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3566A - 一种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3566A
CN115513566A CN202211472410.7A CN202211472410A CN115513566A CN 115513566 A CN115513566 A CN 115513566A CN 202211472410 A CN202211472410 A CN 202211472410A CN 115513566 A CN115513566 A CN 115513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battery pack
air duct
storage uni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24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724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35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3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3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10Batterie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储能单元,所述多个储能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第一锐角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多个储能单元进行散热。本申请的储能设备具有较好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集装箱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储能设备,内部放置有多个储能电池模组,并通过少量的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具有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以及扩展性好的特点,是储能系统中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集装箱中的电池模组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储能集装箱中的电池模组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气流不能穿过电池模组将气流输送至电池模组的底部,对储能集装箱中中部以及底部的电池模组降温,使电池模组的升温较快,并且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储能单元,所述多个储能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
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第一锐角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多个储能单元进行散热;
每个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多个电池包,每个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面向第二电池组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面向第一电池组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呈第二锐角设置;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围合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第一电池组及所述第二电池组进行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储能单元,所述多个储能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
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第一锐角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多个储能单元进行散热。
进一步,所述第一锐角α的范围为5°≤α≤30°。
进一步,每个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多个电池包,每个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面向第二电池组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面向第一电池组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呈第二锐角设置;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围合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第一电池组及所述第二电池组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进一步,所述第二锐角β的范围为5°≤β≤30°。
进一步,所述第一锐角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锐角的开口朝向相背设置。
进一步,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第一鼓风装置,所述第一鼓风装置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对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进行散热。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一电芯,所述多个第一电芯沿着第三表面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二电芯,所述多个第二电芯沿着第四表面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芯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四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及所述第四风道配合,用于对每个所述第一电芯及所述第二电芯进行散热。
进一步,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箱体及第二鼓风装置,所述箱体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三风道及所述第四风道均连通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二鼓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朝向所述第二锐角β的开口的侧壁,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及所述箱体的外部,以从所述第二风道抽风或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进一步,所述箱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间距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所述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风道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γ1的范围为90°<γ1≤120°;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风道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γ2的范围为90°<γ2≤120°。
进一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之间的最小距离S1的范围为10mm≤S1≤50mm。
进一步,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之间的间距w1的范围为5mm≤w1≤10mm;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间距w2的范围为5mm≤w2≤10mm。
本申请实施例储能设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储能单元,所述多个储能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第一锐角设置,且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围合成第一风道,使气流可以从第一风道中穿过,使气流流入到储能集装箱的底部;电池包内的第二风道使气流可以进入到电池包内对电池包的内部降温,使储能设备的内部发热量降低;从而使整个储能设备都能得到很好的散热,大幅提升了储能设备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的储能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包的俯视图;
