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3797A -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3797A
CN115593797A CN202210040734.7A CN202210040734A CN115593797A CN 115593797 A CN115593797 A CN 115593797A CN 202210040734 A CN202210040734 A CN 202210040734A CN 115593797 A CN115593797 A CN 115593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ivery
door
air
bin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07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旭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5593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37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10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3478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6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venting air or gas
    • B65D51/1633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venting air or gas whereby venting occurs by automatic opening of the closure, container or other element
    • B65D51/1644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venting air or gas whereby venting occurs by automatic opening of the closure, container or other element the element being a val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04Part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65D81/34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over a heat source, e.g. a hob, campf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65D81/343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in a conventional oven, e.g. a gas or electric resistance o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65D81/3476Package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al circuit, e.g. resistances, for heating the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with thermal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andcart (AREA)
  • Packag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主要包括模块热源和柜体,柜体设置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模块热源对应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本申请将加热模块与配送的柜体结合,使得配餐可以在用户端进行现场的烹饪或加热,很好的解决了以往的制作成品再送到用户手中的外卖方式所存在的口感不佳、无法保证进食时的温度以及容易变质的问题;本申请很好的解决了以往的配送方式服务效率低、耗费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解决了人工保温配送在产品的配送服务距离、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安全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服务局限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带有 中央控制模块和加热系统等的柜体,可以利用其进行现场的即时烹饪 或者定时的现场加热等。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快餐食品的网络流通需求巨大,定外卖成了 绝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一些都市白领,解决午餐的方式 就是定外卖,而现有的定外卖方式千篇一律,就是通过手机客户端 (APP)选择店家及对应的食品,经店家制作完成形成成品后,再通 过物流送至客户手中,而这些食品都是预先在店里完全制作完成,再 送至客户手中直接食用,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例如:众所周知, 制作好的食品,尤其是一些热的食物,装在餐盒里并在一定时间的运 输后会大大影响客户食用的口感;而且在北方的冬季,天气比较寒冷, 在运送的过程中,热的食物会变凉,保温也成了一个大问题;另外, 很多餐厅为了防止高峰期食品烹饪应接不暇,很多食品都是提前烹饪 熟,待到订餐高峰期再直接加热一下,然后包装运送,这种食品运送 至客户手中后不仅口感不佳,且如果提前的时间过早,也容易造成食 材的变质,影响客户的健康。
综上,人工配送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个体订单(从站到人)的物品 发放。这种一对多的配送模式,无法避免配送变量大、配送时间长、 服务效率低、耗费成本高的工作现状。便当食品具有严格的流通温度 要求。人工保温配送在产品的配送服务距离、服务质量、服务成本, 服务安全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服务局限。人工配送的服务能力限定 了便当食品的流通方式。这也是中央厨房、食品基地产品不能直接、 可靠服务个体网购顾客的根本原因。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是基于现有技术的改进,提供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 站及配餐控制方法,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如下问题:
1、以往的制作成品再送到用户手中的外卖方式所存在的口感不 佳、无法保证进食时的温度以及容易变质的问题;
2、以往的配送方式服务效率低、耗费成本高的问题;
3、人工保温配送在产品的配送服务距离、服务质量、服务成本, 服务安全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服务局限的问题。
技术方案:
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主要包括模块热源和柜体,柜体设置一 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模块热源对应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
还包括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与一个或多个设置模块热源的配送付 货仓位连通。
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与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连通。
还包括风门,风门与制冷系统连通;风门包括进风门和出风门; 进风门对应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一个或多个配 送付货仓位设置。
配送付货仓位为多个时,柜体分为一层或多层,当柜体为一层时, 多个配送付货仓位横向布置;当柜体为多层时,多层之间自上而下分 布,每层内设置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
当柜体为一层,且该层内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时,左右相邻的 配送付货仓位之间通过隔板分隔,风门的设置方式为如下几种方式中 的一种:第一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和出风门同时对应同一 个配送付货仓位;
第二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货仓位 设置,出风门对应其他配送付货仓位中的一个,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 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三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其中进风门对应其中一端的配送付 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另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设置,相邻的配送付 货仓位之间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四种方式:进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全 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 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 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 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 的隔板上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一 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 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一 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 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九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 一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 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当柜体为多层且每层设置一个配送付货仓位时,上下相邻的配送 付货仓位之间通过底板分隔,风门的设置方式为如下方式之一:
第一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和出风门同时对应一个配送 付货仓位;
第二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货仓位 设置,出风门对应其他配送付货仓位中的一个,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 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三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其中进风门对应上端或下端的配送 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下端或上端的配送付货仓位设置,上下相 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之间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四种方式:进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全 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 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 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 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 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一 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 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一 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 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九种方式:出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进风门对应一 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 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当柜体分为多层且每层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时,
风门的设置方式为如下几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方式:风门为一组,其中进风门和出风门对应同一个配送 付货仓位设置;
第二种方式:风门为一组,其中进风门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货仓 位设置,出风门对应其他的配送付货仓位中的一个设置;在进风门通 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或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或者 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和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 的孔隙;
第三种方式:风门设置以横向的层为单位,设置风门的层为横向 的一层或多层,设置风门的层中,每层设置一组风门,其中进风门对 应该层的其中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另一端的配送付 货仓位设置,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的隔板上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四种方式:设置风门以列为单位,设置风门的列为一列或多列, 设置风门的列中,每列设置一组风门,其中进风门对应上端或下端的 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下端或上端的配送付货仓位设置;上 下两个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之间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全 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一 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 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 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 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 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 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可以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九种方式:进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对应一 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 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十种方式:出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进风门对应一 部分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 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当柜体分为多层且有的层设置一个配送付货仓位,而有的层设置 多个配送付货仓位时,其中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进风门,其 中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设置出风门在进风门通往出风门的风路 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当配送付货仓位为多个时,横向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之间通 过隔板分隔,隔板为永久固定方式或者灵活式,灵活式的隔板为如下 几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形式:隔板能拆卸的插接在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之间, 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之间设置有供隔板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设 置在底板上、顶板底部或者同时设置在底板和顶板底部;
第二种形式:隔板为能向上翻折或折叠的结构;
第三种形式:隔板为能向下翻折或折叠的结构;
第四种形式:隔板为能向背板方向翻折或折叠的结构。
第二种隔板的形式中,配送付货仓位的顶板或背板设置有当隔板 向上翻折或折叠后能够临时限制隔板向下翻转或折叠的构件;
第三种隔板的形式中,对应隔板直立起来的位置设置有当隔板立 起来时用于临时固定隔板使其保持该状态的构件。
第三种隔板的形式中,当隔板向下翻折至配送付货仓位的底部时, 隔板能够盖住该配送付货仓位的模块热源或者能够将模块热源裸露。
配送付货仓位的前端为电子推拉门,在配送付货仓位的前端设置 有门框,门框的上框、下框或者上下两框设置有滑槽或门框导轨,仓 门能沿着滑槽或门框导轨移动;
门框的上框、下框或者上下框设置有齿条或摩擦条,仓门上与齿 条或摩擦条对应的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输出齿轮或输出 摩擦轮,输出齿轮或输出摩擦轮与齿条或摩擦条对应配合。
在门框的上框、下框或上下两框设置有导轨,仓门的上端、下端 或上下两端通过挂件导套与导轨连接,使得仓门及挂件导套能够相对 于导轨移动,齿条或摩擦条设置在导轨的侧方,电机连接电刷,电刷 与导轨接触连接,电刷能相对于导轨移动。
电刷设置在挂件导套上,电刷为一个或多个。
挂件导套上设置有供导轨穿过的通孔,一个或多个电刷伸入通孔 内与导轨接触,当电刷为多个时,多个电刷以导轨的轴心为轴均匀分 布。
齿条不脱离的设置在齿条滑槽内,齿条能相对于齿条滑槽移动。 在齿条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缓冲弹性件。缓冲弹性件为弹簧或者弹性 胶条。
排气管道通过自调节及自动吸合的接口与配送付货仓位连通。
所述自调节及自动吸合的接口为磁吸柔性接嘴;
所述磁吸柔性接嘴包括柔性波纹管和磁吸片,柔性波纹管与排气 管道连通,磁吸片位于柔性波纹管的前端。
柔性波纹管的前端设置有套沿,磁吸片位于该套沿内,磁吸片为 使用时能与置入配送付货仓位内的餐盒上的磁吸口吸合的结构;
磁吸片带有通孔,磁吸片与套沿的关系为如下形式之一:
第一种形式:磁吸片套在柔性波纹管上并位于套沿内;
第二种形式:磁吸片位于套沿内,磁吸片的通孔与柔性波纹管连 通。
磁吸柔性接嘴的设置方式为如下方式:
配送付货仓位的背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柔性波纹管位于安装孔内, 柔性波纹管连通排气管道,柔性波纹管与安装孔侧壁之间留有供柔性 波纹管活动的间隙。
在柔性波纹管的后方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座和能开 启的阀片,阀座设置有阀孔,阀孔与柔性波纹管的尾端出口对应,阀 片位于该阀孔内,且阀片的直径大于柔性波纹管的尾端出口的直径, 阀片的一部分与阀座相连,使得排蒸汽时,阀片未与阀座连接的部分 能够被顶起进行实现排蒸汽。
所述安装孔与背板之间为能拆卸式的连接,在背板的后部设置有 安装外壳,安装外壳设置有卡肩,安装孔顶在卡肩处,安装孔与卡肩 之间设置密封圈。
阀座卡在安装孔的后部且阀座上的凸起立圈凸出于安装孔的后 端,凸起立圈为安装后顶住卡肩的结构;或者阀座夹持在安装孔与卡 肩之间;
背板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安装孔安装的配合通孔;配合通孔留有豁 口,由豁口的一侧开始沿着配合通孔的边缘延伸形成弹性卡垫,安装 孔的外壁设置有固定销,固定销为使用时能够穿过豁口并能在旋转后 卡住卡垫的结构。安装孔的前端设置有方便控制安装孔旋转的结构。 安装外壳的后部管的底部内壁不高于凸起立圈的底部内壁。凸起立圈 的内壁为喇叭口形状。
所述的自调节及自动吸合的接口为磁吸柔性接嘴;所述磁吸柔 性接嘴包括带有通孔的磁吸口,磁吸口的通孔与排气管道连通,磁吸 口为使用时能与置入配送付货仓位内的餐盒上的与柔性波纹管连接 的磁吸片吸合的结构。
模块热源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内的底板上,在模块热源的侧方设 置有滑槽。
在底板内设置有货位电机,货位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传动轮,传 动轮伸入滑槽内。所述传动轮为齿轮或摩擦轮。
该工作站还包括餐盒,所述餐盒包括外套和内盒,内盒能设置在 外套内,外套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内盒的底部作为被加热区域从外套 底部的开口裸露。
所述内盒主要包括使用时内置食品的内盒体和使用时能够临时 封住内盒体顶部开口的且能撕掉的封膜,封膜上设置有排气孔。
外套主要包括外套盒体及使用时盖在外套盒体上的上盖;上盖内 设置有餐盒排气道,餐盒排气道的进口端设置有球形囊腔;弹性球形 囊腔的底部设置有使用时与封膜上的排气孔对应的囊腔排气口,餐盒 排气道还包括防止气体从囊腔排气口倒流的单向阀。
餐盒排气道的出口端连接磁吸柔性接嘴。
囊腔排气口处设置有防止气体从囊腔排气口倒流的单向阀,所述 单向阀为位于囊腔排气口处的摆动片,摆动片的一部分与囊腔排气口 的边缘连接。
上盖的底部设置有使用时能够压在封膜边缘的压环。
排气孔的周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呼吸孔,呼吸孔为使用时能被弹 性球形囊腔的囊腔排气口周围的部分压住且能在需要呼吸时与弹性 球形囊腔分离的结构。
内盒体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带孔的隔板将内盒体分隔成上腔体 和下腔体。内盒体为一体式铝箔盒体或者拼接式盒体;
所述的拼接式盒体包括内盒体壁和内盒体加热底,内盒体壁的底 部形成开口,内盒体加热底安装在开口处。
所述内盒体壁为非金属材质,内盒体加热底为铝箔或铝制复合体;
当内盒体加热底为铝箔底时,其与内盒体壁连接形式为如下两种 方式之一:
第一种形式:内盒体壁的底部开口四周设置有向底部下方延伸的 开口沿,开口沿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多个弹性卡,开口沿与弹性卡之间 形成容纳内盒体加热底外沿的间隙,压圈将内盒体加热底外沿压在该 间隙内且弹性卡将压圈卡紧;
第二种形式:内盒体壁的底部开口四周设置有向底部下方延伸的 开口沿,开口沿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多个热熔胶钉,内盒体加热底盖住 开口沿后,内盒体加热底的外沿由热熔胶钉压紧于内盒体壁的底部;
当内盒体加热底为铝制复合体时,其与内盒体壁连接形式如下: 所述铝制复合体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铝箔层、第二层为与内盒体壁的 材质相同的中间层,第三层为与第一层材质相同的铝箔层,中间层夹 在第一层和第三层之间;
所述的第一层的四周缩进于第二层形成将第二层裸露出来的连 接槽口,所述连接槽口与内盒体壁的底部开口四周连接,而此时第一 层完全将内盒体壁的底部开口盖住。
弹性卡的顶端设置有向开口沿方向突出的凸起,使得间隙形成开 口小且内部大的结构。凸起为弧形或者斜坡形。上盖上方设置有用于 容纳食物的食物容纳槽。外套的底部设置有滑轨。
外套的底部设置有齿条或摩擦条。
外套的底部设置有一段盒底滑槽,齿条或摩擦条的上端伸进该盒 底滑槽内,且齿条或摩擦条能沿着该盒底滑槽移动。
在盒底滑槽内设置有盒底缓冲件,盒底缓冲件设置在齿条或摩擦 条的一侧或两侧。
齿条或摩擦条的顶端设置有两排弹性齿片,弹性齿片分为齿身和 位于齿身顶部的齿顶,齿顶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的斜面,斜面的 最外端与齿身之间形成使用时用于卡住盒底滑槽上沿的卡底。
在对应配送付货仓位的背板上或者滑槽内设置有当外套触碰后 控制货位电机停转的行程开关。
所述滑轨为向下延伸、向斜下方延伸或向横向延伸的结构。
当滑轨为向下延伸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构时,所述滑轨的下部为 向外倾斜的结构,底板还设置有下压导向轮,下压导向轮位于或伸入 滑槽内;滑轨为向横向延伸的结构中,下压导向轮为使用时能够压住 该滑轨的结构;当滑轨为向下延伸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构时下压导向 轮为使用时能够压住该滑轨的下部的向外倾斜的部分的结构。
下压导向轮从滑槽的侧方伸入滑槽内,下压导向轮设置在竖向导 向柱上,且下压导向轮能够转动且能够沿着竖向导向柱上下移动;下 压导向轮的上方、下方或上下两方设置弹簧。
当滑轨为向横向延伸的结构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构时,滑轨的前 端设置有便于引导下压导向轮转动至滑轨上的斜坡面;
当滑轨为向斜下方延伸和向下延伸的结构且滑轨的下部设置有 外倾斜的结构时,滑轨的外倾斜的结构前端设置有便于引导下压导向 轮转动至滑轨的外倾斜的结构上的前端斜面。模块热源为能与内盒体 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模块热源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弹簧。
调节弹簧为两根或两根以上。调节弹簧套在导向柱上,导向柱的 上端伸入模块热源底部,模块热源能沿着导向柱做相对于导向柱的移 动,调节弹簧的顶部与模块热源的底部顶触或连接。
模块热源的底部为模块球面结构,模块球面结构的下方为能与模 块球面结构接触配合的下球面,模块球面结构能与下球面滑动配合。
还包括球头螺杆,球头螺杆的上端球头与模块热源球铰接,球头 螺杆的下端伸入安装孔内,球头螺杆能相对于安装孔做摆动和上下移 动,安装孔内还设置有压簧或拉簧,压簧套在球头螺杆伸进安装孔内 的部分,压簧的上端与安装孔的顶部内壁顶触或连接,压簧的下端与 球头螺杆下部的螺母顶触或连接;拉簧设置在球头螺杆的底部,拉簧 的上端连接球头螺杆下部,拉簧的下端与安装孔的底部连接。
球头螺杆的上端球头穿过模块球面结构后与模块热源的加热面 板球铰接,模块球面结构上供上端球头穿过的位置留有避让孔,球头 螺杆与避让孔之间留有供球头螺杆摆动的间隙。
球头螺杆的上端球头与模块球面结构球铰接。
球头螺杆的上端球头与模块热源球铰接,球头螺杆的下端伸入安 装孔内,球头螺杆能相对于安装孔上下移动,安装孔内还设置有拉簧 或顶簧,拉簧套在球头螺杆伸进安装孔内的部分,拉簧的上端与安装 孔的顶部内壁顶触或连接,拉簧的下端与球头螺杆下部的螺母连接; 顶簧设置在球头螺杆的底部,顶簧的上端连接球头螺杆下部,顶簧的 下端与安装孔的底部连接。还包括蒸屉,蒸屉与内盒配合使用。
排气管道连接至蒸汽回收系统,蒸汽回收系统包括回收外壳、蒸 汽换热管和冷媒管;蒸汽换热管位于回收外壳内,蒸汽回收管的上部 与排气管道的上部连通,蒸汽换热管的下端为冷凝水出口;冷媒管伸 入回收外壳内,且冷媒管连接至制冷系统。蒸汽换热管的外壁设置有 翅片。蒸汽回收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伸 入回收外壳内。
排气管道包括排气支管和排气立管;排气立管的底部设置有出口, 排气立管的底部设置有U形反水弯。
所述外套设置有承托内盒的承托架,承托架上留有供内盒穿过的 承托开口。
在配送付货仓位内设置有用于判断配送付货仓位内置入物品的 红外探测装置。风道内还设置有导风斜面,导风斜面对应进风门设置。
利用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所实施的配餐控制方法,该方法的 步骤如下:
(1)、产品管理端根据食品需求数据生成食品配置单,并将该配 置单信息匹配至配置好的食品餐盒上;
(2)、餐盒置入匹配好的配送付货仓位内,由该配送付货仓位进 行现场操作。
云管中心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形成的食品需求信息后,匹配相应 的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配送付货仓位,并形成食品需求数据, 然后分发至产品管理端和物流管理端。
(2)步骤中,产品管理端根据食品配置单进行生食、半生食或 熟食的配置,同时将食品配置单信息输入至食品餐盒上的射频码上完 成餐盒配置。
(2)步骤中,置入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上的相匹配的配送付货 仓位的方式为如下方式之一:方式一:物流人员将食品餐盒运送至社 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处,并输入食品配置单的单号或者通过扫描食品餐 盒上的射频码使得配送付货仓位的仓门打开,配送人员将餐盒置入配 送付货仓位内,仓门关闭;
方式二:物流人员将食品餐盒运送至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处,并 输入食品配置单的单号或者通过扫描食品餐盒上的射频码使得对应 该餐盒的配送付货仓位的位置显示出来,然后配送人员通过显示的配 送付货仓位的位置,由配送人员手动开启相应的仓门,,配送人员将 餐盒置入配送付货仓位内,手动关闭仓门。
(1)步骤中所述的食品需求数据包括食品的具体明细、需要配 送的配送付货仓位所在位置、需要如何保存以及需要用餐的时间点或 时间段。
(2)步骤中的现场操作包括冷藏、冷冻、烹饪、定时在冷藏状 态下的现场烹饪或者定时在冷藏环境下的现场加热。
优点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本申 请将加热模块与配送的柜体结合,使得配餐可以在用户端进行现场的 烹饪或加热,很好的解决了以往的制作成品再送到用户手中的外卖方 式所存在的口感不佳、无法保证进食时的温度以及容易变质的问题;
本申请可以将点餐高峰期同一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内的食品进 行集中配送,而不用像以往一样一对一单独配送,很好的解决了以往 的配送方式服务效率低、耗费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因为可以在用户 附近的相应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进行现场烹饪或加热,解决了人工 保温配送在产品的配送服务距离、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安全等 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服务局限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系统以APP+多温态智能适配交付服务方式,链 接预包装生活配餐供应链,线上线下、产业联动,高效实现宽泛品类 预包装生活配餐食品,一站供给,智能流通。
本发明使用过程中,用户在客户端进行食品的选择,本申请可以 很好的实现现场的烹饪,可以很好的保证食材的新鲜程度和口感,同 时,可以避免以往的方式运送途中食物变凉的问题,很好的解决了以 往所存在的问题;
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卖也不仅仅局限于早、中、晚 三餐,冷鲜食品的外卖需求也与日俱增,例如,可以定一些速冻的水 饺、速冻的鱼虾、需要保鲜的水果生鲜等等,目前,将此类物品运送 至指定地点后,如果客户不能及时的领取,一般的做法都是在包装内 加冰袋,然后放在指定的地点,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还可以勉强维持 的冷鲜食品的新鲜程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夏天,这种方式 基本维持不了太长的冷藏时间,基本的结果都是,客户取到手时,很 多冷冻的食材都融化了,需要冷藏的食品也都变质了,客户体验很不 好,因此,这类冷鲜食品都需要客户及时领取,以最大可能的保证新 鲜程度。冷鲜食品,具有严格的流通温度要求;人工配送的服务能力 限定了便当食品、冷鲜食品的流通方式;对于冷鲜食材,本申请也可 以进一步的持续提供冷藏或冷冻的储藏环境。
而且,在目前的物流领域里有很多物品的存放也需要维持温度或 加热保存,但目前的设备均无法实现对存放物品进行有效的冷藏、 保持温度或加热,只能通过保温材料对容器进行封闭来实现被动的保 温或冷藏,但是这种方式持续时间有限,不能长时间保持温度,更不 能对存放的需要加热的物品进行加热,本申请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冷鲜食品和快餐食品的网络流通有自己特定的产品质量要 求和消费特征要求。冷鲜食品要求-20~5度的冷态保鲜质量;快餐 食品要不低于65度的热态即食质量。为了规避此类产品网购的质量 风险,个体消费者的网购订单普遍呈现分散,小价值、小包装,高频 次订购特征;另外,在消费时段上,此类产品还存在饭口时段的集中 消费要求,也就是说,大家都在用餐时间点餐、送餐,相对过于集中, 也会影响客户的体验;而本申请因为可以现场烹饪或加热,使得点餐 者可以错开饭口时间段点餐,物流端也可以提前送餐,不用担心像以 往的制作成品再配送的方式中存在的食物变凉等问题。并且在同一时 间段,同一地点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内的食品可以进行集中配送, 实现一对多配送。
综上,本申请很好的解决了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外部整体示意图;
图2-1为配送付货仓位的一种形式的正视剖视图;
图2-2为隔板的翻折形式示意图;
图2-3为隔板的折叠形式示意图;
图2-4为限制隔板向下翻折或折叠的一种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2-5为使得隔板保持直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使得隔板保持直立状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使得隔板保持直立状态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8为隔板翻折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2-9为隔板翻折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之一;
