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1936A -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1936A
CN115571936A CN202211202450.XA CN202211202450A CN115571936A CN 115571936 A CN115571936 A CN 115571936A CN 202211202450 A CN202211202450 A CN 202211202450A CN 115571936 A CN115571936 A CN 115571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cylinder
sewage
precipit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24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uyang We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uyang We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uyang We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uyang Wei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024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1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1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1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44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the classified liqu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4Seal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它包括支架A、转接座、沉淀机构A、沉淀机构B、电机B,其中支架A中安装有被电机B同步驱动且旋转方向相反的沉淀机构A和沉淀机构B。本发明通过沉淀机构A与沉淀机构B对污水进行双重沉淀,沉淀机构A中的污水在自重作用下只需要高度远小于其水位高度的落差便可实现污水向沉淀机构B中的完全转移。在污水从沉淀机构A向沉淀机构B中转移的整个过程中,因沉淀机构A中被隔板A分隔成若干小容积空间且每个小容水空间均通过若干出水口与下游沉淀机构B连通,所以污水从沉淀机构A向沉淀机构B的转移速度较快效率较高,且又因无需耗能水泵的参与而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其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传统污水处理中的污水沉淀工序是通过若干串联的沉淀池对污水进行逐级沉淀过滤,且沉淀池之间的污水的转移是通过水泵实现的,通过水泵实现串联的沉淀池之间的污水转移的方式的耗能较高且污水转移效率较低效率较低。
本发明设计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它包括支架A、转接座、沉淀机构A、沉淀机构B、电机B,其中支架A中安装有被电机B同步驱动且旋转方向相反的沉淀机构A和沉淀机构B;沉淀机构A和沉淀机构B与支架A上的转接座弧面配合,且沉淀机构A与沉淀机构B之间的落差为沉淀机构A或沉淀机构B内水位高度的若干分之一;转接座、沉淀机构A及沉淀机构B上具有使得沉淀机构A内污水在自重作用下向沉淀机构B中自行小落差转移的结构,且沉淀机构A和沉淀机构B上均具有在其旋转90度后对其内污水进行沉淀及在其旋转复位后实现沉淀物转移并向下外排沉淀物的结构;沉淀机构B上具有向外排水的结构。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机构A包括沉淀筒A、隔板A、注液管A、注液管B、堵塞A、弹簧B,其中沉淀筒A两端具有与支架A旋转配合的转轴A;沉淀筒A内具有将其分隔成若干等高容水空间且在其旋转过程中使得容水空间内的水侧流的若干隔板A;每个隔板A上方的容水空间的端壁上均具有向其内注入污水的注液管A和向其内注入絮凝剂的注液管B;最下端隔板A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具有外排沉淀物的结构;由隔板A形成的每个容水空间的底部侧壁均具有若干与转接座的弧面上连通槽一一对应的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处均安装有导框,导框内滑动有对相应出水口开关的堵塞A并安装有对堵塞A复位的弹簧B。