸收能力较差,且其表面能够附挂的锅底汤汁量较少,风味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薯粉皮的加工方法,以解决传统工艺导致的粉片难以蒸熟蒸透以及粉片所需烫煮时间过长导致浑汤、对汤底味道吸收能力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红薯粉皮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浆:将适量红薯淀粉与水搅拌混合均匀调制成粉浆,并送入带有搅拌器的料筒;
2)注浆:向以第一速度旋转的料盘的中间处注入适量粉浆,注浆过程中保持料筒中的搅拌器处于持续搅拌的工作状态,以防止淀粉沉底;
3)摊浆、蒸皮与拉伸:籍由离心力作用使料盘中间的粉浆往四周流延摊开,并在此过程中通过高温蒸气持续对料盘中的粉浆进行加热以使粉浆熟化成粉皮,以及利用离心作用使粉皮往料盘的四周拉伸、延展;
4)根据要求的粉皮总厚度,重复执行上述步骤2)和3)n次,n为自然数,n≧1;
5)二次拉伸:完成步骤4)后,将料盘转速提高至第二速度,使得粉皮在离心力作用下再次往四周拉伸并延展至料盘的边沿;
6)冷却与老化:对粉皮进行冷却降温,再将其送入冷冻室进行老化;
7)分切与干燥:将经冷冻老化后的粉皮按要求分切成合适规格,之后进行干燥处理以使粉皮含水量满足要求。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步骤4)之后、步骤5)之前,还包括以合适压力对粉皮进行压实的步骤。
进一步地, 在首次执行步骤3)时,当粉浆往料盘四周流延至第一检测点时,停止注浆并记录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待粉浆熟化成粉皮后,通过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熟化后的粉皮图像并基于获取的图像计算粉皮的面积,同时将料盘转速提高至第三速度,当粉皮拉伸、延展至第二检测点时,降低料盘转速至第一速度,前述第三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但小于第二速度;
重复执行步骤2)和3)时,控制单次注浆总量为Q2,流量为q,其中:
Q2=πQ1l2/S-ΔQ ;
q= Q1/t ;
上式中,Q1与q分别为前述记录的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l为注浆中心点与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S为前述计算得到的粉皮的面积,ΔQ为预先标定的修正量,ΔQ>0。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步骤2)进行注浆之前,先对料筒内的浆液浓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搅拌器的转速以保证浆液浓度在设定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对粉皮进行压实的过程包括:先施加第一压力排出粉皮层间的空气以及游离水,保压一段时间后,再施加第二压力以使粉皮的密度达到设定值;所述第二压力大于第一压力。
基于与上述加工方法同样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红薯粉皮加工系统,其包括:
料筒,用于储存调制好的粉浆,所述料筒内设有搅拌器以及用于监测粉浆浓度的浆料浓度传感器;
摊浆装置,包括料盘以及用于驱动料盘以其中心轴为轴心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料盘包括盘底以及环绕盘底一周并往上凸出的盘沿;
定量注浆器,连接料筒并从料筒中获取粉浆,其至少包括一注浆口;
蒸汽熟化装置,用于提供蒸汽以使得料盘中的粉浆受热并熟化成粉皮;
风冷装置,用于对料盘中熟化形成的粉皮进行风冷降温;
冷冻室,用于对熟化后的粉皮进行冷冻老化;
分切装置,用于将冷冻老化后的粉皮按要求分切成合适规格;
干燥装置,用于对分切后的粉皮进行干燥处理以及使粉皮含水量满足要求;
该红薯粉皮加工系统依照上述加工方法加工红薯粉皮。
进一步地,上述红薯粉皮加工系统还包括:
压实装置,所述压实装置包括一与料盘内腔形状相适应的压头,所述压实装置通过压头向料盘中的粉皮施加合适的压力以实现将粉皮压实。
更进一步地,该红薯粉皮加工系统还包括控制器与由控制器控制的回转台;
所述回转台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5套用于定位放置料盘的料盘定位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料盘定位组件一一对应并受控制器控制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料盘定位组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料盘旋转,所述料盘定位组件上设有与控制器通信的料位传感器组件;
所述控制器控制回转台按设定的间隔时长与角度间歇性转动,使得籍由所述料盘定位组件定位放置的料盘依次经过注浆工位、粉皮压实工位、粉皮冷却工位、料盘分离工位与料盘载入工位;
所述注浆工位上方设置隔热保温罩,所述隔热保温罩的顶部连接蒸汽抽吸装置,所述隔热保温罩的底端与回转台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隔热保温罩内设置定量注浆器、蒸汽熟化装置及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压实装置包括一与料盘内腔形状相适应的压头,所述压头位于粉皮压实工位上方,所述风冷装置的出风口位于粉皮冷却工位上方;
