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2192A -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制冷剂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制冷剂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52192A CN115552192A CN202180033561.XA CN202180033561A CN115552192A CN 115552192 A CN115552192 A CN 115552192A CN 202180033561 A CN202180033561 A CN 202180033561A CN 115552192 A CN115552192 A CN 1155521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nt
- outdoor
- water
- particle di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18—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pplying coatings, e.g. radiation-absorbing, radiation-reflecting; by surface treatment, e.g. polish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18—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pplying coatings, e.g. radiation-absorbing, radiation-reflecting; by surface treatment, e.g. polishing
- F28F13/182—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pplying coatings, e.g. radiation-absorbing, radiation-reflecting; by surface treatment, e.g. polish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vaporator or condenser surfa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2—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rever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7—Remote contro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7—Flow-divert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28D2021/0071—Evapo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45/00—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 F28F2245/04—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hydrophob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结霜环境下能够有效抑制结霜的表面结构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剂循环装置。一种热交换器(23),其具有在表面设有防水性涂膜的部分,其中,设有防水性涂膜的表面具有包含多个凸部(61)的表面结构,将多个凸部的平均间距设为L、多个凸部的平均直径设为D、多个凸部的平均高度设为H、防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的接触角设为θ时,满足D/L<0.36、D/L>0.4×(L/H)、H>700nm、0>1.28×D×10‑2+2.77×(L‑D)×10‑3‑1.1×D2×10‑5‑5.3×(L‑D)2×10‑7‑9.8×D×(L‑D)×10‑6‑2.0、90°<θ<120°的所有关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制冷剂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热交换器,其在空调装置等制冷剂循环装置中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使用。
该热交换器在温度或湿度满足特定条件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表面会附着霜,由于该霜生长,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有时会增大。
这样,若热交换器的通风阻力增大,则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降低。因此,在霜的附着量增大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用于使该霜融化的运转(除霜运转)等,能够降低热交换器中的通风阻力。
但是,若频繁地进行用于使该霜融化的除霜运转,则会阻碍使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而进行热负荷处理这样的原本的运转。
关于这种课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7326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其通过具备规定形状的多个凸部和防水性涂膜而具备下述表面结构:能够通过冷凝水(水滴)彼此结合产生的能量使结合后的液滴脱离,该冷凝水(水滴)具有即使在规定的冻结条件下也能维持过冷却状态的液滴直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热交换器能够使结合后的冷凝水脱离(飞散)来抑制结霜,因此能够抑制因频繁的除霜运转而阻碍热负荷的处理。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热交换器能够抑制一定程度的结霜,但是在表面形成的凸部的尺寸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结霜环境下通过使冷凝水飞散而能够有效抑制结霜的表面结构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制冷剂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观点的热交换器为具有在表面设有防水性涂膜的部分的热交换器。设有防水性涂膜的表面具有包含多个凸部的表面结构,设
L为多个凸部的平均间距、
D为多个凸部的平均直径、
H为多个凸部的平均高度、
θ为防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的接触角时,
满足下述所有关系:
D/L<0.36,
D/L>0.4×(L/H),
H>700nm,
0>1.28×D×10-2+2.77×(L-D)×10-3-1.1×D2×10-5-5.3×(L-D)2×10-7-9.8×D×(L-D)×10-6-2.0,
90°<θ<120°。
第2观点的热交换器为第1观点的热交换器,其中,设有防水性涂膜的表面还满足下述关系:
0>1.28×D×10-2+2.77×(L-D)×10-3-1.1×D2×10-5-5.3×(L-D)2×10-7-9.8×D×(L-D)×10-6-1.9。
第3观点的热交换器为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热交换器,其中,设有防水性涂膜的表面还满足下述关系:
H>2700nm。
这些热交换器在结霜环境下能够使冷凝水飞散,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结霜。
第4观点的热交换器为第1观点至第3观点中的任一种热交换器,其具备:多个传热翅片;和传热管,该传热管固定于多个传热翅片、并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并且,上述表面结构设置在传热翅片的表面。
第5观点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具有第1观点至第4观点中的任一种热交换器和压缩机;和控制部,该控制部在制冷剂回路中执行使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常规运转、和用于使附着于热交换器的霜融化的除霜运转。控制部在常规运转中满足规定的结霜条件的情况下切换为除霜运转。
该制冷剂循环装置在热交换器中采用了特定的表面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冷凝水的附着,因此也能够抑制霜的附着。由此,能够抑制进行除霜运转的频度,能够长时间地执行常规运转。
第6观点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具备:第1观点至第4观点中的任一种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该送风风扇将空气流供给至热交换器。从送风风扇向热交换器供给的空气沿水平方向被输送。
该制冷剂循环装置即使在沿水平方向(不是冷凝水的自重方向的方向)供给空气流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热交换器的特定的表面结构中使冷凝水飞散。
第7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为第1观点至第4观点中的任一种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使用阳极氧化处理形成热交换器的表面结构的工序。
第8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为第7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形成表面结构的工序中,在阳极氧化处理之后,进行蚀刻处理。
第9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具有:通过压制加工将板状的原材料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工序;和在压制工序之后,进行在原材料的表面形成包含多个凸部的表面结构的表面处理的工序。
根据该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可抑制表面处理后凸部被破坏,因此可有效地制造通过使冷凝水飞散而能够有效抑制结霜的热交换器。
