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8076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8076A
CN115528076A CN202211151613.6A CN202211151613A CN115528076A CN 115528076 A CN115528076 A CN 115528076A CN 202211151613 A CN202211151613 A CN 202211151613A CN 115528076 A CN115528076 A CN 115528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oove
display panel
micro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16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佳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16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80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8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8076A/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37648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41859A/ko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659 priority patent/WO202406077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第一折射层包括多个开口和第一槽,第二折射层设置于第一折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并填充多个开口,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第一槽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实体单元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微沟槽设置于相邻两个实体单元之间,第二折射层填充微沟槽并所述实体单元,当喷墨打印形成第二折射层时,利用微沟槽的毛细作用,墨水可通过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形成的通道流动至第一槽靠近显示区的边缘,避免该位置未被墨水流到而导致此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存在金属线断裂风险。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器件因其较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相比具有重量轻巧,广视角,发光效率高等优点。
现有技术中通常借助几何光学,通过在OLED屏体内设置微阵列(Micro-lenspattern,MLP)结构,并通过该MLP结构将OLED屏体发出的较为发散的光汇聚至屏体正上方,以达到提高OLED屏体效率的目的。然而,上述微阵列结构通常需要一道喷墨打印制程(Inkjet printing,IJP)制备而成的平坦层来将其平坦化,以方便后续制程。同时为了防止喷墨过程中墨水的外溢,还需要提前在屏体的周围区域内设置阻挡结构以阻止墨水溢流,如凹槽、挡墙等,但阻挡结构靠近显示区的边缘存在部分位置未流到,导致此位置存在应力集中,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存在金属线断裂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微阵列结构中的凹槽全部挖空时,喷墨打印形成平坦层时墨水流不到的边缘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存在金属线断裂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的多个发光部;
第一折射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层包括呈阵列分布于所述显示区内并与多个所述发光部对应的多个开口、以及分布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第一槽;以及
第二折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射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填充多个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第一槽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实体单元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所述微沟槽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实体单元之间,所述第二折射层填充所述微沟槽并覆盖所述实体单元。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槽包括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多组排列阵列,每一组所述排列阵列包括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实体单元和多个所述微沟槽,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中的多个所述实体单元彼此交错排布,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中的多个微沟槽彼此交错排布。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多组所述排列阵列中的临近所述显示区的一列所述排列阵列中,每一所述微沟槽的尺寸沿靠近所述显示区至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不同组所述排列阵列中的所述实体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实体单元的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槽的底壁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8,每一所述实体单元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一槽的底壁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实体单元的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微米,每一所述实体单元的最大尺寸小于或等于10微米。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排列阵列的组数大于或等于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槽贯穿所述第一折射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槽的深度与所述微沟槽的深度以及所述实体单元的高度相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折射层还包括分布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位于所述第一槽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折射层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二槽内或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微沟槽的深度与所述开口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槽的深度相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弯折区和位于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绑定区通过所述弯折区弯折至所述显示区背部;其中,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覆盖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
触控叠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叠构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绝缘层、第一触控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触控金属层和所述第一折射层,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或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中设置有触控电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实体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微实体单元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子微沟槽,所述子微沟槽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微实体单元之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第一折射层包括分布于显示区的第一槽,通过在第一槽内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实体单元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微沟槽设置于相邻两个实体单元之间,第二折射层填充微沟槽并覆盖实体单元,当喷墨打印形成第二折射层时,利用微沟槽的毛细作用,墨水可通过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形成的通道流动至第一槽靠近显示区的边缘,避免该位置未被墨水流到而导致此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存在金属线断裂风险,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沿A-A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8A~图8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AA、显示区;NA、非显示区;
