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8290A -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8290A
CN115558290A CN202211404025.9A CN202211404025A CN115558290A CN 115558290 A CN115558290 A CN 115558290A CN 202211404025 A CN202211404025 A CN 202211404025A CN 115558290 A CN115558290 A CN 115558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iber
fiber reinforced
halogen
nylon material
reinforced nyl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40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58290B (zh
Inventor
刘春艳
刘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lei New Material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lei New Materi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lei New Material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lei New Materi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40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8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8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82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834 priority patent/WO202409880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58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8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4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 C08J5/06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using pretreated fibrous materials
    • C08J5/08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using pretreated fibrous materials glass fib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87Bo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包括尼龙45~85重量份、玻璃纤维10~55重量份、磷酸酯类阻燃剂2~10重量份和末端炔酸酯改性剂0.01~2重量份;通过添加末端炔酸酯改性剂将玻璃纤维和磷酸酯类阻燃剂连接在一起,有助于改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出现的烛芯效应,还可以增加尼龙、玻璃纤维以及阻燃剂三者的相容性,进而在磷酸酯类阻燃剂的添加量较低的情况下即可得到阻燃性能十分优异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且不会影响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最终得到了一种兼具优异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不仅要求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对于减小汽车油耗和尾气排放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因此,要求汽车用材料具备既轻又耐温、高强度、尺寸稳定且阻燃等性能。耐高温尼龙成为较理想的材料之一,耐高温尼龙的发展使汽车产品微型化、轻量化和动力强劲化成为可能。耐高温尼龙可为汽车部件带来更高的耐温性能,或是干脆替代了金属材料来生产某些汽车部件。
为了进一步拓宽耐高温尼龙的使用领域,玻璃纤维广泛用来改性耐高温尼龙。然而,添加玻璃纤维后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具有了“烛芯效应”,烛芯效应顾名思义就是像蜡烛燃烧时的烛芯一样引起燃烧,蜡烛被点燃时,由于烛芯的存在会产生导流作用,被融化的液体顺着烛芯流向温度高的方向,而烛芯的顶端由于靠近火焰,温度最高,使液体进而气化燃烧,燃烧发出的热量又促使液体继续向上输送气化燃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比纯尼龙材料还易燃,且燃烧时会产生火焰滴落,引发更大范围的燃烧,大大限制了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在阻燃要求更高领域中的应用。
因此,如何提高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CN102382297A公开了一种稀土阻燃复合尼龙材料,将己内酰胺、MoS2、La2O3、十溴二苯乙烷、TDI、炭黑按一定重量配比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加热,搅拌、抽真空同时进行,使其形成熔融料,在沸腾状态保持一定时间后,浇入预热后的模具中,将模具放入高温烘箱,使熔融料聚合;经冷却后得到稀土阻燃复合尼龙材料,该发明得到的稀土阻燃复合尼龙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助燃性、耐高温性、耐腐蚀性;在温度180~220℃下,连续工作10h不发生变化,发生燃烧,离火3s内自熄,吸水率仅为0.03~0.6%,还具有抗静电作用,其上表面电阻平均值为3.2×105Ω,且制作成本降低。CN105440671A公开一种了高灼热丝玻纤增强阻燃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重量比分别为30~40%的PA66树脂、3~5%的PA6树脂、2~3%的增韧剂、18~22%的主阻燃剂、6~8%的辅助阻燃剂、0.3~0.5%的抗氧剂、0~0.5%的偶联剂、0~1%的润滑剂以及25~35%的玻璃纤维。所述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原料成分加入到挤出机后进行熔融塑化,通过挤出机模头挤出后水冷拉条造粒,最终得到产物阻燃尼龙复合材料;该发明得到的阻燃尼龙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可以达到150J/M以上,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35MPA,弯曲强度可以达到240MPA以上,在提高阻燃材料灼热丝温度,同时降低材料成本,有效改善阻燃材料材质偏脆问题。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提供的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往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产生的烛芯效应,且需要大量添加阻燃剂才可以得到阻燃性能优异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而由于阻燃剂和尼龙的相容性较差,虽然得到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阻燃性满足了要求,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冲击性能会剧烈下降,同样限制了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开发一种兼具优异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灯芯效应,在磷酸酯类阻燃剂的添加量较低的情况下即可得到优异的阻燃性能,进而不会影响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兼具优异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
Figure BDA0003935846560000031
