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5207B - 搬送容器及搬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搬送容器及搬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5207B
CN115485207B CN202080100498.2A CN202080100498A CN115485207B CN 115485207 B CN115485207 B CN 115485207B CN 202080100498 A CN202080100498 A CN 202080100498A CN 115485207 B CN115485207 B CN 115485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conveying
rib
transport container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04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5207A (zh
Inventor
保刈纯平
薮原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485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5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5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5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1/00External frames or supports adapted to be assembled around, or applied to, articles
    • B65D61/02Tubular frames with resilient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stacks of articles; for special arrangements of groups of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6Lab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ferring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52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sample carriers, e.g. for plates, slides, chips
    • B01L9/523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sample carriers, e.g. for plates, slides, chips for multisample carriers, e.g. used for microtitration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28Handles
    • B65D25/2802Handles fixed, i.e. non-swingable,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1/00Bundles of articles held together by packaging elements for convenience of storage or transport, e.g. portable segregating carrier for plural receptacles such as beer cans or pop bottles; Bales of material
    • B65D71/02Arrangements of flexible binders
    • B65D71/04Arrangements of flexible binders with protecting or supporting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binder and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f b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8Ergonomic or safety aspects of handling devices
    • B01L2200/087Ergonomic asp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8Transport of container or devices
    • B01L2200/185Long distance transport, e.g. mai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搬送容器(100)及搬送方法,具备用于载置搬送物的底部件(2)、配置于底部件(2)的侧方的左右的侧部件(3)、配置于底部件(2)的上方的把手部件(4)、将底部件(2)与侧部件(3)之间连结的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以及将侧部件(3)与把手部件(4)之间连结的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这些部件经由铰链(10)互相连结,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侧部件(3)远离底部件(2),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侧部件(3)从侧方支撑载置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以下部连结部件(5)及上部连结部件(6)成为相对于侧部件(3)非平行的横倒状态的方式将搬送容器(100)设置于卸料场所,将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彼此之间的前方或后方取出。

Description

搬送容器及搬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上下层叠的搬送物的搬送的搬送容器、以及将层叠并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个别地取出的搬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疗、卫生管理、食品检查、生物化学等领域,进行利用了荧光标记、特定波长的光谱分析。在对大量的样本进行定量、鉴别时,广泛使用微孔板。通常,微孔板由合成树脂等形成,为在平板上设有大量加样孔的结构。
作为微孔板,具有下表面为平面的微孔板、下表面相对于具有加样孔的上表面成形为浮雕状的凹部的微孔板。下表面成形为凹部的微孔板大多能够嵌合于分析装置等的试样台、同种类的其它微孔板上。这样的形状的微孔板可以在试样台、微孔板上不错位地固定。
有时在微孔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可以对每个加样孔进行密封的有孔的板状的罩、无孔的板状的罩、膜状的罩等。关于板状的罩,大多成形为其它微孔板可嵌合的形状、与其它微孔板不干涉的形状。
这样,大量微孔板通常设为可上下层叠的结构。以往,相对于微孔板的加样孔通过使用了微量移液管等的手工作业分注含有样本的试样液。在进行试样液的调制、分注的场所与分析场所分离的情况下,需要将分注了试样液的微孔板搬送至分析场所的作业。
可上下层叠的微孔板在一次分析的张数多的情况下,可以以层叠的状态搬送。但是,层叠的状态的微孔板的能够抓持的部位受限。在光谱分析时,向微孔板投射分析光,存在试样液含有不应接触的有害物的情况、担心因手工作业而引起的污染的情况等。因此,通常推荐抓持微孔板的上表面以外。
专利文献1记载了用于低温箱的搬运、保管的容器。专利文献1记载的容器在支架的上部设有把持部,形成手提式的容器。作为存储低温箱的存储部,设有将低温箱个别地存储的架子状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623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分注了试样液的微孔板有时一次多张用于分析,根据样本的性质等,期望进行迅速的搬送。微孔板即使在安装了有孔的板状的罩等的情况下,试样液彼此也有可能混合,因此为应尽量避免倾斜、颠倒的搬送物。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能够一次大量搬送如分注了试样液的微孔板等地手搬送的风险高的搬送物的搬送容器。
在搬送如微孔板等地可上下层叠的搬送物的情况下,从提高作业的吞吐量的观点出发,期望可容纳层叠的状态的搬送物的容器结构。另外,在搬送分注了试样液的微孔板等的情况下,存在因倾斜、颠倒而试样液彼此混合等的担忧,因此还期望稳定地保持层叠的状态的容器结构。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容器,具有将作为搬送物的低温箱个别地存储的架子状的结构,因此关于搬送物的倾斜、颠倒,可以说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容器结构中,需要每当各个搬送物的出入时便开闭盖部件,因此存在搬送的作业繁杂的问题。
另外,除了手工搬送的风险,还存在应当避免手碰触搬送物本身的情况。在将分注了试样液的微孔板用于光谱分析这样的情况下,应当尽量不碰触对分析存在影响的微孔板的上表面。另外,在搬送药品、病原体等有害物、精密仪器等的情况下,不以手工作业进行搬送物相对于搬送容器的出入更好。
因此,对于搬送容器,期望如下容器结构:不仅容纳层叠的状态的搬送物,而且容易通过机械、器具进行搬送物的出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容器结构中,为将搬送物个别地存储的架子状的结构,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搬送容器和机械或器具容易干涉,由机械、器具进行的出入变得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搬送容器以及使用了该搬送容器的搬送方法,能够容易地进行搬送物的出入,且能够有效地搬送可上下层叠的搬送物。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搬送容器用于搬送物的搬送,其中,具备:底部件,其载置搬送物;左右的侧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侧方;把手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方;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其将上述底部件与上述侧部件之间连结;以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其将上述侧部件与上述把手部件之间连结,上述底部件和上述下部连结部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和上述侧部件、上述侧部件和上述上部连结部件、以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和上述把手部件分别经由左右的铰链彼此连结,该铰链具有相对于上述底部件的左右的侧面平行且水平的旋转轴,在未抬起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横倒状态,上述侧部件远离上述底部件,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立起状态,上述侧部件接近上述底部件,并从侧方支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
另外,本发明的搬送方法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个别地取出,其中,用于搬送物的搬送的搬送容器具备:底部件,其载置搬送物;左右的侧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侧方;把手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方;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其将上述底部件与上述侧部件之间连结;以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其将上述侧部件与上述把手部件之间连结,上述底部件和上述下部连结部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和上述侧部件、上述侧部件和上述上部连结部件、以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和上述把手部件分别经由左右的铰链彼此连结,该铰链具有相对于上述底部件的左右的侧面平行且水平的旋转轴,在未抬起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横倒状态,上述侧部件远离上述底部件,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立起状态,上述侧部件接近上述底部件,并从侧方支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上述搬送物的上述搬送容器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横倒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卸料场所,将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前方或后方取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搬送容器以及使用了该搬送容器的搬送方法,能够容易地进行搬送物的出入,且能够有效地搬送可上下层叠的搬送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接地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搬送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下端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接地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搬送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所使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接地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搬送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接地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搬送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及搬送方法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各图中,对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俯视图。
