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6986A - 耐冲击聚酯材料 - Google Patents

耐冲击聚酯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6986A
CN115536986A CN202110880097.XA CN202110880097A CN115536986A CN 115536986 A CN115536986 A CN 115536986A CN 202110880097 A CN202110880097 A CN 202110880097A CN 115536986 A CN115536986 A CN 115536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polyester resin
toughening agent
polyester material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00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德超
曹俊哲
刘岳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 Ya Plast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n Ya Plast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 Ya Plast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an Ya Plast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536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69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8Polyesters modified with higher fatty oils or their acids, or with resins or resin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8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additives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wo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2Heterophasic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 C08L266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ccording to groups C08L7/00 - C08L49/00, or C08L55/00 - C08L57/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66Subst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冲击聚酯材料,其包含:聚酯树脂基材及分散于聚酯树脂基材中的增韧剂与相容剂。增韧剂为聚烯烃弹性体(POE)。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提升增韧剂与聚酯树脂基材之间的兼容性。兼容剂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及聚烯烃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的至少其中之一。兼容剂经配置辅助增韧剂以介于0.5微米至1.5微米之间的粒径尺寸分散至聚酯树脂基材中,以使得耐冲击聚酯材料具有不小于20kg‑cm/cm的一耐冲击强度。借此,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impact strength)能被大幅地提升,从而提升所述聚酯材料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耐冲击聚酯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冲击聚酯材料。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现有技术大部分是采用直接聚合法或添加改质法。
直接聚合法是于组成物中导入多元醇等长碳链段,并且直接聚合聚酯弹性体。然而,直接聚合法的制造成本较高,并且制造出来的材料刚性较低,该材料无法兼具韧性及刚性的需求。
添加改质法是在聚酯材料中添加改质剂,例如:以压克力弹性体或聚酯弹性体作为耐冲击改质剂。然而,该些弹性体的本质韧性较低,因此,该些弹性体对于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的提升效果有限。大量添加该些弹性体虽然能提升耐冲击强度,但是其会提升制造成本。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冲击聚酯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冲击聚酯材料,其包括:一聚酯树脂基材;一增韧剂,其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其中,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弹性体(POE);以及一兼容剂,其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并且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提升所述增韧剂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之间的兼容性;其中,所述兼容剂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及聚烯烃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所述增韧剂以介于0.5微米至1.5微米之间的粒径尺寸分散至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以使得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具有不小于20kg-cm/cm的一耐冲击强度。
优选地,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酯树脂基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70wt.%至95wt.%之间,所述增韧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wt.%至15wt.%之间,并且所述兼容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15wt.%之间。
优选地,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酯树脂基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70wt.%至90wt.%之间,所述增韧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7wt.%至10wt.%之间,并且所述兼容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5wt.%之间。
优选地,所述增韧剂的所述含量范围不小于所述兼容剂的所述含量范围,并且所述增韧剂与所述兼容剂的一重量比例范围介于1:1至4:1之间。
优选地,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进一步包括: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的一抗氧化剂及一滑剂;其中,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总重为100wt.%,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1wt.%至1.0wt.%之间,并且所述滑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1wt.%至1.0wt.%之间。
优选地,所述增韧剂的分子结构全部为聚烯烃弹性体(POE),所述兼容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主链及侧链、且所述主链为聚烯烃弹性体(POE)。
优选地,所述相容剂进一步限定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所述兼容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主链及与所述主链熔融接枝的侧链,所述主链为聚烯烃弹性体(POE)、且所述侧链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能于一混练过程中产生开环反应(ring cleavage),并且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环氧基能于所述开环反应后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分子结构中的酯基(estergroup)进行化学反应,以使得所述增韧剂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
