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0230A -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0230A
CN115520230A CN202211153698.1A CN202211153698A CN115520230A CN 115520230 A CN115520230 A CN 115520230A CN 202211153698 A CN202211153698 A CN 202211153698A CN 115520230 A CN115520230 A CN 115520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locomotive
steel structure
false
unde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36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超
李雄飞
赵希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Da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Da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36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02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0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02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5/00Other railway vehicles, e.g. scaffold cars; Adaptations of vehicles for use on rail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涉及机车车体钢结构焊接技术领域,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和移动旋转车,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设置于主体结构上,所述移动旋转车设置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边梁的外侧;本发明通过假台车上安装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这种成本低的机械装置,外置移动旋转车的伺服控制系统可极大的减少成本。本发明可真正实现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总组装全部工序不使用吊车进行工序的转换,无需工人进入机车底架下面对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进行调平,且要保证最大限度节省成本,具有商业化价值,这种工艺要求适用于目前主流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车体钢结构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背景技术
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一般由底架、台架、内燃机车风机座、司机室、侧墙骨架、侧墙蒙皮、顶盖等组成,车体钢结构总装及焊接工艺直接影响机车车体钢结构的质量及工期,目前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总组装工序主要如下:工序一、将机车底架吊装于专用装置上,以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保证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位于一个水平面上,然后在底架上平面上组装焊接台架、内燃机车风机座等。工序二、将上一工序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吊装于专用装置上,以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保证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位于一个水平面上;将左右侧墙骨架吊装于底架左右两侧,组装施加定位焊;将司机室等吊装于底架上平面上,组装施加定位焊;因为此工序需要工人高空作业,所以须在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一个长二十五米米左右,宽一米以上的可升降作业平台。工序三、将上一工序中组装定位好的车体钢结构吊装于前后共两个无动力、无升降功能假台车上,每个无动力假台车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点,分别支撑两个旁承座底面,前后两个无动力假台车共支撑四个旁承座底面,进行侧墙骨架及司机室等焊接操作。工序四、利用两个无动力假台车在轨道中移动将上一工序中的车体钢结构拖入此工序,组装焊接侧墙蒙皮。此后所有工序全部利用两个“无动力假台车”在轨道中移动一步步进行作业循环,不再使用吊车进行工序的转换。
目前这种工艺需要吊车至少起吊三次,为了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而增加工序一、工序二和工序五的数量则需要追加起吊次数,这样严重影响机车车体钢结构的生产周期。为了去除总组装工序中吊车的参与,从而缩短机车车体钢结构的生产周期,现有工艺在工序一和工序二中去除专用装置,直接将机车底架吊装于无动力假台车上,用吊车将底架吊起一定高度,工人进入底架下面,将垫片垫装于无动力假台车的支撑点上,来保证四个旁承座底面位于一个水平面上。
然而,现有工艺为了尽量不使用吊车进行工序的转换,强行在工序一、工序二工序五中使用无动力假台车,虽然减少了机车车体钢结构的生产周期,但却增加了生产作业危险,由于在工序二中采用的是剪叉式升降平台,将机车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全部空间已经占满,无法在机车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使用架车机等升降装置将底架升高,所以必须使用吊车将底架升高而使工人进入底架下面进行作业,同时这种作业方式依然采用了吊车,并未真正实现无吊车作业化。综上所述,有待发明一种全程无吊车化作业的、能够降低生产作业风险的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现有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无法完全去吊车化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本发明主要通过假台车上安装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从而起到通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去吊车化从而减少机车车体钢结构生产周期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假台车,包括:主体结构、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和移动旋转车,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设置于主体结构上,所述移动旋转车设置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的边梁的外侧;