图4为储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储能设备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电池包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虚线框I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电芯与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电芯与第二支撑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储能设备,10-储能单元,10a-第一储能单元,11a-第一表面,10b-第二储能单元,11b-第二表面,11-第一风道,12-电池包,121-第一电池组,1211-第三表面,1213-第一电芯,1215-第三风道,123-第二电池组,1231-第四表面,1233-第二电芯,1235-第四风道,1201-第二风道,125-箱体,1251-第一端,1253-第二端,126-第一鼓风装置,127-第二鼓风装置,122-第一支撑件,124-第二支撑件,3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储能集装箱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储能设备,内部放置有多个储能电池模组,并通过少量的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具有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以及扩展性好的特点,是储能系统中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技术中,储能集装箱包括矩形阵列堆叠的多个电池模组,相邻两列的电池模组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气流难以从堆叠的电池模组的一端穿过堆叠的电池模组输送至电池模组的另一端(例如从顶部输送至底部),导致对储能集装箱远离进风通道端的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较差,容易导致远离进风通道端的电池模组的温度上升,严重时有发生爆炸的风险。
鉴于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100,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使得储能设备100的使用更加安全。
请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的储能设备100包括: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X所示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储能单元10,所述多个储能单元1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储能单元10a及第二储能单元10b;所述第一储能单元10a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的第一表面11a,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储能单元10a的第二表面11b,所述第一表面11a与所述第二表面11b呈第一锐角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多个储能单元进行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设置有第一锐角,即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倾斜设置,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具有第一风道11,从而使得气流(例如冷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的第一风道11流向储能设备100的底部,对储能设备100中的第一储能单元10a、第二储能单元10b降温,使整个储能设备100都能得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储能设备100的散热面积和储能设备100的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地,任意相邻的两个储能单元10之间可以抵持设置,换言之,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抵持,且呈第一锐角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储能单元10之间还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即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间隔设置。当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抵持设置时,使储能设备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以使得储能设备100的体积更加小型化;当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间隔设置,可以使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的第一风道11具有较大的间隙,可以使更多的气流穿过并且流至储能设备100的底部,使储能单元10进行更好的散热。
可以理解地,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呈第一锐角设置,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之间围合成第一风道11,所述第一风道11的宽度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加。
可以理解地,当储能设备100中两个相邻的储能单元10之间平行设置,相邻的储能单元10之间的间隙为矩形间隙时,相邻储能单元10之间各个位置的间隙相等,为了使储能设备100更加小型化,提高储能设备100的储能密度,相邻两个储能单元10之间的间距通常较小,气流不能很好的流通到储能设备100内的各个储能单元10,使得相对远离进风口的储能单元10不能很好的进行散热,增加了储能设备100发生爆炸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储能设备10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储能单元10,所述多个储能单元10包括:相邻的第一储能单元10a及第二储能单元10b,所述第一储能单元10a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的第一表面11a,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储能单元10a的第二表面11b,所述第一表面11a与所述第二表面11b呈第一锐角设置;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之间围合成第一风道11,该第一风道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当气流从第一风道11的一端向另一端输送,以对储能单元10进行散热时,气流可以通过第一风道11较大的一头从储能单元10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输送至储能单元10远离进风口一端,从而降低了气流的阻力,提高了对储能设备100内的储能单元10的散热效果。
例如,当从储能单元10的顶部向底部输送气流时,气流可以更好的输送至储能单元10的底部,更好的对储能单元10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锐角α的范围为5°≤α≤30°。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表面11a与所述第二表面11b之间形成第一锐角,第一锐角α的范围为5°≤α≤30°;具体地,第一锐角α的角度可以但不限于为5°、10°、15°、20°、25°、30°;当第一锐角α小于5°时,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之间的间隙过小,会使穿过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之间形成的第一风道11的气流减少,气流难以送达到储能设备100的底部(即远离进风通道的一侧),不能很好的对储能设备100内的储能单元10进行散热;当第一锐角α大于30°时,储能单元10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在同样体积储能设备100所能容纳的储能单元10的数量减小,使得储能设备100的储能密度下降,增大了储能设备100的体积,不利于储能设备100的小型化。
当所述第一表面11a与所述第二表面11b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5°≤α≤30°时,既可以对储能设备100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又具有较小的体积。
