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9527B -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9527B
CN115469527B CN202211098260.8A CN202211098260A CN115469527B CN 115469527 B CN115469527 B CN 115469527B CN 202211098260 A CN202211098260 A CN 202211098260A CN 115469527 B CN115469527 B CN 115469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mponent
bottom bracket
hos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82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69527A (zh
Inventor
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82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9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9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9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69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9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 G04G17/045Mounting of the display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智能主机包括主机本体、底部支架和转动组件,底部支架设有可活动的扣合部件,转动组件包括自转轴、翻转连接件和卡接件,翻转连接件连接于自转轴,翻转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主机本体,卡接件可活动连接于自转轴并与扣合部件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卡接件与底部支架的连接或实现卡接件与底部支架的分离;卡接件与扣合部件连接时,主机本体可相对翻转连接件转动,主机本体相对底部支架转动至一定角度时,自转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并带动卡接件活动,以使卡接件与扣合部件分离,以实现卡接件与底部支架的分离。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降低转轴损坏的风险,提高主机本体和底部支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功能的日渐丰富,市面上出现了表盘可相对托板拆卸的智能穿戴设备,以便更好地实现智能穿戴设备的多功能化。为了便于实现表盘的可拆卸连接,通常会在转轴设置滑动销钉,在表盘未装入托板之前,滑动销钉会收缩在转轴内,当表盘装入到托板中后,旋转表盘以使转轴转动,滑动销钉会从转轴内伸出与托板卡住,使得表盘固定在托板上,不能再从托板上取下来,只有当表盘重新旋转到开始装入的角度后,滑动销钉才能再次收缩至转轴内,此时的表盘可以再次将托板取上拆卸下来。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会存在表盘未安装到位或者是未转动至开始装入的角度的情况,而在表盘未安装到位的情况下,滑动销钉未能完全对应于托板的卡槽设置,强行旋转表盘以使转轴转动,以使滑动销钉伸出至转轴外,或者在转轴未转动至开始装入的角度的情况下,滑动销钉未能完全从托板的卡槽中拆出,强行拆分表盘和托板,都会损坏转轴、滑动销钉和托板的卡槽,导致转轴损坏的风险很大,从而影响表盘和托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甚至使得表盘和托板之间无法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能够降低转轴、卡接件和扣合部件损坏的风险,提高主机本体和底部支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包括:
主机本体;
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设有可活动的扣合部件;以及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自转轴、翻转连接件和卡接件,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自转轴,且所述翻转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机本体,所述卡接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自转轴,且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扣合部件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底部支架的连接或实现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底部支架的分离;
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时,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翻转连接件转动,以使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底部支架转动;
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部支架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所述自转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并带动所述卡接件沿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并在所述自转轴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扣合部件分离,以实现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底部支架的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自转轴设有沿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卡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和卡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延伸部中的一个设有凸轮槽,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延伸部中的另一个设有沿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凸轮槽,所述自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时,所述滑动部相对所述凸轮槽滑动并带动所述卡接部件沿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以使所述卡接部件与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或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件和所述卡接件均为两个,所述自转轴的两相对侧设有所述延伸部;
两个所述扣合部件间隔活动设于所述底部支架,且两个所述扣合部件位于所述自转轴的两相对侧,两个所述卡接部件与两个所述扣合部件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卡接部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或分离;
两个所述延伸部和两个所述连接部件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所述凸轮槽的槽口方向相反,两个所述滑动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自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两个所述滑动部分别相对对应的所述凸轮槽滑动并带动所述卡接部件沿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以使两个所述卡接部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或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定义两个所述连接部件分别为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以及定义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所述自转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体、第二轴体以及第三轴体,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轴体和所述第三轴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线错开,且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轴体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中,所述第三轴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线错开,且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三轴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线之间,所述第三轴体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件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扣合部和第二子扣合部,所述卡接部件包括第一子卡接部和第二子卡接部,所述第一子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子卡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且所述第一子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子扣合部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二子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子扣合部连接或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架还设有定位槽,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定位槽配合插接;
