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5312A - 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及用于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的铆钉 - Google Patents

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及用于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的铆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5312A
CN115605312A CN202180035078.5A CN202180035078A CN115605312A CN 115605312 A CN115605312 A CN 115605312A CN 202180035078 A CN202180035078 A CN 202180035078A CN 115605312 A CN115605312 A CN 115605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
shaft portion
electrodes
resin layer
join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50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濑哲
今村美速
奥田真三树
吉泽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05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5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0Spot welding; Stitch welding
    • B23K11/11Spot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6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to be welded
    • B23K11/2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to be welded of different met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将安装有具有头部和轴部的铆钉的作为第一构件的铝材和作为第二构件的钢材以在铝材的铆钉的轴部前端侧的面与钢材的表面之间夹着树脂层的方式重叠配置。利用一对电极夹着铆钉和钢材,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树脂层从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在该铆钉中的与头部背侧的轴部的连接部设置有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Description

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及用于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的铆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及用于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的铆钉。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由废气等引起的地球环境问题,进行了通过汽车等运输机中的车身的轻量化来实现提高燃料效率的研究。为了尽可能不阻碍车身的轻量化,提高汽车的车身碰撞时的安全性,对于汽车的车身结构,将以往使用的钢材的一部分置换为更轻量且能量吸收性也优异的铝合金材料等轻合金材料的应用例不断增加。
这些铝合金材料只要不是由铝合金材料构成车身的全部部分,就需要与通常的汽车的车身中原本通用的钢板或型钢等钢材(钢构件)组合使用。因此,必然需要铝合金材料与钢材的异种金属彼此的接合(异种材料接合)。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
另外,在铝合金材料与钢构件之间,为了防止由两者的电位差引起的腐蚀(电蚀)、进而确保接合强度,大多情况设置粘接剂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设置这样的粘接材料层的接合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7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4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接合方法中,在存在粘接剂的部分金属彼此不接触,因此需要预先从焊接铆钉的部分去除粘接剂。该粘接剂的去除工序非常耗费时间,不现实。
因此,优选应用在残留有粘接剂的状态下以在点焊时排除粘接剂的方式进行焊接的、所谓的粘接点焊(weldbonding)法。但是,若直接应用粘接点焊法,则容易从焊接部产生火花飞溅,难以得到所期望的熔核形状,其结果是,接合强度降低。这不限于铝与钢材的异种材料接合,即使是其他异种材料彼此的组合也同样地产生。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了铆钉的粘接点焊法中,能够抑制飞溅等的产生而进行良好的点焊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铆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包括下述结构。
(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使具有头部和轴部的铆钉的所述轴部打入并贯通第一构件;将贯通安装有所述铆钉的所述第一构件和能够与所述铆钉焊接的第二构件以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铆钉的轴部前端侧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夹着树脂层的方式重叠配置;以及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其中,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中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在将所述铆钉打入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时,所述环状台阶部按压所述第一构件,形成使所述第一构件中的所述轴部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向所述第二构件侧突出的环状突部,