可选的,在本申请中将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之间第一锐角α的范围限制在10°≤α≤20°,当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之间的角度α处于这个范围时,可以使储能设备100在储能密度与散热效果方面达到更好的平衡,使储能设备100既能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又具有较小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储能单元10包括沿第二方向(如图1箭头Y所示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多个电池包12,每个所述电池包12包括第一电池组121及第二电池组123,所述第一电池组121包括面向第二电池组123的第三表面1211,所述第二电池组123包括面向第一电池组121的第四表面1231,所述第三表面1211与第四表面1231呈第二锐角设置;所述第三表面1211与所述第四表面1231围合成第二风道1201,所述第二风道1201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第一电池组121及所述第二电池组123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可以理解地,第一电池组121具有第三表面1211,第二电池组123具有第四表面1231,第三表面1211与第四表面1231形成第二风道1201,使气流可以进入到电池包12的内部,对电池包12内的第一电池组121以及第二电池组123降温,使整个储能设备100的内部发热量降低;且第三表面1211与第四表面1231之间呈第二锐角设置,使第一电池组121与第二电池组123在电池包12内的散热空间变大,进入到电池包12内的气流也随之增加;同时,第三表面1211与第四表面1231之间呈锐角设置也减小了第一电池组121与第二电池组123的进风阻力,使气流在电池包12内更加均匀,使第一电池组121与第二电池组123的散热效果得到提升。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这样可以使得储能设备100内的储能单元10的排布更为紧密,更加小型化,且结构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锐角β的范围为5°≤β≤30°。
可以理解地,第三表面1211与第二表面11b之间形成第二锐角,第二锐角β的范围为5°≤β≤30°;具体的,第二锐角β可以但不限于为5°、10°、15°、20°、25°、30°;当第二锐角β小于5°时,第三表面1211与第四表面1231之间的间距较小,即第一电池组121与第二电池组123之间的间隙较小,因此能够进入电池包12内部的气流量较少,并且也会增大进入电池包12内部气流的气流阻力,使气流不能很顺畅的流入到电池包12内,影响电池包12内部的散热效果;当第二锐角β大于30°时,第一电池组121与第二电池组123之间的间隙增大(即电池包12的体积增大),在储能设备100的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储能设备100的储能能力下降,但电池包12内部的散热效果并未有较大提升,所以将第二锐角β的范围限制在5度至30°之间。
可选的,第二锐角β范围优选为10°≤β≤20°时,在保证对电池包12内的热效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电池包12的体积更为小型化,且具有更高的储能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鼓风装置126,所述第一鼓风装置126连通所述第一风道11,用于对所述第一储能单元10a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进行散热。
可以理解地,第一鼓风装置126与第一风道11连通,其用于对多个储能单元10进行散热(例如,第一储能单元10a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因此,第一鼓风装置126可设置在储能设备100的任意一侧,作为优选的设置方式,将第一鼓风装置126设置在储能组件的顶部;第一鼓风装置126用于提升储能设备100的气流循环速度,为储能设备100提供较大的气流量以及气流流速,使气流从储能设备100的顶部穿过第一风道11将气流均匀的输送至储能设备100的底部,对整个储能设备100降温冷却,以提升储能设备100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锐角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锐角的开口朝向相背设置。
可以理解地,第一锐角α的开口朝向与第二锐角β的开口朝向相反,且第一锐角α与第二锐角β依次交替设置,当第一锐角α的开口朝向与第二锐角β的开口朝向相背设置时,这样可以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前提下,使得储能设备100的结构更为紧凑,更为小型化。
可以理解地,任意相邻的两个储能单元10之间的第一锐角α的开口朝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组121包括多个第一电芯1213,所述多个第一电芯1213沿着第三表面121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1213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风道1201的第三风道1215;所述第二电池组123包括多个第二电芯1233,所述多个第二电芯1233沿着第四表面123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芯1233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风道1201的第四风道1235;所述第二风道1201、所述第三风道1215及所述第四风道1235配合,用于对每个所述第一电芯1213及所述第二电芯1233进行散热。
可以理解地,第三风道1215、第四风道1235均与第二风道1201连通,第二风道1201与第三风道1215、第四风道1235配合对电池包12内部散热降温;具体的,散热时,气流分别自任意相邻的第一电芯1213之间的第三风道1215以及任意相邻的第二电芯1233之间的第四风道1235流入电池包12内,在对第一电芯1213以及第二电芯1233降温后从第二风道1201内流出,使气流对电池包12内的每个第一电芯1213及每个第二电芯1233单独散热,使第一电芯1213及第二电芯1233的散热效果更好,提升了电池包12内部的降温效率,也降低了电池包12内部的温度。
请参阅图6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12还包括:箱体125及第二鼓风装置127,所述箱体125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电池组121及第二电池组123,所述第三风道1215及所述第四风道1235均连通所述箱体125的外部,所述第二鼓风装置127设置于所述箱体125的朝向所述第二锐角β的开口的侧壁,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风道1201及所述箱体125的外部,以从所述第二风道1201抽风或向所述第二风道1201送风。
可以理解地,第三风道1215及第四风道1235均连通箱体125的外部(即箱体125上设置有与第三风道1215连通的通风口和与第四风道1235连通的通风口,用于使气流进入到箱体125内);第一电池组121以及第二电池组123均设置在箱体125内,在箱体125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鼓风装置127,第二鼓风装置127在散热时,将气流通过第三风道1215及第四风道1235从箱体125的外部吸入箱体125内部(即电池包12内部),之后将气流通过第二风道1201将气流从箱体125内排出;或将气流从第二风道1201内吸入箱体125内,之后将气流通过第三风道1215及第四风道1235排出箱体125内,使箱体125内的气流循环,从而对箱体125内的每个第一电芯1213及每个第二电芯1233进行单独散热,提升电池包12内的第一电芯1213及第二电芯1233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第二鼓风装置127设置在与第二锐角β的开口朝向的箱体125的侧壁上,第二鼓风装置127可以为排气扇、工业风扇等能够使驱动气流流动的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1251及第二端1253,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间距自第一端1251向第二端1253逐渐增大,所述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自第一端1251朝向第二端1253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地,箱体125的第一端1251自第二端1253逐渐增大,即箱体125为等腰梯形,第一电芯1213、第二电芯1233分别沿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线的延伸方向排布;具体地,多个第一电芯1213沿其中一条腰线间隔排布,多个第二电芯1233沿另一条腰线间隔排布,将箱体125设置为梯形可以使电池包12的体积小型化,进而使储能设备小型化。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120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风道1215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γ1(图3中所标注的γ1)的范围为90°<γ1≤120°;所述第二风道120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风道1235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γ2(图3中所标注的γ2)的范围为90°<γ2≤120°。
可以理解地,第二风道1201与第三风道1215之间的夹角γ1的角度可以但不限于为90°、95°、100°、105°、110°、115°、120°,当γ1小于或等于90°,且第二风道1201为出风风道时(即将气流从箱体125内排出时),第二风道1201与第三风道1215垂直设置,即气流的进入方向与排出方向垂直,当气流从第三风道1215进入第二风道1201内时,气流会受到较大的阻力,使进入到第三风道1215内的气流量减少,气流流速变慢,从而影响散热效果,当γ1大于120°时,使电池包12的体积增加,影响储能设备100的储能密度,同时也不利于电池包12的小型化。