其中,所述扣合部件活动设于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容纳槽,且所述定位部件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自转轴可转动设于所述容纳槽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外与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所述卡接件设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卡接件部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卡接件在所述自转轴的带动下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外与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或者,所述卡接件在所述自转轴的带动下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内与所述扣合部件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件还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自转轴可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自转轴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自转轴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外与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
所述翻转连接件的朝向定位部件的一面设有两个凹陷部,两个所述凹陷部关于翻转连接件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定位部件的朝向翻转连接件的一面形成有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关于所述定位部件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自转轴相对所述第二通孔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时,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卡接于所述两个凹陷部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件还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自转轴可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自转轴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自转轴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外与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
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转动部件、翻转轴、套筒以及第一阻尼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套接于所述自转轴并能与所述自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翻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件并连接于所述主机本体,以带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转动部件可转动以相对所述底部支架;
所述套筒与所述自转轴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部件的远离所述定位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套设于所述自转轴并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阻尼部件抵接于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套筒的内壁面,所述第一阻尼部件用于对所述转动部件施加沿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抵压力,以使所述自转轴能够保持在转动后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容纳槽的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盖板抵接于所述自转轴和所述卡接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件和所述定位部件中的一个设有导向槽,所述扣合部件和所述定位部件中的另一个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和所述导向槽配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件还设有沿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具有相对的上侧开口和下侧开口,所述上侧开口靠近所述主机本体设置,所述底部支架还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下侧开口中,所述定位部件插入至所述定位槽中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定位部件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扣合部件之间,所述弹性部件用于提供将推动所述扣合部件活动至初始位置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阶梯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和所述扣合部件的活动方向的方向;
所述扣合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槽体,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壁面和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或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转动部件以及翻转轴,所述转动部件套接于所述自转轴,所述转动部件设有沿所述自转轴的轴向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设有贯穿的轴孔,所述翻转轴可转动穿设于所述轴孔并连接于所述主机本体,以带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转动部件可转动以相对所述底部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还包括第二阻尼部件,所述第二阻尼部件套设于所述翻转轴并压紧于所述翻转轴和所述轴孔的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二阻尼部件用于提供所述翻转轴保持其相对所述凸台的所述轴孔转动后的状态的阻尼作用力。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穿戴部件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主机,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设置转动组件,能够实现主机本体的自转和相对底部支架的翻转,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好角度,方便自拍、前后景的拍摄以及扫码支付等方面功能的使用,给用户使用提供了便捷性和便利性。本申请还通过在底部支架上设置可活动的扣合部件,以及限定卡接件可活动连接于自转轴,且该卡接件能够在自转轴的带动下沿垂直于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即卡接件能够在自转轴的带动下相对扣合部件活动,以与扣合部件分离,以使主机本体相对底部支架可分离,进而可以将主机本体从底部支架取下来,更加方便调整主机本体上的摄像头的朝向,以满足用户不同使用场合、不同使用场景对于摄像头的操作需求,可操作便利性和场景适应性更高,便于实现通话和拍摄等功能,给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提供了便捷性,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地,由于在底部支架上设置可活动的扣合部件,即扣合部件相对底部支架可活动,从而在主机本体未安装到位而使卡接件的扣位未能完全对应于扣合部件的扣位设置时,如果转动主机本体以使自转轴转动,以带动卡接件沿垂直于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时,扣合部件会受到卡接件的作用力相对底部支架活动,从而使得卡接件的活动不会受到阻碍,使得自转轴仍能转动,避免对转轴、卡接件和扣合部件造成损坏。