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0184B - 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0184B
CN115580184B CN202211568167.9A CN202211568167A CN115580184B CN 115580184 B CN115580184 B CN 115580184B CN 202211568167 A CN202211568167 A CN 202211568167A CN 115580184 B CN115580184 B CN 115580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corn
iteration
stepping motor
substances
repres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81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80184A (zh
Inventor
倪福银
王召强
任超
俞洋
黄成�
宋伟
戴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wangd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ectrum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trum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trum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681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0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0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0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80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0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8/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ynamo-electric motors rotating step by step
    • H02P8/14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peed or speed and tor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04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 G06N3/006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based on simulated virtual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life forms, e.g. social simulations or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PS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S2、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简化模型;S3、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得到反电动势的观测值;S4、设计PLL锁相环,建立输出角度与输入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S5、通过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对传递函数进行优化,确定PLL锁相环的最优的控制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S6、得到锁相环的输出相位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和输出角速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S7、根据输出相位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和输出角速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控制步进电机运转。本发明省去了位置传感器,可以进一步减小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体积、重量,更加小型化;还可以提高无位置传感器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定位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步进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背景技术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电动机。每输入一个脉冲信号,转子就转动一个角度或前进一步,其输出的角位移或线位移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由于步进电机具有控制方便、体积小等特点,所以在数控系统、自动生产线等中得到广泛应用。
步进电机一般需要配合驱动器一起使用。驱动器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当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驱动器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和定位的目的。在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中,步进电机的转子位置信息是通过电机内部的位置传感器来获取,以实时监控步进电机的运转,保证控制精度。现有的步进电机与驱动器一般是分体的,使用时,需要将步进电机与驱动器进行连接。
例如,步进电机经常被用于点胶设备上,用于控制点胶阀的位置。点胶设备通常在印刷电路板与电子元器件的表面贴装、微机电系统封装和集成电路封装等精密行业应用广泛,这就要求点胶设备具有很高的精度,能够将点胶阀与工件进行精准定位。因此,对步进电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当点胶设备需要使用多个步进电机时,步进电机与驱动器之间接线多且杂乱,影响点胶设备的工作。另外,步进电机在低速运动时因为低频特性容易出现抖动,也会影响精度。
对此,为了减少步进电机与驱动器之间的接线,有人提出了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即,将驱动器集成在步进电机内部,有利于减少外部接线,提高可靠性。但是,将驱动器集成在步进电机内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步进电机的体积、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体积较大、重量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该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内无位置传感器,可以进一步减小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体积,降低重量;并且还能够保证步进电机的定位精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
S2、对所述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简化模型;
S3、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得到反电动势的观测值;
S4、设计PLL锁相环,建立输出角度与输入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
S5、通过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对所述传递函数进行优化,确定PLL锁相环的最优的控制参数
S6、根据所述最优的控制参数得到锁相环的输出相位和输出角速度
S7、根据所述输出相位和输出角速度控制步进电机运转。
