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7313U -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7313U
CN217207313U CN202123447050.9U CN202123447050U CN217207313U CN 217207313 U CN217207313 U CN 217207313U CN 202123447050 U CN202123447050 U CN 202123447050U CN 217207313 U CN217207313 U CN 217207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iece
locking
shaft
wearable device
lock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70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子路
吕寰丰
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70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7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7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7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包括:托板、主机及翻转轴组件,主机通过翻转轴组件与托板转动连接,翻转轴组件包括翻转轴以及套设于翻转轴上的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第一锁止件朝向第二锁止件的端面形成有凹凸相间的第一凸轮面,第二锁止件朝向第一锁止件的端面形成有凹凸相间的第二凸轮面,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中的一个相对于主机固定、另一个相对于托板固定,且第二锁止件能够沿翻转轴的轴向形变;当主机与托板贴合时,第二凸轮面的凸部与第一凸轮面的凹部错开预设夹角,以使第一锁止件与第二锁止件之间形成预紧力。该结构能够简化锁止机构的结构,同时减少锁止机构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其中智能手表尤其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与其他智能穿戴设备相比,智能手表不仅小巧、便携,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如通话、语音、视频等。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智能手表的摄像头的拍摄角度通常是朝上设置的,为了能够使智能手表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拍摄角度,增加了托板和翻转轴,使得智能手表的智能主机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从而实现智能主机多角度拍摄的目的。
目前,为了阻止智能主机在不需要翻转时能够与托板紧密贴合,设置了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包括机械控制按键、卡扣和卡槽,卡扣设于智能主机上,卡槽设于托板上,通过卡扣卡接于卡槽内,能够使得智能主机与托板完全贴合,当卡扣卡接与卡槽脱离时,按动机械控制按键,从而使得卡扣离开卡槽,如此,就能够使智能主机相对于翻转轴翻转,但是,该锁止机构的结构复杂,机械控制按键设于智能主机的内部,占用了智能主机较多的内部空间,不利于智能主机轻薄化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能够简化锁止机构的结构,同时减少锁止机构占用的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该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包括:
托板;
主机;
翻转轴组件,主机通过翻转轴组件与托板转动连接,以使主机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翻转轴组件包括翻转轴、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均套设于翻转轴上,且第一锁止件朝向第二锁止件的端面形成有凹凸相间的第一凸轮面,第二锁止件朝向第一锁止件的端面形成有凹凸相间的第二凸轮面,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中的一个相对于主机固定、另一个相对于托板固定,且第二锁止件能够沿翻转轴的轴向形变;
当主机与托板贴合时,第二凸轮面的凸部与第一凸轮面的凹部错开预设夹角,以使第一锁止件与第二锁止件之间形成预紧力,预紧力能够阻止主机向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中的一个相对于主机固定、另一个相对于托板固定,且第二锁止件能够沿翻转轴的轴向形变,因此,在主机向靠近或者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的过程中,第二锁止件的凸部进入或者退出第一锁止件的凹部,当第二锁止件的凸部退出第一锁止件的凹部时,第二锁止件沿翻转轴的轴向形变以积蓄势能,当第二锁止件的凸部进入第一锁止件的凹部时,第二锁止件积蓄的势能能够转化成复位力以使第一锁止件或第二锁止件相对于翻转轴转动,能够使得主机向靠近托板的方向转动。另外,当主机与托板贴合时,第二凸轮面的凸部与第一凸轮面的凹部错开预设夹角,即就是说,第二凸轮面的凸部与第一凸轮面的凹部没有完全配合,此时,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之间具有预紧力,该预紧力能够使第二凸轮或第一凸轮具有相对于翻转轴转动的趋势,也即是说,该预紧力能够使主机具有朝向托板运动的趋势,换言之,当主机与托板贴合时,预紧力能够阻止主机向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即实现了主机和托板的锁止。此外,由于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套设于翻转轴上,且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实现锁止托板和主机时无需设置机械按键,由此,简化了锁止机构的结构,同时减少了主机空间的占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锁止件与主机固定连接,且翻转轴与第一锁止件之间可传递扭矩,第二锁止件相对于托板固定,且第二锁止件相对于翻转轴的轴向位置固定,翻转轴可相对于第二锁止件转动。