图1、图2以及图3中为未容纳搬送物的状态,且图示了从各方向观察未手提而接地的状态的搬送容器。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100具备底部件2、左右的侧部件3、3、把手部件4、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5、以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6。侧部件3、下部连结部件5以及上部连结部件6在搬送容器100的左右方向上左右对称地配备。
本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100主要用于可上下层叠的搬送物的搬送。搬送容器100为将多个搬送物以彼此上下层叠的状态容纳,能够一次大量搬送的搬送用的容器。搬送容器100能够抬起把手部件4,通过手提来搬送。但是,搬送容器100只要在抬起把手部件4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机械或器具而非人手抬起来搬送。
作为利用搬送容器100搬送的搬送物,优选横截面的外形为矩形状的物体。搬送物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板状、块状、膜状、盘状等的任一个。作为可上下层叠的搬送物,具有可通过上表面侧和下面侧彼此嵌合,且在彼此层叠的状态下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被固定的物体、在彼此层叠的状态下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固定的物体。作为利用搬送容器100搬送的搬送物,可以是它们的任一个。
如图1所示,搬送容器100呈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观。在搬送容器100的底部配置有底部件2。在搬送容器100的右侧的侧部及左侧的侧部分别配置有侧部件3。在搬送容器100的顶棚部配置有把手部件4。搬送容器100的前部及后部为了能够使搬送物出入而为开口。
底部件2是载置搬送物的部位,在搬送可上下层叠的搬送物的情况下,在底部件2上以成为上下层叠的状态的方式配置搬送物。在图1~3中,底部件2设为具有平坦的上表面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件。底部件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及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设为与搬送物的长度及宽度同程度,以在搬送容器100的俯视下使底部件2和搬送物(参照图4的符号1)大致重合。
左右的侧部件3分别配置于底部件2的左右的侧方。在图1~3中,侧部件3设为具有平坦的主面且薄的板材。左右的侧部件3以彼此对置的方式将主面朝向左右方向以立起状态配置。侧部件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以可以将层叠的搬送物容纳于底部件2与把手部件4之间的方式相对于搬送物的厚度设置得充分长。侧部件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为与底部件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同程度。
把手部件4配置于底部件2的上方。在图1~3中,把手部件4设为一体化有用于手提搬送容器100的把手的薄的板材。把手部件4配置成架设于左右的侧部件3彼此之间。把手部件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以及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设为与底部件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及左右方向的长度同程度。
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将底部件2与侧部件3之间连结。在图1~3中,下部连结部件5设为薄的板材。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将底部件2的右侧面的下端和右侧的侧部件3的下端通过板材的平面连结。左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将底部件2的左侧面的下端和左侧的侧部件3的下端通过板材的平面连结。下部连结部件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为与底部件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侧部件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同程度。
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将侧部件3与把手部件4之间连结。图1~3中,上部连结部件6设为薄的板材。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将右侧的侧部件3的上端和把手部件4的右端通过板材的平面连结。左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将左侧的侧部件3的上端和把手部件4的左端通过板材的平面连结。上部连结部件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为与侧部件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把手部件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同程度。
底部件2、左右的侧部件3、把手部件4、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以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分别能够由铝合金、不锈钢、碳素钢等各种金属材料、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碳酸酯、ABS树脂等各种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接地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搬送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及图5示出了相对于图1~3所示的搬送容器100上下层叠地容纳有符号1表示的板状的搬送物的状态。
如图4及图5所示,搬送容器100为形态与把手部件4的抬起联动地变化的可变式的容器。如图4所示,搬送容器100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为搬送物可出入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如箭头所示地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如图5所示,为容纳于搬送容器100的搬送物从周围被支撑的状态。
底部件2和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下部连结部件5和侧部件3、侧部件3和上部连结部件6、以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和把手部件4分别经由铰链10彼此连结。各部件彼此的连结的角度以铰链10为支点轴变化。
铰链10沿着在各部件间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边彼此平行地设置,且相对于底部件2的左右的侧面具有平行且水平地配置的旋转轴。即,铰链10相对于沿底部件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沿搬送容器10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具有平行的旋转轴。铰链10的旋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在各部件所设置的筒状的支撑部。
在图1~5中,铰链10的支撑部与各部件一体设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搬送容器100的零件个数。另外,能够成为铰链10和各部件难以干涉的容器结构。但是,铰链10的支撑部也可以相对于各部件分体设置。分体的支撑部相对于各部件能够通过螺钉等固定。
图1中,底部件2的右侧面的下端和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的内侧端经由右下部的底部件侧的铰链10连结。该铰链10的一方的支撑部设置成沿着底部件2的右侧面的下端,另一方的支撑部设置成沿着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的内侧端。
右下部的底部件侧的铰链10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以底部件2与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的外角从约180度成为约90度的方式转动,在放下了把手部件4时,相反地转动。右下部的底部件侧的铰链10能够使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在大致水平的横倒状态(参照图4)与大致垂直的立起状态(参照图5)之间动作到任意的角度。
同样地,底部件2的左侧面的下端和左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的内侧端经由左下部的底部件侧的铰链10连结。左下部的底部件侧的铰链10与右下部的底部件侧的铰链10左右对称地设置。左下部的底部件侧的铰链10能够使左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与右侧对称地动作。
另外,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的外侧端和右侧的侧部件3的下端经由右下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连结。该铰链10的一方的支撑部设置成沿着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的外侧端,另一方的的支撑部设置成沿着右侧的侧部件3的下端。
右下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以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与右侧的侧部件3的内角从约90度成为约180度的方式转动,在放下了把手部件4时,相反地转动。右下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能够在将右侧的侧部件3保持为大致垂直的立起状态的状态下,使右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在大致水平且相对于侧部件3非平行的横倒状态(参照图4)与大致垂直的立起状态(参照图5)之间动作到任意的角度。
同样地,左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的外侧端和左侧的侧部件3的下端经由左下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连结。左下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与右下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左右对称地设置。左下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能够使左侧的侧部件3、左侧的下部连结部件5与右侧对称地动作。
另外,右侧的侧部件3的上端和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的外侧端经由右上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连结。该铰链10的一方的支撑部设置成沿着右侧的侧部件3的上端,另一方的支撑部设置成沿着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的外侧端。