同样地,在转轴未转动至预设角度而使卡接件的扣位未能完全和扣合部件的扣位拆分时,拆分主机本体和底部支架,扣合部件会受到卡接件的作用力相对底部支架活动,使得卡接件和扣合部件能够相互分离,避免对转轴、卡接件和扣合部件造成损坏。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在底部支架设置可活动的扣合部件,能够在主机本体未安装到位或者是未转动至预设角度的情况下,强行转动自转轴,也能够保护转轴、卡接件和扣合部件不被损坏,以降低转轴、卡接件和扣合部件损坏的风险,提高主机本体和底部支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叠设在底部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相对底部支架翻转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相对底部支架自转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从底部支架上取卸下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智能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转动组件和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转动组件和定位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转动组件和定位部件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自转轴、套筒、扣合部件和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自转轴、套筒、扣合部件和定位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的自转轴、套筒、扣合部件和定位部件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自转轴、卡接件、扣合部件和弹性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自转轴、卡接件、扣合部件和弹性部件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自转轴、卡接件、扣合部件和弹性部件的分解俯视图;
图15是图13中的自转轴、卡接件、扣合部件和弹性部件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扣合部件、定位部件和底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扣合部件、定位部件和底部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的扣合部件、定位部件和底部支架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转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智能主机;1、主机本体;2、底部支架;21、扣合部件;21a、导向凸起;21b、第一部分;21c、第二部分;211、第一子扣合部;212、第二子扣合部;22、定位槽;22a、上侧开口;22b、下侧开口;221、第二导向部;23、抵接部;24、安装槽;241、第一槽体;242、第二槽体;3、转动组件;31、自转轴;311、延伸部;311a、第一延伸部;311b、第二延伸部;3111、滑动部;312、第一轴体;313、第二轴体;314、第三轴体;315、第一避让槽;316、第二避让槽;32、翻转连接件;321、转动部件;3211、凹陷部;3212、凸台;3213、轴孔;322、翻转轴;323、套筒;324、第一阻尼部件;325、第二阻尼部件;33、卡接件;331、连接部件;331a、第一连接部件;331b、第二连接部件;3311、凸轮槽;3311a、第一槽侧壁;3311b、第二槽侧壁;332、卡接部件;332a、第一子卡接部;332b、第二子卡接部;4、定位部件;41、容纳槽;42、第一通孔;43、第一开口;44、第二通孔;45、凸起部;46、导向槽;47、第一导向部;5、盖板;6、弹性部件。
200、智能穿戴设备;201、第一穿戴部件;202、第二穿戴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5,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所述智能主机100可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使用。具体地,所述智能主机100包括主机本体1、底部支架2以及转动组件3,底部支架2设有可活动的扣合部件21,转动组件3包括自转轴31、翻转连接件和卡接件33,翻转连接件连接于自转轴31,且翻转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主机本体1,卡接件33可活动连接于自转轴31,则主机本体1通过翻转连接件、自转轴31和卡接件33连接,且卡接件33与扣合部件21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卡接件33与底部支架2的连接或实现卡接件33与底部支架2的分离。当卡接件33与扣合部件21连接时,主机本体1可相对翻转连接件转动,以使主机本体1可相对底部支架2转动,以使主机本体1能够相对底部支架2在主机本体1叠设于底部支架2上的状态和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形成一定角度的状态之间转换,以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好角度,方便自拍、前后景的拍摄以及扫码支付等方面功能的使用,给用户使用提供了便捷性和便利性。而当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转动至一定角度时,自转轴31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并带动卡接件33相对自转轴31沿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在自转轴31转动至预设角度时,卡接件33能够与扣合部件21分离,以实现卡接件33与底部支架2的分离,从而实现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的分离,使得主机本体1可以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其中,该预设角度可以为0°-360°,例如,30°、45°、60°、90°、135°、150°、180°、270°等等。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可为图5中的上下方向,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可为从卡接件33指向扣合部件21的方向,例如图5中的左右方向。
采用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取下来的方式,更加方便调整主机本体1上的摄像头的朝向,以满足用户不同使用场合、不同使用场景对于摄像头的操作需求,可操作便利性和场景适应性更高,便于实现通话和拍摄等功能,给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提供了便捷性,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尤其是当将该智能主机100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且用户佩戴该智能穿戴设备进行通话时,替代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将手臂抬起才可以将主机本体1贴近用户的耳朵的方式,而是将主机本体1从支架取卸下来便可,同样可以将主机本体1贴近用户的耳朵实现通话。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方便用户在佩戴智能穿戴设备时进行通话,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使用体验;同时也有利于主机本体1在进行长时间通话时的散热,避免出现烫伤用户手臂皮肤的情况。
在本申请提供的智能主机100中,通过在底部支架2上设置可活动的扣合部件21,使得扣合部件21相对底部支架2可活动,从而在将主机本体1安装至底部支架2且主机本体1未安装到位而使卡接件33的扣位未能完全对应于扣合部件21的扣位设置时,如果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以带动卡接件33沿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时,扣合部件21会受到卡接件33的作用力相对底部支架2活动,从而使得卡接件33的活动不会受到阻碍,使得自转轴31仍能转动,避免对转轴、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造成损坏。同样地,在转轴未转动至预设角度而使卡接件33的扣位未能完全和扣合部件21的扣位拆分时,拆分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扣合部件21会受到卡接件33的作用力相对底部支架2活动,使得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能够相互分离,避免对转轴、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造成损坏。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在底部支架2设置可活动的扣合部件21,能够在转轴未安装到位或者是未转动至预设角度的情况下,强行转动自转轴31,也能够保护转轴、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不被损坏,以降低转轴、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损坏的风险,提高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该主机本体1可作为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即,该主机本体1可实现通话、收发信息、摄像、视频通话、扫描二维码、移动支付、查看环境信息以及查看身体信息等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机本体1可包括未图示的主板、摄像头、显示屏、电池、扬声器、麦克风、SIM卡座组件、通信模块及实现各种功能的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可以是重力传感器、加速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心率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紫外线检测器等。