由此,主机受驱向靠近或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时,主机能够通过第一锁止件向翻转轴传递扭矩,从而使翻转轴相对于第二锁止件转动,如此,能够使得第一锁止件相对于第二锁止件转动。
另外,在第一锁止件相对于第二锁止件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锁止件的凸部将进入或者退出第二锁止件的凹部,在第一锁止件的凹部进入第二锁止件的凹部时,会使主机产生顿挫感,即档位手感,也就是说,在主机向靠近或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档位手感。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转轴组件还包括支座,支座与托板固定连接,翻转轴和第二锁止件设于支座内,且第二锁止件与支座固定连接。
由此,通过将翻转轴和第二锁止件设于支座内,能够减小翻转轴组件的体积,使得翻转轴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座包括连接板以及设于连接板上的凸台,凸台内形成有沿翻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容置腔,翻转轴和第二锁止件位于容置腔内,且容置腔的内壁与第二锁止件固定连接。
由此,通过将翻转轴和第二锁止件设于容置腔内,且容置腔的内壁与第二锁止件固定连接,一方面无需增设复杂的连接结构使得翻转轴和第二锁止件设于连接板上,简化了翻转轴和第二锁止件与连接板的连接结构,另一方面,容置腔能够第二锁止件的周向进行限位,提高了第二锁止件与连接板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第二锁止件隐藏于容置腔内部,避免了影响翻转轴组件的美观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容置腔的内壁形成有凸起,第二锁止件的侧壁上形成有缺口,凸起卡接于缺口内,以使第二锁止件相对于容置腔的内壁固定。
由此,通过凸起卡接于缺口以实现第二锁止件与容置腔固定连接,简化了第二锁止件与容置腔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安装工艺,同时还能便于第二锁止件与容置腔的安装于拆卸。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转轴组件还包括阻尼件,阻尼件用于向主机提供翻转时的阻尼力。
由此,通过设置阻尼件,能够在主机相对于翻转轴翻转后,使主机保持翻转后的状态,从而提高了穿戴设备多角度拍摄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阻尼件为弹性轴套,弹性轴套容置于容置腔内,且弹性轴套过盈配合套设于翻转轴上,弹性轴套的侧壁形成有形变间隙,形变间隙的一侧形成凸出部,容置腔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槽,凸出部卡接于第一卡槽内。
由于弹性轴套过盈配合套设于翻转轴上,因此,在翻转轴相对于弹性轴套转动时,在翻转轴的侧壁与弹性轴套的内壁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大于或者等于主机自身的重力,如此,当撤去外力时,主机能够保持相对于翻转轴翻转后的状态。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轴套的端面与第二锁止件远离第一锁止件的端面抵靠,容置腔的一端形成有开口,容置腔与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底壁,底壁的内表面与弹性轴套远离第二锁止件的端面抵靠,翻转轴的端部穿出底壁设置,且翻转轴的端部设有止挡部,止挡部与底壁的外表面抵靠。
由此,在翻转轴的轴向上对弹性轴套自由度进行了限定,同时也阻止了第二锁止件沿翻转轴的轴向移动,如此,无需设置额外的限位结构即可实现对弹性轴套和第二锁止件的限位,简化了弹性轴套和第二锁止件的结构和安装工艺。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转轴与第一锁止件连接的部位形成有扁位,第一锁止件开设有与扁位匹配的通孔。
由此,由于第一锁止件设有与扁位匹配的通孔,因此,当第一锁止件的扁位与穿设于第一锁止件的通孔时,便能使第一锁止件相对于翻转轴固定,如此,无需设置其他锁紧机构便能够使得第一锁止件相对于翻转轴固定,简化了翻转轴和第一锁止件的连接结构,同时,还能便于翻转轴和第一锁止件的拆卸。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锁止件为弹性垫片,弹性垫片沿周向呈波浪形结构。
由此,第二锁止件上的凸部和凹部之间交错设置,并且相邻的凸部和凹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如此,提高了第一锁止件相对第二锁止件运动的平稳性,另外,弹性垫片的形变范围较大,便于生产,成本低。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锁止件与主机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于第一锁止件远离第二锁止件的一端,第二连接板与主机固定连接。由此,能够使第一锁止件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结构更为紧凑。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转轴组件还包括保护罩,保护罩罩设于支座。
由此,保护罩对支座以及设置于支座上的凸起和第二锁止件均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能够将支座以及支座上的凸起和第二锁止件隐藏起来,提高了翻转轴组件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台的侧壁上形成有挂钩部,保护罩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挂钩部钩与第二卡槽配合卡接,以阻止保护罩沿背离连接板的方向移动。
由此,通过设置挂钩部和第二卡槽以使保护罩与支座在远离连接板的方向上固定,既能简化支座与保护罩之间的连接工艺,还能便于保护罩的安装。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板远离托板的表面设有限位柱,保护罩朝向托板的表面形成有限位孔,限位柱插设于限位孔内,以阻止保护罩在与托板平行的平面内移动。