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机构B包括沉淀筒B、隔板B、转轴B、注液管B、排水管、滑杆、堵塞B、电动推杆,其中沉淀筒B两端具有与支架A旋转配合的转轴B;沉淀筒B内具有将其分隔成若干等高容水空间且在其旋转过程中使得容水空间内的水侧流的若干隔板B;每个隔板B上方的容水空间的端壁上均具有向其内注入絮凝剂的注液管B;由隔板B形成的每个容水空间的底部侧壁均具有若干与转接座的弧面上连通槽一一对应的进水口;沉淀筒B顶部沿其轴线分布的若干滑槽C内均滑动有被电动推杆驱动的滑杆,每个滑杆上均具有若干与隔板B一一对应且对隔板B上排水孔开关的堵塞B;最下端隔板B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及外排沉淀物的结构,最下端隔板B上的若干排水孔分别通过支管与排水管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筒A中最下端隔板A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沉淀筒A外排渣泵连通的排渣管,排渣管与最下端隔板A下方的容水空间的底部具有间隙且排渣管底部沿轴线密布有吸渣口;沉淀筒B中最下端隔板B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沉淀筒B外排渣泵连通的排渣管,排渣管与最下端隔板B下方的容水空间的底部具有间隙且排渣管底部沿轴线密布有吸渣口;沉淀筒B内被隔板B分隔成的最上端容水空间的顶部在沉淀筒A上出水口与转接座上连通槽一一对应相对且沉淀筒B上进水口与转接座上连通槽一一对应相对时低于沉淀筒A内被隔板A分隔成的最上端容水空间的底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座上的连通槽内滑动有与相应堵塞A配合且保持连通槽处于始终处于打开状态的驱动杆;同步连接竖直分布的驱动杆的同步杆滑动于与竖直分布的连通槽相通的滑槽A内;驱动杆始终对相应连通槽与滑槽A相通的两个槽口处于关闭状态;转接座上安装有若干与同步杆一一对应且对相应同步杆复位的弹簧A;转接座上的若干滑槽B内竖直滑动有被电机A驱动的支架B,支架B上具有若干与同步杆一一对应且与同步杆上端斜杆配合的斜板;安装于电机A输出轴的齿轮A与支架B上的齿条啮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B的输出轴与支架A旋转配合;电机B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B和带轮A;齿轮B与转轴A上安装的齿轮C啮合,带轮A通过同步带与转轴B上的带轮B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轮A与带轮B的传动比等于齿轮B与齿轮C的传动比。
相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沉淀池,本发明通过沉淀机构A与沉淀机构B对污水进行双重沉淀,沉淀机构A中的污水在自重作用下只需要高度远小于其水位高度的落差便可实现污水向沉淀机构B中的完全转移。
在污水从沉淀机构A向沉淀机构B中转移的整个过程中,因沉淀机构A中被隔板A分隔成若干小容积空间且每个小容水空间均通过若干出水口与下游沉淀机构B连通,所以污水从沉淀机构A向沉淀机构B的转移速度较快效率较高,且又因无需耗能水泵的参与而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两个视角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驱动杆与沉淀机构A中堵塞A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沉淀机构A与支架A配合及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沉淀机构B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转接座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7是沉淀筒A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8是沉淀筒B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9是支架B示意图。
图10是滑杆与堵塞B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支架A;2、转接座;3、连通槽;4、滑槽A;5、滑槽B;6、驱动杆;7、同步杆;8、斜杆;9、弹簧A;10、固定板;11、支架B;12、斜板;13、齿轮A;14、电机A;15、沉淀机构A;16、沉淀筒A;17、出水口;18、隔板A;19、转轴A;20、注液管A;21、注液管B;22、排渣管;23、吸渣口;24、排渣泵;25、导框;26、堵塞A;27、弹簧B;28、沉淀机构B;29、沉淀筒B;30、进水口;31、滑槽C;32、隔板B;33、排水孔;34、转轴B;35、排水管;36、支管;37、滑杆;38、堵塞B;39、电动推杆;41、电机B;42、齿轮B;43、齿轮C;44、带轮A;45、同步带;46、带轮B。