右上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以右侧的侧部件3与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的内角从约90度成为约180度的方式转动,在放下了把手部件4时,相反地转动。右上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能够在将右侧的侧部件3保持为大致垂直的立起状态的状态下,使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在大致水平且相对于侧部件3非平行的横倒状态(参照图4)与大致垂直的立起状态(参照图5)之间动作到任意的角度。
同样地,左侧的侧部件3的上端和左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的外侧端经由左上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连结。左上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与右上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左右对称地设置。左上部的侧部件侧的铰链10能够使左侧的侧部件3、左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与右侧对称地动作。
另外,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的内侧端和把手部件4的右端经由右上部的把手部件侧的铰链10连结。该把手部件侧的铰链10的一方的支撑部设置成沿着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的内侧端,另一个方的支撑部设置成沿着把手部件4的右端。
右上部的把手部件侧的铰链10以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与把手部件4的外角从约180度成为约90度的方式转动,在放下了把手部件4时,相反地转动。右上部的把手部件侧的铰链10能够使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在大致水平且相对于侧部件3非平行的横倒状态(参照图4)与大致垂直的立起状态(参照图5)之间动作。
同样地,左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的内侧端和把手部件4的左端经由左上部的把手部件侧的铰链10连结。左上部的把手部件侧的铰链10与右上部的把手部件侧的铰链10左右对称地设置。左上部的把手部件侧的铰链10能够使左侧的侧部件3、左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与右侧对称地动作。
如图4所示,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左右的侧部件3为从底部件2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分离的状态。搬送容器100的前部的开口以及后部的开口为向左右扩展的状态,为底部件2的上方的空间开放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在进行搬送物的出入时,手、机械、器具等难以与侧部件3干涉,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搬送物的出入。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通过铰链10,左右的侧部件3一边向底部件2的上方移动,一边从左右方向的外侧接近底部件2。侧部件3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移动,以成为同一平面上的方式配置于立起状态的下部连结部件5之上。搬送容器100的前部的开口及后部的开口缩窄至底部件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在搬送容器100的俯视下,成为底部件2的左右的侧端和左右的侧部件3大致重叠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侧部件3能够从侧方支撑载置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因此,通过侧部件3,能够将层叠的搬送物在左右方向整齐排列、防止搬送中的搬送物向左右方向的脱落。另外,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各自的内侧端经由铰链10连结于底部件2的侧面,因此为与底部件2的左右的侧面面接触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的内侧端的铰链10的旋转的角度被限制。因此,能够抑制搬送容器100的整体结构的挠曲,降低层叠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的晃动。
如图1~5所示,搬送容器100在左右的侧部件3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具备从左右的侧部件3的前端及后端分别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7。在图1~5中,肋7在右侧的侧部件3的前端及后端、左侧的侧部件3的前端及后端设为大致长方体状的薄板片。肋7从左右的侧部件3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
如图5所示,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左右的侧部件3从左右方向的外侧接近底部件2,若以成为同一平面上的方式配置于立起状态的下部连结部件5之上,则在搬送容器100的俯视下,成为底部件2的前端及后端各自与肋7大致重叠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肋7能够从前方及后方支撑载置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因此,通过肋7,能够使层叠的搬送物在前后方向上整齐排列、防止搬送中的搬送物向前后方向的脱落。
如图3所示,肋7设置成在搬送容器100的俯视下与侧部件3所成的角为大致直角。肋7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为与侧部件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同程度。肋7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置得比底部件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的一半短。若肋7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则能够一边防止搬送物的脱落,一边确保搬送物的出入的容易性、搬送物的目视确认性。
图6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的下端部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肋7设为比侧部件3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另外,优选向下方突出的肋7设为具有水平的下端的形状。
在图6中,肋7设为大致长方体状的薄板片,肋7的下端为相对于搬送容器1000的接地面大致平行的水平状。肋7的下端比侧部件3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因此侧部件3不直接地接地,而是通过肋7立起。
若设置这样的形状的肋7,则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能够使左右的侧部件3分别以肋7为支撑脚自立。即使在上部连结部件6、把手部件4向左右方向摇摆的情况下,也由于能够使未抬起把手部件4的接地的状态的搬送容器100自立,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搬送物的出入。
此外,在图6中,肋7的下端为水平状,但只要在侧部件3的前端侧及后端侧分别在一个点以上支撑侧部件3,肋7就能够设为适当的形状。例如,即使在仅肋7的下端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通过一个点进行点接地的情况下,通过肋7的下端的左右方向的内侧和侧部件3的下端,也能够使侧部件3自立。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用于搬送物的搬送的搬送容器也能够设为如下形态(搬送容器200):具备设置成在搬送容器的俯视下与侧部件3所成的角(图7中用θ表示的内角)为钝角的肋7。
在图7中,肋7在右侧的侧部件3的前端及后端、左侧的侧部件3的前端及后端设为薄板片。在搬送容器200的俯视下,肋7与侧部件3的内角设为90度以上,肋7的左右方向的内侧向前后方向的外侧打开。
当设置这样的形状的肋7时,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能够将肋7作为导向件使载置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整齐排列。当抬起把手部件4时,肋7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移动,因此从底部件2上突出的搬送物沿肋7在前后方向上被引导。即使在上下层叠的搬送物彼此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把手部件4的抬起联动地使搬送物自动地整齐排列,因此能够减少手工作业的风险、工时。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接地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搬送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8及图9所示,能够在搬送容器100的侧部件3和上部连结部件6具备用于将立起状态的上部连结部件6卡定于立起状态的侧部件3的限位件51、52。
在图8及图9中,作为限位件51、52,具备挂钩51和可卡定挂钩51的带帽的螺柱52。挂钩51可转动地支撑于在右侧的上部连结部件6的外侧面所固定的轴。螺柱52固定于右侧的侧部件3的外侧面的上部侧。
如图9所示,在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侧部件3大致平行的立起状态时,若挂钩51绕轴转动,则能够钩挂于螺柱52。卡定于螺柱52的挂钩51将上部连结部件6支撑为不会倒下,以将上部连结部件6和侧部件3保持为大致平行的状态的方式发挥作用。螺柱52带帽,因此即使上部连结部件6要倒下,挂钩51也不会向外侧脱离。若挂钩51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则能够从螺柱52脱离。
当设置这样的限位件51、52时,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将立起状态的上部连结部件6卡定于立起状态的侧部件3,由此能够将上部连结部件6和侧部件3保持为彼此大致平行的立起状态。另外,即使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侧部件3等向左右方向晃动。在未手提而接地的状态的搬送容器100中,也能够从侧方持续支撑载置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
此外,在图8及图9中,作为限位件51、52,在上部连结部件6的外侧面具备挂钩51,在侧部件3的外侧面具备螺柱52,但是,也可以在侧部件3具备挂钩51,在上部连结部件6具备螺柱52。另外,也可以是,限位件51、52配备于各部件的内侧面而非各部件的外侧面。
另外,这样的限位件51、52也可以配备于朝向与把手部件4的抬起联动地变化的其它部件。例如,限位件51、52的可动侧能够配备于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或左右的侧部件3、或者左右的侧部件3或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限位件51、52的固定侧能够配备于成对的部件。
作为限位件51、52,只要将立起状态的下部连结部件5或立起状态的上部连结部件6卡定于立起状态的侧部件3,也可以取代挂钩51和螺柱52而使用挂钩钩挂于孔的钩眼扣、滑动型闩锁、杆型闩锁、推压型闩锁、箱型闩锁等。设置限位件51、52的部位可以每一个搬送容器100为一处,也可以为多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及使用了该搬送容器的搬送方法参照图进行说明。
图10~21中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个别地取出并搬送至目的场所的搬送方法。各图所示的搬送方法特别是在卸料的工序具有特征。在这些搬送方法中,从搬送容器取出搬送物的作业使用将搬送物自动地卸下的自动装载机。各图所示的搬送容器设为对应于自动装载机的结构。
图10~17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从下层侧个别地取出的方法。
图10~17中,自动装载机具备:用于抬起载置于底部件2a的全体搬送物的可动台(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61;使可动台61上下升降的台升降机62;用于抬起层叠的搬送物的叉子(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63;以及将搬送物沿水平方向抽拽的抽拉装置(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64。
在图10~17所示的搬送容器中,在搬送容器的底部取代大致长方体状的底部件2(参照图2等)而具备架台状的底部件2a。架台状的底部件2a设置为仅支撑搬送物的下表面的左右方向的外缘部的框状的结构。架台状的底部件2a具有用于从载置于底部件2a的搬送物的下方插入可动台61的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结构、以及用于从底部件2a的前后方向插入抽拉装置64的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结构。另外,可动台61具有用于插入抽拉装置64的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结构。
