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2863A - 爬梯 - Google Patents

爬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2863A
CN115522863A CN202211293771.5A CN202211293771A CN115522863A CN 115522863 A CN115522863 A CN 115522863A CN 202211293771 A CN202211293771 A CN 202211293771A CN 115522863 A CN115522863 A CN 115522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guide rail
ladder frame
positioning structure
sid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37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俊博
韩璟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37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28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2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2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1/00Ladders in general
    • E06C1/02Ladders in general with rigid longitudinal member or members
    • E06C1/38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ladders, e.g. ladders with more or less than two longitudinal members, ladders with movable rungs or other treads, longitudinally-foldable lad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7/00Component parts, supporting parts, or accessories
    • E06C7/02Extending means
    • E06C7/04Hand-operated extending means carried by the ladd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CLADDERS
    • E06C7/00Component parts, supporting parts, or accessories
    • E06C7/06Securing devices or hooks for parts of extensible lad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爬梯,包括:第一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梁,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梁之间的第一踏板;第二梯架,可滑动与第一梯架连接,第二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梁,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个第二侧梁之间的第二踏板;导轨,设置在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之间,导轨与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中的至少一个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适于固定第一梯架和导轨的相对位置;第二定位结构,适于固定导轨和第二梯架的相对位置。需要调节爬梯的长度时,通过导轨调节梯架和第二梯架之间的相对距离,然后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固定第一梯架、导轨和第二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无级调节。

Description

爬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爬梯。
背景技术
爬梯是常用的设备安装维护工具,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爬梯攀爬至高处,并对设备进行安装、维护、检修等操作。在风电领域中,风机机舱布局越来越复杂,对舱内舱外的维护保养需求变多,并且不同型号的风机的检修高度不同,这就需要爬梯具有长度调节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爬梯的长度调节功能通常通过以下结构实现:两段爬梯的侧部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通过滑动两段爬梯,使得定位孔对齐,然后将定位销穿入至定位孔内,固定两段爬梯。通过使不同的定位孔对齐,实现爬梯的长度调节功能。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定位孔的间距是固定的,因此爬梯只能以固定长度进行长短调节,无法灵活适应不同设备的高度,调节灵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爬梯调节灵活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爬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爬梯,包括:第一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梁,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梁之间的第一踏板;第二梯架,可滑动与第一梯架连接,第二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梁,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个第二侧梁之间的第二踏板;导轨,设置在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之间,导轨与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中的至少一个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适于固定第一梯架和导轨的相对位置;第二定位结构,适于固定导轨和第二梯架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导轨与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均可滑动地连接。
可选地,导轨上设置有齿条,第一侧梁上设置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第一定位结构设置在第一侧梁上,并且第一定位结构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第一定位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时,第一定位结构与齿轮卡接,以使齿轮在齿条上的位置固定,第一定位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定位结构与齿轮分离,以使齿轮能够在齿条上移动。
可选地,齿轮设置在第一侧梁内部,第一定位结构包括锁止杆,锁止杆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侧梁内部,锁止杆的第二端位于第一侧梁的外部并形成操作端。
可选地,齿轮设置在第一侧梁内,爬梯还包括操作旋钮,操作旋钮设置在第一侧梁的外侧,并与齿轮同轴连接。
可选地,导轨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第二侧梁分别设置在两个导轨的内侧,并且导轨与位于同侧的第一横梁和/或第二横梁可滑动地连接。
可选地,两个导轨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梁和两个第二侧梁均滑动连接。
可选地,导轨上设置有滑槽,第二侧梁上设置有凸部,凸部伸入至滑槽内。
可选地,第二定位结构的第一端适于固定在第二侧梁上,第二定位结构的第二端适于与一个第一踏板和一个第二踏板卡接。
可选地,第二侧梁的内侧设置有卡套,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直段和弯折段,直段的端部适于穿设在卡套内,弯折段适于与一个第一踏板和一个第二踏板卡接。
可选地,卡套和直段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