其中,所述尼龙可以为47重量份、49重量份、51重量份、53重量份、55重量份、57重量份、59重量份、61重量份、63重量份、65重量份、67重量份、69重量份、73重量份、76重量份、79重量份、82重量份或84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所述玻璃纤维可以为15重量份、20重量份、25重量份、30重量份、35重量份、40重量份、45重量份或50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所述磷酸酯类阻燃剂可以为3重量份、4重量份、5重量份、6重量份、7重量份、8重量份或9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所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可以为0.05重量份、0.1重量份、0.2重量份、0.3重量份、0.4重量份、0.5重量份、0.6重量份、0.7重量份、0.8重量份或0.9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本发明提供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包含末端炔酸酯改性剂,所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的一端通过酯基与玻璃纤维连接,而另一端则可以通过炔基与磷酸酯类阻燃剂连接,进而将玻璃纤维与磷酸酯类阻燃剂通过末端炔酸酯改性剂连接在一起,再与尼龙进行共混,可以有效改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烛芯效应”,同时还有助于增加尼龙和玻纤、阻燃剂的相容性,使得在不需要大量添加阻燃剂的情况下即可得到阻燃性能十分优异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进而不会影响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最终得到了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
优选地,所述磷酸酯类阻燃剂包括三聚氰胺磷酸酯。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
优选地,所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的制备原料包括炔酸和脂肪醇。
优选地,所述炔酸包括己炔酸和/或10-十一碳炔酸。
优选地,所述脂肪醇包括乙醇和/或丙醇。
优选地,所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所述方法包括:将炔酸和脂肪醇在溶剂中进行反应,萃取分离,得到所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浓硫酸。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还包括纳米硼酸钙。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纳米硼酸钙的含量为1~5重量份,例如1.5重量份、2重量份、2.5重量份、3重量份、3.5重量份、4重量份或4.5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还搭配加入纳米硼酸钙作为协效阻燃剂,有助于促进材料在燃烧时碳化层的形成,使得材料中形成的烟雾和可燃物质在气相中大幅度减少,可以进一步提高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阻燃性能。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还包括增韧剂、偶联剂、抗氧剂或润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增韧剂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有机硅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包括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2,6-三丁基-4-甲基苯酚、双(3,5-三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二缩三乙二醇双-β-(3-特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或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包括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乙烯蜡或硅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增韧剂的含量为0.1~1重量份,例如0.2重量份、0.3重量份、0.4重量份、0.5重量份、0.6重量份、0.7重量份、0.8重量份或0.9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偶联剂的含量为0.5~5重量份,例如1重量份、1.5重量份、2重量份、2.5重量份、3重量份、3.5重量份、4重量份或4.5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抗氧剂的含量为0.01~5重量份,例如0.05重量份、0.1重量份、0.5重量份、1重量份、1.5重量份、2重量份、2.5重量份、3重量份、3.5重量份、4重量份或4.5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润滑剂的含量为0.01~5重量份,例如0.05重量份、0.1重量份、0.5重量份、1重量份、1.5重量份、2重量份、2.5重量份、3重量份、3.5重量份、4重量份或4.5重量份,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玻璃纤维和末端炔酸酯改性剂在溶剂中混合,得到改性玻璃纤维;
(2)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玻璃纤维、尼龙、磷酸酯类阻燃剂、任选地纳米硼酸钙、任选地增韧剂、任选地偶联剂、任选地抗氧剂和任选地润滑剂共混挤出,得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包括烷烃类溶剂。
优选地,所述烷烃类溶剂具体包括环己烷。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的温度为50~80℃,例如53℃、56℃、59℃、62℃、65℃、68℃、71℃、74℃或77℃,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的时间为1~4h,例如1.5h、2h、2.5h、3h或3.5h,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在混料机中进行。
优选地,所述混料机的转速为300~700rpm,例如350rpm、400rpm、450rpm、500rpm、550rpm、600rpm或650rpm,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步骤(2)所述共混挤出在螺杆机挤出机中进行。
优选地,步骤(2)所述共混挤出的温度为245~275℃,例如250℃、255℃、260℃、265℃或270℃,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优选地,所述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为400~600rpm,例如420rpm、440rpm、460rpm、480rpm、500rpm、520rpm、540rpm、560rpm或580rpm,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应用包括在汽车发动机周边制件或汽车电控系统制件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包括尼龙、玻璃纤维、磷酸酯类阻燃剂、纳米硼酸钙和末端炔酸酯改性剂,通过添加末端炔酸酯改性剂将玻璃纤维和磷酸酯类阻燃剂连接在一起后再与尼龙共混,可以有效改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烛芯效应”,同时还有助于增加尼龙和玻纤、阻燃剂的相容性,使得在不需要大量添加阻燃剂的情况下即可得到阻燃性能十分优异的玻纤增强尼龙材料,进而不会影响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
(2)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搭配加入纳米硼酸钙作为协效阻燃剂,可以进一步促进材料在燃烧时碳化层的形成,使得材料中形成的烟雾和可燃物质在气相中大幅度减少,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3)本发明提供的尼龙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25~135MPa,断裂伸长率为2.3~2.8%,弯曲模量7200~7900MPa,弯曲强度为185~200MPa,冲击强度为6.2~6.5KJ/m2,阻燃性能可以达到V-0~V-2级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制备例1
一种末端炔酸酯类改性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在三口瓶中加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然后加入摩尔比为1:2的己炔酸和乙醇,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到60℃,保温反应30min,再升温至100℃,继续保温反应2h,用环己烷萃取分离,得到所述末端炔酸酯类改性剂。