所述料盘的盘底至少包括沿其径向间隔设置且透明的第一检测点与第二检测点,所述料盘的盘沿底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料位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与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所述料盘通过料盘定位组件定位放置后,所述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与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分别对应位于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的下方;
所述定量注浆器、蒸汽熟化装置、图像获取装置及压实装置均由控制器控制;
生产过程中,所述蒸汽抽吸装置与风冷装置持续工作,且在首次执行步骤3)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位于注浆工位的电机带动料盘先以第一速度旋转,当所述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接收到反射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定量注浆器停止注浆并记录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待粉浆熟化成粉皮后,控制所述蒸汽熟化装置停止往料盘中输入蒸汽并在经过设定的间歇时长后,控制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熟化后的粉皮图像并基于获取的图像计算粉皮的面积,同时控制所述电机将料盘转速提高至第三速度,当所述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接收到反射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机将料盘转速降低至第一速度;所述第三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但小于第二速度;之后重复执行步骤2)和3)时,控制所述定量注浆器的单次注浆总量为Q2,流量为q,其中:
Q2=πQ1l2/S-ΔQ ;
q= Q1/t ;
上式中,Q1与q分别为前述记录的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l为注浆中心点与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S为前述计算得到的粉皮的面积,ΔQ为预先标定的修正量,ΔQ>0;
于注浆工位执行完步骤1)至5)后,所述控制器控制回转台转动,使得所述料盘由注浆工位移动至粉皮压实工位,所述控制器控制压实装置施加第一压力以排出粉皮层间的空气以及游离水,以及在保压一段时间后施加较第一压力更大的第二压力以使粉皮的密度达到设定值。
此外,在所述料盘分离工位与冷冻室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料盘转运装置,所述第一料盘转运装置用于从料盘分离工位获取盛放有粉皮的料盘并将其转运至冷冻室,所述料盘载入工位处设有第二料盘转运装置,所述第二料盘转运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料盘储存装置,所述第二料盘转运装置用于从料盘储存装置获取空料盘以将其移送至料盘载入工位并通过对应的料盘定位组件定位放置于回转台上。
其中,所述料盘的底部设有一多边形定位盲孔,所述料盘定位组件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往上凸起且与多边形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一料盘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以及用于从料盘分离工位抓持料盘并将其放置于第一输送带上的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二料盘转运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以及用于从第二输送带上抓持料盘并将其放置于料盘载入工位的料盘定位组件上的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机械手及第二机械手均由控制器控制。
本发明采用分层多次离心注浆与拉伸工艺,最终得到的粉皮为多层结构,离心注浆工艺使得单层粉皮厚度更薄,粉皮在老化前先后经过两次拉伸,具有更好的韧性与弹性。由于本发明是在前次所注浆料熟化后才进行再次注浆,粉皮更易于蒸熟蒸透,并且在干燥后的粉皮中,多层粉皮彼此粘连成一体且在层与层之间存在微隙,该微隙结构的存在使得其对于汤底的吸收性更好,这样一来粉皮也更易烫软,进而缩短烫煮时间,减轻浑汤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红薯粉皮加工生产线布局图。
图2为实施例中红薯粉皮加工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料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I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料盘定位组件与料盘的定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红薯粉皮加工生产线的整体布局,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红薯粉皮加工生产线中主要包括摊浆熟化单元1、冷冻老化单元2、分切干燥单元3以及料盘转运单元4。
