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9291U -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9291U
CN217279291U CN202220968533.9U CN202220968533U CN217279291U CN 217279291 U CN217279291 U CN 217279291U CN 202220968533 U CN202220968533 U CN 202220968533U CN 217279291 U CN217279291 U CN 217279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groove
rotating shaft
plug
moun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685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9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9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安装支架包括主机本体、安装支架、锁扣结构以及转动连接结构,安装支架设有插接槽,锁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支架,锁扣结构包括安装部件和可活动连接于安装部件的插接件,转动连接结构包括座体和间隔设于座体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轴线和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且均连接于主机本体且分别使主机本体相对安装支架可翻转和可旋转,第二转轴设有凸轮结构且可转动连接于安装部件,以在主机本体相对安装支架旋转以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时,驱动插接件插入至插接槽或者脱离于插接槽,以使锁扣结构连接于安装支架或者相对安装支架可拆卸。该智能主机满足多种使用场景,以提升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集成了通话功能以及拍摄功能等多种功能,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一些智能手表的主机可以相对底部支架旋转,以满足多种角度视频观看或者拍摄需求,但是,在一些使用场景下仍然会使用户感到不便,比如,以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当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通话时,需要抬起手臂或者将智能穿戴设备自手臂摘下,从而使智能穿戴设备贴近耳朵以听清楚通话的声音,或者,在一些角度的拍摄时,也需要将智能穿戴设备自手臂摘下或者以非常不适的姿势调整智能穿戴设备的角度,从而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相对安装支架可拆卸,从而适用较多的使用场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应用于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主机本体;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有插接槽;
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安装部件和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插接件;以及
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设有包括座体和间隔设于所述座体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主机本体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可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主机本体叠置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主机本体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二转轴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件,以使所述主机本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可旋转;
所述第二端设有凸轮结构,所述凸轮结构用于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安装支架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时,驱动所述插接件相对所述安装部件运动,以插入至所述插接槽或者脱离于所述插接槽,以使所述锁扣结构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或者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轮结构与所述第二端设置为一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插接件抵接于所述凸轮结构的周侧,以在所述凸轮结构的驱动作用下相对所述安装部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槽或脱离于所述插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轮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抵接侧和第二抵接侧,所述第一抵接侧至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抵接侧至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的最大距离;
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至所述第一抵接侧抵接于所述插接件时,所述插接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安装部件运动至插入至所述插接槽;
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至所述第二抵接侧抵接于所述插接件时,所述插接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安装部件运动至脱离于所述插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上,所述锁扣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插接件;
所述第二端设有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排列设置的两个所述凸轮结构,两所述凸轮结构分别与两所述插接件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上,两个所述凸轮的投影至少部分错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两所述凸轮结构的两所述第一抵接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的两相对侧,两所述凸轮结构的两所述第二抵接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的两相对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设有第一复位部,所述凸轮结构的所述第二抵接侧设有第二复位部,所述第二复位部与所述第一复位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抵接侧抵接于所述插接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设有避位空间,所述避位空间内设有第一复位部;