图3为配送付货仓位的俯视剖视图;
图4-1为配送付货仓位的侧视剖视图;
图4-2为柔性波纹管后方的单向阀的一种形式的排汽原理图;
图4-3为柔性波纹管后方的单向阀的一种形式的端面图;
图4-4A为图4-2的排汽原理的排汽路径示意图;
图4-4B为柔性波纹管与安装孔配合的一种形式剖视示意图;
图4-5为图4-4B的详细标注示意图;
图4-6为图4-4B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图4-7为图4-6的详细标注示意图;
图4-8为硅胶件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4-9为硅胶件的另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4-10为硅胶件的再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4-11为安装孔与背板之间为能拆卸式的连接的一种形式立体 图;
图4-12为卡垫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4-13为卡垫的另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4-14为安装孔与背板之间为能拆卸式的连接的另一种形式立 体图;
图4-15为为安装孔与背板之间为能拆卸式的连接的再一种形式 立体图;
图4-16为显示插孔的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4-17为柱形工具的形式示意图;
图4-18为安装孔的局部剖视图;
图4-19为显示插孔的另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4-20为硅胶件一种安装形式的后视图;
图4-21为安装孔与背板之间为能拆卸式的连接的一种形式的后 方立体图;
图4-22为图4-21的核心位置放大图;
图5为仓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6-1A为配送付货仓位与排气管路连接的一种形式放大剖视图;
图6-1B为本申请的柔性波纹管与排气管道连通的一种方式图;
图6-1C为本申请的柔性波纹管与排气管道连通的另一种方式图;
图6-2为餐盒设置柔性波纹管的形式示意图;
图7-1为底板的一种形式的正视剖视放大图,也即图2-1中H所 示的方框部位的放大图;
图7-2为底板的传动轮与外套底部的齿条或摩擦条配合的一种 形式示意图;
图7-3为底板的传动轮与外套底部的齿条或摩擦条配合的另一 种形式示意图;
图8为餐盒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9-1为内餐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2为内餐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3为为内餐盒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4为餐盒的整体侧视剖视图;
图9-5为餐盒的俯视剖视图(即图9-4的C-C剖视图);
图9-6为图9-4的左下部位即齿条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7为外套底部的齿条或摩擦条与餐盒外套底部配合的一种 形式剖视图;
图9-8为外套底部的齿条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9-9为外套底部的齿条与外套底部的安装立体图;
图9-10为外套底部的齿条或摩擦条与餐盒外套底部配合的另一 种形式剖视图;
图10-1为餐盒在配送付货仓位内的就位示意图;
图10-2为承托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内盒的底部的一种形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所使用的内盒体加热底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内盒的底部的另一种形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3的局部外部立体图;
图16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7-1为内盒的底部的再一种形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17-2为餐盒的剖视图立体图;
图17-3A为球形囊腔与封膜配合排汽状态图;
图17-3B为图17-3A的立体剖视图;
图17-4A为球形囊腔与封膜配合非排汽(或逆流封闭)状态图;
图17-4B为图17-4A的立体剖视图;
图17-4C为封膜上带有呼吸孔的结构示意图(初始状态或逆流状 态);
图17-4d为封膜上带有呼吸孔的结构示意图(排汽状态);
图17-4e为呼吸孔处于呼吸状态时的示意图(球形囊腔与呼吸孔 分离出一个间隙)
图17-5为球形囊腔的底部示意图;
图17-6为餐盒底部与模块热源的配合示意图;
图17-7A为下压导向轮与餐盒底部滑轨配合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17-7B为下压导向轮与餐盒底部滑轨配合的另一种形式立体 局部剖视图;
图17-7C为图17-7B的平面示意图;
图17-7D为图17-7C的圆圈位置的放大图;
图17-7e为底板的示意图;
图17-7f为图17-7e的圆圈位置放大图;
图17-7g为下压导向轮与餐盒底部滑轨的配合的另一种形式示 意图;
图17-8为餐盒底部滑轨和齿条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7-9为模块热源与内盒体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的一种形式 示意图;
图17-10为餐盒的结构的立体拆分图;
图17-11为餐盒的结构的立体拆分图;
图17-12为蒸屉的一种形式安装示意图;
图17-13为蒸屉的另一种形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17-14为图17-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7-15为针对图17-13的另一种安装方式图;
图17-16为蒸屉的再一种形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17-17为图17-16的局部放大图;
图17-18为蒸屉的再一种形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17-19为图17-18的局部放大图;
图17-20为蒸屉的再一种形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17-21为图17-2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22为蒸屉的再一种形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17-23为图17-2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24为蒸屉的再一种形式的安装示意图;
图17-25为图17-24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7-1的外部局部示意立体图;
图19为图17-1的安装形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0-1为仓门安装方式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0-2为齿条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1-1为仓门安装方式的俯视剖视图;
图21-2为仓门的交错布置方式的俯视图;
图22为电刷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侧视剖视图;
图24为仓门安装形式的剖视图;
图25-1为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5-2为导风斜面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25-3为导风斜面的另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25-4为制冷、蒸汽回收等的原理框图;
图26为图25-1的底部的俯视剖视图;
图27-1为磁吸柔性接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2为磁吸柔性接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3为显示滑槽内的行程开关的示意图;
图27-4为显示行程开关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的操作流程框图;
图29为本申请的业务功能配置图;
图30-1为卡扣翻板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30-2为卡扣翻板的另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30-3为卡扣翻板扣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30-4为卡扣翻板扣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30-5为卡扣翻板的再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30-6为图30-5的卡扣翻板扣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31为蒸汽回收系统示意图;
图32为配送付货仓位与蒸汽回收系统连通的示意图;
图33为蒸汽回收系统的剖视图;
图34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底板的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36为模块热源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37-1为图36的模块热源的拆分立体图;
图37-2为模块热源的一种形式的剖视图;
图38-1为模块热源的一种形式中的加热面板及加热组件结构示 意图;
图38-2为模块热源的一种形式中的加热面板及加热组件结构另 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38-3为模块热源的一种形式中的加热面板及加热组件结构一 种结合方式示意图;
图39为模块热源与内盒体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的另一种形式 局部剖视图;
图40为模块热源与内盒体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的另一种形式 局部拆分图;
图41为图39的形式的剖面图;
图42为图41中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时的状态图;
图43为模块热源与内盒体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的再一种形式 示意图;
图44为图43中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时的状态图;
图45为模块热源与内盒体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的再一种形式 示意图;
图46为模块热源与内盒体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的再一种形式 示意图;
图47为模块热源与内盒体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的再一种形式 示意图;
图48为图47中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时的状态图;
图49为本申请中的货位电机或仓门上的电机的控制电路图;
图50为本申请模块热源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主要包括模块热源3和柜体1,柜体1设 置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两个或两个以上都算多个);模块热 源3对应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就是可以只在其中一个配 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加热模块,也可以在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 加热模块)。模块热源3,模块热源3可以采用现有加热技术,电加 热等,例如:其原理与电磁炉、电陶炉、加热丝加热等雷同;模块热 源3的数量可以与内盒体16-1的数量相适应,例如:内盒体16-1为 两个,那么如图3所示,模块热源3就是两个,且两个模块热源3之间相互独立,当然模块热源3的数量也可以不与内盒体16-1的数量 相适应,例如:内盒体16-1为一个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两个模块热源 3同时烹饪加热;而模块热源3也可以为一个,此情况下,如果是两 个内盒体16-1(此时如果两个内盒体16-1内需要烹饪的食物相同),也可以同时在一个模块热源3上烹饪加热;
另外,如图34至图38所示为举例的加热模块的一种形式,该形 式中加热模块包括加热面板37及加热组件,加热面板37可以为铸铝 材质,即为压铸铝工艺制备;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面板37的背 面37B,所述加热组件构成为:加热电阻丝38A外包覆陶瓷38B,然后一起设置在加热组件壳体38内,也就是说加热组件从内至外依次 是发热电阻丝、陶瓷和加热组件壳体38,加热组件壳体38优选为铸 铝壳,铸铝壳为压铸铝工艺制备;加热组件可以为“S”形铺设(如 图38-1)也可以为C形(如图38-2所示)或环形铺设等,当然也可 以是其他任何一种等同的、能起到加热目的铺设方式。加热组件壳体 38上留有将外部电路与电阻丝连接的安装定位座38-1。加热面板37 的正面37A涂覆陶瓷或特氟龙;加热组件壳体38与加热面板37可以 采用一体式压铸,当然也可以将加热组件用安装螺栓38-2和压片 38-3等安装在加热面板37的背面37B,具体的安装方式如图38-3所 示,将压片38-3压在加热组件壳体38上,然后用安装螺栓38-2将 压片38-3的两端与加热面板37固定;
加热面板37的背面37B还可以设置测温装置(测温传感器等, 直接采用现有标准元器件)38-4(用于监测加热面板37的温度),使 用时,两个安装定位座38-1与外部电路连接,同时,可以在与电阻 丝连接的外部电路上连接一个过温保护装置(直接采用现有标准元器 件);
另外,加热模块3还可以包括隔热安装盘39,加热面板37与隔 热安装盘39安装在一起,加热面板37与隔热安装盘39之间可以设 置隔热硅胶40,这里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4-37所示,隔热安 装盘39带有安装槽39-1,隔热硅胶40为隔热硅胶环,该隔热硅胶 环内壁设置有阶梯台40-1(如图37-1和图37-2所示),加热面板37 卡在该阶梯台40-1处(如图37-2所示),该隔热硅胶环的底部设置 有底部阶梯台40-2(如图37-2所示),该隔热硅胶环通过该底部阶 梯台40-2卡在隔热安装盘39的安装槽39-1上沿,安装槽39-1的底 板上开有走线的开口39-2;此种情况中,一般为了安装牢固,可以 在加热面板37的背面37B设置带有内螺纹的螺栓安装孔38-5(不是 通孔,就是一个槽),该螺栓安装槽可以是直接开在加热面板37的背 面37B的内壁为圆柱形的内螺纹槽,也可以是安装在加热面板37的 背面37B的内壁为圆柱形的内螺纹安装管,然后固定时,紧固螺栓 39-3穿过安装槽39-1的底板并深入螺栓安装孔38-5内并与螺栓安 装孔38-5螺纹配合完成加热面板37、隔热安装盘39和隔热硅胶40 之间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带有单向阀的)排气管道4,排气管道4 与一个或多个设置模块热源3的配送付货仓位2连通(这里的意思是 说,在设置模块热源3的配送付货仓位2中,其中一个或多个配送付 货仓位2与排气管道4连通)。
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制冷系统(现有技术,同风冷冰箱制冷原理 雷同);制冷系统与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连通,制冷系统所 对应的配送付货仓位(2)可以设置有加热模块,也可以是没有加热 模块的。
排气管道4及制冷系统可以选择其一设置,也可以两者都设置;
针对制冷系统,还包括风门,风门5与制冷系统连通(就是说与 制冷系统连通的配送付货仓位2通过风门与制冷系统连通);风门5 包括进风门5-1和出风门5-2;进风门5-1(进风门5-1与进风道5-3A 连通,例如图25-1中右侧的箭头向上的管路就是进风道)对应一个 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出风门5-2与回风道5-3B 连通,例如图25-1中左侧的箭头向下的管路就是回风道)对应一个 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风门处一般为电动风门,通过控制风门 的开闭以实现风路的开闭,这个风门与市面上风冷冰箱的电动风门雷 同,现有产品,直接采购。
如图25-1、图25-4及图26所示,制冷系统主要包括蒸发器5-6、 循环风机5-5、压缩机5-8和冷凝器5-9(如图25-1和图26所示, 蒸发器5-6、循环风机5-5、压缩机5-8和冷凝器5-9可以设置在整 个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底部),主要的连接方式为,压缩机5-8连 接冷凝器5-9,冷凝器5-9连接蒸发器5-6,蒸发器5-6连接压缩机 5-8,蒸发器5-6所在的位置与冷风循环路径连通(这个冷风循环路 径就是冷风经过进风道5-3A输送经过进风门进入配送付货仓位2, 再从配送付货仓位2的出风门出来,经过回风道5-3B继续经过蒸发 器后再循环的路径。如图25-1中的箭头所示的就是冷风循环的路径, 以及图25-4中上半部分所示),也可以理解为:蒸发器5-6置于一个 管路内,该管路的的一端管路(例如图25-1和图26中所示的右端) 作为出风口5-10,该出风口5-10连循环风机5-5,循环风机5-5再 与进风道5-3A连通(例如图25-1中右侧的箭头向上的管路就是进风 道),蒸发器5-6所在管路位置的另一端管路(例如图25-1和图26 中所示的左端)作为回风口5-11,该回风口与回风道5-3B连通(例 如图25-1中左侧的箭头向下的管路就是回风道);通过循环风机5-5 的作用使得冷风由进风道进入配送付货仓位2,再经过回风道回到蒸 发器冷却后继续循环,如图25-1中的整个箭头方向,就是风循环路 径,当然为了增强风循环效果,也可以在回风口5-11处也可以再连 一个循环风机。
循环风机5-5将风通过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进风道5-3A输送 至配送付货仓位2的进风门5-1,之后途径配送付货仓位2再经过出 风门5-2输送至蒸发器5-6的回风口5-11经过蒸发器后再循环,图 25-1中的5-4为配送付货仓位2即仓单元的保温外壳,图26中的5-13 为排水口(外部环境的冷凝水排水口,设备外界空气环境蒸汽会有一 些在蒸发器周边冷凝,通过该排水口排出,防止设备缝隙积水),5-12 为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保温外壳;制冷系统同现有公知制冷系统原 理基本雷同。
所述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还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制冷系统中的 风门的开启,冷气的循环(循环风机的开启)也都是通过中央控制模 块控制。
配送付货仓位2为多个时,柜体1分为一层或多层,当柜体1为 一层时,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横向布置(即如图1所示的由左至右的 方向);当柜体1为多层时,多层之间自上而下分布,每层内设置一 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
柜体的方式之一:
当柜体1为一层,且该层内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时(该种情 况可以适用于纵向空间(就是上下方向)不是很充足但是横向空间还 算充足的地方或者是整体需求量不是特别大的地方,本方式可以进行 多个位置的多点布置),左右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通过隔板分 隔,风门5的设置方式为如下几种方式中的一种:
第一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每组中的进风门5-1和出风门5-2 都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进风门5-1和出风门5-2同时对应同一个配 送付货仓位2;此种情况中,只能根据需要单独调整相应配送付货仓 位2内的冷风;
第二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每组中的进风门5-1和出风门5-2 都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进风门5-1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 置,出风门5-2对应其他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个,在进风门5-1通 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这个第 二种方式中,如果在第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5-1,而在第 二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那么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配送付 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而如果在第二个配送付 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5-1,而在第五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 那么在第二个和第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第三个和第四个 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以及第四个和第五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 的隔板均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其他情况以此类推);
第三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其中进风门5-1对应其中一端的配 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另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例如: 横向共有五个配送付货仓位2,那么进风门5-1对应首端的第一个配 送付货仓位2设置,那么出风门则对应位于末端的第五个配送付货仓 位2),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此种情况,可以同时对所有的配送付货仓位2实现冷风调节;
第四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5-2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此时,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 间的隔板也可以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当然也可以不留,因为此时 相当于每个配送付货仓位2都有进风门和出风门,根据需要选择即 可);此种情况,可以对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实现冷风调节,我们以 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没有孔隙的方式为例,可以单独调 节其中的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的冷风,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其中的两 个或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的冷风。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 门5-2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此时,在进风门5-1通往 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可以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孔隙 形成的方式同前;
此种情况中:可以针对其中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各设置一组风 门(一共两组风门,一组风门的含义就是同时包含进风门和出风门, 当然每组中的进风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出风门也可以是一个或多 个),或可以针对其中的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各设置一组风门(一共 三组风门)等等,以此类推,例如:进风门5-1对应第一至第三个配 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也对应第一至第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此种情况下,第一配送付货仓位2与第二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 以及第二配送付货仓位2与第三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可以留有 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当然也可以不留;
再比如此种情况中:进风门5-1对应第一至第三个配送付货仓位 2设置,出风门对应第二至第四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此时,可以 在第一配送付货仓位2与第二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第二配送 付货仓位2与第三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以及第三配送付货仓位 2与第四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等等, 当然也可以是进风门5-1对应第一至第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 风门对应第四至第六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等等任意组合设置,然 后,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可以留有供 冷气流通的孔隙,孔隙形成的方式同前;此种情况,可以同时对多个 配送付货仓位2实现冷风调节。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出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 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隔板上留有供冷气流 通的孔隙的形成方式同前);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 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隔板上留有供冷 气流通的孔隙的形成方式同前);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 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的 形成方式同前);此种方式中:例如在第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 进风门,然后可以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等等设置出 风门,或者在第二个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进风门,在第三个、第五 个和第六个设置出风门等等,任意符合上述要求的组合均可;
第九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 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 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的 形成方式同前,此种方式中:例如在第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出 风门,然后可以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等等设置进风 门,或者在第二个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出风门,在第三个、第五个 和第六个设置进风门等等,任意符合上述要求的组合均可。
上述情况中,进风门和出风门都不仅仅限于一个,也就是说进风 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同理出风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 个;
上述情况中进风门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对应的背板8、底 板7、顶板、隔板、侧板(设置在侧板这种形式是针对位于左右端部 的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处或多处;出风门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 位2对应的背板8、底板7、顶板、隔板、侧板(设置在侧板这种形式是针对位于左右端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处或多处,端部就是 如图2-1所示的左端或右端),也就是说进风门和出风门的位置可以 为如下的方式:
进风门和出风门可以同时设置在背板8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底板 7上,或者同时设置在侧板上(此种情况针对的是位于端部的配送付 货仓位(2)),或者同时设置在顶板上,或者同时设置在隔板上;
或者进风门和出风门的位置也可以为如下的方式:
进风门设置在背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背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 者进风门设置在底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底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 进风门设置在顶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顶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进 风门设置在侧板上(此种情况针对的是位于端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 出风门设置在除侧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进风门设置在隔板上,出 风门设置在隔板以外的其他位置;这种形式中进风门与出风门位置互 换也可,只要保证进风门是与进风道5-3A连通,而出风门是与回风 道5-3B连通即可。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当柜体1为一层,且该层内只有一个配送付 货仓位2时,此时就相当于一个家庭自用的带有加热、制冷、排气功 能(可不选择带有制冷功能)的一个微型的配餐工作站了,其风门等 当然也只是设置一组即可;另外,一般情况,家庭使用的微型的配餐 工作站也可以为柜体1为一层且该层内只有2-3个配送付货仓位2的 形式,此时,可以满足三口或多口之家不同的口味需求。
上面所述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可以是在隔板本身上设 置孔隙,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背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 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顶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 位2底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隔板与仓门之间的间隙,任选其中的 一种或多种。
柜体实施方式之二:
柜体1为多层且每层设置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时,此种情况就相 当于一个立式的单列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可以适用横向空间不 是很充足但纵向空间充足的地方,或者需求量不是很大的地方,也可 以采用本方式进行多个位置的多点布置,本方式可以与柜体实施方式 之一的方式一起配合进行适应性的多点布置;本方式中的风门5的设 置方式也为如下方式之一:
第一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5-1和出风门5-2同时对应 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此种情况中,可以根据需要单独调整相应配送 付货仓位2内的冷风;
第二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5-1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货 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其他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个,在进风 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此种方式中:例如在第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进风门,然后可 以在第二个、第三个或第四个配送付货仓位2…等等设置出风门,或 者在第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进风门,在第三个、第五个或第六 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也就是说,此种情况,如果在上端第 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5-1,而在上端第二个配送付货仓位 2设置出风门5-2,那么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 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而如果在第二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 门5-1,而在第五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那么在第二个 和第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第三个和第四个配送付货仓位 2之间的底板以及第四个和第五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均留有 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其他情况以此类推);
