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3307A - 医疗导管 - Google Patents

医疗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3307A
CN115463307A CN202211123870.9A CN202211123870A CN115463307A CN 115463307 A CN115463307 A CN 115463307A CN 202211123870 A CN202211123870 A CN 202211123870A CN 115463307 A CN115463307 A CN 115463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catheter
bend
distal
medical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38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奇
张正海
岳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38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3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3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330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7991 priority patent/WO202405592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74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openable, closable, expandable or deform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62Arrangements for scanning
    • A61B5/0066Optical cohere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2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345Vascular syste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控弯部件,所述导管主体包括近端部分以及位于导管主体远端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用于成像监控,还用于释放治疗能量和/或治疗剂,所述远端部分与控弯部件连接,并用于在控弯部件的控制下相对于近端部分弯曲。使用本发明的医疗导管后,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实时成像监控治疗效果,还可以随时调整远端部分的弯曲角度,使远端部分与病灶贴靠紧密,从而实现病灶的精准靶向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

Description

医疗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诊疗一体且可控弯的医疗导管。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动脉血管的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在动脉的壁中的慢性炎性响应,其大部分是由于脂质、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的累积以及在动脉壁中形成斑块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通常称为动脉硬化,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显现几种不同类型的病变,范围从纤维化到充满脂质到钙化。目前,临床上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成熟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介入和搭桥手术,但仍然存在远期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等问题。
热物理治疗,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很少的副作用以及较短的治疗时间,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中。实现热物理治疗的手段有热消融术。热消融术的能量产生方式主要有冷冻球囊、聚焦超声、激光和射频等。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有确定的安全频率、热能量输出可控以及更易于功能集成等优势。在热物理治疗时,为了保证消融效果,需要造成一定的组织损伤范围,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纤维斑块消融范围进行精准的监控和控制。