优选地,所述聚酯树脂基材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数,并且所述增韧剂具有一第二熔融指数;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基材的所述第一熔融指数是介于55g/10min至65g/10min之间,并且所述增韧剂的所述第二熔融指数是介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的所述第一熔融指数的75%至125%之间。
优选地,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为一连续相,所述增韧剂为分散在所述连续相中的一分散相;其中,所述分散相与所述连续相彼此作用,以使得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材料表面形成有一海岛结构。
优选地,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符合以下条件的至少其中之一:(i)具有介于20~50kg-cm/cm的一耐冲击强度;(ii)具有介于1.15~1.30g/cm3的一密度;(iii)具有介于38~50MPa的一拉伸强度;(iv)具有介于65~75MPa的一弯曲强度;(v)具有介于1,800~2,200MPa的一弯曲模数;(vi)具有介于55~80℃的一热变形温度;(vii)具有介于0.7~1.0的一收缩率;以及(viii)具有HB等级的一塑料可燃性标准UL94。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能通过“增韧剂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弹性体(POE)”、“兼容剂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并且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提升所述增韧剂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之间的兼容性;其中,所述兼容剂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及聚烯烃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所述增韧剂以介于0.5微米至1.5微米之间的粒径尺寸分散至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的技术方案,以使得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impact strength)能被大幅地提升,从而提升所述聚酯材料的应用价值。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耐冲击聚酯材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耐冲击聚酯材料]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并且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包含有一聚酯树脂基材1、一增韧剂2(或称耐冲击改质剂)、及一相容剂(图未标号)。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升增韧剂2与聚酯树脂基材1之间的兼容性、及提升增韧剂2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的分散性。借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耐冲击聚酯材料100能具有相对高的耐冲击强度(impact strength)。举例来说,一般的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不大于5kg-cm/cm。相对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耐冲击聚酯材料100的耐冲击强度能被大幅地提升至不小于20kg-cm/cm、且优选介于30kg-cm/cm至48kg-cm/cm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可以取代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PC)、及聚丙烯(PP)等塑料材料应用于具有高耐冲击需求的射出件或押出件,例如:行李箱、安全帽、电子机壳、食品盛盘、电子与车用装饰膜…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为耐冲击聚酯材料100的基质材料。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是由二元酸与二元醇或其衍生物通过缩合聚合反应而获得的高分子聚合物。也就是说,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为聚酯材料。优选地,所述聚酯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特优选地,所述聚酯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
在含量范围方面,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的总重,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的含量范围优选是介于70wt.%至95wt.%之间、且特优选是介于70wt.%至90wt.%之间。需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材」或「基质材料」,是指在组成物中含量占据至少一半以上的材料。
上述形成聚酯材料中的二元酸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联苯甲酸、二苯基乙烷二羧酸、二苯基砜二羧酸、蒽-2,6-二羧酸、1,3-环戊烷二甲酸、1,3-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酸、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丁二酸、3,3-丁二酸二乙酯、戊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三甲基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癸二酸、辛二酸、及十二烷二酸中的至少其中一种。优选地,所述二元酸为对苯二甲酸。
再者,上述形成聚酯材料中的二元醇为乙二醇、丙二醇、六亚甲二醇、新戊二醇、1,2-环己二甲醇、1,4-环己二甲醇、1,10-癸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及2,2-双(4-羟苯基)丙烷或双(4-羟苯)砜中的至少其中一种。优选地,所述二元醇为乙二醇。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为了使得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能具有高的耐冲击强度,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添加有所述增韧剂2(或称耐冲击改质剂),并且所述增韧剂2是分散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在材料种类方面,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elastomer,POE),或称聚烯烃热塑弹性体(polyolefi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所述增韧剂2分散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能用以提升聚酯材料100的耐冲击强度。
在含量范围方面,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的总重,所述增韧剂2的含量范围优选是介于5wt.%至15wt.%之间、且特优选是介于7wt.%至10wt.%之间。
根据上述配置,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能借由增韧剂2的添加而具有高的耐冲击强度。若所述增韧剂2的含量低于上述含量范围的下限值,则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将无法具有足够的耐冲击强度,而无法应用于具有高耐冲击需求的产品上。反之,若所述增韧剂2的含量高于上述含量范围的上限值,则所述增韧剂2将无法均匀地分散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而发生聚集或析出现象,从而可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成形效果、且也可能会影响耐冲击强度的表现。
从另一个角度说,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升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以使得聚酯材料同时具有高的耐冲击强度、高的刚性、及低的材料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耐冲击聚酯材料100是采用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POE)作为增韧剂(或称耐冲击改质剂)。