2、驱动电路层;21、缓冲层;22、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3、平坦化层;24、阳极;3、发光层;31、发光部;4、像素定义层;5、封装层;6、触控叠构;7、第一折射层;8、第二折射层;9、第三槽;
221、有源层;222、栅极绝缘层;223、栅极;224、层间介质层;225、源漏极金属层;
51、第一无机封装层;52、有机封装层;53、第二无机封装层;
61、第一触控金属层;62、第二触控金属层;63、第二绝缘层;
71、开口;72、第一槽;721、实体单元;7211、微实体单元;7212、子微沟槽;722、微沟槽;723、排列阵列;73、第二槽;74、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AA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NA。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1、发光层3、第一折射层7和第二折射层8。所述发光层3设置于所述基板1的一侧,所述发光层3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A中的多个发光部31。所述第一折射层7设置于所述发光层3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层7包括呈阵列分布于所述显示区AA内并与多个所述发光部31对应的多个开口71以及分布于所述非显示区NA内的第一槽72。所述第二折射层8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射层7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并填充多个所述开口71,所述第二折射层8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层7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第一槽7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实体单元721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722,所述微沟槽72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实体单元721之间,所述第二折射层8填充所述微沟槽722并覆盖所述实体单元721。
如背景技术所述,在实施应用过程中,所述第二折射层8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形成,为了阻止墨水溢流至所述显示面板外,通常在所述非显示区NA内设置所述第一槽72,但由于在喷墨打印时,阻挡结构靠近显示区AA的边缘存在部分位置未流到(如图2中位于所述第一槽72的左侧),导致此位置存在应力集中,为了减小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所述显示面板需在所述非显示区NA进行弯折,导致此位置存在金属线断裂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槽72内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实体单元721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722,微沟槽722设置于相邻两个实体单元721之间,第二折射层8填充微沟槽722并覆盖实体单元721,多个所述微沟槽722形成可供墨水流动的流通通道,当喷墨打印形成第二折射层8时,利用微沟槽722的毛细作用,墨水可通过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722形成的通道流动至第一槽72靠近显示区AA的边缘,避免该位置未被墨水流到而导致此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存在金属线断裂风险,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区AA即指所述显示面板中对应进行发光显示的区域,而所述非显示区NA即指处于所述显示区AA周边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AA受到所述非显示区NA的环绕。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所述显示区AA以及所述非显示区NA位置上的限制,所述非显示区NA可以仅存在于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或者任意几侧之外。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2、像素定义层4、阳极24、阴极(图中未示出)、封装层5和触控叠构6,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2设置于所述基板1和所述发光层3之间,所述像素定义层4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2上,所述阳极24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4上,所述像素定义层4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开口71,所述像素开口71暴露出至少部分所述阳极24,所述发光层3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71内,所述阴极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4和所述发光层3上,所述封装层5设置于所述阴极上,用以封装所述发光部31,所述触控叠构6设置于所述封装层5上,所述第一折射层7设置于所述触控叠构6上。
所述驱动电路层2还包括缓冲层21和平坦化层23,所述缓冲层21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2和所述基板1之间、所述平坦化层23覆盖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2,所述像素定义层4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2上。
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缓冲层21上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所述薄膜晶体管器件可以为蚀刻阻挡型、背沟道蚀刻型,或者根据栅极223与有源层221的位置划分为底栅薄膜晶体管器件、顶栅薄膜晶体管器件等结构,具体没有限制。
例如,图2中所示的薄膜晶体管器件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器件,该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有源层221、栅极绝缘层222、栅极223、层间介质层224、源漏极金属层225,所述有源层221设置于所述缓冲层21上,所述栅极绝缘层222设置于所述有源层221上,所述栅极223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222上,所述层间介质层224设置于所述栅极223上,所述源漏极金属层225设置于所述层间介质层224上,所述源漏极金属层225包括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通过贯穿所述层间介质层224和所述栅极绝缘层222的过孔与所述有源层221电连接。
其中,所述封装层5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4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51、有机封装层52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53。所述触控叠构6设置于所述封装层5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所述触控叠构6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绝缘层、第一触控金属层61、第二绝缘层63、第二触控金属层62和所述第一折射层7,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61或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62中设置有触控电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层7为所述触控叠构6的一部分,也即所述第一折射层7复用为所述触控叠构6中的绝缘层,因此,在所述第一折射层7和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62之间无需另外设置一层覆盖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62的绝缘层,能够降低所述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所述触控叠构6可以采用屏上直接触控(Direct cell touch,DOT)方式。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触控叠构6可为互容式或自容式,但不限于此,具体所述触控叠构6的类型和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所述第一折射层7为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二折射层8为高折射层,所述低折射层至少位于所述显示区AA,所述高折射层均从所述显示区AA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NA,所述第二折射层8填充所述第一折射层7的多个所述开口71以形成多个微透镜单元,利用所述第一折射层7和所述第二折射层8之间的折射率差异,使得所述发光部31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折射层7和所述第二折射层8的边界处发生汇聚,以起到聚光作用,提高其对应的所述发光部31的出光效果,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此外,能够使得光线尽可能的从正向出射,改善出射光线的视角。