目前的监控手段主要是血管腔内成像。血管腔内成像技术主要包括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IVUS(血管内超声成像)、血管镜及血管内MRI等。相较于其他成像技术而言,OCT技术在成像分辨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分辨率优于10μm),更能够获得生物组织的高清图像,非常有利于血管内斑块的精准成像与识别。但在治疗过程中,诊断和治疗过程通常是分开的,因此,需要频繁地更换成像导管和消融导管,不仅会增加整体治疗成本,而且不能提供及时的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消融导管也会经常因为与组织(病灶)之间的贴靠不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导管与目标组织间的贴靠不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手术失败的问题,并同时解决诊断和治疗过程分开所产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导管,其包括导管主体和控弯部件,所述导管主体包括近端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导管主体远端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用于成像监控,还用于释放治疗能量和/或治疗剂,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控弯部件连接,并用于在所述控弯部件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近端部分弯曲。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部分还包括远端管体,所述近端部分包括近端管体,所述远端管体的硬度小于所述近端管体的硬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部件包括调弯牵引体和控弯件,所述控弯件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所述调弯牵引体的远端与所述远端部分连接,所述调弯牵引体的近端穿过所述导管主体后与所述控弯件连接,所述调弯牵引体用于在所述控弯件的驱动下控制所述远端部分弯曲。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弯牵引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调弯牵引体围绕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心轴线沿周向均匀布设。
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调弯牵引体与至少一个所述控弯件连接,不同的所述调弯牵引体连接不同的所述控弯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接口部,所述近端部分的近端连接所述接口部,所述控弯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接口部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控弯通道,所述调弯牵引体在所述控弯通道中穿行。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部件包括磁响应形变部件和/或光致形变部件,所述磁响应形变部件由磁响应材料制成,能够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形变,所述光致形变部件由光响应材料制成,能够在吸收光能后产生光致形变。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接口部,所述近端部分的近端连接所述接口部,所述接口部用于与对应的外部设备连接,以输入和输出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部分包括成像诊断部件和治疗部件,所述成像诊断部件用于成像监控,所述治疗部件用于释放治疗能量和/或治疗剂;
所述成像诊断部件包括成像探头,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成像通道,所述成像通道中设置有与所述成像探头连接的成像传输结构,所述成像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部分还包括成像窗口,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成像窗口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探头为光学探头,所述成像传输结构包括成像光纤、保护管和扭力弹簧,所述保护管套设于所述成像光纤上,所述扭力弹簧设置在所述保护管和所述成像光纤之间,所述成像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成像探头,另一端沿所述成像通道延伸至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接口部,所述近端部分的近端连接所述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包括成像接口以及机械动力传导接口,所述成像光纤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械动力传导接口和所述成像接口,所述成像诊断部件用于在驱动设备驱动下沿所述导管主体的周向旋转和/或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移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治疗部件包括能量输出部件,所述能量输出部件能够输出射频、超声波、激光及冷冻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治疗能量,和/或,所述治疗部件包括治疗剂输出部件,所述治疗剂输出部件包括药物涂层和药物释放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药物释放结构包括给药孔和/或给药微针。