可选地,卡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直段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锁定结构为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锁定销。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需要调节爬梯的长度时,通过导轨调节梯架和第二梯架之间的相对距离,然后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定位结构固定第一梯架、导轨和第二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上述结构中,第一梯架和第二梯架的长度可以实现无级调节。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服现有技术中的爬梯调节灵活性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中爬梯的第一定位结构与齿轮和齿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梯架;11、第一侧梁;12、第一踏板;20、导轨;21、滑槽;30、第二梯架;31、第二侧梁;311、凸部;312、卡套;32、第二踏板;40、第一定位结构;50、第二定位结构;51、直段;52、弯折段;60、齿条;70、齿轮;80、操作旋钮;90、锁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爬梯包括第一梯架10、导轨20、第二梯架30、第一定位结构40以及第二定位结构50。其中,第一梯架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梁11,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梁11之间的第一踏板12。导轨20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侧梁11上。第二梯架30可滑动地连接在导轨20上,第二梯架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梁31,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个第二侧梁31之间的第二踏板32。第一定位结构40适于固定第一梯架1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第二定位结构50适于固定导轨20和第二梯架30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32对齐。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需要调节爬梯的长度时,先调节第一梯架1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一定位结构40将第一梯架10和导轨20进行固定。然后,调节第二梯架3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梯架10的第一踏板12和第二梯架30的第二踏板32对齐,并通过第二定位结构50将第二梯架30和导轨20进行固定,以对爬梯整体进行固定。上述结构中,第一梯架10和第二梯架30的长度可以实现无级调节,并且调节后,第一梯架10的第一踏板12和第二梯架30的第二踏板32能够对齐,便于操作人员攀登。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服现有技术中的爬梯调节灵活性差,调节后攀登困难的缺陷。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梯架10、第二梯架和导轨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例如,导轨20固定设置在第一梯架10上,第二梯架30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20上,此时由于导轨20和第一梯架10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无需设置第一定位结构40。再例如,导轨20固定设置在第二梯架30上,第一梯架10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20上,此时由于导轨20和第二梯架30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无需设置第二定位结构50。
结合图1可以看到,在第一梯架10中,两个第一侧梁11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一踏板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梁11连接,并且多个第一踏板12间隔设置,以供操作人员攀登。
导轨20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侧梁11上,并且导轨20和第一侧梁11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定位结构40能够将导轨20和第一侧梁1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并且导轨20和第一侧梁11之间为无级调节,也即,导轨20和第一侧梁11之间处于任意位置时,第一定位结构40均能够将二者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结合图1可以看到,在第二梯架30中,两个第二侧梁31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二踏板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梁31连接,并且多个第二踏板32间隔设置,以供操作人员攀登。
从图1可以看到,导轨2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梁3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导轨20的长度要大于第二侧梁31的长度,也即,第二梯架30能够在导轨20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第一梯架1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后,调节第二梯架3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梯架10的第一踏板12和第二梯架30的第二踏板32对齐。然后通过第二定位结构50固定第二梯架3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从而完成整个爬梯的长度调节步骤。
通过上述结构以及调整步骤可以看到,第一梯架10和第二梯架30可以实现长度无级调节,因此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高度设备的攀爬需求。同时,进行长度调节后,第一梯架10的第一踏板12和第二梯架30的第二踏板32可以对齐,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攀爬。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一侧梁11、第二侧梁31和导轨20外套设滑套(图中未示出),以防止三者脱离。或者也可以通过卡槽(图中未示出)的形式防止三者脱离。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轨20上设置有齿条60,第一侧梁11上设置有齿轮70,齿轮70和齿条60啮合。第一定位结构40设置在第一侧梁11上,并且第一定位结构40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第一定位结构40处于锁止状态时,第一定位结构40与齿轮70卡接,此时齿轮70无法在齿条60上分离,第一定位结构40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定位结构40与齿轮70分离,此时齿轮70可以在齿条60上移动。
具体而言,当第一侧梁11和导轨20相对滑动时,齿轮70即可在齿条60上滑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第一定位结构40处于解锁状态时,齿轮70可自由转动,此时可以对第一侧梁11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当第一侧梁11和导轨20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将第一定位结构40由解锁状态移动至锁定位置,此时第一定位结构40与齿轮70卡接,齿轮70被卡住无法转动,也即无法在齿条60上滑动。此时第一侧梁11无法相对于导轨20滑动,也即第一梯架1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被固定。
进一步地,当齿轮70处于齿条60上的任意位置时,第一定位结构40均可以移动至锁定位置并卡住齿轮70,也即实现第一梯架10和导轨20的位置无级调节。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齿轮70设置在第一侧梁11内。第一定位结构40包括锁止杆,锁止杆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侧梁11内,锁止杆的第二端位于第一侧梁11的外侧并形成操作端。