具体地,所述第一折射层7的折射率可为1.4至1.6,所述第一折射层7的材料可包括具有低折射率的透光有机材料,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和/或Alq3[三(8-羟基喹啉)铝]等。所述第二折射层8的折射率可为1.61至1.8,所述第二折射层8的材料可包括具有高折射率的透光有机材料,如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4,4'-双[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联苯(TPD)、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1,3,5-三[N,N-双(2-甲基苯基)-氨基]苯(o-MTDAB)、1,3,5-三[N,N-双(3-甲基苯基)-氨基]苯(m-MTDAB)、1,3,5-三[N,N-双(4-甲基苯基)氨基]苯(p-MTDAB)、4,4'-双[N,N-双(3-甲基苯基)-氨基]二苯基甲烷(BPPM)、4,4'-二咔唑基-1,1'-联苯(CBP)、4,4',4”-三(N-咔唑)三苯胺(TCTA)、2,2',2”-(1,3,5-苯三基)三-[1-苯基-1H-苯并咪唑](TPBI)和/或3-(4-联苯基)-4-苯基-5-叔丁基苯基-1,2,4-三唑(TAZ)。
所述第二折射层8内还可掺杂ZrO2/TiO2等纳米粒子,用于调整光线的折射方向,进而提升所述发光部31的出射率。
所述第一折射层7还包括分布于所述非显示区NA内的第二槽73,所述第二槽73位于所述第一槽72远离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折射层8填充所述第二槽73,或者,所述第二折射层8的边界截止于所述第二槽73内或所述第二槽73与所述第一槽72之间。
所述第一折射层7位于所述第一槽72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槽73的侧壁之间的部分形成挡墙74,所述第一槽72和所述第二槽73均用于阻止墨水溢流,相较于仅设置有一个槽,多个槽可更精确地控制形成墨水的流动,靠近所述显示区AA设置的所述第一槽72可作为控制所述第二折射层8溢出的主槽,所述第二槽73可作为防止所述第二折射层8在所述第一槽72上方溢出的辅助槽,所述第一槽72和所述第二槽73配合以保证墨水不溢流至所述非显示区NA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非显示区NA包括弯折区BA1和位于所述弯折区BA1远离所述显示区AA一侧的绑定区BA2,所述绑定区BA2通过所述弯折区BA1弯折至所述显示区AA背部,可以减小边框宽度,实现窄边框显示。其中,所述第一槽72和所述第二槽73设置于所述弯折区BA1和所述显示区AA之间。
所述弯折区BA1设置有第三槽9,所述第三槽9贯穿所述层间介质层224、所述栅极绝缘层222和所述缓冲层21,所述平坦化层23填充满所述第三槽9,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弯折区BA1的厚度,从而降低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应力,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弯折特性。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一槽72包括沿远离所述显示区AA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多组排列阵列723,每一组所述排列阵列723由多个所述实体单元721和多个所述微沟槽722依次排布形成,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多个所述实体单元721彼此交错排布,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多个微沟槽722彼此交错排布,以使形成的流动通道蜿蜒排布,呈曲折状,从而使得墨水的流动路径呈现为曲折状,相较于流动路径呈笔直状,能够提升墨水的流动路径长度,降低了墨水的流动速度,进而使得墨水最终流动截止位置更加容易处于所述挡墙74靠近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即使得第二折射层8的边界截止于所述挡墙74靠近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从而降低了所述第二折射层8在喷墨打印阶段溢出的风险,尤其适用于所述显示面板采用窄边框设计的情形。
具体地,考虑到所述第一槽72和所述第二槽73的阻挡作用,所述第一槽7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40微米,所述第二槽7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40微米,所述第一槽72和所述第二槽73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40微米。
在多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临近所述显示区AA的一列所述排列阵列723中,每一所述微沟槽722的尺寸沿靠近所述显示区AA至远离所述显示区AA的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即,所述微沟槽722靠近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的尺寸大于其远离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的尺寸,如此设置的原因在于:由于临近所述显示区AA的位于最前侧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所述微沟槽722能够起到一定引流作用,墨水容易流入所述第一槽72内,此外,远离所述显示区AA的位于较后侧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所述微沟槽722错开,能够起到阻碍流动性墨水流动的限流作用,降低了墨水的流动速度,进一步降低了所述第二折射层8在喷墨打印阶段溢出的风险。此外,由于所述排列阵列723具有毛细作用,墨水沿所述流动通道容易从尺寸较大的所述微沟槽722流至所述第一槽72靠近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即容易流至未被墨水覆盖的所述第一折射层7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723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实体单元721的之间的距离d1与所述第一槽72的底壁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8,每一所述实体单元721的最大尺寸d2与所述第一槽72的底壁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4。
具体地,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723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实体单元721的之间d1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微米,每一所述实体单元721的最大尺寸d2小于或等于10微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毛细效果,所述排列阵列723的组数大于或等于3,还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选择上述排列阵列723中的组数,只要确保有两组相邻设置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多个所述微沟槽722相互错开即可。
每一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所述实体单元721的个数大于或等于3,也就是说,所述实体单元721沿至少三行和至少三列分布,以保证毛细效果。
可选地,所述实体单元721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其中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实体单元721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菱形。
所述微沟槽722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截面方向上的形状可以为倒梯形,这是制程方面的原因所致,所述微沟槽722和所述实体单元721通过一道黄光制程同时制备形成,离所述发光部31越远的地方开口71越窄,越窄的地方刻蚀的越浅,从而就形成了所述微沟槽722的坡度。