通过所述点焊时的所述电极间的加压,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形成间隙,一边将所述树脂层向所述间隙排出一边进行点焊。
(2)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设置有预孔并且在该预孔的周缘设置有环状突部的第一构件夹着树脂层与第二构件重叠配置;使具有头部和轴部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构件焊接的铆钉的所述轴部贯通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预孔;以及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其中,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通过所述点焊时的所述电极间的加压,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形成间隙,一边将所述树脂层向所述间隙排出一边进行点焊。
(3)一种铆钉,其具有头部和轴部,其中,
所述铆钉用于如下异种材料接合:
将贯通安装有所述轴部的第一构件和能够与所述铆钉焊接的第二构件以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铆钉的轴部前端侧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夹着树脂层的方式重叠配置,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了铆钉的粘接点焊法中,能够通过抑制了飞溅等的产生的良好的点焊来进行异种材料接合。
附图说明
图1A是在本发明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中使用的铆钉的外观立体图。
图1B是在本发明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中使用的铆钉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将铆钉的打入工序阶段性地表示为(A)至(C)的工序说明图。
图3A是被打入有铆钉的铝材的剖视图。
图3B是从图3A的下方观察的仰视图。
图4是示出将被打入有铆钉的铝材夹着树脂层与钢材重叠的情形的工序说明图。
图5是示出使用铆钉对铝材和钢材进行电阻点焊的情形的工序说明图。
图6是将从对电极间进行加压到通电为止的情形阶段性地表示为(A)至(C)的说明图。
图7是用(A)、(B)示出将铆钉固定于铝材的另一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6所示的异种材料接合体的其他结构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铆钉的环状台阶部的其他形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B是示出铆钉的环状台阶部的其他形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C是示出铆钉的环状台阶部的其他形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中,在所使用的铆钉的头部的背侧设置有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在此,例示了使用钢制的铆钉将铝材与钢材接合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但接合的各构件的材质的组合是任意的。
<铆钉的结构>
图1A、图1B是在本发明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中使用的铆钉的外观立体图。
铆钉11为钢制,具有圆板状的头部13、以及与头部13的中心同轴地连接的轴部15。铆钉11在头部13的背侧的与轴部15的连接部(环状的头部背面13a的内周部)具备以包围轴部15的方式沿着周向形成且沿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17。在环状台阶部17中,由台阶形成的角部及隅角部、即与头部背面13a连接的隅角部17a、与轴部侧面15b连接的隅角部17b及在突出的前端成为外周缘的角部17c分别在轴截面中被倒角成曲面状。
需要说明的是,图1A、图1B所示的轴部15是直径恒定的圆柱状,但也可以是从头部13侧的基端朝向前端逐渐变大的形状,轴截面也可以是椭圆。
轴部15的前端面(轴部前端面)15a成为沿轴向突出的弯曲面。轴部前端面15a的弯曲的顶部19与轴部15的中心轴L一致。另外,也可以代替弯曲面,而是以顶部19为突出前端的圆锥形状(凸出物(projection))。
<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的步骤>
接着,对使用上述铆钉11将铝材和钢材进行异种材料接合的步骤进行说明。
图2是将铆钉11的打入工序阶段性地表示为(A)至(C)的工序说明图。
如图2的(A)所示,在上部为圆筒状的模头21上载置铝材23,将铆钉11载置于该模头21的上方。在模头21的上表面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凹部21a。然后,利用冲头25将铆钉11的头部13朝向铝材23打入。
作为铝材23,可以利用2000系、3000系、4000系、5000系、6000系、7000系的铝合金、或1000系的纯铝的延展材料。从焊接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5000系、6000系、7000系的铝合金。另外,作为铝材23,不限于板材,也可以是挤出构件(管材或中空、实心、异形截面的型材)、锻造材(板材、带肋的材料)。进而,也可以对铝材23的表面实施喷丸处理、蚀刻处理、刷研磨处理等各种表面处理作为预处理。在该情况下,铝材的表面的有机物被去除,提高接合品质。
如图2的(B)所示,当使冲头25下降而将铆钉11压入铝材23时,铝材23中的与轴部15对置的部分被轴部15冲裁,该冲裁的部分(坯料)23A向模头21的内侧落下。另外,铆钉11被冲头25朝向铝材23按压,铝材23被夹在头部13与模头21之间。由此,铆钉11的环状台阶部17被压入铝材23,并且铝材23塑性流动而进入形成于模头21的上表面的凹部21a内。
这样,如图2的(C)所示,铆钉11的轴部15贯通铝材23,轴部前端面15a在铝材23的下表面露出。另外,形成于头部13的环状台阶部17进入铝材23,铆钉11被铆接固定于铝材23。另外,铝材23的轴部15所贯通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形成有朝向轴部15的插入方向前方突出的环状突部26。