另外,在图10~17所示的搬送容器中,在搬送容器的左右的侧部取代侧部件3(参照图1等)而具备具有贯通孔31、32、33、34的侧部件3A、3B、3C、3D。侧部件3A、3B、3C、3D在主面的下部侧具有用于向层叠的搬送物彼此之间插入使搬送物升降的叉子(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63的贯通孔31、32、33、34。贯通孔31、32、33、34在左右的侧部件3A、3B、3C、3D分别以彼此成为相同的高度的方式设为横长的狭缝状。
图10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在图10及图11中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300的搬送物在大致水平的取出场所从下层侧个别地取出的方法。
在搬送容器300中,在左右的侧部件3A的预定的高度设有贯通孔31。左右的贯通孔31设置为,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比底部件2a的上端、最下层的搬送物高,为自下起第二层附近的位置。
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取出方法中,首先,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搬送物的搬送容器300以使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A非平行的横倒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大致水平的取出场所60。搬送容器300的前部的开口及后部的开口向左右扩展到最大程度,因此为底部件2a的上方的空间广阔地开放的状态。
然后,直至能够向最下层的搬送物与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之间通过贯通孔31插入叉子63的高度,利用可动台61抬起载置于底部件2a的全部搬送物。此外,在贯通孔31的高度根据搬送物的高度预先适当地设计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该操作。在不进行该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架台状的底部件2a而使用大致长方体状的底部件2(参照图2等)。
然后,向最下层的搬送物与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之间通过贯通孔31插入叉子63,并利用叉子63抬起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通过抬起层叠于最下层的搬送物的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最下层的搬送物能够沿搬送容器300的前后方向个别地出入。
此外,在图10中,叉子63设为在侧视下基端侧高的倾斜状,但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的形状、结构只要能够通过贯通孔31抬起搬送物,就没有特别限定。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也可以自身上下升降而抬起搬送物。
然后,向最下层的搬送物之下插入抽拉装置64,将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A彼此之间取出。在图11中,抽拉装置64为从搬送容器300的后方插入,将搬送物向后方抽出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从搬送容器300的前方插入,将搬送物向前方抽出的结构。
另外,在图11中,抽拉装置64设为在侧视下,先端侧朝向上方屈曲的钩爪状,但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的形状、机构只要能够将搬送物沿大致水平方向取出就没有特别限定。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也可以是拉出搬送物的机构,也可以是将搬送物向托盘等推出的机构。
取出最下层的搬送物后,将叉子63向外侧抽出,将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载置于底部件2a。之后,将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作为最下层的搬送物,重复进行最下层的搬送物的取出的工序。从搬送容器300取出的搬送物能够个别地搬送至目的场所。
根据这样的搬送容器300、搬送方法,利用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因此能够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自动且个别地取出。仅通过将搬送容器设置于预定的取出场所,便能够将层叠地容纳的搬送物个别地取出,因此能够减少手工作业的风险、工时。
另外,根据这样的搬送容器、搬送方法,能够从下层侧取出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在从下层侧取出的情况下,可动台61、台升降机62为与搬送物的高度对齐的程度的小型的装置即可。在贯通孔31的高度根据搬送物的高速预先适当地设计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可动台61、台升降机62的设置。因此,能够将自动装载机设为简单的结构,抑制成本。
图12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12及图13中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400的搬送物在设有倾斜导向件的取出场所从下层侧个别地取出的方法。
在搬送容器400中,在左右的侧部件3B的预定的高度设有贯通孔32。左右的贯通孔32设置成,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为比最下层的搬送物低的位置,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中程度的高度时,即在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B非平行的倾斜状态时,为比最下层的搬送物高的自下起第二层附近的位置。
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取出方法中,首先,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搬送物的搬送容器400以使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B非平行的倾斜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倾斜导向件65的取出场所60,使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B彼此之间露出。搬送容器400的前部的开口及后部的开口向左右扩大到搬送物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不被肋7覆盖的中程度,因此,虽然底部件2a的上方的空间为开放的状态,但根据倾斜的角度,整体的宽度被抑制。
就倾斜导向件65而言,上表面倾斜,而且以外侧变高的方式左右对称地固定于取出场所60的左右。倾斜导向件65以倾斜的上表面与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面接触的方式以与底部件2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同程度的间隔配置。
倾斜导向件65的倾斜的角度只要在设置了搬送容器400时使搬送物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不被肋7覆盖,就没有特别限定。就倾斜导向件65的倾斜的角度而言,从缩小搬送容器400的占用空间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5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度以上,更优选为75度以上。
然后,直至能够向最下层的搬送物与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之间通过贯通孔32插入叉子63的高度,将载置于底部件2a的全部搬送物由可动台61抬起。此外,在贯通孔32的高度根据搬送物的高度预先适当地设计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该操作。在不进行该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架台状的底部件2a而使用大致长方体状的底部件2(参照图2等)。
然后,向最下层的搬送物与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之间通过贯通孔32插入叉子63,将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由叉子63抬起。通过将层叠于最下层的搬送物的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抬起,能够使最下层的搬送物向搬送容器400的前后方向个别地出入。
然后,向最下层的搬送物之下插入抽拉装置64,将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B彼此之间取出。如图13所示,抽拉装置64构成为从搬送容器400的后方插入,且将搬送物向后方拉出,但也可以构成为从搬送容器400的前方插入,且将搬送物向前方拉出。
在取出最下层的搬送物后,将叉子63向外侧拔出,使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载置于底部件2a。然后,将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作为最下层的搬送物,重复进行最下层的搬送物的取出的工序。从搬送容器400取出的搬送物能够个别地搬送至目的场所。
根据这样的搬送容器400、搬送方法,利用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因此能够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自动且个别地取出。仅通过将搬送容器设置于设有预定的倾斜导向件的取出场所,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便成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B非平行的倾斜状态,因此能够减小手工作业的风险、工时。另外,能够缩窄搬送容器400的前侧及后侧的开口并取出搬送物,因此能够使卸料时的搬送容器400的占用空间比搬送容器300的情况缩小。
图14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图15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14及图15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500的搬送物在设有倾斜导向件的取出场所从下层侧个别地取出的方法。
在搬送容器500中,在左右的侧部件3C的预定的高度设有贯通孔33。左右的贯通孔33设置成,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为比最下层的搬送物低的位置,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比最大稍低的高度时,即在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C接近平行的倾斜状态时,为比最下层的搬送物高的自下起第二层附近的位置。
另外,设于左右的侧部件3C的肋7a在下端部设有切口部71,为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被切口的形状。左右的肋7a为如下形状: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比最大稍低的高度时,使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C彼此间的对肋7a进行了切口的部位露出。最下层的搬送物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最大的高度时被切口部71的外侧覆盖。另一方面,自下起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比最大稍低的高度时,被肋7a覆盖。
在图14及图15所示的取出方法中,首先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搬送物的搬送容器500以使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C非平行的倾斜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倾斜导向件66的取出场所60,使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C彼此间的对肋7a进行了切口的部位露出。搬送容器500的前部的开口及后部的开口根据切口部71的宽度而左右缩窄,因此成为最下层的搬送物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未被肋7a覆盖,但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的前表面及后表面被肋7a覆盖的状态,根据倾斜的角度、切口部71的宽度,作为整体的宽度被抑制。