所述凸轮结构的所述第二抵接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有所述第二复位部,所述凸出部伸入至所述避位孔间以使所述第一复位部与所述第二复位部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位部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二者之一为滑槽,所述第一复位部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二者另一为滑动柱。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轮结构朝向所述插接件的外壁面为弧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所述插接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腔,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入至所述安装腔中,以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插接件自所述第一开口滑动至所述安装腔外,以使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槽,或者,驱动所述插接件自所述第一开口滑动至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以使所述插接件脱离于所述插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包括插接部和连接于所述插接部的抵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插接于所述插接槽,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凸轮结构以在所述凸轮结构的驱动下运动,以使所述插接部插接至所述插接槽或脱离于所述插接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设有多个插接部,所述安装部件设有多个第一开口以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所述插接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插接槽设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其中,所述插接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和所述安装部件的外壁面二者之一设有卡扣,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和所述安装部件的外壁面二者另一设有卡槽,所述卡扣扣合连接于所述卡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连通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三开口,所述安装支架设有所述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容置槽且至少部分所述卡扣自所述第三开口伸入至所述安装槽;
所述安装支架还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面以及所述卡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和所述安装部件二者之一设有定位卡凸,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和所述安装部件二者另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卡凸与所述定位槽配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和安装槽的内壁面二者之一设有沿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凸出的限位凸部,所述安装部件和安装槽的内壁面二者另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部插接于所述限位孔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一防呆结构,所述安装部件设有第二防呆结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与所述第二防呆结构连接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至少部分内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一防呆结构,所述安装部件的至少部分外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二防呆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防呆结构为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面或所述安装部件的一侧外壁面设置的防呆凸起,所述第二防呆结构为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面或所述安装部件的一侧外壁面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凹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为弹性材质,或者,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结构,以使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二承载部弹性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座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安装支架旋转的阻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片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面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并与所述安装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部件设于所述第二面;
所述第一面上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贯穿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一档位部,所述安装部件的朝向所述第二面的一侧设有第二档位部,所述第二档位部用于在所述凸轮结构驱动所述插接件运动至脱离于所述插接槽时,与所述第一档位部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主机,所述智能主机为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主机;以及穿戴部件,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支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转动连接结构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实现主机本体的翻转和旋转,此外,在主机本体绕旋转时,第二转轴转动使得设于第二转轴的第二端的凸轮结构转动,凸轮结构转动时能够驱动锁扣结构的插接件相对安装部件运动,进而使插接件插入至插接槽中,以使主机本体锁定于安装支架,或者,使插接件自插接槽脱离,以使主机本体自安装支架解锁,以自安装支架可拆卸,从而使得智能主机能够满足多种使用场景(比如,拍摄、通话以及对主机本体进行充电等),以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主机在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主机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主机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和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锁扣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安装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安装支架;11、安装支架;11a、插接槽;11b、安装槽;111、卡扣;1111、连接部分;1112、卡凸部分;11c、容置槽;11d、第三开口;112、第一弹性件;113、定位卡凸;11d、限位孔;114、第一防呆结构;11e、凹槽;11f、避让孔;12、锁扣结构;121、安装部