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234A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234A
CN114122234A CN202111295079.1A CN202111295079A CN114122234A CN 114122234 A CN114122234 A CN 114122234A CN 202111295079 A CN202111295079 A CN 202111295079A CN 114122234 A CN114122234 A CN 114122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play panel
pixels
pixel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50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50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22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2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以及遮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一个像素单元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构成,遮光层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第一凹槽,部分第一遮光单元填充第一凹槽;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在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单元,且部分第一遮光单元填充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第一凹槽,第一遮光单元通过第一凹槽填充在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形成一挡墙,避免同一像素单元内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产生混光串扰,在提高显示面板对比度的同时,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Mini-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Micro-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用于直接显示或将其作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得到了广泛发展。和目前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面板、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相比,Mini-LED显示面板和Micro-LED显示面板具有反应快、高色域、高分辨率、低能耗等优势。
目前为了提高对比度以及防止像素间干扰,会在发光二极管单元周围设置黑色背景,一般会使用黑色油墨。因为油墨的涂覆精度为±50um,而像素内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间距小于50um,使得黑色油墨只能在像素间进行填充,而像素内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不能进行填充,从而导致对比度的损失,使得像素内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存在混光串扰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可以改善当前显示面板中在同一像素单元内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存在混光串扰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以及遮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构成,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遮光层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的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第二遮光单元,所述第二遮光单元围绕每一个所述像素单元设置;
其中,部分所述第二遮光单元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的厚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子像素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的间距大于每一个所述子像素与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间距。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遮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基板的厚度,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同一所述像素单元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间距。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其中,在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内,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与所述绿色子像素之间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之间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包括:
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第一接触电极以及第二接触电极,同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以及
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单元,每一个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电性连接,每一个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二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电性连接;
其中,在同一个所述子像素内,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遮光单元。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对应于每一个所述子像素内,所述第三遮光单元填充所述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以及遮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构成,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遮光层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的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填充所述第一凹槽;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在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单元,且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填充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遮光单元通过第一凹槽填充在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形成一挡墙,避免同一像素单元内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产生混光串扰,在提高所述显示面板对比度的同时,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改善当前显示面板中在同一像素单元内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存在混光串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发光层以及遮光层30,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每一所述像素单元10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101构成,所述遮光层30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遮光层30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301;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在相邻两个子像素101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单元301,且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填充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通过第一凹槽填充在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形成一挡墙,避免同一像素单元10内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产生混光串扰,在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对比度的同时,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的发光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的遮光层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每一所述像素单元10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101构成,每一所述像素单元10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子像素101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的驱动电路层、同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第一接触电极111以及第二接触电极112,以及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单元20;
其中,每一个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20包括微发光二极管芯片201、以及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芯片201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所述第一电极20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203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柔性衬底层、二氧化硅层、第二柔性衬底层、缓冲层。其中,第二柔性衬底层和第一柔性衬底的材料相同,其可以包括PI(聚酰亚胺)、PET(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脂)、PC(聚碳酸酯)、PES(聚醚砜)、PAR(含有聚芳酯的芳族氟甲苯)或PCO(多环烯烃)中的至少一种。缓冲层由含硅的氮化物、含硅的氧化物或含硅的氮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堆栈结构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薄膜晶体管、栅极绝缘层、层间介质层、导电垫、第一钝化层、像素电极以及第二钝化层。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漏极。其中,所述有源层设置在所述基板11上,所述有源层包括沟道区和掺杂区,掺杂区位于沟道区的两侧。所述有源层可以是氧化物有源层或低温多晶硅有源层。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也可以采用Ln-IZO、ITZO、ITGZO、HIZO、IZO(InZnO)、ZnO:F、In2O3:Sn、In2O3:Mo、Cd2SnO4、ZnO:Al、TiO2:Nb、Cd-Sn-O或其他金属氧化物。掺杂区可以是P型掺杂区或N型掺杂区,当掺杂区为P型掺杂区时,掺杂区的掺杂元素为硼、铟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当掺杂区为N型掺杂区时,掺杂区的掺杂元素为磷、砷和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栅极绝缘层覆盖有源层和基底层。其中,所述栅极绝缘层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或三氧化二铝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所述栅极设置在栅极绝缘层上,并且,栅极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被有源层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其中,栅极的材料可以选用Cr、W、Ti、Ta、Mo、Al、Cu等金属或合金,由多层金属组成的栅金属层也能满足需要。
所述层间介质层覆盖栅极绝缘层及栅极,其中,层间介质层可以选用氧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
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分别与位于沟道区两侧的所述掺杂区电性连接。源极和漏极可以选用Cr、W、Ti、Ta、Mo、Al、Cu等金属或合金,由多层金属组成的栅金属层也能满足需要。