第三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其中进风门5-1对应上端或下端的 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下端或上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进风门5-1和出风门各占一端,就是进风门和出风门一个对应上端 的配送付货仓位2,而另一个对应下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相互之间 的位置可根据需要选择),上下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 板7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此种情况,可以同时对多个配送付货仓 位2实现冷风调节。
第四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5-2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此种情况中,在进风门5-1通往 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可以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当然 也可以不留);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 门5-2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此种情况中:可以针对其中 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各设置一组风门(共两组风门),或可以针对 其中的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各设置一组风门(共三组风门)等等,以 此类推,例如,进风门5-1对应第一至第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出风门也对应第一至第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此时,底板可以留 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当然也可以不留;此种情况中:也可以是如下 的方式:进风门5-1对应第一至第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对应第二至第四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此时,可以在第一配送付货 仓位2与第二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第二配送付货仓位2与第 三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以及第三配送付货仓位2与第四配送付 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 组合方式);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出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 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 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 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九种方式:出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对应 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 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上述情况中,进风门和出风门都不仅仅限于一个,也就是说进风 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同理出风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 个;
进风门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对应的背板8、底板7、顶板、 侧板中的一处或多处;出风门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对应的背板8、底板7、顶板、侧板中的一处或多处;
进风门和出风门的位置可以为如下的方式:
进风门和出风门可以同时设置在背板8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底板 7上,或者同时设置在侧板上,或者同时设置在顶板上;
或者进风门和出风门的位置也可以为如下的方式:
进风门设置在背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背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 者进风门设置在底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底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 进风门设置在顶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顶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进 风门设置在侧板上(此种情况针对的是位于端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 出风门设置在除侧板以外的其他位置;这种形式中进风门与出风门位 置互换也可互换,只要保证进风门是与进风道5-3A连通,而出风门 是与回风道5-3B连通即可。
上面所述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可以是在底板本身上设 置孔隙,也可以是底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背板之间的间隙,也可 以是底板与仓门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底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侧 板之间的间隙,任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柜体实施方式三:柜体1分为多层且每层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 2,风门5的设置方式为如下几种方式之一:
当柜体1分为多层且每层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时,
风门5的设置方式为如下几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方式:风门为一组,其中进风门5-1和出风门对应同一个 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第二种方式:风门为一组,其中进风门5-1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 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其他的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个设置,在 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或隔板留有供冷气 流通的孔隙或者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 和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这里所说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 隙,可以是在隔板本身上设置孔隙,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 背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顶板之间的间隙, 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底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隔板与仓 门之间的间隙,任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这里所说的底板留有供冷气 流通的孔隙,可以是在底板本身上设置孔隙,也可以是底板与配送付 货仓位2背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底板与仓门之间的间隙,也可以 是底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侧板之间的间隙(此种情况如图1所示,是 针对左端、右端或左右两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而言),任选其中的一 种或多种;
第三种方式:风门设置以横向的层为单位,设置风门的层为横向 的一层或多层,设置风门的层中,每层(横向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 设置一组风门(意思就是说,如图1所示,例如在横向的第一层、第 二层和第三层设置风门,那么第一层单独对应一组风门、第二层单独 对应一组风门、第三层也单独对应一组风门),其中进风门5-1对应 该层的其中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例如左端);出风门对应另 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例如右端)(也就是说,进风门5-1和 出风门5-2各占一端),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隔板上留有供冷气 流通的孔隙(这里所说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可以是在隔板 本身上设置孔隙,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背板之间的间隙, 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顶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隔板与配 送付货仓位2底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隔板与仓门之间的间隙,任 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四种方式:设置风门以列为单位,设置风门的列为一列或多列 (如图1所示的竖向为一列),设置风门的列中,每列设置一组风门, 其中进风门5-1对应上端或下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 下端或上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5-1和出风门各占一端); 上下两个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7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这里所说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可以是在底板本身上设置 孔隙,也可以是底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背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底 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仓门之间的间隙、或者底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侧 板之间的间隙(这种情况是针对位于左端、右端或者左右两端的配送 付货仓位2而言的),任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5-2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此时,可以在底板、隔板或者 底板及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当然因为进风门5-1和出风门是 一个对一个的,也可以不设置孔隙;而如果需要设置孔隙时,意思是 说,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需要穿过底板,那么 就在底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 的风路仅仅需要穿过隔板,那么就在隔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既穿过底板又穿过隔板,那么 就在这些底板和隔板上都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这里所说的隔板留 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可以是在隔板本身上设置孔隙,也可以是隔板 与配送付货仓位2背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 顶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隔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底板之间的间隙, 也可以是隔板与仓门之间的间隙,任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这里所说 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可以是在底板本身上设置孔隙,也可 以是底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背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底板与仓门之 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底板与配送付货仓位2侧板之间的间隙(此种情 况是针对左端、右端或左右两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而言)任选其中的 一种或多种);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5-2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 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可以设置供冷气 流通的孔隙;(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 风路仅仅穿过底板,那么就在底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如果进 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过隔板,那么就在隔板上设置 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既穿过底 板又穿过隔板,那么就在这些底板和隔板上都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 隙);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出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 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可以设置供冷气流通的 孔隙(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 穿过底板,那么就在底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 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过隔板,那么就在隔板上设置供冷气流 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既穿过底板又穿过 隔板,那么就在这些底板和隔板上都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 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 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可以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 隙(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 过底板,那么就在底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 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过隔板,那么就在隔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 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既穿过底板又穿过隔 板,那么就在这些底板和隔板上都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而此种情 况中如果出风门与进风门对应的配送付货仓位2相同,那就相当于这 些配送付货仓位2中每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都同时对应一个进风门和 一个出风门,那么此时,风路可能就不需要穿过隔板、底板等,此时, 就不需要在隔板、底板等设置所述的孔隙,当然此种情况想要设置孔 隙也可以);
第九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 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 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可以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过 底板,那么就在底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 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过隔板,那么就在隔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 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既穿过底板又穿过隔板, 那么就在这些底板和隔板上都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十种方式:出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对应 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 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可以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这 里的意思是说,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过底板, 那么就在底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 5-2的风路仅仅穿过隔板,那么就在隔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既穿过底板又穿过隔板,那么 就在这些底板和隔板上都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上述情况中,进风门和出风门都不仅仅限于一个,也就是说进风 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同理出风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 个;
进风门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对应的背板8、底板7、顶板、 隔板、侧板(设置在侧板这种形式是针对位于端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 中的一处或多处;出风门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对应的背板8、 底板7、顶板、隔板、侧板(设置在侧板这种形式是针对位于端部的 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处或多处,(端部就是如图1所示的左端和 右端),也就是说进风门和出风门的位置可以为如下的方式:
进风门和出风门可以同时设置在背板8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底板 7上,或者同时设置在侧板上(此种情况针对的是位于端部的配送付 货仓位2),或者同时设置在顶板上,或者同时设置在隔板上;
或者进风门和出风门的位置也可以为如下的方式:
进风门设置在背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背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 者进风门设置在底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底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 进风门设置在顶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顶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进 风门设置在侧板上(此种情况针对的是位于端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 出风门设置在除侧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进风门设置在隔板上,出 风门设置在隔板以外的其他位置;这种形式中进风门与出风门位置互 换也可,只要保证进风门是与进风道5-3A连通,而出风门是与回风 道5-3B连通即可。
柜体实施方式四:
当柜体1分为多层且有的层设置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而有的层 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时,其中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 风门,其中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此种情况中,在 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 隔板可以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进风门5-1 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过底板,那么就在底板上设置供冷气流 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仅仅穿过隔板,那 么就在隔板上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如果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 5-2的风路既穿过底板又穿过隔板,那么就在这些底板和隔板上都设 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而此种情况中如果出风门与进风门对应的配送 付货仓位2相同,那就相当于这些配送付货仓位2中每一个配送付货 仓位2都同时对应一个进风门和一个出风门,那么此时,风路可能就 不需要穿过隔板、底板等,此时,就不需要在隔板、底板等设置所述 的孔隙,当然此种情况想要设置孔隙也可以。
上述情况中,进风门和出风门都不仅仅限于一个,也就是说进风 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同理出风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 个;
进风门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对应的背板8、底板7、顶板、 隔板、侧板(设置在侧板这种形式是针对位于端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 中的一处或多处;出风门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对应的背板8、 底板7、顶板、隔板、侧板(设置在侧板这种形式是针对位于端部的 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处或多处,(端部就是如图1所示的左端和 右端),也就是说进风门和出风门的位置可以为如下的方式:
进风门和出风门可以同时设置在背板8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底板 7上,或者同时设置在侧板上(此种情况针对的是位于端部的配送付 货仓位2),或者同时设置在顶板上(这里的顶板,当配送付货仓位2 只有一层时,就是如图2所示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部的板,就是与 底板7相对的板,而当配送付货仓位2为上下多层时,上下两层之间 通过底板7分隔,此时,对于上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来讲,底板7可 能就是底板,而对于下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来讲,此时底板7可能也 是下层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或者同时设置在隔板上;
或者进风门和出风门的位置也可以为如下的方式:
进风门设置在背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背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 者进风门设置在底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底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 进风门设置在顶板上,出风门设置在除顶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进 风门设置在侧板上(此种情况针对的是位于端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 出风门设置在除侧板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进风门设置在隔板上,出 风门设置在隔板以外的其他位置;这种形式中进风门与出风门位置互 换也可,只要保证进风门是与进风道5-3A连通,而出风门是与回风 道5-3B连通即可。
另外,需要说的是上述所有的风门的设置方式并非穷举。
上述的左右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6留有供冷气 流通的孔隙为以下几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种方式:隔板6与 背板8之间的间隙A;第二种方式:隔板6与柜体1的仓门9之间的 间隙B;第三种方式:设置在隔板6上的孔洞;第四种方式:隔板6 与(配送付货仓位2)底板之间的间隙;第五种方式:隔板6与(配 送付货仓位2)顶板之间的间隙。
上述的上下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7留有供冷气 流通的孔隙为以下几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种方式:底板7与 柜体1的背板8之间的间隙;第二种方式:底板7与柜体1的仓门9 (一般是对应下部的横梁9-1)之间的间隙;第三种孔隙方式:设置 在底板7上的孔洞;第四种方式:底板7与柜体1的侧板1-1之间的 间隙(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侧面端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来讲)。
当配送付货仓位2为多个时,横向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 间通过隔板6分隔,隔板6为永久固定方式(就是直接固定在相邻的 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或者灵活固定式(就是可拆卸或者可翻转 或可折叠等等),灵活固定式的隔板6为如下几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隔板6的形式:隔板6能拆卸的插接在相邻的两个配送付 货仓位2之间,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设置有供隔板6插入 的条形插槽,所述条形插槽设置在底板7上、顶板(指的是配送付货 仓位(2)的顶板,如图2-1所示,与底板7对应的上面的板就是顶板)底部或者同时设置在底板7和顶板底部;也就是说,条形插槽有 三种设置形式,第一种是只设置在底板7上,第二种是只设置在顶板 底部,这里需要说一下,所谓的顶板底部,当配送付货仓位2只有一 层时,就是如图2所示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部的板,就是与底板7相对的板,而当配送付货仓位2为上下多层时,上下两层之间通过底 板7分隔,此时,对于上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来讲,底板7可能就是 底板,而对于下部的配送付货仓位2来讲,此时底板7可能也是下层 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第三种方式,条形插槽同时设置在底板7和 顶板底部;使用时,隔板6插接在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 条形插槽内,作为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分隔板,如果从条形插 槽拿掉隔板6,那么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就组合变换成了一个 大的配送付货仓位);
第二种隔板6的形式:隔板6为能向上翻折或折叠的结构;就是 向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翻折或折叠,一般能贴住或者接近贴住配送 付货仓位2的顶板;第二种隔板6的形式中,隔板6的上方或后侧(靠 近背板的一侧)设置有能方便隔板6向上翻折或折叠的翻折构件(例 如:合页、铰链、转轴或者其他能起到相似功能的构件,现有技术中 能起到相同作用的就可以),隔板6的上方的翻折构件与配送付货仓 位2的顶板或背板连接(与顶板连接就是例如合页连接隔板的顶部和 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而与背板连接的形式如图2-8所示,例如在 背板8上设置一根轴00,隔板6的上方设置一个轴套001或轴承, 并套在该轴上,实现隔板6为能向上翻折或折叠),隔板6的后侧的 翻折构件与配送付货仓位2的背板连接(具体形式如图2-9所示,以 转轴作为翻折构件为例,图中的转轴00就是设置在背板8上的,在隔板后侧靠上端的位置设置一个轴套001或轴承,并套在该转轴00 上),无论是与顶板还是与背板连接,都是方便隔板6向上翻折或折 叠的;
第三种隔板6的形式:隔板6为能向下翻折或折叠的结构;就是 向配送付货仓位2的底板7翻折或折叠,一般是能贴住或者接近贴住 配送付货仓位2的底板并能盖住模块热源3,当然也可以是将模块热 源3裸露;第三种隔板6的形式中,隔板6的下方或后侧(靠近背板 的一侧)设置有能方便隔板6向下翻折的构件(例如:合页、铰链、 转轴或者其他能起到相似功能的构件,现有技术中能起到相同作用的 就可以);隔板6的下方的翻折构件与配送付货仓位2的底板或背板 连接(与底板连接形式,以合页为例,合页连接隔板的底部和配送付 货仓位2的底板;而与背板连接的形式,例如在背板8上设置一根轴, 隔板6的下方设置一个轴套或轴承,并套在该轴上,实现隔板6为能 翻折或折叠),隔板6的后侧的翻折构件与配送付货仓位2的背板连 接(具体形式以转轴作为翻折构件为例,转轴就是设置在背板8上, 在隔板后侧靠下端的位置设置一个轴套或轴承,并套在该轴上),无 论是与底板还是与背板连接,都是方便隔板(6)向下翻折或折叠的, 具体的形式可以参考上述“第二种隔板的形式”中隔板的设置形式, 此处与上述“第二种隔板的形式”相比,仅仅是设置位置换到了下部, 或者可以看成“第二种隔板的形式”倒过来;
第四种隔板6的形式:隔板6为能向背板8方向翻折或折叠的结 构(此时,可以将排气管道4与配送付货仓位2连通的排气口位置留 出来,就是不要盖住排气口位置,可以在对应该位置的隔板6上留个 孔,排气口的位置从图4-1来看就是图中磁吸柔性接嘴12,这个磁吸柔性接嘴12实际就是排气口)。第四种隔板6的形式中,隔板6的 后端(就是靠近背板的一侧)与背板8连接的位置设置有能方便隔板 6向背板8方向翻折的翻折构件(例如:合页、铰链、转轴或者其他 能起到相似功能的构件,现有技术中能起到相同作用的就可以);或 者在隔板6的上端、下端或者上下两端设置有能方便隔板6向背板8 方向翻折的翻折构件,此时,以翻折构件为轴的形式为例,如果是隔 板6的上端设置翻折构件时,可以在顶板靠近后侧背板的位置设置轴 (轴的方向垂直于顶板),然后在隔板上端靠近后侧背板的位置设置轴套或轴承,套在该轴上,实现隔板的转动;隔板6的下端设置翻折 构件时,可以在底板靠近后侧背板的位置设置轴(轴的方向垂直于底 板),然后在隔板下端靠近后侧背板的位置设置轴套或轴承,套在该 轴上,实现隔板的转动。
上述的第二种隔板6的形式中,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或背板(一 般选择背板的上部,以靠近顶板的位置为宜)设置有当隔板向上翻折 或折叠后能够临时限制隔板6向下翻转或折叠的构件(也就是使得隔 板能够临时性的与顶板或背板固定);例如用于吸附隔板6的磁铁(此 时隔板6为铁制材质,磁铁可以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底部, 翻折之后隔板与磁铁吸附)或者用于挂住隔板6的挂钩6-2或者其他 公知的现有构件都可以,能够临时限制隔板6向下翻转的构件可以设 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或者背板上;如图2-4所示,挂钩6-2通 过转轴6-3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挂钩6-2能以该转轴6-3 为轴转动,当隔板向上翻折或折叠时,将挂钩6-2扳至如图2-4中虚 线所示的位置,当隔板向上翻折或折叠至如图所示的状态之后,将挂 钩6-2扳回并勾住隔板底部,如图2-4所示的实线状态,当然也可以 在转轴6-3上设置扭簧,当挂钩6-2扳至如图2-4中虚线所示的位置 时,扭簧上劲,之后松开挂钩6-2通过扭簧的作用自动使得挂钩6-2 勾住隔板底部,如图中实线所示的状态。