由此,通过设置限位孔和限位柱以使保护罩能够在与托板平行的平面内固定,简化了支座与保护罩之间的连接工艺,另外,在保护罩安装于支座的过程中,限位柱对保护罩具有导向定位的作用,提高了保护罩安装于支座的效率。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的一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翻转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之间的第一翻转轴组件和第二翻转轴组件,第一翻转轴组件的翻转轴和第二翻转轴组件的翻转轴同心设置,且第一翻转轴组件的第一锁止件与第一凸耳连接,第二翻转轴组件的第一锁止件与第二凸耳连接。由此,提高了翻转轴组件与主机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磁性吸附组件,磁性吸附组件包括设置于主机上的第一磁性件和设置于托板上的第二磁性件,当主机与托板贴合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磁性吸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能够阻止主机向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即实现主机与托板之间的锁止,具体地,撤去外力,当主机与托板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时,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吸力,能够使主机向托板的方向翻转至主机与托板完全贴合。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托板远离翻转轴的一端,第二磁性件设置于主机远离翻转轴的一端,以提高主机与托板之间的锁止效果。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磁性件嵌设于托板内,第二磁性件嵌设于主机的外壳内。
由此,既能提高穿戴设备的结构的紧凑性,又能提高穿戴设备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方面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由于采用了第一方面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因此,该穿戴设备具有锁止功能,且能减少主机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爆炸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打开状态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呈预压夹角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座的一个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座的另一个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止件与凸台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件与容置腔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与第一锁止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爆炸图之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穿戴设备;
110-托板;
120-主机;121-第一凸耳;122-第二凸耳;
130-翻转轴组件;130a-第一翻转轴组件;130b-第二翻转轴组件;1311-翻转轴;1311a-止挡部;1311b-平面部;1312-连接件;1312a-第一连接板;1312b-第二连接板;132-保护罩;1321-第二卡槽;1322-限位孔;1331-第一锁止件;1331a-第一凸轮面;1331b-通孔;1332-第二锁止件;1332a-第二凸轮面;1332b-缺口;134-阻尼件;1341-形变间隙;1342-凸出部;135-支座;1351-固定板;1352-连接板;1352a-凸台;1352b-限位柱;1352c-挂钩部;1352d-容置腔;1352e-凸起;1352f-第一卡槽;136-第一磁性件;137-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其中智能手表尤其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与其他智能穿戴设备相比,智能手表不仅小巧、便携,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如通话、语音、视频等。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智能手表的摄像头的拍摄角度通常是朝上设置的,为了能够使智能手表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拍摄角度,增加了托板和翻转轴,使得智能手表的智能主机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托板的方向翻转,从而实现了智能主机多角度拍摄的目的。
目前,为了阻止智能主机在不需要翻转时能够与托板紧密贴合,设置了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包括机械控制按键、卡扣和卡槽,卡扣设于智能主机上,卡槽设于托板上,通过卡扣卡接于卡槽内,能够使得智能主机与托板完全贴合,当卡扣卡接与卡槽脱离时,按动机械控制按键,从而使得卡扣离开卡槽,如此,就能够使智能主机相对于翻转轴翻转,但是,该锁止机构的结构复杂,机械控制按键设于智能主机的内部,占用了智能主机较多的内部空间,不利于智能主机轻薄化的设计。