且该主机本体1同时还包括用于身份识别的元件,例如指纹识别模组、面部识别模组等。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10所示,该底部支架2还设有定位槽22,智能主机100还包括定位部件4,该定位部件4和定位槽22配合插接,其中,该扣合部件21活动设于定位槽22,定位部件4具有容纳槽41,且该定位部件4设有与容纳槽41连通的第一通孔42,自转轴31可转动设于容纳槽41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41外与翻转连接件连接,该卡接件33设于容纳槽41,且该卡接件33部分活动穿设于第一通孔42,以使卡接件33在自转轴31的带动下活动至第一通孔42外与扣合部件21连接,或者,卡接件33在自转轴31的带动下活动至第一通孔42内与扣合部件21分离。通过在底部支架2设置定位槽22,以及设置定位部件4,能够利用定位槽22圈定主机本体1在底部支架2上的安装位置,以及在将主机本体1安装至底部支架2上时能够利用定位槽22和定位件的配合,便于主机本体1安装至底部支架2。另外,还在定位部件4上开设容纳槽41,以容纳卡接件33和部分转轴,不仅可以对卡接件33起到保护作用,还能使智能主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以知道的是,当定位部件4插入至定位槽22时,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以带动卡接件33活动至与扣合部件21连接,从而实现主机本体1安装连接至底部支架2,在自转轴31转动时,自转轴31相对定位部件4转动,而定位部件4不发生转动,和定位槽22保持相对固定。示例性地,为了确保定位部件4在自转轴31转动时不发生转动,而是和定位槽22保持相对固定,该定位槽22可为多边形槽,例如正方形槽、长方形槽、五边形槽等等,则定位部件4可为与定位槽22形状相匹配的多边形块,例如正方形块、长方形块、五边形块等等。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至图11所示,该定位部件4还设有与容纳槽41连通的第一开口43以及与容纳槽41的底部连通的第二通孔44,该自转轴31可转动穿设于第二通孔44,以使自转轴31部分位于容纳槽41外与翻转连接件连接,部分位于容纳槽41中。第一开口43的设置,方便自转轴31可转动穿设于第二通孔44,以使自转轴31部分位于容纳槽41外与翻转连接件连接,部分位于容纳槽41中,以及方便将卡接件33设置于容纳槽41中。翻转连接件的朝向定位部件4的一面设有两个凹陷部3211,两个凹陷部3211关于翻转连接件的中心对称设置,定位部件4的朝向翻转连接件的一面形成有两个凸起部45,两个凸起部45关于定位部件4的中心对称设置,在自转轴31相对第二通孔44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两个凸起部45分别卡接于两个凹陷部3211内。这样,能够实现对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自转的角度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当自转轴31转动至预设角度时能够产生转动阻力,例如实现当自转轴31转动至0°、90°、180°时能够产生转动阻力,使得用户能够感知到当前的转动角度,以使用户知晓已将主机本体1转动至预设角度,知晓此时可以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当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连接时,两个凸起部45分别不卡接于两个凹陷部3211内,从而当自转轴31相对第二通孔44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两个凸起部45分别卡接于两个凹陷部3211内,以使用户知晓已将主机本体1转动至预设角度,知晓此时可以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
进一步地,该翻转连接件可以包括转动部件321、翻转轴322、套筒323以及第一阻尼部件324,转动部件321套接于自转轴31并能与自转轴31同步转动,即,在转动主机本体1时,转动部件321能够随自转轴31一起发生转动,翻转轴322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件321并连接于主机本体1,以带动主机本体1相对转动部件321可转动以相对底部支架2。可见,该翻转连接件主要是用于实现该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的翻转,而自转轴31则是用于实现该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的自转。套筒323与自转轴31连接并位于转动部件321的远离定位部件4的一侧,第一阻尼部件324套设于自转轴31并位于套筒323内,第一阻尼部件324抵接于转动部件321和套筒323的内壁面,第一阻尼部件324用于对转动部件321施加沿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上的抵压力,以增大转动部件321和定位部件4之间的摩擦力,以使自转轴31能够保持在转动后的状态,从而在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自转后,能够保持在当前的状态不变,从而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示例性地,该转动部件321可为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用于供自转轴31穿过,以实现该转动部件321套接于自转轴31的外周,转动部件321的朝向定位部件4的一面设有两个关于转动部件321的中心对称设置的凹陷部3211。第一阻尼部件324可为弹簧、弹片等。
可以知道的是,当将本申请的智能主机100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时,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几乎都是将智能主机100佩戴在用户的手臂上,主机本体1叠设在底部支架2上,在该状态下的主机本体1与传统的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无异,主要用于供用户查看时间和查收信息。而当用户需要进行自拍、视频通话、前后景的拍摄以及扫码支付等操作时,可以使主机本体1绕着翻转轴322的轴线方向翻转以使主机本体1与底部支架2之间形成一定角度,除此之外,当将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翻转至一定角度后,还可以继续使主机本体1绕着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自转,以便于自拍、视频通话、前后景的拍摄以及扫码支付等方面功能的使用。有且仅当自转轴31转动至预设角度时,卡接件33才能与扣合部件21分离,以实现卡接件33与底部支架2的分离,从而实现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的分离,使得主机本体1可以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而自转轴31转动至其他角度时,卡接件33还仍是与扣合部件21连接,以使主机本体1连接在底部支架2上。
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主机100还包括盖板5,该盖板5封盖于容纳槽41的第一开口43,且盖板5抵接于自转轴31和卡接件33,这样能够利用盖板5承载自转轴31和卡接件33。
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部件4还设有沿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47,定位槽22的侧壁对应第一导向部47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部221,第二导向部221和第一导向部47配合连接,从而在将定位部件4插入至定位槽22时,第一导向部47和第二导向部221可以引导定位部件4插入定位槽22,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方便定位部件4插入至定位槽22中;同时还能利用第一导向部47和第二导向部221之间在自转轴31的绕轴方向上的相互限制,以避免定位部件4在自转轴31转动时相对定位槽22转动,以使定位部件4和定位槽22可以保持相对固定。其中,第一导向部47和第二导向部221中的一个可为凹槽,第一导向部47和第二导向部221中的另一个可为导向条,即,第一导向部47为凹槽时,第二导向部221为导向条,而当第一导向部47为导向条,第二导向部221为凹槽。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8所示,该定位槽22具有相对的上侧开口22a和下侧开口22b,上侧开口22a靠近主机本体1设置,所述底部支架2还设有抵接部23,该抵接部23位于下侧开口22b中,在定位部件4插入至定位槽22中时,抵接部23与定位部件4抵接,以利用该抵接部23承载定位部件4以及限制定位部件4从下侧开口22b脱离定位槽22,提高定位部件4在定位槽22中的安装稳定性。通过在底部支架2设置连通于定位槽22的下侧开口22b,使得定位槽22不具有底部,而在底部支架2对应下侧开口22b的位置设置抵接部23,能够提高定位部件4在定位槽22中的安装稳定性,所以采用上述设计,能够在减轻底部支架2的重量以实现智能主机100的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提高定位部件4在定位槽22中的安装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该扣合部件21和定位部件4中的一个设有导向槽46,扣合部件21和定位部件4中的另一个设有导向凸起21a,也即是,当扣合部件21设有导向槽46时,定位部件4设有导向凸起21a,而当扣合部件21设有导向凸起21a时,定位部件4设有导向槽46,该导向凸起21a和导向槽46配合连接,从而在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以带动卡接件33活动至与扣合部件21连接或活动至与扣合部件21分离时,能够利用该导向凸起21a和导向槽46的配合作用,引导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扣合连接,或者引导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分开,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便于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之间的连接或分离。