件;121a、安装腔;121b、第一开口;121c、第二开口;121d、卡槽;121e、定位槽;1211、外壳;1212、盖体;1213、第二防呆结构;1314、第二档位部;122、插接件;12a、插接部;12b、抵接部;1221、第一复位部;122a、避位空间;123、限位凸部;13、转动连接结构;131、座体;132、第一转轴;13a、第一端;13b、第二端;131a、第一面;131b、第二面;131c、第一轴孔;1311、凸台;131d、第二轴孔;1312、第一档位部;133、第二转轴;134、第二弹性件;135、保护罩;14、凸轮结构;141、第一抵接侧;142、第二抵接侧;1421、第二复位部;1422、凸出部;o、轴线;10、智能主机;2、主机本体;100、智能穿戴设备;20、穿戴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在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未示出主机本体),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在另一种角度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未示出主机本体),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10,包括主机本体1、安装支架11、锁扣结构12以及转动连接结构13,安装支架11设有插接槽11a,锁扣结构12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支架11,锁扣结构12包括安装部件121和可活动连接于安装部件121的插接件122,转动连接结构13包括座体131和间隔设于座体的第一转轴132和第二转轴133,第一转轴132的轴线和第二转轴133的轴线垂直,第一转轴132连接于主机本体1以使主机本体1相对安装支架11可翻转,以使主机本体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状态为主机本体1叠置安装支架11,第二状态为主机本体1与安装支架11之间具有夹角,第二转轴13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3a和第二端13b,第一端13a用于与主机本体1连接,第二端13b可转动连接于安装部件121,以使主机本体1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对安装支架11可旋转,第二端13b设有凸轮结构14,凸轮结构14用于在主机本体1相对安装支架11旋转以带动第二转轴133转动时,驱动插接件122相对安装部件121运动,以插入至插接槽11a或者脱离于插接槽11a,以使锁扣结构12连接于安装支架11或者相对安装支架11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智能主机10包括主机本体1、安装支架11、锁扣结构12以及转动连接结构13,通过转动连接结构13的第一转轴132实现主机本体1相对安装支架11翻转,以使主机本体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状态为主机本体1叠置安装支架11(如图1所示),第二状态为主机本体1与安装支架11之间具有夹角(未图示),从而当正常使用时可以将主机本体1叠置于安装支架11,当用户需要观看视频时可通过翻转主机本体1使主机本体1相对安装支架11垂直,这样,更佳便于用户观看视频,同时,通过设置第二转轴133,当主机本体1相对安装支架11翻转至与安装支架11具有夹角时,可以旋转主机本体1以使主机本体1绕自身的转轴旋转,以调节主机本体1的角度,从而能够增加该智能主机10的适用范围,此外,在主机本体1绕自身转轴旋转时,第二转轴133转动使得设于第二转轴133的第二端13b的凸轮结构14转动,凸轮结构14转动时能够驱动锁扣结构12的插接件122相对安装部件121运动,进而使插接件122插入至插接槽11a中,以使主机本体1锁定于安装支架11,或者,使插接件122自插接槽11a脱离,以使主机本体1自安装支架11解锁,以自安装支架11可拆卸,从而使得智能主机10能够满足多种使用场景(比如,拍摄、通话以及对主机本体1进行充电等),以提升使用体验。由于通过第二转轴133设置的凸轮结构14与锁扣结构12连接从而实现锁扣结构12与安装支架11的锁定或者解锁,这样,将凸轮结构14集成于第二转轴133,相较于额外设置按压键的方式实现锁定和解锁而言,该智能主机10的集成度更高,有利于实现智能主机10的小型化设计。
此外,由于用户在将该主机本体1自安装支架11拆卸时,需将主机本体1相对安装支架11翻转至处于第二状态并转动预定角度,通过这一设计,相比采用磁吸、卡扣等方式实现主机本体与安装支架1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减少误操作,主机本体1在非用户主观意愿下与安装支架11分离的可能性较低,尤其是对于儿童用户、青少年用户而言,能够避免误操作导致主机本体1与安装支架11拆卸的情况,同时还能够避免主机本体1意外脱离安装支架11而跌伤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该智能主机10可以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使用。该智能穿戴设备可包括但不局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以智能手表为例,则该智能主机10可作为智能手表的主机部分。即,主机本体1可实现通话、收发信息、摄像、视频通话、扫描二维码、移动支付、查看环境信息以及查看身体信息等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机本体1可包括未图示的主板组件、拍摄组件、电池、扬声器、麦克风、卡座组件,通信模块及实现各种功能的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可以是重力传感器、加速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心率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紫外线检测器等。主机本体1同时还包括用于身份识别的元件,例如指纹识别模组、面部识别模组等。
此外,考虑到智能主机10的主机本体1可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部分,因此,该安装支架11则主要对主机本体1其到支撑作用,以实现主机本体1相对该安装支架11可转动。即,安装支架11与主机本体1之间为机械连接,电性元器件都分布在主机本体1中。
进一步地,凸轮结构14与第二端13b设置为一体。由于凸轮结构14与第二端13b设置为一体,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转轴133的第二端13b设有凸轮结构14的位置相对于第一端13a的直径更大,因此,第二转轴133的第二端13b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从而当凸轮结构14驱动件122通过凸轮结构14对第二转轴133插接件122运动时,第二转轴133能够承受插接产生的作用力,避免第二转轴133发生断裂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凸轮结构14与第二端13b设置为一体包括了凸轮结构14与第二端13b一体成型以及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凸轮结构14与第二端13b二者不易分离,比如,该第二转轴133采用注塑成型,那么,第二转轴133成型时即可在第二端13b形成凸轮结构14,或者,凸轮结构14也可以焊接、粘接于第二端13b,只要能够使得凸轮结构14和第二端13b设置为一体不易分离即可。
请结合图5,可选地,凸轮结构14朝向插接件122的外壁面为弧面。这样,凸轮结构14的弧形的外壁面抵接于插接件122,从而凸轮结构14转动更加顺畅且转动时能够平稳地驱动插接件122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插接件122位于第二转轴133的轴向方向上,插接件122抵接于凸轮结构14的周侧,以在凸轮结构14的驱动作用下相对安装部件121沿第二转轴133的径向方向运动,以使插接部12a分插接于插接槽11a或脱离于插接槽11a脱离。通过插接件122和设于第二转轴133的凸轮结构14的周侧抵接,这样,无需将插接件122与凸轮结构14固定连接,连接方式更加简单,通过设置凸轮结构14的外周面的形状即可实现驱动插接件122相对安装部件121运动。