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治疗部件包括所述能量输出部件时,所述能量输出部件包括电极,所述远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极上的测温部件,所述测温部件用于获取电极表面温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控温流体通道,所述远端部分还包括控温流体输出孔,所述控温流体输出孔设置在所述电极上,所述控温流体通道的远端与所述控温流体输出孔连接,所述控温流体通道用于输送控温流体。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温控导线通道和电极导线通道,所述测温部件与控温导线的远端连接,所述控温导线的近端穿过所述温控导线通道并延伸至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所述电极与电极导线的远端连接,所述电极导线的近端穿过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并延伸至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输出部件包括电极,所述电极用于输出射频,所述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和/或周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部分的远端通过弹性连接部连接头端,所述头端设置有导丝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医疗导管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医疗导管具有远端部分,该远端部分既可用于成像监控,还可用于释放治疗能量和/或治疗剂,使医疗导管实现了诊断和治疗的一体化,而且远端部分能够在控弯部件的控制下弯曲。如此设置后,本发明在对病灶部位进行介入治疗时,无需更换成像导管和治疗导管,省去了频繁更换导管的操作,不仅简化了手术过程,也避免了更换不同导管后重新定位导管的难度,保证了导管在治疗过程中的定位精度。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远端部分可以实时监控治疗效果,有利于精准地调控治疗能量和/或治疗剂的输出,并结合控弯部件的控弯功能,可以随时调整远端部分的弯曲角度,确保远端部分与病灶始终可以良好的贴靠,最终达到精准靶向治疗病灶的目的,提升治疗效果,并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不仅于此,医疗导管的控弯功能使得导管可适应于不同形状的病灶治疗,使用更为灵活和方便,应用范围更广。因此,本发明的医疗导管能够实现病灶部位的精准化治疗,并且精简了治疗步骤,方便了医护人员操作。再者,本发明的医疗导管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直至治疗完全,节省物料消耗,有利于降低当前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再住院率,减少因疾病带来的家庭负担和社会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医疗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医疗导管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医疗导管中设置控弯部件时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医疗导管在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图4中结构沿A-A连线的剖面图;
图5b是图4中结构沿B-B连线的剖面图;
图5c是图4中结构沿C-C连线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医疗导管经头端上的导丝腔沿导引导丝输送至血管的使用场景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医疗导管的远端部分相对于近端部分弯曲,使远端部分贴靠病灶(纤维斑块)的使用场景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医疗导管;1-接口部;11-流体灌注接口;12-成像接口;13-电信号接口;14-机械动力传导接口;2-导管主体;21-成像通道;22-控温流体通道;23-温控导线通道;24-电极导线通道;25-控弯通道;210-近端部分;220-远端部分;221-治疗部件;222-成像诊断部件;2221-成像探头;2222-成像传输结构;223-成像窗口;224-控温流体输出孔;225-近端电极;226-远端电极;3-头端;31-导丝腔;4-控弯部件;41-调弯牵引体;42-控弯件;5-连接部;6-控温导线;7-电极导线;20-纤维斑块;30-导引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模组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此外,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远端”、“近端”、“上方”和/或“下方”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还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中使用的“若干”表示数量不确定的含义。