就倾斜导向件66而言,上表面倾斜,而且以外侧变高的方式左右对称地固定于取出场所60的左右。倾斜导向件66以倾斜的上表面与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面接触的方式以与底部件2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同程度的间隔配置。
倾斜导向件66的倾斜的角度只要在设置了搬送容器500时使最下层的搬送物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不被肋7a覆盖,就没有特别限定。就倾斜导向件66的倾斜的角度而言,从缩小搬送容器500的占用空间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5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度以上,更优选为75度以上。
然后,与在上述搬送容器400中同样地,根据需要,将载置于底部件2a的全部搬送物由可动台61抬起。然后,将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由叉子63抬起。然后,在将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抬起后,向最下层的搬送物之下插入抽拉装置64,将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C彼此之间的对肋7a进行了切口的部位取出。在之后的工序中,将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作为最下层的搬送物,反复进行最下层的搬送物的取出的工序。
根据这样的搬送容器500、搬送方法,利用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因此能够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自动且个别地取出。仅通过将搬送容器设置于设有预定的倾斜导向件的取出场所,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便成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C非平行的倾斜状态,因此能够减小手工作业的风险、工时。另外,在肋7a的下端部设有切口部71,能够将搬送容器500的前侧及后侧的开口缩窄并取出搬送物,因此能够使卸料时的搬送容器500的占用空间比搬送容器400的情况进一步缩小。另外,在卸料中,能够通过肋7a持续支撑自下起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的前侧及后侧。
图16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16及图17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600的搬送物在设有垂直导向件的取出场所从下层侧个别地取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作为搬送物,使用了可通过上面侧和下面侧彼此嵌合且在彼此层叠的状态下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被固定的物体。
在搬送容器600中,在左右的侧部件3D的预定的高度设有贯通孔34。左右的贯通孔34设置成,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中程度的高度时,为比最下层的搬送物低的位置,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最大的高度时,即,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D大致平行的立起状态时,为比最下层的搬送物高的自下起第二层附近的位置。
另外,设于左右的侧部件3D的肋7b的长度为,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肋7b的下端部位于比底部件2a的上端靠上方。左右的肋7b设为,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最大的高度时,使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D彼此之间的比肋7b靠下方露出。
在图16及图17所示的取出方法中,首先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搬送物的搬送容器600以使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D大致平行的立起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垂直导向件67的取出场所60,使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D彼此之间的比肋7b靠下方露出。搬送容器600的前部的开口及后部的开口左右缩窄,因此作为整体的宽度被抑制。
就垂直导向件67而言,内侧面设为大致垂直,且以彼此对置的方式固定于取出场所60的左右。垂直导向件67以大致垂直的内侧面相对于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面接触的方式以与底部件2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同程度的间隔配置。
接下来,与在上述的搬送容器400中同样地,根据需要,将载置于底部件2a的全部搬送物由可动台61抬起。然后,利用叉子63抬起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被抬起至相对于最下层的搬送物的嵌合脱离的高度。然后,在将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抬起后,向最下层的搬送物之下插入抽拉装置64,将最下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D彼此之间的比肋7b靠下方取出。在之后的工序中,将自下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作为最下层的搬送物,反复进行最下层的搬送物的取出的工序。
根据这样的搬送容器600、搬送方法,利用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因此能够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自动且个别地取出。仅通过将搬送容器设置于设有预定的垂直导向件的取出场所,即使将把手部件4放手,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也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D大致平行的立起状态,因此能够降低手工作业的风险、工时。另外,肋7b的下方开放,能够缩窄搬送容器600的前侧及后侧的开口并将搬送物取出,因此能够使卸料时的搬送容器600的占用空间比搬送容器500的情况进一步缩小。另外,在卸料中,能够利用肋7b持续支撑自下起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的前侧及后侧。最下层的搬送物嵌合于这样的前侧及后侧被支撑的从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因此难以在肋7b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偏移。
图18~21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从上层侧个别地取出的方法。
在图18~21中,自动装载机具备:用于将载置于底部件2a的搬送物全体抬起的可动台(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61a;使可动台61a上下升降的台升降机62;以将搬送物沿水平方向抽拽的辊式装载机(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80。可动台61a与图10~17所示的可动台61不同,不具有用于插入抽拉装置64的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结构,而是设为平板状的架台。
辊式装载机80具备:利用旋转产生的摩擦使接触的搬送物移动的辊81;驱动辊81的旋转运动的驱动轴82;以及使辊81相对于底部件2a的上方的空间进退的可动部件83。在辊式装载机80的下方,相对于底部件2a的上方的空间进退自如地配备有用于接受由辊81拉出的搬送物的可动托盘84。
在图18~21所示的搬送容器中,在搬送容器的底部,取代大致长方体状的底部件2(参照图2等)而具备架台状的底部件2b。架台状的底部件2b设为仅支撑搬送物的下表面的左右方向的外缘部的框状的结构。架台状的底部件2b具有用于从载置于底部件2b的搬送物的下方插入可动台61a的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结构。但是,架台状的底部件2b与上述的底部件2a不同,也可以没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结构。
另外,在图18~21所示的搬送容器中,在搬送容器的左右的侧部,取代侧部件3(参照图1等)而具备具有预定的形状的肋7c、7d的侧部件3E、3F。
图18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图19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18及图19中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700的搬送物在设有倾斜导向件的取出场所从上层侧个别地取出的方法。
在搬送容器700中,设于左右的侧部件3E的肋7c在上端部设有切口部72,为将上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切口的形状。左右的肋7c为如下形状: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比最低稍高的高度时,使最上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E彼此之间的对肋7c进行了切口的部位露出。最上层的搬送物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最大的高度时,被切口部72的外侧覆盖。另一方面,自上起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在将把手部件4抬起到比最低稍高的高度时,被肋7c覆盖。
在图18及图19所示的取出方法中,首先,将上下层叠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搬送容器700以使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E非平行的倾斜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倾斜导向件68的取出场所60。搬送容器700的前部的开口及后部的开口根据切口部72的宽度而左右缩窄,因此根据倾斜的角度、切口部72的宽度,作为整体的宽度被抑制。
倾斜导向件68与上述的倾斜导向件66同样地,上表面倾斜,且以外侧变高的方式左右对称地固定于取出场所60的左右。从缩小搬送容器700的占用空间的观点出发,倾斜导向件68的倾斜的角度优选为45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度以上,更优选为75度以上。
然后,直至最上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E彼此之间的对肋7c进行了切口的部位露出的高度,将载置于底部件2a的全部搬送物由可动台61a抬起。通过将全部搬送物抬起,最上层的搬送物能够从左右的侧部件3E彼此之间的对肋7c进行了切口的部位沿搬送容器700的前后方向出入。
然后,向最上层的搬送物之上插入辊式装载机80,使辊81旋转,将最上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E彼此之间的对肋7c进行了切口的部位取出。图19中,辊式装载机80构成为从搬送容器700的后方插入,将搬送物向后方拉出,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从搬送容器700的前方插入,将搬送物向前方拉出。
辊式装载机80以支撑于可动部件83的前端的辊81与最上层的搬送物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插入。另外,在最上层的搬送物的后方与最上层的搬送物的高度一致地配置有可动托盘84。与搬送物的上表面接触的辊81通过连接于马达的驱动轴82被驱动进行旋转运动。最上层的搬送物通过辊81的旋转运动的摩擦向后方被取出,承载于可动托盘84。
在取出最上层的搬送物后,利用可动台61a将载置于底部件2b的全部搬送物抬起。然后,将自上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作为最上层的搬送物,反复进行最上层的搬送物的取出工序。从搬送容器700取出的搬送物能够个别地搬送至目的场所。
根据这样的搬送容器700、搬送方法,利用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因此能够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自动且个别地取出。仅通过将搬送容器设置于设有预定的倾斜导向件的取出场所,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便能够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E非平行的倾斜状态,因此能够降低手工作业的风险、工时。另外,在肋7c的上端部设有切口部72,而且能够缩窄搬送容器700的前侧及后侧的开口并取出搬送物,因此能够使卸料时的搬送容器700的占用空间缩小。另外,根据从上层侧取出的方法,无需在左右的侧部件3E设置贯通孔,因此能够将搬送容器700设为更简单的结构。另外,在卸料中能够利用肋7c持续支撑自上起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的前侧及后侧。这样的搬送方法由于将最上层的搬送物沿水平方向拉出这一点,优选用于在彼此层叠的状态下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固定的搬送物。