相对于压克力弹性体或聚酯弹性体而言,聚烯烃弹性体具有较佳的本质韧性及较低的材料价格,因此将聚烯烃弹性体应用于提升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具有相当的优势。然而,聚烯烃弹性体与聚酯材料之间的兼容性不佳。若仅是直接以添加改质法将聚烯烃弹性体与聚酯材料混合,聚烯烃弹性体容易团聚,从而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将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
据此,本发明的关键技术在于,通过聚烯烃弹性体与聚酯材料之间的兼容性改质、黏度匹配、及混练分散技术,调整聚烯烃弹性体于聚酯材料中的分散粒径达0.5微米至1.5微米之间、且优选介于0.5微米至1.2微米之间。在此分散粒径下,本发明实施例的耐冲击聚酯材料100能实现高的耐冲击特性。
更具体地说,所述相容剂(图未绘示)是分散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提升增韧剂2与聚酯树脂基材1之间的兼容性。
在材料种类方面,所述兼容剂为聚烯烃弹性体兼容剂。具体而言,所述相容剂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lyolefin elastomer grafted with glycidylmethacrylate,POE-g-GMA)及聚烯烃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polyolefin elastomergrafted with maleic anhydride,POE-g-MAH)的至少其中之一。优选地,所述相容剂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
进一步地说,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所增韧剂2以介于0.5微米至1.5微米之间的粒径尺寸分散至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中,以使得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具有不小于20kg-cm/cm的一耐冲击强度。也就是说,所述兼容剂能使得增韧剂2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的兼容性及分散性被有效地提升,从而使得所述增韧剂2能以较小的粒径尺寸分散至聚酯树脂基材1、且较不容易团聚。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2是以介于0.5微米至1.2微米之间的粒径尺寸分散至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中,并且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具有介于28kg-cm/cm至50kg-cm/cm的所述耐冲击强度、且特优选介于30kg-cm/cm至45kg-cm/cm。
在含量范围方面,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的总重,所述相容剂的含量范围优选是介于5wt.%至15wt.%之间。
根据上述配置,所述兼容剂能良好的辅助所增韧剂2以较小的粒径尺寸分散至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中。若所述相容剂的含量低于上述含量范围的下限值,则所述兼容剂无法良好的辅助所增韧剂2以较小的粒径尺寸分散至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中,所述兼容剂所能提供的辅助效果不佳。反之,若所述相容剂的含量高于于上述含量范围的上限值,则所述兼容剂可能会影响聚酯材料的成形效果,且可能发生聚集或析出现象。
进一步地说,所述增韧剂2的含量范围与兼容剂的含量范围具有一匹配关系。具体来说,所述增韧剂2的含量范围不小于所述相容剂的含量范围。再者,所述增韧剂2与兼容剂之间的一重量比例范围优选是介于1:1至4:1之间、且特优选是1:1至2:1之间。
在添加剂方面,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进一步包含: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中的一抗氧化剂及一滑剂。其中,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总重为100wt.%,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1wt.%至1.0wt.%之间,并且所述滑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1wt.%至1.0wt.%之间。
在材料种类方面,所述抗氧化剂是选自由酚类抗氧化剂、亚磷酸类抗氧化剂、及受阻酚类抗氧剂,所组成的材料群组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且所述滑剂是选自由二氧化硅、硬脂酸、聚乙烯蜡、硬脂酸盐类、脂肪酸酯类、及复合型滑剂,所组成的材料群组的至少其中之一,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在用途方面,所述抗氧化剂是用来提升聚酯材料100的抗氧化能力,并且所述滑剂是用来降低聚酯材料100表面的摩擦系数或沾黏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2的分子结构全部为聚烯烃弹性体(POE)。所述兼容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主链(main chain)及侧链(side chain),并且所述主链为聚烯烃弹性体(POE)。借此,所述兼容剂能通过其主链而与增韧剂2具有极佳的兼容性(因分子结构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容剂更进一步限定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所述兼容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主链及与所述主链熔融接枝的侧链,所述主链为聚烯烃弹性体(POE),并且所述侧链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
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能于一混练过程中产生开环反应(ring cleavage),并且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环氧基(epoxy)能于所述开环反应后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分子结构中的酯基(ester group)进行化学反应,以使得所述增韧剂2更均匀地分散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所述增韧剂2(POE)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的分散性,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可以例如是先通过押出造粒的方式形成为聚酯母粒,以使得所述增韧剂2于聚酯材料中进行第一次分散。接着,所述聚酯母粒再通过射出成型或押出成型的方式成型为诸如射出件或押出件的成型品,以使得所述增韧剂2于聚酯材料中进行第二次分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所述增韧剂2(POE)于聚酯树脂基材1中的分散性及兼容性,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的熔融指数与增韧剂2的熔融指数具有一匹配关系。
具体而言,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PET)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数,并且所述增韧剂2(POE)具有一第二熔融指数。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的所述第一熔融指数是介于55g/10min至65g/10min之间,并且所述增韧剂2的所述第二熔融指数是介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的所述第一熔融指数的75%至125%之间、且优选介于80%至120%之间。举例来说,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的所述第一熔融指数约为60g/10min,并且所述增韧剂2(POE)的所述第二熔融指数约为50g/10min。