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2所示,它包括支架A1、转接座2、沉淀机构A15、沉淀机构B28、电机B41,其中如图1、2所示,支架A1中安装有被电机B41同步驱动且旋转方向相反的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与支架A1上的转接座2弧面配合,且沉淀机构A15与沉淀机构B28之间的落差为沉淀机构A15或沉淀机构B28内水位高度的若干分之一;如图2、7、8所示,转接座2、沉淀机构A15及沉淀机构B28上具有使得沉淀机构A15内污水在自重作用下向沉淀机构B28中自行小落差转移的结构,且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上均具有在其旋转90度后对其内污水进行沉淀及在其旋转复位后实现沉淀物转移并向下外排沉淀物的结构;沉淀机构B28上具有向外排水的结构。
如图2、4、6所示,所述沉淀机构A15包括沉淀筒A16、隔板A18、注液管A20、注液管B21、堵塞A26、弹簧B27,其中如图2、4、6所示,沉淀筒A16两端具有与支架A1旋转配合的转轴A19;沉淀筒A16内具有将其分隔成若干等高容水空间且在其旋转过程中使得容水空间内的水侧流的若干隔板A18;每个隔板A18上方的容水空间的端壁上均具有向其内注入污水的注液管A20和向其内注入絮凝剂的注液管B21;最下端隔板A18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具有外排沉淀物的结构;如图2、5、6所示,由隔板A18形成的每个容水空间的底部侧壁均具有若干与转接座2的弧面上连通槽3一一对应的出水口17;如图3所示,每个出水口17处均安装有导框25,导框25内滑动有对相应出水口17开关的堵塞A26并安装有对堵塞A26复位的弹簧B27。
如图2、5所示,所述沉淀机构B28包括沉淀筒B29、隔板B32、转轴B34、注液管B21、排水管35、滑杆37、堵塞B38、电动推杆39,其中如图1、8所示,沉淀筒B29两端具有与支架A1旋转配合的转轴B34;沉淀筒B29内具有将其分隔成若干等高容水空间且在其旋转过程中使得容水空间内的水侧流的若干隔板B32;如图5、8所示,每个隔板B32上方的容水空间的端壁上均具有向其内注入絮凝剂的注液管B21;如图2、6、8所示,由隔板B32形成的每个容水空间的底部侧壁均具有若干与转接座2的弧面上连通槽3一一对应的进水口30;如图5、8、10所示,沉淀筒B29顶部沿其轴线分布的若干滑槽C31内均滑动有被电动推杆39驱动的滑杆37,每个滑杆37上均具有若干与隔板B32一一对应且对隔板B32上排水孔33开关的堵塞B38;最下端隔板B32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35及外排沉淀物的结构,最下端隔板B32上的若干排水孔33分别通过支管36与排水管35连通。
如图2、4、7所示,所述沉淀筒A16中最下端隔板A18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沉淀筒A16外排渣泵24连通的排渣管22,排渣管22与最下端隔板A18下方的容水空间的底部具有间隙且排渣管22底部沿轴线密布有吸渣口23;如图2、5、8所示,沉淀筒B29中最下端隔板B32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沉淀筒B29外排渣泵24连通的排渣管22,排渣管22与最下端隔板B32下方的容水空间的底部具有间隙且排渣管22底部沿轴线密布有吸渣口23;沉淀筒B29内被隔板B32分隔成的最上端容水空间的顶部在沉淀筒A16上出水口17与转接座2上连通槽3一一对应相对且沉淀筒B29上进水口30与转接座2上连通槽3一一对应相对时低于沉淀筒A16内被隔板A18分隔成的最上端容水空间的底部。
如图2、6所示,所述转接座2上的连通槽3内滑动有与相应堵塞A26配合且保持连通槽3处于始终处于打开状态的驱动杆6;同步连接竖直分布的驱动杆6的同步杆7滑动于与竖直分布的连通槽3相通的滑槽A4内;驱动杆6始终对相应连通槽3与滑槽A4相通的两个槽口处于关闭状态;转接座2上安装有若干与同步杆7一一对应且对相应同步杆7复位的弹簧A9;如图2、6、9所示,转接座2上的若干滑槽B5内竖直滑动有被电机A14驱动的支架B11,支架B11上具有若干与同步杆7一一对应且与同步杆7上端斜杆8配合的斜板12;安装于电机A14输出轴的齿轮A13与支架B11上的齿条啮合。
如图4所示,所述电机B41的输出轴与支架A1旋转配合;电机B41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B42和带轮A44;齿轮B42与转轴A19上安装的齿轮C43啮合,带轮A44通过同步带45与转轴B34上的带轮B46传动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带轮A44与带轮B46的传动比等于齿轮B42与齿轮C43的传动比。
如图2所示,弹簧A9一端与相应同步杆7连接,另一端与转接座2上的固定板10连接。