在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描述,使用了“远端”和“近端”、“轴向”以及“周向”;“远端”是远离医疗导管的操作者的一侧;“近端”是靠近医疗导管的操作者的一侧;“轴向”参照的是沿着医疗导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周向”参照的是围绕医疗导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中心轴线”参照的是医疗导管的长度方向;“径向”参照的是医疗导管的直径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医疗导管10,该医疗导管10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且医疗导管10的远端还能弯曲。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10不限于在血管内介入治疗,还可以在食道、前列腺管道、肠道等非血管腔道中介入治疗。优选地,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医疗导管10用于介入冠脉血管进行治疗,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治疗效果好。
具体地,医疗导管10包括导管主体2。导管主体2包括近端部分210以及位于导管主体2远端的远端部分220。远端部分220可实现目标管腔内的成像监控,还可在目标管腔内向目标位置释放治疗能量和/或治疗剂。所述目标管腔指的是血管或非血管腔道。所述治疗能量的种类不限定,如可以是射频、超声波、激光及冷冻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治疗剂是指治疗剂,所述治疗剂主要为药物。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医疗导管10还包括控弯部件4。控弯部件4至少部分设置在导管主体2中。远端部分220与控弯部件4连接,并用于在控弯部件4的控制下相对于近端部分210弯曲。
如此设置后,使本发明的医疗导管10兼具成像导管和治疗导管的功能,实现了诊断和治疗的一体化,在对病灶部位进行介入治疗时,无需更换成像导管和治疗导管,从而省去了交换导管的操作过程,不仅简化了手术过程,也避免了交换不同导管后重新寻找治疗位点的困难。除此之外,治疗过程中,远端部分220还可以实时监控治疗效果,以便精准靶向治疗病灶,提升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控弯部件4可以随时调整远端部分220的弯曲角度,使远端部分220始终与病灶贴靠紧密,从而精准地对准病灶,最终实现病灶的精准靶向治疗,将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申请对远端部分220的弯曲角度没有限制,如可以为小于或等于90°或者大于90°且小于180°。远端部分220的弯曲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远端部分220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成像方式实现对目标管腔的成像监控,如光学成像及超声成像中的至少一种成像方式,优选采用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成像分辨率最高,有利于血管内斑块的成像和分辨。
远端部分220能够释放一种或多种治疗能量,如能够释放射频、超声波、激光及冷冻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治疗能量。
远端部分220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向目标位置释放治疗剂。所述治疗剂优选为药物。本发明对药物的种类不作限定,所述药物可根据需求选择,如抗增殖的、抗增生的、抗再狭窄的、抗炎的、抗菌的、抗肿瘤的、抗有丝分裂的、抗转移的、抗血栓的、抗骨质疏松症的、抗血管生成的、抑制细胞的、抑制微管的药物。
在一实施方式中,远端部分220包括治疗部件221和成像诊断部件222。治疗部件221用于向目标位置(包括病灶,如纤维斑块)释放治疗能量和治疗剂中的至少一种。治疗部件221可以输出射频、超声波、激光及冷冻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治疗能量,和/或,治疗部件221采用一种或多种结构向目标位置释放治疗剂。成像诊断部件222用于对病变区域进行成像,便于在治疗之前分辨病灶位置和病灶组分,也便于在治疗过程中监控治疗效果或者监控治疗剂释放程度,还便于在病变区域治疗完毕后,进行成像扫描评估治疗效果。本申请对成像诊断部件222的成像方式不限定。成像诊断部件222可以是光学成像或超声成像,优选为OCT成像。
本实施例中,远端部分220还包括远端管体,近端部分210包括近端管体。治疗部件221设置于远端管体上。成像诊断部件222设置在远端管体中。如治疗部件221包括电极时,电极设置在远端管体的外周面上。如治疗部件221包括给药孔时,给药孔设置在远端管体的外周面上并穿透管壁。又如治疗部件221包括药物涂层时,药物涂层覆盖在远端管体的外周面上。可以理解,远端管体本身可以形成治疗部件221,如给药孔、给药微针等,使治疗部件221和远端管体集成为一体,也可以是在远端管体上额外地设置治疗部件31,如电极、药物涂层等。
需理解,近端管体与远端管体可以独立加工成型后组装,近端管体与远端管体也可以一体加工成型而无需组装。为便于控弯,优选地,所述远端管体的硬度小于近端管体的硬度,使远端管体整体比较柔软,便于控弯,而近端管体整体比较硬,便于推送和操控。所述远端管体的远端与近端管体的近端可以分体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管体和近端管体均由聚酰胺类材料如尼龙、PEBAX等制成,并将近端管体设置为多层管结构,如在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增加至少一个金属层(如编织管或绕簧管),从而提升近端部分210的强度或刚度。然而,在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近端管体和远端管体也可以采用不同硬度的材料制成。
