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6997B -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6997B
CN115536997B CN202211267740.2A CN202211267740A CN115536997B CN 115536997 B CN115536997 B CN 115536997B CN 202211267740 A CN202211267740 A CN 202211267740A CN 115536997 B CN115536997 B CN 115536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ontmorillonite
nano
packaging container
modified montmorillon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77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6997A (zh
Inventor
王永泉
冯秋锋
王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engfe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engfe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engfe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engfe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77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36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6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36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6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1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magnesium
    • C08K2003/222Magnesia, i.e. magnesium 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4Gas barrier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0Applications used for bott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阻隔塑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产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60‑70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3份的改性填料、0.6‑2.1份的改性蒙脱土、4‑9份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9‑18份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3‑4份的阻隔剂、2‑3份的增容剂,其具有提高PET塑料包装容器的耐热性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阻隔塑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PET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质,因为其实惠的价格、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耐酸碱、耐油等多个突出的性能,使其在塑料行业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具有五大工程塑料之一的地位。PET因为优异的性能,可加工成电器零部件、薄膜、塑料瓶等多种产品,其中以PET为主要材质的塑料包装容器在塑料瓶的市场里占很大的一部分,常用于灌装饮料、水、药品、化学试剂等,用途及其的广泛。
PET塑料包装容器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PET的耐热性能较差,当灌装的液体温度较高时,或是灌装的化学试剂由于外界因素发生放热反应时,PET会因为无法承受高温而发生形变,体积逐渐变小,导致塑料包装容器内的液体或化学试剂会溢出,无法很好的保存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PET塑料包装容器的耐热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产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60-70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3份的改性填料、0.6-2.1份的改性蒙脱土、4-9份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9-18份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3-4份的阻隔剂、2-3份的增容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结构相近,因此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将两者共混,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内的萘环可以使分子链的刚性增大,从而可以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提高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还可以提高阻隔性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有机蒙脱土共混,能够使产品的阻隔性能、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共混,由于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的耐高温性能,两者共混后能够提高整体的耐热性能,而通过增容剂能够提高两者的相容性,相容性越高,则共混后的耐热性则越好,并且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的强度高、吸水率低,能够提高容器的阻隔性能。
优选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1:0.15-0.25:0.08-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不同时,三者的相容性也不同,而当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加入量过多时,不能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完全相容,反而会导致耐热性、阻隔性、力学性能等性能下降,所以本申请提出一种质量比,使得产品的性能较优。
优选的,所述改性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镁、改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改性剂包括KH-550、KH-560、KH-570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纳米二氧化硅,能够提高PET的结晶速率,并且提高成型后塑料容器的力学性能,但纳米二氧化硅与聚合物的结合强度较低,而加入纳米氧化镁能够有效改善纳米二氧化硅与聚合物的结合强度,并且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可以有效降低塑料容器的透水性能和阻燃性能,从而提高耐热性能,提高容器的阻隔性能;KH-550、KH-560、KH-570均为硅烷偶联剂,加入可以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的分散性能,并且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的疏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阻隔性能。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镁、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3-0.5:0.1-0.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镁、改性剂的质量比不同时,对产品的耐热性能、阻隔性能、力学性能等性能的提升效果也不同,本申请提出一种最佳的质量比,使产品具有较好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产品还包括3-11份的聚碳酸酯,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0.05-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碳酸酯有着较高的热形变温度,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碳酸酯共婚后,产品的热形变温度也会变高,并且聚碳酸酯还能够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使拉伸性能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所提高,但两者的比例需要控制在相容性较好的范围内,才能更好的提高产品性能,所以本申请还提出一种两者的质量比,使产品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改性蒙脱土的质量比为1:0.01-0.03,所述改性蒙脱土包括蒙脱土、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蒙脱土、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4-0.06:0.1-0.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能对蒙脱土层间的钠离子进行置换,通过阳离子交换成功进入蒙脱土的层间,将蒙脱土原本的土片层被置换出来,使层间距增大,使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均匀分布在蒙脱土的层间,从而增加产品的气阻隔性能;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双苯环的异氰酸酯,分子量较大,对蒙脱土有明显的扩层效果,并且能够对蒙脱土的侧羟基进行修饰,提高蒙脱土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苯环为刚性结构,还可以提高蒙脱土的热稳定性,经过改性的蒙脱土在于聚合物混合,则可以提高产品的耐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计量准确的蒙脱土加入于其十倍质量的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计量准确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然后持续搅拌2-3h,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取下层混合物,将分离出的混合物于100-110℃下烘干2-3h,烘干后进行研磨和分筛,制得一次改性蒙脱土;