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包括主体筒状框架,所述主体筒状框架设置于主体结构的中间梁上,所述主体筒状框架内部设置有导向耐磨套组合,所述耐磨套组合内部一侧为扁平结构,所述主体筒状框架上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带动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整体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主体筒状框架下部设置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上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设置有丝母,所述丝杆在推力轴承上旋转并带动丝母在导向耐磨套组合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导柱位于丝母上方,所述导柱一侧为扁平结构,所述导柱内部设置有螺杆和弹簧;当丝母上升时,所述导柱随丝母上升,弹簧压缩;当丝母下降时,所述弹簧恢复原状挤压导柱下降;所述导柱上端通过法兰结构与旁承支撑块相连,所述旁承支撑块随导柱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旁承支撑块用以支撑机车底架的旁承座底面,所述推力轴承下部设置有减速机连接套,所述减速机连接套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机和内六角轴套,所述丝杆下端与蜗轮蜗杆减速机输出端的涡轮相连,所述内六角轴套与蜗轮蜗杆减速机输入端的涡杆相连,所述内六角轴套旋转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驱动丝杆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边梁和纵向设置的横梁,所述横梁连接两条边梁的外侧,四条所述边梁之间连接有一条中间梁,所述中间梁上设置有用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横向移动的轨道,所述中间梁上设置有U型孔,所述U型孔用以插接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所述边梁下方设置有轮轴支撑,所述轮轴支撑内侧连接有车轮,一侧两个相对的所述车轮间设置有减速机和电动机,另一侧中间梁与两条边梁之间设置有磷酸铁锂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旋转车包括升降车和安装于升降车上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随升降车进行升降,所述驱动机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减速机和十字万向节联轴器,所述十字万向节联轴器一端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六角旋转轴杆连接,所述外六角旋转轴杆随升降车进行升降和移动,所述外六角旋转轴杆对心插入静止的内六角轴套中,所述十字万向节联轴器补偿对心过程中产生的轴线和折角偏差,所述电气柜安装于升降车上。
进一步地,两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滚珠和中间梁上的轨道在1400mm-2200mm之间进行移动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内六角轴套的轴心距地面的高度小于50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基于上述假台车实现,包括如下工序:
工序1:利用滚珠和轨道调节相对的一对假台车上的各两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位置,使一对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位置与目标机车底架的旁承座距离相同,用螺栓固定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
推进移动旋转车,使其上的外六角旋转杆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中;
旋转外六角旋转杆,使导柱处于下限位状态;
将机车底架吊装于一主动、一从动两个假台车上,两个假台车设置于轨道上,以机车底架的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A、B、C,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中的外六角旋转杆分别带动四个导柱升降0、A、B、C,完成对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
组装焊接台架、内燃机车风机座等;
将移动旋转车移除工序1;
工序2:利用一主动、一从动两个假台车将工序1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2,将立柱式升降平台升高到最高限位,以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D、E、F,将四台移动旋转车分别移入到升降平台下,将移动旋转车上的外六角旋转杆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中,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中外六角旋转杆分别带动四个导柱升降0、D、E、F,完成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
将移动旋转车移出工序,在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有两个立柱式可升降作业平台,平台宽度方向设置有伸缩踏板,将左右侧墙骨架吊装于机车底架左右两侧,组装施加定位焊;将司机室等吊装于机车底架上平面上,组装施加定位焊;
工序3: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工序2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3,进行侧墙骨架及司机室焊接操作;
工序4: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工序3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4,组装焊接侧墙蒙皮,对侧墙蒙皮及司机室后墙蒙皮等进行淋水、火焰加热调平作业;
工序5: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工序4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5,以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G、H、I,将四台移动旋转车分别移入到单立柱式固定平台下,单立柱式固定平台宽度方向安装有伸缩踏板,将移动旋转车上的外六角旋转杆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中,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中外六角旋转杆分别带动四个导柱升降0、G、H、I,完成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在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25米长、高约2.3米单立柱式固定平台和固定式驾车机,将顶盖吊装于侧墙上进行安装,驾车机将车体升起,人员进入底架下面进行风道等的组装与焊接;