本申请对控弯部件4的结构没有特殊限制。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控弯部件4包括调弯牵引体41和控弯件42。控弯件42设置在导管主体2的近端。调弯牵引体41的远端与远端部分220连接,调弯牵引体41的近端穿过导管主体2后与控弯件42连接。调弯牵引体41用于在控弯件42的驱动下控制远端部分220弯曲。
调弯牵引体4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通常为多个。当调弯牵引体41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是2个或超过2个,调弯牵引体41的数量主要为偶数个,如2个、4个、6个或更多个。优选地,多个调弯牵引体41围绕导管主体2的中心轴线沿周向均匀布设,便于实现360°全方位弯曲,使调弯更灵活和方便,应用范围更广。通常,调弯牵引体4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或六个,已然能满足实际诊断和治疗需求。调弯牵引体41优选由寿命长、回复性好、重复弯曲精准度高、屈服强度高的材料制备,如镍钛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调弯牵引体41可以为诸如:拉绳、丝线或杆状结构等任意合适的结构。调弯牵引体41优选为丝材,如圆形丝材,直径可以是0.01mm~0.2mm,该直径在确保丝材不会被轻易拉断的情况下,还不会增加医用导管整体的尺寸。
不同的调弯牵引体41由不同的控弯件42控制,但是控弯件42的数量与调弯牵引体41的数量可以一致或不一致,如可以由一个控弯件42同时控制一个调弯牵引体42,或者由多个控弯件42同时控制一个调弯牵引体42。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多个控弯件42与多个调弯牵引体41一一对应地连接,使每一个调弯牵引体41由对应的一个控弯件42进行控制,这样设置,可使控弯操作更为精准和可靠,控弯难度也降低,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控弯件42可以为控弯旋钮或控弯移动件,可以通过转动或移动来释放或收紧调弯牵引体41。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实施方式,医疗导管10还包括接口部1,近端部分210的近端连接接口部1,控弯件42可活动地设置在接口部1上。此处,“可活动地设置”是指,控弯件62设置在接口部1上,但是可以相对于接口部1转动或移动。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可取消接口部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弯部件4可以是设置在远端管体中的磁响应形变部件,磁响应形变部件由磁响应材料制成,能够在外部磁场作用下产生形变而完成弯曲运动,以此促使远端部分220相对于近端部分210弯曲。而且磁场消失后,磁响应形变部件可以恢复原状,也就使得远端部分220恢复原状。更详细地,磁响应形变部件为由复合了磁响应微粒(如四氧化三铁或钕铁硼等)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可制成棒状并置于远端管体的中间位置附近,轴向位置不局限,在外部磁场驱动下,磁响应形变部件产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形变,从而带动远端部分220弯曲一定角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弯部件4可以是设置在远端管体中的光致形变部件,光致形变部件由光响应材料制成,能够在吸收光能后产生光致形变而完成弯曲运动,以此促使远端部分220相对于近端部分210弯曲。例如光致形变部件为条形光敏元件,在远端管体中粘贴条形光敏元件,通过条形光敏元件的光致形变促使远端部分220相对于近端部分210弯曲。而且光线消失后,光致形变部件可以恢复原状,也就使得远端部分220恢复原状。更详细地,光致形变部件采用光致形变材料(如偶氮苯类聚合物、PLTZ陶瓷),并制成条形结构,贴于远端管体中,并在医疗导管10内的光照部件照射下,在特定照射位置产生形变,从而带动远端部分220弯曲一定角度。
优选,采用占用空间小的控弯部件4来实现远端部分220的弯曲。需要说明的是,控弯部件4可以采用以上一种或多种结构实现控弯调控。此外,调弯牵引体41的控弯方式相比于其他控弯方式而言,结构更简单,在工艺上相对容易实现,而且所占空间比较小,有利于控制医疗导管10的整体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远端部分220输送到指定病灶位置时,通过牵引控弯件42,即可拉动调弯牵引体41带动远端部分220弯曲一定角度,以适应不同病灶的形貌,提高贴合程度和治疗效果。可选地,控弯件42调节远端部分220,以形成0°~90°的弯曲角度,实现消融病灶适形贴合的目的。这里的“适形”是指,根据病灶部位的形状调节弯曲角度,使远端部分220与病灶良好的贴靠。
当控弯部件4采用调弯牵引体41进行控弯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主体2内设置有独立的控弯通道25(参见图5a),以供调弯牵引体41穿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取消控弯通道25,而与其他通道共用来布设调弯牵引体41,以此减小通道的数量,控制医疗导管10的整体尺寸。
以四个调弯牵引体41为例,如图5a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四个调弯牵引体41对应设置四个控弯通道25,四个控弯通道25围绕导管主体2的中心轴线错开90°设置,每个控弯通道25仅供一个调弯牵引体41通过。