步骤2:将一次改性蒙脱土加入于其五倍质量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加入计量准确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通入氮气并于80-90℃下持续搅拌1-2h,结束后进行抽滤,然后于100-110℃下烘干2-3h,得改性蒙脱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用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对蒙脱土进行第一次改性,使蒙脱土具有足够的层间距,然后在通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进行二次改性,控制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加入量后,可以使第一次改性置换进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影响减少,对蒙脱土依然有较好的扩层效果。
优选的,所述增容剂包括PP-g-MAH、PE-g-MI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增容剂为PP-g-MAH、PE-g-MI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均能够降低两相界面张力,增加界面作用力,使得分散相形成层状的稳定结构;PP-g-MAH可以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g-MI可以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之间的相容性,两者一起使用可以使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对产品的耐热性能和阻隔性能提高的效果增加,而增容剂的加入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阻隔剂包括蓝光阻隔剂BL3和光稳定剂BTA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蓝光阻隔剂BL3和光稳定剂BTA能够提高产品的抗紫外性能,减少光能传递至产品内部的热量,减少容器内液体所受到的热量,并且还可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共混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内的萘环可以使分子链的刚性增大,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的耐热性能好、吸水率低,三者共混可以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而通过增容剂能够提高两者的相容性,相容性越高,则共混后的耐热性则越好,其他性能的提高效果也会更好,使产品性能更加。
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作为改性填料,两者共混后,纳米氧化镁能够有效改善纳米二氧化硅与聚合物的结合强度,而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提高成型后塑料容器的力学性能、透水性能和阻燃性能,从而提高耐热性能,加入改性剂还可以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的分散性能,并且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的疏水性,从而使产品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3、本申请中优选采用经过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对蒙脱土进行两次改性后的改性蒙脱土,不仅增加蒙脱土的层间距,从而提高产品的气阻隔性能,并且能够对蒙脱土的侧羟基进行修饰,提高蒙脱土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通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苯环为刚性结构,还可以提高蒙脱土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耐热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例
制备例1
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0.0877kg的蒙脱土和0.877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5min,转速200r/min,然后加入0.0035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然后持续搅拌3h,转速400r/min,然后通过离心过滤机进行离心分离,取下层混合物,将分离出的混合物于100℃下烘干3h,烘干后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然后使用200目的筛网进行分筛,制得一次改性蒙脱土;
步骤2:将一次改性蒙脱土和其五倍质量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搅拌器中,然后加入0.0088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通入氮气并于85℃下持续搅拌2h,结束后进行通过真空抽滤机进行抽滤,然后于110℃下烘干3h,得改性蒙脱土。
制备例2
制备例2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1中加入的0.0877kg的蒙脱土、0.877kg的去离子水、0.0035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改为加入0.0862kg的蒙脱土、0.862kg的去离子水、0.0051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将步骤2中加入的0.0088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为加入0.0086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制备例3
制备例3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1中加入的0.0877kg的蒙脱土、0.877kg的去离子水、0.0035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改为加入0.087kg的蒙脱土、0.87kg的去离子水、0.0052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将步骤2中加入的0.0088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为加入0.0087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制备例4
制备例4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1中加入的0.0877kg的蒙脱土、0.877kg的去离子水、0.0035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改为加入0.08kg的蒙脱土、0.8kg的去离子水、0.004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将步骤2中加入的0.0088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为加入0.016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制备例5
制备例5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将步骤1中加入的0.0877kg的蒙脱土、0.877kg的去离子水、0.0035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改为加入0.083kg的蒙脱土、0.83kg的去离子水、0.0042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将步骤2中加入的0.0088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为加入0.0125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制备例6
制备例6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0.096kg的蒙脱土和0.96kg的去离子水加入搅拌器中,混合搅拌5min,转速200r/min,然后加入0.0038kg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然后持续搅拌3h,转速400r/min,然后通过离心过滤机进行离心分离,取下层混合物,将分离出的混合物于100℃下烘干3h,烘干后通过研磨机进行研磨,然后使用200目的筛网进行分筛,然后于110℃下烘干3h,得改性蒙脱土。
制备例7
制备例7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0.091kg的蒙脱土和0.455kg的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搅拌器中,然后加入0.009kg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通入氮气并于85℃下持续搅拌2h,结束后进行通过真空抽滤机进行抽滤,然后于110℃下烘干3h,得改性蒙脱土。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24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45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材料的前处理,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于130℃的烘箱中干燥12h,将PP-g-MAH、PE-g-MI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步骤2: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镁、KH-550、改性蒙脱土、蓝光阻隔剂BL3、光稳定剂BTA、PP-g-MAH、PE-g-MI于300℃的熔融挤出机内熔融挤出,螺杆转速60r/min,挤出后于水中进行冷却,然后送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制得母粒;