优选的,第二种隔板6的形式中,配送付货仓位2的下部(例如 可以是设置在底板上也可以是设置在背板的靠下的位置)还可以设置 有当隔板6向下翻折或展开至立起状态时用于临时限制固定隔板6使 其保持该状态的构件。例如:磁铁(此时,隔板6是铁的,此时磁铁 设置在底板上或背板上,隔板与磁铁接触吸附)或者用于挂住隔板6 的挂钩等,总之是能够临时限制隔板6使其保值直立状态的构件即可; 使隔板6保持该状态的构件设置在背板或底板上。
上述的第三种隔板6的形式中,对应隔板6直立起来的位置设置 有当隔板6立起来时用于临时固定隔板6使其保持该状态(就是直立 状态)的构件可以是设置在顶板上,也可以设置在背板靠上的位置, 一般以背板上接近顶板的位置为宜,例如可以设置一个磁铁6-1(此 时,隔板6是铁的,所述磁铁6-1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底部 或者背板上,隔板6立起来时上部与该磁铁接触吸附)或者设置一个 用于挂住隔板6的挂钩或挡住隔板的挡片或者其他公知的能够临时 限制隔板6倒下的构件;临时固定隔板6使其保持该状态的构件设置 在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或者背板上;如图2-5所示,其他形式的一 种:挡片6-4通过转轴6-3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转轴6-3 上设置有扭簧,当隔板6向上翻折时(如图2-5中隔板6是逆时针翻 转至直立),扳动挡片6-4至图中的虚线状态,此时扭簧上劲,当隔板6至图中所示的直立位置时,此时,在隔板6的左侧的底部底板设 置一个限位块(这个就是左侧的一个凸起的小块或小柱就行,就能够 挡住隔板继续旋转),挡住隔板6使其不能够继续翻折,然后松开挡 片6-4,在扭簧的作用下,挡片6-4挡住隔板6,如图中实线所示的 状态,此时,隔板6的左侧的底部底板的限位块和右侧上部的挡片 6-4使得隔板保持直立。或者如图2-6所示,其他形式的另一种:挂 钩6-2连接转轴6-3,使得挂钩可以转动,转轴6-3上端通过伸缩管 6-5(伸缩管内可以带拉紧弹簧)或者弹簧与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 连接,隔板6直立起来后(以逆时针翻转直立为例),下拉挂钩6-2, 并将挂钩勾住隔板(隔板上部设置供挂钩勾住的孔洞),如果是伸缩 管内带弹簧的结构或者直接是转轴6-3与弹簧连接的结构,则在隔板 的左侧底部可以不设置防止隔板过度翻转的限位块,因为下拉挂钩 6-2的时候,弹簧被拉伸,当挂钩6-2勾住隔板之后,在弹簧的作用 下,隔板就会被钩紧了(而此时,如图2-6所示,挂钩也可以设置在 隔板的左侧,可随意选择)。另外,如图2-7,其他形式的再一种: 也可以单独在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设置一个伸缩管6-5(伸缩管内 可以带有顶出弹簧),当翻折隔板时,向上推伸缩管(此时如果是带 有顶出弹簧,顶出弹簧被压缩)使得伸缩管收缩,为隔板翻折让位, 档隔板翻折至直立状态时(图中是逆时针翻转至直立为例),松开伸 缩管,此时,在重力作用下或者顶出弹簧的作用下,伸缩管伸出并挡 住隔板6,此时,在隔板6的左侧的底部底板上设置一个限位块(这 个就是左侧的一个凸起的小块或小柱就行,就能够挡住隔板继续旋 转),挡住隔板6使其不能够继续翻折。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 公知的技术,此处不赘述。
第三种隔板6的形式中,当隔板6向下翻折至配送付货仓位2的 底部时,隔板6能够盖住该配送付货仓位2的模块热源3或者能够将 模块热源3裸露。能够将模块热源3裸露的意思就是说,隔板6上可 以设置有对应模块热源3的镂空。
配送付货仓位2的前端为仓门9,所述仓门9为旋转门、推拉门 (平移门)、平开门、折叠门、卷帘门或者翻转门。
这里以推拉门为例:所述推拉门可以为电子推拉门,在配送付货 仓位2的前端设置有门框9-1(门框分为上框和下框),门框9-1的 上框、下框或者上下两框设置有滑槽或门框导轨(就是上框设置有滑 槽或门框导轨、在下框设置有滑槽或门框导轨或者在上下两个框均设 置有滑槽或门框导轨;这里的门框导轨与滑槽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使 得仓门9能沿着其移动的),仓门9能沿着滑槽或门框导轨移动;
门框9-1的上框、下框或者上下框(就是可选择的意思,可以选 择只在上框设置或者只在下框设置或者上下框都设置)设置有齿条 9-3或摩擦条(如图5所示,齿条9-3或摩擦条一般设置在门框9-1 的上框的一侧、下框的一侧或者上下两框的一侧都设置),
仓门9上与齿条9-3或摩擦条对应的设置有电机11(就是电机 的设置方式是与齿条9-3或摩擦条对应的,齿条9-3或摩擦条在上, 电机就在上,齿条9-3或摩擦条在下,电机就在下,上下都有齿条 9-3或摩擦条,那么上下也可以都有电机),电机11的输出轴设置有输出齿轮11-2或输出摩擦轮,输出齿轮11-2或输出摩擦轮与齿条 9-3或摩擦条对应配合。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如果门框9-1上是齿条 9-3则电机11的输出轴就是输出齿轮11-2,输出齿轮11-2与齿条 9-3啮合配合;如果门框9-1上是摩擦条,则电机11的输出轴就是 输出摩擦轮,输出摩擦轮与摩擦条接触摩擦配合,这里所说的摩擦轮 和摩擦条就是表面带有细小颗粒的表面粗糙的结构,主要是通过摩擦 力实现动作。
在门框的上框、下框或上下两框设置有导轨9-2(导轨9-2通过 导轨座9-2-2设置在上框、下框或上下两框),仓门9的上端、下端 或上下两端通过挂件导套9-4与导轨9-2连接,使得仓门9及挂件导 套9-4能够相对于导轨9-2移动(就是说,如果只在上端设置导轨,那么仓门9的上端通过挂件导套9-4与导轨9-2连接,下端设置导轨, 那么仓门9的下端通过挂件导套9-4与导轨9-2连接,上下两端均设 置导轨,那么仓门9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挂件导套9-4与导轨9-2连接), 齿条9-3或摩擦条设置在导轨9-2的侧方,电机11连接电刷11-1,电刷11-1与导电的导轨9-2接触连接获得电能,电刷11-1能相对于 导轨9-2移动。
这里的意思就是如果上框设置导轨9-2,则仓门9的上端通过挂 件导套9-4与导轨9-2连接(此种情况可以在下框设置一个辅助导轨 或辅助滑槽,以进一步限制仓门移动方向,当然也可以在上框也设置 一个滑槽,导轨9-2位于该滑槽内),如果是下框设置导轨9-2则仓 门9的下端通过挂件导套9-4与导轨9-2连接(此种情况可以在上框 设置一个辅助导轨或辅助滑槽,以进一步限制仓门移动方向,当然也 可以在下框也设置一个滑槽,导轨9-2位于该滑槽内),如果是门框 的上下框设置有导轨9-2(此种情况可以在上框或下框或上下框设置 辅助滑槽,对应位置的导轨9-2位于该滑槽内),则仓门9的上下两 端均通过挂件导套9-4与导轨9-2连接;挂件导套9-4如图22所示 就是一个套,套在导轨9-2上,导轨9-2的侧面设置有齿条9-3或摩 擦条,电机11连接电刷11-1,电刷11-1与导电的导轨9-2接触连 接获得电能(导电的导轨9-2连接电源),电刷11-1能相对于导轨9-2移动,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电机11的动作,电机11的输出轴 设置有输出齿轮11-2或输出摩擦轮,输出齿轮11-2(或输出摩擦轮) 与齿条9-3(或摩擦条)配合。电机11最好设置在仓门内,通过输 出齿轮11-2与齿条9-3啮合带动仓门沿导轨9-2移动或者通过输出 摩擦轮与摩擦条的摩擦配合带动仓门沿导轨9-2移动。
电刷11-1设置在挂件导套9-4上,可以设置在挂件导套9-4外 也可以设置在挂件导套9-4内,如图22和23所示就是设置在导套内 情况,电刷11-1为一个或多个。
挂件导套9-4上设置有供导轨9-2穿过的通孔9-2-1,一个或多 个电刷11-1设置在通孔9-2-1内与导轨9-2接触,当电刷11-1为多 个时,多个电刷11-1以导轨9-2的轴心为轴均匀分布(如图23所示, 相邻的两个电刷11-1之间夹角相同)。门框9-1的上框、下框或上下框可以设置橡胶碰撞点9-1-1,橡胶碰撞点9-1-1也可以位于每个仓 门的所有挂件导套9-4的两端(所有挂件导套9-4的两端就是如果挂 件导套9-4有多个,那么橡胶碰撞点9-1-1就位于最左侧的挂件导套 9-4的左端和最右侧的挂件导套9-4的右端),主要是对仓门移动至极限时进行一个缓冲,防止硬性碰撞,上框、下框或上下框还可以设 置有行程开关9-1-2,其作用是当仓门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时,控制 仓门的动作,使电机11停止移动,进而使得仓门移动停止)。
齿条9-3不脱离的设置在齿条滑槽9-3-2内(不脱离的意思就是, 齿条滑槽9-3-2如图20-2所示,为燕尾槽,或者叫梯形槽,就是如 图所示的,由槽底部向槽口位置逐渐缩小的形式,齿条9-3的背面设 置有能与燕尾槽配合使用的梯形凸块9-3-1,安装时从齿条滑槽9-3-2侧面将齿条9-3背面的梯形凸块9-3-1置入齿条滑槽9-3-2; 当然,不仅仅限于燕尾槽,能起到类似作用的槽的形式都可以,只要 保证齿条9-3不会从前端槽口脱离齿条滑槽9-3-2的形式都可。齿条 滑槽9-3-2设置在相应的门框上,就是说如果需要在上框设置齿条, 则在上框相应的位置设置齿条滑槽9-3-2,下框同理;而如果齿条9-3 替换成了摩擦条,则摩擦条可以直接固定或也可以像齿条9-3那样与 齿条滑槽9-3-2配合),齿条9-3能相对于齿条滑槽9-3-2移动(能 移动一个小的距离即可,不是过大的移动,主要是通过移动实现输出 齿轮11-2与齿条9-3啮合的一瞬间的缓冲作用)。
在齿条9-3的一侧或两侧(如图20-1中的左侧、右侧或左右两 侧)设置有缓冲弹性件9-5(如果是摩擦条的形式,则既可以选择设 置缓冲弹性件9-5,也可以选择不设置缓冲弹性件9-5)。
缓冲弹性件9-5,这里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以齿条为例进行说 明):
形式一:缓冲弹性件9-5能随着齿条9-3一起移动,此种情况中 缓冲弹性件9-5的背部设置有能伸入齿条滑槽9-3-2内并与之配合的 弹性件背部凸块9-5-1,当然,也可以将缓冲弹性件9-5直接就设置 成图20-2中背部凸块9-5-1的形式,也就是说此时的缓冲弹性件就 是图中背部凸块9-5-1,没有前面的部分,直接将其设置在齿条滑槽 9-3-2内,然后其与齿条9-3背面的梯形凸块9-3-1接触或连接;
此形式中,缓冲弹性件9-5可以直接与齿条9-3连接在一起,也 可以是只有移动的时候才与齿条9-3接触,移动的时候才与齿条9-3 接触的形式中,例如,齿条9-3向前移动时,齿条9-3会推动缓冲弹 性件9-5一起移动一个小的距离,直到移动至极限,缓冲弹性件9-5 停止移动并通过自身的形变实现对齿条9-3的缓冲,齿条向后移动同 理;而在缓冲弹性件9-5直接与齿条9-3连接在一起的形式中,移动 至停止后,通过缓冲弹性件9-5的弹性形变对齿条9-3进行缓冲。
形式二:缓冲弹性件9-5固定,齿条9-3与缓冲弹性件9-5之间 留有移动的间隙,也就是说,此种情况中,齿条9-3移动一个小距离 后与缓冲弹性件9-5顶触,通过缓冲弹性件9-5实现缓冲;缓冲弹性 件9-5可以固定在齿条滑槽9-3-2内,也可以固定在齿条滑槽9-3-2的侧端开口处,将侧端开口封堵;
形式三:缓冲弹性件9-5设置在齿条9-3的两侧,其中一侧的缓 冲弹性件9-5固定,另一侧的缓冲弹性件9-5能随着齿条(9-3)移 动,能随着齿条9-3移动的缓冲弹性件9-5可以是直接与齿条9-3连 接或者在齿条9-3移动时能顶触缓冲弹性件9-5一起移动;
形式四:缓冲弹性件9-5设置在齿条9-3的两侧,两侧的缓冲弹 性件9-5固定,两侧的缓冲弹性件9-5将齿条9-3夹持;也就是说此 种情况中,齿条9-3与缓冲弹性件9-5接触或连接,这样当输出齿轮 11-2与齿条9-3啮合的一瞬间,通过缓冲弹性件9-5的形变,实现 对齿条9-3移动的缓冲。
上述的齿条能移动的形式中,主要就是通过齿条对的小距离移动 防止齿轮11-2与齿条的卡死,而上述形式四中,则直接通过缓冲弹 性件9-5的形变防止齿轮11-2与齿条的卡死;如果使用齿轮啮合齿 条的结构,在操作时,如果齿条直接是固定死的,那么齿轮同齿条会 有可能卡死,而上述齿条能移动的形式以及形式四中的缓冲弹性件 9-5的作用都是解决这个问题,将齿轮推动齿条的力卸掉,进而使得 启动时齿轮和齿条不会卡死。
缓冲弹性件9-5为弹簧或者弹性胶条(或起到同等作用的结构, 如硅胶块等),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一种可以实现目的结构,此处 并非穷举。
在前述的设置排气管道4的结构中,排气管道4通过自调节及自 动吸合的接口与配送付货仓位2连通。就是说,使用时,排气管道4 通过该自调节接口与位于该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餐盒内部排气道临 时连通。
所述的自调节及自动吸合的接口为磁吸柔性接嘴12;
所述磁吸柔性接嘴12实施方式一:
包括柔性波纹管12-1(例如,可以是硅胶的)和磁吸片12-1-2, 柔性波纹管12-1与排气管道4连通(排气管道直接排出或接至蒸汽 回收系统,此方式中,柔性波纹管12-1与排气管道4连通的方式可 以为如图6-1B所示,可以设置一个锥头管4-5,锥头管4-5的后端 与排气管道4连通,然后柔性波纹管12-1的后端套住锥头管4-5前 端的锥头部分,完成连接;或者如图6-1C所示,设置一个前端带有 法兰的管4-6,柔性波纹管12-1的后端设置一个一体式的法兰12-1-F, 法兰12-1-F材质可以与柔性波纹管12-1相同,然后利用两片法兰片4-6-1将法兰12-1-F夹持并利用螺栓固定,完成连接,带有法兰的 管4-6的后端与排气管道4连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一种可实 现的方式,这些方式属于固定式连接方式的一种),磁吸片12-1-2位 于柔性波纹管12-1的前端。
柔性波纹管12-1的前端设置有套沿12-1-1,磁吸片12-1-2位 于该套沿12-1-1内(如图6、27-1和27-2所示,套沿12-1-1可以 为全包围式或半包围式,全包围就是将磁吸片12-1-2整个外围都包 裹住,半包围就是如图6和27-1所示的形式,此时,可以在磁吸片 12-1-2的外围再套一个护套C1),磁吸片12-1-2为使用时能与置入 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餐盒上的(带有通孔的)磁吸口12-2吸合的结 构,也就是说,实际使用中,在餐盒上设置一个能与磁吸柔性接嘴 12配合的磁吸口12-2(就是在餐盒排气道前端设置一个磁吸口12-2, 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任何一种现有的方式,例如也可以设置一个 套沿,将磁吸口12-2置于该套沿内,可以参见柔性波纹管12-1的前 端设置磁吸片12-1-2的形式,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一种现有的 设置方式,配置上即可),该磁吸口12-2对应餐盒上的排气道的排气口,使用时通过磁吸片12-1-2与磁吸口12-2自动对正吸合实现排气 管道4与餐盒内排气通道的连通,磁吸片12-1-2为能与磁吸口12-2 吸合的结构指的就是:例如磁吸片为磁铁,磁吸口为铁环,或者磁吸 片为铁环、磁吸口为磁铁;或者磁吸片、磁吸口为相互磁极方向相反的、能相互吸引的磁铁。使用时,因为波纹管是软性可以上下左右调 整的活动结构,所以可以根据针对被吸合的磁吸口自动调整位置,进 而实现吸合。
磁吸片12-1-2带有通孔12-1-2-1,磁吸片12-1-2与套沿12-1-1 的关系为如下形式之一:
第一种形式:磁吸片12-1-2套在柔性波纹管12-1上并位于套沿 12-1-1内(如图27-1,套沿是向外翻的);
第二种形式:磁吸片12-1-2位于套沿12-1-1内,磁吸片12-1-2 的通孔12-1-2-1与柔性波纹管12-1连通(如图27-2,套沿是向内 翻的)。
磁吸柔性接嘴12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为如下方式:
配送付货仓位2的背板8上设置有安装孔,柔性波纹管12-1安装于 安装孔内,柔性波纹管12-1连通排气管道4,柔性波纹管12-1与安装 孔侧壁之间留有供柔性波纹管12-1活动的间隙C,在柔性波纹管12-1 的后端可以设置有单向阀,防止排出的蒸汽回流,这个单向阀可以直 接采用现有的构件,也可以采用后面所述的方式。而此处,安装孔35 与背板之间可以为固定式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式的连接,可拆卸式 的连接如后面所述,而固定式连接,就是安装孔与背板固定,其安装 时,可以先将柔性波纹管12-1连通排气管道4(连通方法可以如前所 述,见图6-1B和图6-1C),然后在将安装孔套在柔性波纹管12-1外, 而安装孔可以直接通过法兰等的形式与背板固定,也可以在背板8前 面设置一个副板,然后安装孔与副板连接,再将安装孔套在柔性波纹 管12-1外,将副板与背板固定固定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任何 一种可实现的固定方式。
在柔性波纹管12-1的后方设置有单向阀(防止排出的蒸汽回流), 所述单向阀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单向阀包括阀座4-1-2和能开启的 阀片4-1-1(阀片为软片,阀座和阀片可以均用硅胶制成),阀座4-1-2 设置有阀孔4-1-2-1,阀孔4-1-2-1与柔性波纹管12-1的尾端出口 12-A-1对应,阀片4-1-1位于阀孔4-1-2-1内,且阀片4-1-1(和阀孔 4-1-2-1)的直径大于柔性波纹管12-1的尾端出口12-A-1的直径(以 使得该阀片4-1-1能够盖住尾端出口12-A-1),阀片4-1-1的一部分与 阀座4-1-2(阀孔4-1-2-1内壁)相连(例如:阀片4-1-1的边缘与阀 座4-1-2连接的部位分别为4-A和4-B;见图4-2和图4-3),使得排蒸汽 时,阀片4-1-1未与阀座4-1-2连接的部分能够被顶起进行排蒸汽(如 图4-3、4-5、4-6等原理图所示,不使用时,圆形的软片4-1-1盖住尾 端出口12-A-1,而如果发生气体回流,则阀片4-1-1就会被压闭合; 也就是说,如图4-2和图4-4所示,阀片4-1-1为硅胶弹力薄膜结构, 可形变,正向气体通过时即排气时,蒸汽就会从柔性波纹管12-1的尾 端出口12-A-1排出,阀片4-1-1未与阀座连接的部分被顶开,阀片 4-1-1隆起变形与阀座之间形成通气缝隙AAA,如图4-2和4-4A中的箭 头方向,为排汽走向,蒸汽通过缝隙传输,而遇到逆向气流时,阀片 4-1-1则闭合压紧锁死无间隙,此时,阀片4-1-1盖住尾端出口12-A-1, 气流不可通过,使气体不回流;图4-3中的虚线代表尾端出口12-A-1)。 即,硅胶弹力薄膜结构4-1-1,可形变,正向气体通过隆起变形通过 缝隙传输,逆向闭合压紧锁死无间隙,气体不可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35与背板之间可以为能拆卸式的连接(如 图6-1A至图6-1C是安装孔与背板之间固定式的连接形式,图4-4B 至图4-22为所述的能拆卸式的连接形式),在背板的后部设置有安装 外壳36,安装外壳36设置有环形卡肩36-1(有可以叫卡台,就是变 径的内壁在变径处形成的结构),安装孔35安装时顶在卡肩36-1处, 安装孔35与卡肩36-1之间设置密封圈
阀座卡在安装孔35的后部(如图4-5所示的就是卡在安装孔35 的后部)且阀座上的凸起立圈4-1-2-1凸出于安装孔35的后端,凸 起立圈4-1-2-1为安装后顶住环形卡肩36-1的结构(凸起立圈 4-1-2-1是硅胶的,可以过盈配合的顶住环形卡肩(36-1)),起到一 个封闭的作用,也就是说此时的凸起立圈4-1-2-1相当于前述的密封 圈;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阀座夹持在安装孔35与环形卡肩36-1之间 (此时的阀座本身相当于前述的密封圈)。
背板8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安装孔35安装的配合通孔,安装外壳 36安装在背板8的背面且安装外壳36的前端开口与配合通孔对应, 使得安装孔35能够通过配合通孔安装在安装外壳36内;配合通孔(内 沿)留有豁口8-1-1(如图4-11、图4-14、图4-15、图4-16等;豁口的数量一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固定销35-1的数量及位置与豁口 对应的,当然豁口及固定销也可以设置一个;豁口为多个时,所有豁 口均匀的排布,均匀的意思就是,如果是两个,则两个豁口位置对称, 如果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则三个或三个以上豁口与配合通孔的中心连 线,相邻的连线之间的夹角相同),如图4-11,由豁口8-1-1的一侧 开始沿着配合通孔8-1的边缘延伸形成弹性(一般可以硅胶)卡垫 8-1-2,卡垫8-1-2(头部开始至尾部)由豁口8-1-1的一侧开始沿 着配合通孔8-1的边缘延伸(这里说的沿着配合通孔8-1的边缘延伸, 是说卡垫8-1-2的内侧壁可以与配合通孔8-1的内侧壁对齐,卡垫 8-1-2的内侧壁可以与配合通孔8-1的内侧壁直接为一体式结构,如 图4-11、图4-14、图4-15所示,其中图4-15就是一体式结构;也 可以是卡垫8-1-2以配合通孔8-1的内侧壁为基准,向外错开一个距离,向外,就是以配合通孔8-1的中心为基准沿径向向外)另外,在 豁口8-1-1的另一侧可以设置一个限位柱8-1-3,防止转错方向;卡 垫8-1-2的尾部设置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是卡槽8-1-2-1、 可以是限位凸起8-1-2-2、也可以是卡槽8-1-2-1和限位凸起8-1-2-2同时设置,当卡槽8-1-2-1和限位凸起8-1-2-2同时设置时,卡槽 8-1-2-1和限位凸起8-1-2-2可以不相连(不相连的意思就是前后分 开一个距离)的分先后设置,这样起到一个双重防止过度旋转的作用, 例如:限位凸起8-1-2-2设置在卡槽8-1-2-1后,那么如果固定销35-1旋转过度越过了卡槽8-1-2-1,那么也会卡在后面的凸起 8-1-2-2处;卡槽8-1-2-1和限位凸起8-1-2-2也可以是相连的分先 后设置,这里说的相连指的是,例如图4-15中,卡槽8-1-2-1在前, 限位凸起8-1-2-2在后时,卡槽8-1-2-1的后侧面即是限位凸起 8-1-2-2的前侧面,两面重合为面DE。所述限位结构的作用是一方面 限制固定销35-1过度旋转,也就是说固定销35-1旋转至该限位结构 的位置停止旋转,另一方面,卡槽8-1-2-1可以卡住固定销35-1, 有限位止转的作用。
卡垫8-1-2的厚度方向SS是由前向后延伸的,即如图4-15所示 的箭头的方向,也是配合通孔8-1的轴向;这里所说的前就是配送付 货仓位2所在的一侧,卡垫8-1-2的宽度方向的延伸是沿配合通孔 8-1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安装孔35的外壁设置有固定销35-1,固定销35-1为使用时能 够穿过豁口8-1-1并能在旋转后卡住卡垫8-1-2的结构。一般卡在卡 槽8-1-2-1处为宜。
另外,进一步的,作为一个拓展方案,安装孔35的前端还可以 设置有方便控制安装孔35旋转的结构。(所述方便控制安装孔35旋 转的结构可以是如图4-15至图4-18所示的两个对称的插孔35-2, 当然安装孔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例如两个以上等,一般安装两 个即可满足正常使用,一个也可以,只是一个的时候操作稍费力,但 不影响实现;该插孔35-2的底部是封闭的,如图4-18所示,然后使 用时,先将安装孔35的整体穿过配合通孔8-1,然后利用两个柱形 工具38(如图4-17)插入插孔35-2,并顶住安装孔35使得固定销35-1穿过豁口8-1-1并顶压插孔35-2,使得固定销35-1位于卡垫 8-1-2的后部(就是如图4-8至图4-10以及图4-12所示的左侧), 然后通过旋转使得固定销35-1卡入卡槽8-1-2-1内,此时,凸起立 圈4-1-2-1顶住环形卡肩36-1,过盈配合,或者安装孔35的后端和 环形卡肩36-1将阀座夹在中间(或者夹持一个其他的密封圈都可以), 完成安装孔的安装,此时,凸起立圈4-1-2-1顶紧卡肩36-1,完成 封闭,密封圈40也卡紧在安装孔35与配合通孔8-1之间;另外,如 果是为了方便操作,如图4-17所示,也可以将两根柱形工具38通过 一根横向手柄39连接。另外,方便控制安装孔35旋转的结构也可以 是条形槽35-2A,如图4-19,类似于自攻钉帽上的一字形槽,然后通 过与该条形槽35-2A适应的插片38A,插入该条形槽,并顶住安装孔 35使得固定销35-1穿过豁口8-1-1并通过旋转使得固定销35-1卡 入卡槽8-1-2-1内,完成安装孔的安装;另外,如果是为了方便操作, 如图4-19所示,也可以将两根插片38A通过一根横向手柄39A连接。
另外,在安装孔35的前部侧壁与配合通孔8-1之间可以设置密 封圈40(密封圈可以设置在固定销35-1的前方,如图4-18所示), 密封圈40可以预先套在安装孔35的前部侧壁,也可以如图4-4以及 4-18所示的,在安装孔35的前部侧壁设置一个用于套住密封圈的凹 槽。
前面所述的背面是相对于正面而言,所谓正面,例如背板的正面 就是面对配送付货仓位2的一面,也就是使用时面对餐盒的一面,而 另一面就是背面,其他构件同理。
如图4-4B至4-7所示,柔性波纹管12-1的一种安装方式(此处 并非穷举,仅仅是多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之一):柔性波纹管12-1的后 端设置有向外翻(就是径向向外延伸)的安装法兰片12-1-3(也是 硅胶材质,与波纹管是一体的),安装孔35内设置有内夹片35-01(是一个带有通孔的环形片,通孔与柔性波纹管12-1的尾端出口12-A-1 连通)和外夹片35-02(是一个带有通孔的环形片,通孔与柔性波纹 管12-1的尾端出口12-A-1连通),安装法兰片12-1-3被夹持在内夹 片35-01和外夹片35-02之间,另外,安装孔35的后部内壁设置有 安装槽35-5,安装槽35-5在外夹片35-2后部,紧靠外夹片35-2设 置,阀座4-1-2包括凸起立圈4-1-2-1和横向法兰圈4-1-2-2,凸起 立圈4-1-2-1、横向法兰圈4-1-2-2和阀片4-1-1均是弹性材质(例 如硅胶等,都是一体的),横向法兰圈4-1-2-2位于凸起立圈4-1-2-1 的外侧(或者说横向法兰圈4-1-2-2相对于凸起立圈4-1-2-1的外壁 来讲,向外延伸凸出,使得凸起立圈4-1-2-1的外壁与横向法兰圈 4-1-2-2的外壁之间形成阶梯状的凸起),使用时横向法兰圈4-1-2-2 安装在安装槽35-5内,使得阀座靠紧外夹片35-02;当然上述安装 方式仅仅是以举例的方式表述实现技术手段的一种方式,还可以采用 其他任何一种可实现的方式进行安装。
安装外壳36的后部管36-2(一般指卡肩36-1后面的部分,其 与排气管道4连通)的底部内壁36-2A不高于凸起立圈4-1-2-1的底 部内壁4-1-2-1A。防止存积冷凝水。
凸起立圈4-1-2-1的内壁为喇叭口形状。(即由前向后内径逐渐 扩大,这里指的由前向后,就是由阀片向后部管36-2方向,也就是 说前就是靠近配送付货仓位2的一侧,或者说是如图4-5所示的更靠 近背板8的一侧,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凸起立圈4-1-2-1的底部内壁4-1-2-1A形成一个斜坡结构,该斜坡由阀片方向开始向下倾斜延伸 至后部管36-2的底部内壁36-2A,防止存积冷凝水)
另外,上述的配合通孔8-1处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之一, 如下方式仅仅是列举可实现的方式,并非穷举,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 一种现有能想到的安装方式:
方式一(如图4-4B至图4-8以及图4-15、图4-16、以及图4-20 至图4-22所示):在背板8上开一圆孔ABB,然后将预制好的硅胶件 AB置入该圆孔内,硅胶件AB设置一个变径的通孔,即前部的通孔的 内壁直径小于后部的通孔的内壁直径,使得硅胶件AB后部内壁外扩形成一个阶梯肩AB-1,此时变径的通孔的前部通孔的内径是小于背 板8的圆孔ABB的直径,变径的通孔的前部通孔(内径小的部分)为 所述的配合通孔8-1,变径的通孔的后部的通孔(内径大的部分)所 形成的空间为容纳固定销35-1转动的空间DA,硅胶件AB的前端面 形成阶梯卡肩AB-1,该卡肩用于卡在所述背板的通孔ABB处。
此时的变径的通孔的前部通孔相当于由胶圈围拢形成的,豁口设 置在该胶圈上,豁口一侧的胶圈上形成卡垫8-1-2(可以将豁口一侧 的胶圈直接作为卡垫8-1-2,也可以额外设置一个卡垫8-1-2)。豁口 的另一侧可以设置限位柱8-1-3。
安装时,通过螺栓DAA由后向前依次穿过安装外壳36的安装法 兰36-3的安装通孔36-3-1以及硅胶件AB的边缘安装孔AB-A之后与 背板固定。
方式二(如图4-9所示):
在背板8上开一圆孔,直接作为配合通孔8-1,在配合通孔8-1 的内壁开有豁口8-1-1,然后将预制好的硅胶件AB对应该圆孔安装, 硅胶件AB设置一个变径的通孔,即前部的通孔的内壁直径小于后部 的通孔的内壁直径,使得硅胶件AB后部内壁外扩形成一个阶梯肩 AB-1,变径的通孔的前部通孔(内径小的部分)为与配合通孔8-1对 应的副配合孔08-1(副配合孔08-1的直径可以与配合通孔8-1相同, 也可以稍大于配合通孔8-1直径),变径的通孔的后部的通孔(内径 大的部分)所形成的空间为容纳固定销35-1转动的空间DA,此时的 变径的通孔的前部通孔即副配合孔08-1相当于由胶圈围拢形成的, 在该副配合孔08-1的内壁设置有副豁口08-1-1,副豁口08-1-1安 装时与豁口8-1-1对应,副豁口一侧的胶圈上形成卡垫8-1-2(可以 将副豁口一侧的胶圈直接就作为卡垫8-1-2,也可以单独一个卡垫8-1-2)。副豁口的另一侧可以设置限位柱8-1-3。
安装时,通过螺栓DAA由后向前依次穿过安装外壳36的安装法 兰36-3的安装通孔36-3-1以及硅胶件AB的边缘安装孔AB-A之后与 背板固定。
方式三(如图4-10和图4-11所示):
在背板8上开一圆孔,直接作为配合通孔8-1,在配合通孔8-1 的内壁开有豁口8-1-1,然后将预制好的硅胶件AB对应该圆孔安装, 硅胶件AB设置一个副配合孔08-1,副配合孔08-为与配合通孔8-1 对应的结构(副配合孔08-1的直径可以与配合通孔8-1相同,也可以稍大于配合通孔8-1直径),此时的副配合孔08-1相当于由胶圈围 拢形成的,在该副配合孔08-1的内壁设置有副豁口08-1-1,副豁口 08-1-1安装时与豁口8-1-1对应,副豁口一侧的胶圈上形成卡垫 8-1-2。副豁口的另一侧可以设置限位柱8-1-3。此种方式中,安装 法兰36-3向前(如图4-10中向右)突出一个距离形成凸起圈L,这 样凸起圈L形成容纳固定销35-1转动的空间DA。
安装时,通过螺栓DAA由后向前依次穿过安装外壳36的安装法 兰36-3的安装通孔36-3-1以及硅胶件AB的边缘安装孔AB-A之后与 背板固定。
方式四(如图4-12至图4-14所示):
在背板8上开一圆孔,直接作为配合通孔8-1,在配合通孔8-1 的内壁开有豁口8-1-1,卡垫8-1-2安装在背板背面豁口的一侧。豁 口的另一侧可以设置限位柱8-1-3。此种方式中,安装法兰36-3向 前突出一个距离形成凸起圈L,这样凸起圈L形成容纳固定销35-1转动的空间DA。
安装时,通过螺栓DAA由后向前依次穿过安装外壳36的安装法 兰36-3的安装通孔36-3-1以及硅胶件AB的边缘安装孔AB-A之后与 背板固定。
此种方式中,卡垫8-1-2及限位柱8-1-3与背板8的固定方式可 以为如图4-13所示的方式,如该图所示,背板8的正面即图中右侧 面面对的就是配送付货仓位2,左侧面就是背面,卡垫8-1-2及限位 柱8-1-3安装在背板8的背面,如该图所示,卡垫8-1-2及限位柱 8-1-3的安装方式相同(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在卡垫 8-1-2及限位柱8-1-3上开有变径通孔,该变径通孔从后端(即图中 所示的左端)开始有一端是大直径孔0B-1,该大直径孔0B-1用于容 纳螺帽0B-3-2,从大直径孔0B-1的前端(就是图中的右端)至整个 变径孔的前端(即图中的右端)为小直径孔0B-2,大直径孔0B-1与 小直径孔0B-2之间形成卡肩,背板8上对应变径孔的前端开有供安 装螺栓0B-3穿过的通孔;
安装时,外螺纹的安装螺栓0B-3从变径孔后端伸入变径孔(如 图4-13所示的从左至右),并穿过小直径孔0B-2及背板后伸出背板 8,然后用螺母0B-3-1与安装螺栓0B-3配合,将卡垫8-1-2及限位 柱8-1-3固定,在该方式中可以将螺帽0B-3-2的外表面设置类似于自攻钉上的十字或一字凹槽,便于用十字螺丝刀或扁口螺丝刀操作, 例如,安装螺栓0B-3置入变径孔后,螺丝刀伸入大直径孔0B-1内, 螺丝刀刀头卡入螺帽0B-3-2的十字或一字凹槽内顶住安装螺栓0B-3, 防止安装螺栓0B-3转动,另一边就可以旋拧螺母0B-3-1;或者将大 直径孔0B-1设置成方形,而螺帽0B-3-2也设置成能刚好置入方形大 直径孔0B-1内的方形(安装螺栓0B-3仍为常规的圆柱形),此时, 旋拧螺母0B-3-1时,螺帽0B-3-2就会起到一个止转功能。当然,这 里的安装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能实现的方式, 例如,粘接或者在卡垫8-1-2及限位柱8-1-3上设置一个类似于法兰 片的安装片,然后通过将该安装片用螺栓等固定在背板8上实现卡垫 8-1-2及限位柱8-1-3的安装,等等,此处不赘述。
所述安装孔(35)(一般为圆管形结构)。
如图4-1、图6等所示的为安装孔固定式安装方式,就是安装孔 直接与背板固定连接(不同于可拆卸式的),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的 现有的能实现的安装方式。
所述磁吸柔性接嘴12实施方式二:所述磁吸柔性接嘴12包括带 有通孔的磁吸口12-2,磁吸口12-2的通孔与排气管道4连通,磁吸 口12-2为使用时能与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餐盒上的磁吸片 12-1-2吸合的结构。磁吸片12-1-2与柔性波纹管12-1连接,柔性 波纹管12-1与餐盒上的排气道的排气口连通,也就是说,在餐盒上 设置一个能与磁吸口12-2配合的磁吸片12-1-2,该磁吸片12-1-2 与柔性波纹管12-1连接且对应餐盒上的排气道的排气口,该磁吸片 12-1-2与柔性波纹管12-1连接的方式如前所述(即磁吸柔性接嘴12 实施方式一中的磁吸片12-1-2与柔性波纹管12-1连接的方式),柔 性波纹管12-1与餐盒排气口之间留有供柔性波纹管12-1活动的间隙, 使用时通过磁吸口12-2与磁吸片12-1-2自动对正吸合实现排气管道 4与餐盒内容排气通道的连通,磁吸片12-1-2为能与磁吸口12-2吸合的结构指的就是:例如磁吸片为磁铁,磁吸口为铁环,或者磁吸片 为铁环、磁吸口为磁铁;或者磁吸片、磁吸口为相互磁极方向相反的 磁铁。
综上,磁吸柔性接嘴12的设置方式为如下方式:
一、磁吸柔性接嘴12为磁吸口12-2时,直接安装在配送付货仓 位2对应的排气口处,此处所说的排气口是指的配送付货仓位2与排 气管道4连通的接口;例如,排气口可以设置在背板8上;
二、所述的磁吸柔性接嘴12包括柔性波纹管12-1和磁吸片 12-1-2时,磁吸柔性接嘴12位于排气管道4的排气口,柔性波纹管 12-1的后端连通排气管道4,柔性波纹管12-1与排气口侧壁之间留 有柔性波纹管12-1活动的间隙C(如图6所示),与该磁吸片12-1-2 配套的磁吸口12-2设置在使用时能够置于该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餐 盒上,就是说餐盒的排气道的出口处设置磁吸口12-2,如图17-2所 示,通过磁吸片12-1-2与磁吸口12-2的磁力吸附实现餐盒排气道 17与排气管道4的连通。
综上,前述的磁吸口12-2与磁吸片12-1-2配合的方式如下:将 餐盒置入相应的位置时,磁吸口12-2与磁吸片12-1-2逐渐贴近,当 处于可吸合的范围时,如果磁吸口12-2与背板上的安装孔35略有偏 差,则柔性波纹管摆动主动寻找磁吸口12-2所在的位置,直至磁吸 口12-2与磁吸片12-1-2吸合,完成排气管路的连接
模块热源3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底板7上,在模块热源3 的侧方的底板上设置有滑槽7-1;进一步的,可以在底板7内设置有 货位电机14(选择性的,就是也可以不设置),货位电机14的输出 轴设置有传动轮14-1,传动轮14-1伸入滑槽7-1内,传动轮14-1 可以是一部分伸入滑槽内,也可以是全部都位于滑槽内;传动轮可以 是从滑槽7-1的侧方伸入滑槽内(此时的传动轮14-1的轴向与底板 7垂直),传动轮14-1的一部分(这部分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从滑槽7-1的侧壁伸入滑槽7-1内,传动轮14-1为使用时与置于该 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餐盒的底部的传动条配合进而驱动餐盒移动(进 入配送付货仓位2或退出配送付货仓位2的动作)的结构。货位电机 14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
所述传动轮14-1为(能与餐盒底部的齿条啮合的)齿轮或(与 餐盒底部的摩擦条配合的)摩擦轮(就是在轮的外围设置有磨砂颗粒 或者胶粒或者其他能增加摩擦的材质或结构,或者直接购买成品的摩 擦轮)。
进一步的,该工作站还包括餐盒,所述餐盒包括外套15和内盒 16,内盒16能设置在外套15内,外套15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内盒 16的底部作为被加热区域D从外套15底部的开口裸露。
所述内盒16主要包括使用时内置食品的内盒体16-1和使用时能 够临时封住内盒体16-1顶部开口的且能撕掉的封膜16-3(例如,可 以采用铝箔封膜,压边封装),封膜16-3上设置有排气孔.