图20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主视图。图21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取出方法的一例的搬送容器的侧视图。
图20及图21中示出了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800的搬送物在设有垂直导向件的取出场所从上层侧个别地取出的方法。
在搬送容器800中,设于左右的侧部件3F的肋7d与上述的肋7c不同,在上端部未设置切口部72。另外,肋7d与上述的肋7a不同,在下端部未设置切口部71。另外,肋7d与上述的肋7b不同,未设置为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使肋7d的下端部位于比底部件2b的上端靠上方的长度。
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取出方法中,首先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搬送物的搬送容器800以使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成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F大致平行的立起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垂直导向件69的取出场所60。搬送容器800的前部的开口及后部的开口保持左右较窄,因此作为全体的宽度被抑制。
垂直导向件69与上述的垂直导向件67同样地,内侧面设置为大致垂直,而且以彼此对置的方式固定于取出场所60的左右。垂直导向件69以大致垂直的内侧面相对于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面接触的方式以与底部件2b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同程度的间隔配置。
然后,直至最上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F彼此之间的比肋7d靠上方露出的高度,将载置于底部件2b的全部搬送物由可动台61a抬起。通过抬起全部搬送物,最上层的搬送物能够从左右的侧部件3F彼此之间的比肋7d靠上方沿搬送容器800的前后方向出入。
然后,向最上层的搬送物之上插入辊式装载机80,使辊81旋转,将最上层的搬送物从左右的侧部件3F彼此之间的比肋7d靠上方取出。在图21中,辊式装载机80构成为从搬送容器800的后方插入,且将搬送物向后方拉出,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从搬送容器800的前方插入,将搬送物向前方拉出。
在取出最上层的搬送物后,利用可动台61a将载置于底部件2b的全部搬送物抬起。然后,将自上起第二层的搬送物作为最上层的搬送物,反复进行最上层的搬送物的取出的工序。从搬送容器800取出的搬送物能够个别地搬送到目的场所。
根据这样的搬送容器800、搬送方法,利用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因此能够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自动且个别地取出。仅通过将搬送容器设置于设有预定的垂直导向件的取出场所,即使从把手部件4放开手,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也成为相对于左右的侧部件3F大致平行的倾斜状态,因此能够降低手工作业的风险、工时。另外,肋7d的上方开放,且能够缩窄搬送容器800的前侧及后侧的开口并取出搬送物,因此能够使卸料时的搬送容器800的占用空间比搬送容器700的情况进一步缩小。另外,根据从上层侧取出的方法,无需在左右的侧部件3F设置贯通孔,也无需在肋7d设置切口部72,因此能够将搬送容器800设为更简单的结构。另外,在卸料中能够利用肋7d持续支撑自上起第二层开始的搬送物的前侧及后侧。这样的搬送方法由于将最上层的搬送物沿水平方向拉出这一点,优选用于在彼此层叠的状态下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固定的搬送物。
接下来,参照图对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其它搬送容器进行说明。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接地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搬送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22及图23所示,用于搬送物的搬送的搬送容器也能够采用具备具有如下宽度的肋7f的形态(搬送容器900):在抬起了把手部件4时,将载置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全体由左右的肋7f覆盖。
在图22及图23中,肋7f在右侧的侧部件3G的前端及后端和左侧的侧部件3G的前端及后端设为大致长方体状的薄的板材。肋7f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设为底部件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的一半左右。此外,在搬送容器900的底部,取代底部件2而具备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贯通的底部件2a(参照图10等)、或者仅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底部件2b(参照图18等)。
当设置这样的肋7f时,不仅能够将载置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从前方及后方分别支撑,而且能够利用肋7f对搬送物遮光。在搬送物为用于光谱分析等的微孔板等且放入了光敏试剂的情况下等,能够进行合适的搬送。在想要对搬送物的上方遮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遮光材料层叠于搬送物,也可以将遮光材安装于把手部件4等。
此外,在图22及图23中,肋7f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分别设为底部件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的一半左右,但只要能够将搬送物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全体由左右的肋7f覆盖,且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能够进行搬送物的出入,也可以左右设为不同的长度。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容纳有搬送物的接地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搬送容器的搬送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24及图25所示,用于搬送物的搬送的搬送容器也能够采用具备门8的形态(搬送容器1000),门8从侧部件3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
在图24及图25中,在左右的侧部件3的前端,取代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7(参照图1等),而设置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门8。另外,在左右的侧部件3的后端设有肋7g,肋7g具有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时能够进行层叠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的出入的程度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宽度)。
门8为单开门,开闭自如地支撑于左侧的侧部件3的前端侧。门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为将载置于底部件2的搬送物全体从前方覆盖的高度。门8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为与底部件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同程度。
在门8和左侧的侧部件3具备用于将关闭的门8卡定于侧部件3的限位件91、92。在图24及图25中,作为限位件91、92,具备挂钩91和可卡定挂钩91的引板92。挂钩91可转动地支撑于在左侧的侧部件3的前端侧所固定的轴。引板92向门8的前端侧突出。
如图25所示,在门8关闭时,当挂钩91绕轴转动时,能够钩挂于引板92。卡定于引板92的挂钩92以保持门8为关闭状态,并且保持连结于侧部件3的下部连结部件5、上部连结部件6为立起状态的方式发挥作用。当挂钩91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能够从引板92脱离。
作为限位件91、92,与上述的限位件51、52同样地,也可以取代挂钩91和引板92,而使用挂钩钩挂于孔的钩眼扣、滑动型闩锁、杆型闩锁、推压型闩锁、箱型闩锁等。
当设置这样的开闭自如的门8时,在门8关闭时,能够利用门8对容纳的搬送物进行遮光、支撑、保护等,在门8打开时,能够将底部件2的上方的空间开放,使搬送物的出入容易。另外,根据将关闭的门8利用限位件91、92卡定的结构,即使在未抬起把手部件4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侧部件3等向左右方向晃动。
此外,在图24及图25中,作为限位件91、92,在左侧的侧部件3的前端侧具备挂钩91,在门8的先端侧具备引板92,但是,也可以在门8具备挂钩91,在侧部件3具备引板92。另外,也可以将门8设为左开,将门8及限位件91、92配备于左右的相反侧,也以将门8及限位件91、92配备于前后的相反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技术性范围,就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不限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它结构、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添加其它结构。另外,关于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也可以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结构的删除、结构的置换。
例如,设置成与侧部件3所成的角为钝角的肋7的结构、用于将立起状态的上部连结部件6卡定于立起状态的侧部件3的限位件51、52的结构、门8及限位件91、92的结构也能够用于图10~图25所示的各搬送容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中,作为可上下层叠的搬送物,图示了用符号1表示的板状的搬送物,但是,作为搬送物,不限于横截面的外形为矩形状的物体。搬送物只要可上下层叠且侧方被侧部件3支撑,就可以是任意的物体。作为搬送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微孔板、试验用、培养用的盘、容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精密设备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中,左右的侧部件3、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以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设为板材,但也可以设为网格状、格子状等的部件。另外,底部件2、把手部件4能够设为适当的形状、适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把手部件4也可以是安装有把手的板材等。
另外,关于底部件2、左右的侧部件3、把手部件4、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5、以及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6,前后方向的长度、左右方向的长度、上下方向的长度等只要可维持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容器结构,不必一定彼此设为同程度,只要起到同样的作用,也可以设为彼此不同的长度、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搬送容器中,铰链10遍及各部件间的边的全长而设置,但将部件间连结的结构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铰链10也可以设于各部件间的边的一部分。另外,铰链10也可以将旋转轴设于各部件的外侧面。
符号说明
1—搬送物,2、2a、2b—底部件,3—侧部件,4—把手部件,5—下部连结部件,6—上部连结部件,7—肋,8—门,10—铰链,31、32、33、34—贯通孔,51—挂钩(限位件),52—螺柱(限位件),61、61a—可动台(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62—台升降机,63—叉子(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64—抽拉装置(搬送物用的取出单元),65、66、68—倾斜导向件,67、69—垂直导向件,71、72—切口部,80—辊式装载机,81—辊,82—驱动轴,83—可动部件,84—可动托盘,91—挂钩(限位件),92—引板(限位件),100、200、300、400、500—搬送容器,600、700、800、900、1000—搬送容器。