实施例1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
Figure BDA0003935846560000091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0℃下将玻璃纤维和末端炔酸酯改性剂(制备例1)在环己烷中混合3h,得到改性玻璃纤维;
(2)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玻璃纤维、尼龙(聚己二酰己二铵PA66,300℃、2.16kg的熔融指数为20g/10min)、三聚氰胺磷酸酯、纳米硼酸钙、增韧剂(市售的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抗氧剂(抗氧剂1098)和润滑剂(市售的硅油)在螺杆挤出机中挤出,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为240℃,二区温度为250℃,三区温度为260℃,四区温度为260℃,五区温度为250℃,六区温度为250℃,七区温度为250℃,八区温度为245℃,九区温度为245℃,十区温度245℃,十一区温度260℃,螺杆转速为500rpm,经冷却、干燥、切粒,得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
实施例2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
Figure BDA0003935846560000092
Figure BDA0003935846560000101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制备原料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
Figure BDA0003935846560000102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制备原料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纳米硼酸钙的添加量为6重量份,三聚氰胺磷酸酯的添加量为3.5重量份,其他组分、用量和制备方法均与实施1相同。
实施例5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添加纳米硼酸钙,三聚氰胺磷酸酯的添加量为9.5重量份,其他组分、用量和制备方法均与实施1相同。
对比例1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添加末端炔酸酯改性剂,其他组分、用量和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末端炔酸酯改性剂的添加量为3重量份,其他组分、用量和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三聚氰胺磷酸酯的添加量为15重量份,其他组分、用量和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三聚氰胺磷酸酯的添加量为1重量份,其他组分、用量和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测试:
(1)拉伸性能:按照ISO 527-1中的方法测试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MPa);
(2)弯曲性能:按照ISO 178中的方法测试材料的弯曲模量(MPa)和弯曲强度(MPa);
(3)冲击性能:按照ISO 179中的方法测试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测试的环境温度为23℃;
(4)阻燃性能:按照UL94中的方法测试材料的阻燃性。
按照上述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提供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935846560000121
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具体而言,实施例1~5提供的尼龙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25~135MPa,断裂伸长率为2.3~2.8%,弯曲模量7200~7900MPa,弯曲强度为185~200MPa,冲击强度为6.2~6.5KJ/m2,阻燃性能为V-0~V-2级别。
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数据可以发现,不添加末端炔酸酯改性剂得到的尼龙材料的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均有所下降。
再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数据可以发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的添加量过高并不会再进一步提升尼龙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进一步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例3~4的数据还可以发现,三聚氰胺磷酸酯的添加量过多(对比例3)会导致得到的尼龙材料的力学性能过差;而三聚氰胺磷酸酯的添加量过低(对比例4),则会导致尼龙材料的阻燃性能过差。
最后再比较实施例1和实施例5的数据还可以发现,不添加纳米硼酸钙也会影响最终得到的尼龙材料的阻燃性能。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
Figure FDA000393584655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酯类阻燃剂包括三聚氰胺磷酸酯、聚磷酸铵或有机次磷酸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的制备原料包括炔酸和脂肪醇;
优选地,所述炔酸包括己炔酸和/或10-十一碳炔酸;
优选地,所述脂肪醇包括乙醇和/或丙醇;
优选地,所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所述方法包括:将炔酸和脂肪醇在溶剂中进行反应,萃取分离,得到所述末端炔酸酯改性剂;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浓硫酸。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还包括纳米硼酸钙;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纳米硼酸钙的含量为1~5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还包括增韧剂、偶联剂、抗氧剂或润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增韧剂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有机硅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包括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2,6-三丁基-4-甲基苯酚、双(3,5-三丁基-4-羟基苯基)硫醚、二缩三乙二醇双-β-(3-特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或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包括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乙烯蜡或硅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增韧剂的含量为0.1~1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偶联剂的含量为0.5~5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抗氧剂的含量为0.01~5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中润滑剂的含量为0.01~5重量份。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玻璃纤维和末端炔酸酯改性剂在溶剂中混合,得到改性玻璃纤维;
(2)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玻璃纤维、尼龙、磷酸酯类阻燃剂、任选地纳米硼酸钙、任选地增韧剂、任选地偶联剂、任选地抗氧剂和任选地润滑剂共混,熔融挤出,得到所述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剂包括烷烃类溶剂;
优选地,所述烷烃类溶剂具体包括环己烷;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的温度为50~80℃;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的时间为1~4h;