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8所示,自转轴31设有沿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11,卡接件3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331和卡接部件332,卡接部件332部分活动穿设于第一通孔42,连接部件331和延伸部311中的一个设有凸轮槽3311,连接部件331和延伸部311中的另一个设有沿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动部3111,也即是,当连接部件331设有凸轮槽3311时,延伸部311设有沿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动部3111,而当连接部件331设有沿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动部3111,延伸部311设有凸轮槽3311,该滑动部3111滑动连接于凸轮槽3311,且在自转轴31绕自身轴线转动时,滑动部3111相对凸轮槽3311滑动并带动卡接部件332沿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相对第一通孔42活动,以使卡接部件332能够活动至第一通孔42外与扣合部件21连接,或者,卡接部件332能够活动至第一通孔42内与扣合部件21分离。通过在连接部件331和延伸部311中的一个上设置凸轮槽3311,而在连接部件331和延伸部31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滑动部3111,以利用凸轮槽3311和滑动部3111的配合作用,这样能够将自转轴31绕自身轴线的圆周运动转换为卡接件33的沿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以使卡接部件332能够与扣合部件21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的连接和分离;同时结构也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凸轮槽3311具有相对的第一槽侧壁3311a和第二槽侧壁3311b,当滑动部3111位于凸轮槽3311的尖部时,卡接部件332位于第一通孔42内与扣合部件21分离,此时可以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在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后,需要将主机本体1重新安装至底部支架2时,需要保持卡接部件332位于第一通孔42内,然后再将定位部件4插入至定位槽22内,当卡接部件332的扣位对应扣合部件21的扣位时,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θ°,此时延伸部311随着自转轴31一起转动θ°,带动滑动部3111相对凸轮槽3311滑动并推动第一槽侧壁3311a,带动卡接部件332沿朝向扣合部件21方向活动至第一通孔42外与扣合部件21连接。而需要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拆卸下来时,则可以反向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θ°,或者也可以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360-θ)°,此时延伸部311随着自转轴31一起转动(360-θ)°,带动滑动部3111相对凸轮槽3311滑动并推动第二槽侧壁3311b,带动卡接部件332沿远离扣合部件21的方向活动至第一通孔42内与扣合部件21分离,此时便可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示例性地,当将定位部件4插入至定位槽22内,且卡接部件332的扣位对应扣合部件21的扣位时,可以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90°,此时延伸部311随着自转轴31一起转动90°,带动滑动部3111相对凸轮槽3311滑动并推动第一槽侧壁3311a,带动卡接部件332沿朝向扣合部件21方向活动至第一通孔42外与扣合部件21连接。而需要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拆卸下来时,则可以反向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90°,或者也可以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270°,此时延伸部311随着自转轴31一起转动270°,带动滑动部3111相对凸轮槽3311滑动并推动第二槽侧壁3311b,带动卡接部件332沿远离扣合部件21的方向活动至第一通孔42内与扣合部件21分离,此时便可将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部件331和延伸部311中的一个上设置条形孔,而在连接部件331和延伸部31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转动连接柱,该转动连接柱可活动穿设于条形孔,以实现连接部件331和延伸部311之间的活动连接,从而在自转轴31绕自身轴线转动时,转动连接柱能够相对条形孔活动,以使自转轴31绕自身轴线的圆周运动能够转换为卡接件33的沿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而使得卡接部件332能够与扣合部件21连接或分离,以实现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的连接和分离。
一些实施例中,该扣合部件21和卡接件33均可以为两个,则自转轴31的两相对侧设有延伸部311,即延伸部311也可以为两个。两个扣合部件21间隔活动设于底部支架2的定位槽22,且两个扣合部件21位于定位槽22的两相对侧壁,也即是两个扣合部件21位于自转轴31的两相对侧,两个卡接部件332与两个扣合部件21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卡接部件332分别与对应的扣合部件21连接或分离。两个延伸部311和两个连接部件331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凸轮槽3311的槽口方向相反,两个滑动部3111的延伸方向相反,在自转轴31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两个滑动部3111能够分别相对对应的凸轮槽3311滑动并带动卡接部件332沿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以使两个卡接部件332分别与对应的扣合部件21连接或分离,即,其中一个滑动部3111能够相对其中一个凸轮槽3311滑动并带动其中一个卡接部件332沿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另一个滑动部3111能够相对另一个凸轮槽3311活动并带动另一个卡接部件332沿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以使其中一个卡接部件332与其中一个扣合部件21连接或分离,另一个卡接部件332与另一个扣合部件21连接或分离。设置两个卡接部件332和两个扣合部件21,在将主机本体1安装至底部支架2时,能够利用两个卡接部件332和两个扣合部件21的相互连接,提高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限定两个凸轮槽3311的槽口方向相反,以及限定两个滑动部3111的延伸方向相反,这样能够避免两个凸轮槽3311和两个滑动部3111彼此之间的滑动存在干扰,以确保两个卡接部件332和两个扣合部件21能够一一对应相互连接或分离,从而确保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之间能够顺利进行连接或拆分。
进一步地,该每个扣合部件21均可以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扣合部211和第二子扣合部212,每个卡接部件332均可以包括第一子卡接部332a和第二子卡接部332b,第一子卡接部332a和第二子卡接部332b分别连接于连接部件331,且第一子卡接部332a和第一子扣合部211连接或分离,第二子卡接部332b和第二子扣合部212连接或分离。通过在每个扣合部件21都设置第一子扣合部211和第二子扣合部212,以及在每个卡接部件332都设置第一子卡接部332a和第二子卡接部332b,这样在将主机本体1安装至底部支架2时,每个扣合部件21均能通过两个子扣合部和两个子卡接部和对应的卡接部件332连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子扣合部211和第二子扣合部212均可为卡槽或卡接条,对应的,第一子卡接部332a和第二子卡接部332b均可为卡接条或卡槽,也即是,当第一子扣合部211和第二子扣合部212均为卡槽时,第一子卡接部332a和第二子卡接部332b均可为卡接条;而当第一子扣合部211和第二子扣合部212均为卡接条时,第一子卡接部332a和第二子卡接部332b均可为卡槽。示例性地,第一子扣合部211和第二子扣合部212均为卡槽,而第一子卡接部332a和第二子卡接部332b均为卡接条,在将主机本体1安装至底部支架2且主机本体1未安装到位而使卡接条未能完全对应于卡槽设置时,如果转动主机本体1以使自转轴31转动,以带动卡接条沿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时,扣合部件21会受到卡接条的作用力相对底部支架2活动,从而使得卡接条的活动不会受到阻碍,使得自转轴31仍能转动,避免对转轴、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造成损坏。同样地,在转轴未转动至预设角度而使卡接条未能完全和卡槽拆分时,拆分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扣合部件21会受到卡接条的作用力相对底部支架2活动,使得卡接条和卡槽能够相互分离,避免对转轴、卡接件33和扣合部件21造成损坏。