其中,摊浆熟化单元1主要包括料筒1a、摊浆装置1b、定量注浆器1c、蒸汽熟化装置1d、风冷装置1e以及压实装置1f。料筒1a用于储存调制好的粉浆,在料筒1a内设有搅拌器以及用于监测粉浆浓度的浆料浓度传感器。摊浆装置1b包括料盘1b1以及用于驱动料盘1b1以其中心轴为轴心转动的驱动机构,料盘1b1包括盘底1b1a以及环绕盘底1b1a一周并往上凸出的盘沿1b1b。定量注浆器1c连接料筒1a并从料筒1a中获取粉浆,其至少包括一注浆口。蒸汽熟化装置1d用于提供蒸汽以使得料盘1b1中的粉浆受热并熟化成粉皮。压实装置1f包括一与料盘1b1内腔形状相适应的压头,通过压头向料盘1b1中的粉皮施加合适的压力以实现将粉皮压实。风冷装置1e用于对料盘1b1中熟化形成的粉皮进行风冷降温。冷冻老化单元2主要包括一用于对熟化后的粉皮进行冷冻老化的冷冻室,分切干燥单元3包括分切装置与干燥装置,其中,分切装置用于将冷冻老化后的粉皮按要求分切成合适规格,干燥装置用于对分切后的粉皮进行干燥处理以及使粉皮含水量满足要求。由于上述冷冻室、分切装置及干燥装置的结构与传统冷冻室、粉皮分切装置及粉皮干燥装置的结构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料盘转运单元包括第一料盘转运装置与第二料盘转运装置,第一料盘转运装置用于获取盛放有粉皮的料盘并将其转运至冷冻室,第二料盘转运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料盘储存装置,用于从料盘储存装置获取空料盘并将其移送至摊浆装置1b中。
需要指出的是,在前述摊浆熟化单元1中,压实装置1f并非必须的结构。例如,在生产对于速食型粉皮产品时,由于速食型产品要求粉皮能够快速煮软/泡发,若对粉皮进行压实会使得层间微隙数量变少且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这样虽然能够提高粉皮的韧性与弹力,但会导致其煮软/泡发速度变慢。因此,生产速食型粉皮产品时一般不对料盘1b1中形成的多层粉皮压实,故在专用于生产速食型粉皮的生产线中无需配置压实装置1f。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加工红薯粉皮的工艺流程,对于速食型粉皮,其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工序:
1)调浆:取适量红薯淀粉置入调浆桶中,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适量纯净水,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调制成粉浆,粉浆调好后泵送入料筒1a。
2)注浆:开启定量注浆器1c,料筒1a中的粉浆通过定量注浆器1c注入料盘1b1的中间处,注浆过程中,料盘1b1在驱动机构驱动下保持以第一速度旋转,并且料筒1a中的搅拌器应当处于持续搅拌的工作状态,以防止淀粉沉底。
3)摊浆、蒸皮与拉伸:料盘1b1旋转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料盘1b1中间的粉浆往四周流延摊开,再通过蒸汽熟化装置1d供应的高温蒸气(95~98℃)持续对料盘1b1中的粉浆进行加热,使得粉浆熟化成粉皮,而熟化后的粉皮在离心作用下又会往料盘1b1的四周发生拉伸、延展。
4)根据要求的粉皮总厚度,重复执行上述步骤2)和3)多次。
5)二次拉伸:完成步骤4)后,通过驱动机构将料盘1b1的转速提高至第二速度(该第二速度必须大于第一速度,否则粉皮无法实现二次拉伸),使得粉皮在离心力作用下再次往四周拉伸并延展至料盘1b1的边沿处。
6)冷却与老化:二次拉伸完成后,通过风冷装置1e对料盘1b1中的粉皮进行风冷降温,之后再将其送入冷冻室进行老化。
7)分切与干燥:将经冷冻老化后的粉皮通过分切装置按要求分切成合适规格。之后再通过干燥装置对粉皮进行干燥处理,直至粉皮的含水量满足要求(一般为15%左右)。
应当指出的是,以上是生产速食型粉皮产品的工艺流程,而对于韧性、弹性更高的粉皮产品(火锅、炖菜用),其在生产过程中还需于上述步骤4)之后、步骤5)之前,通过压实装置1f以合适压力对料盘1b1中的粉皮进行压实,压实之后,粉皮的层间空气与微隙数量将变少且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从而使得粉皮既具韧性与弹力(口感更好),又兼具良好的吸收汤底能力(仍留存有一些层间微隙,易于入味)。
总的来说,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分层多次离心注浆与拉伸工艺,最终得到的粉皮为多层结构,而离心注浆工艺使得单层粉皮厚度更薄,粉皮在老化前先后经过两次拉伸,具有更好的韧性与弹性。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上述工艺流程中是在前次所注浆料熟化后才进行再次注浆,粉皮在生产过程中更易于蒸熟蒸透(不易出现“夹生”的现象),而在干燥后的粉皮产品中,多层粉皮彼此粘连成一体且在层与层之间存在微隙,该微隙结构的存在使得粉皮在烫煮过程中对于汤底的吸收性更好,也更易于烫软,由此可以缩短烫煮时间,减轻浑汤现象。