本发明中的电机A14、电机B41及电动推杆39均采用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沉淀机构A15中沉淀筒A16上的出水口17与转接座2上的连通槽3一一相对,沉淀机构B28中沉淀筒B29上的进水口30与转接座2上的连通槽3一一相对,沉淀筒A16中由隔板A18分隔成的若干容水空间分别与沉淀筒B29中由隔板B32分隔成的若干容水空间一一对应连通,且沉淀筒A16内每个容水空间的底部高于沉淀筒B29内与之连通的容水空间的顶部。沉淀机构A15中的出水口17均被相应堵塞A26在弹簧B27作用下关闭,弹簧B27处于压缩状态。驱动杆6收缩于相应连通槽3内,同步杆7上的斜杆8与支架B11上的相应斜板12相抵,弹簧A9处于拉伸状态。沉淀机构B28中沉淀筒B29内的隔板B32上的排水孔33均被相应堵塞B38关闭。
当需要使用本发明对污水进行双重沉淀时,先通过沉淀机构A15上的全部注液管A20和注液管B21向沉淀筒A16内被隔板A18分隔成的若干小容水空间内注入污水和絮凝剂,待每个隔板A18上的容水空间注满污水时停止注液管A20和注液管B21向沉淀筒A16内注入污水和絮凝剂。
然后,启动电机B41,电机B41驱动安装于其输出轴的齿轮B42和带轮A44同步旋转,齿轮B42通过齿轮C43和转轴A19驱动沉淀机构A15旋转90度,带轮A44通过同步带45、带轮B46和转轴B34带动沉淀机构B28旋转90度,沉淀机构A15与沉淀机构B28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旋转过程中,沉淀机构A15中每个隔板A18上的污水侧流,当沉淀机构A15旋转90度时,停止电机B41运行,隔板A18上的污水完全落于隔板A18与沉淀筒A16侧壁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并进行适当时间的沉淀,污水中的颗粒部分落于沉淀筒A16初始状态的侧壁上。
待污水在沉淀筒A16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初级沉淀时,启动电机B41,电机B41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回转90度复位。
在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回转复位过程中,沉淀筒A16中经过初级沉淀后的污水大部分沿隔板A18分别进入每个隔板A18以上的容水空间内,而沉淀筒A16初始状态侧壁上堆积的沉淀物在部分水的带动下到达沉淀筒A16初始状态时的底部,此时,启动沉淀机构A15上的排渣泵24,排渣泵24通过沉淀筒A16内底部排渣管22上的吸渣口23向外清理沉淀物与水的混合物。
待沉淀筒A16中底部的沉淀物被相应排渣泵24排出干净时,启动电机A14,电机A14通过齿轮A13驱动支架B11竖直向下运动,支架B11通过其上的斜板12与全部同步杆7上的斜杆8的配合驱动全部驱动杆6水平向沉淀筒A16上的相应出水口17运动,弹簧A9被进一步拉伸,驱动杆6进入相应出水口17驱动相应堵塞A26对出水口17打开,弹簧B27被进一步压缩。
当沉淀筒A16上的出水口17全部打开过程中,沉淀筒A16内每个隔板A18上的污水经相应打开的若干出水口17经连通槽3和沉淀筒B29上的相应进水口30进入沉淀筒B29内相应的与之形成小落差的隔板B32上。
当沉淀筒A16内的每个隔板A18上的污水全部转移到达沉淀筒B29内相应隔板B32上后,反向启动电机A14,电机A14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支架B11竖直向上复位,同步杆7在弹簧A9复位作用下驱动全部驱动杆6向相应连通槽3内收缩复位,全部堵塞A26分别在相应弹簧B27的复位作用下对相应出水口17进行关闭。
然后,通过沉淀筒B29上的注液管B21向每个隔板B32上的污水内注入絮凝剂,同时通过沉淀筒A16上的注液管A20和注液管B21向每个隔板A18上的销容水空间内注入污水和絮凝剂。待隔板A18上注满污水后,启动电机B41,电机B41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再次旋转90度。
当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旋转90度后,停止电机B41运行,沉淀筒A16内隔板A18上的污水完全落于隔板A18与沉淀筒A16侧壁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并进行适当时间的沉淀,沉淀筒A16内污水中的颗粒部分落于沉淀筒A16初始状态的侧壁上。同时,沉淀筒B29内隔板B32上的污水完全落于隔板B32与沉淀筒B29侧壁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并进行适当时间的沉淀,沉淀筒A16及沉淀筒B29内污水中的颗粒部分分别落于沉淀筒A16和沉淀筒B29初始状态的侧壁上。
待沉淀筒A16和沉淀筒B29中的污水进行一定时间的初级沉淀时,启动电机B41,电机B41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回转90度复位。