可选地,凸轮结构14具有相对的第一抵接侧141和第二抵接侧142,第一抵接侧141至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的最大距离L1大于第二抵接侧142至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的最大距离L2,第二转轴133转动至第一抵接侧141抵接于插接件122时,插接件122沿第二转轴133的径向方向相对安装部件121运动至插入至插接槽11a,第二转轴133转动至第二抵接侧142抵接于插接件122时,插接件122沿第二转轴133的径向方向相对安装部件121运动至脱离于插接槽11a。这样,当第一抵接侧141抵接于插接件122时,插接件122距离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较远,此时,凸轮结构14驱动插接件122朝向远离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运动,因此,插接件122能够相对安装部件121滑动至安装支架11的插接槽11a中(如图4所示)。当第二抵接侧142抵接于插接件122时,插接件122距离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较近,此时,凸轮结构14驱动插接件122朝向靠近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运动,因此,插接件122能够相对安装部件121运动以脱离于插接槽11a。示例性地,该凸轮结构14可为偏心轮结构,以实现第一抵接侧141至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抵接侧142至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的最大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接侧141至第一转轴131的轴线o的最大距离L1可以为第一抵接侧141的边缘与轴线o之间的距离,或者,也可以为第一抵接侧141距离轴线o最远的端点与轴线o之间的距离,比如,当凸轮结构14为类似方形结构时,凸轮结构14的外轮廓为直线形,第一抵接侧141至第一转轴131的轴线o的最大距离L1为第一抵接侧141的边缘与轴线之间的距离,当凸轮结构14为类似柱形结构时,凸轮结构14的外轮廓为弧形,此时,第一抵接侧141至第一转轴131的轴线o的最大距离L1为第一抵接侧141距离轴线o最远的端点与轴线o之间的距离。
同理地,第二抵接侧142至第一转轴131的轴线o的最大距离L2可以为第二抵接侧142的边缘与轴线o之间的距离,或者,也可以为第二抵接侧142距离轴线o最远的端点与轴线o之间的距离,此处不再举例说明。
为了提高锁扣结构12与安装支架11的插接槽11a的连接稳定性,以确保在锁定状态时锁扣结构12能够稳定性地连接于安装支架11,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转轴133的径向方向上,锁扣结构1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插接件122,第二端13b设有沿第二转轴133的轴向方向上排列设置的两个凸轮结构14,两凸轮结构14分别与两插接件122抵接。通过设置两个插接件122和两个凸轮结构14,从而通过两个凸轮结构14分别驱动两个插接件122插接于安装支架11的两个插接槽11a中,这样,锁扣结构12和安装支架11具有两个连接位置,有利于提高锁扣结构12与安装支架11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沿第二转轴133的轴向上,两个凸轮结构14的投影至少部分错开。这样,偏心的凸轮结构14的两个第一抵接侧141交错设置、两个第二抵接侧142交错设置,有效避免距离第二转轴133的轴线较短的第二抵接侧142位于同一侧而导致该位置处的结构强度较小的问题。
进一步地,两个凸轮结构14的两个第一抵接侧141分别位于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的两相对侧,两个凸轮结构14的两个第二抵接侧142分别位于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的两相对侧。也就是说,两个凸轮结构14的两个第一抵接侧141相对设置,两个凸轮结构14的第二抵接侧142相对设置,那么,两个插接件122也相对设置,两个凸轮结构14可以同时驱动两个插接件122滑动至安装支架11的插接槽11a或者同时脱离于安装支架11的插接槽11a。
可以理解的是,当插接件122插接于安装支架11的插接槽11a时,此时,凸轮结构14的第一抵接侧141抵接于插接件122,插接件122距离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的距离较远,若此时需要使插接件122脱离于插接槽11a时,则转动第二转轴133以使得设于第二转轴133的凸轮结构14的第二抵接侧142朝向插接件122,还需要使得插接件122朝向第二抵接侧142运动以使插接件122运动至距离第二转轴133的轴线o较近的位置,即,使得插接件122复位。基于此,请结合图3和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插接件122设有第一复位部1221,凸轮结构14的第二抵接侧142设有第二复位部1421,第二复位部1421与第一复位部1221连接,以带动第二抵接侧142抵接于插接件122。换言之,当转动第二转轴133时,设于凸轮结构14的第二复位部1421会随着第二转轴133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连接于第二复位部1421的第一复位部1221发生运动,使插接件122抵接于凸轮结构14的第二抵接侧142,即,通过第二转轴133的转动即可实现插接件122的复位。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复位弹簧使插接件122实现复位。
具体地,插接件122设有避位空间122a,避位空间122a内设有第一复位部1221,凸轮结构14的第二抵接侧142设有凸出部1422,凸出部1422设有第二复位部1421,凸出部1422伸入至避位空间122a以使第一复位部1221与第二复位部1421连接。通过插接件122设置避位空间122a为凸出部1422避位,从而当凸轮结构14转动时不会与插接件122发生干涉且同时可以实现第一复位部1221和第二复位部1421的连接,以使凸轮结构14转动时以凸轮结构14作为驱动力驱动插接件122复位,同时凸轮结构14也是插接件122插接至插接槽11a的驱动力。
可选地,第一复位部1221和第二复位部1421二者之一为滑槽,第一复位部1221和第二复位部1421二者另一为滑动柱。换言之,第一复位部1221为滑槽、第二复位部1421为滑动柱,或者,第一复位部1221为滑动柱、第二复位部1421为滑槽,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复位部1221为滑槽、第二复位部1421为滑动柱为例进行说明。这样,通过滑动柱在滑槽内滑动即可实现插接件122的复位,第一复位部1221和第二复位部1421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可以通过更改滑槽的轨迹以改变插接件122的复位位置。
请结合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件121可以为盒体结构,安装部件121设有安装腔121a,安装腔121a具有第一开口121b和第二开口121c,第一开口121b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第二开口121c的开口方向,插接件122可滑动连接于安装腔121a,第二转轴133的第二端13b自第二开口121c伸入至安装腔121a中,以驱动至少部分插接件122自第一开口121b滑动至安装腔121a外,以使插接件122插接于插接槽11a,或者,驱动插接件122自第一开口121b滑动至位于安装腔121a内,以使插接件122脱离于插接槽11a。这样,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转轴133以驱使插接件122插入插接槽11a或者与插接槽11a分离,从而实现锁扣结构12相对安装支架11可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件12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安装部件121还可以为支撑支架或者支撑板等。
具体地,安装部件121包括外壳1211和盖体1212,盖体1212盖合于外壳1211并与外壳1211共同形成上述的安装腔121a,外壳1211设有第一开口121b和第二开口121c。这样,在组装该支架时,可以将插接件122和第二转轴133安装于外壳1211的安装腔121a后,再盖合盖体1212,从而便于组装。