分层多次离心注浆虽然具有明显的优点,但也容易出现每次注浆形成的单层粉皮尺寸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品相。为提高每层粉皮尺寸的一致性(提高品相),可以如图3-4所示,在料盘1b1的盘底1b1a上沿其径向设置第一检测点1b1a1与第二检测点1b1a2。首次执行步骤3)时,当粉浆往料盘1b1四周流延至第一检测点1b1a1时,定量注浆器1c停止注浆,记录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待粉浆熟化成粉皮后,计算粉皮的面积,同时将料盘1b1转速提高至第三速度(第三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但小于第二速度),当粉皮拉伸、延展至第二检测点1b1a2时,降低料盘1b1转速至第一速度,之后在重复执行步骤2)和3)时,控制单次注浆总量为Q2,流量为q, Q2=πQ1l2/S-ΔQ ,q= Q1/t,其中,Q1与q分别为之前记录的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l为注浆中心点与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S为前述计算得到的粉皮的面积,ΔQ为预先标定的修正量,ΔQ>0,Q2>Q1。生产过程中,上述第三速度与修正量ΔQ的值可以在试生产时标定(基于实验标定),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以往的生产记录数据来确定(基于经验标定)。此外,生产过程中粉浆浓度的变化也会对单次注浆所形成的粉皮尺寸产生影响,为避免粉浆浓度变化导致的单层粉皮尺寸偏差,在执行步骤2)(注浆)之前,需要先对料筒1a内的浆液浓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搅拌器的转速以保证料筒1a内的浆液浓度在设定的范围内。另外,对熟化后的多层粉皮进行压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品相,本实施例中对粉皮进行压实的过程包括:通过压实装置1f先向粉皮施加相对较小的第一压力排出粉皮层间的空气以及游离水,保压一段时间后,再施加相对较大的第二压力以使粉皮的密度达到设定值。
为保证产线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开销,有必要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来实施上述粉皮加工工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摊浆熟化单元1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在附图中未示出)以及由控制器控制的回转台1g,在回转台1g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5套用于定位放置料盘1b1的料盘定位组件1g1,前面提及的驱动机构包括与料盘定位组件1g1一一对应并受控制器控制的电机,该电机通过驱动料盘定位组件1g1转动来带动料盘1b1旋转,在料盘定位组件1g1上设有与控制器通信的料位传感器组件1h。通过控制器控制回转台1g间歇性转动,使得通过前述料盘定位组件1g1定位放置的料盘1b1依次经过注浆工位A、粉皮压实工位B、粉皮冷却工位C、料盘分离工位D与料盘载入工位E。
其中,在注浆工位A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隔热保温罩(为简化表述,该隔热保温罩在附图中未示出),并且该隔热保温罩的顶部连接蒸汽抽吸装置(蒸汽抽吸装置在附图中未示出),同时隔热保温罩的底端与回转台之间留有空隙以免与回转台发生干涉,定量注浆器1c、蒸汽熟化装置1d均设置在隔热保温罩内,此外,在隔热保温罩内还设置有图像获取装置1i。压实装置1f则设置在粉皮压实工位B旁,压实装置1f的压头位于粉皮压实工位上方。风冷装置1e的出风口位于粉皮冷却工位C上方。
具体地,见图5所示,料位传感器组件1h至少包括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1h1与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1h2,第一检测点1b1a1与第二检测点1b1a2为位于料盘1b1的盘底1b1a上且沿径向间隔设置的透明检测窗,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料盘1b1的盘沿1b1b底端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孔1b1b1。当料盘1b1通过料盘定位组件1g1定位放置后,前述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1h1与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1h2分别对应位于第一检测点1b1a1和第二检测点1b1a2的下方。
在生产过程中,为减少启机等待时间,可以让蒸汽抽吸装置与风冷装置13持续保持在工作状态,当然,也可以控制蒸汽抽吸装置与风冷装置13根据需要间歇性工作,以节省能耗。于首次执行步骤3)(首次摊浆)时,控制器控制处在注浆工位A的电机带动料盘1b1(电机通过驱动料盘定位组件1g1带动料盘1b1转动)先以第一速度旋转。在此过程中,当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1h1接收到反射信号时(即第一检测点1b1a1对应的透明检测窗被浆料遮挡),控制器控制定量注浆器1c停止注浆并记录当次的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待粉浆熟化成粉皮后,控制蒸汽熟化装置停止往料盘中输入蒸汽,蒸汽抽吸装置持续将隔热保温罩内的蒸汽抽出,经过一段时间后(时长可以于控制器中设定),通过图像获取装置1i获取熟化后的粉皮图像并基于获取的图像计算粉皮的面积,同时控制前述电机将料盘1b1的转速提高至第三速度。