第10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为第9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表面结构促进在原材料的表面冷凝的液滴的飞散。
第11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为第9观点或第10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表面处理为阳极氧化处理和蚀刻。
第12观点的热交换器为使在表面冷凝的液滴飞散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中,第1粒径为第2粒径以下,所述第1粒径为从表面飞散的液滴的最大粒径,所述第2粒径为在液滴在表面冷凝的规定的第1条件下开始冻结的液滴的最小粒径。
根据该热交换器,能够使在表面冷凝并生长的液滴在冻结前飞散,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结霜。
第13观点的热交换器为第12观点的热交换器,其中,第1条件包括:周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3%,上述表面的温度为-8.0℃。
第14观点的热交换器为第12观点或第13观点的热交换器,其中,第1粒径为95μm。
第15观点的热交换器为第14观点的热交换器,其中,第1粒径为64μm。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制冷剂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制冷剂循环装置的示意性框结构图。
图3是室外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室外单元的俯视配置结构图。
图5是室外热交换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沿翅片的主面的法线方向观察的示意性外观图。
图7是凸部为截锥体形状时的翅片的表面附近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沿翅片的板厚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数1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数2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说明多个凸部的平均间距L和平均直径D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12是说明多个凸部的平均高度H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13是说明液滴跳跃的现象的机理的图。
图14是示出室外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5是拍摄在翅片的表面形成的表面结构的SEM图像。
图16是说明翅片的制造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8的评价板的结霜高度的变化的图和对从评价开始经过2小时后的实施例1、比较例8的评价板表面进行拍摄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1)制冷剂循环装置100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制冷剂循环装置100是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剂循环(冷冻循环)来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的装置。
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50、连接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50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作为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的多个遥控器50a、以及控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器70。
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中,进行如下的制冷剂循环:对封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却或冷凝、减压、加热或蒸发,之后再次进行压缩。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回路10中,作为用于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填充有R32。
(1-1)室外单元2
室外单元2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与室内单元50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4、室外风扇25、液体侧关闭阀29、气体侧关闭阀30、以及室外机壳2a。
另外,室外单元2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配管即排出管31、吸入管34、室外气体侧配管33、室外液体侧配管32。排出管31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四通切换阀22的第一连接口。吸入管34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四通切换阀22的第二连接口。室外气体侧配管33连接四通切换阀22的第三口和气体侧关闭阀30。室外液体侧配管32从四通切换阀22的第四口经由室外热交换器23和室外膨胀阀24延伸至液体侧关闭阀29。
压缩机21是将制冷剂循环中的低压的制冷剂压缩至高压的设备。此处,作为压缩机21,使用旋转式或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要素(省略图示)通过压缩机马达M21旋转驱动的密闭式结构的压缩机。压缩机马达M21用于改变容量,可通过变频器进行运转频率的控制。
四通切换阀22可通过切换连接状态来切换在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的同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气体侧关闭阀30连接的制冷运转连接状态(和除霜运转状态)、以及在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气体侧关闭阀30连接的同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的制热运转连接状态。
室外热交换器23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循环中的高压的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功能,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循环中的低压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
室外风扇25是产生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外单元2内,并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排出到外部的空气流的送风风扇。室外风扇25由室外风扇马达M25旋转驱动。
室外膨胀阀24是能够进行阀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设置于室外液体侧配管32的中途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与液体侧关闭阀29之间。
液体侧关闭阀29是配置于室外液体侧配管32和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的连接部分的手动阀。
气体侧关闭阀30是配置于室外气体侧配管33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的连接部分的手动阀。
在室外单元2中配置有各种传感器。
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的压缩机21周边,配置有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即吸入温度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5、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即吸入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36、以及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即排出压力的排出压力传感器37。
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上设置有检测流经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38。
此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3或室外风扇25的周边,配置有检测被吸入室外单元2内的室外的空气的温度的外气温度传感器39。
室外单元2具有控制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的动作的室外单元控制部20。室外单元控制部20具有包含CPU或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室外单元控制部20经由通信线与各室内单元50的室内单元控制部57连接,进行控制信号等的收发。另外,室外单元控制部20与吸入温度传感器35、吸入压力传感器36、排出压力传感器37、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38、外气温度传感器39分别电连接,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的外观立体图、图4所示的俯视配置结构图所示,以上的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要素被收容于室外机壳2a内。室外机壳2a通过隔板2c划分为送风机室S1和机械室S2。室外热交换器23以沿垂直方向立设的姿势设置,以使其主面在送风机室S1内在室外机壳2a的背面和与机械室S2相反侧的侧面扩展。室外风扇25是将旋转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螺旋桨式风扇,从送风机室S1中的室外机壳2a的背面和与机械室S2相反侧的侧面朝向内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取入空气,并形成经由设置于室外机壳2a的送风机室S1的正面的风扇格栅2b朝向正面沿大致水平方向吹出的空气流(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的箭头)。通过以上的结构,使得由室外风扇25形成的空气流以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主面正交的方式通过。