步骤3:将母粒加入注射机中后,将母粒熔融射入瓶坯模具内,进行瓶坯的注塑成型,射胶温度为290℃,瓶坯成型后的质量为40g,将瓶坯放入包装容器模具中,合模后进行吹塑成型,吹塑压力为20MPa,吹塑温度为25℃,时间3min,制得产品。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24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45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15kg的聚碳酸酯;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材料的前处理,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聚碳酸酯于130℃的烘箱中干燥12h,将PP-g-MAH、PE-g-MI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步骤2: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镁、KH-550、改性蒙脱土、蓝光阻隔剂BL3、光稳定剂BTA、PP-g-MAH、PE-g-MI于300℃的熔融挤出机内熔融挤出,螺杆转速60r/min,挤出后于水中进行冷却,然后送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制得母粒;
步骤3:将母粒加入注射机中后,将母粒熔融射入瓶坯模具内,进行瓶坯的注塑成型,射胶温度为290℃,瓶坯成型后的质量为40g,将瓶坯放入包装容器模具中,合模后进行吹塑成型,吹塑压力为20MPa,吹塑温度为25℃,时间3min,制得产品。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24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45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45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24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45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24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75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24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36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9
实施例9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0937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469kg的纳米氧化镁、0.0094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4kg的纳米氧化镁、0.01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088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5kg的纳米氧化镁、0.027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094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7kg的纳米氧化镁、0.019kg的KH-550、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13
实施例1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094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7kg的纳米氧化镁、0.019kg的KH-550、0.1kg制备例2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14
实施例14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094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7kg的纳米氧化镁、0.019kg的KH-550、0.1kg制备例3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15
实施例1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094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7kg的纳米氧化镁、0.019kg的KH-550、0.1kg制备例4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实施例16
实施例16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3k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0.094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7kg的纳米氧化镁、0.019kg的KH-550、0.1kg制备例5中的改性蒙脱土、0.3kg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0.6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0.075kg的蓝光阻隔剂BL3、0.075kg的光稳定剂BTA、0.075kg的PP-g-MAH、0.075kg的PE-g-MI、0.3kg的聚碳酸酯。
对比例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加入的0.15kg的聚碳酸酯改为加入0.05kg的聚碳酸酯。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加入的0.15kg的聚碳酸酯改为加入0.6kg的聚碳酸酯。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未添加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未添加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加入的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改为加入0.136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14kg的KH-550。
对比例6
对比例6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加入的0.1071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21kg的纳米氧化镁、0.0108kg的KH-550改为加入0.115kg的纳米二氧化硅、0.035kg的纳米氧化镁。
对比例7
对比例7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加入的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改为加入0.1kg制备例6中的改性蒙脱土。
对比例8
对比例8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加入的0.1kg制备例1中的改性蒙脱土改为加入0.1kg制备例7中的改性蒙脱土。
检测方法
1、热分解温度:根据GB/T33047.1-2016《塑料聚合物热重法(TG)第1部分:通则》,使用DSC差示扫描热量仪对实施例1-16和对比例1-8进行热分解温度的测试。
2、水气透过量:根据GB/T16928-1997《包装材料试验方法透湿率》,使用恒温恒湿箱对实施例1-16和对比例1-8进行水气透过量的测试。
3、氧气透过量:根据GB/T31354-2014《包装件和容器氧气透过性测试方法库仑计检测法》,使用氧气透过率测试仪对实施例1-16和对比例1-8进行热分解温度的测试。
4、抗冲击强度:根据GB/T40440-2021《塑料制品抗冲击改性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BS、AEPDS和ASA)挤出板材要求和试验方法》,使用冲击试验机对实施例1-16和对比例1-8进行抗冲击强度的测试。
表1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性能测试
表2实施例5-8和对比例3-4的性能测试
表3实施例9-12和对比例5-6的性能测试
表4实施例13-16和对比例7-8的性能测试
结合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加入聚碳酸酯后,产品的热分解温度、水气透过量、氧气透过量、抗冲击强度均有显著的提升,并且加入的聚碳酸酯的量不同,影响也不同,加入过少,对产品的热分解温度、水气透过量、氧气透过量、抗冲击强度的提升过小,若加入的聚碳酸酯过多,不能完全相容,反而会导致产品的热分解温度、水气透过量、氧气透过量、抗冲击强度下降,所以结合综合考虑,实施例4的产品性能较佳。
结合实施例5-8和对比例3-4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加入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产品的热分解温度、水气透过量、氧气透过量、抗冲击强度均有提升,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的加入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相容性变差,反而使产品性能下降,而单独使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己二酰间苯二甲胺,所制备的产品性能明显要低于两者结合后所制备的产品的性能,所以结合综合考虑,实施例8的产品性能较佳。
结合实施例9-12和对比例5-6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作为改性填料,产品的热分解温度、水气透过量、氧气透过量、抗冲击强度均有提升,并且加入改性剂后,使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分散的更均匀后,对产品性能的提升效果也有增加,但加入过多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镁容易分散不均匀,反而影响产品性能,所以结合综合考虑,实施例12的产品性能较佳。
结合实施例13-16和对比例7-8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加入改性蒙脱土后,产品的热分解温度、水气透过量、氧气透过量、抗冲击强度均有提升,而改性蒙脱土中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入的量不同,对产品的影响也不同,适当的添加量才能将改性蒙脱土的性能调整为最佳,从而使改性蒙脱土能最大性能的将产品进行改善,所以结合综合考虑,实施例16的产品性能最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3)