该铆钉11的打入例如也可以在铝材23的冲压成形工序(修整工序)中与冲压成形同时进行。即,在对铝材23进行冲压成形时,在冲压的模具上设置冲头,或者代替冲头而使用冲压模具本身,与冲压模具的下降同时对铆钉11进行冲裁。由此,铆钉11铆接固定于铝材23。在该状态下,在将铝材23沿电阻点焊线输送时,铆钉11铆接固定于铝材23,因此在输送的过程中铆钉11不会落下。因此,能够提高接合的施工性。
图3A是打入有铆钉11的铝材23的剖视图,图3B是从图3A的下方观察的仰视图。
图3A所示的铝材23的环状突部26在铆钉11的轴部15的轴向上,形成为与轴部前端面15a的外周缘31的高度相等、或者比外周缘31低。即,环状突部26不从轴部15突出。而且,铝材23的环状突部26的径向外侧不受由铆钉11的环状台阶部17进行的压入和向模头21的凹部21a(参照图2)的塑性流动的影响,成为原本的形状的平坦面23a。即,铝材23的平坦面23a从环状突部26凹陷距离S。
因此,铆钉11和铝材23的图3A中的轴向的位置从下侧起依次为轴部前端面15a的顶部19、外周缘31、环状突部26、平坦面23a。
图4是示出将打入有铆钉11的铝材23夹着树脂层27与钢材29重叠的情形的工序说明图。
在钢材29的单侧表面形成有树脂层27。树脂层27是将铝材23和钢材29接合的粘接剂。另外,树脂层27具有电绝缘性,由此防止由铝材23与钢材29的接触引起的电蚀,并且将两者牢固地接合。
作为钢材29,能够利用软钢、高张力钢等。在钢材29的单侧表面形成有树脂层27。树脂层27是将铝材23与钢材29接合的粘接剂。另外,树脂层27具有电绝缘性,由此防止由铝材23与钢材29的接触引起的电蚀,并且将两者牢固地接合。
用于树脂层27的粘接剂可以以液体或具有粘性的状态涂布于钢材29,也可以涂布于铝材23。另外,树脂层27不限于粘接剂的涂布,也可以配置片状的粘接片。在使用粘接片的情况下,可以使粘接片预先粘接于钢材29或铝材23、或者双方,但也可以在将铝材23与钢材29重叠时一起粘接。由此,在铝材23中的铆钉11的轴部前端侧的面与钢材29的表面之间夹着配置有树脂层27。
图5是示出使用铆钉11对铝材23和钢材29进行电阻点焊的情形的工序说明图。
在铆钉11的位置利用一对电极33、35夹入设置有铆钉11的铝材23和与铝材23重叠的钢材29。然后,一边通过未图示的加压装置将电极33、35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加压,一边通过未图示的电源装置在电极间通电(电流I)。于是,在铆钉11的轴部前端面15a与钢材29之间形成所期望的大小的熔核37(参照图6)。
在此,对于在电极间对铝材23和钢材29进行加压,并在电极间通电而形成熔核37为止的情形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将从对电极间进行加压到通电为止的情形阶段性地表示为(A)至(C)的说明图。
如图6的(A)所示,铆钉11的轴部前端面15a通过图4所示的电极33、35的夹入而被按压于树脂层27,树脂层27以铆钉11的顶部19为中心被向径向外侧压出。而且,通过电极间的通电,与铆钉11的轴部前端面15a接触的树脂层27被加热而熔融,朝向径向外侧流动(箭头M),或者一部分升华。此时,在环状突部26与钢材29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树脂层27从该间隙向径向外侧顺畅地排出。由此,至少从轴部前端面15a的中心轴L附近大致完全地排出树脂层27。
而且,如图6的(B)所示,在中心轴L附近,轴部前端面15a与钢材29在两者之间不夹设树脂层27而密接,通过由通电进行的加热使双方熔融,从而形成熔核37。熔核37以中心轴L为起点生长。此时,通过电极间的加压,环状突部26被强力地按压于钢材29(箭头F)。
如图6的(C)所示,熔核37通过通电生长,但在铆钉11的轴部15的径向外侧,环状突部26持续强力地按压钢材29,因此熔核37的熔融体(钢的熔液)被阻挡,能够防止产生飞溅。
这样,熔核37随着通电而以轴部15的中心轴L为起点生长,能够一边抑制从中心轴L的偏移和飞溅的产生,一边生长至铆钉11与钢材29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合强度的大小。
如以上那样,铆钉11具备环状台阶部17,从而在将铆钉11打入铝材23而安装时,环状台阶部17在铝材23的轴部15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形成环状突部26。该环状突部26在点焊时通过电极间的加压而在环状突部26的径向外侧在铝材23与钢材29之间形成间隙,树脂层27从该间隙顺畅地排出。进而,通过电极间的通电,以不存在树脂层27的轴部15的中央部为起点产生熔核37,在轴部15的径向外侧,环状突部26成为堰而防止产生飞溅。
由此,即使在通过电阻点焊经由树脂层27进行异种材料接合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火花、飞溅,能够在轴部15的中心稳定地形成所期望的大小的熔核,能够得到所需的充分的接合强度。
另外,通过利用环状台阶部17将铆钉11与铝材23铆接,能够在铆钉11与钢材29的钢-钢的同种材料彼此的点焊部,产生由该铝材23与铆钉11的铆接引起的加工固化,进一步施加相互的接合力(机械接合力)。因此,通过点焊和铆接这两个接合的协同效果,能够得到作为异种材料接合体的高接合强度。而且,在将铆钉11压入铝材23并铆接时,也能够防止铝材23侧产生裂纹。
<其他结构例>
在上述例子中,通过将铆钉11打入铝材23,从而将铆钉11铆接固定于铝材23,但铆钉11向铝材23的固定方法并不限于此。
图7是用(A)、(B)示出将铆钉11固定于铝材23的其他方法的工序说明图。
如图7的(A)所示,在铝材23的设置铆钉11的部位预先设置能够供预先铆钉11的轴部15贯通的内径的预孔23b。在形成该预孔23b时,例如,使用前述的图2所示的模头21和具备铆钉11的环状台阶部17的外形状的冲头,如图7的(A)所示,在预孔23b的周缘预先形成环状突部26。然后,如图7的(B)所示,通过冲压等使铆钉11的轴部15贯通于该预孔23b,从而将铆钉11固定于铝材23。
预孔23b的环状突部26只要在铆钉11被固定后从铝材23突出地形成即可,其形成方法没有限定。
铆钉11的基于冲压的向铝材23的铆接接合例如在铝材23为汽车的车身结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车身的冲压成形工序中实施。另外,也可以与这样的冲压成形工序分开地在其前后的工序、例如铝板的制造工序等中实施。
图8是示出图6所示的异种材料接合体的其他结构的剖视图。
在此,在钢材29的与铝材23侧相反一侧进一步重叠其他钢材30。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多个钢材29、30重叠并与铆钉11进行点焊,能够通过一次焊接简单地接合3片材料。而且,通过设置多片钢材29、30,能够提高接合体的强度,能够扩大异种材料接合的适用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钢材的片数为3片以上,板厚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地,关于铝材23,在能够形成环状突部26的范围内,片数、板厚是任意的。