Claims (19)

1.一种搬送容器,其用于搬送物的搬送,
上述搬送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底部件,其载置搬送物;
左右的侧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侧方;
把手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方;
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其将上述底部件与上述侧部件之间连结;以及
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其将上述侧部件与上述把手部件之间连结,
上述底部件和上述下部连结部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和上述侧部件、上述侧部件和上述上部连结部件、以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和上述把手部件分别经由左右的铰链彼此连结,该铰链具有相对于上述底部件的左右的侧面平行且水平的旋转轴,
在未抬起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横倒状态,上述侧部件远离上述底部件,
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立起状态,上述侧部件接近上述底部件,并从侧方支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部件的前端及后端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肋从前方及后方支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突出至比上述侧部件的下端靠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在上述搬送容器的俯视视角下与上述侧部件所成的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限位件,该限位件用于将立起状态的上述下部连结部件或立起状态的上述上部连结部件卡定于立起状态的上述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部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用于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彼此之间插入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上述肋呈对上述肋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进行了切口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上述肋呈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肋的下端部位于比上述底部件的上端靠上方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件具有用于从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的下方插入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上述肋呈对上述肋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进行了切口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上述肋呈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利用左右的上述肋覆盖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全体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搬送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开闭自如的门,
上述门呈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覆盖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全体的宽度。
13.一种搬送方法,是将上下层叠地容纳于搬送容器的搬送物个别地取出的搬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搬送物的搬送的搬送容器具备:
底部件,其载置搬送物;
左右的侧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侧方;
把手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方;
左右的下部连结部件,其将上述底部件与上述侧部件之间连结;以及
左右的上部连结部件,其将上述侧部件与上述把手部件之间连结,
上述底部件和上述下部连结部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和上述侧部件、上述侧部件和上述上部连结部件、以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和上述把手部件分别经由左右的铰链彼此连结,该铰链具有相对于上述底部件的左右的侧面平行且水平的旋转轴,
在未抬起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横倒状态,上述侧部件远离上述底部件,
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立起状态,上述侧部件接近上述底部件,并从侧方支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
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上述搬送物的上述搬送容器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横倒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卸料场所,
将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前方或后方取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搬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部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用于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彼此之间插入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
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上述搬送物的上述搬送容器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横倒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卸料场所,
通过上述贯通孔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与自下起第二层的上述搬送物之间插入上述升降单元,将从第二层开始的上述搬送物抬起,
将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前方或后方取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搬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搬送容器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上述肋呈对上述肋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进行了切口的形状,
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上述搬送物的上述搬送容器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倾斜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随着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而变高的倾斜导向件的卸料场所,使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对上述肋进行了切口的部位露出,
通过上述贯通孔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与自下起第二层的上述搬送物之间插入上述升降单元,将从第二层开始的上述搬送物抬起,
将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对上述肋进行了切口的部位取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搬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搬送容器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上述肋呈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使上述肋的下端部位于比上述底部件的上端靠上方的长度,
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上述搬送物的上述搬送容器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倾斜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随着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而变高的倾斜导向件的卸料场所,或者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立起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左右方向的内侧面设为垂直的卸料场所,使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比上述肋靠下方露出,
通过上述贯通孔向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与自下起第二层的上述搬送物之间插入上述升降单元,将从第二层开始的上述搬送物抬起,
将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比上述肋靠下方取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搬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用于从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上述搬送物的下方插入搬送物用的升降单元,
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上述搬送物的上述搬送容器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横倒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卸料场所,
通过上述贯通孔从载置于上述底部件的最下层的上述搬送物的下方插入上述升降单元,将全部上述搬送物抬起,
将最上层的上述搬送物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前方或后方取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搬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搬送容器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上述肋呈对上述肋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进行了切口的形状,
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上述搬送物的上述搬送容器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倾斜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随着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而变高的倾斜导向件的卸料场所,使最上层的上述搬送物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对上述肋进行了切口的部位露出,
将最上层的上述搬送物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对上述肋进行了切口的部位取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搬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搬送容器在上述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具备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的肋,
上述肋呈在抬起了上述把手部件时,使上述肋的上端部位于比上述把手部件的下端靠下方的长度,