可以理解地,第二风道1201与第四风道1235之间的夹角γ2的角度可以但不限于为90°、95°、100°、105°、110°、115°、120°,当γ2小于或等于90°,且第二风道1201为出风风道时(即将气流从箱体125内排出时),第二风道1201与第四风道1235垂直设置,即气流的进入方向与排出方向垂直,当气流从第四风道1235进入第二风道1201内使,气流会受到较大的阻力,使进入到第四风道1235内的气流量减少,气流流速变慢,从而影响散热效果,当γ2大于120°时,使电池包12的体积增加,影响储能设备100的储能密度,同时也不利于电池包12的小型化。
可以理解地,将第二风道1201与第三风道1215之间的夹角γ1的角度限制为90°<γ1≤120°、将第二风道1201与第四风道1235之间的夹角γ2的角度限制为90°<γ2≤120°,可以大大降低气流流经进气风道与出气风道的阻力,从而提高第二风道1201、第三风道1215及第四风道1235的气流量,使电池包12内的气流量增加以其气流流速加快,从而提升电池包12内部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能单元10a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的最小距离S1的范围为10mm≤S1≤50mm。
可以理解的,第一表面11a与第二表面11b之间围合成间隙最窄的第一端1251的间距的范围为10mm≤S1≤50mm;具体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10a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的最小距离S1可以但不限于为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50mm;当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设置的间距S1小于10mm时,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的间距较小,气流穿过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时的阻力较大,气流较难到达储能设备100的底部,对储能设备100起到的散热效果较为有限;当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设置的间距S1大于50mm时,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的间距较大,气流虽然能够很好的穿过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的间距S1,但是第一储能单元10a与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的间距较大也使储能设备100的体积增大,不利于储能设备100的使用和小型化。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储能单元10a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10b之间的间距S1的范围为10mm≤S1≤50mm时,既可以使得储能设备100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又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使得储能设备100在保证储能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具有较小的体积,也使得储能设备100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1213之间的间距w1的范围为5mm≤w1≤10mm;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芯1233之间的间距w2的范围为5mm≤w2≤10mm。
可以理解地,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芯1213之间的间距w1可以但不限于为5mm、6mm、7mm、8mm、9mm、10mm等。当任意相邻的第一电芯1213之间的间距太小时,相邻的第一电芯1213之间的第三风道1215的气流阻力增加,同时降低第三风道1215内的气流流量,从而使第一电芯1213的散热效果降低;当任意相邻的第一电芯1213之间的间距w1太大时,会使电池包12的体积增大,不利于电池包12的小型化。
可以理解地,为了平衡电池包12的体积以及电池包12内部的散热效果,将第一电芯1213之间的间距w1的范围限制为5mm≤w1≤10mm。
可以理解地,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芯1233之间的间距w2可以但不限于为5mm、6mm、7mm、8mm、9mm、10mm等;当任意相邻的第二电芯1233之间的间距w2太小时,使相邻的第二电芯1233之间的第四风道1235的气流阻力增加,降低第四风道1235内的气流流量,从而使第二电芯1233的散热效果降低;当任意相邻的第二电芯1233之间的间距太大时,会使电池包12的的体积增大,不利于电池包12的小型化。
可以理解地,为了平衡电池包12的体积以及电池包12内部的散热效果,将第一电芯1213之间的间距w2的范围限制为5mm≤w2≤10mm。
可选地,储能设备100还包括壳体30,所述壳体30用于收容所述多个储能单元10。可选地,壳体30的六面可以为镂空结构,或者壳体30上设有连通壳体30内部及外部的气流通道(即壳体30部分镂空)。
请参阅图9,可选地,电池包12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122及多个第二支撑件124。第一支撑件122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芯1213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122用于支撑第一电芯1213,以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电芯1213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201。第二支撑件124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芯1233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124用于支撑第二电芯1233,以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二电芯1233之间形成第三风道1215。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又一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储能单元,所述多个储能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
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第一锐角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多个所述储能单元进行散热;
每个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多个电池包,每个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面向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面向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呈第二锐角设置;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围合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第一电池组及所述第二电池组进行散热。
2.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储能单元,所述多个储能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储能单元及第二储能单元;