图9A、图9B、图9C是示出铆钉的环状台阶部的其他形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铆钉11的环状台阶部17不限于图1B所示的形状。如图9A所示,也可以将环状台阶部17A设为环状的隅角部17a、17b及环状的角部17c在轴截面中分别成为直角的形状。在该情况下,铝材向铆钉11的咬合被优化,能够提高铆接接合强度。
并且,如图9B所示,环状台阶部17B也可以是具有从轴部侧面15b的头部背面13a侧的隅角部17b越朝向铆钉11的轴部前端面15a则越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17d、以及从头部背面13a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面17e、且在前端形成有角部17c的环状的突起。在该情况下,如图7的(B)所示,当环状台阶部17B被按压于铝材23时,铝材通过塑性流动而进入圆筒面17e与轴部侧面15b之间,除此以外,突起的包含角部17c的部分向径向外侧变形而咬入铝材23。由此,能够更牢固地铆接铆钉11和铝材23。
而且,如图9C所示,环状台阶部17C也可以是具有前述的倾斜面17d、以及从头部背面13a沿轴向延伸且越朝向轴部前端面15a越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17f、且在前端形成有角部17c的环状的突起。在该情况下,轴截面中的角部17c的角度比环状台阶部17B的情况小,向铝材23的咬入变得良好,能够得到更牢固的铆接状态。
<铆钉的表面处理>
接着,对在铆钉11的表面形成皮膜的处理进行说明。
优选在铆钉11的表面设置例如镍共晶率为13~18%的锌高共晶镍镀敷皮膜。
锌高共晶镍镀敷皮膜优选为5~10μm的膜厚,能够形成耐腐蚀性、耐热性优异的特性。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蚀。
另外,优选在铆钉11的锌高共晶镍镀敷皮膜上进一步设置化学转化皮膜。该化学转化皮膜可以是在对锌高共晶镀镍的铆钉的表面实施铬酸盐处理(JISH0201)而得到的铬酸盐皮膜。
铬酸盐皮膜是比涂料等薄的皮膜,能够确保高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另外,在异种材料接合后的电沉积涂装等中,涂料的密接性变得良好。
另外,也可以代替铬酸盐皮膜,而形成锆石系的化学转化皮膜。作为锆石系的化学转化处理,例如可以举出使用了磷酸锆的化学转化处理。通过使用锆石系的化学转化皮膜,能够进行无铬化的处理。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将实施方式的各结构相互组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说明书的记载以及公知的技术进行变更、应用也是本发明的预定内容,包含在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如下事项。
(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使具有头部和轴部的铆钉的所述轴部打入并贯通第一构件;将贯通安装有所述铆钉的所述第一构件和能够与所述铆钉焊接的第二构件以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铆钉的轴部前端侧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夹着树脂层的方式重叠配置;以及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其中,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在将所述铆钉打入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时,所述环状台阶部按压所述第一构件,形成使所述第一构件中的所述轴部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向所述第二构件侧突出的环状突部,
通过所述点焊时的所述电极间的加压,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形成间隙,一边将所述树脂层向所述间隙排出一边进行点焊。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能够从铆钉与第二构件的界面可靠地去除树脂层,从而能够使铆钉与第二构件不产生飞溅而良好地进行点焊。另外,通过将铆钉打入第一构件,能够防止铆钉的脱落,能够提高操作性、焊接的施工性。
(2)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设置有预孔并且在该预孔的周缘设置有环状突起的第一构件夹着树脂层与第二构件重叠配置;使具有头部和轴部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构件焊接的铆钉的所述轴部贯通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预孔;以及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其中,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通过所述点焊时的所述电极间的加压,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形成间隙,一边将所述树脂层向所述间隙排出一边进行点焊。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能够从铆钉与第二构件的界面可靠地去除树脂层,从而能够使铆钉与第二构件不产生飞溅而良好地进行点焊。另外,能够在第一构件的冲压成形工序或与冲压成形工序分开的、其前后的工序等任意时机实施将铆钉插入第一构件的预孔的处理,因此能够提高工序的自由度。
(3)根据(1)或(2)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反一侧进一步重叠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同种类的构件并进行点焊。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方法,通过设置多片钢材,能够提高接合体的强度,能够扩大异种材料接合的应用范围。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铆钉设置有锌高共晶镍镀敷皮膜。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能够使铆钉形成耐腐蚀性、耐热性优异的特性。
(5)根据(4)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中,还设置有覆盖所述铆钉的所述锌高共晶镍镀敷皮膜的化学转化皮膜。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能够确保高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在异种材料接合后的电沉积涂装等中,涂料的密接性变得良好。