需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的“熔融指数”(英文:melt flow index,简称MI),亦可以称为熔体流动速率(MFR)。熔融指数是指聚合物熔体在一定温度及一定负荷下,聚合物熔体每十分钟通过标准口模(2.095mm)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聚酯树脂基材1为一连续相,所述增韧剂2为分散在所述连续相中的一分散相。其中,所述分散相与所述连续相彼此作用,以使得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材料表面形成有一海岛结构(island structure)。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海岛结构”是指,两种高分子聚合物(聚酯树脂基材1及增韧剂2)彼此之间的兼容性差。两种高分子聚合物彼此共混后形成一非均相体系,分散相是分散在连续相中,就像小岛分散在海洋中一样。利用海岛结构两相作用的机理,可以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改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能通过射出成型或押出成型的方式成型为诸如射出件或押出件的成型品,例如:行李箱、安全帽、电子机壳、食品盛盘、电子与车用装饰膜…等。一般来说,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在通过射出成型或押出成型后,具有介于800微米至4,000微米的一厚度。
根据上述配置,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100具有优异的物化特性。具体而言,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符合以下条件的至少其中之一:(i)所述聚酯材料具有介于20~50kg-cm/cm的一耐冲击强度(impact strength);(ii)所述聚酯材料具有介于1.15~1.30g/cm3的一密度(density);(iii)所述聚酯材料具有介于38~50MPa的一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iv)所述聚酯材料具有介于65~75MPa的一弯曲强度(bending strength);(v)所述聚酯材料具有介于1,800~2,200MPa的一弯曲模数(bending modulus);(vi)所述聚酯材料具有介于55~80℃的一热变形温度(heat distortion temperature,HDT);(vii)所述聚酯材料具有介于0.7~1.0的一收缩率(shrinkage);以及(viii)所述聚酯材料具有HB等级的一塑料可燃性标准UL94(plastic flammability standard UL94)。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能通过“增韧剂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弹性体(POE)”、“兼容剂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并且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提升所述增韧剂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之间的兼容性;其中,所述兼容剂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及聚烯烃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所述增韧剂以介于0.5微米至1.5微米之间的粒径尺寸分散至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的技术方案,以使得聚酯材料的耐冲击强度(impact strength)能被大幅地提升,从而提升所述聚酯材料的应用价值。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包括:
一聚酯树脂基材;
一增韧剂,其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其中,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弹性体;以及
一兼容剂,其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并且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提升所述增韧剂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之间的兼容性;其中,所述兼容剂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聚烯烃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的至少其中之一;
其中,所述兼容剂经配置辅助所述增韧剂以介于0.5微米至1.5微米之间的粒径尺寸分散至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以使得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具有不小于20kg-cm/cm的一耐冲击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酯树脂基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70wt.%至95wt.%之间,所述增韧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5wt.%至15wt.%之间,并且所述兼容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15wt.%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酯树脂基材的含量范围是介于70wt.%至90wt.%之间,所述增韧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7wt.%至10wt.%之间,并且所述兼容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2wt.%至5wt.%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的所述含量范围不小于所述兼容剂的所述含量范围,并且所述增韧剂与所述兼容剂的重量比例范围是介于1:1至4: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进一步包括: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的一抗氧化剂及一滑剂;其中,基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总重为100wt.%,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1wt.%至1.0wt.%之间,并且所述滑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1wt.%至1.0wt.%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的分子结构全部为聚烯烃弹性体,所述兼容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主链及侧链、且所述主链为聚烯烃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容剂进一步限定为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所述兼容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主链及与所述主链熔融接枝的侧链,所述主链为聚烯烃弹性体、且所述侧链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能于一混练过程中产生开环反应,并且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环氧基能于所述开环反应后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分子结构中的酯基进行化学反应,以使得所述增韧剂分散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具有一第一熔融指数,并且所述增韧剂具有一第二熔融指数;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基材的所述第一熔融指数是介于55g/10min至65g/10min之间,并且所述增韧剂的所述第二熔融指数是介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的所述第一熔融指数的75%至12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基材为一连续相,所述增韧剂为分散在所述连续相中的一分散相;其中,所述分散相与所述连续相彼此作用,以使得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的材料表面形成有一海岛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耐冲击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冲击聚酯材料符合以下条件的至少其中之一:
(i)具有介于20~50kg-cm/cm的一耐冲击强度;
(ii)具有介于1.15~1.30g/cm3的一密度;
(iii)具有介于38~50MPa的一拉伸强度;
(iv)具有介于65~75MPa的一弯曲强度;
(v)具有介于1,800~2,200MPa的一弯曲模数;
(vi)具有介于55~80℃的一热变形温度;
(vii)具有介于0.7~1.0的一收缩率;以及
(viii)具有HB等级的一塑料可燃性标准UL94。
CN202110880097.XA 2021-06-30 2021-08-02 耐冲击聚酯材料 Pending CN1155369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3909 2021-06-30