在之后的过程中,当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1h2接收到反射信号时(即第一检测点1b1a1对应的透明检测窗被拉伸后的粉皮遮挡),控制器控制电机将料盘转速降低至第一速度。于注浆工位执行完步骤1)至5)后,控制器控制回转台1g转动,使得料盘1b1由注浆工位A移动至粉皮压实工位B,控制器控制压实装置1f的压头往下移动并向料盘1b1中的粉皮施加相对较小(与第二压力相比)的第一压力以排出粉皮层间的空气以及游离水(水从排水孔1b1b1排出),在保压一段时间后,再通过压头向粉皮施加较第一压力更大的第二压力以使粉皮的密度达到设定值。粉皮压实后,转动回转台1g,料盘1b1由粉皮压实工位B移动至粉皮冷却工位C,风冷装置1e吹出的冷风对料盘1b1中的粉皮进行初步冷却与定型,粉皮定型后,回转台1g转动,使得料盘1b1由粉皮冷却工位C移动至料盘分离工位D。设置在料盘分离工位D与冷冻室之间的第一料盘转运装置从料盘分离工位D获取前述料盘1b1并将其连同盘内的粉皮一起转运至冷冻室(冷冻后的粉皮进行分切与干燥的方式与现有技术无明显区别,在此不作赘述)。料盘1b1分离后,对应的料盘定位组件1g1空出,之后随着回转台1g转动,该空出的料盘定位组件1g1移动至料盘载入工位E处,设置在料盘载入工位E处的第二料盘转运装置连接料盘储存装置,第二料盘转运装置从料盘储存装置获取空料盘后,将其移送至料盘载入工位并通过前述空出的料盘定位组件1g1定位放置于回转台1g上。具体而言,第一料盘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4a以及用于从料盘分离工位D抓持料盘1b1并将其放置于第一输送带4a上的第一机械手4b,第二料盘转运装置包括输入端连接料盘储存装置的第二输送带4c以及用于从第二输送带4c上抓持料盘1b1并将其放置于料盘载入工位E的料盘定位组件1g1上的第二机械手4d。图5示出了料盘1b1与料盘定位组件1g1之间的配合结构,其中,见图5所示,在料盘1b1的底部设有定位盲孔1b1c,料盘定位组件1g1包括一基座,基座上设有往上凸起且与定位盲孔1b1c相匹配的定位销1g1a,料盘定位组件1g1通过上述定位销1g1a与定位盲孔1b1c的配合实现料盘1b1的定位并带动料盘1b1转动。
上述生产线中,摊浆熟化单元1中的各功能模块围绕在回转台1g四周布置,整个摊浆熟化单元1的结构极其紧凑(摊浆熟化单元1的占地面积可以控制在3.5m×3.5m内),相较于传统生产线中呈直线型布置的摊浆熟化流水线,上述摊浆熟化单元1能够大幅节省产线的占地面积,降低厂房租金开销。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发明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发明的内容。

Claims (8)

1.红薯粉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调浆:将适量红薯淀粉与水搅拌混合均匀调制成粉浆,并送入带有搅拌器的料筒;
2)注浆:注浆之前,先对料筒内的浆液浓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搅拌器的转速以保证浆液浓度在设定的范围内;之后向以第一速度旋转的料盘的中间处注入适量粉浆,注浆过程中保持料筒中的搅拌器处于持续搅拌的工作状态,以防止淀粉沉底;
3)摊浆、蒸皮与拉伸:籍由离心力作用使料盘中间的粉浆往四周流延摊开,并在此过程中通过高温蒸气持续对料盘中的粉浆进行加热以使粉浆熟化成粉皮,以及利用离心作用使粉皮往料盘的四周拉伸、延展;
4)根据要求的粉皮总厚度,重复执行上述步骤2)和3)n次,n为自然数,n≧1;
5)二次拉伸:完成步骤4)后,将料盘转速提高至第二速度,使得粉皮在离心力作用下再次往四周拉伸并延展至料盘的边沿;
6)冷却与老化:对粉皮进行冷却降温,再将其送入冷冻室进行老化;
7)分切与干燥:将经冷冻老化后的粉皮按要求分切成合适规格,之后进行干燥处理以使粉皮含水量满足要求;
首次执行步骤3)时,当粉浆往料盘四周流延至第一检测点时,停止注浆并记录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待粉浆熟化成粉皮后,通过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熟化后的粉皮图像并基于获取的图像计算粉皮的面积,同时将料盘转速提高至第三速度,当粉皮拉伸、延展至第二检测点时,降低料盘转速至第一速度,前述第三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但小于第二速度;
重复执行步骤2)和3)时,控制单次注浆总量为Q2,流量为q,其中:
Q2=πQ1L2/S-ΔQ ;
q= Q1/t ;
上式中,Q1与t分别为前述记录的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L为注浆中心点与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S为前述计算得到的粉皮的面积,ΔQ为预先标定的修正量,ΔQ>0, Q2 > Q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薯粉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5)之后、步骤6)之前,还包括以合适压力对粉皮进行压实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红薯粉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粉皮进行压实的过程包括:先施加第一压力排出粉皮层间的空气以及游离水,保压一段时间后,再施加第二压力以使粉皮的密度达到设定值;所述第二压力大于第一压力。