鉴于此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能够简化锁止机构的结构,同时减少锁止机构占用的空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100的锁止机构,如图1所示,该穿戴设备100的锁止机构包括:托板110、主机120和翻转轴组件130,其中,如图2所示,主机120通过翻转轴组件130与托板110转动连接,以使主机120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托板110的方向翻转,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翻转轴组件130包括翻转轴1311、第一锁止件1331和第二锁止件1332,第一锁止件1331和第二锁止件1332均套设于翻转轴1311上,且第一锁止件1331朝向第二锁止件1332的端面形成有凹凸相间的第一凸轮面1331a,第二锁止件1332朝向第一锁止件1331的端面形成有凹凸相间的第二凸轮面1332a,第一锁止件1331和第二锁止件1332中的一个相对于主机120固定、另一个相对于托板110固定,且第二锁止件1332能够沿翻转轴1311的轴向形变;当主机120与托板110贴合时,如图3所示,第二凸轮面1332a的凸部与第一凸轮面1331a的凹部错开预设夹角A,以使第一锁止件1331与第二锁止件1332之间形成预紧力,预紧力能够阻止主机120向远离托板110的方向翻转。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第一锁止件1331和第二锁止件1332中的一个相对于主机120固定、另一个相对于托板110固定,且第二锁止件1332能够沿翻转轴1311的轴向形变,因此,在主机120向靠近或者远离托板110的方向翻转的过程中,第二锁止件1332的凸部进入或者退出第一锁止件1331的凹部,当第二锁止件1332的凸部退出第一锁止件1331的凹部时,第二锁止件1332沿翻转轴1311的轴向形变以积蓄势能,当第二锁止件1332的凸部进入第一锁止件1331的凹部时,第二锁止件1332积蓄的势能能够转化成复位力以使第一锁止件1331或第二锁止件1332相对于翻转轴1311转动,能够使得主机120向靠近托板110的方向转动。另外,当主机120与托板110贴合时,第二凸轮面1332a的凸部与第一凸轮面1331a的凹部错开预设夹角A,即就是说,第二凸轮面1332a的凸部与第一凸轮面1331a的凹部没有完全配合,此时,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之间具有预紧力,该预紧力能够使第二凸轮或第一凸轮具有相对于翻转轴1311转动或者转动的趋势,也即是说,该预紧力能够使主机120具有朝向托板110运动或者运动的趋势,换言之,当主机120与托板110贴合时,预紧力能够阻止主机120向远离托板110的方向翻转,即实现了主机120和托板110的锁止。此外,由于第一锁止件1331和第二锁止件1332套设于翻转轴1311上,且第一锁止件1331和第二锁止件1332实现锁止托板110和主机120时无需设置机械按键,由此,简化了锁止机构的结构,同时减少了主机120空间的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锁止件1331上的凸部或第二锁止件1332的凸部的高度、大小、形状和数量等均不作限定,上述第一锁止件1331上的凹部或第二锁止件1332的凹部的深度、大小、形状和数量等均不作限定,另外,第一锁止件1331的凹部和凸部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同理,第二锁止件1332的凹部和凸部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另外,上述第二凸轮面1332a的凸部与第一凸轮面1331a的凹部错开的预设夹角A的范围在0°~60°之间,例如,预设夹角为15°、30°、45°、60°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锁止件1331和第二锁止件1332中的一个相对于主机120固定、另一个相对于托板110固定包括第一锁止件1331与主机120固定连接,第二锁止件1332与托板110固定连接,或者,第一锁止件1331与托板110固定连接,第二锁止件1332与主机120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1331与主机120固定连接,且翻转轴1311与第一锁止件1331之间可传递扭矩,第二锁止件1332相对于托板110固定,且第二锁止件1332相对于翻转轴1311的轴向位置固定,翻转轴1311可相对于第二锁止件1332转动。
由此,主机120受驱向靠近或远离托板110的方向翻转时,主机120能够通过第一锁止件1331向翻转轴1311传递扭矩,从而使翻转轴1311相对于第二锁止件1332转动,如此,能够使得第一锁止件1331相对于第二锁止件1332转动。
另外,在第一锁止件1331相对于第二锁止件133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锁止件1331的凸部将进入或者退出第二锁止件1332的凹部,在第一锁止件1331的凹部进入第二锁止件1332的凹部时,会使主机120产生顿挫感,即档位手感,也就是说,在主机120向靠近或远离托板110的方向翻转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档位手感。
为了使翻转轴组件130的结构更为紧凑,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翻转轴组件130还包括支座135,支座135与托板110固定连接,翻转轴1311和第二锁止件1332设于支座135内,且第二锁止件1332与支座135固定连接。
由此,通过将翻转轴1311和第二锁止件1332设于支座135内,能够减小翻转轴组件130的体积,使得翻转轴组件130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此对支座135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6、图7所示,支座135包括与托板110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351和与主机120固定连接的连接板1352,连接板1352设于固定板1351,并且,在主机120相对于翻转轴1311翻转的过程中固定板1351和连接板1352均是不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支座135包括连接板1352以及设于连接板1352上的凸台1352a,凸台1352a内形成有沿翻转轴1311的轴向延伸的容置腔1352d,翻转轴1311和第二锁止件1332位于容置腔1352d内,且容置腔1352d的内壁与第二锁止件1332固定连接。