(1-2)室内单元50
室内单元50设置于作为对象空间的室内的壁面或天花板等上。室内单元50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与室外单元2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室内单元50具有室内膨胀阀51、室内热交换器52、以及室内风扇53。
另外,室内单元50具有连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和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的室内液体制冷剂管58、以及连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的室内气体制冷剂管59。
室内膨胀阀51是能够进行阀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设置于室内液体制冷剂管58的中途。
室内热交换器52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循环中的低压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且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循环中的高压的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
室内风扇53产生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室内单元50内,并在室内热交换器52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排出到外部的空气流。室内风扇53由室内风扇马达M53旋转驱动。
在室内单元50中配置有各种传感器。
具体而言,在室内单元50的内部配置有检测设置有室内单元50的空间中的空气温度的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54、以及检测流经室内热交换器52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内热交温度传感器55。
另外,室内单元50具有控制构成室内单元50的各部的动作的室内单元控制部57。室内单元控制部57具有包含CPU或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室内单元控制部57经由通信线与室外单元控制部20连接,进行控制信号等的收发。
室内单元控制部57分别电连接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54、室内热交温度传感器55,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信号。
(1-3)遥控器50a
遥控器50a是用于输入各种指示的输入装置,各种指示是室内单元50的用户用于切换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运转状态的指示。另外,遥控器50a还作为用于进行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运转状态或规定通知的输出装置发挥功能。遥控器50a经由通信线与室内单元控制部57连接,相互进行信号的收发。
(2)控制器70的详细内容
在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中,室外单元控制部20和室内单元控制部57经由通信线连接,由此构成控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器70。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控制器70的示意性结构和连接到控制器70的各部的框图。
控制器70具有多个控制模式,根据控制模式控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的运转。例如,控制器70作为控制模式具有制冷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模式、以及除霜运转模式。
控制器70与室外单元2中包含的各致动器(具体而言,压缩机21(压缩机马达M21)、室外膨胀阀24和室外风扇25(室外风扇马达M25))、以及各种传感器(吸入温度传感器35、吸入压力传感器36、排出压力传感器37、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38和外气温度传感器39等)电连接。另外,控制器70与室内单元50中包含的致动器(具体而言,室内风扇53(室内风扇马达M53)、室内膨胀阀51)电连接。另外,控制器70与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54、室内热交温度传感器55和遥控器50a电连接。
控制器70主要具有存储部71、通信部72、模式控制部73、致动器控制部74、以及输出控制部75。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70内的这些各部通过使室外单元控制部20和/或室内单元控制部57中包含的各部一体地发挥功能来实现。
(2-1)存储部71
存储部71例如由ROM、RAM、以及闪存存储器等构成,包含易失性存储区域和非易失性存储区域。在存储部71存储有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定义控制器70的各部的处理。另外,存储部71通过控制器70的各部将规定的信息(例如,各传感器的检测值、输入到遥控器50a的指令等)适当地存储于规定存储区域。
(2-2)通信部72
通信部72是起到作为用于与连接到控制器70的各设备进行信号的收发的通信接口的作用的功能部。通信部72接受来自致动器控制部74的请求,向指定的致动器发送规定信号。另外,通信部72接收从各种传感器35~39、54、55、遥控器50a输出的信号,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71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2-3)模式控制部73
模式控制部73是进行控制模式的切换等的功能部。模式控制部73根据来自遥控器50a的输入或运转状况,切换并执行制冷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模式和除霜运转模式。
(2-4)致动器控制部74
致动器控制部74按照控制程序并根据状况控制制冷剂循环装置100中包含的各致动器(例如压缩机21等)的动作。
例如,致动器控制部74根据设定温度、各种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模式等实时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室外风扇25、室内风扇53的转速、室外膨胀阀24的阀开度、室内膨胀阀51的阀开度等。
(2-5)输出控制部75
输出控制部75是控制作为显示装置的遥控器50a的动作的功能部。
输出控制部75将规定的信息输出到遥控器50a,以向用户显示有关运转状态或状况的信息。
(3)各种运转模式
以下,说明制冷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模式、除霜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
(3-1)制冷运转模式
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模式控制部73将控制模式切换为制冷运转模式,由此致动器控制部74将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设为在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同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气体侧关闭阀30的制冷运转连接状态。由此,填充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主要以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4、室内膨胀阀51、室内热交换器52的顺序循环。
更具体而言,在切换为制冷运转模式时,在制冷剂回路10内,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在压缩后被排出。
从压缩机2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排出管31、四通切换阀22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
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的气体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25供给的室外侧空气进行热交换并散热、冷凝,形成液体制冷剂,并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流出。
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流出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室外液体侧配管32、室外膨胀阀24、液体侧关闭阀29和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流入室内单元50。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冷运转模式下,室外膨胀阀24被控制为全开状态。
流入到室内单元50的制冷剂经过室内液体制冷剂管58的一部分流入室内膨胀阀51。流入室内膨胀阀51的制冷剂被室内膨胀阀51减压至制冷剂循环中的低压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室内膨胀阀51的阀开度被控制为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过热度。此处,使用由吸入温度传感器35得到的检测温度和由吸入压力传感器36得到的检测压力,利用控制器70计算出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在室内热交换器52中,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3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蒸发,成为气体制冷剂并从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流出。从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室内气体制冷剂管59,流向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