工序6: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工序5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6,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25米长、高约2.3米单立柱式固定平台和可移动驾车机,人员于平台上对车体钢结构进行检查、维修和验收,可移动架车机将工序5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架起,将假台车移出轨道,推入转运转向架,可移动架车机将车体钢结构架落下座于转运转向架上,将车体拖走。
进一步地,工序1中,在吊车将车体底架吊入假台车前,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处于下限位状态,所述丝母与导柱空出5mm的间隙。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主体结构上安装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通过外六角旋转杆、内六角轴套、蜗轮蜗杆减速机、涡轮、丝杆、丝母、导柱、旁承支撑块这一系列的传动运动,可真正实现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总组装全部工序不使用吊车进行工序的转换,无需工人进入机车底架下面对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进行调平;
本发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可于1400mm-2200mm之间进行调节,快速满足不同车型的需要;本发明内六角轴套靠地面设计,使得在驱动过程中不会与机车底架部件干涉;
本发明在吊车将车体底架吊入假台车前,丝母与导柱空出5mm的间隙使得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处于下限位状态时可承受吊车将底架放下时产生的冲击力而又不破坏丝杆和丝母;本发明通过导柱嵌入导套的结构形式抵受车体调平时产生的侧向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假台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旋转车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机车底架与假台车和旋转车安装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机车底架与假台车和旋转车安装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立柱式升降平台与假台车和旋转车安装示意图。
图10为第二种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主视图。
图中:1、主体结构;101、边梁;102、中间梁;103、横梁;104、轮轴支撑;105、车轮;106、减速机;107、电动机;108、磷酸铁锂电池;2、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01、旁承支撑块;202、导柱;203、主体筒状框架;204、导向耐磨套组合;205、螺杆;206、弹簧;207、丝杆;208、丝母;209、推力轴承;210、减速机连接套;211、蜗轮蜗杆减速机;212、内六角轴套;213、涡轮丝杆升降机;214、滚珠;3、移动旋转车;301、外六角旋转杆;302、驱动机构;303、升降车;304电气柜;4、立柱式升降平台;5、假台车和旋转车;6、机车底架。
具体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假台车,包括:主体结构1、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座于主体结构1的中间梁102上,通过螺栓与位于T型槽中的T型槽螺母相互连接,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可于1400mm-2200mm之间进行调节,快速满足不同车型的需要,平面上除凸出的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外不允许设计安装有任何其它装置,以免与机车底架产生干涉,所述假台车须做防水设计以防蒙皮淋水加热调节平面度的工艺过程中进水毁坏电气设备和电池。
如图2所示,主体结构1包含:边梁101四个,中间梁102(其上设计有轨道),横梁103,轮轴支撑104,车轮105,减速机106,电动机107,磷酸铁锂电池108,边梁101、中间梁102、横梁103通过焊接成为一个整体框架;此整体框架与一般机车底架专用带动力的假台车无很大区别,主要区别就是中间梁102上设计有两个贯穿上下的两个U型孔,可将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插入其中,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上设置有滚珠214,可在中间梁上的轨道上滚动,便于2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于1400mm-2200mm之间进行调节,主体结构1上平面全部做防水设计。;
如图3-5所示,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包含:旁承支撑块201,导柱202(一侧为扁平结构),主体筒状框架203(其上设置有滚珠214,利用螺丝调节其升降),导向耐磨套组合204(内部一侧为扁平结构),螺杆205,弹簧206,丝杆207,丝母208,推力轴承209,减速机连接套210,蜗轮蜗杆减速机211,内六角轴套212;主体筒状框架203通过安装面座于主体结构1的中间梁102上,主体筒状框架203内嵌有导向耐磨套组合204可形成如图5俯视图所示一侧扁平结构,,内中底部安装有推力轴承209,最下端连接安装有减速机连接套210,丝杆207可于推力轴承209上旋转,同时带动丝母208于导向耐磨套组合204中上下移动,导向耐磨套组合204起导向、防止导柱202旋转和防侧向力的作用,导柱202位于丝母208上方,中部安装有螺杆205和弹簧206,当丝杆207旋转带动丝母208提升时,同时也就带动了导柱202提升,同时压缩弹簧206,当丝母208下降时,弹簧206就会使导柱202也下降,导柱202上端为法兰结构,连接安装有旁承支撑块201,高420mm,用于直接支撑机车底架的旁承座底面,旁承支撑块201可更换高度以满足不同车型的要求,减速机连接套210上安装有蜗轮蜗杆减速机211和内六角轴套212,所述内六角轴套212的轴心距地面的高度须小于500mm,以防与机车底架部件产生干涉。丝杆207下端与蜗轮蜗杆减速机211输出端的涡轮连接,内六角轴套212与蜗轮蜗杆减速机211输入端的涡杆连接,内六角轴套212旋转即可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211驱动丝杆207旋转,最终带动旁承支撑块201上下移动;在工序1中,在吊车将车体底架吊入假台车前,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处于下限位状态,丝母208与导柱202空出5mm的间隙,此时导柱202可承受整个机车车体钢结构所产生的冲击,而丝杆207则不受到任何冲击。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将蜗轮蜗杆减速机211、导向耐磨套组合204、轴承209、丝杆207、丝母208、导柱202等全部集成在主体筒状框架203上,具有小型化、集成模块化、可快速移动互换的性能,通过对普通假台车的中间梁进行改造,即可完成通用化。如图10所示,又由于丝杆207、丝母208、推力轴承209、减速机连接套210、蜗轮蜗杆减速机211的作用是将内六角轴套212的旋转扭矩转化为导柱202的提升力,因此可用涡轮丝杆升降机213对以上部件进行替换以实现导柱202的升降功能。