在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回转复位过程中,沉淀筒A16中经过初级沉淀后的污水大部分沿隔板A18分别进入每个隔板A18以上的容水空间内,而沉淀筒A16初始状态侧壁上堆积的沉淀物在部分水的带动下到达沉淀筒A16初始状态时的底部。同时,沉淀筒B29中经过初级沉淀后的污水大部分沿隔板B32分别进入每个隔板B32以上的容水空间内,而沉淀筒B29初始状态侧壁上堆积的沉淀物在部分水的带动下到达沉淀筒B29初始状态时的底部。此时,同步启动沉淀机构A15和沉淀机构B28上的排渣泵24,两个排渣泵24分别通过相应排渣管22上的吸渣口23向外清理沉淀物与水的混合物。
待沉淀筒A16和沉淀筒B29中底部的沉淀物分别被相应排渣泵24排出干净时,先启动电动推杆39,电动推杆39通过滑杆37带动滑杆37上的堵塞B38对每个隔板B32上的全部排水孔33打开,沉淀筒B29内每个隔板B32上经过双重沉淀的水经打开的排水孔33和排水管35排出。待每个隔板B32上的水完全排出后,启动电动推杆39,电动推杆39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堵塞B38对相应隔板B32上的相应排水孔33进行关闭。
然后,启动电机A14,电机A14通过齿轮A13驱动支架B11竖直向下运动,支架B11通过其上的斜板12与全部同步杆7上的斜杆8的配合驱动全部驱动杆6水平向沉淀筒A16上的相应出水口17运动,弹簧A9被进一步拉伸,驱动杆6进入相应出水口17驱动相应堵塞A26对出水口17打开,弹簧B27被进一步压缩。
当沉淀筒A16上的出水口17全部打开过程中,沉淀筒A16内每个隔板A18上的污水经相应打开的若干出水口17经连通槽3和沉淀筒B29上的相应进水口30进入沉淀筒B29内相应的与之形成小落差的隔板B32上。
当沉淀筒A16内的每个隔板A18上的污水全部转移到达沉淀筒B29内相应隔板B32上后,反向启动电机A14,电机A14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支架B11竖直向上复位,同步杆7在弹簧A9复位作用下驱动全部驱动杆6向相应连通槽3内收缩复位,全部堵塞A26分别在相应弹簧B27的复位作用下对相应出水口17进行关闭。
在每次沉淀筒A16内的污水完成向沉淀筒B29内的转移且沉淀筒A16上的出水口17关闭后,再次向沉淀筒A16内注入污水和絮凝剂并向沉淀筒B29内注入絮凝剂,从而形成以下循环:沉淀筒B29内污水沉淀结束并排出→沉淀筒A16中经过初级沉淀的污水向沉淀筒B29内的转移→关闭沉淀筒A16上的出水口17→向沉淀筒A16内注入污水和絮凝剂并向沉淀筒B29内注入絮凝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沉淀机构A15与沉淀机构B28对污水进行双重沉淀,沉淀机构A15中的污水在自重作用下只需要高度远小于其水位高度的落差便可实现污水向沉淀机构B28中的完全转移。
在污水从沉淀机构A15向沉淀机构B28中转移的整个过程中,因沉淀机构A15中被隔板A18分隔成若干小容积空间且每个小容水空间均通过若干出水口17与下游沉淀机构B28连通,所以污水从沉淀机构A15向沉淀机构B28的转移速度较快效率较高,且又因无需耗能水泵的参与而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Claims (7)

1.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A、转接座、沉淀机构A、沉淀机构B、电机B,其中支架A中安装有被电机B同步驱动且旋转方向相反的沉淀机构A和沉淀机构B;沉淀机构A和沉淀机构B与支架A上的转接座弧面配合,且沉淀机构A与沉淀机构B之间的落差为沉淀机构A或沉淀机构B内水位高度的若干分之一;转接座、沉淀机构A及沉淀机构B上具有使得沉淀机构A内污水在自重作用下向沉淀机构B中自行小落差转移的结构,且沉淀机构A和沉淀机构B上均具有在其旋转90度后对其内污水进行沉淀及在其旋转复位后实现沉淀物转移并向下外排沉淀物的结构;沉淀机构B上具有向外排水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机构A包括沉淀筒A、隔板A、注液管A、注液管B、堵塞A、弹簧B,其中沉淀筒A两端具有与支架A旋转配合的转轴A;沉淀筒A内具有将其分隔成若干等高容水空间且在其旋转过程中使得容水空间内的水侧流的若干隔板A;每个隔板A上方的容水空间的端壁上均具有向其内注入污水的注液管A和向其内注入絮凝剂的注液管B;最下端隔板A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具有外排沉淀物的结构;由隔板A形成的每个容水空间的底部侧壁均具有若干与转接座的弧面上连通槽一一对应的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处均安装有导框,导框内滑动有对相应出水口开关的堵塞A并安装有对堵塞A复位的弹簧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机构B包括沉淀筒B、隔板B、转轴B、注液管B、排水管、滑杆、堵塞B、电动推杆,其中沉淀筒B两端具有与支架A旋转配合的转轴B;沉淀筒B内具有将其分隔成若干等高容水空间且在其旋转过程中使得容水空间内的水侧流的若干隔板B;每个隔板B上方的容水空间的端壁上均具有向其内注入絮凝剂的注液管B;由隔板B形成的每个容水空间的底部侧壁均具有若干与转接座的弧面上连通槽一一对应的进水口;沉淀筒B顶部沿其轴线分布的若干滑槽C内均滑动有被电动推杆驱动的滑杆,每个滑杆上均具有若干与隔板B一一对应且对隔板B上排水孔开关的堵塞B;最下端