这样,流经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的制冷剂经由气体侧关闭阀30、室外气体侧配管33、四通切换阀22和吸入管34,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3-2)制热运转模式
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模式控制部73将控制模式切换为制热运转模式,由此致动器控制部74将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设为在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气体侧关闭阀30的同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热运转连接状态。由此,填充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主要以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52、室内膨胀阀51、室外膨胀阀24、室外热交换器23的顺序循环。
更具体而言,在切换为制热运转模式时,在制冷剂回路10内,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在压缩后被排出。
从压缩机2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在流过排出管31、四通切换阀22、室外气体侧配管33、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之后,经由室内气体制冷剂管59流入室内单元50。
流入室内单元50的制冷剂经由室内气体制冷剂管59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在室内热交换器52中,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3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散热、冷凝,形成液体制冷剂,并从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流出。从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室内液体制冷剂管58、室内膨胀阀51,流向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运转模式下,室内膨胀阀51的阀开度被控制为处于全开状态。
这样,流经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关闭阀29、室外液体侧配管32,流入室外膨胀阀24。
流入室外膨胀阀24的制冷剂在减压至制冷剂循环中的低压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室外膨胀阀24的阀开度被控制为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过热度。
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流入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25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蒸发,成为气体制冷剂,并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流出。
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和吸入管34,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3-3)除霜运转模式
如上所述,在执行制热运转模式时,在满足了规定结霜条件的情况下,模式控制部73暂时中断制热运转模式,将控制模式切换为用于使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23的霜融化的除霜运转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规定的结霜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设定为外气温度传感器39的检测温度和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满足规定的温度条件的状态继续持续规定时间以上。
在除霜运转模式下,致动器控制部74将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设定为与制冷运转时的连接状态相同,在停止了室内风扇53的驱动的状态下,驱动压缩机21。在开始除霜运转模式之后,满足了规定除霜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开始除霜运转模式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等),致动器控制部74使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再次回到制热运转时的连接状态,重新开始制热运转模式。
(4)室外热交换器23的结构
如图5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正面示意图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3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传热管41、连接传热管41的端部彼此的多个U形管42、以及在上下和空气流动方向扩展的多个翅片43(传热翅片)。
传热管41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构成,如图6的沿翅片43的主面的法线方向观察的示意性外观图所示,以贯通设置于翅片43上的插入口43a的方式,被固定于翅片43来使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流经内部的制冷剂流回来,在传热管41的端部连接有U形管42。
(5)翅片43的结构
如图7的凸部61为截锥体形状时的翅片43的表面附近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的沿翅片43的板厚方向观察的示意图所示,翅片43具有基板62和设置于基板62的表面的多个凸部61。需要说明的是,凸部61和基板62均在表层具有防水性涂膜。
(5-1)基板62
基板62是板状部件,为70μm以上200μm以下,优选为90μm以上110μm以下。另外,作为基板62所使用的材质,可以举出铝、铝合金、硅等。需要说明的是,基板62中未形成凸部61的部位的表面由防水性涂膜构成。
(5-2)凸部61
凸部61形成于基板62的两表面。凸部61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可以采用由铝、铝合金、硅等被防水性涂膜覆盖的结构。
设L为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D为多个凸部61的平均直径、H为多个凸部61的平均高度、θ为防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的接触角时,多个凸部61以满足数1的关系的方式形成。图9是纵轴为凸部61的平均直径D、横轴为凸部61间的间隙(L-D)、用影线示出满足数1的关系的区域的曲线图。
(数1)
D/L<0.36·(1-1),
D/L>0.4×(L/H)·(1-2),
H>700nm···(1-3),
0>1.28×D×10-2+2.77×(L-D)×10-3-1.1×D2×10-5-5.3×(L-D)2×10-7-9.8×D×(L-D)×10-6-2.0···(1-4),
90°<θ<120°·(1-5)
多个凸部61进而优选以满足下述数2的关系的方式形成。图10是纵轴为凸部61的平均直径D、横轴为凸部61间的间隙(L-D)、用影线示出满足数2的关系的区域的曲线图。
(数2)
0>1.28×D×10-2+2.77×(L-D)×10-3-1.1×D2×10-5-5.3×(L-D)2×10-7-9.8×D×(L-D)×10-6-1.9···(2-1)
多个凸部61进而优选以满足下述数3的关系的方式形成。
(数3)
H>2700nm·(3-1)
凸部6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图7所示的截锥体(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将圆锥切断并去除了小的圆锥部分的形状)、棱锥台等锥台(Frustum)、圆锥、棱锥、四棱锥等锥体(conic solid)、圆柱、棱柱、四棱柱等柱体(具有全等的两个平面作为底面和顶面的筒状体)、缩颈形状(例如,像圆柱的侧面的一部分被去除的形状、棱柱的侧面的一部分被去除的形状、截锥体的侧面的一部分被去除的形状等那样,垂直于凸部61的突出方向的面上的截面的面积在突出方向上具有极小值的形状)。
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L和多个凸部61的平均直径D可以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以下简称为SEM)的下述方法进行测定。本发明中,将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制造的S-4800型FE-SEM(TypeII)用于测定。图11是说明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L和多个凸部61的平均直径D的测定方法的图。
首先,利用SEM,从与基板62正交的方向观察具有多个凸部61的翅片43的表面而得到灰度图像。观察条件设为加速电压为5.0kV、发射电流为10μA、工作距离(从物镜下表面至聚焦面的距离)为8.0nm、载物台的倾斜角为0°,二次电子检测器为Upper检测器。
在所观察到的SEM图像中,发生了亮处的灰度丧失而变白的白色失调(白飛び)、或暗处的灰度丧失而变黑的黑色失调(黒つぶれ)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亮度和对比度。拍摄图像的分辨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350×500像素以上。图11的(a)是观察到的SEM图像的示例。
接着,对所得到的SEM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由此得到白黑二值化图像。二值化处理将构成SEM图像的像素的RGB值的上限起30%作为阈值,将比阈值更亮的像素作为白色、除此以外的像素作为黑色而生成白黑二值化图像。图11的(b)是由图11的(a)的SEM图像得到的白黑二值化图像。