如图6所示,移动旋转车3包含:外六角旋转杆301,驱动机构302(包含十字万向节联轴器、减速机、伺服电机),升降车303,电气柜304,移动旋转车3上的外六角旋转杆301用于对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中的内六角轴套212进行驱动旋转,内六角轴套212端面加工有内六角凹槽,外六角旋转杆301可插入其中对其进行驱动旋转,驱动机构302内包含十字万向节联轴器、减速机、伺服电机,驱动机构302安装于升降车上,可随升降车303进行升降,十字万向节联轴器一端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六角旋转轴杆301连接,外六角旋转轴杆301可随升降车303进行升降、移动以便对心插入静止的内六角轴套212中,十字万向节联轴器可补偿对心过程中产生的轴线和折角偏差,电气柜304安装于升降车303上。涡轮蜗杆减速比80,承载20吨的滚珠丝杆、丝母,升程16mm,输出扭矩1200NM。
实施例2
如图7-9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工序1、调节假台车上的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位置,使其位于1400mm到2200mm之间,例如本次生产车型的旁承座距离为2000mm,则将其位置调节到2000mm间距,然后用螺栓固定住;移动移动旋转车3,将其上的外六角旋转杆301对准并插入蜗轮蜗杆减速机输入端的内六角轴套212(端面加工有内六角凹槽)中,旋转车3内的电机减速机系统通过十字万向节联轴器驱动外六角旋转杆301旋转带动内六角轴套212旋转,内六角轴套212套在蜗轮蜗杆减速机211的输入端轴上,所以蜗轮蜗杆减速机211的蜗杆旋转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211上的涡轮旋转,涡轮再带动丝杆207旋转,丝杆207再带动丝母208旋转并升降,丝母208最终带动导柱202处于下限位状态,其它三点依次操作,此操作目的是防止后续吊装车体时对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中的丝杆207丝母208产生冲击破坏;将机车底架吊装于一主动一从动两个假台车上,两个假台车座于轨道上,以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好数据0、A、B、C,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中的外六角旋转杆301分别带动四个导柱升降0、A、B、C,完成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然后组装焊接台架、内燃机车风机座等。
将移动旋转车3移除工序1。
工序2、主动假台车安装有磷酸铁离子电池和驱动车轮机构,可带动从动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上一工序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此工序,将立柱式升降平台升高到最高限位,以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好数据0、D、E、F,将四台移动旋转车分别移入到升降平台下,将移动旋转车上的外六角旋转杆301对准并插入蜗轮蜗杆减速机211输入端的内六角轴套212(端面加工有内六角凹槽)中,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3中的外六角旋转杆301分别带动四个导柱202升降0、D、E、F,完成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
当调整完平面后须将移动旋转车3移出本工序,以利于立柱式升降平台进行升降作业;将左右侧墙骨架吊装于底架左右两侧,组装施加定位焊;将司机室等吊装于底架上平面上,组装施加定位焊;因为此工序需要工人高空作业,所以须在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一个长25米左右(机车车体总长为17米-25米),宽1米左右的可升降作业平台,宽度方向安装有伸缩踏板,可满足不同车型的宽度作业,此作业平台采用立柱式而不采用剪叉式,移动旋转车可在底架两侧任意位置进行移动。
工序3、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上一工序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此工序,进行侧墙骨架及司机室等焊接操作。
工序4、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上一工序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此工序,组装焊接侧墙蒙皮,对侧墙蒙皮及司机室后墙蒙皮等进行淋水、火焰加热调平作业,因假台车做了防水设计,所以此工序中掉落的水不会对假台车电气和电池产生损害。
工序5: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上一工序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此工序,以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G、H、I,将四台移动旋转车分别移入到单立柱式固定平台下,单立柱式固定平台宽度方向安装有伸缩踏板,将移动旋转车上的外六角旋转杆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中,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中外六角旋转杆分别带动四个导柱升降0、G、H、I,完成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在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25米长、高约2.3米单立柱(宽度方向)式固定平台和固定式驾车机,将顶盖吊装于侧墙上进行安装,驾车机将车体升起,人员进入底架下面进行风道等的组装与焊接;
工序6: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上一工序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此工序,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25米长、高约2.3米单立柱(宽度方向)式固定平台和可移动驾车机,人员于平台上对车体钢结构进行检查、维修和验收,可移动架车机将工序5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架起,将假台车移出轨道,推入转运转向架,可移动架车机将车体钢结构架落下座于转运转向架上,将车体拖走,全部工序完成。
重复上述工序。