为了避免描述,如图10和图11所示,定义两个连接部件331分别为第一连接部件331a和第二连接部件331b,以及定义两个延伸部311分别为第一延伸部311a和第二延伸部311b,其中,上述定义仅为便于描述和理解做的示例,不限定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一些实施例中,该自转轴3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体312、第二轴体313以及第三轴体314,翻转连接件连接于第一轴体312,具体可以是转动组件3的转动部件321套接于自转轴31,第一延伸部311a和第二延伸部311b分别设于第二轴体313和第三轴体314的连接处。该第二轴体313的轴线和第一轴体312的轴线错开,且第二轴体313、第一延伸部311a和第一轴体312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315,以避让部分第一连接部件331a,第三轴体314的轴线和第二轴体313的轴线错开,且第一轴体312的轴线位于第三轴体314的轴线和第二轴体313的轴线之间,第三轴体314和第二延伸部311b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316,以避让部分第二连接部件331b。这样能够在不影响第一连接部件331a和第二连接部件331b的活动的情况下,确保第一轴体312、第二轴体313和第三轴体314都能具有较大的径向尺寸,以确保自转轴31具有足够强的结构强度,提高自转轴31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使得智能主机100的结构比较紧凑,符合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8所示,该智能主机100还包括弹性部件6,该弹性部件6连接于底部支架2和扣合部件21之间,以使该弹性部件6可以用于提供将推动扣合部件21活动至初始位置的作用力,即,扣合部件21能够在弹性部件6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进行复位,以确保卡接部件332在自转轴31的带动下能够活动至与扣合部件21连接,其中,该初始位置为扣合部件21处于与卡接部件332连接时的位置。也即是说,在转轴未转动至预设角度而使卡接件33的卡接条未能完全和扣合部件21的卡槽拆分时,如果拆分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扣合部件21的卡槽会受到卡接件33的卡接条的作用力相对底部支架2活动,与此同时扣合部件21会压缩弹性部件6使其发生形变,使得卡接条和卡槽能够相互分离,以使主机本体1可以从底部支架2拆卸下来。待主机本体1从底部支架2上拆卸下来之后,卡接条不再作用于卡槽,弹性部件6可以恢复形变,以推动扣合部件21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确保卡接部件332在自转轴31的带动下能够活动至与扣合部件21连接,实现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的连接。
进一步地,该底部支架2设有与所述定位槽22连通的安装槽24,该安装槽24可为阶梯槽,则安装槽24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241和第二槽体242,其中,该第二槽体242和定位槽22连通,且第二槽体242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槽体24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该第一方向可以被配置为垂直于自转轴31的轴线方向和扣合部件21的活动方向的方向。扣合部件2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21b和第二部分21c,其中,第二部分21c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1b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第一部分21b的形状和第一槽体241的形状相适配,且第一部分21b可活动设于第一槽体241,第二部分21c的形状和第一槽体241的形状相适配,且第二部分21c可活动设于第二槽体242,弹性部件6连接于第一槽体241的壁面和第一部分21b,第二部分21c可以与卡接件33连接或分离,具体是第二部分21c设有前文所述的第一子扣合部211和第二子扣合部212,利用第一子扣合部211和第一子卡接部332a的连接或分离,以及第二子扣合部212和第二子卡接部332b的连接或分离,实现第二部分21c与卡接件33的连接或分离。
通过在底部支架2设置安装槽24,以容纳弹性部件6和扣合部件21,使得弹性部件6和扣合部件21占用的空间主要是底部支架2的内部空间,一方面能够利用该安装槽24保护弹性部件6和扣合部件21,另一方面有利于使智能主机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使智能主机100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还限定扣合部件21包括大小不一样的第一部分21b和第二部分21c,且还限定第二部分21c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21b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这样能够确保第二部分21c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与卡接部件332连接,以确保主机本体1和底部支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减轻扣合部件21的重量,以便于扣合部件21在受到卡接部件332的作用力时相对安装槽24活动。
其中,弹性部件6可为弹簧、硅胶柱、橡胶柱、塑胶柱或泡棉柱等。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转动组件3的转动部件321设有沿自转轴31的轴向凸出的凸台3212,该凸台3212设有贯穿的轴孔3213,翻转轴322可转动穿设于轴孔3213并连接于主机本体1,以带动主机本体1相对转动组件3可转动以相对底部支架2,以使主机本体1能够相对底部支架2在主机本体1叠设于底部支架2上的状态和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形成一定角度的状态之间转换,以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好角度,方便自拍、前后景的拍摄以及扫码支付等方面功能的使用,给用户使用提供了便捷性和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连接件还包括第二阻尼部件325,所述第二阻尼部件325套设于所述翻转轴322并压紧于所述翻转轴322和所述轴孔3213的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二阻尼部件325用于提供所述翻转轴322保持其相对所述凸台3212的所述轴孔3213转动后的状态的阻尼作用力。通过在凸台3212的轴孔3213与翻转轴322的间隙内过盈装配插入第二阻尼部件325,从而可使翻转轴322的外表面与第二阻尼部件325的内环周面干涉装配产生阻尼,不仅能够利用翻转轴322实现主机本体1相对底部支架2转动,同时还能利用第二阻尼部件325实现任一角度固定主机本体1,以使主机本体1保持当前角度让用户来进行操作。
示例性地,转动组件3的转动部件321可以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台3212,则该翻转轴322和第二阻尼部件325也均可为两个,其中一个翻转轴322可转动穿设于其中一个凸台3212的轴孔3213并连接于主机本体1,另一个翻转轴322可转动穿设于另一个凸台3212的轴孔3213并连接于主机本体1,其中一个阻尼部件套设于其中一个翻转轴322并压紧于其中一个翻转轴322和其中一个凸台3212的轴孔3213的内壁面之间,则该其中一个阻尼部件用于提供其中一个翻转轴322保持其相对其中一个凸台3212的轴孔3213转动后的状态的阻尼作用力,另一个阻尼部件套设于另一个翻转轴322并压紧于另一个翻转轴322和另一个凸台3212的轴孔3213的内壁面之间,则该另一个阻尼部件用于提供另一个翻转轴322保持其相对另一个凸台3212的轴孔3213转动后的状态的阻尼作用力。
其中,第二阻尼部件325可为弹簧、弹片等。
请参阅图20,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包括穿戴部件以及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主机100,该穿戴部件连接于底部支架,所述穿戴部件用于供人体穿戴。在图2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前述穿戴部件可为一条或两条。当穿戴部件为两条时,两条穿戴部件可分别为第一穿戴部件201及第二穿戴部件202,第一穿戴部件201连接于底部支架的第一端,第二穿戴部件202连接于底部支架的第二端。
其中,智能穿戴设备200可以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以理解的,由于上述智能穿戴设备200具有智能主机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则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具有上述智能主机100的全部技术效果,具体可详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主机、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智能主机、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本体;
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设有可活动的扣合部件;以及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自转轴、翻转连接件和卡接件,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自转轴,且所述翻转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机本体,所述卡接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自转轴,且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扣合部件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底部支架的连接或实现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底部支架的分离;