对SEM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由此,因接近物镜而在SEM图像上明亮地显示的凸部61的顶部周边由白色所表示,远离物镜的凸部61的顶部以外由黑色所表示,因此凸部61的顶部和除此以外的区域的边界变得明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阈值为一例,阈值可以根据多个凸部61的形状等适当设定。
接着,读取所得到的白黑二值化图像的线轮廓,由此测定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L、多个凸部61的平均直径D。具体而言,在所得到的白黑二值化图像中等间隔地描绘出沿同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线轮廓LP1、LP2、LP3…LPn,由各线轮廓LP求出凸部61的间距L1、L2、L3…Ln和直径D1、D2、D3…Dn,基于此计算出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L、多个凸部61的平均直径D。线轮廓LP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在上述分辨率的图像的情况下,优选为350根以上。图11的(c)是示出使用图11的(b)的白黑二值化图像测定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L、多个凸部61的平均直径D的情况的示意图。
通过二值化处理,白黑二值化图像中的凸部61的顶部和除此以外的区域的边界变得明确,因此,使用凸部61的间距L1、L2、L3…Ln和直径D1、D2、D3…Dn的线轮廓的读取比由SEM图像读取时更容易。
多个凸部61的平均高度H使用通过SEM观察翅片43的截面所得到的图像来测定。图12是使用观察翅片43的截面所得到的图像来说明凸部61的平均高度H的测定方法的图。
如图12所示,多个凸部61的平均高度H基于可以由观察翅片43的截面所得到的图像读取的、凸部61的顶部与基板62的表面之间的沿着凸部61的拉伸方向的距离H1、H2、H3…Hn而算出。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凸部61的平均高度H也能够在与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L和多个凸部61的平均直径D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
(5-3)防水性涂膜
防水性涂膜构成凸部61和基板62的表层部分,因为膜厚非常薄,所以凸部61不会对翅片43的表面结构造成影响。
具体而言,构成凸部61和基板62的表层的防水性涂膜的膜厚例如为0.3nm以上20nm以下,优选为1nm以上17nm以下。这样的防水性涂膜例如能构成为防水剂的单分子膜。
作为防水性涂膜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通过如下方法来形成,例如,凸部61或基板62与防水性涂料的分子的结合力大于防水性涂料的分子间的结合力,在对凸部61和基板62涂布防水性涂料之后,进行只切断防水性涂料的分子间的结合的处理,以排除多余的涂料。
如图7所示,防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W的接触角θ为90°<θ<120°。由此,能够将液滴(水滴)与翅片43的接触面积抑制得较小。需要说明的是,从将液滴与翅片43的接触面积抑制得足够小的方面出发,更优选为114°<θw<120°。
以上的防水性涂膜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含有氟、硅酮、烃中的至少一种的有机单分子膜,其中,更优选为含有氟的有机单分子膜。作为含有氟的单分子膜,可以从现有公知的化合物中选择,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各种氟代烷基、或全氟聚醚基的硅烷偶联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用于形成含有氟的单分子膜的产品,例如,可以举出1H,1H,2H,2H-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OPTOOL DSX(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
(6)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在翅片43的表面结构中采用满足数1~数3的关系的多个凸部61,并且进一步设有在表面具备特定防水性的防水性涂膜。因此,即使在产生了冷凝水的情况下,通过后述机理,变大的液滴也能不依赖于重力而通过释放多余的表面能量而自发地从翅片43跳跃(飞散)。因此,具备翅片43的室外热交换器23在结霜环境下通过使冷凝水飞散而能够有效抑制结霜。
因此,即使在结霜环境下使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冷凝水飞散来抑制结霜,延长制热运转时间,直到开始除霜运转。另外,由此能够抑制除霜运转频繁地进行,从而抑制空调对象空间的温度降低之类的舒适性的恶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接受从室外风扇25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并非接受沿垂直方向流动的空气流以促进液滴的下落),但通过采用特定的微细结构和具备防水性的结构,即使仅供给水平方向的空气流,也能够充分地从翅片43表面去除液滴。特别是,通过采用上述的表面结构和防水性,特别是,即使在没有产生空气流的部位或空气流较弱的部位,也能够使液滴自己跳跃,因此,能够有效抑制霜的附着。
当液滴在翅片43的表面变大时,不依赖于重力而通过释放多余的表面能量而能使液滴自发地跳跃的机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认为如图13所示。
首先,如(a)所示,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翅片43的表面上,成为核的微细液滴(直径数nm左右)冷凝而产生。接着,如(b)所示,产生的核生长,冷凝液滴的粒径增大。之后,如(c)所示,液滴进一步生长,成为翅片43的凸部61彼此之间的凹部被液体充满并且附着于相邻的凸部61上的状态。进而,如(d)所示,液滴以横跨多个相邻的凸部61之间的方式生长,如(e)所示,相邻的液滴彼此结合。在该液滴结合时,由于表面自由能发生变化,超出液滴向翅片43表面的约束力,如(f)所示,液滴自发地跳跃。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设m为液滴的质量、U为跳跃的液滴的移动速度时的力学上的关系模型化时,用于使液滴自发地跳跃的动能Ek可如下表示。
Ek=0.5mU2=△Es-Ew-△Eh-△Evis
此处,△Es表示液滴结合时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量,Ew表示液滴从固体表面受到的约束能,△Eh表示位置能的变化量(本实施方式的翅片43沿与水平方向正交的面平行地扩展,所以实质上为0),Evis表示液体流动时的粘性阻力。
在以上的关系式中,在液滴小的情况下,由于结合时产生的表面自由能较小,所以不会达到自发的跳跃。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阶段,因为液滴的尺寸较小,所以即使周围温度变成0℃以下,也不会冻结,容易维持在过冷却状态。而且,可认为在液滴结合时产生的表面自由能超过对表面的约束力的情况下会产生自发的跳跃。这样,可认为即使由于液滴的尺寸变大,液滴难以维持过冷却状态而变成容易冻结的状况,在该情况下,由于液滴结合时产生的表面自由能的作用,液滴也能够跳跃,难以残留在表面,从而能抑制结霜。
此处,多个凸部61以满足数1~数3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由此,出于下述理由,可抑制翅片43的表面对于液滴的约束力,液滴能够容易地从翅片43飞散。
换言之,在多个凸部61以满足(1-1)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相邻凸部61的间隔不会变得过窄。因此,可抑制相邻凸部61之间的毛细管力的产生。
在多个凸部61以满足(1-2)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相邻凸部61的间隔不会变得过宽。因此,可抑制冷凝水进入相邻凸部61之间所导致的基板62之间的附着力的产生。
在多个凸部61以满足(1-3)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通过确保凸部61的前端与基板62之间的距离,可抑制附着于凸部61的前端的冷凝水与基板62接触。因此,可抑制冷凝水进入相邻凸部61之间所导致的基板62之间的附着力的产生。
并且,在多个凸部61以满足(1-4)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可抑制进入相邻凸部61间的液滴的粒径增大。
这样,通过以满足数1的关系的方式形成多个凸部61,可抑制翅片43的表面对于液滴的约束力即毛细管力和附着力的产生、以及液滴粒径的增大。因此,在以满足数1的关系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凸部61的翅片43中,在表面产生的液滴能够容易地飞散。
另外,在多个凸部61以满足(2-1)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进入相邻凸部61间的冷凝水变得更小。因此,在多个凸部61以满足数2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的翅片43中,可进一步抑制液滴粒径的增大,在表面产生的液滴能够更容易地飞散。
此外,在多个凸部61以满足(3-1)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可进一步确保凸部61的前端与基板62之间的距离,因此能更确实地抑制附着于凸部61的前端的冷凝水与基板62接触。因此,即使在多个凸部61以满足数3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的翅片43中,也能进一步抑制翅片43的表面对于液滴的约束力的产生,冷凝水能够更容易地飞散。
这样,通过调整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平均直径和平均高度,能够控制从翅片43的表面飞散的液滴的粒径。本实施方式中,第1粒径能够为第2粒径以下,上述第1粒径为从翅片43的表面飞散的液滴的最大粒径,上述第2粒径为在液滴在翅片43的表面冷凝的规定的第1条件下在翅片43的表面开始冻结的液滴的最小粒径。由此,通过上述机理,能够使在翅片43的表面冷凝并成长而使粒径达到第1粒径的液滴飞散(跳跃)。