调弯牵引体41的远端优选设置在成像诊断部件222的近端侧,具体设置在下述的成像探头2221的近端侧,以避开成像探头2221,减小对成像影响,确保成像质量。但是实际上,调弯牵引体41与远端部分220连接的位置根据控弯角度设定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近端部分210的近端连接接口部1,接口部1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以输入和输出信息。所述外部设备可以是成像系统、能量输出系统、流体灌注设备、驱动设备等。接口部1所输入和输出的信息至少包括能量,能量至少包括成像用的能量,如光能或电能。接口部1包括若干接口,接口的数量和种类应根据远端部分220本身的功能设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远端部分220的远端通过连接部5连接有头端3。连接部5起到实体封端以及连接远端部分220和头端3的作用。连接部5为实心体,可以进一步密封远端管体的远端端部,并实现远端部分220与头端3之间的连接。优选地,连接部5为弹性体,以减小头端3的损伤风险。制作连接部5的材料可以是聚氨酯或者硅酮。连接部5的直径与导管主体2的直径一致。连接部5的长度不宜过长或过短;若过长,则会降低医疗导管10的推送性能;若过短,对头端3的保护效果有限。优选地,连接部5的轴向长度为1mm~10mm。
头端3为锥形头,通常较软且为无损伤结构,可以减小对血管或组织的损伤。头端3优选设置有导丝腔31,可供导引导丝穿过,以实现快速交换。导丝腔31的前置,使得在不影响医疗导管10整体尺寸的情况下,更加方便进行医疗导管10的更换与操作。导丝腔31的直径应结合导引导丝的直径设定,如导丝腔31的直径为0.1mm~2mm。此外,头端3的尺寸不宜过大,否则不容易通过狭窄病变,因此,头端3的尺寸较小。头端3不易过长,若过长则头端3比较尖锐,会损伤血管或组织,头端3若过短,则会影响穿越性能。可选地,头端3的轴向长度为5.0mm~50mm,优选为20mm。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成像诊断部件222包括成像探头2221,成像探头2221通过成像传输结构2222传输成像用的能量和采集的信号。可选地,成像传输结构322的一端连接成像探头2221,另一端穿过远端部分220和近端部分210后与接口部1连接。成像探头2221包括但不限于微透镜(光聚集组件)、超声探针和光反射镜等结构。成像探头2221可以采用微透镜、超声探针和光反射镜中的至少一种。也即,成像诊断部件222的成像方式可以是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成像诊断部件2222采用OCT成像,其采用超低传播损耗、极低直径(如200μm)的成像光纤作为导光介质,并采用成像光纤远端的微透镜作为成像探头2221。微透镜可以为光聚焦组件。光聚焦组件可以是球透镜或梯度折射率透镜。由于光纤本身是玻璃丝,很脆,使用时如果不加以保护,极易折断,因此,整根成像光纤封装在一个保护管中形成传导光缆,以避免光学元件和远端光聚焦组件运动过程中的机械损伤,而且抗拉和抗弯折性能更好。所述保护管可选为透明管。
如图4所示,并结合图5a和图5b,导管主体2还包括容纳成像传输结构2222用的成像通道21,成像通道21沿导管主体2的轴向延伸布设。成像通道21的中心轴线优选与导管主体2的中心轴线重合,即,成像通道21处于医疗导管10的中心位置。这样设置,方便在成像通道21的外围布置其他功能的通道,使导管主体2的内部空间被有效利用,在确保导管主体2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避免加大医疗导管的外径,以便于介入细小的血管中治疗。
如图2和图4所示,远端部分220还包括成像窗口223。成像探头2221设置在成像窗口223处。成像窗口223优选为透明。成像窗口223便于成像探头2221发射和接收光束。成像窗口223的轴向长度和远端管体的轴向长度可以相等,即可以将整根远端管体设置为透明部分。或者,远端管体的轴向长度大于成像窗口223的轴向长度,即远端管体部分设置为透明部分。可选地,成像窗口223的轴向长度为2mm~100mm。成像窗口223的轴向长度可以定义为,从连接部5的近端朝导管主体2方向延伸的轴向长度。制备远端管体中的透明部分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尼龙等。近端部分210通常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如聚酰胺等材料制备。需说明的是,若不采用光学成像,则可取消成像窗口223。
在一实施方式中,成像诊断部件222采用光学成像,此时,成像传输结构2222包括成像光纤,成像探头2221为光学探头。优选地,成像传输结构2222还包括保护管和扭力弹簧。所述保护管套设于成像光纤上。所述扭力弹簧设置在保护管和成像光纤之间。所述成像光纤的一端连接成像探头321,另一端连接接口部1。扭力弹簧的设置,可以更好地传导扭力,以便顺利地驱动成像光纤和成像光纤远端的成像探头2221运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接口部1包括成像接口12以及机械动力传导接口14,所述成像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机械动力传导接口14和成像接口12,使成像诊断部件32在外部驱动设备驱动下沿导管主体2的周向旋转和/或沿导管主体2的轴向移动。机械动力传导接口14可与成像接口12集成为一体或者两者分开独立设置。所述驱动设备通过机械动力传导接口14带动成像传输结构2222和成像探头2221移动和旋转。所述驱动设备可选用马达。
在一实施例中,治疗部件221包括能量输出部件,用于输出治疗能量。所述能量输出部件能够输出射频、超声波、激光及冷冻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治疗能量。所述能量输出部件可以是电极、超声换能器、激光聚焦透镜及冷冻流体通道中的至少一种。也即,所述能量输出部件所输出的治疗能量可以是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治疗能量的组合。所述电极用于输出射频。所述超声换能器用于产生超声波。所述激光聚焦透镜用于输出激光。所述冷冻流体通道用于密封在医疗导管10中,并通过传导能量进行冷冻消融。