TW110123909A TWI771087B (zh) 2021-06-30 2021-06-30 耐衝擊聚酯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6986A true CN115536986A (zh) 2022-12-30

Family

ID=83439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0097.XA Pending CN115536986A (zh) 2021-06-30 2021-08-02 耐冲击聚酯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2610A1 (zh)
JP (1) JP2023004814A (zh)
CN (1) CN115536986A (zh)
TW (1) TWI77108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2435A (zh) * 2010-08-30 2012-03-21 陈金福 生质复合材料组成物及其发泡方法
CN103525041A (zh) * 2012-07-03 2014-01-22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改善冲击韧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1489A (zh) * 2014-10-12 2015-08-26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增韧增强抗老化ptt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5317A (zh) * 2015-11-18 2016-02-03 东莞市万江明冠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低温pbt导散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300556A (zh) * 2020-11-10 2021-02-02 山东星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再生pc/pet合金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7141A (ja) * 1992-04-13 1993-11-02 Tonen Corp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H08142204A (ja) * 1994-11-16 1996-06-04 Sekisui Chem Co Ltd エラストマー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1031774A (ja) * 1999-07-21 2001-02-06 Daicel Chem Ind Ltd 透過型光散乱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18998C (zh) * 2002-12-31 2005-09-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TE417078T1 (de) * 2003-05-02 2008-12-15 Toray Industries Polyesterharzzusammensetzung
JP2007284616A (ja) * 2006-04-19 2007-11-01 Nippon Steel Corp 金属板被覆用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樹脂フィルム被覆金属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69539B (zh) * 2020-04-15 2022-03-11 南京越升挤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et挤出发泡的扩链剂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2435A (zh) * 2010-08-30 2012-03-21 陈金福 生质复合材料组成物及其发泡方法
CN103525041A (zh) * 2012-07-03 2014-01-22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改善冲击韧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1489A (zh) * 2014-10-12 2015-08-26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增韧增强抗老化ptt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5317A (zh) * 2015-11-18 2016-02-03 东莞市万江明冠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低温pbt导散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300556A (zh) * 2020-11-10 2021-02-02 山东星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再生pc/pet合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1087B (zh) 2022-07-11
US20230002610A1 (en) 2023-01-05
TW202302755A (zh) 2023-01-16
JP2023004814A (ja)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5188B (zh) 使用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工程塑料的改性
CN111801386B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
KR102247304B1 (ko) 높은 나노 성형 결합 강도 및 레이저 직접 구조화 기능을 갖는 엔지니어링 열가소성 조성물
CN1216101C (zh) 增韧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1597423A (zh)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
KR101067141B1 (ko) 친환경 수지 조성물
CN114072464A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
US5091459A (en) Thermoplastic blow moldabl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compositions
CN102134369A (zh) 一种abs/pet/共聚酯三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3959B (zh) 一种聚甲醛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4335A (zh) 生物塑料组合物
CN104910604A (zh) 一种哑光聚碳酸酯苯乙烯类树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36986A (zh) 耐冲击聚酯材料
JP2004161967A (ja)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系ポリエステルの耐熱性シートおよ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H0749468B2 (ja) 改良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造法
KR102251561B1 (ko) 내충격성 및 유동성이 뛰어나고, 치수안정성 및 열노화 특성이 향상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성형품
KR20180079173A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EP2291456B1 (en) Blends of polyesters and abs copolymers
JP4672851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からなる自動車外装部品
KR102297622B1 (ko) 접착력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폴리에스테르계 엘라스토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KR101610130B1 (ko) 자동차 내외장재용 고분자 수지 조성물, 자동차 내외장재용 수지 성형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212966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CN101117431B (zh) 阻燃性超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KR101284654B1 (ko) 친환경 수지 조성물
KR100543896B1 (ko) 폴리에스테르계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