第1条件是冷冻循环装置100在进行制冷剂循环时液滴在翅片43的表面冷凝的条件。第1条件例如包括冷冻循环装置100处于制热运转模式、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翅片43周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翅片43表面的温度。具体而言,第1条件是翅片43周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3%,翅片43的表面的温度为-8.0℃的状态。
第1粒径是使在翅片43的表面冷凝并生长的液滴飞散的最大粒径。如上所述,通过调整多个凸部61的平均间距、平均直径和平均高度来控制。具体而言,第1粒径为95μm、优选为64μm。
第2粒径是在翅片43的表面开始冻结的液滴的最小粒径。通常,液滴具有粒径越小则过冷却度越高(越难冻结)的性质。因此,在翅片43的表面冷凝的液滴随着生长而粒径变大,过冷却度降低,容易冻结。因此,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使冷凝的液滴生长的情况下,粒径超过规定临界值的液滴开始冻结。第2粒径是在第1条件下使冷凝的液滴生长时开始冻结的液滴的最小粒径。具体而言,第2粒径为117μm。
液滴具有粒径越小则过冷却度越高(越难以冻结)的性质,因此为了抑制在翅片43表面的结霜,需要使产生的液滴在粒径小的期间从翅片43的表面飞散。本实施方式中,使第1粒径为第2粒径以下,上述第1粒径为从翅片43的表面飞散的液滴的最大粒径,上述第2粒径为在液滴在翅片43的表面冷凝的规定的第1条件下开始冻结的液滴的最小粒径。由此,根据使用了翅片43的室外热交换器23,能够使在第1条件下在翅片43的表面冷凝并生长的液滴在冻结前飞散,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结霜。
(7)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造方法包括展开工序、压制工序、凸部61的形成工序、组装工序和钎焊工序。
在展开工序中,卷绕成线圈状的带状金属板被展开,并被送至压制工序。金属板例如以铝合金为材料。
在压制工序中,作为板状原材料的金属板被压力机所压制,由此成为以图6所示的翅片43的形状形成的基板62。基板62被送至凸部61的形成工序。
在凸部61的形成工序中,通过表面处理,进行在基板62的表面形成包含多个凸部61的表面结构的表面处理。通过本表面处理,基板62成为翅片43。翅片43被送至组装工序。本工序中的表面处理的详细情况如后所述。
在组装工序中,传热管41被插入插入口43a并被扩管,由此组装翅片43和传热管41。被组装的翅片43和传热管41被送至钎焊工序。
在钎焊工序中,对翅片43和传热管41进行钎焊。另外,在传热管41的端部钎焊U形管42。也可以代替U形管42而钎焊集管。其结果,完成室外热交换器23。
图15是拍摄在翅片43的表面形成的表面结构的SEM图像。图15的(a)是由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翅片43表面的铅直视点和30°倾斜视点的图像。与此相对,图15的(b)是在进行形成包含凸部61的表面结构的表面处理的工序之后进行了压制工序的翅片43的表面的铅直视点的图像。换言之,图15的(b)是将图1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造方法的压制工序与凸部61的形成工序的顺序替换而形成的翅片43的表面的图像。
在图15的(a)所示的图像中,确认到凸部61保持了直立的形状。与此相对,在图15的(b)所示的图像中,确认到多个凸部61倒下,其形状未被保持。这是因为,通过在进行形成包含凸部61的表面结构的表面处理的工序之后进行压制工序,在压制工序中凸部61被压碎,表面结构被破坏。在凸部61被压碎、表面结构被破坏的翅片43中,使上述液滴飞散的功能是有限的。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在压制工序之后具有进行形成包含凸部61的表面结构的表面处理的工序,因此可抑制在表面处理后凸部61被破坏。因此,通过本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可以有效地制造通过使冷凝水飞散而能够有效抑制结霜的热交换器。
另外,在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之后具有压制工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中,将仅被展开而未形成形状的金属板送至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压制工序而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基板62被送至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与在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之后具有压制工序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相比,在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中成为处理对象的金属板的量少。因此,在进行表面处理的工序中,如后述的阳极氧化处理或蚀刻处理那样使用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试剂的用量。
(7-1)凸部61的形成工序中的表面处理
接着,对凸部61的形成工序中的表面处理进行说明。图16是示出凸部61的形成工序中的表面处理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作为表面处理。
首先,如(1)中所示,准备作为表面平滑的板状部件的基板62。
接着,如(2)中所示,在基板62的表面形成特定膜厚的层。该层由铝合金、硅等构成。
然后,如(3)中所示,对(2)中形成的层以特定间隔进行遮蔽,照射等离子体。通过遮蔽的间隔控制平均间距L,通过遮蔽的形状控制以凸部61的平均直径d为首的凸部形状。其中,在使凸部61的形状为在与凸部61的突出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面积在突出方向上包含至少一个极小值的形状的情况下,通过分别调整等离子体的照射量和照射时间,分别控制形成凸部61的柱的形状。
接着,如(4)中所示,进行蚀刻,形成为特定形状且特定图案的突出形状。此处,通过蚀刻时间控制凸部61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凸部61的形状的形成中,不限于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例如可以使用阳极氧化处理、勃姆石处理、耐酸铝处理等公知的方法。
最后,如(5)中所示,对于凸部61和未形成凸部61的基板62表面,形成防水性涂膜。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形成防水性涂膜的防水性涂料选择凸部61或基板62与防水性涂料的分子的结合力大于防水性涂料的分子间的结合力的材料,在涂布防水性涂料后冲洗表层以外的多余涂料,由此能够实质上维持涂布前的凸部61的形状。
(8)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如下述变形例所示那样适当变形。
(8-1)变形例A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翅片43的表面具备特定的微细凸部61和防水性涂膜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在能够附着冷凝水的其他部位,也可以具备特定的微细凸部61和防水性涂膜。例如,在构成室外热交换器23的传热管41的表面、U形管42的表面也可以具备上述特定的微细凸部61和防水性涂膜。该情况下,能够抑制该部位的冷凝水附着,能够抑制冷凝水冻结所引起的霜的附着。
(8-2)变形例B
上述实施方式中,凸部61的形成使用了等离子体蚀刻处理,但作为凸部61的形成方法,也可以使用阳极氧化处理和蚀刻处理。使用了阳极氧化处理和蚀刻处理的凸部61的形成例如可以如下进行。
首先,在与直流电源连接的阴极上安装不锈钢材料,在阳极上安装基板62。这种情况下,基板62可以使用铝材。
接着,在将规定的试剂种类调整为规定的浓度和温度的试剂中,浸渍上述不锈钢材料和基板62。
接着,通过利用直流电源对不锈钢材料和基板62施加规定处理时间的电压,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作为阳极氧化处理中使用的试剂的试剂种类没有限定,使用磷酸、焦磷酸、草酸、丙二酸、羟乙磷酸或它们的混合溶液。试剂中的试剂种类的浓度为10mmol/L以上1.0mol/L以下、优选为50mmol/L以上1.0mol/L以下、更优选为80mmol/L以上1.0mol/L以下。试剂的温度没有限定,为室温(15℃以上且小于30℃)。
阳极氧化处理时施加的电压需要为40V以上,优选为100V以上、更优选为200V以上300V以下的直流电压。
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处理时间需要为10分钟以上,优选为30分钟以上。处理时间的上限没有限定,从生产上的方面出发,能够小于120分钟。
阳极氧化处理结束后,接着,在将规定的试剂种类调整为规定的浓度和温度的试剂中,将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的基板62浸渍规定的处理时间,由此进行蚀刻处理。
作为蚀刻处理中使用的试剂的试剂种类没有限定,使用磷酸、焦磷酸、草酸、丙二酸、羟乙磷酸或它们的混合溶液。试剂中的试剂种类的浓度为10wt%以上60wt%以下、优选为30wt%以上60wt%以下、更优选为40wt%以上60wt%以下。试剂的温度没有限定,为20℃以上60℃以下、优选为30℃以上6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上60℃以下。
进行蚀刻处理的处理时间为5分钟以上30分钟以下、优选为10分钟以上25分钟以下、更优选为10分钟以上20分钟以下。
虽然省略了说明,但之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凸部61和未形成凸部61的基板62表面形成防水性涂膜。
实施例
<评价1>
制造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板,进行确认抑制结霜的效果的评价1。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但本发明内容并不限定于这些。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的评价板,使用了下述30mm×30mm的硅的基板:通过实施规定时间的等离子体蚀刻处理而形成凸部61后,利用化学蒸镀(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以下简称为CVD)形成了包含C8氟系防水材料的防水性涂膜。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的评价板,使用了下述30mm×30mm的硅的基板:通过在规定的条件下实施阳极氧化处理和蚀刻处理而形成凸部61后,利用CVD形成了包含C8氟系防水材料的防水性涂膜。
关于阳极氧化处理中使用的试剂,试剂种类为羟乙磷酸,浓度为0.1mol/L,温度为20℃。在阳极氧化处理中,用时30分钟施加240V的直流电压。