本发明通过外置移动旋转车的方式解决了安装电机易与底架部件产生干涉的问题,又因需要解决多轨距各种机车车体通用性问题,空间布置只可以安装一个一级涡轮蜗杆减速机,减速比较低,采用伺服电机直驱方式会导致电机功率大、体积大,容易与很多车型产生干涉,本发明已经尽量将减速机输入轴贴近地面设计,本质就是为了与这些车型的结构不产生干涉。采用外置的另一个优点是,理论上驱动力是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大幅度提升,外置驱动可以安装多级减速机,无需占用假台车上的空间,适用车型更广。
通过假台车上安装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这种成本低的机械装置,外置移动旋转车的伺服控制系统可极大的减少成本,因为16个假台车共需要安装32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这种成本低的机械装置,而只需要配置一个高成本的移动旋转车伺服控制系统就可对所有工序进行自动化调平操作。而如果每台假台车都安装2个伺服电机、1套电气系统,无疑会增加故障率、技术风险和后期维修成本,并且另8台从动假台车也需要配备电池以驱动电机,此外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还可以承受40吨的冲击载荷,用这种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外置旋转车实现本工艺是目前实现自动化最节省的工艺方式,也是最具有商业化价值的方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假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和移动旋转车(3),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设置于主体结构(1)上,所述移动旋转车(3)设置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的边梁(101)的外侧;
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包括主体筒状框架(203),所述主体筒状框架(203)设置于主体结构(1)的中间梁(102)上,所述主体筒状框架(203)内部设置有导向耐磨套组合(204),所述耐磨套组合(204)内部一侧为扁平结构,所述主体筒状框架(203)上设置有滚珠(214),所述滚珠(214)带动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整体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主体筒状框架(203)下部设置有推力轴承(209),所述推力轴承(209)上设置有丝杆(207),所述丝杆(207)上设置有丝母(208),所述丝杆(207)在推力轴承(209)上旋转并带动丝母(208)在导向耐磨套组合(204)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导柱(202)位于丝母(208)上方,所述导柱(202)一侧为扁平结构,所述导柱(202)内部设置有螺杆(205)和弹簧(206);当丝母(208)上升时,所述导柱(202)随丝母(208)上升,弹簧(206)压缩;当丝母(208)下降时,所述弹簧(206)恢复原状挤压导柱(202)下降;所述导柱(202)上端通过法兰结构与旁承支撑块(201)相连,所述旁承支撑块(201)随导柱(202)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旁承支撑块(201)用以支撑机车底架的旁承座底面,所述推力轴承(209)下部设置有减速机连接套(210),所述减速机连接套(210)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机(211)和内六角轴套(212),所述丝杆(207)下端与蜗轮蜗杆减速机(211)输出端的涡轮相连,所述内六角轴套(212)与蜗轮蜗杆减速机(211)输入端的涡杆相连,所述内六角轴套(212)旋转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211)驱动丝杆(207)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横向设置的边梁(101)和纵向设置的横梁(103),所述横梁(103)连接两条边梁(101)的外侧,四条所述边梁(101)之间连接有一条中间梁(102),所述中间梁(102)上设置有用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横向移动的轨道,所述中间梁(102)上设置有U型孔,所述U型孔用以插接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所述边梁(101)下方设置有轮轴支撑(104),所述轮轴支撑(104)内侧连接有车轮(105),一侧两个相对的所述车轮(105)间设置有减速机(106)和电动机(107),另一侧中间梁(102)与两条边梁(101)之间设置有磷酸铁锂电池(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旋转车(3)包括升降车(303)和安装于升降车上的驱动机构(302),所述驱动机构(302)可随升降车(303)进行升降,所述驱动机构(302)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减速机和十字万向节联轴器,所述十字万向节联轴器一端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六角旋转轴杆(301)连接,所述外六角旋转轴杆(301)随升降车(303)进行升降和移动,所述外六角旋转轴杆(301)对心插入静止的内六角轴套(212)中,所述十字万向节联轴器补偿对心过程中产生的轴线和折角偏差,所述电气柜(304)安装于升降车(3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台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滚珠(214)和中间梁(102)上的轨道在1400mm-2200mm之间进行移动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六角轴套(212)的轴心距地面的高度小于500mm。
6.一种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基于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假台车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工序1:利用滚珠(214)和轨道调节相对的一对假台车上的各两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位置,使一对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位置与目标机车底架的旁承座距离相同,用螺栓固定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
推进移动旋转车(3),使其上的外六角旋转杆(301)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212)中;
旋转外六角旋转杆(301),使导柱(202)处于下限位状态;
将机车底架吊装于一主动、一从动两个假台车上,两个假台车设置于轨道上,以机车底架的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A、B、C,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3)中的外六角旋转杆(301)分别带动四个导柱(202)升降0、A、B、C,完成对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