在一实施例中,治疗部件221包括治疗剂输出部件,所述治疗剂输出部件用于向目标位置释放治疗剂。所述治疗剂输出部件可以是任意合适的结构,如治疗剂输出部件包括药物涂层和药物释放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药物释放结构包括给药孔和/或给药微针。需理解,所述给药微针设置在远端管体的外周面上,可以事先存储药物,也可以经给药通道给药。所述药物涂层设置在远端管体的外周面。所述给药孔设置在远端管体的外周面上并穿透管壁与给药通道连通。所述治疗剂输出部件释放治疗剂的方式可以是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如既设置药物涂层,又设置药物释放结构。需说明的是,所述能量输出部件和治疗剂输出部件可以同时设置或者择一设置。
当治疗部件221包括能量输出部件时,远端部分220优选还包括测温部件(未图示),所述测温部件用于获取能量治疗过程中目标组织(如消融组织)表面温度,保证合适的能量输出。由于测温部件可获得更为准确的病灶的温度信息,由此改善治疗效果。所述测温部件可以是任意合适的结构,可以为诸如:热电偶、热敏电阻或者热信号采集镜头。所述测温部件可以采用热电偶、热敏电阻以及热信号采集镜头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输出部件包括电极,所述测温部件设置在电极上,并直接监控电极表面温度,以根据电极表面温度确定目标组织表面温度。
作为一改进方案,如图5a和图5b所示,导管主体2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控温流体通道22,控温流体通道22和成像通道21分开设置。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远端部分220还包括控温流体输出孔224,控温流体输出孔224设置在电极上。控温流体通道22的远端与控温流体输出孔224连接,近端延伸至导管主体2的近端,例如控温流体通道22的近端与接口部1连接。控温流体通道22用于输送控温流体。控温流体输出孔224用于向目标组织(如消融组织)释放具有一定温度的控温流体(如热流体或冷流体),以此减小组织的过热损伤或过冷损伤。因此,在能量治疗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控温流体通道22,向目标组织输送冷或热流体,以维持医疗导管10与目标组织接触面的温度在正常体温范围内,从而保护非治疗区域,增加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控温流体输出孔224的孔径若太大,则会影响电极整体形状影响消融;控温流体输出孔224的孔径若太小,则会导致因流体粘度太高而无法流出微孔的问题。优选地,控温流体输出孔224为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为50μm~200μm。微孔的设置,可以减小控温流体输出时对电极的影响。控温流体的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例如可以为15℃~30℃。控温流体的温度和能量输出功率可以同时调整,以此达到完整的保护内皮的消融功效。
作为一实施方式,如图5a和图5b所示,导管主体2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温控导线通道23和电极导线通道24,两者独立设置。温控导线通道23和电极导线通道24均设置于成像通道21的外部。在一实施方式中,成像通道21、控温流体通道22、温控导线通道23、电极导线通道24和控弯通道25各自独立地分开设置,互不干扰和互不影响。控弯通道25、温控导线通道23、电极导线通道24以及控温流体通道22可以设置在同一圆周上,也就是说,这些通道的中心在同一圆周上,并均围绕成像通道21布设。控弯通道25、温控导线通道23、电极导线通道24以及控温流体通道22也可以设置在不同圆周上,对此不限定。
所述测温部件与控温导线6的远端连接,控温导线6的近端穿过温控导线通道23并延伸至导管主体2的近端,例如与接口部1连接,具体与接口部1中的电信号接口13连接。所述电极与电极导线7的远端连接,电极导线7的近端穿过电极导线通道24并延伸至导管主体2的近端,例如与接口部1连接,具体可与电信号接口13连接。
此外,当治疗部件211包括治疗剂输出部件时,导管主体2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给药通道(未图示)。所述给药通道设置在成像通道21的外部。所述给药通道的远端与药物释放结构连接,近端与接口部1连接。此时,所述给药通道用于输送药物,所述药物释放结构包括给药孔和/或给药微针,并用于向目标组织释放药物。
本申请对导管主体2中各个通道的形成方式不作特殊要求。在一实现方式中,导管主体2可以直接为多腔管,各个腔室直接作为通道使用。或者导管主体2为单腔管,并在导管主体2的内部若干隔板互相隔离出若干通道。又或者是导管主体2为单腔管,并在导管主体2的内部包裹若干小管子作为通道。无论何种结构,导管主体2应具备适当的强度以支撑各个通道。导管主体2中的所有通道可以彼此间隔地设置,也可以彼此紧挨设置,或者彼此紧挨设置时还彼此固定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接口部1包括流体灌注接口11、成像接口12、电信号接口13(包括电流接口)和机械动力传导接口14。流体灌注接口11用于与流体灌注设备连接,以向医疗导管10注入控温流体,控温流体一般为生理盐水,如冷盐水。成像接口12用于与成像系统连接,成像系统向医疗导管10输出成像用的能量,并接收从医疗导管10反馈回的采集信号以获取图像并可进行显示。电信号接口13用于与能量输出系统连接,如射频系统,所述能量输出系统向医疗导管10输出治疗能量,如射频能量。电信号接口13还可以向医疗导管10输出温度监控用的电能。电信号接口13还可以与外部的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收从医疗导管10反馈回的温度信号。机械动力传导接口14用于与驱动设备连接,所述驱动设备驱动成像诊断部件222旋转和移动,以便调整成像探头2221的位置和朝向,从而对准需监控的目标部位进行成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输出部件包括电极,用于输出射频能量,以实现射频消融。电极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电极的数量优选为多个,多个电极沿导管主体2的轴向和/或周向间隔排布。电极可以是环形电极或非环形电极。当电极为环形时,可适用于同心弥漫斑块消融。当电极为非环形时,适用于偏心斑块消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10优选同时集成了环形电极和非环形电极,使得医疗导管10能够对不同位置的病灶进行治疗,以满足临床不同的治疗需求。