关于蚀刻处理中使用的试剂,试剂种类为磷酸,浓度为50wt%,温度为50℃。用时14分钟进行蚀刻处理。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1的评价板,使用未设置凸部和防水性涂膜的30mm×30mm的铝的基板。
(比较例2~13)
作为比较例2~13的评价板,使用了下述30mm×30mm的硅的基板:通过实施与实施例1不同时间的蚀刻处理而形成凸部后,利用CVD形成了包含C8氟系防水材料的防水性涂膜。
(凸部的形状)
对于各评价板,使用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制造的S-4800型FE-SEM(TypeII),根据上述方法测定多个凸部的平均间距L、平均直径D和平均高度H。
(接触角)
关于防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的接触角(静态接触角),使用接触角计DropMaster 701,设水的液滴体积为2μl,对利用CVD形成了包含C8氟系防水材料的防水性涂膜的样品进行5点测定,由此进行。
实施例1和比较例2~13中形成的防水性涂膜的平坦面的水的接触角为114°。
(评价方法)
对于各评价板,一边冷却一个面,一边测定在另一面接触沿与面平行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时的“结霜开始时间”和“水分附着量”,对实施例1、比较例1和比较例8的评价板测定“霜高度”。
结霜开始时间是从评价开始到另一面开始附着霜为止的时间。水分附着量是评价结束后附着在另一面上的霜的附着量。霜高度是从评价开始至经过2小时附着在另一面上的霜在评价板的板厚方向上的高度的变化。
评价板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冷却。
干球温度:2℃
湿球温度:1℃
风速:2.5m/秒
评价板的冷却面的温度:-8.0℃
评价板使用珀耳帖(Peltier)元件进行冷却,通过设置于评价板与珀耳帖元件之间的热通量传感器测定热通量。
水分附着量通过用电子天平测定评价前后的评价板的重量差而得到。
霜高度使用激光位移计进行测定。
(结果)
表1中示出实施例1、2和比较例1~13的评价板的多个凸部的形状(平均间距L-D、平均直径D、平均高度H)和测定结果(结霜开始时间、水分附着量)。另外,将实施例1、2和比较例2~4、6、8、10、12的评价板在图9和图10的曲线图上作图示出。
如表1所示,实施例1的评价板的结霜开始时间为54.5分钟,实施例2的评价板的结霜开始时间为35.0分钟。与比较例1~13的评价板相比,实施例1、2的评价板至结霜开始为止均需要较长时间。另外,实施例1的评价板的水分附着量为0.406g,实施例2的评价板的水分附着量为0.455g。与比较例1~13的评价板相比,实施例1、2的评价板的水分附着量均较少。由上述评价结果确认到,通过实施例2的评价板能够有效抑制结霜。另外确认到,通过实施例1的评价板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结霜。
【表1】
图17是示出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1、比较例8的评价板的结霜高度的变化的图和从评价开始经过2小时后对实施例1、实施例2、比较例8的评价板表面进行了拍摄的图像。
如图17所示,确认到:实施例1、2的评价板与比较例1、8的评价板相比即使经过2小时后结霜也少。特别是确认到:实施例1的评价板与实施例2的评价板相比经过2小时后的结霜少。
<评价2>
使用评价1中制成的评价板,进行了确认结霜与液滴粒径的关系的评价2。
(评价方法)
本评价中使用了实施例1的评价板和比较例8的评价板。对于各评价板,一边冷却一个面,一边测定在另一面接触沿与面平行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时在另一面产生的液滴的尺寸。关于液滴尺寸的测定,通过分析从正面用显微镜拍摄另一面而得到的图像来进行。
评价板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条件相当于上述的第1条件(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翅片43的湿度和温度的条件)。
干球温度:2℃
风速:2.5m/秒
相对湿度:83%
评价板的冷却面的温度:-8.0℃
评价板使用珀耳帖(Peltier)元件进行冷却。
(结果)
根据上述评价的结果,关于在实施例1的评价板产生的液滴的粒径,平均粒径为28.4μm、最大粒径为64.1μm。另外,关于在比较例8的评价板产生的液滴的粒径,平均粒径为38.2μm、最大粒径为95.1μm。由上述评价可以确认,对于在评价1中确认到能够有效抑制结霜的实施例1的评价板,能够使粒径大于64.1μm的液滴飞散。另外确认到,对于在评价1中确认到仅能限定地抑制结霜的比较例8的评价板,能够使粒径大于95.1μm的液滴飞散。由此确认到:通过将飞散的液滴的粒径控制得较小,能够有效抑制结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为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方式和细节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2:室外单元
10:制冷剂回路
20:室外单元控制部
21:压缩机
23:室外热交换器
24:室外膨胀阀
25:室外风扇
41:传热管
42:U形管
43:翅片
50:室内单元
51:室内膨胀阀
52:室内热交换器
53:室内风扇
57:室内单元控制部
61:凸部
62:基板
70:控制器(控制部)
100:制冷剂循环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73265号公报
Claims (15)
1.一种热交换器,其为具有在表面设有防水性涂膜的部分的热交换器(23),其中,
所述设有防水性涂膜的表面具有包含多个凸部(61)的表面结构,设
L为所述多个凸部的平均间距、
D为所述多个凸部的平均直径、
H为所述多个凸部的平均高度、
θ为所述防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的接触角时,
满足下述所有关系:
D/L<0.36,
D/L>0.4×(L/H),
H>700nm,
0>1.28×D×10-2+2.77×(L-D)×10-3-1.1×D2×10-5-5.3×(L-D)2×10-7-9.8×D×(L-D)×10-6-2.0,
90°<θ<1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设有防水性涂膜的表面还满足下述关系:
0>1.28×D×10-2+2.77×(L-D)×10-3-1.1×D2×10-5-5.3×(L-D)2×10-7-9.8×D×(L-D)×10-6-1.9。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设有防水性涂膜的表面还满足下述关系:
H>2700n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具备:
多个传热翅片(43);和
传热管(41),该传热管(41)固定于多个所述传热翅片、并在内部流动有制冷剂,
所述表面结构设置在所述传热翅片的表面。
5.一种制冷剂循环装置(100),其具备:
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和压缩机(21);和
控制部(70),该控制部(70)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执行使所述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常规运转、和用于使附着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霜融化的除霜运转,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常规运转中满足规定的结霜条件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除霜运转。
6.一种制冷剂循环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和
送风风扇(25),该送风风扇(25)将空气流供给至所述热交换器,
从所述送风风扇向所述热交换器供给的所述空气沿水平方向被输送。
7.一种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使用阳极氧化处理形成所述热交换器的表面结构的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表面结构的工序中,
在所述阳极氧化处理之后,进行蚀刻处理。
9.一种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通过压制加工将板状的原材料形成为规定形状的工序;和
在所述压制工序之后,进行在所述原材料的表面形成包含多个凸部的表面结构的表面处理的工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表面结构促进在所述原材料的所述表面冷凝的液滴的飞散。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处理为阳极氧化处理和蚀刻。
12.一种热交换器,其为使在表面冷凝的液滴飞散的热交换器,其中,
第1粒径为第2粒径以下,所述第1粒径为从所述表面飞散的所述液滴的最大粒径,所述第2粒径为在所述液滴在所述表面冷凝的规定的第1条件下开始冻结的所述液滴的最小粒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1条件包括:
周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3%,所述表面的温度为-8.0℃。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1粒径为95μm。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1粒径为64μ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89353 | 2020-05-22 | ||
JP2020-089353 | 2020-05-22 | ||
PCT/JP2021/019480 WO2021235557A1 (ja) | 2020-05-22 | 2021-05-21 |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52192A true CN115552192A (zh) | 2022-12-30 |
Family
ID=7870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33561.XA Pending CN115552192A (zh) | 2020-05-22 | 2021-05-21 |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制冷剂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38239B2 (zh) |
EP (1) | EP4145064B1 (zh) |