4.红薯粉皮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筒,用于储存调制好的粉浆,所述料筒内设有搅拌器以及用于监测粉浆浓度的浆料浓度传感器;
摊浆装置,包括料盘以及用于驱动料盘以其中心轴为轴心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料盘包括盘底以及环绕盘底一周并往上凸出的盘沿;
定量注浆器,连接料筒并从料筒中获取粉浆,其至少包括一注浆口;
蒸汽熟化装置,用于提供蒸汽以使得料盘中的粉浆受热并熟化成粉皮;
风冷装置,用于对料盘中熟化形成的粉皮进行风冷降温;
冷冻室,用于对熟化后的粉皮进行冷冻老化;
分切装置,用于将冷冻老化后的粉皮按要求分切成合适规格;
干燥装置,用于对分切后的粉皮进行干燥处理以及使粉皮含水量满足要求;
该红薯粉皮加工系统依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加工红薯粉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红薯粉皮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实装置,所述压实装置包括一与料盘内腔形状相适应的压头,所述压实装置通过压头向料盘中的粉皮施加合适的压力以实现将粉皮压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红薯粉皮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与由控制器控制的回转台;
所述回转台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至少5套用于定位放置料盘的料盘定位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料盘定位组件一一对应并受控制器控制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料盘定位组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料盘旋转,所述料盘定位组件上设有与控制器通信的料位传感器组件;
所述控制器控制回转台按设定的间隔时长与角度间歇性转动,使得籍由所述料盘定位组件定位放置的料盘依次经过注浆工位、粉皮压实工位、粉皮冷却工位、料盘分离工位与料盘载入工位;
所述注浆工位上方设置隔热保温罩,所述隔热保温罩的顶部连接蒸汽抽吸装置,所述隔热保温罩的底端与回转台之间留有空隙,所述隔热保温罩内设置定量注浆器、蒸汽熟化装置及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压头位于粉皮压实工位上方,所述风冷装置的出风口位于粉皮冷却工位上方;
所述料盘的盘底至少包括沿其径向间隔设置且透明的第一检测点与第二检测点,所述料盘的盘沿底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料位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与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所述料盘通过料盘定位组件定位放置后,所述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与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分别对应位于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的下方;
所述定量注浆器、蒸汽熟化装置、图像获取装置及压实装置均由控制器控制;
生产过程中,所述蒸汽抽吸装置与风冷装置持续工作,且在首次执行步骤3)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位于注浆工位的电机带动料盘先以第一速度旋转,当所述第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接收到反射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定量注浆器停止注浆并记录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待粉浆熟化成粉皮后,控制所述蒸汽熟化装置停止往料盘中输入蒸汽并在经过设定的间歇时长后,控制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获取熟化后的粉皮图像并基于获取的图像计算粉皮的面积,同时控制所述电机将料盘转速提高至第三速度,当所述第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接收到反射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机将料盘转速降低至第一速度;所述第三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但小于第二速度;之后重复执行步骤2)和3)时,控制所述定量注浆器的单次注浆总量为Q2,流量为q,其中:
Q2=πQ1L2/S-ΔQ ;
q= Q1/t ;
上式中,Q1与t分别为前述记录的注浆量与持续注浆时间,L为注浆中心点与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S为前述计算得到的粉皮的面积,ΔQ为预先标定的修正量,ΔQ>0, Q2 > Q1