进一步的,步骤S5中,通过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对所述传递函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的控制参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初始化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中相关参数,所述相关参数包括:温度T、默认步长因子、空间维度D、总迭代次数N、退火循环次数L;并随机生成天牛的初始位置X和方向
S52、设置天牛的步长S=T,
S53、创建天牛左须和右须的空间坐标;建立适应度函数,计算天牛的下一步空间位置;
S54、根据接受准则,判断是否接受计算得到的下一步空间位置为新的天牛空间位置;
S55、更新步长S;
S56、判断步骤S53-S55的循环次数是否达到退火循环次数L,若是,则执行步骤S57;若否,则返回步骤S53;
S57、更新当前步长因子,并进行退温操作;
S58、判断迭代次数t是否达到总迭代次数N,若是,则输出当前天牛空间位置作为最优解,若否,则返回步骤S52。
进一步的,所述数学模型为:
           
其中,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电压;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电流;B表示粘滞摩擦系数;J表示转子转动惯量;表示步进电机转矩常数;R表示定子绕组的电阻;L表示定子绕组的电感;表示转子机械角速度;表示转子电角度;Nr表示转子齿数,θ表示转子机械角度,t表示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简化模型如下:
         (2)
其中,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反电动势,的表达式如下:
        (3)
其中,表示电转速,表示最大磁通量。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公式如下:
        (4)
其中,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参数,电角度和电转速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出参数;分别是电流的估计值;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增益,sgn表示符号函数;
根据等效控制原理可得:
          (5)
其中,分别为αβ坐标系下的反电动势的观测值。
进一步的,根据PLL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得:
  (6)
其中,表示PLL锁相环的输出角度;
时,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7)
结合公式(6)和公式(7)可得:
      (8)
其中,
对公式(8)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得到输出角度和输入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
                (9)
其中,为PLL锁相环的控制参数,s表示时域变量变换到复频域的变量。
进一步的,天牛左须和右须的空间坐标如下:
                 (10)
其中,表示天牛左须的空间位置,表示天牛右须的空间位置,表示第t次迭代的时候,天牛本体的空间位置,t表示迭代次数,d表示天牛质心与触须间的距离;
在第t次迭代中,天牛下一步空间位置的计算公式为:
            (11)
其中,表示第t+1次迭代时,天牛本体的空间位置,表示天牛在第t次迭代时的步长,sgn表示符号函数,表示天牛左须的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表示天牛右须的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
其中,适应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12)
其中,表示权重,表示上升时间,表示电压跟踪相位差补偿指令,为公式(8)中的时间表达式;
其中,为PLL锁相环的输出相位值,表达式为:
                   (13)
其中,是积分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接受准则为:
          (14)
其中,p表示概率,exp为以常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为第t+1次迭代时的天牛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为第t次迭代时的天牛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为常数,为第t次迭代时的温度;
,则表明天牛的位置移动后得到更优解,总是接受该移动;
,则表明天牛的位置移动后得到的解比当前的解差,以概率p接受此次移动。
进一步的,更新步长S的公式为:
             (15)
其中,为第t次迭代时的步长,为第t+1次迭代时的步长,步长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16)
其中,为默认步长因子,为历史最优适应度值,N为总迭代次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点胶设备,包括多个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所述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采用所述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省去了位置传感器,可以进一步减小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体积、重量,更加小型化;通过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优化锁相环的控制参数,可以提高无位置传感器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定位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另外,还能改善点胶设备的动态性能,进一步提高点胶定位精确度,提高点胶设备的精准点胶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PLL锁相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点胶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包括:控制器、驱动器和步进电机,控制器与驱动器连接,控制器可以通过PWM信号控制驱动器,驱动器通过二相H桥与步进电机连接,驱动器可以驱动步进电机工作。控制器可以通过ADC接口与电流检测电路连接,实时监测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器的SPI接口用于连接EtherCAT总线,与其他部件进行通信。本实施例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模型基于一个永磁转子和两个相隔90°的定子绕组,忽略负载扰动。因此,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电压;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电流;B表示粘滞摩擦系数;J表示转子转动惯量;表示步进电机转矩常数;R表示定子绕组的电阻;L表示定子绕组的电感;表示转子机械角速度;表示转子电角度;Nr表示转子齿数,θ表示转子机械角度,t表示时间。
S2、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简化模型。
为了便于分析计算,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消除数学模型中的非线性项可以得到如下的简化模型:
        (2)
其中,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反电动势;
的表达式如下:
            (3)
其中,表示电转速,表示最大磁通量。
S3、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得到反电动势的观测值。
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公式如下:
        (4)