由此,通过将翻转轴1311和第二锁止件1332设于容置腔1352d内,且容置腔1352d的内壁与第二锁止件1332固定连接,一方面无需增设复杂的连接结构使得翻转轴1311和第二锁止件1332设于连接板1352上,简化了翻转轴1311和第二锁止件1332与连接板1352的连接结构,另一方面,容置腔1352d能够第二锁止件1332的周向进行限位,提高了第二锁止件1332与连接板1352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第二锁止件1332隐藏于容置腔1352d内部,避免了影响翻转轴组件130的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凸台1352a是指连接板1352上沿远离托板110的方向延伸形成的部件,凸台1352a可以是正方体、柱体等。容置腔1352d的内壁与第二锁止件1332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二锁止件1332的周壁与容置腔1352d的内壁焊接固定,或者第二锁止件1332的周壁上设有外螺纹,容置腔1352d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如此,通过螺纹连接能够使得第二锁止件1332与容置腔1352d的内壁固定连接,又或者,第二锁止件1332与容置腔1352d的内壁之间卡接固定。
在此以第二锁止件1332与容置腔1352d的内壁之间卡接固定为例进行阐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容置腔1352d的内壁形成有凸起1352e,第二锁止件1332的侧壁上形成有缺口1332b,凸起1352e卡接于缺口1332b内,以使第二锁止件1332相对于容置腔1352d的内壁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凸起1352e卡接于缺口1332b以实现第二锁止件1332与容置腔1352d固定连接,简化了第二锁止件1332与容置腔1352d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安装工艺,同时还能便于第二锁止件1332与容置腔1352d的安装于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凸起1352e是指容置腔1352d的内壁朝向翻转轴131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部件。上述缺口1332b是指在第二锁止件1332的侧壁朝向翻转轴1311的方向形成的凹陷部。凸起1352e、缺口1332b的数量对应,例如,凸起1352e为两个,两个凸起1352e关于翻转轴1311对称设置,对应的,缺口1332b也包括两个,且两个缺口1332b也关于翻转轴1311对称设置。
穿戴设备100为智能手表时,在主机120上设有摄像头,利用智能手表在视频通话或者拍照时,通常需要调整摄像头以实现多角度的拍摄,也即是调整主机120相对于托板110翻转,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以一种较为舒服的姿态去拍照或者视频通话。但是,由于主机120具有一定的自重,因此,当撤去主机120上的外力时,摄像头在拍摄的过程中易出现晃动,导致摄像头的拍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基于此,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翻转轴组件130还包括阻尼件134,阻尼件134用于向主机120提供翻转时的阻尼力。
由此,通过设置阻尼件134,能够在主机120相对于翻转轴1311翻转后,使主机120保持翻转后的状态,从而提高了穿戴设备100多角度拍摄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9所示,阻尼件134为弹性轴套,弹性轴套容置于容置腔1352d内,且弹性轴套过盈配合套设于翻转轴1311上,弹性轴套的侧壁形成有形变间隙1341,形变间隙1341的一侧形成凸出部1342,容置腔1352d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槽1352f,凸出部1342卡接于第一卡槽1352f内。
由于弹性轴套过盈配合套设于翻转轴1311上,因此,在翻转轴1311相对于弹性轴套转动时,在翻转轴1311的侧壁与弹性轴套的内壁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大于或者等于主机120自身的重力,如此,当撤去外力时,主机120能够保持相对于翻转轴1311翻转后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盈配合是指弹性轴套的内径等于或大于翻转轴1311的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弹性轴套的端面与第二锁止件1332远离第一锁止件1331的端面抵靠,容置腔1352d的一端形成有开口,容置腔1352d与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底壁,底壁的内表面与弹性轴套远离第二锁止件1332的端面抵靠,翻转轴1311的端部穿出底壁设置,且翻转轴1311的端部设有止挡部1311a,止挡部1311a与底壁的外表面抵靠。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弹性轴套的端面与第二锁止件1332远离第一锁止件1331的端面抵靠,且弹性轴套远离第二锁止件1332的端面与底壁的内表面抵靠,因此,在翻转轴1311的轴向上对弹性轴套自由度进行了限定,同时也阻止了第二锁止件1332沿翻转轴1311的轴向移动,如此,无需设置额外的限位结构即可实现对弹性轴套和第二锁止件1332的限位,简化了弹性轴套和第二锁止件1332的结构和安装工艺。
由上述可知,翻转轴1311与第一锁止件1331之间可传递扭矩,因此,翻转轴1311与第一锁止件1331之间固定连接,该二者实现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翻转轴1311与第一锁止件1331焊接固定,或者,翻转轴1311与第一锁止件1331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又或者,翻转轴1311与第一锁止件1331通过卡接形式固定。
在此以翻转轴1311与第一锁止件1331通过卡接形式固定为例进行阐述,具体地,如图4和图10所示,翻转轴1311与第一锁止件1331连接的部位形成有扁位,第一锁止件1331开设有与扁位匹配的通孔1331b。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锁止件1331设有与扁位匹配的通孔1331b,因此,当第一锁止件1331的扁位与穿设于第一锁止件1331的通孔1331b时,便能使第一锁止件1331相对于翻转轴1311固定,如此,无需设置其他锁紧机构便能够使得第一锁止件1331相对于翻转轴1311固定,简化了翻转轴1311和第一锁止件1331的连接结构,同时,还能便于翻转轴1311和第一锁止件1331的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扁位是指翻转轴1311的侧壁至少包括一个平面部1311b,翻转轴1311用于与第一锁止件1331连接的部位具有两个平面部1311b,两个平面部1311b形成扁位。