对于同一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多个所述实体单元721来说,多个所述实体单元721的尺寸可相同,也可不同;对于不同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多个所述实体单元721来说,多个所述实体单元721的尺寸可相同,也可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沿远离所述显示区AA的方向,不同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所述实体单元721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逐渐减大,如此设置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未被所述第二折射层8覆盖的所述第一折射层7上的位置,主要依靠多组所述排列中的靠近所述显示区AA分布的所述排列阵列723,因此,将所述靠近所述显示区AA分布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所述实体单元721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较大,而远离所述显示区AA分布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所述实体单元721在所述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较小,即可使得靠近所述显示区AA分布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所述微沟槽722的尺寸较大,而远离所述显示区AA分布的所述排列阵列723中的所述微沟槽722的尺寸较小,流动通道中的墨水较容易流入此位置以覆盖所述第一折射层7。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实体单元721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微实体单元7211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子微沟槽7212,所述子微沟槽721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微实体单元7211之间,所述微实体单元7211和所述子微沟槽7212同样具有毛细作用,以对现有技术中的未被所述第二折射层8覆盖的所述第一折射层7上的位置进行补充,其原理可参照上述关于所述实体单元721和所述微沟槽722具有毛细作用的原理,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第一槽72可贯穿所述第一折射层7或者未完全贯穿所述第一折射层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72贯穿所述第一折射层7,以使所述第一槽72对墨水的阻挡效果更佳。当然地,所述第二槽73也可贯穿所述第二折射层8或未完全贯穿所述第一折射层7。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槽72的深度与所述微沟槽722的深度以及所述实体单元721的高度相等,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微沟槽722、所述实体单元721和所述第一槽72均通过同一道化黄光制程制备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微沟槽722、所述实体单元721和所述第一槽72及所述第二槽73均通过同一道黄光制程制备形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微沟槽722的深度与所述开口7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槽72的深度与所述第二槽73的深度相同,即,所述微沟槽722、所述开口71、所述第一槽72和所述第二槽73均通过同一道黄光制程制备形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实体单元721与所述第一折射层7的材料相同,所述实体单元721为凸起。
请参阅图7和图8A~图8D,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一基板1。
具体地,请参阅图8A,所述基板1为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包括聚酰亚胺。
步骤S2,在所述基板1的一侧形成发光层3,所述发光层3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A中的多个发光部31。
具体地,请参阅图8B,所述步骤S2在形成所述发光层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所述基板1上依次形成缓冲层21、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2、平坦化层23、阳极24、像素定义层4。
所述步骤S2在形成所述发光层3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2,在所述像素定义层4和所述发光层3上依次形成阴极、封装层5和触控叠构6。
步骤S3,在所述发光层3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一折射层7,并对所述第一折射层7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位于显示区AA且与所述发光部31对应的多个开口71、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一槽7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槽72内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实体单元721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722,所述微沟槽72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实体单元721之间,所述第二折射层8填充所述微沟槽722并覆盖所述实体单元721。
具体地,请参阅图8C,所述步骤S3还包括形成位于所述非显示区NA的第二槽73,所述第二槽73位于所述第一槽72远离所述显示区AA的一侧,所述第一槽72和所述第二槽73之间设置有挡墙74。
具体地,所述第一折射层7的材料为低折射率材料,所述微沟槽722和所述实体单元721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微沟槽722、所述实体单元721和所述第一槽72及所述第二槽73均通过同一道制程制备形成。
步骤S4,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在所述第一折射层7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打印高折射率材料以形成所述第二折射层8,填充所述微沟槽722并覆盖所述实体单元721。
具体地,请参阅图8D,所述第二折射层8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层7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层8填充所述第二槽73并覆盖所述挡墙74,或者,所述第二折射层8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二槽73和所述第一槽72之间,所述第二折射层8的材料为有机材料,在进行喷墨打印时,有机材料流动并截止于所述第二槽73和所述第一槽7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喷墨打印形成第二折射层8时,利用微沟槽722的毛细作用,墨水可通过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722形成的通道流动至第一槽72靠近显示区AA的边缘,避免该位置未被墨水流到而导致此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存在金属线断裂风险,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纸、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册、GPS等。
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第一折射层包括分布于显示区的第一槽,通过在第一槽内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实体单元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微沟槽设置于相邻两个实体单元之间,第二折射层填充微沟槽并覆盖实体单元,当喷墨打印形成第二折射层时,利用微沟槽的毛细作用,墨水可通过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形成的通道流动至第一槽靠近显示区的边缘,避免该位置未被墨水流到而导致此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存在金属线断裂风险,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寿命。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的多个发光部;
第一折射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层包括呈阵列分布于所述显示区内并与多个所述发光部对应的多个开口、以及分布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第一槽;以及