可选地,插接件122包括插接部12a和连接于插接部12a的抵接部12b,插接部12a用于插接于插接槽11a,抵接部12b设有避位空间122a,凸轮结构14抵接于避位空间122a的内壁面以在凸轮结构14的驱动下运动,以使插接部12a插接至插接槽11a或脱离于插接槽11a。通过抵接部12b抵接于凸轮结构14以实现在凸轮结构14的驱动下带动插接部12a插接于插接槽11a或脱离于插接槽11a,以实现锁扣结构12和安装支架11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抵接部12b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开口121b的开口尺寸,插接部12a可以与第一开口121b的尺寸相匹配或者略小于第一开口121b的开口尺寸,这样,尺寸较大的抵接部12b不会在凸轮结构14的驱动下运动至第一开口121b外,以避免插接件122脱离于安装部件121,而尺寸较小的插接件122可以自第一开口121b运动至位于安装腔121a外或者位于安装腔121a内。此外,第一开口121b还能够为插接部12a的运动提供导向,即,使插接部12a沿第一开口121b的开口方向相对安装部件121运动。
由前述可知,为了提高锁扣结构12和安装支架11连接的稳定性,插接件122设置为两个,两个插接件122沿第二转轴133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那么,相应地,安装部件121的两相对的内壁面均设有第一开口121b以分别对应于两个插接件122。
进一步地,插接部12a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插接部12a间隔设置,安装部件121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开口121b,以分别对应于两个插接件122的共四个插接部12a,从而进一步提高插接部12a插接于插接槽11a的稳定性,以提高锁扣结构12和安装支架11连接的稳定性。
请一并结合图6和图7所示,图6示出了一种锁扣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一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提高锁扣结构12和安装支架11连接的稳定性,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槽11b,插接槽11a设于安装槽11b中并与安装槽11b连通,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槽11b,其中,插接槽11a的开口方向垂直于安装槽11b的开口方向。由于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槽11b中,从而安装槽11b能够承托安装部件121,从而能够提高安装部件121与安装支架11连接的稳定性,当转动主机本体2时能够保证安装部件121仍可以稳定地连接于支架。此外,对于将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支架11的组装过程而言,通过将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槽11b中可以实现对安装部件121的预定位,再通过旋转主机本体2以使第一插接件122插接于插接槽11a从而实现主机本体2和安装部件121固定于安装支架11,组装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安装槽11b的内壁面和安装部件121的外壁面二者之一设有卡扣111,安装槽11b的内壁面和安装部件121的外壁面二者另一设有卡槽121d,卡扣111扣合连接于卡槽121d。这样,当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槽11b时,卡扣111扣合于卡槽121d,从而实现对安装部件121的定位作用,即,能够使得锁扣结构12定位于安装支架11。
示例性地,安装槽11b的内壁面设有卡扣111,安装部件121的外壁面设有卡槽121d。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扣111可以为固定于安装槽11b的内壁面的凸块,这样,卡扣111的结构简单且结构强度较高。为了便于安装部件121自安装槽11b拆卸或者安装于安装槽11b中,可选地,凸块可以为弹性部件(比如,弹性柱),这样,当安装或者拆卸安装部件121时,凸块在安装部件121的挤压下发生变形,从而能够使安装部件121自安装槽11b拆卸或者安装至安装槽11b中。
如图8所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扣111相对安装槽11b的内壁面可活动,以便于将安装部件121插入至安装槽11b或者自安装槽11b中拆卸,具体地,安装支架11具有容置槽11c,容置槽11c具有连通于安装槽11b的第三开口11d,安装支架11设有卡扣111,卡扣111位于容置槽11c且至少部分卡扣111自第三开口11d伸入至安装槽11b,安装支架11还设有第一弹性件112,第一弹性件112设于容置槽11c中且第一弹性件112的两侧分别抵接于容置槽11c的内壁面以及卡扣111。这样,通过第一弹性件112抵接于安装槽11b的内壁面以及卡扣111,能够使卡扣111相对安装槽11b活动,当安装或者拆卸安装部件121时,在安装部件121的挤压下,卡扣111可以收缩至至少部分位于容置槽11c中,从而可以使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槽11b中或自安装槽11b中拆卸,当安装部件121位于安装槽11b中时,卡扣111在第一弹性件112的弹性作用下卡合于安装部件121的卡槽121d中,实现对安装部件121的定位作用。示例性地,第一弹性件112可以为弹簧或者弹片。
具体地,卡扣111包括连接部分1111和连接于连接部分1111的卡凸部分1112,连接部分1111位于容置槽11c中,连接部分1111具有连接柱,第一弹性件112的一端套设于连接柱,第一弹性件112的另一端抵接于容置槽11c的内壁面,以对卡扣111提供弹性,以使卡凸部分1112自第三开口11d伸出于容置槽11c或者运动至位于容置槽11c内。这样,第一弹性件112的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柱还能够对第一弹性件112提供导向作用。
由前述可知,插接件122设置为两个,那么,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1b可以设置两个相对的卡扣111,安装部件121的外壁面设置两个相对的卡槽121d以分别对应于两个卡扣111。
由前述可知,每个插接件122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插接部12a,安装部件121的两相对的内壁面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开口121b以对应于插接部12a,为了合理地利用安装部件121的外壁面的空间,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卡槽121d可以分别设于安装部件121设有两个第一开口121b的壁面,具体而言,卡槽121d位于两个第一开口121b之间,卡扣111对应于卡槽121d设置。这样,通过在安装槽11b和安装部件121的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卡槽121d和卡扣111,有利于实现安装部件121的小型化设计,进而有利于实现智能主机10、智能穿戴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
请参阅图5和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件121和安装槽11b的内壁面二者之一设有沿安装槽11b的开口方向凸出的限位凸部123,安装部件121和安装槽11b二者另一设有限位孔11d,限位凸部123插接于限位孔11d中。这样,通过沿安装槽11b的开口方向凸出的限位凸部123插入于与安装槽11b的开口方向相同的限位孔11d中,能够提高对安装支架11对锁扣结构12的限位作用,当对锁扣结构12施加沿安装支架11的安装槽11b的开口方向的作用力时,才能够将锁扣结构12自安装槽11b中拔出,避免沿其他方向施加作用力时误拔出锁扣结构12。示例性地,安装部件121的外壁面设有限位凸部123、安装槽11b的底面设有限位孔11d,这样,合理地利用了安装槽11b和安装部件121的空间设置限位凸起和限位孔11d。
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机本体1处于第一状态,即,主机本体1叠设于安装支架11的状态时,主机本体1的显示屏一般需要背离于安装支架11设置,因此,在安装锁扣结构12时需要注意安装的方向以使显示屏背离于安装支架11设置,基于此,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设有第一防呆结构114,安装部件121设有第二防呆结构1213,第一防呆结构114与第二防呆结构1213连接以限制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支架11的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防呆结构114为安装槽11b的一侧内壁面或安装部件121的一侧外壁面设置的限位凹槽,第二防呆结构1213为安装槽11b的一侧内壁面或安装部件121的一侧外壁面设置的防呆凸起,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11e配合连接。示例性地,第一防呆结构114为安装部件121的一侧外壁面设置的防呆凸起,第二防呆结构1213为安装槽11b的一侧内壁面设置的限位凹槽。