由上述可知,第二锁止件1332能够沿翻转轴1311的轴向形变,以在第一锁止件1331相对于第二锁止件1332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第一锁止件1331中的凸部进入或者退出第二锁止件1332的凹部,由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1332为弹性垫片,弹性垫片沿周向呈波浪形结构。
由此,第二锁止件1332上的凸部和凹部之间交错设置,并且相邻的凸部和凹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如此,提高了第一锁止件1331相对第二锁止件1332运动的平稳性,另外,弹性垫片的形变范围较大,便于生产,成本低。
当第一锁止件1331的凸部与弹性垫片的凸部抵接时,弹性垫片能够沿翻转轴1311的周边形变,即就是说,弹性垫片的凸部沿远离第一锁止件1331的凸部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锁止件1331与主机120通过连接件1312固定连接,连接件131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312a和第二连接板1312b,第一连接板1312a连接于第一锁止件1331远离第二锁止件1332的一端,第二连接板1312b与主机120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相互垂直第一连接板1312a和第二连接板1312b以实现第一锁止件1331与主机120的连接,能够使第一锁止件1331与主机120之间的连接结构更为紧凑。
可选的,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板1312a与第一锁止件1331一体成型设置,第一锁止件1331上的通孔1331b贯穿第一连接板1312a,如此,翻转轴1311通过通孔1331b分别与第一锁止件1331和第一连接板1312a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2所示,翻转轴组件130还包括保护罩132,保护罩132罩设于支座135。
由此,保护罩132对支座135以及设置于支座135上的凸起1352e和第二锁止件1332均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能够将支座135以及支座135上的凸起1352e和第二锁止件1332隐藏起来,提高了翻转轴组件130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为了能够使保护罩132稳定罩设于支座135上,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6、图12所示,凸台1352a的侧壁上形成有挂钩部1352c,保护罩132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1321,挂钩部1352c钩与第二卡槽1321配合卡接,以阻止保护罩132沿背离连接板1352的方向移动。
由此,通过设置挂钩部1352c和第二卡槽1321以使保护罩132与支座135在远离连接板1352的方向上固定,既能简化支座135与保护罩132之间的连接工艺,还能便于保护罩132的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6、图12所示,连接板1352远离托板110的表面设有限位柱1352b,保护罩132朝向托板110的表面形成有限位孔1322,限位柱1352b插设于限位孔1322内,以阻止保护罩132在与托板110平行的平面内移动。
由此,通过设置限位孔1322和限位柱1352b以使保护罩132能够在与托板110平行的平面内固定,简化了支座135与保护罩132之间的连接工艺,另外,在保护罩132安装于支座135的过程中,限位柱1352b对保护罩132具有导向定位的作用,提高了保护罩132安装于支座135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主机120的一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耳121和第二凸耳122,翻转轴组件130包括设置于第一凸耳121和第二凸耳122之间的第一翻转轴组件130a和第二翻转轴组件130b,第一翻转轴组件130a的翻转轴1311和第二翻转轴组件130b的翻转轴1311同心设置,且第一翻转轴组件130a的第一锁止件1331与第一凸耳121连接,第二翻转轴组件130b的第一锁止件1331与第二凸耳122连接。
具体地,如图13所示,连接件1312包括两个,即第二连接板1312b亦包括两个,一个第二连接板1312b与第一凸耳121远离主机120的端面通过第一紧固件如螺钉连接,另一个第二连接板1312b与第二凸耳122远离主机120的端面通过第二紧固件如螺钉连接,如此,提高了翻转轴组件130与主机1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穿戴设备100的锁止机构还包括磁性吸附组件,磁性吸附组件包括设置于主机120上的第一磁性件136和设置于托板110上的第二磁性件137,当主机120与托板110贴合时,第一磁性件136与第二磁性件137磁性吸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磁性件136和第二磁性件137相互吸附,能够阻止主机120向远离托板110的方向翻转,即实现主机120与托板110之间的锁止,具体地,撤去外力,当主机120与托板110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时,通过第一磁性件136和第二磁性件137之间的吸力,能够使主机120向托板110的方向翻转至主机120与托板110完全贴合。但是,当需要主机120与托板110打开时,只需施加大于第一磁性件136与第二磁性件137之间吸力的外力即可实现。
上述的预设夹角的范围在0~45°之间,即就是说,当主机120与托板110之间的预设夹角大于45°时,第一磁性件136和第二磁性件137之间的吸力不足以使主机120向靠近托板110的方向翻转。