其中,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参数,电角度和电转速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出参数;分别是电流的估计值;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增益,sgn表示符号函数;
换言之,当时,sgn=-1;
时,sgn=1。
根据等效控制原理可得:
         (5)
其中,分别为αβ坐标系下的反电动势的观测值(即估计值)。
S4、设计PLL锁相环,建立输出角度与输入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
图4展示了PLL锁相环的结构,输出角度分别传输给模拟余弦模块和模拟正弦模块,得到,利用模拟乘法器,将外部输入的分别与相乘,分别得到。再将相加,相加时,其中为负值,可以得到。根据PLL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得经过PI模块输出角速度,再通过积分模块得到。而在循环中继续反馈,参与相位锁定,实现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自动跟踪。由此,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6)
其中,表示PLL锁相环的输出角度;
时,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7)
结合公式(6)和公式(7)可得:
        (8)
其中,
对公式(8)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得到输出角度和输入角度(即转子电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
                (9)
其中,为PLL锁相环的控制参数,s表示时域变量变换到复频域的变量。
换言之,经过步骤S1至S4,可以得到控制步进电机工作的最关键的两个参数
S5、通过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对传递函数进行优化,确定PLL锁相环的最优的控制参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对公式(9)进行优化,得到控制参数的最优解。具体过程如下:
S51、初始化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中相关参数。
相关参数包括:温度T、默认步长因子、空间维度D、总迭代次数N、退火循环次数L;并随机生成天牛的初始位置X和方向。其中,,rands表示随机函数。例如,温度T=100,=0.95,D=2,N=20,L=30。
S52、设置天牛的步长S=T。
即,第一次迭代的时候,步长S=100。
S53、创建天牛左须和右须的空间坐标;建立适应度函数,计算天牛的下一步空间位置。
例如,天牛左须和右须的空间坐标如下:
                    (10)
其中,表示天牛左须的空间位置,表示天牛右须的空间位置,表示第t次迭代的时候,天牛本体的空间位置,d表示天牛质心与触须(即左须、右须)间的距离。由于算法是一直在运行的,实际运行速度非常快(以秒为单位),第t次迭代也表示在t时刻的运算,第t+1次迭代表示在下一时刻的运算。
在第t次迭代中,天牛下一步空间位置的计算公式为:
            (11)
其中,表示第t+1次迭代时,天牛本体的空间位置,表示天牛在第t次迭代时的步长,sgn表示符号函数,表示天牛左须的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表示天牛右须的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
其中,适应度值的计算公式(即适应度函数JS)为:
       (12)
其中,表示权重,例如,=0.022,=3.5,=84,=1.2。表示上升时间,例如,=0.5ms,表示电压跟踪相位差补偿指令,为公式(8)中的时间表达式。
其中,为PLL锁相环的输出相位值,表达式为:
               (13)
其中,是积分系数,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适应度函数JS可以用于评价之间的适应度。而与传递函数有关,即,适应度函数与控制参数有关。
S54、根据接受准则,判断是否接受计算得到的下一步空间位置为新的天牛空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接受准则为:
          (14)
其中,exp为以常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为第t+1次迭代时的天牛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为第t次迭代时的天牛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为常数(通常取为1),为第t次迭代时的温度。
当T随着迭代次数的递增而减小时,概率p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由此,融合算法逐渐达到收敛。
,此时,概率p=1,则表明天牛的位置移动后得到更优解,总是接受该移动。
,此时,,则表明天牛的位置移动后得到的解比当前的解差,以概率p接受此次移动。
S55、更新步长S。
更新步长S的公式为:
       (15)
其中,为第t次迭代时的步长,为第t+1次迭代时的步长。步长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16)
其中,为默认步长因子例如,=0.95,为历史最优适应度值,N为总迭代次数,N=20。也就是说,当前迭代得到的适应度值如果大于历史最优适应度值,则重新计算步长因子,更新后的步长因子小于。如果当前迭代得到的适应度值小于或等于历史最优适应度值,则步长因子仍然为。由于=0.95,更新后的步长;但是,当>时,更新后的步长因子更小,步长会收敛得更快。由此,可以提高算法的运算速度和效率。
S56、判断步骤S53-S55的循环次数是否达到退火循环次数L,若是,则执行步骤S57;若否,则返回步骤S53。
本实施例设置的退火循环次数L=30,即,在执行步骤S57之前,步骤S53至S56会重复运算30次,当步骤S53-S55达到循环次数后,再执行步骤S57。
S57、更新当前步长因子,并进行退温操作。
达到循环次数30次后,步长因子按照公式(16)进行更新,用于后续的运算。退温操作的公式为:,其中,表示第t+1次迭代的时的温度,表示第t次迭代时的温度。
S58、判断迭代次数t是否达到总迭代次数N,若是,则输出当前天牛空间位置作为最优解;若否,则返回步骤S52。
也就是说,当迭代次数t达到20次时,则将最后输出的天牛空间位置作为最优解,根据天牛空间位置的最优解可以得到最优的控制参数。如果迭代次数还没达到20次,则将退温后的赋值给步骤S52中的步长S,进行新一次的迭代运算。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融合算法将天牛通过触须的感知移动与固体的退火过程相结合,可有效应对天牛须搜索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同时加入自适应因子,动态改变天牛的搜索步长,加快收敛速度。步骤S51是模拟退火与天牛须算法中初始化过程。步骤S52-S53为天牛须搜索算法移动寻优的过程。若只是如此循环迭代,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所以引入步骤S54的接受准则,以一定概率跳出局部最优解,再结合步骤S55,通过融合两算法,以自适应因子的变化为判断,动态调节步长。本发明的融合算法,在前期,可以以较大概率跳出局部最优解,在后期,可以以较高的速度收敛。由此,既能够提高最优解的可靠性,保证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定位精度;还能够提高运算速度,保证步进电机响应的实时性。
由此,经过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可以解算出最优的控制参数。单独的天牛须搜索算法容易在求解中陷入局部最优解,局部最优并非全局最优,只是一段范围内的最优的解,而全局最优是对点胶设备使用的步进电机整个系统的最优解。本实施例的融合算法得到的最优参数是全局最优,解出的最优参数的可靠性更高,符合步进电机的控制精度。
并且,与天牛须和其他算法的融合相比,本实施例的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在提高运算可靠性的同时,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和效率。由于本实施例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主要用于点胶设备的点胶阀的定位控制上,对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不仅有定位精度的要求,而且在步进电机运转的实时性也有一定要求。本实施例的融合算法,一方面,能够提高无位置传感器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反应实时性,满足点胶设备的工作要求。