组装焊接台架、内燃机车风机座等;
将移动旋转车(3)移除工序1;
工序2:利用一主动、一从动两个假台车将工序1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2,将立柱式升降平台升高到最高限位,以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D、E、F,将四台移动旋转车分别移入到升降平台下,将移动旋转车(3)上的外六角旋转杆(301)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212)中,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3)中外六角旋转杆(301)分别带动四个导柱(202)升降0、D、E、F,完成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
将移动旋转车(3)移出工序2,在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有两个立柱式可升降作业平台,平台宽度方向设置有伸缩踏板,将左右侧墙骨架吊装于机车底架左右两侧,组装施加定位焊;将司机室等吊装于机车底架上平面上,组装施加定位焊;
工序3: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工序2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3,进行侧墙骨架及司机室焊接操作;
工序4: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工序3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4,组装焊接侧墙蒙皮,对侧墙蒙皮及司机室后墙蒙皮等进行淋水、火焰加热调平作业;
工序5: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工序4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5,以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G、H、I,将四台移动旋转车分别移入到单立柱式固定平台下,单立柱式固定平台宽度方向安装有伸缩踏板,将移动旋转车(3)上的外六角旋转杆(301)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212)中,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3)中外六角旋转杆(301)分别带动四个导柱(202)升降0、G、H、I,完成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在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25米长、高约2.3米单立柱式固定平台和固定式驾车机,将顶盖吊装于侧墙上进行安装,驾车机将车体升起,人员进入底架下面进行风道等的组装与焊接;
工序6:假台车自动在轨道中移动将工序5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6,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25米长、高约2.3米单立柱式固定平台和可移动驾车机,人员于平台上对车体钢结构进行检查、维修和验收,可移动架车机将工序5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架起,将假台车移出轨道,推入转运转向架,可移动架车机将车体钢结构架落下座于转运转向架上,将车体拖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工序1中,在吊车将车体底架吊入假台车前,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处于下限位状态,所述丝母(208)与导柱(202)空出5mm的间隙。
CN202211153698.1A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Pending CN1155202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3698.1A CN115520230A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3698.1A CN115520230A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0230A true CN115520230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698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3698.1A Pending CN115520230A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02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43559U (zh) 换轮系统
JP4710882B2 (ja) 昇降及び回転機能付き搬送台車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組立ライン
CN201309057Y (zh) 车体组装胎具
CN111906531B (zh) 电力机车轮驱单元装配线
CN112282462B (zh) 具有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CN111992927A (zh) 一种铁路货车端墙、侧墙组装系统
CN108358120B (zh) 自动运行更换模具的台车
CN112706809B (zh) 动车组车下部件四自由度精确吊装运载车
CN112081439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CN207259084U (zh) 一种移载货叉升降机及使用该升降机的车辆生产线
CN211444909U (zh) 一种蓄电池拆卸安装车
CN115520230A (zh)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CN210123301U (zh) 一种兼容多型动车组转向架举升、轮缘称重作业的设备
CN107500186B (zh) 一种1000kvgis设备检修平台
CN112282461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
CN112081438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垂直升降类机械停车设备用横移台车
CN112045339B (zh) 一种铁路货车车体焊接系统
CN214057624U (zh) 一种动车组车下部件四自由度精确吊装运载车
CN112319545B (zh) 一种造修一体的轨道车生产线装置
CN212243357U (zh) 一种刚性假台车
CN113148057A (zh) 一种船舶桨安装工程车
CN103029938A (zh) 适用于带齿轮箱和电机的轮对整体的自动提取方法
CN107352410A (zh) 一种带反滚轮运行小车和平衡端梁的起重机
CN218174550U (zh) 组合电器搬运小车及搬运系统
CN204454420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列车同步架车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