为了提高主机120与托板110之间的锁止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36设置于托板110远离翻转轴1311的一端,第二磁性件137设置于主机120远离翻转轴1311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件136可设置于托板110朝向主机120的一侧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托板110的内部,同理,第二磁性件137可设置于主机120朝向托板110的一侧表面,也可以设置在主机120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36嵌设于托板110内,第二磁性件137嵌设于主机120的外壳内。由此,既能提高穿戴设备100的结构的紧凑性,又能提高穿戴设备100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100,如图15所示,该穿戴设备100包括实施例一的穿戴设备100的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100由于采用了实施例一的穿戴设备100的锁止机构,因此,该穿戴设备100具有锁止功能,且能减少主机120空间的占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板;
主机;
翻转轴组件,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翻转轴组件与所述托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主机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托板的方向翻转,所述翻转轴组件包括翻转轴、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均套设于所述翻转轴上,且所述第一锁止件朝向所述第二锁止件的端面形成有凹凸相间的第一凸轮面,所述第二锁止件朝向所述第一锁止件的端面形成有凹凸相间的第二凸轮面,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主机固定、另一个相对于所述托板固定,且所述第二锁止件能够沿所述翻转轴的轴向形变;
当所述主机与所述托板贴合时,所述第二凸轮面的凸部与所述第一凸轮面的凹部错开预设夹角,以使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第二锁止件之间形成预紧力,所述预紧力能够阻止所述主机向远离所述托板的方向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主机固定连接,且所述翻转轴与所述第一锁止件之间可传递扭矩,所述第二锁止件相对于所述托板固定,且所述第二锁止件相对于所述翻转轴的轴向位置固定,所述翻转轴可相对于所述第二锁止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轴组件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所述翻转轴和所述第二锁止件设于所述支座内,且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支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连接板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上的凸台,所述凸台内形成有沿所述翻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容置腔,所述翻转轴和所述第二锁止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锁止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二锁止件的侧壁上形成有缺口,所述凸起卡接于所述缺口内,以使所述第二锁止件相对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轴组件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用于向所述主机提供翻转时的阻尼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为弹性轴套,所述弹性轴套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弹性轴套过盈配合套设于所述翻转轴上,所述弹性轴套的侧壁形成有形变间隙,所述形变间隙的一侧形成凸出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凸出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轴套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锁止件远离所述第一锁止件的端面抵靠,所述容置腔的一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底壁,所述底壁的内表面与所述弹性轴套远离所述第二锁止件的端面抵靠,所述翻转轴的端部穿出所述底壁设置,且所述翻转轴的端部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底壁的外表面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轴与所述第一锁止件连接的部位形成有扁位,所述第一锁止件开设有与所述扁位匹配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件为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沿周向呈波浪形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主机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锁止件远离所述第二锁止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主机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轴组件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设于所述支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侧壁上形成有挂钩部,所述保护罩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挂钩部钩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