具体而言,结合图1可以看到,第一侧梁11为方钢管,其内部为中空结构。结合图2可以看到,齿轮70设置在第一侧梁11内,并且第一侧梁11的朝向导轨20的表面开设有避让口,以使齿轮70的部分齿能够通过避让口突出于第一侧梁11,以便与齿条60进行啮合。
再结合图5可以看到,锁止杆为长条状结构,且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侧梁11的侧部设置有开口。锁止杆的第一端通过开口伸入至第一侧梁11内,并且其第一端铰接在第一侧梁11内,锁止杆的第二端位于第一侧梁11外,且形成一操作手柄。优选地,锁止杆设置在齿轮70的上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操作人员向上扳动锁止杆的第二端时,锁止杆向上运动至解锁状态,此时锁止杆与齿轮70分离。当操作人员向下扳动锁止杆的第二端时,锁止杆向下运动至锁定位置,此时锁止杆与齿轮70卡接。
从图5还可以看到,锁止杆的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凸起块,凸起块朝向齿轮70的方向延伸。当锁止杆处于锁定位置时,凸起块与齿轮70卡接配合。
如图2和图5可以看到,爬梯还包括操作旋钮80,操作旋钮80设置在第一侧梁11的外侧,并与齿轮70同轴连接。具体而言,操作人员旋转操作旋钮,即可带动齿轮70旋转,起到辅助调节第一梯架1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的效果。
当然,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直接拉拽的方式调节第一侧梁11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也即可以不设置操作旋钮。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轨20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导轨20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梁11滑动连接,两个第二侧梁31分别设置在两个导轨20的内侧,并分别与两个导轨20滑动连接。
具体而言,两个导轨20平行设置,每个第一侧梁11和导轨20之间均通过齿条60和齿轮70进行连接,以使第一梯架10能够相对于两个导轨20滑动。结合图1可以看到,第二梯架30卡设在两个导轨20的内侧,也即位于两个导轨20之间。
当然,在一些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导轨2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例如,两个导轨20均与第一侧梁11固定连接,并且与第二侧梁31滑动连接。再例如,两个导轨20均与第一侧梁11滑动连接,并且与第二侧梁31固定连接。再例如,两个导轨20中,一个导轨20与第一侧梁11滑动连接,并与第二侧梁31固定连接,另一个导轨20与第一侧梁11固定连接,并与第二侧梁31固定连接。
结合图3可以看到,导轨20上设置有滑槽21,第二侧梁31上设置有凸部311,凸部311伸入至滑槽21内。具体而言,导轨20和第二侧梁31均为方钢管,以位于一侧的导轨20和第二侧梁31为例,导轨20的朝向第二侧梁31的侧表面设置有滑槽21,滑槽21沿导轨2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侧梁31的朝向导轨20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凸部311,凸部311的形状与滑槽21的形状相适配,并可嵌入至滑槽21内,以使得第二梯架30能够沿着导轨20的延伸方向滑动。
上述的滑槽21和凸部311一方面对第二梯架30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导轨20和第二梯架30起到固定的作用。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定位结构50的第一端适于固定在第二侧梁31上,第二定位结构50的第二端适于与一个第一踏板12和一个第二踏板32卡接。
具体而言,当第一梯架1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固定,并且通过调整第二梯架30在导轨20上的位置,使得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32对齐后,将第二定位结构50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梯架30的第二侧梁31上,将第二定位结构50的第二端与一个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32卡接,从而将第二梯架30固定在导轨20上,实现爬梯的整体固定。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侧梁31的内侧设置有卡套312,第二定位结构50包括直段51和弯折段52,直段51的端部适于穿设在卡套312内,弯折段52适于与一个第一踏板12和一个第二踏板32卡接。
具体而言,卡套312设置第二侧梁31的内侧面上,并且卡套312位于最上方的第二踏板32的上侧位置。卡套312的两端开口的朝向方向与第二侧梁31的延伸方向垂直。
结合图4可以看到,第二定位结构50的直段51和弯折段52大致呈“U”型结构,并且其一个侧边较长(也即直段51)。弯折段52形成卡钩,能够卡住一个第一踏板12和一个的第二踏板32。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结构50截面呈方形,对应地,卡套312的开口也呈方形。
在进行安装时,当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32对齐后,直段51的端部穿入至卡套312内。在穿入的过程中,弯折段52勾住一个第一踏板12和一个第二踏板32,进而将第一梯架10和第二梯架30的位置固定,也即将第二梯架30和导轨2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卡套312和直段51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90。锁定结构90用于将直段51锁定在卡套312内,从而防止第二定位结构50从卡套312内脱出,保证爬梯的安全性。
优选地,卡套31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直段5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锁定结构90为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锁定销。第二定位结构50完成固定后,将卡销穿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将第二定位结构50锁定在卡套312内。当需要对爬梯进行长度调节时,或者需要收起爬梯时,将卡销拔出,此时可以将第二定位结构50拆卸下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梯架(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梁(11),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梁(11)之间的第一踏板(12);
第二梯架(30),可滑动与所述第一梯架(10)连接,所述第二梯架(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梁(31),以及多个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梁(31)之间的第二踏板(32);
导轨(20),设置在所述第一梯架(10)和所述第二梯架(30)之间,所述导轨(20)与所述第一侧梁(11)和所述第二侧梁(31)中的至少一个可滑动地连接;