1.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60-70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2-3份的改性填料、0.6-2.1份的改性蒙脱土、4-9份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9-18份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3-4份的阻隔剂、2-3份的增容剂及3-11份的聚碳酸酯;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1:0.15-0.25:0.08-0.12;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碳酸酯的质量比为1:0.05-0.15;
所述改性填料为平均粒径19nm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镁、改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改性剂包括KH-550、KH-560、KH-570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镁、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3-0.5:0.1-0.3;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改性蒙脱土的质量比为1:0.01-0.03,所述改性蒙脱土包括蒙脱土、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蒙脱土、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4-0.06:0.1-0.2;
所述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计量准确的蒙脱土加入于其十倍质量的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计量准确的十八烷基三苯基溴化膦,然后持续搅拌2-3h,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取下层混合物,将分离出的混合物于100-110℃下烘干2-3h,烘干后进行研磨和分筛,制得一次改性蒙脱土;
步骤2:将一次改性蒙脱土加入于其五倍质量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加入计量准确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通入氮气并于80-90℃下持续搅拌1-2h,结束后进行抽滤,然后于100-110℃下烘干2-3h,得改性蒙脱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剂包括PP-g-MAH、PE-g-MI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剂包括蓝光阻隔剂BL3和光稳定剂BTA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CN202211267740.2A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Active CN115536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7740.2A CN115536997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7740.2A CN115536997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6997A CN115536997A (zh) 2022-12-30
CN115536997B true CN115536997B (zh) 2023-12-01

Family

ID=84735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7740.2A Active CN115536997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36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0945A (zh) * 2023-12-15 2024-03-15 佛山华新恒丰聚酯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隔塑料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2519A (zh) * 2004-02-12 2007-04-04 瓦尔斯帕供应公司 具有隔离性能的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2429A (zh) * 2011-10-24 2012-03-21 广州市信联智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阻隔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2432985A (zh) * 2011-10-11 2012-05-02 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et-有机插层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694064A (zh) * 2014-11-27 2015-06-10 上海鹤城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蒙脱土改性废旧聚氨酯回收产物制备聚氨酯胶黏剂的方法
CN109467895A (zh) * 2018-12-05 2019-03-15 常州瑞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隔pe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2519A (zh) * 2004-02-12 2007-04-04 瓦尔斯帕供应公司 具有隔离性能的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985A (zh) * 2011-10-11 2012-05-02 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et-有机插层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82429A (zh) * 2011-10-24 2012-03-21 广州市信联智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阻隔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4694064A (zh) * 2014-11-27 2015-06-10 上海鹤城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蒙脱土改性废旧聚氨酯回收产物制备聚氨酯胶黏剂的方法
CN109467895A (zh) * 2018-12-05 2019-03-15 常州瑞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隔pe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6997A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36997B (zh) 一种共混型阻隔塑料包装容器
CN102816320B (zh) 光学薄膜用聚酯切片的制备方法
WO2013088728A1 (ja) 耐熱食品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20145875A (ko) 무광택 pe 재료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과 응용
US20230227617A1 (en)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lloy having talc
CN113549323B (zh) 一种高强度高流动低翘曲长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
CN103030891A (zh) 一种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94689A (zh) 一种高流动性注塑拼接地板pvc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1023A (zh) 一种可激光焊接改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07395B (zh) 一种耐腐蚀的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57575A (zh) 一种聚丙烯无卤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74025B (zh) 一种无填充低收缩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9592A (zh) 一种高表面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512801B1 (en) Polymer nanocomposite comprisin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inforced with an intercalated phyllosilicate
CN106987102A (zh) 一种可用于电器外壳的耐热耐冲击低浮纤短纤增强pbt/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1389A (zh) 一种低成本、高流动且耐磨的pa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36945A (zh) 一种用于吹塑成型的低熔指透明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5600B (zh) 一种高反射低透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758A (zh) 一种耐水解抗老化的pet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4467B (zh) 反应挤出生产双组份接枝改性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272A (zh) 一种高淀粉填充的hdpe吹膜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273A (zh) 一种高淀粉填充的hdpe吹膜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95116B (zh) 一种用于漆包线线轴材料的再生pp玻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97549B (zh) 一种纳米凹凸棒土共聚peg的快速结晶pet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1889B (zh) 一种高阻隔瓶用粘接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