所述第二钝化层覆盖所述像素电极和第一钝化层,且裸露第一电极202。第一钝化层和第二钝化层的材质可以为SiOx、SiOx/SiNx叠层或SiOx/SiNx/Al2O3叠层的无机非金属膜层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30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遮光层30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301;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D1设置,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30还包括第二遮光单元302,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围绕每一个所述像素单元10设置;
其中,部分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以及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由黑色油墨经喷墨打印工艺而制成;为了提高对比度以及防止相邻两个子像素101之间的干扰,在每一个所述像素单元10周围喷墨打印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形成黑色背景。由于喷墨打印的涂覆精度为50um左右,而在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10内的,相邻两个子像素101间距远远小于50um,从而使得黑色油墨不能流入至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10内的相邻两个子像素101之间。
因此,通过激光雕刻工艺在相邻两个子像素101之间挖孔形成第一凹槽,此时,所述第一凹槽起到引流的作用。在进行喷墨打印工艺的时候,部分黑色油墨液体会自流平填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此时,在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10内,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构成黑色挡墙,有效地避免了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10内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串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凸起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黑色油墨液体填充所述第一凹槽时,由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基板11形成断差,以及所述黑色油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具有第一凸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的厚度。这是由于在同一所述像素单元10内,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单元10的间距;因此,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的厚度能够更进一步避免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串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基板11的厚度,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小于同一所述像素单元10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的间距。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基板11的厚度,使得所述第一凹槽能够起到引流的作用。同时,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小于同一所述像素单元10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的间距,是为了避免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上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与所述子像素101相接触,从而降低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1的厚度优选为0.5mm,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优选为30um,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优选为0.2m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10内,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与所述绿色子像素之间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大于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之间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这样设计是因为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101的发光光强不同,其中,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光强强于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光强,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光强强于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光强,从而使得所述红色子像素与所述绿色子像素之间的发光强度大于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之间的发光强度。因此使得所述红色子像素与所述绿色子像素之间的黑色挡墙的宽度大于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之间的黑色挡墙的宽度,从而能够在避免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串光的同时,平衡各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发光光强。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每一个所述子像素101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的间距大于每一个所述子像素101与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的间距。这样设置是由于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101之间发射的光线相比相同颜色的子像素101之间发射的光线更容易发生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101沿第一方向D1排列,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由于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而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围绕所述像素单元10设置,因此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长度。
针对当前喷墨打印工艺制备的显示器件成膜厚度不均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发光层以及遮光层30,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每一所述像素单元10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101构成,所述遮光层30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遮光层30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301,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填充所述第一凹槽;上述显示面板100通过在相邻两个子像素101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单元301,且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填充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通过第一凹槽填充在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形成一挡墙,避免同一像素单元10内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产生混光串扰,在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对比度的同时,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同一个所述子像素101内,所述遮光层30在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遮光单元303,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以及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均为黑色油墨经过喷墨打印工艺制备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以及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之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对应于每一个所述子像素101内,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填充所述第二凹槽。具体地,通过激光雕刻工艺在同一所述子像素101内的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之间挖孔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此时,所述第二凹槽起到引流的作用。在进行喷墨打印工艺的时候,部分黑色油墨液体会自流平填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此时,在同一个所述子像素101内,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之间的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构成另一黑色挡墙,能够有效地避免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其他颜色的杂光与此所述子像素101发射的光之间产生串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凸起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黑色油墨液体填充所述第三凹槽时,由于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基板11形成断差,以及所述黑色油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具有所述第二凸起。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由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间距大于所述子像素101与其相邻的所述子像素101间距,因此,将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设计成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302的高度,进而避免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与所述微发光二级管相接触,从而防止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或者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形成间距,即,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或者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得边缘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是为了防止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或者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相接触,避免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与所述第一电极202,以及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与所述第二电极203均接触不良。