卡接,以阻止所述保护罩沿背离所述连接板的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托板的表面设有限位柱,所述保护罩朝向所述托板的表面形成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以阻止所述保护罩在与所述托板平行的平面内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的一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翻转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之间的第一翻转轴组件和第二翻转轴组件,所述第一翻转轴组件的翻转轴和所述第二翻转轴组件的翻转轴同心设置,且所述第一翻转轴组件的第一锁止件与所述第一凸耳连接,所述第二翻转轴组件的第一锁止件与所述第二凸耳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性吸附组件,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第一磁性件和设置于所述托板上的第二磁性件,当所述主机与所述托板贴合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吸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托板远离所述翻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主机远离所述翻转轴的一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嵌设于所述托板内,所述第二磁性件嵌设于所述主机的外壳内。
19.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
CN202123447050.9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217207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7050.9U CN21720731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7050.9U CN21720731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7313U true CN217207313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8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7050.9U Active CN21720731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73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527A (zh) * 2022-09-08 2022-12-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527A (zh) * 2022-09-08 2022-12-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5469527B (zh) * 2022-09-08 2024-03-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4609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158576B (zh) 便携式装置和铰链装置
EP1921367B1 (en) Display screen turning apparatus
CN217207313U (zh) 一种穿戴设备的锁止机构及穿戴设备
EP1921368A2 (en) Display screen turning apparatus
US9273493B2 (en) Key cylinder for electronic locking device
CN110989321B (zh) 具有翻转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1180559U (zh) 一种实现多角度转动的智能手表
CN111182098A (zh)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WO2021077919A1 (zh) 可穿戴设备
US6972925B2 (en) Miniaturized video cassette camera including a rotatable grip member
CN209859035U (zh) 一种显示屏可旋转的智能主机及穿戴设备
CN217279291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1698776U (zh)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0133989B (zh) 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211427075U (zh) 一种可转动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0133996B (zh) 可滑动翻转的智能手表
CN215752216U (zh) 翻转装置和具有其的座椅、车辆
CN217213449U (zh)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4764221A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转动装置
CN116437187A (zh) 一种电子穿戴设备
CN115128938B (zh) 安装支架、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6412201A (zh)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智能主机和智能手表
CN212912017U (zh) 一种铰接组件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19396494U (zh) 一种锁止结构、主机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