外套15主要包括外套盒体15-1及使用时盖在外套盒体15-1上 的上盖15-2;上盖15-2内设置有餐盒排气道17,餐盒排气道17的 进口端设置有球形囊腔17-1,弹性球形囊腔17-1的底部设置有使用 时与封膜16-3上的排气孔16-3-1对应的囊腔排气口17-2,餐盒排气道17还包括防止气体从囊腔排气口倒流的单向阀(可以采用现有 单向阀,或者采用后面描述的单向阀方式。
这个弹性球形囊腔17-1使用时,压住封膜16-3使得囊腔排气口 对应封膜16-3上的排气孔,同时,球形囊腔17-1的其他部分压紧排 气孔周围,进而实现排气只会通过排气孔、弹性球形囊腔17-1进而 进入餐盒排气道17,防止漏气,这里再说明一下,使用时,其实只 需要弹性球形囊腔17-1与封膜16-3接触即可,上盖15-2的其他部 位无需与封膜16-3接触,而在设置压环15-2-5的形式中,其使用时, 是压在内盒体上沿的边缘的,而如果封膜延伸至内盒体上沿的边缘, 那么压环15-2-5就是压住封膜边缘,其主要是起到定位的作用,但 即便是这样,封膜边缘一般也是不直接受热的;另外可以在上盖15-2 内设置一个空腔,餐盒排气道17可以设置在该空腔内,然后弹性球 形囊腔17-1向下伸出该空腔)。
此时,餐盒排气道17的其他部分以及上盖15-2的绝大部分一般 都不需要与封膜接触,这里之所以说绝大部分,是因为如图1和图5 所示,这种方式中设置压环15-2-5,
餐盒排气道17的出口端可以连接磁吸柔性接嘴12;这里如果背 板8上是与柔性波纹管12-1连接的磁吸片12-1-2,那么此处餐盒排 气道17的出口端连接的就是一个磁吸口12-2(这个磁吸口12-2可 以固定;如图17-10所示),使用时,餐盒上的磁吸口12-2与磁吸片12-1-2自动对接吸合(通过柔性波纹管12-1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 动作实现自动对接),完成餐盒排气道17与排气道4的连通;
而如果背板8上是一个固定的磁吸口12-2,那么此处餐盒排气 道17的出口端连接的就是一个与柔性波纹管12-1连接的磁吸片 12-1-2,如图6-2所示,此时如果餐盒排气道17外设置一个外壳17-17 (这个就是前述的上盖15-2内设置的空腔的外壳),那么磁吸片12-1-2与外壳17-17之间也留有供柔性波纹管12-1活动的间隙C, 使用时,餐盒上的磁吸片12-1-2与背板8上的磁吸口12-2自动对接 吸合(通过柔性波纹管12-1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动作实现自动对 接),完成餐盒排气道17与排气道4的连通;
而如果背板8上是与柔性波纹管12-1连接的磁吸片12-1-2,那 么此处餐盒排气道17的出口端连接的也可以是与柔性波纹管12-1连 接的磁吸片12-1-2,如图6-2所示,此时如果餐盒排气道17外设置 一个外壳17-17,那么磁吸片12-1-2与外壳17-17之间也留有供柔 性波纹管12-1活动的间隙C,使用时,餐盒上的磁吸片12-1-2与背 板8上的磁吸片12-1-2自动对接吸合(通过两个柔性波纹管12-1的 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动作实现自动对接),完成餐盒排气道17与排气 道4的连通;
囊腔排气口处设置有防止气体从囊腔排气口倒流的单向阀,所述 单向阀为位于囊腔排气口处的摆动片17-3,摆动片17-3的一部分与 囊腔排气口的边缘连接(图17-5中的DB就是连接的部分);这个摆 动片17-3使用时盖住封膜16-3的排气孔处16-3-1,其直径大于排 气孔,当排气时,被由下方内盒排出的气体顶开,如图17-3A箭头所 示就是排气方向;而当有外部气体逆向流动时,摆动片17-3被逆向 气体从上方顶住并盖住排气孔处16-3-1,如图17-4的箭头方向所示, 完成防止逆流的作用)。
上盖15-2的底部设置有使用时能够压在封膜16-3边缘的压环 15-2-5(上盖15-2与外套盒体15-1之间使用时是通过临时卡扣进行 临时连接的,该临时卡扣与现有餐盒中的卡扣雷同,属于现有技术, 例如,如图30-1至图30-4所示的,卡扣包括卡扣翻板15-2-6和卡 槽15-1-6(卡槽开口向下),卡扣翻板15-2-6内侧设置有使用时能 够卡住卡槽的卡钩15-2-6-1,卡扣翻板15-2-6的上端与上盖15-2 连接,卡槽15-1-6与外套盒体15-1侧壁连接,且卡扣翻板15-2-6 能够上下翻转,如图30-3所示,图中一共有两个弧形箭头,其中左侧的箭头为卡扣翻板15-2-6向上翻转的方向,右侧的箭头为卡扣翻 板15-2-6向下翻转的方向,通过上翻卡扣翻板15-2-6使得卡钩 15-2-6-1与卡槽15-1-6分离,实现临时卡扣的打开,通过下翻卡扣 翻板15-2-6使得卡钩15-2-6-1与卡槽15-1-6扣紧,这个属于现有 技术,直接拿来使用即可,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一种现有的餐盒 卡扣的形式,例如图30-5和图30-6的形式,该形式中卡扣包括卡扣 翻板15-2-6和卡舌15-1-7,卡扣翻板15-2-6上设置有使用时能够 卡在卡舌处的卡孔15-2-6-2,卡扣翻板15-2-6的上端与上盖15-2 连接,卡舌与外套盒体15-1侧壁连接,且卡扣翻板15-2-6能够上下 翻转,如图30-6所示,图中一共有两个弧形箭头,其中左侧的箭头 为卡扣翻板15-2-6向上翻转的方向,右侧的箭头为卡扣翻板15-2-6 向下翻转的方向,通过上翻卡扣翻板15-2-6使得卡扣翻板15-2-6与 卡舌15-1-7分离,实现临时卡扣的打开,通过下翻卡扣翻板15-2-6 使得卡孔15-2-6-2卡在卡舌15-1-7处完成卡扣翻板15-2-6的扣紧。
上述图30-1中卡槽15-1-6为环绕外套盒体15-1侧壁的设置形 式,就是卡槽15-1-6沿着外套盒体15-1侧壁设置一周,而图30-2 中,卡槽15-1-6不围绕外套盒体15-1侧壁设置,卡槽15-1-6仅在 与卡扣翻板15-2-6对应的位置设置,这个也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 赘述。
另外,排气孔16-3-1的周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呼吸孔16-3-2 (如图17-4C至图17-4e所示),呼吸孔16-3-2为使用时能被弹性球 形囊腔17-1的囊腔排气口17-2周围的部分压住且能在需要呼吸时 (所谓呼吸时就是当内盒体有被吸瘪的趋势时)与弹性球形囊腔17-1 分离的结构(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在正常排气时,如图17-4d所示, 因为封膜16-3被向上顶,球形囊腔17-1的囊腔排气口17-2周围的 部分压住呼吸孔16-3-2,当内盒体16-1有被吸瘪的趋势时,封膜16-3 被向下吸,使得弹性球形囊腔17-1与呼吸孔16-3-2分离,以平衡气 压,防止内盒体被吸瘪,见图17-4e,而在此过程中,弹性球形囊腔 17-1的囊腔排气口17-2周围的部分是始终压住排气孔16-3-1周围, 如果是带有摆动片17-3的形式,摆动片17-3也是始终盖住排气孔 16-3-1的,也就是说弹性球形囊腔17-1具有自适应的封堵效果)。
另外,内盒体16-1内还可以设置有带孔的隔板16-1-1,带孔的 隔板16-1-1将内盒体16-1分隔成上腔体AA和下腔体BB。
内盒体16-1为一体式铝箔盒体或者拼接式盒体;
所述的拼接式盒体包括内盒体壁16-1-2和内盒体加热底16-1-3, 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形成开口16-1-2-5,内盒体加热底16-1-3 安装在开口处。
可以选择的方式之一,所述内盒体壁16-1-2可以选择为非金属 材质,内盒体加热底16-1-3可以为铝箔或铝制复合体;
当内盒体加热底16-1-3为铝箔底时,其与内盒体壁16-1-2连接 形式为如下两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形式:(如图13—16所示)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开口 四周设置有向底部下方延伸的开口沿16-1-2-1,开口沿16-1-2-1的 外侧周围设置有多个弹性卡21,开口沿16-1-2-1与弹性卡21之间 形成容纳内盒体加热底16-1-3外沿的间隙DD,压圈22将内盒体加 热底16-1-3外沿压在该间隙内且弹性卡21将压圈22卡紧(使用时, 盒体加热底16-1-3外沿置入间隙DD内,盒体加热底16-1-3外沿可 以是像图14那样向外翻的结构,然后将压圈置入间隙DD压住盒体加 热底16-1-3外沿,压入时,因为弹性卡21是弹性件,所以在初始压入压圈时,会被顶开,而在压圈压入间隙DD后,弹性卡21重新复位 并将压圈卡住);
另外,弹性卡21的顶端可以设置向开口沿16-1-2-1方向突出的 凸起EE,使得间隙DD形成开口小且内部大的结构。再进一步,凸起 EE可以为弧形或者斜坡形(所谓的斜坡形就是如图16所示,在凸起 EE的底部形成一个斜坡FF,方便压圈压入)。
第二种形式: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开口四周设置有向底部下 方延伸的开口沿16-1-2-1,开口沿16-1-2-1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多个 热熔胶钉23,内盒体加热底16-1-3盖住开口沿6-1-2-1后,内盒体 加热底16-1-3的外沿HH由热熔胶钉23压紧于内盒体壁16-1-2的底 部;进一步的,热熔胶钉23沿着内盒体加热底16-1-3的外沿HH设 置多个,后一个热熔胶钉23压住前一个热熔胶钉(如图18、19所示,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用热熔的方式将胶钉压扁,然后一个压着一个 沿着外沿HH叠压)。
(如图11、12所示)当内盒体加热底16-1-3为铝制复合体时, 其与内盒体壁16-1-2连接形式如下:所述铝制复合体分为三层,第 一层为铝箔层16-1-3-1、第二层为与内盒体壁16-1-2的材质相同的 中间层16-1-3-2,第三层为与第一层材质相同的铝箔层16-1-3-3,中间层16-1-3-2夹在第一层和第三层之间;
所述的第一层16-1-3-1的四周缩进于第二层形成将第二层裸露 出来的连接槽口CC,所述连接槽口CC与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开 口16-1-2-2四周连接(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热熔连接,因为是相 同材质,连接方式好处理,采用现有连接方式即可),而此时第一层 16-1-3-1完全将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开口16-1-2-2盖住。
另外,所述上盖15-2上方设置有用于容纳食物的食物容纳槽 15-2-1。食物容纳槽15-2-1为如下几种方式之一:第一种:食物容 纳槽15-2-1直接设置在上盖15-2的上方并与上盖15-2设置成一体 式的结构,然后食物容纳槽15-2-1的上端为开口,包装时,可以在 开口封膜,食用时,将封膜撕掉,或者在开口设置可开启的上盖,食 用时,打开上盖即可;第二种:食物容纳槽15-2-1使用时设置在上 盖15-2的上方,就是说食物容纳槽15-2-1与上盖15-2是分体的、 可拆卸的,也就是食物容纳槽15-2-1使用时放在上盖15-2上方,并 通过现有公知的任意一种卡扣的方式与上盖15-2临时连接,然后使 用时可以直接将食物容纳槽15-2-1与上盖15-2一起取下,此时,食 物容纳槽15-2-1的上端为开口,包装时可以在开口封膜,食用时, 将封膜撕掉,或者在开口设置可开启的上盖,食用时,打开上盖即可; 另外,此种方式中,在使用时也可以打开食物容纳槽15-2-1与上盖 15-2之间的卡扣,将食物容纳槽15-2-1分离,此种情况中,在包装 时,可以将食物容纳槽15-2-1的开口朝上,包装时可以在开口封膜, 食用时,将封膜撕掉,或者在开口设置可开启的上盖,食用时,打开 上盖即可;当然,也可以在包装时,将食物容纳槽15-2-1的开口朝 下,如图8、17-2所示,此时在包装时可以在食物容纳槽15-2-1的 开口封膜,然后倒扣在上盖上即可,然后食用时,直接取下食物容纳 槽15-2-1并翻转过来,然后撕掉封膜即可,或者包装时,食物容纳 槽15-2-1的开口不封膜,直接将上盖15-2盖在食物容纳槽15-2-1 的开口,此时的上盖15-2充当了食物容纳槽15-2-1的开口的盖或者 封膜的作用,然后将食物容纳槽15-2-1与上盖15-2通过临时连接的 卡扣连接,之后一起倒置过来盖在外套盒体15-1上完成包装,需要 食用时,一起拿下食物容纳槽15-2-1与上盖15-2,然后翻过来,使 得食物容纳槽15-2-1开口向上,然后打开卡扣,取下上盖15-2即可。
进一步的,外套15的底部可以设置有(使用时能伸进滑槽7-1 内且能沿着滑槽7-1移动的)滑轨15-1-5。
另外,外套15的底部也已设置有齿条15-1-1或摩擦条(当传动 轮14-1为齿轮时,外套15的底部设置有能与该齿轮啮合的齿条 15-1-1,齿条15-1-1能在传动轮14-1的啮合下带动餐盒移动;当传 动轮14-1为摩擦轮时,外套15的底部设置有摩擦条,使用时摩擦轮与摩擦条接触,通过摩擦力驱动整个餐盒移动);也就是说,外套15 的底部可以只设置滑轨,也可以只设置齿条15-1-1或摩擦条,还可 以既设置滑轨又设置齿条15-1-1或摩擦条(此种形式中齿条15-1-1 或摩擦条一般设置在滑轨的前方);
当设置有齿条15-1-1或摩擦条时,如图9-6所示,外套15的底 部设置有一段盒底滑槽15-1-2,齿条15-1-1或摩擦条的上端伸进该 盒底滑槽15-1-2内,且齿条15-1-1或摩擦条能沿着该盒底滑槽 15-1-2移动(移动的方向就是沿着齿条15-1-1或摩擦条的长度方向移动,就是图9-6的左右方向),齿条15-1-1或摩擦条使用时是伸入 底板滑槽7-1内的。
此处的齿条15-1-1或摩擦条与盒底滑槽15-1-2的结合方式可以 是可拆卸式的,具体的方式如下:
齿条15-1-1或摩擦条的顶端设置有两排(如图9-7中所示的左 右两排,每排设置一个或多个弹性齿片)弹性齿片,弹性齿片分为齿 身15-1-A和位于齿身15-1-A顶部的齿顶15-1-B,齿顶15-1-B为由 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的斜面,斜面的最外端与齿身15-1-A之间形成 使用时用于卡住盒底滑槽15-1-2上沿的卡底XD。
(就是如图9-7所示的,由上至下向外倾斜,就是左侧的斜面是 由上至下向左逐渐倾斜,右侧的则是由上至下向右逐渐倾斜)。安装 时,如图9-9所示,将弹性齿片对准盒底滑槽15-1-2并插入,齿顶 的斜面在盒底滑槽15-1-2的压迫下被逐渐的向内挤压,使得弹性齿片逐渐的变形,并伸入盒底滑槽15-1-2内,直至齿顶斜面穿过盒底 滑槽15-1-2后弹性齿片复位,使得齿顶15-1-B斜面的底部的卡底 XD卡住盒底滑槽15-1-2的上沿,如图9-7所示,此时,弹性齿片 15-1-A能在盒底滑槽15-1-2内移动,且由于齿顶15-1-B斜面的底 部卡底XD卡住盒底滑槽15-1-2的上沿,弹性齿片不会脱落;而需要 取下齿条15-1-1或摩擦条时,在盒底滑槽15-1-2的上方,用手或工 具夹住两排弹性齿片齿顶15-1-B,使得卡底XD离开盒底滑槽15-1-2, 然后推出齿条15-1-1或摩擦条即可。
进一步的,可以在盒底滑槽15-1-2内设置有盒底缓冲件15-1-3 (例如缓冲胶条或弹簧等),
盒底缓冲件15-1-3设置在齿条15-1-1或摩擦条的一侧或两侧, 设置盒底缓冲件15-1-3的形式一般由如下形式之一(以齿条为例说 明):
形式一:盒底缓冲件15-1-3能随着齿条15-1-1一起移动,此形 式中,盒底缓冲件15-1-3可以直接与齿条15-1-1连接在一起,也可 以是只有移动的时候才与齿条15-1-1接触,移动的时候才与齿条 15-1-1接触的形式中,例如,齿条15-1-1向前移动时,齿条15-1-1会推动盒底缓冲件15-1-3一起移动一个小的距离,直到移动至极限, 盒底缓冲件15-1-3停止移动并通过自身的形变实现对齿条15-1-1的 缓冲,齿条向后移动同理;
形式二:盒底缓冲件15-1-3固定,齿条15-1-1与盒底缓冲件 15-1-3之间留有移动的间隙,也就是说,此种情况中,齿条15-1-1 移动一个小距离后与盒底缓冲件15-1-3顶触,通过盒底缓冲件 15-1-3实现缓冲;盒底缓冲件15-1-3可以固定在盒底滑槽15-1-2 内;
形式三:盒底缓冲件15-1-3设置在齿条15-1-1的两侧,其中一 侧的盒底缓冲件15-1-3固定,另一侧的盒底缓冲件15-1-3能随着齿 条15-1-1移动,能随着齿条15-1-1移动的盒底缓冲件15-1-3直接 与齿条15-1-1连接或者在齿条15-1-1移动时能顶触盒底缓冲件15-1-3一起移动;
形式四:盒底缓冲件15-1-3设置在齿条15-1-1的两侧,两侧的 盒底缓冲件15-1-3固定,两侧的盒底缓冲件15-1-3将齿条15-1-1 夹持;也就是说此种情况中,齿条15-1-1与盒底缓冲件15-1-3顶触 或连接,这样当传动轮14-1与齿条15-1-1啮合的一瞬间,通过盒底缓冲件15-1-3的形变,实现对齿条15-1-1的缓冲。
齿条15-1-1或摩擦条移动时,齿条15-1-1或摩擦条能与盒底缓 冲件15-1-3(这个盒底缓冲件15-1-3可以选择设置,也可以不设置) 接触。上述的盒底滑槽15-1-2就是一小段,使得齿条15-1-1或摩擦 条能够相对移动一小段即可(不会让齿条15-1-1或摩擦条一直移动 或移动太大的距离),当齿条15-1-1或摩擦条被啮合或摩擦力推动的 时候,如图9-6所示,齿条15-1-1或摩擦条就会向左移动一小段, 直至其顶住盒底缓冲件15-1-3后移动被缓冲阻止,如果不设置盒底 缓冲件15-1-3的话,则齿条15-1-1或摩擦条就会被盒底滑槽15-1-2 的端部阻止,此时,齿条15-1-1或摩擦条就开始(直接或顶住盒底 缓冲件15-1-3)带动餐盒移动;盒底滑槽15-1-2的作用主要就是防 传动轮14-1与齿条15-1-1的卡死,因为仓门不是很大,这种情况, 以齿轮齿条为例,如果使用齿轮啮合齿条移动的结构,在操作时,启 动时,齿轮会有一个瞬间相对比较强的推动齿条的力,如果齿条直接 是固定死的,那么齿轮同齿条会卡死,而盒底滑槽15-1-2的作用就 是解决这个问题,将齿轮推动齿条的力卸掉,进而使得启动时传动轮 14-1和齿条不会卡死。
另外一种形式,齿条15-1-1或摩擦条的上端设置有凸块 15-1-1-1,凸块15-1-1-1伸进盒底滑槽15-1-2内且能沿着盒底滑槽 15-1-2移动,当齿条15-1-1或摩擦条移动时,凸块15-1-1-1与缓 冲胶条15-1-3接触,此时的凸块的形式可以如图9-10所示的形式, 该图中的凸块截面为T字形的结构,其卡在盒底滑槽15-1-2上沿, 直接与盒底滑槽15-1-2配合安装。
另外,需要说的是,所述外套15的底部的传动条为能与传动轮 14-1啮合的齿条15-1-1或与传动轮14-1配合的摩擦条;齿条15-1-1 为能在传动轮14-1的啮合下带动餐盒移动的结构。
上述情况中,可以只在外套15的底部设置与滑槽7-1配合的滑 轨15-1-5(也可以叫餐盒导向支脚),也可以只在外套15的底部设 置齿条15-1-1(或摩擦条),也可以是滑轨15-1-5与齿条15-1-1(或 摩擦条)都设置;
如果是滑轨15-1-5与齿条15-1-1(或摩擦条)都设置的形式, 那么优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外套15的底部的一侧仅设置齿条15-1-1(或摩擦 条),而另一侧仅设置滑轨15-1-5;
第二种情况:外套15的底部一侧既设置齿条15-1-1(或摩擦条) 又设置滑轨15-1-5,外套15的底部另一侧也是既设置齿条15-1-1 (或摩擦条)又设置滑轨15-1-5;此种情况中齿条15-1-1(或摩擦 条)设置在滑轨15-1-5的前方,滑轨15-1-5与齿条15-1-1或摩擦 条最好能在同一延长线上;
第三种情况:如图17-10,外套15的底部一侧既设置齿条15-1-1 (或摩擦条)又设置滑轨15-1-5,外套15的底部另一侧仅设置滑轨 15-1-5;此种情况中齿条15-1-1(或摩擦条)设置在滑轨15-1-5的 前方,滑轨15-1-5与齿条15-1-1或摩擦条最好能在同一延长线上。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能够实现的情况。
进一步的,在对应配送付货仓位2的背板8上(如图4-1所示) 或者滑槽7-1内(如图27-3所示)设置有当外套15触碰后控制货位 电机14停转的行程开关19。行程开关19设置在滑槽7-1内的方式 中,如图27-3和图27-4所示,此时的行程开关可以采用德力西、正 泰等现有产品,其外形如图27-4所示,其中主体置于底板7内,滚 轮伸入滑槽内,当餐盒置入时,滑轨15-1-5在滑槽7-1内移动,餐 盒到达指定位置后,滑轨15-1-5触碰行程开关,也就是说此种情况 中,以上述“第三种情况”为例,即:如图17-10,外套15的底部 一侧既设置齿条15-1-1(或摩擦条)又设置滑轨15-1-5,外套15的 底部另一侧仅设置滑轨15-1-5(行程开关19设置在对应该侧滑轨 15-1-5的滑槽7-1内);此种情况中齿条15-1-1(或摩擦条)设置在滑轨15-1-5的前方,当餐盒置入时,齿条15-1-1(或摩擦条)被啮 合带动两侧的滑轨15-1-5在滑槽7-1内移动,餐盒到达指定位置后, 仅设置滑轨15-1-5的一侧,滑轨15-1-5触碰行程开关。
另外,以传动轮14-1为齿轮为例:如图7-1所示为传动轮14-1 的一种形式,该种形式中传动轮14-1的轴向与底板垂直,此时的齿 条15-1-1为竖向的,其与传动轮14-1啮合;如图7-2为传动轮14-1 的另一种形式,该形式中,传动轮14-1的轴向与底板平行,此时的齿条15-1-1为横向的,或L形的,如果是L形的,则横向的部分的 齿与传动轮14-1啮合;如图7-3所示,传动轮14-1的轴向与底板平 行,此时的传动轮14-1可以采用锥齿轮(也可以叫伞齿轮),此时的 齿条15-1-1为斜向的或者底部带有斜面的形式,如果是斜向的齿条 15-1-1则直接与传动轮14-1啮合,如果是底部带有斜面的齿条 15-1-1形式,则该齿条底部的斜面的部分的齿与传动轮14-1啮合;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一种能实现该功能的形式。
另外,优选的,在外套15的底部设置有滑轨15-1-5的形式中, 所述滑轨15-1-5为向下延伸、向斜下方延伸或向横向延伸的结构。 当滑轨(15-1-5)为向下延伸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构时,所述滑轨 15-1-5的下部可以为向外倾斜的结构(如图17-6和17-7所示,图17-7中的15-B就是该倾斜的结构),底板7还设置有下压导向轮03, 下压导向轮03位于或伸入滑槽7-1内(就是说下压导向轮03可以整 体都置于滑槽7-1内或者一部分伸入滑槽7-1内,部分伸入的形式参 见图17-7所示,当然该图中所示的仅仅是一种形式,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滑轨(15-1-5)为向横向延伸的结构中,下压导向轮(03) 为使用时能够压住该滑轨(15-1-5)的结构;当滑轨(15-1-5)为向 下延伸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构时下压导向轮(03)为使用时能够压住 该滑轨的下部的向外倾斜的部分的结构。
如图17-7A至图17-7f所示,是下压导向轮03从滑槽7-1的侧 方伸入滑槽7-1内,下压导向轮03设置在竖向导向柱05上,且下压 导向轮03能够(以竖向导向柱05为轴)转动且能够沿着竖向导向柱 05(轴向)上下移动;下压导向轮03的上方、下方或上下两方设置 弹簧(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可以在下压导向轮03的上方设置弹簧,当 下压导向轮03的上方设置弹簧时,该弹簧为下压弹簧04,当下压导 向轮03的下方设置弹簧时,该弹簧为下拉弹簧,而在上下同时设置 弹簧的时候,上方就是下压弹簧,下方就是下拉弹簧;当餐盒的滑轨 15-1-5伸入滑槽7-1内时,下压导向轮03与滑轨15-1-5的下部向 外倾斜的部分15-B接触,此时,下压导向轮03转动完成导向,而此 时在向外倾斜的部分15-B会对下压导向轮(03)有一个向上顶的力, 那么下压弹簧就有一个被压缩的趋势,通过下压弹簧04向下顶的力, 对滑轨15-1-5向外倾斜的部分15-B保持一个下压的力,以使得内盒 底部与加热模块结合的更加紧密;而如果是下拉弹簧在使用时,就会 有一个被拉伸的趋势,此时,下拉弹簧就会有一个下拉下压导向轮 03的力,在下拉弹簧的向下作用下,可以使得下压导向轮03始终保 持一个下压滑轨15-1-5向外倾斜的部分15-B的下压力,使得餐盒整 体与加热模块的结合紧密程度。
下压导向轮03可以直接套在竖向导向柱05上,下压导向轮03上方设置 弹簧04,下压弹簧04的上端与底板7空腔KQ的上顶板KQ-1连接或顶触 或者下压弹簧04的上端与竖向导向柱05的上部连接或顶触(与竖向导 向柱05的上部顶触的形式中,在竖向导向柱05的上部设置一个法兰盘 或者一个横向的柱或者类似的结构,然后下压弹簧04的上端与该法兰盘或横向的柱顶触),下压弹簧04的下端顶触下压导向轮03,此时, 用于下压导向轮03伸进滑槽7-1的孔KK的底部比滑槽7-1的底部高出 一段G,如图17-7A所示,或者可以在下压导向轮03下方的竖向导向柱 05上设置一个防止下压导向轮03落至底部的下压导向轮限位结构,无 餐盒时,下压导向轮03受下压弹簧04的作用贴合于孔KK的底部或者贴 合于下压导向轮限位结构;再或者如图44所示,空腔KQ的底面KQ-2 与孔KK的底部持平,无餐盒时,下压导向轮03受下压弹簧04的作用贴 合于空腔KQ的底面KQ-2,此种情况中也可以在下压导向轮03上方设置 一个圆片,下压导向轮03与圆片之间能发生相对转动,然后下压弹簧 04的下端顶触或连接该圆片。
另外,下压导向轮03可以通过导向套设置在竖向导向柱05上, 导向套可以是一个能相对于竖向导向柱05上下移动的套管,然后下 压导向轮03套在该套管上,套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防止下压导向轮 03与套管脱落的堵头(可以是与套管外壁垂直的横向柱,也可以是 类似于法兰盘的结构),此时,下压导向轮03能以该套管为轴转动; 也可以在下压导向轮03与套管之间设置轴承;另外,下压导向轮03 也可以通过轴承直接设置在竖向导向柱05上,而此时的轴承是可以 相对于竖向导向柱05做上下移动的,此时的轴承就直接相当于导向 套;下压导向轮03能跟随导向套或轴承沿着竖向导向柱05上下移动 且下压导向轮03能以竖向导向柱05为轴转动,下压导向轮03的上 方、下方或上下两方设置弹簧,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可以在下压导向轮03的上方设置弹簧,当下压导向轮03的上方设置弹簧时,该弹簧为 下压弹簧04,下压弹簧04的上端与下压导向柱连接或顶触(与竖向 导向柱05的上部顶触的形式中,在竖向导向柱05的上部设置一个法 兰盘或者一个横向的柱或者类似的结构,然后下压弹簧04的上端与 该法兰盘或横向的柱顶触),或下压弹簧04的上端与底板7空腔的上 顶板KQ-1连接或顶触,即如图17-7所示,此时,用于安装下压导向 柱的位置为中空结构的空腔KQ,下压导向柱的上端与空腔KQ的上顶 板连接,下端与空腔KQ的下底板连接,下压弹簧04的下端连接或顶 触导向套(下压弹簧04的下端顶触导向套的形式中,用于下压导向 轮03伸进滑槽7-1的孔KK的底部比滑槽7-1的底部高出一段G,如 图17-7所示或者可以在下压导向轮03下方的竖向导向柱05上设置 一个防止下压导向轮03落至底部的限位结构,防止下压导向轮03落 至底部而失效);
而在另一种情况中,当下压导向轮03的下方设置弹簧时,该弹 簧为下拉弹簧,该下拉弹簧的下端与下压导向柱或底板7空腔的底板 固定,上端连接导向套;而在上下同时设置弹簧的时候,上方就是下 压弹簧,下方就是下拉弹簧;
下压导向轮03的作用就是,当餐盒的滑轨15-1-5伸入滑槽7-1 内时,下压导向轮03与滑轨15-1-5的下部向外倾斜的部分15-B接 触,下压导向轮03转动完成导向,而此时下压弹簧04或下拉弹簧的 向下作用,可以保证餐盒整体与加热模块的结合紧密程度)。即餐盒 入位时,下压导向轮03抬起离开原始位置底面KQ-2,下压弹簧04 压缩通过下压导向轮03对滑轨15-1-5斜面施加压力,此压力竖直方 向分力帮助餐盒与加热模块热源3贴合,水平方向分力起到餐盒导向 作用。图17-7D中SLW为施力位。
如图17-7g为下压导向轮03的再一种形式,该形式中下压导向 轮03的轴向是与底板平行的(前面所述的形式中下压导向轮03的轴 向是与底板垂直的,如图17-7A等所示),滑槽的上端设置有一个横 板7-1-1,竖向导向柱05的上端与横板7-1-1连接,下压导向轮03与导向架03-1连接,导向架03-1的上端套在竖向导向柱05上且能 沿着竖向导向柱05做上下移动,下压弹簧04套在竖向导向柱05上, 且下压弹簧04的上端与横板7-1-1连接,下压弹簧04的下端与导向 架03-1连接,如图所示,下压导向轮03压住滑轨15-1-5(如果滑 轨15-1-5是横向的,则直接压住滑轨15-1-5,如果滑轨是斜向的, 则也直接压住该斜向的滑轨,如果滑轨15-1-5是如图17-7g所示的 下部带有向外倾斜的部分15-B的形式,则下压导向轮03压住该向外 倾斜的部分15-B)
该形式仅仅是很多可实现的形式中的一种,其他与此类似的形式 也都可以。
另外,当滑轨15-1-5为向横向延伸的结构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 构时,滑轨的前端设置有便于引导下压导向轮03转动至滑轨15-1-5 上的斜坡面;当滑轨15-1-5为向斜下方延伸和向下延伸的结构且滑 轨15-1-5的下部设置有外倾斜的结构15-B时,滑轨15-1-5(也可 以叫餐盒导向支脚)的外倾斜的结构15-B前端设置有便于引导下压 导向轮03转动至外倾斜的结构15-B上的前端斜面OB(就是在滑轨 15-1-5的外倾斜的结构15-B前端设置一个斜面,以使得下压导向轮 03可以通过该斜面顺利滚动至外倾斜的结构15-B上完成对外倾斜的 结构15-B的下压。
进一步的,针对模块热源3,模块热源3为能与餐盒的内盒体底 部被加热区域自适应贴合的结构。
自适应贴合的结构之一(弹簧支脚结构):
模块热源3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弹簧01(调节弹簧01的作用就是 自动调节,当内盒16的底部倾斜时,能够保证内盒16的底部与模块 热源3尽量完全贴合。
进一步的,调节弹簧01(优选)为两根或两根以上。
调节弹簧01(优选)为四根,四根调节弹簧01均匀的分布在模 块热源3的底部(所谓均匀,就是四根调节弹簧01类似于桌子的四 腿,对模块热源3支撑,例如:如果模块热源3是方形的,则四根调 节弹簧01可以分布于模块热源3的四角或者接近四个角的位置;如 果模块热源3是圆形的,则如果四根调节弹簧01与模块热源3接触 的点与模块热源(3)的中心连线,那么相邻的连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且最好是各个连线的长度也相等,当然,不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影响 调节功能的实现即可;另外,调节弹簧01与也可以为六根、八根等 等,根据需要选择即可。