JP (3) | JP7121323B2 (zh) |
CN (1) | CN115552192A (zh) |
CA (1) | CA3178350C (zh) |
WO (1) | WO2021235557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22769A (ja) * | 2009-12-10 | 2011-06-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熱交換器用の伝熱材及び伝熱面の加工方法 |
JP2014214368A (ja) * | 2013-04-26 | 2014-11-17 | 日本パーカライジング株式会社 | 親水化表面処理金属材及び熱交換器 |
CN106662415A (zh) * | 2014-08-07 | 2017-05-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具有表面具备杀菌作用的散热片的热交换器、具有具备杀菌作用的表面的金属构件、利用热交换器的散热片的表面或者金属构件的表面抑制霉菌发生的方法和杀菌方法、以及具有金属构件的电热水器、饮料供应器和饭盒盖 |
JP2018173265A (ja) * | 2017-03-31 | 2018-11-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9002587A (ja) * | 2017-06-12 | 2019-01-1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フィン基材、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78472A (ja) * | 1990-11-13 | 1992-06-25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及び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を塗布した熱交換器 |
JP3714507B2 (ja) * | 1996-08-26 | 2005-11-09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多孔性陽極酸化アルミナ膜の作製方法 |
JP2002071295A (ja) * | 2000-08-30 | 2002-03-08 | Hitachi Ltd | 蒸発器 |
JP3816363B2 (ja) * | 2001-08-28 | 2006-08-30 |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 耐食性に優れる表面処理アルミニウム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6043510A (ja) | 2004-07-30 | 2006-02-16 | Daikin Ind Ltd | 着霜抑制被膜付き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
WO2011096124A1 (ja) * | 2010-02-08 | 2011-08-11 | 住友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ィン・アンド・チューブ式熱交換器 |
JP2012228670A (ja) * | 2011-04-27 | 2012-11-22 | Denso Corp | 撥水性基材、撥水性基材を用いた熱交換器、および撥水性基材の製造方法 |
JP5867325B2 (ja) | 2011-07-12 | 2016-02-2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撥水性基材の製造方法 |
JP2015183926A (ja) * | 2014-03-24 | 2015-10-2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親水化する表面微細構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 |
JP6600809B2 (ja) * | 2015-07-07 | 2019-11-0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基材およびその基材を用いた機器 |
JP6641990B2 (ja) | 2015-12-25 | 2020-02-0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撥水性基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
-
2021
- 2021-05-21 EP EP21809042.1A patent/EP4145064B1/en active Active
- 2021-05-21 WO PCT/JP2021/019480 patent/WO2021235557A1/ja unknown
- 2021-05-21 JP JP2021086175A patent/JP7121323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5-21 CA CA3178350A patent/CA3178350C/en active Active
- 2021-05-21 CN CN202180033561.XA patent/CN115552192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22 JP JP2022045794A patent/JP2022100314A/ja active Pending
- 2022-03-22 JP JP2022045795A patent/JP7397363B2/ja active Active
- 2022-11-02 US US17/979,253 patent/US1203823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22769A (ja) * | 2009-12-10 | 2011-06-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熱交換器用の伝熱材及び伝熱面の加工方法 |
JP2014214368A (ja) * | 2013-04-26 | 2014-11-17 | 日本パーカライジング株式会社 | 親水化表面処理金属材及び熱交換器 |
CN106662415A (zh) * | 2014-08-07 | 2017-05-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具有表面具备杀菌作用的散热片的热交换器、具有具备杀菌作用的表面的金属构件、利用热交换器的散热片的表面或者金属构件的表面抑制霉菌发生的方法和杀菌方法、以及具有金属构件的电热水器、饮料供应器和饭盒盖 |
JP2018173265A (ja) * | 2017-03-31 | 2018-11-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CN110392815A (zh) * | 2017-03-31 | 2019-10-2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
JP2019002587A (ja) * | 2017-06-12 | 2019-01-1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フィン基材、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38239B2 (en) | 2024-07-16 |
CA3178350A1 (en) | 2021-11-25 |
JP7397363B2 (ja) | 2023-12-13 |
CA3178350C (en) | 2023-09-12 |
WO2021235557A1 (ja) | 2021-11-25 |
JP2021185331A (ja) | 2021-12-09 |
EP4145064A4 (en) | 2023-10-04 |
JP2022075882A (ja) | 2022-05-18 |
EP4145064A1 (en) | 2023-03-08 |
US20230063016A1 (en) | 2023-03-02 |
JP2022100314A (ja) | 2022-07-05 |
JP7121323B2 (ja) | 2022-08-18 |
EP4145064B1 (en) | 2024-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92815B (zh) |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 |
AU2014319788B2 (en) | Air conditioner device | |
US20100282455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EP2320151B1 (e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
US9958194B2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with a heating unit for melting frost occurring in a heat exchanger | |
JP6559923B1 (ja) | 空気調和機 | |
US20130299152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 |
US10605546B2 (en) | Heat exchanger | |
US9234706B2 (en) | Cross-fin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1397097A (zh) | 用于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5552192A (zh) |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制冷剂循环装置 | |
JP6552773B1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02071295A (ja) | 蒸発器 | |
EP3594592B1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US11226149B2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14729759A (zh) | 空调机 | |
JP2008256314A (ja) | 冷凍装置 | |
WO2020110301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15523615A (zh) | 一种控制空调器化霜的方法和空调器 | |
KR20050058135A (ko) | 에어컨용 블레이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