将上下层叠地容纳有上述搬送物的上述搬送容器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相对于上述侧部件非平行的倾斜状态的方式,设置于设有随着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而变高的倾斜导向件的卸料场所,或者以上述下部连结部件及上述上部连结部件成为立起状态的方式设置于左右方向的内侧面设为垂直的卸料场所,使最上层的上述搬送物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比上述肋靠上方露出,
将最上层的上述搬送物从左右的上述侧部件彼此之间的比上述肋靠上方取出。
CN202080100498.2A 2020-07-01 2020-07-01 搬送容器及搬送方法 Active CN115485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5911 WO2022003877A1 (ja) 2020-07-01 2020-07-01 搬送容器および搬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5207A CN115485207A (zh) 2022-12-16
CN115485207B true CN115485207B (zh) 2023-08-15

Family

ID=7931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0498.2A Active CN115485207B (zh) 2020-07-01 2020-07-01 搬送容器及搬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4890A1 (zh)
EP (1) EP4177182A4 (zh)
JP (1) JP7397988B2 (zh)
KR (1) KR20230003090A (zh)
CN (1) CN115485207B (zh)
WO (1) WO2022003877A1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9651A (en) * 1959-01-10 1961-06-07 Alan Fletcher Jones Egg packing device
JPS59124283A (ja) * 1982-12-31 1984-07-18 日綜産業株式会社 折りたたみ自在なコンテナ
JPS6077861A (ja) * 1983-09-27 1985-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
JPH08104354A (ja) * 1994-10-04 1996-04-23 Nikko Kogyo Kk 折りたたみ式収納枠
JP3026384U (ja) * 1995-12-27 1996-07-12 株式会社三洋 トラック搭載用粉粒体搬送容器
JPH09240720A (ja) * 1996-03-07 1997-09-16 Mochida Shoko Kk 包装用シート
JP2006256639A (ja) * 2005-03-15 2006-09-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版の梱包構造
CN2928700Y (zh) * 2006-04-13 2007-08-01 许永泉 一种包装盒
JP2009046212A (ja) * 2007-08-15 2009-03-05 Asyst Technologies Japan Inc 搬送システム
CN102133688A (zh) * 2009-12-24 2011-07-27 株式会社日立高科技 激光加工方法与激光加工装置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方法
JP2011241029A (ja) * 2010-05-17 2011-12-01 Daifuku Co Ltd 書籍搬送用トレー及びピッキング設備
CN203497287U (zh) * 2013-08-07 2014-03-26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便携包装盒
CN104520717A (zh) * 2012-07-25 2015-04-15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分析装置
JP2016172598A (ja) *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日立物流 廃棄物運搬用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JP3209427U (ja) * 2016-12-21 2017-03-16 エム施工株式会社 U字溝用コンクリート製甲蓋成型型枠の収納具
CN106574934A (zh) * 2014-07-07 2017-04-1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JP3214717U (ja) * 2017-11-16 2018-02-01 ライフ工業株式会社 角型密閉容器
JP2018062360A (ja) * 2016-10-11 2018-04-19 株式会社ワンビシアーカイブズ ドライシッパー用ラック
TW201819265A (zh) * 2016-10-19 2018-06-01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搬送設備
CN111003354A (zh) * 2019-12-25 2020-04-14 湖州华普钢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型灯杆放置架
CN111051893A (zh) * 2017-11-08 2020-04-2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9432A (ja) * 1992-05-18 1993-12-03 Shinko:Kk 折畳み可能な通い箱
JP3771840B2 (ja) * 2001-12-27 2006-04-26 アロカ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プレート搬送装置
US7954624B2 (en) * 2006-05-16 2011-06-07 Rorze Corporation Shuttle type conveying device, microplate feeding and collecting device, pickup device for microplate, cassette for microplate, and shelf for containing microplate
EP2169405A2 (en) * 2008-09-30 2010-03-31 F.Hoffmann-La Roche Ag Robotic Store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9651A (en) * 1959-01-10 1961-06-07 Alan Fletcher Jones Egg packing device
JPS59124283A (ja) * 1982-12-31 1984-07-18 日綜産業株式会社 折りたたみ自在なコンテナ
JPS6077861A (ja) * 1983-09-27 1985-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
JPH08104354A (ja) * 1994-10-04 1996-04-23 Nikko Kogyo Kk 折りたたみ式収納枠
JP3026384U (ja) * 1995-12-27 1996-07-12 株式会社三洋 トラック搭載用粉粒体搬送容器
JPH09240720A (ja) * 1996-03-07 1997-09-16 Mochida Shoko Kk 包装用シート
JP2006256639A (ja) * 2005-03-15 2006-09-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版の梱包構造
CN2928700Y (zh) * 2006-04-13 2007-08-01 许永泉 一种包装盒
JP2009046212A (ja) * 2007-08-15 2009-03-05 Asyst Technologies Japan Inc 搬送システム
CN102133688A (zh) * 2009-12-24 2011-07-27 株式会社日立高科技 激光加工方法与激光加工装置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方法
JP2011241029A (ja) * 2010-05-17 2011-12-01 Daifuku Co Ltd 書籍搬送用トレー及びピッキング設備
CN104520717A (zh) * 2012-07-25 2015-04-15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分析装置
CN203497287U (zh) * 2013-08-07 2014-03-26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便携包装盒
CN106574934A (zh) * 2014-07-07 2017-04-1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JP2016172598A (ja) *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日立物流 廃棄物運搬用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JP2018062360A (ja) * 2016-10-11 2018-04-19 株式会社ワンビシアーカイブズ ドライシッパー用ラック
TW201819265A (zh) * 2016-10-19 2018-06-01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搬送設備
JP3209427U (ja) * 2016-12-21 2017-03-16 エム施工株式会社 U字溝用コンクリート製甲蓋成型型枠の収納具
CN111051893A (zh) * 2017-11-08 2020-04-2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JP3214717U (ja) * 2017-11-16 2018-02-01 ライフ工業株式会社 角型密閉容器
CN111003354A (zh) * 2019-12-25 2020-04-14 湖州华普钢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型灯杆放置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03090A (ko) 2023-01-05
CN115485207A (zh) 2022-12-16
EP4177182A4 (en) 2024-02-28
WO2022003877A1 (ja) 2022-01-06
JPWO2022003877A1 (zh) 2022-01-06
JP7397988B2 (ja) 2023-12-13
US20230264890A1 (en) 2023-08-24
EP4177182A1 (en) 2023-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4495B2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analysis of samples on gel cards
JP5798588B2 (ja) 研究室の保存・搬出システムおよび研究室試料試験管を取り扱う方法
JP445490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部品供給装置
US5578268A (en) Device for the transfer, agitation and sampling of blood products in tubes grouped in cassettes
JP683736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3122465A (ja) 試料試験管ラックを取り扱う研究室システム、試料試験管ラックの配列要素およびラックトレイ受承組立体
EP3435091B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US7914737B2 (en) Multi-level diagnostic apparatus with a lift system
JPH02105062A (ja) アナライザ
CN111033262B (zh) 自动分析装置
KR20100061377A (ko) 액체 샘플의 처리 시스템 및 처리 방법
JP2010508529A (ja) 特に血液自動分析機においてチューブを取り扱う装置及び方法
WO2016052063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5485207B (zh) 搬送容器及搬送方法
US20210088543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JP2013142560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91383A (ja) サンプルラック供給装置
EP3988941A1 (en) Automated analyzer and reagent container li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WO2022024425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3988939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reagent accommodation unit
CN115004037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1804484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