进一步的,调节弹簧01套在导向柱02上,导向柱02的上端伸 入模块热源3底部,模块热源3能沿着导向柱做相对于导向柱02移 动,调节弹簧01的顶部与模块热源3的底部顶触或连接(如图17-9 所示,在底板7上安装模块热源3的位置为一个底板安装槽7-2,调 节弹簧01和导向柱02位于该安装槽7-2内,模块热源3的底部设置 有容纳槽3-1,导向柱02的顶端伸入容纳槽3-1内,导向柱02的底 部与安装槽7-2的底部连接;调节弹簧01的顶端顶触或连接模块热 源(3)的底部,调节弹簧01的底端连接或顶触安装槽7-2的底部, 这样一来,例如,以图40为例,当内盒体16-1的底部出现倾斜时, 模块热源3也会随着内盒体16-1的底部适应性调整,以便更好的适 应倾斜的内盒体16-1的底部)。而结合图37-1和37-2的形式中,隔 热安装盘39的底部设置容纳槽3-1,并且导向柱02的顶端伸入容纳 槽3-1内,调节弹簧01的顶端顶触或连接隔热安装盘39的底部,调 节弹簧01的底端连接或顶触安装槽7-2的底部,或者导向柱02的底 部与安装定位座42连接,然后安装定位座42的底部与安装槽7-2的 底部连接,或者其他的能实现的方式均可。
自适应贴合的结构之二(球面配合结构):
如图47和图48所示,模块热源3的底部为模块球面结构3A, 模块球面结构3A的下方为能与模块球面结构3A接触配合的下球面 3B(模块球面结构3A和下球面3B均为部分球面且两者球面相等或者 称之为相适应),模块球面结构3A能与下球面3B滑动配合(安装定位后,模块球面结构3A与下球面3B两个自由度接触配合,模块热源 即可跟随模块球面结构3A与下球面3B的配合滑动调节,如图48所 示,当内盒体底部轻微的倾斜时,模块热源3进入调整摆动状态,此 时模块热源3形成摆动角度差jdc)。
自适应贴合的结构之三(球铰接的球面配合结构):
模块热源3的底部为模块球面结构3A,模块球面结构3A的下方 为能与模块球面结构3A接触配合的下球面3B(模块球面结构3A和 下球面3B均为部分球面且两者球面相等或者称之为相适应),模块球 面结构3A能与下球面3B滑动配合,安装定位后,模块球面结构3A与下球面3B两个自由度接触配合,模块热源即可跟随模块球面结构 3A与下球面3B的配合滑动调节;
还包括球头螺杆50,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与模块热源3 球铰接(或者叫形成关节轴承结构),球头螺杆50的下端伸入安装孔 52内,球头螺杆50能相对于安装孔52做摆动和上下移动(就是球 头螺杆50能上下移动,上端球头50-1又能前后左右的摇摆,也就是 说安装孔52的上端开口与球头螺杆50之间要留足够摆动的间隙), 安装孔52内还设置有压簧51或拉簧,如果是压簧的形式,则压簧 51套在球头螺杆50伸进安装孔52内的部分,压簧51的上端与安装 孔52的顶部内壁顶触或连接,压簧51的下端与球头螺杆50下部的 螺母50-2顶触或连接(如图42和图44所示,遇到内盒体底部倾斜 时,模块热源3进入调整摆动状态,此时模块热源3形成摆动角度差 jdc,此时,球头螺杆50倾斜,压簧51被压缩,取走餐盒后,通过压 簧51的复位将模块热源3复位);如果是拉簧的形式,则拉簧设置在 球头螺杆50的底部,拉簧的上端连接球头螺杆50下部的螺母50-2, 拉簧的下端与安装孔52的底部连接。(遇到内盒体底部倾斜时,模块 热源3进入调整摆动状态,此时模块热源3形成摆动角度差jdc,此 时,球头螺杆50倾斜,拉簧被拉伸,取走餐盒后,通过拉簧的复位 将模块热源3复位)
在这个方式中,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与模块热源3球铰 接还可以分为如下形式:
形式一:如图39-42所示,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穿过模 块球面结构3A后与模块热源3的加热面板37球铰接,模块球面结构 3A上供上端球头50-1穿过的位置留有避让孔39-A,球头螺杆50与 避让孔39-A之间留有供球头螺杆50摆动的间隙。(如图39-42所示,此时的,加热模块可以包括加热面板37及加热组件以及隔热安装盘 39等,加热面板37与隔热安装盘39安装在一起,加热面板37与隔 热安装盘39之间可以设置隔热硅胶40,此时的,隔热安装盘39的 底板为模块球面结构3A,然后球头螺杆50穿过模块球面结构3A的 避让孔39-A后与加热面板37球铰接);如图42所示,遇到内盒体底 部倾斜时,模块热源3进入调整摆动状态,此时模块热源3形成摆动 角度差jdc,此时,球头螺杆50倾斜,压簧51被压缩(如果是上述 的拉簧,则拉簧被拉伸),取走餐盒后,通过压簧51(或拉簧)的复 位将模块热源3复位。
形式二:
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与模块球面结构3A球铰接(如图 43和图44所示,此时的,加热模块可以包括加热面板37及加热组 件以及隔热安装盘39等,加热面板37与隔热安装盘39安装在一起, 加热面板37与隔热安装盘39之间可以设置隔热硅胶40,此时的, 隔热安装盘39的底板为模块球面结构3A,然后球头螺杆50与模块 球面结构3A球铰接,如图44所示,遇到内盒体底部倾斜时,模块热 源3进入调整摆动状态,此时模块热源3形成摆动角度差jdc,此时, 球头螺杆50倾斜,拉簧被拉伸(如果是压簧51则压簧被压缩),取 走餐盒后,通过拉簧的复位将模块热源3复位)
自适应贴合的结构之四(球铰接结构):
如图45和46所示,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与模块热源3 球铰接(或者叫形成关节轴承结构),球头螺杆50的下端伸入安装孔 52内,球头螺杆50能相对于安装孔52上下移动,安装孔52内还设 置有拉簧51或顶簧,如果是拉簧51的形式,则拉簧51套在球头螺 杆50伸进安装孔52内的部分,拉簧51的上端与安装孔52的顶部内 壁顶触或连接,拉簧51的下端与球头螺杆50下部的螺母50-2连接 (如图45、46所示,遇到内盒体底部倾斜时,模块热源3靠上端球 头50-1适应性摆动调整,此时,球头螺杆50被向下压,拉簧51被 拉伸,通过拉簧51的作用以及上端球头50-1,使得模块热源3与内 盒体底部贴合);如果是顶簧的形式,则顶簧设置在球头螺杆50的底 部,顶簧的上端连接球头螺杆50下部的螺母50-2,顶簧的下端与安 装孔52的底部连接。(遇到内盒体底部倾斜时,模块热源3靠上端球 头50-1进行适应性摆动调整,此时,球头螺杆50被向下压,顶簧被 压缩,通过顶簧的作用以及上端球头50-1,使得模块热源3与内盒 体底部贴合)
这个方式中,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与模块热源3球铰接 也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
形式一:如图45所示,此时的,加热模块可以包括加热面板37 及加热组件以及隔热安装盘39等,加热面板37与隔热安装盘39安 装在一起,加热面板37与隔热安装盘39之间可以设置隔热硅胶40, 然后球头螺杆50穿过隔热安装盘39底板的避让孔39-A后与加热面板37球铰接。
形式二:再例如:如图46所示,加热模块可以包括加热面板37 及加热组件以及隔热安装盘39等,加热面板37与隔热安装盘39安 装在一起,加热面板37与隔热安装盘39之间可以设置隔热硅胶40, 然后球头螺杆50直接与隔热安装盘39底板球铰接。
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任何可以实现的形式。
另外,进一步针对餐盒,还可以包括蒸屉,蒸屉与内盒16配合 使用。
蒸屉(一般是由侧壁和底形成的盘状或碗状结构)与内盒16配 合使用的方式如下:
蒸屉与内盒16配合的第一种形式:如图17-10所示,在蒸屉16-21、 16-23(16-21和16-23分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蒸屉)顶部设置有向 外翻的开口沿16-21-A,蒸屉的开口沿(上表面)不超过内盒体16-1 的开口沿16-1-5的上表面,如图17-12所示,可以在内盒体16-1内 部(可以是上方的位置)设置一个阶梯沿16-A,蒸屉开口沿16-21-A 搭在阶梯沿16-A上,然后将封膜16-3盖住内盒体16-1的开口,封 膜16-3的四边被压在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这样就将内盒 体16-1的开口封住(封膜上带有排气孔),同时也将蒸屉封在内盒体16-1内,此种形式中,蒸屉上设置透气孔,该透气孔的形式为如下 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种透气孔的形式:可以直接在蒸屉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通 孔,以方便透气;第二种透气孔的形式:如图17-10和图17-12所示, 在蒸屉16-21、16-23的端部侧壁形成凹口001,凹口001可以利于 通气,也可以方便取出蒸屉,此时的蒸屉上表面与封膜16-3之间留 有间隙;第三种透气孔的形式:蒸屉侧壁设置有通孔以方便透气。
上述蒸屉可以为如图17-10所示的形式,即该图中置入内盒体内 的是小蒸屉16-23,该蒸屉可以置入一个或并列置入多个,该图中位 于内盒体外的为整体的大蒸屉16-21,该蒸屉一般仅放一个即可;而 图17-12是以大蒸屉为例的。
蒸屉与内盒16配合的第二种形式:在蒸屉顶部设置有向外翻的 开口沿16-21-A,该开口沿16-21-A搭在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 上,如图17-13、17-14所示,然后在蒸屉开口沿16-21-A与内盒体 16-1的开口沿16-1-5之间可以设置一个密封圈00B,在蒸屉的开口 做封膜16-3,然后使用时盒盖的压环15-2-5压住蒸屉开口沿16-21-A 对应的位置;此种形式中,蒸屉上设置透气孔,该透气孔的形式为如 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种透气孔的形式:可以直接在蒸屉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通 孔,以方便透气;第二种透气孔的形式:蒸屉侧壁设置有通孔以方便 透气。
蒸屉与内盒16配合的第三种形式:在蒸屉顶部设置有向外翻的 开口沿16-21-A,该开口沿16-21-A搭在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 上,如图17-15所示,蒸屉开口沿16-21-A较内盒体16-1的开口沿 16-1-5窄(所谓的窄就是如图17-15所示的蒸屉开口沿16-21-A的左右方向的距离短,这样从图17-15中可以看出,蒸屉开口沿16-21-A 相较于开口沿16-1-5要缩进去一圈),这样当蒸屉开口沿16-21-A搭 在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上的时候,内盒体16-1的开口沿 16-1-5还会有一圈裸露,然后将封膜16-3的边缘与内盒体16-1的 开口沿16-1-5裸露的部位封接(就是封闭连接),然后盒盖的压环 15-2-5压住蒸屉开口沿16-21-A对应的位置或者压环15-2-5压住与 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裸露的部位对应的位置(图17-15就是 压在了与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裸露的部位对应的位置);此 种形式中,蒸屉上设置透气孔,该透气孔的形式为如下方式中的一种 或多种:
第一种透气孔的形式:可以直接在蒸屉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通 孔,以方便透气;第二种透气孔的形式:在蒸屉16-21、16-23的端 部侧壁形成凹口001,凹口001可以利于通气,也可以方便取出蒸屉, 此时的蒸屉上表面与封膜16-3之间留有间隙;第三种透气孔的形式: 蒸屉侧壁设置有通孔以方便透气。
上述蒸屉可以为如图17-10所示的形式,即该图中置入内盒体内 的是小蒸屉16-23,该蒸屉可以置入一个或并列置入多个,该图中位 于内盒体外的为整体的大蒸屉16-21,该整体一般近放一个即可;而 图17-12是以大蒸屉为例的。
蒸屉与内盒16配合的第四种形式:如图17-16至图17-25所示, 在蒸屉16-21(以大蒸屉16-21为例,以为该形式针对大蒸屉16-21 比较适合)顶部设置有向外翻或向内翻的开口沿16-21-A,使用时封 膜16-3连接开口沿16-21-A,盒盖的压环15-2-5压住蒸屉开口沿16-21-A对应的位置,然后蒸屉16-21的底部或者侧壁卡在内盒体 16-1的开口沿16-1-5处,如图17-16至图17-19所示,为蒸屉侧壁 卡在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处的一种形式,该形式中,在蒸屉 侧壁设置成一个阶梯台16-21-B,然后该阶梯台16-21-B卡在内盒体 16-1的开口沿16-1-5处,此时在该阶梯台16-21-B与内盒体16-1 的开口沿16-1-5之间可以设置密封圈00B,这种形式中,蒸屉16-21 的底部是有一部分伸入内盒体16-1内的,此时,蒸屉上设置透气孔, 该透气孔的形式为如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种透气孔的形式:可以直接在蒸屉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通 孔,以方便透气;第二种透气孔的形式:蒸屉侧壁设置有通孔以方便 透气(这种透气孔形式中,阶梯台16-21-B下方的蒸屉侧壁尽量不紧 贴内盒体16-1的内壁,如图17-18和图17-19等)。
如图17-20至图17-23所示,为蒸屉侧壁卡在内盒体16-1的开 口沿16-1-5处的另一种形式,该种形式中在蒸屉侧壁设置卡环 16-21-C,该卡环卡在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处,此时在该卡 环16-21-C与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之间可以设置密封圈00B, 这种形式中,蒸屉16-21的底部是有一部分伸入内盒体16-1内的, 此时,蒸屉上设置透气孔,该透气孔的形式为如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 种:
第一种透气孔的形式:可以直接在蒸屉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通 孔,以方便透气;第二种透气孔的形式:蒸屉侧壁设置有通孔以方便 透气(这种透气孔形式中,阶梯台16-21-B下方的蒸屉侧壁尽量不紧 贴内盒体16-1的内壁,如图17-20和图17-21等)。
如图17-24至图17-25所示,为蒸屉底部卡在内盒体16-1的开 口沿16-1-5处的形式,该种形式中蒸屉底部四周压在内盒体16-1的 开口沿16-1-5处,在蒸屉底部与内盒体16-1的开口沿16-1-5之间 可以设置密封圈00B,此时,在蒸屉的底部设置透气孔。
如图31-33所示,排气管道4连接至蒸汽回收系统,蒸汽回收系 统包括回收外壳25(回收外壳25内存换热液,例如:水)、蒸汽换 热管26和冷媒管27;蒸汽换热管26位于回收外壳25内,蒸汽回收 管26的上部与排气管道4的上部连通,蒸汽换热管26的下端为冷凝 水出口(冷凝水出口通过管路26-2接至尾水收集箱30,图31中的 标号31为换热液排空管,其通过阀门与回收外壳25内连通);冷媒 管27伸入回收外壳25内,且冷媒管27(内置冷媒)连接至制冷系 统(如图25-4中所示的,冷凝柱就是冷媒管27)。
进一步的蒸汽换热管26的外壁设置有翅片26-1(类似于暖气片 上的翅片,使得换热更充分)。
进一步的,蒸汽回收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进水管28 和出水管29伸入回收外壳25内(一般情况,进水管28伸入回收外壳25 的下部,进水管28一般位于回收外壳25的上部,也就是说进水管28 底部的进水口比出水管29底部的出水口位置低,类似于鱼缸的循环水 泵,其作用是作为扰流水管,防止温度过低,发生冷冻现象,一般可 以设置两个循环水泵,通过两个水泵作用,产生下位水与上位水循环 流动效果)。图31中的标号4-2为排气支管4-2,其与配送付货仓位2 连通;标号33-1为冷媒管27的冷媒接入口,标号33-2为冷媒管27的冷 媒接出口,冷媒接入口和冷媒接出口接至制冷系统。
另外,如图32所示,排气管道4包括排气支管4-2和排气立管4-3; 排气立管4-3(为一立管)的底部设置有出口(即蒸汽冷凝水溢流口 4-A),排气立管4-3的底部设置有U形反水弯4-B。(类似于坐便的反水 弯,就是说排气管道4的底部也有一个排蒸汽冷凝水的口,而蒸汽冷 凝水通过U形反水弯4-B并经过蒸汽冷凝水溢流口4-A排出,反水弯的 作用就是隔离蒸汽;蒸汽冷凝水溢流口,可以将在排气立管4-3未进 入冷凝器中提前液化的蒸汽排出至尾水收集箱30;一般情况下,如图 32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为蒸汽整体走向,蒸汽从配送付货仓位2排出, 进入排气支管4-2(蒸汽从配送付货仓位2进入排气支管4-2这段管路 上一般设置一个斜坡,如果有冷凝水,方便有冷凝水的排出),并进 入排气立管4-3(整个排气支管4-2连接排气立管4-3时,最好也有个 坡度,这个坡度,一般是由远离排气立管4-3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最 后连接至排气立管4-3,也就是说排气支管4-2与排气立管4-3连接的 一端低于排气支管4-2远离排气立管4-3的一端),进入排气立管4-3 之后蒸汽主要向上走,一部分冷凝的蒸汽从排气立管4-3的底部经过U 形反水弯4-B排出,向上走的蒸汽由顶部进入蒸汽换热管26内,此时, 因为蒸汽换热管26位于回收外壳25内且回收外壳25内置入有换热液, 例如:水,然后加上冷媒管27的作用,为换热液降温,使得进入蒸汽 换热管26内的蒸汽被冷凝成水,并从底部的管路26-2排至尾水收集箱 30,完成蒸汽回收)
进一步的,针对餐盒,所述外套15设置有承托内盒16的承托架 15-5(承托架15-5可以直接与外套15固接,也可以是是分体的,使 用时扣在外套15的上端或卡在外套15的内部,卡在外套15的内部 的形式中,承托架15-3的位置一般可以低于内盒16的上沿,),承托架15-5上留有供内盒16穿过的承托开口15-5-1;如图8、9-1和10-2 所示,使用时,内盒(16)置入承托开口15-5-1内且内盒16的上端 的向外翻的开口沿16-1-5搭接在承托开口15-5-1的开口四周完成对 内盒16的承托;或者内盒16做成由上至下逐渐缩小的结构,然后内 盒(16)的侧壁直接卡住承托开口15-5-1,就是说在逐渐放入内盒 16的过程中,内盒16就会逐渐的被该承托开口卡住。
进一步的,针对配送付货仓位2,在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有用 于判断配送付货仓位2内是否置入物品的红外探测装置(红外探测装 置属于现有技术,直接买来应用即可)。
风道5-3内还设置有导风斜面5-7,导风斜面5-7对应进风门5-1 设置。(如图25-1、图25-2所示,该导风斜面(5-7)为由下至上逐 渐向进风门倾斜的斜面或如图25-3所示的内凹的弧形面,其主要是 导流的作用)
下面对上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使用时,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仓门9 内的电机11动作,使得输出齿轮11-2或输出摩擦轮转动,进而使得 输出齿轮11-2与齿条9-3啮合或者使得输出摩擦轮与摩擦条摩擦配 合,进而使得相应的仓门打开,然后将餐盒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 使得餐盒底部的齿条15-1-1(或摩擦条)和滑轨15-1-5置入滑槽7-1 内,逐渐向配送付货仓位2内送入,至齿条15-1-1与货位电机14的 传动轮14-1啮合或者餐盒底部的摩擦条与货位电机14的摩擦轮摩擦 动作,通过货位电机14的转动将餐盒自动带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餐 盒底部的被加热区域D与模块热源3接触),使得磁吸片12-1-2与餐 盒上的磁吸口12-2(这里是以在餐盒排气道上设置磁吸口12-2为例) 吸合,进而使得餐盒排气道17与排气管道4完成连通,然后控制仓 门9内的电机11反转,使得仓门关闭,而如果是需要对该配送付货 仓位2内的食物进行冷藏,则启动制冷系统,使得冷风从该配送付货 仓位2内的进风门进入,并对餐盒进行冷藏,然后冷风从出风门返回, 直至冷藏结束,使用者取出餐盒;如果是需要对餐盒内食品进行现场 烹饪,例如如果是米饭,则事先在包装时,将生米和适量的水置于内 盒16的内盒体16-1内;如果是红烧肉炖豆角则事先将生的食材或者 半成品食材及调料以及适量的水等置于内盒体16-1内;如果是蒸包 子,则向内盒体16-1内的下腔体BB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置入带孔的 带孔的隔板16-1-1,然后将包好的生包子或冷冻的生包子置于内盒 体16-1内的带孔的隔板16-1-1上;一般餐盒的内盒体16-1可以为 两个,一个装主食一个装菜,例如一个装生米(准备做成米饭),另 一个装红烧肉炖豆角的食材(准备做成红烧肉炖豆角),上述准备完 毕后,用封膜16-3封住内盒体16-1的开口,之后将整个内盒16置 于外套盒体15-1内,然后盖上上盖15-2(还可以在食物容纳槽15-2-1 内置入配菜后与上盖15-2卡扣在一起,具体形式如前所述,此处不 赘述),使得弹性球形囊腔17-1压住封膜16-3,使得弹性球形囊腔 17-1的底部的囊腔排气口17-2与封膜16-3上的排气孔16-3-1对应; 现场烹饪时,控制模块热源3对内盒体底部被加热区域D进行加热; 如果是炎热的夏季,在没有到预先设定的烹饪时间时可以开启冷风, 使得餐盒处于冷藏的状态,以保证食材新鲜,如果天气不是很炎热, 或者距离设定的烹饪时间不是很长,也可以不开冷风,根据需要选择 即可,如果是开冷风的情况,则到达预先设定的烹饪时间时,可以关 闭冷风,或者也可以在冷风开启的状态进行烹饪,根据预先设定的时 间,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热源3对内盒16内的食物进行现场 烹饪(烹饪的原理可参见电饭煲、电磁炉等的原理),内盒体16-1内 的食材烹饪所产生的蒸汽通过封膜16-3上设置有排气孔排出。
下面对本发明的整体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1)、产品管理端根据食品需求数据生成食品配置单,并将该配 置单信息匹配至配置好的食品餐盒上;
在该步骤中,云管中心接收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等可实现的电 子产品)客户端形成的食品需求信息后,匹配相应的基于社群智能配 餐工作站的配送付货仓位2,并形成食品需求数据,然后分发至产品 管理端和物流管理端。
(2)、餐盒置入匹配好的配送付货仓位2内,由该配送付货仓位 (2)进行现场操作。该步骤中,产品管理端根据食品配置单进行生 食、半生食或熟食的配置,同时将食品配置单信息输入至食品餐盒上 的射频码上完成餐盒配置。
进一步的,上述(2)步骤中,产品管理端(食品配送中心)根 据食品需求数据生成食品配置单,产品管理端根据食品配置单进行生 食、半生食或熟食的配置,同时将食品配置单信息输入至食品餐盒上 的射频码上完成餐盒配置;这里说的生食、半生食就是前面所述的生 米、红烧肉干豆角食材等;之后将该配置单信息结合至配置好的食品 餐盒上。进一步的,在餐盒上贴上带有订单号的食品订单贴。
进一步的,上述的(2)步骤之后,物流管理端将餐盒置入社群 智能配餐工作站上的相匹配的配送付货仓位2。
上述(2)步骤的进行现场操作;包括冷藏、冷冻、烹饪、定时 在冷藏状态下的现场烹饪或者定时在冷藏环境下的现场加热等。
定时在冷藏环境下的现场烹饪或者定时在冷藏环境下的现场加 热是指在配送付货仓位2内通过风门5通入冷气(以保证不需要加热 或者烹饪时,食品在冷藏环境下保存,以保证质量),当开始烹饪食 品的时间到,则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配送付货仓位2底部的模块热 源3对餐盒(内盒16)的底部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始终保持 通入冷气,并通过中央控制模块调整通入冷气的量来维持配送付货仓 位2内的温度(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温度传感器)。
食品就位以后可以向客户端发送就位信息,如果是需要定时烹饪 的食物,还同时发送食品烹饪完成时间,而在食品烹饪完成之后也可 以发送烹饪完成的信息,这个信息可以由云管中心负责发送,也就是 说,对应的配送付货仓位2将就位或者烹饪完成的信息反馈给云管中 心,再由云管中心发送至客户端,也可以由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中 央控制模块直接发送。
上述的将餐盒置入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上的相匹配的配送付货 仓位2的方式为如下方式之一:方式一:物流人员将食品餐盒运送至 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处,并输入食品配置单的单号或者通过扫描食品 餐盒上的射频码使得配送付货仓位2的仓门自动打开,配送人员将餐 盒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仓门关闭;
方式二:物流人员将食品餐盒运送至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处,并 输入食品配置单的单号或者通过扫描食品餐盒上的射频码使得对应 该餐盒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位置显示出来(例如,可以显示号码,也 可以通过位置指示的方式显示,位置显示就是将整个配送付货仓位2 的分布通过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然后标示对应的位置),然后配送 人员通过显示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位置,由配送人员手动开启相应的 仓门,配送人员将餐盒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手动关闭仓门。
上述的生食配置主要为如下几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方式:主食配置和菜品的配置,主食配置包括面食配置和 生米配置,所述面食配置为在内盒体16-1置入隔板16-1-1并在隔板16-1-1下添水,将制作的生的面食置于内盒体16-1内的隔板16-1-1 上,并在内盒体16-1上端开口处设置封膜16-3(主要是现场蒸熟, 例如蒸包子、蒸饺子、蒸馒头等);
所述的生米配置为直接将生米置入内盒体16-1内并添上能够将 米煮熟的量的水(可以在内盒体16-1内壁设置相应的刻度),之后在 内盒体16-1上端开口处设置封膜16-3;
所述菜品的配置为将生菜或半生菜置入内盒体16-1内并添上能 够将生菜炖熟的水量以及调料等,之后在内盒体16-1上端开口处设 置封膜16-3。
第二种方式:纯生食,不需要烹饪熟的食物(例如需要拿回家自 己烹饪的冻肉、冻虾等),直接将纯生食置入餐盒内。
上述(1)步骤中所述的食品需求数据包括食品的具体明细(品 种、类型、例如:什么主食,什么菜等等)、需要配送的配送付货仓 位2所在位置、需要如何保存(冷冻、冷藏或保温等)以及需要用餐 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上述(1)步骤中用户利用客户终端(可以是手机、电脑等现有 的终端)形成食品需求信息,(选择所需要的食品、需要配送的地址 和需要用餐的时间点或时间段等,一般都是用餐的时间段,预留出中 间配送的误差时间,用户也可以选择自己设定开始烹饪的时间,例如 餐盒就位后,将就位信息发送至用户端,用户再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开始烹饪的时间),同现有点餐形式类似,但是最重要的区别是,现 有的点餐模式是制作成品再直接配送,制作的过程是直接全程在产品 管理端完成,并没有现场操作的环节,所以其不包括用餐时间,而本 申请包含用餐时间,因为本申请是可以对生食或半成品,进行现场烹 饪的,确认后将该数据上传至云管中心,云管中心匹配相应的配送付 货仓位2后形成食品需求数据,将该数据传输至产品管理端(食品配 送中心端)、物流管理端。
上述(2)步骤中,配送人员将餐盒置入该配送付货仓位2内, 如果是需要定时烹饪的食品,需要使得餐盒的排气口与排气管道4连 通;之后关门,后续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根据该餐盒对应的食品需求数 据对餐盒进行相应的操作(冷藏、烹饪或者定时的冷藏状态下的烹饪)。
下面结合实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柜体1设置一个(或两个、三个)配送付货仓位2,此种情况适 用于家庭使用,在本方式中,可以不设置制冷系统;用户通过手机客 户端进行点餐并标明用餐地址,云管中心会自动匹配该用户家中的配 送付货仓位2,物流管理端的配送人员将餐送至后,用户自己扫码, 使得仓门打开,将餐盒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后仓门关闭,此时,配 送付货仓位2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对餐盒进行加热,或者餐盒就 位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具体的烹饪时间;
当然此种方式中,也可以预先将食品烹饪的数据置入该社群智能 配餐工作站内,然后可以定期进行上网更新,此种情况就可以进行断 网操作,其操作方式类似于家用的微波炉,餐盒置入后,手动开启烹 饪模式,烹饪结束以后可以通过报警装置提示烹饪完毕,然后转入保 温状态。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如下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一般适用于开放式社区、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写 字间大堂以及中大型厂区等等,其形式如图1所示,柜体1设置多个 配送付货仓位2,以横向的行为单位,每一行设置一组风门,本方式 工作过程如下:方式1:
用户在客户端点餐,选好之后,数据会上传至云管中心,云管中 心会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匹配相应的配送付货仓位2,例如该用户用餐 地址在A写字楼,那么云管中心就会就近为其匹配配送付货仓位2, 配送付货仓位2匹配后,云管中心会连同用户食品需求信息一起形成 食品需求数据并分发至产品管理端和物流管理端;