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时,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翻转连接件转动,以使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底部支架转动;
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部支架转动至一定角度时,所述自转轴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并带动所述卡接件沿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并在所述自转轴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扣合部件分离,以实现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底部支架的分离;
所述自转轴设有沿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卡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和卡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延伸部中的一个设有凸轮槽,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延伸部中的另一个设有沿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凸轮槽,所述自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时,所述滑动部相对所述凸轮槽滑动并带动所述卡接部件沿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以使所述卡接部件与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或分离;
所述扣合部件和所述卡接件均为两个,所述自转轴的两相对侧设有所述延伸部;
两个所述扣合部件间隔活动设于所述底部支架,且两个所述扣合部件位于所述自转轴的两相对侧,两个所述卡接部件与两个所述扣合部件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卡接部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或分离;
两个所述延伸部和两个所述连接部件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所述凸轮槽的槽口方向相反,两个所述滑动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自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两个所述滑动部分别相对对应的所述凸轮槽滑动并带动所述卡接部件沿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方向活动,以使两个所述卡接部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或分离;
定义两个所述连接部件分别为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以及定义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所述自转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体、第二轴体以及第三轴体,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轴体和所述第三轴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线错开,且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轴体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中,所述第三轴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线错开,且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三轴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线之间,所述第三轴体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中;
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扣合部件能够在所述弹性部件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进行复位,以确保所述卡接部件在所述自转轴的带动下能够活动至与所述扣合部件连接;在所述自转轴未转动至预设角度而使所述卡接件未能完全和所述扣合部件拆分时,如果拆分所述主机本体和所述底部支架,所述扣合部件会受到所述卡接件的作用力相对所述底部支架活动,与此同时所述扣合部件会压缩所述弹性部件使其发生形变,使得所述卡接件和所述扣合部件能够相互分离,以使所述主机本体可以从所述底部支架拆卸下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件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扣合部和第二子扣合部,所述卡接部件包括第一子卡接部和第二子卡接部,所述第一子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子卡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件,且所述第一子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子扣合部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二子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子扣合部连接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还设有定位槽,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定位槽配合插接;
其中,所述扣合部件活动设于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容纳槽,且所述定位部件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自转轴可转动设于所述容纳槽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外与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所述卡接件设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卡接件部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卡接件在所述自转轴的带动下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外与所述扣合部件连接,或者,所述卡接件在所述自转轴的带动下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内与所述扣合部件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还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自转轴可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自转轴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自转轴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外与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
所述翻转连接件的朝向定位部件的一面设有两个凹陷部,两个所述凹陷部关于翻转连接件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定位部件的朝向翻转连接件的一面形成有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关于所述定位部件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自转轴相对所述第二通孔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时,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卡接于所述两个凹陷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还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自转轴可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自转轴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自转轴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外与所述翻转连接件连接;
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转动部件、翻转轴、套筒以及第一阻尼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套接于所述自转轴并能与所述自转轴同步转动,所述翻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件并连接于所述主机本体,以带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转动部件可转动以相对所述底部支架;