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呈第一锐角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围合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多个储能单元进行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α的范围为5°≤α≤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能单元沿第二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多个电池包,每个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面向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面向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呈第二锐角设置,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围合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用于通气流以对所述第一电池组及所述第二电池组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锐角β的范围为5°≤β≤3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锐角的开口朝向相背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第一鼓风装置,所述第一鼓风装置连通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对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进行散热。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一电芯,所述多个第一电芯沿着第三表面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多个第二电芯,所述多个第二电芯沿着第四表面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芯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第四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及所述第四风道配合,用于对每个所述第一电芯及所述第二电芯进行散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箱体及第二鼓风装置,所述箱体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三风道及所述第四风道均连通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二鼓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第二锐角β开口的侧壁,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及所述箱体的外部,以从所述第二风道抽风或向所述第二风道送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间距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所述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逐渐增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风道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γ1的范围为90°<γ1≤120°;所述第三风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风道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γ2的范围为90°<γ2≤120°。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之间的最小距离S1的范围为10mm≤S1≤50mm。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之间的间距w1的范围为5mm≤w1≤10mm;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间距w2的范围为5mm≤w2≤10mm。
CN202211472410.7A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储能设备 Pending CN1155135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2410.7A CN115513566A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2410.7A CN115513566A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3566A true CN115513566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3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72410.7A Pending CN115513566A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35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0461A (zh) * 2023-08-18 2023-11-10 江苏七彩纺织染整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检测用纺织物抗拉伸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3540A (zh) * 2004-11-30 2006-06-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07172983A (ja) * 2005-12-21 2007-07-05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パック
CN106684280A (zh) * 2016-12-27 2017-05-17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芯pack结构
CN211605350U (zh) * 2019-11-26 2020-09-29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型电池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3540A (zh) * 2004-11-30 2006-06-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07172983A (ja) * 2005-12-21 2007-07-05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パック
CN106684280A (zh) * 2016-12-27 2017-05-17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芯pack结构
CN211605350U (zh) * 2019-11-26 2020-09-29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型电池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0461A (zh) * 2023-08-18 2023-11-10 江苏七彩纺织染整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检测用纺织物抗拉伸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7030461B (zh) * 2023-08-18 2024-04-19 江苏七彩纺织染整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检测用纺织物抗拉伸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1711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battery pack
JP5030500B2 (ja) 電源装置
JP4646867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877996B1 (ko) 배터리 시스템
US20130017428A1 (en) Rack housing assembly an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1999060653A1 (en) Battery
US10356940B2 (en) In and relating to antenna systems
JP2015216013A (ja) 電池パック
EP240058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cooling thereof
US20180241106A1 (en) Battery pack
CN107851868B (zh) 电池组
JP4698344B2 (ja) 組電池
CN115513566A (zh) 一种储能设备
JP6072575B2 (ja)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CN200969366Y (zh) 一种风冷强制散热结构的混合动力车用蓄电池组
US10411312B2 (en) Battery pack
JP2004311157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219086074U (zh)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JP2015062163A (ja) 電池冷却装置
JP2014232598A (ja) 蓄電装置の放熱構造
CN113540613B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软包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5496940U (zh) 电池散热结构及飞行器
JPH08241702A (ja) 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CN216958226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密封壳体的设备
CN219801028U (zh) 一种电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