产品管理端生成食品配置单,并根据该信息制作食品,例如:该 客户点的是米饭+茄子炖肉,如图9所示,该餐盒的内盒16为两个, 在其中一个内盒16内加入生米和足以将生米煮熟的水,此时,米就 会被隔板16-1-1承托,防止糊底(当然此时也可以不加隔板16-1-1), 然后将封膜16-3封住内盒的上口;然后在另一个内盒16内置入配置 好的生茄子、生肉、调料以及足以将茄子和肉炖熟的水,此时,同理 生茄子和生肉等也被承托在隔板16-1-1上,防止糊底(当然此时也 可以不加隔板16-1-1),之后将封膜16-3封住内盒的上口,然后将 两个内盒同时置于外套盒体15-1内,然后可以在食物容纳槽15-2-1 内放置一些配菜,例如,咸菜、拌菜、凉菜等等,然后用保鲜膜将食 物容纳槽15-2-1封住,并如图8和10-1那样倒盖在上盖15-2上, 之后将上盖15-2盖在内盒16上,使得弹性球形囊腔17-1使用时, 压住封膜16-3使得囊腔排气口对应封膜16-3上的排气孔,同时,球 形囊腔17-1的其他部分压紧排气孔周围(包括呼吸孔),完成食品的 配置,同时,将配置单信息输入至餐盒的射频码上,物流人员将餐盒 送至指定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处,物流人员通过扫描餐盒上的射频 码或者输入订单单号(可以在餐盒上粘贴订单),使得预先配置好的 配送付货仓位2自动仓门打开(中央控制模块控制输出齿轮11-2转 动,使得输出齿轮11-2啮合齿条9-3,并带动仓门打开),或者显示 配送付货仓位2的位置,手动打开仓门,将整个餐盒置入配送付货仓 位2内,此时,中央控制器控制传动轮14-1转动(在控制自动仓门 打开那一刻,传动轮14-1即开始转动,或者如果是手动打开仓门的 形式则扫描餐盒上的射频码或者输入订单单号之后传动轮14-1即开 始转动,),将餐盒慢慢推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使得齿条15-1-1(此 处是以齿条为例)以及滑轨15-1-5在滑槽7-1内移动,当齿条15-1-1 与传动轮14-1接触,传动轮14-1啮合着餐盒的底部的齿条15-1-1 使得餐盒自动移动进配送付货仓位2内,直到移动至如图10-1所示 的位置,(滑轨15-1-5)触碰行程开关19,使得货位电机14停转, 餐盒就位,此时,磁吸片12-1-2与(餐盒上的)磁吸口12-2吸合, 使得排气管道4与餐盒排气道17连通,(此时红外探测装置,探测置 入物品),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输出齿轮11-2反转,使得输出齿轮11-2啮合齿条9-3,并带动仓门关闭,如果客户需要在上午十一点开 始烹饪,而在十点半,该餐盒即就位,在十点半至十一点之间的这段 时间,配送付货仓位2内由风门5通入冷气,保持冷藏的温度,使得 食材保持新鲜,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显得尤为重要,而配送付货仓位 2内的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等实现温控,这样,在上午十一点之 前,整个餐盒都是在配送付货仓位的冷藏环境进行保存,当上午11:00 时间到,则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中央控制模块控制相对应的配送付 货仓位内的模块热源3开始对餐盒烹饪(烹饪所需时长、温度等根据 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该程序数据可预先在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内设 定,也可预先存储在云管中心,并由云管中心控制社群智能配餐工作 站直接执行即可。模块热源3也可以设置一个用于过温保护的装置, 防止模块热源3温度过高),模块热源3也可以采用现有的电加热热 源,通电即可,不赘述,烹饪过程中,蒸汽通过封膜16-3上的排气 孔排出,通过排气管道4排出并利用蒸汽回收系统回收(蒸汽回收的 过程如图31至图33所示,就是蒸汽从餐盒出来,经过排气支管4-2 及排气立管4-3后,进入至蒸汽换热管26内进行换热后变成冷凝水, 并经过下端的冷凝水出口排至尾水收集箱30);
整个烹饪过程都可以在冷藏的环境下进行,一来不会影响上盖 15-2内的配菜,二来不会影响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内其他的订单食 品;烹饪结束后,中央控制模块可以向用户的客户端发送烹饪完成的 信息(也可以由云管中心发送),也可以由客户按照预先接收的预估 的完成时间直接去领取;另外,客户也可以预先只设定用餐时间,然 后云管中心根据食物的类别自动预先设定烹饪时间,以确保客户在预 先设定的时间可以直接取出烹饪好的食物,例如:客户点的是米饭和 茄子炖肉,烹饪米饭需要十分钟,烹饪茄子炖肉需要二十分钟(这个 时间都是系统预先设根据食材定好的),则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会在 餐盒就位后、客户用餐前二十五分钟(一般需要预留些时间,提前设 定好,本例子中以提前五分钟为例)开始烹饪茄子炖肉,用餐前十五 分钟开始烹饪米饭,待均烹饪完成后,进入5分钟保温状态(可以通 过模块热源的调温实现)。
另外,如果由于中间物流环节的偏差导致餐盒就位延迟,使得预 先要求的烹饪时间无法开始烹饪,或者使得预先设定的完成时间无法 完成时,云管中心将餐盒就位信息发送至用户端后,用户可以重新调 整开始烹饪的时间或者想要的完成时间(这个完成时间,一般云管中 心可以给出一个以即时烹饪为基准的最快的完成时间做参考,用户可 以选择在该时间完成,也可以选择延后)。
用于用餐时,扫码或者输入单号,控制仓门打开,同时使得货位 电机反转,使得餐盒退出配送付货仓位2,取出餐盒之后,红外探测 装置,探测物品被取出,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控制仓门关闭。用户食 用时,取出内盒体16-1并撕掉封膜16-3即可。
实施方式(2):
如果需要冷冻食品(可以在整个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中将其中的 一层或两层设置成只供储存冷冻食品的形式),则用户在客户端点单, 选好之后,数据会上传至云管中心,云管中心匹配相应的配送付货仓 位2,然后形成食品需求数据,将该数据分发至产品管理端和物流管 理端,产品管理端生成食品配置单,并根据该信息制作食品(或者将 实现冷冻的食品直接包装,例如冻虾、冻肉等),该冷冻食品包装之 后,则由物流直接运送至指定的配送付货仓位后由中央控制模块控制 对相应的配送付货仓位通过进风门吹进冷气,实现冷冻(这里需要说 明的是,一般情况在多层且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有时可以设置例如最上面的一排仓位是冷冻的、第二排仓位是冷鲜 食品的,其他是需要加热或保温的仓位,或者以列区分也可以,或者 以单独的某个或某几个配送付货仓位2进行区分也可);这样一来客 户可以随时去领取,而不用害怕融化或者变质。
实施方式(3):
如果需要冷藏的食品,则用户在客户端点单,选好之后,数据会 上传至云管中心,云管中心匹配相应的配送付货仓位2,然后形成食 品需求数据,将该数据分发至产品管理端和物流管理端,产品管理端 生成食品配置单,并根据该信息制作食品(例如:如果是鲜鱼,则在 产品管理端取活鱼并将鲜鱼进行处理完毕,形成鲜鱼肉;如果是鲜鸡, 则也可以在产品管理端取活鸡并进行处理完毕,形成鲜鸡肉;上述的 处理如果是鱼则是常规的刮鳞片,去内脏等处理,鸡就是褪毛,去内 脏等常规操作),该生鲜食品包装之后,则由物流直接运送至指定的 配送付货仓位后由中央控制模块控制对相应的配送付货仓位通过进 风门吹进冷气,实现冷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在多层且多 个配送付货仓位2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有时可以设置例如最上面 的一排仓位是冷冻的、第二排仓位是冷鲜食品的,其他是需要加热或 保温的仓位,或者以列区分也可以,或者以单独的某个或某几个配送付货仓位2进行区分也可);这样一来客户可以随时去领取,而不用 害怕融化或者变质,且取回家直接自己烹饪即可,可以很好的保持食 材的新鲜程度。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中,如果订单产品 较大,可以选择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然后将相邻的两个配送 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向上、向下或向背板翻折或折叠,以形成更大 的空间,然后置入订单产品即可。
本申请是一种具有智能保鲜存储和组合烹饪加工功能的社群智 能配餐柜,本申请可联动实现丰富品类中餐预制食品(中餐预制食品: 具有严格交付温度和即食质量要求的标准化净菜生鲜食品和预制配 餐食品),智能保鲜存储、智能烹饪加工、智能展示推广、智能售卖 交付等功能。
配送付货仓位2是交付柜的模块工作单元,也是交付柜业务的执 行核心,它可以具有冷冻冷藏、智能保鲜存储;组合加热、自动烹饪 排气的功能;另外,还可以透明展示、自动展示推广;还具有组合订 单、自动投递交付、集成服务等功能;
另外,餐盒包装也是本交付柜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餐盒包 装分成两大部分,一是直接用于承载、烹饪食品的食品内包装(内盒 体);比如铝箔餐盒塑封包装和PP塑料冷热配餐包装等;
二是用于组合装载食品内包装和辅助完成食品烹饪排气功能的PP塑料外包装(外套);本系列餐盒包装集炊具、餐具、周转包装于 一身。
另外,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 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 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 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 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综上,本申请通过智能采集、集合密集客群零散订单;中央厨房、 生鲜加工企业,标准化预包装订单生产;集中配送,由交付终端完成 订单多温态智能保鲜存储、多工艺智能烹饪加工、多业务组合智能适 配交付等一系列技术服务措施,打破工业化短保预包装食品网络流通 瓶颈、提升工业化短保预包装(短保质期预包装食品)食品网购交付 质量、提高工业化短保预包装食品网络流通效率、降低工业化短保预 包装食品网络流通成本、保证工业化短保预包装食品网络流通安全。
而在消费安全上,消费者要求产品流通过程封闭安全,流通过程 知情透明;在消费成本上,消费者要求降低小价值订单的产品供应成 本和配送成本等。面对大量的个体网购订单,传统的食品配送方式, 在产品的配送范围,配送质量,配送的成本,配送的及时性、安全性、 便捷性等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尤其是食品配送 技术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冷鲜食品和快餐食品的网络流通。宽范围、 高质量、高效率、短流程、低成本的实现食品网购订单的线下配送, 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申请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本申请可以很好的实现冷藏、冷冻、烹饪、定时在冷藏状态下的 现场烹饪或者定时在冷藏环境下的现场加热等操作,很好的实现社群 智能配餐,很好的解决了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Claims (76)

1.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主要包括模块热源(3)和柜体(1),柜体(1)设置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其特征在于:模块热源(3)对应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道(4),排气管道(4)与一个或多个设置模块热源(3)的配送付货仓位(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与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门,风门(5)与制冷系统连通;风门(5)包括进风门(5-1)和出风门(5-2);进风门(5-1)对应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配送付货仓位(2)为多个时,柜体(1)分为一层或多层,当柜体(1)为一层时,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横向布置;当柜体(1)为多层时,多层之间自上而下分布,每层内设置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当柜体(1)为一层,且该层内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时,左右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通过隔板分隔,风门(5)的设置方式为如下几种方式中的一种:第一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5-1)和出风门(5-2)同时对应同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
第二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5-1)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其他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个,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三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其中进风门(5-1)对应其中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另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四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上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九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当柜体(1)为多层且每层设置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时,上下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通过底板分隔,风门(5)的设置方式为如下方式之一:
第一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5-1)和出风门(5-2)同时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
第二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进风门(5-1)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其他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个,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三种方式:风门只有一组,其中进风门(5-1)对应上端或下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下端或上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上下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7)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四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九种方式:出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当柜体(1)分为多层且每层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时,
风门(5)的设置方式为如下几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方式:风门为一组,其中进风门(5-1)和出风门对应同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第二种方式:风门为一组,其中进风门(5-1)对应其中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其他的配送付货仓位(2)中的一个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或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或者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和隔板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三种方式:风门设置以横向的层为单位,设置风门的层为横向的一层或多层,设置风门的层中,每层设置一组风门,其中进风门(5-1)对应该层的其中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另一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隔板上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四种方式:设置风门以列为单位,设置风门的列为一列或多列,设置风门的列中,每列设置一组风门,其中进风门(5-1)对应上端或下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下端或上端的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上下两个相邻的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的底板(7)留有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五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
第六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5-2)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七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或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全部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八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可以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九种方式:进风门(5-1)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第十种方式:出风门对应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对应一部分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当柜体(1)分为多层且有的层设置一个配送付货仓位(2),而有的层设置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时,其中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进风门,其中一个或多个配送付货仓位(2)设置出风门在进风门(5-1)通往出风门(5-2)的风路所需穿过的底板、隔板或者底板及隔板设置供冷气流通的孔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当配送付货仓位(2)为多个时,横向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通过隔板(6)分隔,隔板(6)为永久固定方式或者灵活式,灵活式的隔板(6)为如下几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形式:隔板(6)能拆卸的插接在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相邻的两个配送付货仓位(2)之间设置有供隔板(6)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设置在底板(7)上、顶板底部或者同时设置在底板(7)和顶板底部;
第二种形式:隔板(6)为能向上翻折或折叠的结构;
第三种形式:隔板(6)为能向下翻折或折叠的结构;
第四种形式:隔板(6)为能向背板(8)方向翻折或折叠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第二种隔板(6)的形式中,配送付货仓位(2)的顶板或背板设置有当隔板向上翻折或折叠后能够临时限制隔板(6)向下翻转或折叠的构件;
第三种隔板(6)的形式中,对应隔板(6)直立起来的位置设置有当隔板(6)立起来时用于临时固定隔板(6)使其保持该状态的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第三种隔板(6)的形式中,当隔板(6)向下翻折至配送付货仓位(2)的底部时,隔板(6)能够盖住该配送付货仓位(2)的模块热源(3)或者能够将模块热源(3)裸露。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配送付货仓位(2)的前端为电子推拉门,在配送付货仓位(2)的前端设置有门框(9-1),门框(9-1)的上框、下框或者上下两框设置有滑槽或门框导轨,仓门(9)能沿着滑槽或门框导轨移动;
门框(9-1)的上框、下框或者上下框设置有齿条(9-3)或摩擦条,仓门(9)上与齿条(9-3)或摩擦条对应的设置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设置有输出齿轮(11-2)或输出摩擦轮,输出齿轮(11-2)或输出摩擦轮与齿条(9-3)或摩擦条对应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在门框的上框、下框或上下两框设置有导轨(9-2),仓门(9)的上端、下端或上下两端通过挂件导套(9-4)与导轨(9-2)连接,使得仓门(9)及挂件导套(9-4)能够相对于导轨(9-2)移动,齿条(9-3)或摩擦条设置在导轨(9-2)的侧方,电机(11)连接电刷(11-1),电刷(11-1)与导轨(9-2)接触连接,电刷(11-1)能相对于导轨(9-2)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电刷(11-1)设置在挂件导套(9-4)上,电刷(11-1)为一个或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挂件导套(9-4)上设置有供导轨(9-2)穿过的通孔(9-2-1),一个或多个电刷(11-1)伸入通孔(9-2-1)内与导轨(9-2)接触,当电刷(11-1)为多个时,多个电刷(11-1)以导轨(9-2)的轴心为轴均匀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齿条(9-3)不脱离的设置在齿条滑槽(9-3-2)内,齿条(9-3)能相对于齿条滑槽(9-3-2)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在齿条(9-3)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缓冲弹性件(9-5)。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缓冲弹性件(9-5)为弹簧或者弹性胶条。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排气管道(4)通过自调节及自动吸合的接口与配送付货仓位(2)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及自动吸合的接口为磁吸柔性接嘴(12);
所述磁吸柔性接嘴(12)包括柔性波纹管(12-1)和磁吸片(12-1-2),柔性波纹管(12-1)与排气管道(4)连通,磁吸片(12-1-2)位于柔性波纹管(12-1)的前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柔性波纹管(12-1)的前端设置有套沿(12-1-1),磁吸片(12-1-2)位于该套沿(12-1-1)内,磁吸片(12-1-2)为使用时能与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餐盒上的磁吸口(12-2))吸合的结构;
磁吸片(12-1-2)带有通孔(12-1-2-1),磁吸片(12-1-2)与套沿(12-1-1)的关系为如下形式之一:
第一种形式:磁吸片(12-1-2)套在柔性波纹管(12-1)上并位于套沿(12-1-1)内;
第二种形式:磁吸片(12-1-2)位于套沿(12-1-1)内,磁吸片(12-1-2)的通孔与柔性波纹管(12-1)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磁吸柔性接嘴(12)的设置方式为如下方式:
配送付货仓位(2)的背板(8)上设置有安装孔,柔性波纹管(12-1)位于安装孔内,柔性波纹管(12-1)连通排气管道(4),柔性波纹管(12-1)与安装孔侧壁之间留有供柔性波纹管(12-1)活动的间隙(C)。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在柔性波纹管(12-1)的后方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座(4-1-2)和能开启的阀片(4-1-1),阀座(4-1-2)设置有阀孔(4-1-2-1),阀孔(4-1-2-1)与柔性波纹管(12-1)的尾端出口(12-A-1)对应,阀片(4-1-1)位于该阀孔(4-1-2-1)内,且阀片(4-1-1)的直径大于柔性波纹管(12-1)的尾端出口(12-A-1)的直径,阀片(4-1-1)的一部分与阀座(4-1-2)相连,使得排蒸汽时,阀片(4-1-1)未与阀座(4-1-2)连接的部分能够被顶起进行实现排蒸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35)与背板之间为能拆卸式的连接,在背板的后部设置有安装外壳(36),安装外壳(36)设置有卡肩(36-1),安装孔(35)顶在卡肩(36-1)处,安装孔(35)与卡肩(36-1)之间设置密封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阀座卡在安装孔(35)的后部且阀座上的凸起立圈(4-1-2-1)凸出于安装孔(35)的后端,凸起立圈(4-1-2-1)为安装后顶住卡肩(36-1)的结构;
或者阀座夹持在安装孔(35)与卡肩(36-1)之间;
背板(8)上设置有用于配合安装孔(35)安装的配合通孔;配合通孔留有豁口(8-1-1),由豁口(8-1-1)的一侧开始沿着配合通孔(8-1)的边缘延伸形成弹性卡垫(8-1-2),安装孔(35)的外壁设置有固定销(35-1),固定销(35-1)为使用时能够穿过豁口(8-1-1)并能在旋转后卡住卡垫(8-1-2)的结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安装孔(35)的前端设置有方便控制安装孔(35)旋转的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安装外壳(36)的后部管(36-2)的底部内壁(36-2A)不高于凸起立圈(4-1-2-1)的底部内壁(4-1-2-1A)。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凸起立圈(4-1-2-1)的内壁为喇叭口形状。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自调节及自动吸合的接口为磁吸柔性接嘴(12);所述磁吸柔性接嘴(12)包括带有通孔的磁吸口(12-2),磁吸口(12-2)的通孔与排气管道(4)连通,磁吸口(12-2)为使用时能与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餐盒上的与柔性波纹管(12-1)连接的磁吸片(12-1-2)吸合的结构。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模块热源(3)设置在配送付货仓位(2)内的底板(7)上,在模块热源(3)的侧方设置有滑槽(7-1)。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在底板(7)内设置有货位电机(14),货位电机(14)的输出轴设置有传动轮(14-1),传动轮(14-1)伸入滑槽(7-1)内。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14-1)为齿轮或摩擦轮。