所述套筒与所述自转轴连接并位于所述转动部件的远离所述定位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套设于所述自转轴并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阻尼部件抵接于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套筒的内壁面,所述第一阻尼部件用于对所述转动部件施加沿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抵压力,以使所述自转轴能够保持在转动后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容纳槽的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盖板抵接于所述自转轴和所述卡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件和所述定位部件中的一个设有导向槽,所述扣合部件和所述定位部件中的另一个设有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和所述导向槽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还设有沿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具有相对的上侧开口和下侧开口,所述上侧开口靠近所述主机本体设置,所述底部支架还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下侧开口中,所述定位部件插入至所述定位槽中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定位部件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扣合部件之间,所述弹性部件用于提供将推动所述扣合部件活动至初始位置的作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阶梯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自转轴的轴线方向和所述扣合部件的活动方向的方向;
所述扣合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部分活动设于所述第二槽体,所述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壁面和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卡接件连接或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转动部件以及翻转轴,所述转动部件套接于所述自转轴,所述转动部件设有沿所述自转轴的轴向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设有贯穿的轴孔,所述翻转轴可转动穿设于所述轴孔并连接于所述主机本体,以带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转动部件可转动以相对所述底部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连接件还包括第二阻尼部件,所述第二阻尼部件套设于所述翻转轴并压紧于所述翻转轴和所述轴孔的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二阻尼部件用于提供所述翻转轴保持其相对所述凸台的所述轴孔转动后的状态的阻尼作用力。
14.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穿戴部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
CN202211098260.8A 2022-09-08 2022-09-0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115469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8260.8A CN115469527B (zh) 2022-09-08 2022-09-0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8260.8A CN115469527B (zh) 2022-09-08 2022-09-0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9527A CN115469527A (zh) 2022-12-13
CN115469527B true CN115469527B (zh) 2024-03-19

Family

ID=8436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8260.8A Active CN115469527B (zh) 2022-09-08 2022-09-0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952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5009A (zh) * 2008-07-08 2010-01-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10989321A (zh) * 2018-09-29 2020-04-1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WO2022156415A1 (zh) * 2021-01-19 2022-07-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217207313U (zh) * 2021-12-31 2022-08-1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CN217279291U (zh) * 2022-04-13 2022-08-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7279286U (zh) * 2021-12-31 2022-08-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5009A (zh) * 2008-07-08 2010-01-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10989321A (zh) * 2018-09-29 2020-04-1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WO2022156415A1 (zh) * 2021-01-19 2022-07-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217207313U (zh) * 2021-12-31 2022-08-1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CN217279286U (zh) * 2021-12-31 2022-08-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7279291U (zh) * 2022-04-13 2022-08-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9527A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4730B1 (en) Slidable and tiltable portable terminal
CN110989321B (zh)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09862151B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407B (zh) 充电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CN111510525B (zh) 电子设备
US2023001300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unctional module thereof
CN213840084U (zh)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CN115469527B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3983333A (zh) 摇杆结构及手持云台
CN217279291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0183420U (zh) 一种拍摄角度可调的智能终端设备
CN109962998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54092A (zh) 电子设备
CN110133992B (zh) 拍摄方向可调的智能手表
CN216434645U (zh) 一种相机保护框及模块化相机
CN114089586A (zh) 一种相机保护框及模块化相机
CN210351342U (zh) 一种具有摄像头弹出结构的移动终端
CN111433685B (zh) 手表模组、手表、电子设备、电子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18941083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可穿戴设备
CN110133996B (zh) 可滑动翻转的智能手表
CN116165870A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9417997U (zh) 智能穿戴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9396494U (zh) 一种锁止结构、主机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5128938B (zh) 安装支架、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6266048A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