针对当前喷墨打印工艺制备的显示器件成膜厚度不均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发光层以及遮光层30,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每一所述像素单元10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101构成,所述遮光层30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遮光层30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301,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填充所述第一凹槽,且在同一个所述子像素101内,所述遮光层30在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遮光单元303;上述显示面板100通过在相邻两个子像素101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单元301,以及在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之间设置第三遮光单元303,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起到的引流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通过第一凹槽填充在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形成一挡墙,以及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通过第二凹槽填充在第一接触电极111与第二接触电极112之间形成另一挡墙,避免同一像素单元10内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产生混光串扰,在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对比度的同时,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相比于本申请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二将在同一个所述子像素101内,所述第一接触电极111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112之间的所述第三遮光单元303构成另一黑色挡墙,能够有效地避免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其他颜色的杂光与此所述子像素101发射的光之间产生串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1、发光层以及遮光层30,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每一所述像素单元10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101构成,所述遮光层30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遮光层30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301,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填充所述第一凹槽;上述显示面板100通过在相邻两个子像素101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单元301,且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填充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遮光单元301通过第一凹槽填充在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形成一挡墙,避免同一像素单元10内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101之间产生混光串扰,在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对比度的同时,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由至少两个颜色相异的子像素构成;以及
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遮光层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的第一遮光单元;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之间的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遮光单元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第二遮光单元,所述第二遮光单元围绕每一个所述像素单元设置;
其中,部分所述第二遮光单元填充所述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子像素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的间距大于每一个所述子像素与所述第一遮光单元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不同颜色的所述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遮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遮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基板的厚度,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同一所述像素单元内的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其中,在同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内,设置于所述红色子像素与所述绿色子像素之间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设置于所述绿色子像素与所述蓝色子像素之间的所述第一遮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
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第一接触电极以及第二接触电极,同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以及
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单元,每一个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电性连接,每一个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二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电性连接;
其中,在同一个所述子像素内,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遮光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对应于每一个所述子像素内,所述第三遮光单元填充所述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CN202111295079.1A 2021-11-03 2021-11-03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41222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5079.1A CN114122234A (zh) 2021-11-03 2021-11-03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5079.1A CN114122234A (zh) 2021-11-03 2021-11-03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234A true CN114122234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81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5079.1A Pending CN114122234A (zh) 2021-11-03 2021-11-03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22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625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WO2024017330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7076A (en) * 2006-01-13 2007-07-16 Icf Technology Co Ltd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pattern layer using the same
CN107195653A (zh) * 2016-03-14 2017-09-2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261658A (zh) * 2020-02-10 2020-06-0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印方法
CN111477117A (zh) * 2019-01-24 2020-07-31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8283A (zh) * 2020-07-02 2020-09-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725251A (zh) * 2020-07-04 2020-09-29 厦门友来微电子有限公司 高分辨率全彩化MicroLED显示器
CN112310055A (zh) * 2019-08-01 2021-02-02 美科米尚技术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器
CN112310143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量子点微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86766A (zh) * 2021-02-04 2021-05-11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7076A (en) * 2006-01-13 2007-07-16 Icf Technology Co Ltd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pattern layer using the same
CN107195653A (zh) * 2016-03-14 2017-09-2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477117A (zh) * 2019-01-24 2020-07-31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0055A (zh) * 2019-08-01 2021-02-02 美科米尚技术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透明显示器
CN111261658A (zh) * 2020-02-10 2020-06-0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转印方法
CN111668283A (zh) * 2020-07-02 2020-09-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725251A (zh) * 2020-07-04 2020-09-29 厦门友来微电子有限公司 高分辨率全彩化MicroLED显示器
CN112310143A (zh) * 2020-11-02 2021-02-02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量子点微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86766A (zh) * 2021-02-04 2021-05-11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625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WO2024017330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1775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8022322A (ja) 表示装置
US1054138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device
CN113853684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JP2015015241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製造方法
CN114122234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KR20190036121A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WO2021227062A1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N113013193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114728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US11494017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EP4016518A1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20020166A (ko) 표시 장치
KR2021005752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842929A (zh) 显示装置
CN112289948B (zh) 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22031075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30166546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93332B1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23185630A9 (zh) 显示基板
US20230422550A1 (en) Display device
TWI843320B (zh) 發光顯示裝置及製造其的方法
EP4207969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186307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20230102611A (ko)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