于注浆工位执行完步骤1)至5)后,所述控制器控制回转台转动,使得所述料盘由注浆工位移动至粉皮压实工位,所述控制器控制压实装置施加第一压力以排出粉皮层间的空气以及游离水,以及在保压一段时间后施加较第一压力更大的第二压力以使粉皮的密度达到设定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红薯粉皮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分离工位与冷冻室之间设置有第一料盘转运装置,所述第一料盘转运装置用于从料盘分离工位获取盛放有粉皮的料盘并将其转运至冷冻室,所述料盘载入工位处设有第二料盘转运装置,所述第二料盘转运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料盘储存装置,所述第二料盘转运装置用于从料盘储存装置获取空料盘以将其移送至料盘载入工位并通过对应的料盘定位组件定位放置于回转台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红薯粉皮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的底部设有定位盲孔,所述料盘定位组件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往上凸起且与定位盲孔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一料盘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以及用于从料盘分离工位抓持料盘并将其放置于第一输送带上的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二料盘转运装置包括第二输送带以及用于从第二输送带上抓持料盘并将其放置于料盘载入工位的料盘定位组件上的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机械手及第二机械手均由控制器控制。
CN202211396343.5A 2022-11-09 2022-11-09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15606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6343.5A CN115606792B (zh) 2022-11-09 2022-11-09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6343.5A CN115606792B (zh) 2022-11-09 2022-11-09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6792A CN115606792A (zh) 2023-01-17
CN115606792B true CN115606792B (zh) 2023-09-05

Family

ID=8487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6343.5A Active CN115606792B (zh) 2022-11-09 2022-11-09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6792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3879A (en) * 1981-11-09 1984-11-20 House Food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preparing dried noodles
CN2087872U (zh) * 1991-03-06 1991-11-06 谢金龙 一种制作春卷皮子的装置
CN1476775A (zh) * 2003-07-11 2004-02-25 军 邹 粉条连续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TWM262011U (en) * 2004-10-11 2005-04-21 Jen-Jr Jang Manufacturing machine for the wrapper of spring rolls
CN2930317Y (zh) * 2006-05-16 2007-08-08 郑仲佑 一种食品皮制作机
CN201194526Y (zh) * 2008-05-22 2009-02-18 上海旺欣豆制品设备有限公司 粉皮机
JP2009089699A (ja) * 2007-10-12 2009-04-30 Nissin Foods Holdings Co Ltd 乾燥澱粉麺様食品の製造方法
CN103340372A (zh) * 2013-06-20 2013-10-09 湖南省永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及其设备
CN104397525A (zh) * 2014-11-24 2015-03-11 王之永 一种红薯粉的制作工艺
CN105124352A (zh) * 2015-09-10 2015-12-09 宿州市皖豆香豆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粉皮的加工方法
CN105285957A (zh) * 2015-11-26 2016-02-03 郑州朱屯米粉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化生产凉皮的新工艺及专用生产线