隔板B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及外排沉淀物的结构,最下端隔板B上的若干排水孔分别通过支管与排水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筒A中最下端隔板A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沉淀筒A外排渣泵连通的排渣管,排渣管与最下端隔板A下方的容水空间的底部具有间隙且排渣管底部沿轴线密布有吸渣口;沉淀筒B中最下端隔板B下方的容水空间内安装有与沉淀筒B外排渣泵连通的排渣管,排渣管与最下端隔板B下方的容水空间的底部具有间隙且排渣管底部沿轴线密布有吸渣口;沉淀筒B内被隔板B分隔成的最上端容水空间的顶部在沉淀筒A上出水口与转接座上连通槽一一对应相对且沉淀筒B上进水口与转接座上连通槽一一对应相对时低于沉淀筒A内被隔板A分隔成的最上端容水空间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座上的连通槽内滑动有与相应堵塞A配合且保持连通槽处于始终处于打开状态的驱动杆;同步连接竖直分布的驱动杆的同步杆滑动于与竖直分布的连通槽相通的滑槽A内;驱动杆始终对相应连通槽与滑槽A相通的两个槽口处于关闭状态;转接座上安装有若干与同步杆一一对应且对相应同步杆复位的弹簧A;转接座上的若干滑槽B内竖直滑动有被电机A驱动的支架B,支架B上具有若干与同步杆一一对应且与同步杆上端斜杆配合的斜板;安装于电机A输出轴的齿轮A与支架B上的齿条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B的输出轴与支架A旋转配合;电机B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B和带轮A;齿轮B与转轴A上安装的齿轮C啮合,带轮A通过同步带与转轴B上的带轮B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A与带轮B的传动比等于齿轮B与齿轮C的传动比。
CN202211202450.XA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Pending CN115571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2450.XA CN115571936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2450.XA CN115571936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1936A true CN115571936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3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2450.XA Pending CN115571936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193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2309A (ja) * 1995-06-06 1996-12-17 Ito Seisakusho:Kk 多段式沈殿分級機
KR200421719Y1 (ko) * 2006-04-25 2006-07-18 진성언 고효율 멀티 침전조
CN102274656A (zh) * 2011-05-18 2011-12-14 浙江大学 一种土壤线虫分离及沉淀装置
CN206109158U (zh) * 2016-10-20 2017-04-19 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降耗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08083504A (zh) * 2017-12-28 2018-05-29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生活污水沉淀装置
CN210251525U (zh) * 2019-06-04 2020-04-07 山东环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专用双沉淀装置
CN211885519U (zh) * 2019-12-24 2020-11-10 深圳市宇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沉淀池及污水处理装置
CN112142269A (zh) * 2020-10-19 2020-12-29 宋洁 一种用于落差污水处理的新型自动过滤设备
CN214914136U (zh) * 2021-03-24 2021-11-30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水处理用沉淀过滤装置