(6)根据(5)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所述化学转化皮膜为铬酸盐皮膜。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由于是广为人知的处理,因此即使在各种条件下也能够稳定地得到良好的皮膜。
(7)根据(5)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所述化学转化皮膜为锆系的化学转化皮膜。
根据该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能够通过无铬化的处理形成化学转化皮膜。
(8)一种铆钉,其具有头部和轴部,其中,
所述铆钉用于如下异种材料接合:
将贯通安装有所述轴部的第一构件和能够与所述铆钉焊接的第二构件以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铆钉的轴部前端侧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夹着树脂层的方式重叠配置,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根据该铆钉,能够从与第二构件的界面可靠地去除树脂层,从而能够与第二构件不产生飞溅而良好地进行点焊。由此,能够提高异种材料接合时的接合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基于2020年8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20-144619),其内容在本申请中作为参照而援引。
附图标记说明:
11 铆钉
13 头部
13a 头部背面
15 轴部
15a 轴部前端面
15b 轴部侧面
17、17A、17B、17C 环状台阶部
17a 隅角部
17b 隅角部
17c 角部
17d 倾斜面
17e 圆筒面
17f 倾斜面
19 顶部
21 模头
21a 凹部
23 铝材(第一构件)
23a 平坦面
23b 预孔
25 冲头
26 环状突部
27 树脂层
29 钢材(第二构件)
30 钢材(相同种类的构件)
31 外周缘
33、35 电极
37 熔核。

Claims (9)

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使具有头部和轴部的铆钉的所述轴部打入并贯通第一构件;将贯通安装有所述铆钉的所述第一构件和能够与所述铆钉焊接的第二构件以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铆钉的轴部前端侧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夹着树脂层的方式重叠配置;以及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其中,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在将所述铆钉打入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构件时,所述环状台阶部按压所述第一构件,形成使所述第一构件中的所述轴部的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向所述第二构件侧突出的环状突部,
通过所述点焊时的所述电极间的加压,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形成间隙,一边将所述树脂层向所述间隙排出一边进行点焊。
2.一种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设置有预孔并且在该预孔的周缘设置有环状突部的第一构件夹着树脂层与第二构件重叠配置;使具有头部和轴部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构件焊接的铆钉的所述轴部贯通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预孔;以及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其中,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通过所述点焊时的所述电极间的加压,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环状突部的径向外侧的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形成间隙,一边将所述树脂层向所述间隙排出一边进行点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反一侧进一步重叠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同种类的构件并进行点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反一侧进一步重叠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同种类的构件并进行点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铆钉设置有锌高共晶镍镀敷皮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中,还设置有覆盖所述铆钉的所述锌高共晶镍镀敷皮膜的化学转化皮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所述化学转化皮膜为铬酸盐皮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其中,
所述化学转化皮膜为锆系的化学转化皮膜。
9.一种铆钉,其具有头部和轴部,其中,
所述铆钉用于如下异种材料接合:
将贯通安装有所述轴部的第一构件和能够与所述铆钉焊接的第二构件以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铆钉的轴部前端侧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夹着树脂层的方式重叠配置,利用一对电极夹着所述铆钉和所述第二构件,在电极间加压的状态下通电,并且一边将所述树脂层从所述电极间排除一边进行点焊,
所述铆钉在所述头部的背侧的与所述轴部的连接部具备沿着周向形成且向轴向突出的环状台阶部。
CN202180035078.5A 2020-08-28 2021-08-20 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及用于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的铆钉 Pending CN1156053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4619A JP7405717B2 (ja) 2020-08-28 2020-08-28 異材接合方法、及び接合体