S6、根据最优的控制参数得到锁相环的输出相位和输出角速度
将得到的最优的控制参数代入公式(9)的传递函数中,可以得到最优的输出角度(即锁相环的输出相位),根据输出角度可以得到锁相环的输出角速度的关系为
S7、根据输出相位和输出角速度控制步进电机运转。
如图5所示,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包括PI控制器和PIR控制器,PLL锁相环的输出角速度反馈给PI控制器,PI控制器输出电流。电流经过park变换后为。其中,Park变换如下:
其中,为αβ坐标系下的电流,可以通过电流采集模块对步进电机采样得到,为qd坐标系下的电流。将电流反馈给上方PIR控制器,上方PIR控制器输出电压信号。将电流反馈给下方PIR控制器,下方PIR控制器输出电压信号。逆park变换接受输入的信号,可以输出电压信号。SPWM(Sinusoidal PWM)模块接受电压信号,并通过H桥控制步进电机运动。
本发明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内部没有位置传感器,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体积、重量。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锁相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并利用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来优化锁相环的控制参数,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无位置传感器的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定位精度,定位精度至少与有位置传感器的步进电机基本保持同等水平,甚至可以更高,还可以有效防止因突加负载而造成的失步。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点胶设备,包括:工控机、运动控制器、多个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点胶阀、激光测高传感器、机器视觉LED光源等等。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具备强大的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开发灵活、抗干扰性强的优点,主要完成点胶路径生成、人机界面等非实时性任务。工控机与运动控制器之间通过以太网、串口进行数据通讯。运动控制器选用ZMC416BE,ZMC416BE系列控制器,采用优化的EtherCAT网络通讯协议,可以实现实时的控制,支持最多达32轴的点胶机器人,具有直线插补、任意圆弧插补、空间圆弧、螺旋插补、复合协同插补等运动功能。其中,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可以带动点胶阀移动到待点胶工件所在的位置上,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采用上述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由此,使得点胶阀能够精准对准待点胶的工件,提高点胶精度。并且,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响应速度快,转速、电流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还能够有效抑制谐波电流,有利于减小电机转动噪音和转矩脉动。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5)

1.一种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
S2、对所述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简化模型;
S3、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得到反电动势的观测值;
S4、设计PLL锁相环,建立输出角度与输入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
S5、通过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对所述传递函数进行优化,确定PLL锁相环的最优的控制参数
S6、根据所述最优的控制参数得到锁相环的输出相位和输出角速度
S7、根据所述输出相位和输出角速度控制步进电机运转;
其中,通过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对所述传递函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的控制参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初始化天牛须-模拟退火融合算法中相关参数;
所述相关参数包括:温度T、默认步长因子、空间维度D、总迭代次数N、退火循环次数L;并随机生成天牛的初始位置X和方向
S52、设置天牛的步长S=T,
S53、创建天牛左须和右须的空间坐标;建立适应度函数,计算天牛的下一步空间位置;
S54、根据接受准则,判断是否接受计算得到的下一步空间位置为新的天牛空间位置;
S55、更新步长S;
S56、判断步骤S53-S55的循环次数是否达到退火循环次数L,若是,则执行步骤S57;若否,则返回步骤S53;
S57、更新当前步长因子,并进行退温操作;
S58、判断迭代次数t是否达到总迭代次数N,若是,则输出当前天牛空间位置作为最优解,若否,则返回步骤S52;
所述数学模型为:
其中,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电压;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电流;B表示粘滞摩擦系数;J表示转子转动惯量;表示步进电机转矩常数;R表示定子绕组的电阻;L表示定子绕组的电感;表示转子机械角速度;表示转子电角度;Nr表示转子齿数,θ表示转子机械角度,t表示时间;
所述简化模型如下:
        (2)
其中,分别表示定子绕组α轴和β轴的反电动势,的表达式如下:
               (3)
其中,表示电转速,表示最大磁通量;
所述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公式如下:
        (4)
其中,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参数,电角度和电转速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出参数;分别是电流的估计值;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增益,sgn表示符号函数;
根据等效控制原理可得:
        (5)
其中,分别为αβ坐标系下的反电动势的观测值;
根据PLL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可得:
     (6)
其中,表示PLL锁相环的输出角度;
时,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7)
结合公式(6)和公式(7)可得:
    (8)
其中,
对公式(8)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得到输出角度和输入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
               (9)
其中,为PLL锁相环的控制参数,s表示时域变量变换到复频域的变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天牛左须和右须的空间坐标如下:
                      (10)
其中,表示天牛左须的空间位置,表示天牛右须的空间位置,表示第t次迭代的时候,天牛本体的空间位置,t表示迭代次数,d表示天牛质心与触须间的距离;
在第t次迭代中,天牛下一步空间位置的计算公式为:
            (11)
其中,表示第t+1次迭代时,天牛本体的空间位置,表示天牛在第t次迭代时的步长,sgn表示符号函数,表示天牛左须的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表示天牛右须的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
其中,适应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12)
其中,表示权重,表示上升时间,表示电压跟踪相位差补偿指令,为公式(8)中的时间表达式;
其中,为PLL锁相环的输出相位值,表达式为:
                 (13)
其中,是积分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准则为:
          (14)
其中,p表示概率,exp为以常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为第t+1次迭代时的天牛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为第t次迭代时的天牛空间位置的适应度值,为常数,为第t次迭代时的温度;
,则表明天牛的位置移动后得到更优解,总是接受该移动;
,则表明天牛的位置移动后得到的解比当前的解差,以概率p接受此次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步长S的公式为:
         (15)
其中,为第t次迭代时的步长,为第t+1次迭代时的步长,步长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16)
其中,为默认步长因子,为历史最优适应度值,N为总迭代次数。
5.一种点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所述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CN202211568167.9A 2022-12-08 2022-12-08 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Active CN115580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8167.9A CN115580184B (zh) 2022-12-08 2022-12-08 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8167.9A CN115580184B (zh) 2022-12-08 2022-12-08 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0184A CN115580184A (zh) 2023-01-06
CN115580184B true CN115580184B (zh) 2023-04-18

Family

ID=84590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8167.9A Active CN115580184B (zh) 2022-12-08 2022-12-08 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0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39607B (zh) * 2024-01-25 2024-04-02 深圳市科沃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电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4964B (zh) * 2017-04-26 2020-08-28 江苏大学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五相容错永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11342727B (zh) * 2020-03-15 2021-08-0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41220A (zh) * 2020-05-25 2020-09-0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电网侧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CN113098051B (zh) * 2021-03-12 2022-04-08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蚁群算法的风力发电系统暂态稳定优化控制方法
CN113162491B (zh) * 2021-03-17 2022-04-22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天牛须算法的无刷直流电机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0184A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9036B (zh) 力矩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US9344026B2 (en) Induction motor flux and torque control
US5600221A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servo system
CN115580184B (zh) 驱控一体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点胶设备
CN101977009B (zh) 高精度数控机床进给驱动用正弦波直线电机的控制方法
JPWO2006011519A1 (ja) サーボ制御装置
CN109347391A (zh) 一种考虑系统噪声的朗道自适应转动惯量辨识方法
JP2014178753A (ja) モータの加速度に応じたプリロードトルク値を生成するモータ制御装置
KR20190051896A (ko) 모션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4052358A (zh) 用以控制无刷电动机的电流基准的生成
WO20030129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performance permanent magnet motor speed control with limited position information
EP141162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of synchronous motor
CN115378328B (zh) 伺服驱动器控制器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WO2023115784A1 (zh) 机器人运动信息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639200B (zh) 一种基于电机负载转矩检测的转动惯量在线辨识方法
JP2019083672A (ja) インバータ並びにモータの駆動制御方法
KR102189823B1 (ko) 전동기의 토크 맥동 저감 자동화 장치
CN113664869A (zh) 机械臂、机械臂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765540B (zh)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控制方法
CN215825344U (zh) 机械臂
CN113949320B (zh) 一种感应电机预测控制驱动方法及系统
CN109634273A (zh) 可移动设备的跟随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604436B2 (ja) モ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Przeniosło et al. Development of microprocessor, time optimized stepper motor driving algorithm
JP2009028865A (ja) 多関節型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1

Address after: 213001 No. 1801 Wu Che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701-24, 7th Floor, Building 10, Changzhou Innovation Park, China Israel, No. 18-67 Changwu Middle Road,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164

Patentee before: Spectrum technology (C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5

Address after: No. 99 Xincui Road, Huaqiao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Xinwangd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3001 No. 1801 Wu Che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