CN115571937A (zh) * 2022-09-29 2023-01-06 杭州富阳伟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池污水转移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2309A (ja) * 1995-06-06 1996-12-17 Ito Seisakusho:Kk 多段式沈殿分級機
KR200421719Y1 (ko) * 2006-04-25 2006-07-18 진성언 고효율 멀티 침전조
CN102274656A (zh) * 2011-05-18 2011-12-14 浙江大学 一种土壤线虫分离及沉淀装置
CN206109158U (zh) * 2016-10-20 2017-04-19 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降耗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08083504A (zh) * 2017-12-28 2018-05-29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生活污水沉淀装置
CN210251525U (zh) * 2019-06-04 2020-04-07 山东环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专用双沉淀装置
CN211885519U (zh) * 2019-12-24 2020-11-10 深圳市宇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沉淀池及污水处理装置
CN112142269A (zh) * 2020-10-19 2020-12-29 宋洁 一种用于落差污水处理的新型自动过滤设备
CN214914136U (zh) * 2021-03-24 2021-11-30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水处理用沉淀过滤装置
CN115571937A (zh) * 2022-09-29 2023-01-06 杭州富阳伟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池污水转移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48401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15137180U (zh) 一种环境管理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14890587B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用污水预处理设备
CN114772796A (zh) 一种多杂质污水促沉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579162A (zh) 一种高效的市政污水过滤装置
CN117303678B (zh) 一种化工污水多级处理设备
CN106582075A (zh) 一种自动排渣的纺织废水处理池
CN115571936A (zh) 一种污水处理双沉淀设备
CN115571937A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污水转移设备
CN219722081U (zh)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5650471B (zh)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装置
CN114210132B (zh) 一种针对于生活污水内的沉淀物的不间断回收装置
CN109351038B (zh) 一种环保型化工用固液分离设备
CN115253481A (zh)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用净水装置
CN109704513B (zh) 一种餐饮废水处理成套设备
CN108164044B (zh) 一种新型多重处理的污水净化装置
CN216092367U (zh) 一种用于沉淀池的污泥清理设备
CN112569651A (zh) 一种可通过自冲洗排污的沉淀装置
CN108905325B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111877510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CN21994200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CN115465926B (zh) 一种矿山矿井水的综合处理系统
CN220520315U (zh) 一种生活污水环保沉淀装置
CN212119280U (zh) 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
CN116477796B (zh) 一种处理化工废水的双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