具体地,安装部件121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两个凹槽,从而在两个凹槽之间形成防呆凸起,当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槽11b时,将防呆凸起对应插入至限位凹槽中才可实现安装部件121安装于安装槽11b,若安装部件121以其他角度插入至安装槽11b,即,防呆凸起未对应于限位凹槽时,则无法插入至安装槽11b中,从而实现防呆作用。
请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另一种安装支架和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b的至少部分内壁面形成为第一防呆结构114,安装部件121的至少部分外壁面形成为第二防呆结构1213。这样,充分利用了安装槽11b和安装部件121的自身表面结构作为防呆结构,而无需通过设置其他部件作为第一防呆结构114、第二防呆结构1213,因此,该安装支架11和锁扣结构12的结构简单。具体地,安装槽11b的至少部分内壁面可以设置为倾斜表面,以作为第一防呆结构114,安装部件121的至少部分外壁面可以设置为倾斜表面,以作为第二防呆结构1213。
更具体地,安装槽11b为方形的安装槽11b,第一防呆结构114设置于方形的安装槽11b的一个棱角处,即,将方形的安装槽11b原本为棱角的位置设置为倾斜平面,安装部件121大致为方形,第二防呆结构1213设置于方形的安装部件121的一个棱角处,即,将方形的安装部件121原本为棱角的位置设置为平面。
进一步地,倾斜表面靠近安装槽11b的开口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倾斜表面靠近安装槽11b的底面的宽度,这样,能够实现较佳的防呆效果且更便于安装部件121插入至安装槽11b中。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锁扣结构12与安装支架11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提高锁扣结构12在安装槽11b中预定位的稳定性,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1b的内壁面和安装部件121二者之一设有定位卡凸113,安装槽11b的内壁面和安装部件121二者另一设有定位槽121e,定位卡凸113与定位槽121e配合连接。示例性地,安装槽11b的内壁面设有定位卡凸113,安装部件121设有定位槽121e。这样,当锁扣结构12安装于安装槽11b时,通过定位卡凸113和定位槽121e的配合,能够提高锁扣结构12在安装槽11b中定位稳定性,且能够提高锁扣结构12与安装支架11连接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1b的底壁设有凹槽11e。这样,通过设置凹槽11e,在实现承载锁扣结构12的同时,还能够减轻安装支架11的重量,当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100的智能主机10时,能够减小智能主机10的整体的重量,进而实现智能主机10、智能穿戴设备100轻量化。
可以理解的是,当安装部件121与安装槽11b的内壁面为刚性连接时,考虑到加工误差,安装槽11b的内壁面和安装部件121会设置一定的装配间隙,这样,可能会存在安装部件121的安装不够牢固或者装配间隙不易控制、影响外观等问题,基于此,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安装槽11b的底壁为弹性材质,或者,凹槽11e内设有弹性结构(图中未示出),以使安装部件121与安装槽11b的底壁弹性抵接,可以减小安装部件121和安装槽11b之间的装配间隙的问题,安装槽11b的底壁对安装部件121的弹性作用能够使安装部件121的插接件122牢靠地抵接于插接槽11a的壁面,从而提高安装部件121在安装槽11b中连接稳定性。
当该智能主机10为智能手表时,安装支架1可以与表带通过转轴连接,那么,为了提高对安装支架1的安装空间的利用率,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1b的底壁设有避让孔11f。这样,通过安装槽11b的底壁设置避让孔11f从而使得转轴可以设置于该避让孔11f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提高该安装支架1的多个部件的集成化设计,进而有利于实现该智能主机1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2,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3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31a和第二面131b,第一面131a上设有贯通至第二面131b的第一轴孔131c,第二转轴133穿设于第一轴孔131c并与安装部件121可转动连接,安装部件121设于第二面131b,第一面131a上还设有凸台1311,凸台1311设有贯穿的第二轴孔131d,第一转轴133穿设于第二轴孔131d。这样,通过在座体131的第一面131a和第二面131b分别布置安装部件121、第二转轴133和第一转轴133,从而该转动连接结构13的结构紧凑。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将主机本体1与第一转轴133稳定地连接,第一转轴133可以设置为两个,同理地,凸台1311也设置为两个,两个凸台1311分别设置于第一轴孔131c的两相对侧,两个凸台1311均设有第二轴孔131d,从而将两个第一转轴133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二轴孔131d并连接于主机本体2的两端,从而提高主机本体2与第一转轴133连接的稳定性,以保证主机本体2相对支架翻转运动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131b设有第一档位部1312,安装部件121的朝向第二面131b的一侧设有第二档位部1314(如图10所示),第二档位部1314用于在凸轮结构14驱动插接件122运动至脱离于插接槽11a时,与第一档位部1312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档位部1312和第二档位部1314,从而当锁扣结构12自安装支架11拆卸时,第一档位部1312和第二档位部1314抵接,用户能够感受到卡顿感,便于用户获知可拆卸位置,且手感更佳。此外,通过设置第一档位部1312和第二档位部1314,从而能够增加座体131与安装部件121之间的摩擦力,以起到阻尼作用。
可选地,第一档位部1312和第二档位部1314二者之一为凸部,第一档位部1312和第二档位部1314二者另一为凹部,这样,当凸部嵌入凹部后,再将凸部自凹部旋出时会产生阻挡力,从而提供档位作用。示例性地,第一档位部1312为凸部,第二档位部1314为凹部。
具体地,第一档位部1312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档位部1312相对设置,第二档位部1314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档位部1314相对设置,从而两个第一档位部1312分别与两个第一档位部1312配合连接时,从而产生更明显的卡顿感。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主机本体2旋转一定角度后能够维持该角度状态,第二转轴133的第一端13a与座体13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34,用于提供主机本体2相对安装支架11旋转的阻尼。
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134包括弹簧、弹片中的至少一种。这样,第二弹性件134结构可靠且具有较佳的阻尼效果。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134为弹簧。