31.根据权利要求1或28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该工作站还包括餐盒,所述餐盒包括外套(15)和内盒(16),内盒(16)能设置在外套(15)内,外套(15)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内盒(16)的底部作为被加热区域(D)从外套(15)底部的开口裸露。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16)主要包括使用时内置食品的内盒体(16-1)和使用时能够临时封住内盒体(16-1)顶部开口的且能撕掉的封膜(16-3),封膜(16-3)上设置有排气孔。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外套(15)主要包括外套盒体(15-1)及使用时盖在外套盒体(15-1)上的上盖(15-2);上盖(15-2)内设置有餐盒排气道(17),餐盒排气道(17)的进口端设置有球形囊腔(17-1);弹性球形囊腔(17-1)的底部设置有使用时与封膜(16-3)上的排气孔(16-3-1)对应的囊腔排气口(17-2),餐盒排气道(17)还包括防止气体从囊腔排气口倒流的单向阀。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餐盒排气道(17)的出口端连接磁吸柔性接嘴(12)。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囊腔排气口处设置有防止气体从囊腔排气口倒流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为位于囊腔排气口处的摆动片(17-3),摆动片(17-3)的一部分与囊腔排气口的边缘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上盖(15-2)的底部设置有使用时能够压在封膜(16-3)边缘的压环(15-2-5)。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排气孔(16-3-1)的周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呼吸孔(16-3-2),呼吸孔(16-3-2)为使用时能被弹性球形囊腔(17-1)的囊腔排气口(17-2)周围的部分压住且能在需要呼吸时与弹性球形囊腔(17-1)分离的结构。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内盒体(16-1)内设置有带孔的隔板(16-1-1),带孔的隔板(16-1-1)将内盒体(16-1)分隔成上腔体(AA)和下腔体(BB)。
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内盒体(16-1)为一体式铝箔盒体或者拼接式盒体;
所述的拼接式盒体包括内盒体壁(16-1-2)和内盒体加热底(16-1-3),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形成开口(16-1-2-5),内盒体加热底(16-1-3)安装在开口处。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体壁(16-1-2)为非金属材质,内盒体加热底(16-1-3)为铝箔或铝制复合体;
当内盒体加热底(16-1-3)为铝箔底时,其与内盒体壁(16-1-2)连接形式为如下两种方式之一:
第一种形式: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开口四周设置有向底部下方延伸的开口沿(16-1-2-1),开口沿(16-1-2-1)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多个弹性卡(21),开口沿(16-1-2-1)与弹性卡(21)之间形成容纳内盒体加热底(16-1-3)外沿的间隙(DD),压圈(22)将内盒体加热底(16-1-3)外沿压在该间隙内且弹性卡(21)将压圈(22)卡紧;
第二种形式: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开口四周设置有向底部下方延伸的开口沿(16-1-2-1),开口沿(16-1-2-1)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多个热熔胶钉(23),内盒体加热底(16-1-3)盖住开口沿(16-1-2-1)后,内盒体加热底(16-1-3)的外沿(HH)由热熔胶钉(23)压紧于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
当内盒体加热底(16-1-3)为铝制复合体时,其与内盒体壁(16-1-2)连接形式如下:所述铝制复合体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铝箔层(16-1-3-1)、第二层为与内盒体壁(16-1-2)的材质相同的中间层(16-1-3-2),第三层为与第一层材质相同的铝箔层(16-1-3-3),中间层(16-1-3-2)夹在第一层和第三层之间;
所述的第一层(16-1-3-1)的四周缩进于第二层形成将第二层裸露出来的连接槽口(CC),所述连接槽口(CC)与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开口(16-1-2-2)四周连接,而此时第一层(16-1-3-1)完全将内盒体壁(16-1-2)的底部开口(16-1-2-2)盖住。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弹性卡(21)的顶端设置有向开口沿(16-1-2-1)方向突出的凸起(EE),使得间隙(DD)形成开口小且内部大的结构。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凸起(EE)为弧形或者斜坡形。
43.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上盖(15-2)上方设置有用于容纳食物的食物容纳槽(15-2-1)。
4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外套(15)的底部设置有滑轨(15-1-5)。
45.根据权利要求31或4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外套(15)的底部设置有齿条(15-1-1)或摩擦条。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外套(15)的底部设置有一段盒底滑槽(15-1-2),齿条(15-1-1)或摩擦条的上端伸进该盒底滑槽(15-1-2)内,且齿条(15-1-1)或摩擦条能沿着该盒底滑槽(15-1-2)移动。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在盒底滑槽(15-1-2)内设置有盒底缓冲件(15-1-3),盒底缓冲件(15-1-3)设置在齿条(15-1-1)或摩擦条的一侧或两侧。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齿条(15-1-1)或摩擦条的顶端设置有两排弹性齿片,弹性齿片分为齿身(15-1-A)和位于齿身(15-1-A)顶部的齿顶(15-1-B),齿顶(15-1-B)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的斜面,斜面的最外端与齿身(15-1-A)之间形成使用时用于卡住盒底滑槽(15-1-2)上沿的卡底(XD)。
4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在对应配送付货仓位(2)的背板(8)上或者滑槽(7-1)内设置有当外套(15)触碰后控制货位电机(14)停转的行程开关(19)。
50.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5-1-5)为向下延伸、向斜下方延伸或向横向延伸的结构。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当滑轨(15-1-5)为向下延伸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构时,所述滑轨(15-1-5)的下部为向外倾斜的结构,底板(7)还设置有下压导向轮(03),下压导向轮(03)位于或伸入滑槽(7-1)内;滑轨(15-1-5)为向横向延伸的结构中,下压导向轮(03)为使用时能够压住该滑轨(15-1-5)的结构;当滑轨(15-1-5)为向下延伸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构时下压导向轮(03)为使用时能够压住该滑轨的下部的向外倾斜的部分的结构。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下压导向轮(03)从滑槽(7-1)的侧方伸入滑槽(7-1)内,下压导向轮(03)设置在竖向导向柱(05)上,且下压导向轮(03)能够转动且能够沿着竖向导向柱(05)上下移动;下压导向轮(03)的上方、下方或上下两方设置弹簧。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当滑轨(15-1-5)为向横向延伸的结构和向斜下方延伸的结构时,滑轨的前端设置有便于引导下压导向轮(03)转动至滑轨(15-1-5)上的斜坡面;
当滑轨(15-1-5)为向斜下方延伸和向下延伸的结构且滑轨(15-1-5)的下部设置有外倾斜的结构(15-B)时,滑轨(15-1-5)的外倾斜的结构(15-B)前端设置有便于引导下压导向轮(03)转动至滑轨(15-1-5)的外倾斜的结构(15-B)上的前端斜面(OB)。
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模块热源(3)为能与内盒体底部自适应贴合的结构。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模块热源(3)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弹簧(01)。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调节弹簧(01)为两根或两根以上。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调节弹簧(01)套在导向柱(02)上,导向柱(02)的上端伸入模块热源(3)底部,模块热源(3)能沿着导向柱做相对于导向柱(02)的移动,调节弹簧(01)的顶部与模块热源(3)的底部顶触或连接。
5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模块热源(3)的底部为模块球面结构(3A),模块球面结构(3A)的下方为能与模块球面结构(3A)接触配合的下球面(3B),模块球面结构(3A)能与下球面(3B)滑动配合。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头螺杆(50),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与模块热源(3)球铰接,球头螺杆(50)的下端伸入安装孔(52)内,球头螺杆(50)能相对于安装孔(52)做摆动和上下移动,安装孔(52)内还设置有压簧(51)或拉簧,压簧(51)套在球头螺杆(50)伸进安装孔(52)内的部分,压簧(51)的上端与安装孔(52)的顶部内壁顶触或连接,压簧(51)的下端与球头螺杆(50)下部的螺母(50-2)顶触或连接;拉簧设置在球头螺杆(50)的底部,拉簧的上端连接球头螺杆(50)下部,拉簧的下端与安装孔(52)的底部连接。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穿过模块球面结构(3A)后与模块热源(3)的加热面板(37)球铰接,模块球面结构(3A)上供上端球头(50-1)穿过的位置留有避让孔(39-A),球头螺杆(50)与避让孔(39-A)之间留有供球头螺杆(50)摆动的间隙。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与模块球面结构(3A)球铰接。
62.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球头螺杆(50)的上端球头(50-1)与模块热源(3)球铰接,球头螺杆(50)的下端伸入安装孔(52)内,球头螺杆(50)能相对于安装孔(52)上下移动,安装孔(52)内还设置有拉簧(51)或顶簧,拉簧(51)套在球头螺杆(50)伸进安装孔(52)内的部分,拉簧(51)的上端与安装孔(52)的顶部内壁顶触或连接,拉簧(51)的下端与球头螺杆(50)下部的螺母(50-2)连接;顶簧设置在球头螺杆(50)的底部,顶簧的上端连接球头螺杆(50)下部,顶簧的下端与安装孔(52)的底部连接。
6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屉,蒸屉与内盒(16)配合使用。
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排气管道(4)连接至蒸汽回收系统,蒸汽回收系统包括回收外壳(25)、蒸汽换热管(26)和冷媒管(27);蒸汽换热管(26)位于回收外壳(25)内,蒸汽回收管(26)的上部与排气管道(4)的上部连通,蒸汽换热管(26)的下端为冷凝水出口;冷媒管(27)伸入回收外壳(25)内,且冷媒管(27)连接至制冷系统。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蒸汽换热管(26)的外壁设置有翅片(26-1)。
66.根据权利要求64或65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蒸汽回收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进水管(28)和出水管(29)伸入回收外壳(25)内。
67.根据权利要求64或65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排气管道(4)包括排气支管(4-2)和排气立管(4-3);排气立管(4-3)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排气立管(4-3)的底部设置有U形反水弯(4-B)。
6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5)设置有承托内盒(16)的承托架(15-5),承托架(15-5)上留有供内盒(16)穿过的承托开口(15-5-1)。
6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在配送付货仓位(2)内设置有用于判断配送付货仓位(2)内置入物品的红外探测装置。
7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其特征在于:风道(5-3)内还设置有导风斜面(5-7),导风斜面(5-7)对应进风门(5-1)设置。
71.利用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所实施的配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产品管理端根据食品需求数据生成食品配置单,并将该配置单信息匹配至配置好的食品餐盒上;
(2)、餐盒置入匹配好的配送付货仓位(2)内,由该配送付货仓位(2)进行现场操作。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配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云管中心接收用户通过客户端形成的食品需求信息后,匹配相应的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配送付货仓位(2),并形成食品需求数据,然后分发至产品管理端和物流管理端。
73.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配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2)步骤中,产品管理端根据食品配置单进行生食、半生食或熟食的配置,同时将食品配置单信息输入至食品餐盒上的射频码上完成餐盒配置。
74.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配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2)步骤中,置入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上的相匹配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方式为如下方式之一:方式一:物流人员将食品餐盒运送至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处,并输入食品配置单的单号或者通过扫描食品餐盒上的射频码使得配送付货仓位(2)的仓门打开,配送人员将餐盒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仓门关闭;
方式二:物流人员将食品餐盒运送至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处,并输入食品配置单的单号或者通过扫描食品餐盒上的射频码使得对应该餐盒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位置显示出来,然后配送人员通过显示的配送付货仓位(2)的位置,由配送人员手动开启相应的仓门,,配送人员将餐盒置入配送付货仓位(2)内,手动关闭仓门。
75.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配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1)步骤中所述的食品需求数据包括食品的具体明细、需要配送的配送付货仓位(2)所在位置、需要如何保存以及需要用餐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76.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的配餐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2)步骤中的现场操作包括冷藏、冷冻、烹饪、定时在冷藏状态下的现场烹饪或者定时在冷藏环境下的现场加热。
CN202210040734.7A 2021-10-21 2022-01-14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5937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081024 WO2023134785A1 (zh) 2021-10-21 2023-03-13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9688 2021-10-21
CN2021112287445 2021-10-21
CN2021112296887 2021-10-21
CN202111228744 2021-10-21
CN2021112786227 2021-10-30
CN202111278622 2021-10-30
CN202111343734 2021-11-13
CN2021113437346 2021-11-13
CN2021114249842 2021-11-26
CN202111424984 2021-11-26
CN2021115576574 2021-12-19
CN202111557657 2021-1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3797A true CN115593797A (zh) 2023-01-13

Family

ID=8254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1482.6U Active CN217065762U (zh) 2021-10-21 2022-01-14 一种付货柜
CN202210040734.7A Pending CN115593797A (zh) 2021-10-21 2022-01-14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
CN202210040736.6A Pending CN115571492A (zh) 2021-10-21 2022-01-14 一种餐盒
CN202210040723.9A Pending CN115654238A (zh) 2021-10-21 2022-01-14 自适应管接头
CN202220091553.2U Active CN219077976U (zh) 2021-10-21 2022-01-14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1482.6U Active CN217065762U (zh) 2021-10-21 2022-01-14 一种付货柜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0736.6A Pending CN115571492A (zh) 2021-10-21 2022-01-14 一种餐盒
CN202210040723.9A Pending CN115654238A (zh) 2021-10-21 2022-01-14 自适应管接头
CN202220091553.2U Active CN219077976U (zh) 2021-10-21 2022-01-14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5) CN217065762U (zh)
WO (3) WO20231347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786A1 (zh) * 2021-10-21 2023-07-20 李旭丹 一种餐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5478A (en) * 1981-11-17 1984-06-19 Sunset Ltd. Portable unit for heating packaged food
CN1368029A (zh) * 2001-02-08 2002-09-11 范圣太 家用电加热装置
JP2005273772A (ja) * 2004-03-24 2005-10-06 Technoflex & Tola Inc ベローズ式スリーブ継手
CN201428802Y (zh) * 2009-06-05 2010-03-24 丁琦 一种节水方便龙头附加装置
KR20110029486A (ko) * 2009-09-15 2011-03-23 정태걸 가열식 즉석 조리 용기
CN203395449U (zh) * 2013-07-23 2014-01-15 宁波宏武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插接的金属软管
CN204667080U (zh) * 2015-06-23 2015-09-23 杭州东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加热式单元格的快餐柜
CN205849258U (zh) * 2016-02-01 2017-01-0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
CN106377038A (zh) * 2016-09-30 2017-02-08 李旭丹 加热制冷保温多功能餐盒
CN106308612A (zh) * 2016-09-30 2017-01-11 李旭丹 具有食品信息化周转和智能化温控加工功能的智能餐盒
CN106564724B (zh) * 2016-09-30 2019-03-22 李旭丹 有仓位、货位存取管理和温控加工功能的食品配送付货柜
CN106568296B (zh) * 2016-09-30 2022-06-10 李旭丹 全温程-组合仓位智能温控投递柜
CN106347862B (zh) * 2016-09-30 2018-11-23 李旭丹 可制冷和加热的食品配送餐盒
CN208054064U (zh) * 2018-01-31 2018-11-06 李玟君 一种用于加热食品的包装容器
CN209009290U (zh) * 2018-07-25 2019-06-21 渤海大学 一种自热饭盒
CN209355549U (zh) * 2018-12-07 2019-09-06 河南凌云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多层隔板的制冷保鲜柜
CN209819009U (zh) * 2018-12-22 2019-12-20 江苏恒润波纹管有限公司 波纹管补偿器的端接管密封结构
CN210266373U (zh) * 2019-07-24 2020-04-07 辽宁天阔特种波纹管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施工金属波纹管膨胀节
KR102175879B1 (ko) * 2020-03-12 2020-11-06 주식회사 다성테크 스프링클러용 플렉서블 배관
CN111543824B (zh) * 2020-04-14 2021-06-08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热转换展示柜
CN212873642U (zh) * 2020-07-16 2021-04-02 宁德师范学院 物联网自动热速餐贩卖机
CN213206819U (zh) * 2020-08-10 2021-05-14 贵州省源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纹管连接承插连接用接头结构
CN112021949B (zh) * 2020-09-09 2024-05-14 上海庖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烹饪系统及烹饪方法
CN213597752U (zh) * 2020-10-13 2021-07-02 天津瀚森泓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平滑可移动式机库门
CN214856014U (zh) * 2021-02-07 2021-11-26 广州一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烹调加热装置
CN113431961B (zh) * 2021-05-24 2022-09-13 山东中迈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支增强骨架的双壁hdpe波纹管
CN217065762U (zh) * 2021-10-21 2022-07-29 李旭丹 一种付货柜
CN219345809U (zh) * 2021-10-21 2023-07-14 李旭丹 自适应管接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786A1 (zh) * 2021-10-21 2023-07-20 李旭丹 一种餐盒
WO2023134785A1 (zh) * 2021-10-21 2023-07-20 李旭丹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
WO2023134784A1 (zh) * 2021-10-21 2023-07-20 李旭丹 自适应管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4786A1 (zh) 2023-07-20
CN115571492A (zh) 2023-01-06
WO2023134785A1 (zh) 2023-07-20
CN217065762U (zh) 2022-07-29
CN115654238A (zh) 2023-01-31
WO2023134784A1 (zh) 2023-07-20
CN219077976U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3754B2 (en) Locker system
US7284393B1 (en) Barbecue utility server cart
US20080217340A1 (en) Modular storage container
CN109805747B (zh) 自动烹饪系统的储料架及自动烹饪系统
WO2015114331A1 (en) A locker system
WO2023134785A1 (zh) 一种基于社群智能配餐工作站及配餐控制方法
US11730263B2 (en) System for storing and delivering food trays
DE102006044846A1 (de) Kühlstation
WO2008034546A2 (de) Kühlstation zur aufnahme eines gestells
FR2684281A1 (fr) Systeme de stockage et de distribution de plateaux-repas avec mets chauds et froids utilisant un chariot accoupable a une unite fixe de refrigeration et de chauffage.
US20040074399A1 (en) Food service cart assembly
US7503265B1 (en) Cooler table tray for installation around an umbrella pole
EP2213967B1 (de) Zu kühlender Behälter
CN211529259U (zh) 一种包子自助售卖机
FR2662592A1 (fr)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plateaux-repas avec effets frigorifiques d'attente et de rechauffements integres.
CN110930592A (zh) 一种包子自助售卖机
CN208863924U (zh) 一种外扩型商超食品储物仓及其食品展台
CN217847208U (zh) 排烟装置及售货机
KR102668699B1 (ko) 식탁용 냉장고
CN219978904U (zh) 出餐转移装置和自动售餐机
EP0562103B1 (fr) Dispositif de refrigeration et de cuisson ou de remise en temperature d'aliments pour la distribution automatique de repas
CN211124220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售货机
KR200365828Y1 (ko) 배식대 구조
CN114220225A (zh) 一种具有无人售卖功能的自动炒菜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JP2005009798A (ja) 厨房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