优选地,步骤(1)所述混合在混料机中进行;
优选地,所述混料机的转速为300~700rpm。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共混挤出在螺杆机挤出机中进行;
优选地,步骤(2)所述共混挤出的温度为245~275℃;
优选地,所述共混挤出在螺杆挤出机中进行;
优选地,所述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为400~600rpm。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应用包括在汽车发动机周边制件或汽车电控系统制件中的应用。
CN202211404025.9A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5558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4025.9A CN115558290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CT/CN2023/104834 WO2024098807A1 (zh) 2022-11-10 2023-06-30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4025.9A CN115558290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8290A true CN115558290A (zh) 2023-01-03
CN115558290B CN115558290B (zh) 2023-08-22

Family

ID=8477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4025.9A Active CN115558290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8290B (zh)
WO (1) WO20240988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807A1 (zh) * 2022-11-10 2024-05-16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4453A (en) * 1960-06-23 1965-02-24 Monsanto Co Esters and polymers obtained therefrom
CN101239725A (zh) * 2008-03-18 2008-08-13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一种纳米级硼酸钙及其用途
CN102174183A (zh) * 2011-02-23 2011-09-07 四川大学 高温自交联阻燃抗熔滴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7229A (zh) * 2013-01-17 2014-07-23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6987A (ja) * 2009-06-12 2011-01-27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ガラス強化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CN105062050B (zh) * 2015-07-17 2017-06-1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4443B (zh) * 2016-03-18 2018-02-23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1562A (zh) * 2020-02-18 2020-05-19 江苏博云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03623A (zh) * 2020-04-29 2020-06-19 泉州永聚兴塑胶原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韧性高阻燃的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8290B (zh) * 2022-11-10 2023-08-22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84453A (en) * 1960-06-23 1965-02-24 Monsanto Co Esters and polymers obtained therefrom
CN101239725A (zh) * 2008-03-18 2008-08-13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一种纳米级硼酸钙及其用途
CN102174183A (zh) * 2011-02-23 2011-09-07 四川大学 高温自交联阻燃抗熔滴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7229A (zh) * 2013-01-17 2014-07-23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807A1 (zh) * 2022-11-10 2024-05-16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98807A1 (zh) 2024-05-16
CN115558290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8915B (zh) 一种高刚性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8290A (zh)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51593B (zh) 装订机电机安装座用pbt工程塑料及电机安装座
CN106497043A (zh) 阻燃增强共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27877B (zh) 一种高cti值黑色红磷阻燃增强尼龙66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8878B (zh) 一种耐湿热老化的无卤阻燃增强pa/pok合金材料
CN111349335A (zh) 一种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4357A (zh) 木(竹)粉/abs/pv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0959B (zh) 一种无卤高温尼龙pa6t增强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9329A (zh) 一种高灼热丝、高cti阻燃增强共聚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518B (zh) 一种耐水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52680A (zh) 一种高效阻燃尼龙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971058B (zh) 一种阻燃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33773B (zh) 一种耐寒无卤阻燃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81216B (zh) 耐磨阻燃改性聚氨酯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905B (zh) 一种电梯滚轮专用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9084A (zh) 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9962A (zh) 一种高cti值无卤阻燃玻纤增强pa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3643A (zh) 一种耐老化的pp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5192A (zh) 一种阻燃增强耐候改性的pet/pt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346B (zh) 一种高抗冲玻纤增强无卤阻燃pok/pb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83689A (zh) 一种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33219A (zh) 一种液晶聚酯组合物
CN102786778A (zh) 一种含有纳米材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工程塑料
CN114316584B (zh) 一种溴系阻燃高耐热生物基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