第一定位结构(40)和/或第二定位结构(50),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适于固定所述第一梯架(10)和所述导轨(20)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0)适于固定所述导轨(20)和所述第二梯架(30)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0)上设置有齿条(60),所述第一侧梁(11)上设置有齿轮(70),所述齿轮(70)和所述齿条(60)啮合,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梁(11)上,并且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0)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0)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0)与所述齿轮(70)卡接,以使所述齿轮(70)在所述齿条(60)上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0)与所述齿轮(70)分离,以使所述齿轮(70)能够在所述齿条(60)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7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梁(11)内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0)包括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侧梁(11)内部,所述锁止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侧梁(11)的外部并形成操作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7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梁(11)内,所述爬梯还包括操作旋钮(80),所述操作旋钮(8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梁(11)的外侧,并与所述齿轮(70)同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0)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梁(31)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导轨(20)的内侧,并且导轨(20)与位于同侧的第一侧梁(11)和/或所述第二侧梁(31)可滑动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0)上设置有滑槽(21),所述第二侧梁(31)上设置有凸部(311),所述凸部(311)伸入至所述滑槽(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0)的第一端适于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梁(13)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0)的第二端适于与一个所述第一踏板(12)和一个所述第二踏板(32)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梁(31)的内侧设置有卡套(312),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0)包括直段(51)和弯折段(52),所述直段(51)的端部适于穿设在卡套(312)内,所述弯折段(52)适于与一个所述第一踏板(12)和一个所述第二踏板(32)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312)和所述直段(51)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31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直段(5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锁定结构(90)为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的锁定销。
CN202211293771.5A 2022-10-21 2022-10-21 爬梯 Pending CN115522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3771.5A CN115522863A (zh) 2022-10-21 2022-10-21 爬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3771.5A CN115522863A (zh) 2022-10-21 2022-10-21 爬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2863A true CN115522863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703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3771.5A Pending CN115522863A (zh) 2022-10-21 2022-10-21 爬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286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5879A (zh) * 2016-03-17 2016-07-06 合肥晨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伸缩梯
CN106050119A (zh) * 2016-07-29 2016-10-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龙口市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维修梯
CN113374398A (zh) * 2021-06-15 2021-09-10 徐婷婷 一种消防抢险救援用伸缩登高爬梯
CN216788261U (zh) * 2022-01-15 2022-06-21 张军营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建设爬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5879A (zh) * 2016-03-17 2016-07-06 合肥晨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伸缩梯
CN106050119A (zh) * 2016-07-29 2016-10-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龙口市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维修梯
CN113374398A (zh) * 2021-06-15 2021-09-10 徐婷婷 一种消防抢险救援用伸缩登高爬梯
CN216788261U (zh) * 2022-01-15 2022-06-21 张军营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建设爬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8935B1 (de) Verfahren und montagesystem zur montage von aufzugskomponenten
US7219766B2 (en) Mid-span fall protection system
EP1760026B1 (de)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von Wartungs- und Inspektionsarbeiten an einer Aufzugsanlage
JP5963934B2 (ja) 昇降梯子のための昇降ロックシステム
CN115522863A (zh) 爬梯
DE102010025481A1 (de) Sicherungsvorrichtung, Ausleger mit einer Sicherungsvorrichtung sowie Baumaschine
WO2003074317A1 (de) Fahrzeugsitz mit fondlehne
EP3947096B1 (de) Seilbahnstütze mit einer überstiegsvorrichtung
EP2018338B1 (de) Fahrkorb für hebeeinrichtungen
CN111065815B (zh) 工作平台系统及安装工作平台系统的方法
CN114712743A (zh) 一种防坠落登塔装置
EP3538410B1 (de) Schienenfahrzeug mit innenraumabschnitten auf verschiedenen fussbodenhöhen
CN212863930U (zh) 一种升降装置、辅助安全设备及起重机
CN213087894U (zh) 一种辅助爬升装置
US20240117676A1 (en) Ladder base support assembly
CN219509588U (zh) 一种地坑式架车机用检修梯
DE102006057526A1 (de) Einrichtung zum Wechseln von Segmenten in einer Strangführung einer Stranggießanlage
CN219974377U (zh) 输电铁塔防攀爬装置
CN212450193U (zh) 一种电梯轿顶固定结构
EP1218616A1 (de) Leitergerüst mit einer anlegeleiter
CN114016890B (zh) 一种电力维护辅助梯
AT523065B1 (de) Seilbahnfahrzeug mit Überstiegsvorrichtung
CN218894607U (zh) 一种翻转取样用梯子
CN218714859U (zh) 工程施工用升降支撑平台
CN115354957B (zh) 一种不停电作业绝缘梯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