JP2020-144619 2020-08-28
PCT/JP2021/030629 WO2022045014A1 (ja) 2020-08-28 2021-08-20 異材接合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リベ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5312A true CN115605312A (zh) 2023-01-13

Family

ID=80355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5078.5A Pending CN115605312A (zh) 2020-08-28 2021-08-20 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及用于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的铆钉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05717B2 (zh)
CN (1) CN115605312A (zh)
WO (1) WO20220450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76327A (ja) * 2022-05-31 2023-12-13 株式会社Uacj 異材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8747B2 (ja) * 2013-03-11 2016-06-2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リベット、リベットを備えた異材接合用構造体、及び異材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5908052B2 (ja) * 2014-02-07 2016-04-2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異材パネル構造体
JP2015167972A (ja) * 2014-03-07 2015-09-2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異材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6645390B2 (ja) * 2016-09-13 2020-02-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異材接合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653242B2 (ja) * 2016-11-14 2020-02-2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接合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3065895B1 (fr) 2017-05-04 2019-07-12 Maxime Grojean Insert destine a l'assemblage d'une premiere piece et d'une deuxieme piece par soudage electrique par resistance, et procede d'assemblage utilisant cet insert
DE102017115529A1 (de) 2017-07-11 2019-01-17 Böllhoff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Schweißhilfsfügete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39534A (ja) 2022-03-10
WO2022045014A1 (ja) 2022-03-03
JP7405717B2 (ja)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2156B (zh) 异种材料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及异种材料接合体
JP5704798B2 (ja) 異材接合方法
JP6009004B2 (ja) 異材接合用鍛造リベット及び異材接合方法
JP2015062916A (ja) 異材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異材接合体
CN111801189B (zh) 异种材料接合用电弧焊接法
CN108778609B (zh) 接合结构
JP2016161078A (ja) 異材接合用リベット及び異材接合方法
WO2016103375A1 (ja) 異材接合構造及び異材接合方法
US20180361498A1 (en) Welding methods including formation of an intermediate joint using a solid state welding process
CN115605312A (zh) 异种材料接合方法及用于异种材料接合方法的铆钉
JP6574884B2 (ja) 異材接合用リベット、異材接合体、及び異材接合方法
JP7485981B2 (ja) 接合継手構造の製造方法、接合継手構造及び自動車部品
WO2022050089A1 (ja) 異材接合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リベット
JP7295488B2 (ja) リベット継手の製造方法、リベット継手、及び自動車部品
JP6104427B2 (ja) 異材接合体
CN111356609B (zh) 接合体以及汽车用座椅框架
JP7410398B2 (ja) リベット接合継手構造の製造方法、リベット接合継手構造及び自動車部品
JP6424264B2 (ja) 接合体、自動車用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接合方法
CN117042910A (zh) 电阻焊接方法
WO2022050054A1 (ja) 異材接合方法及び異材接合体
JP7131927B2 (ja) 異材接合法、接合補助部材、及び、異材接合継手
WO2018193839A1 (ja) 接合体、自動車用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接合方法
JP2016186344A (ja) 異材接合用リベット、異材接合体、及び異材接合方法
JP7485912B2 (ja) 継手構造の製造方法、継手構造、及び自動車部品
WO2023047840A1 (ja) リベット継手の製造方法、リベット継手、及び自動車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