可选地,转动部件还包括保护罩135,保护罩135罩设于第二转轴133和第一转轴133并盖合连接于座体131的第一面131a,从而能够保护第二转轴133和第一转轴13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安装支架1通过第二转轴133的第二端13b设有凸轮结构14,以通过第二转轴133的转动带动凸轮结构14转动以驱动锁扣结构12的插接件122相对安装部件121运动,进而使插接件122插入至插接槽11a中,以使主机本体锁定于安装支架1,或者,使插接件122自插接槽11a脱离,以使主机本体自安装支架1解锁,以自安装支架1可拆卸,从而使得智能主机能够满足多种使用场景(比如,拍摄、通话等),以提升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100,包括智能主机10以及穿戴部件20,智能主机10为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智能主机10,穿戴部件20连接于智能主机10的安装支架11。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的智能主机10的智能穿戴设备100具有如上述实施例一的智能主机10的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28)

1.一种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本体;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有插接槽;
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安装部件和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插接件;以及
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座体和间隔设于所述座体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主机本体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可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主机本体叠置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主机本体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二转轴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件,以使所述主机本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可旋转;
所述第二端设有凸轮结构,所述凸轮结构用于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安装支架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时,驱动所述插接件相对所述安装部件运动,以插入至所述插接槽或者脱离于所述插接槽,以使所述锁扣结构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或者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结构与所述第二端设置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插接件抵接于所述凸轮结构的周侧,以在所述凸轮结构的驱动作用下相对所述安装部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槽或脱离于所述插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抵接侧和第二抵接侧,所述第一抵接侧至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抵接侧至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的最大距离;
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至所述第一抵接侧抵接于所述插接件时,所述插接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安装部件运动至插入至所述插接槽;
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至所述第二抵接侧抵接于所述插接件时,所述插接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安装部件运动至脱离于所述插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上,所述锁扣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插接件;
所述第二端设有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上排列设置的两个所述凸轮结构,两所述凸轮结构分别与两所述插接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上,两个所述凸轮的投影至少部分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凸轮结构的两所述第一抵接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的两相对侧,两所述凸轮结构的两所述第二抵接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的两相对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设有第一复位部,所述凸轮结构的所述第二抵接侧设有第二复位部,所述第二复位部与所述第一复位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抵接侧抵接于所述插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设有避位空间,所述避位空间内设有第一复位部;
所述凸轮结构的所述第二抵接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有所述第二复位部,所述凸出部伸入至所述避位孔间以使所述第一复位部与所述第二复位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部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二者之一为滑槽,所述第一复位部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二者另一为滑动柱。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结构朝向所述插接件的外壁面为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所述插接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腔,
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入至所述安装腔中,以驱动至少部分所述插接件自所述第一开口滑动至所述安装腔外,以使所述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槽,或者,驱动所述插接件自所述第一开口滑动至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以使所述插接件脱离于所述插接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插接部和连接于所述插接部的抵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插接于所述插接槽,所述抵接部连接于所述凸轮结构以在所述凸轮结构的驱动下运动,以使所述插接部插接至所述插接槽或脱离于所述插接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设有多个插接部,所述安装部件设有多个第一开口以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所述插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具有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插接槽设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其中,所述插接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和所述安装部件的外壁面二者之一设有卡扣,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和所述安装部件的外壁面二者另一设有卡槽,所述卡扣扣合连接于所述卡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连通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三开口,所述安装支架设有所述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容置槽且至少部分所述卡扣自所述第三开口伸入至所述安装槽;