第二折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射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填充多个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第一槽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实体单元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微沟槽,所述微沟槽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实体单元之间,所述第二折射层填充所述微沟槽并覆盖所述实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包括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多组排列阵列,每一组所述排列阵列包括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实体单元和多个所述微沟槽,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中的多个所述实体单元彼此交错排布,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中的多个微沟槽彼此交错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多组所述排列阵列中的临近所述显示区的一列所述排列阵列中,每一所述微沟槽的尺寸沿靠近所述显示区至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不同组所述排列阵列中的所述实体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实体单元的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槽的底壁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8,每一所述实体单元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一槽的底壁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相邻两组所述排列阵列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实体单元的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微米,每一所述实体单元的最大尺寸小于或等于1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阵列的组数大于或等于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贯穿所述第一折射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槽的深度与所述微沟槽的深度以及所述实体单元的高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层还包括分布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位于所述第一槽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折射层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二槽内或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微沟槽的深度与所述开口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槽的深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弯折区和位于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绑定区通过所述弯折区弯折至所述显示区背部;其中,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覆盖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
触控叠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叠构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绝缘层、第一触控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触控金属层和所述第一折射层,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或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中设置有触控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微实体单元和多个相互连通的子微沟槽,所述子微沟槽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微实体单元之间。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151613.6A 2022-09-21 2022-09-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5280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1613.6A CN115528076A (zh) 2022-09-21 2022-09-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0237037648A KR20240041859A (ko) 2022-09-21 2023-06-30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CT/CN2023/104659 WO2024060773A1 (zh) 2022-09-21 2023-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1613.6A CN115528076A (zh) 2022-09-21 2022-09-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8076A true CN115528076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70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1613.6A Pending CN115528076A (zh) 2022-09-21 2022-09-2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41859A (zh)
CN (1) CN115528076A (zh)
WO (1) WO20240607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773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4939A (zh) * 2017-12-15 2018-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220933B (zh) * 2021-12-13 2023-08-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087B (zh) * 2021-12-17 2022-1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5528076A (zh) * 2022-09-21 2022-12-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773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0773A1 (zh) 2024-03-28
KR20240041859A (ko) 202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2380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417608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77052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930548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9728035B (zh) Oled显示装置、掩膜及ole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1737308B2 (en)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00052237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277508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851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0747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KR20240024035A (ko) 표시기판 및 표시장치
CN11422093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6077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0063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234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KR2017002891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305396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187457A1 (en) Display panel
CN114335087B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215644558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
CN112786808B (zh) 一种显示面板
KR100609323B1 (ko) 배선 기판,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전자 기기
CN11444707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641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447094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