CN108936210A (zh) * 2018-07-19 2018-12-07 四川薯霸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型保鲜粉及其制备方法
CN209749704U (zh) * 2019-04-08 2019-12-10 上海汉康豆类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粉皮注浆装置
CN110771863A (zh) * 2019-11-29 2020-02-11 罗俊 一种红薯粉片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3879A (en) * 1981-11-09 1984-11-20 House Food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preparing dried noodles
CN2087872U (zh) * 1991-03-06 1991-11-06 谢金龙 一种制作春卷皮子的装置
CN1476775A (zh) * 2003-07-11 2004-02-25 军 邹 粉条连续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TWM262011U (en) * 2004-10-11 2005-04-21 Jen-Jr Jang Manufacturing machine for the wrapper of spring rolls
CN2930317Y (zh) * 2006-05-16 2007-08-08 郑仲佑 一种食品皮制作机
JP2009089699A (ja) * 2007-10-12 2009-04-30 Nissin Foods Holdings Co Ltd 乾燥澱粉麺様食品の製造方法
CN201194526Y (zh) * 2008-05-22 2009-02-18 上海旺欣豆制品设备有限公司 粉皮机
CN103340372A (zh) * 2013-06-20 2013-10-09 湖南省永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及其设备
CN104397525A (zh) * 2014-11-24 2015-03-11 王之永 一种红薯粉的制作工艺
CN105124352A (zh) * 2015-09-10 2015-12-09 宿州市皖豆香豆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粉皮的加工方法
CN105285957A (zh) * 2015-11-26 2016-02-03 郑州朱屯米粉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化生产凉皮的新工艺及专用生产线
CN108936210A (zh) * 2018-07-19 2018-12-07 四川薯霸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型保鲜粉及其制备方法
CN209749704U (zh) * 2019-04-08 2019-12-10 上海汉康豆类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粉皮注浆装置
CN110771863A (zh) * 2019-11-29 2020-02-11 罗俊 一种红薯粉片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6792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043C (zh) 生产外表面不可渗透、脂肪含量低的食品的方法及该食品
TWI376207B (zh)
CN107692189A (zh) 一种香菇粉挤压膨化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
CN115606792B (zh) 红薯粉皮加工方法与系统
CN107668110B (zh) 均布装置
KR101916957B1 (ko) 즉석밥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107646925B (zh) 饼排布机
CN206380642U (zh) 冷阱微波真空干燥装置
CN1613359A (zh) 干式方便米饭的生产方法及所用的设备
CN107581203B (zh) 饼成形机
CN106616336A (zh) 一种生产红薯锅巴的方法
CN107668111B (zh) 烘烤装置
CN108402204B (zh) 绿茶杀青理条设备
CN220675116U (zh) 一种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设备
CN215327977U (zh) 一种具有蒸汽除氧功能的糖化锅
CN106386955A (zh) 一种生产南瓜味糯米锅巴的方法
CN106418202A (zh) 一种南瓜型糯米锅巴及其制备工艺
CN216219798U (zh) 一种高效奶黄包烘焙装置
CN217210147U (zh) 一种食品添加剂烘干装置
CN211400708U (zh) 一种炒茶设备
CN217446401U (zh) 一种荷包蛋大批量煎制装置
CN211581396U (zh) 一种泡芙成型机料斗装置
JP2003299472A (ja) 食品の椀状成形方法とその機構
CN113955249B (zh) 一种带有成型检测功能的生制牛排用包装装置
CN216315369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粉条生产用蒸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