所述安装支架还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面以及所述卡扣。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和所述安装部件二者之一设有定位卡凸,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和所述安装部件二者另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卡凸与所述定位槽配合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和安装槽的内壁面二者之一设有沿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凸出的限位凸部,所述安装部件和安装槽的内壁面二者另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部插接于所述限位孔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一防呆结构,所述安装部件设有第二防呆结构,所述第一防呆结构与所述第二防呆结构连接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的方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至少部分内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一防呆结构,所述安装部件的至少部分外壁面形成为所述第二防呆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防呆结构为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面或所述安装部件的一侧外壁面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防呆结构为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面或所述安装部件的一侧外壁面设置的防呆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凹槽。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为弹性材质,或者,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性结构,以使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二承载部弹性抵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座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安装支架旋转的阻尼。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片中的至少一种。
26.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面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并与所述安装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部件设于所述第二面;
所述第一面上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贯穿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一档位部,所述安装部件的朝向所述第二面的一侧设有第二档位部,所述第二档位部用于在所述凸轮结构驱动所述插接件运动至脱离于所述插接槽时,与所述第一档位部连接。
28.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主机,所述智能主机为如权利要求1-2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以及
穿戴部件,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支架。
CN202220968533.9U 2022-04-13 2022-04-1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72792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70677 2022-04-13
CN202220857067 2022-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9291U true CN217279291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7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68533.9U Active CN217279291U (zh) 2022-04-13 2022-04-18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92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527A (zh) * 2022-09-08 2022-12-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9527A (zh) * 2022-09-08 2022-12-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5469527B (zh) * 2022-09-08 2024-03-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5607C (zh) 铰链装置和使用该铰链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10086490B (zh) 电子设备的卡托结构及电子设备
KR100630069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스윙 힌지 장치
CN108336525B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279291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8322230B (zh) 插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16411B (zh) 电子设备及其手柄
US9223191B2 (en) Attachment for strap
US20080081677A1 (en) Mobile phone capable of injecting/ejecting SIM card
WO2017201858A1 (zh) 集成卡座组件及具有该集成卡座组件的移动终端
US2011025674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ust-proof device with self-driven arrangement
CN109862141B (zh) 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组件
CN112354173B (zh) 电子设备及其手柄
JP4454285B2 (ja) 機能拡張カード
CN115128938B (zh) 安装支架、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TWM536180U (zh) 可上鎖的插座裝置
CN115129118A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0417954B (zh) 电子设备
CN217185069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7343067B (zh)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TWI627800B (zh) Lockable socket device
JP2002372036A (ja) 角度調整装置
CN108306654B (zh) 卡托帽及包含其的卡托和移动终端
CN110557469A (zh) 移动终端
CN219590793U (zh) 可穿戴主机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