电极可以是环状或条状,且可以制备成片状结构或网状结构。电极可以具有显影性或不具有显影性,对此不作要求。本申请对电极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定,如可以采用铂铱合金、铂金、铜、铁或不锈钢等材料制作射频电极。此外,电极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绝缘距离,绝缘距离不宜过小和过大。产生脉冲电场时,由于脉冲电场在正电极和负电极间以正负电极信号释放,此时,若电极间绝缘距离过小,易产生电火花现象及低温等离子效应,若绝缘距离过大,则会对电场强度产生影响。为此,电极之间的绝缘距离不能随意地设置,绝缘距离应保证电场能量强度并且不产生电离,确保作用在病变处的能量和安全性。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极之间的绝缘距离为1mm~5mm,以便精确地控制消融范围,并避免电极距离太近而出现放电现象。电极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极沿医疗导管10轴向的宽度为2mm~10mm,电极沿医疗导管径向的厚度可以为0.05mm~0.5mm。需理解,电极尺寸应根据病灶部位的大小设定,一般地,电极尺寸越大,消融范围约大。鉴于斑块的尺寸通常在1mm左右,故而电极的轴向宽度设置为2mm~10mm时基本可以满足治疗需求。
如图3和图4所示,并结合图5a~图5c,以两个电极为示意,两个电极分别为近端电极225和远端电极226,近端电极225和/或远端电极226上设置有控温流体输出孔224。优选地,首先近端电极225上设置控温流体输出孔224,并经由近端电极225上的控温流体输出孔224释放控温流体,使控温液体灌满近端电极225和远端电极226之间的整个消融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近端电极225和远端电极226均为环形电极,两者在轴向上间距一定距离设置,且成像探头2221设置在近端电极225和远端电极226之间。近端电极225和远端电极226之间的区域作为消融区,对病灶进行射频消融,同时成像探头2221在消融区监控病灶的治疗效果。在一实施方式中,调弯牵引体41的远端连接于远端管体对应于近端电极225的近端位置。
每个电极上焊接有电极导线7,电极导线7具体焊接在电极的内表面,电极导线7的远端可穿过管壁与电极内表面连接。电极导线7的材料应根据需求设置,如根据不同长度阻抗值选择电极导线7的材料。电极导线7和温控导线6可以共用同一个电信号接口13,或者两者采用独立的两个电信号接口13。
医疗导管10的外径应根据所介入腔道的管径设定。可选第,医疗导管10的外径可以为1.0mm~10.0mm,以适应全身疾病。进一步地,医疗导管10的外径不超过2mm,以解决在更小尺寸下的消融斑块治疗问题。所应理解,医疗导管10的外径主要指导管主体2、连接部5和头端3的外径,导管主体2和连接部5的外径通常是相同的,头端3的近端外径与导管主体2的外径也是相同的。
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医疗导管10应用于冠脉血管,此时,导管主体2的外径为1.0mm~3.0mm,优选1.8mm~2.0mm。如果导管主体2的外径超过3.0mm,则尺寸过大,难以介入冠脉血管,如果导管主体2的外径小于1.0mm,则难以在其内部集成各个通道,增加工艺难度。导管主体2的壁厚可以为0.1mm~0.5mm,在确保医疗导管10整体强度的同时,还确保医疗导管10有较好的柔顺性。进一步地,成像通道21的直径不超过1.0mm,控温流体通道22的直径不超过0.5mm,电极导线通道24的直径为0.1mm~0.5mm,温控导线通道23的直径为0.1mm~0.5mm;通过对各个通道直径的控制,在能够充分容纳各部分结构时,还减小了各部分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各个功能能够正常操作并实现。
作为一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4以及图5a~图5c所示,医疗导管10作为消融导管使用,并且采用OCT成像以及射频消融,其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适形治疗。在该实施例中,导管主体2的外径为2.0mm,导管主体2中设置有一个成像通道21、一个控温流体通道22、两个温控导线通道23、两个电极导线通道24以及四个控弯通道25,测温部件选用热电偶,电极为环形电极且数量为两个,两个环形电极沿导管主体2的轴向间隔布设,两个环形电极由铂铱合金制成,厚度均为0.1mm,轴向宽度为2.0mm,两个环形电极之间为透明的成像窗口223,成像窗口223的总长度为50mm,成像探头2221设置在两个环形电极之间,每个环形电极上焊接有电极导线7和温控导线6,温控导线6由铜镍合金制成,电极导线7由铂铱合金制成,两路温控导线6和两路电极导线7分布在成像通道21的四周,相对于成像通道21对称分布,每个环形电极上设置有控温流体输出孔224,控温流体输出孔224的数量为12个,孔径为90μm,并沿电极的周向均匀布设,调弯牵引体4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调弯牵引体41与四个控弯通道25一一对应地设置,四根调弯牵引体41的近端分别连接四个控弯件42,远端连接至远端管体上对应于近端电极225的近端所处的位置,控温流体通道22、两个温控导线通道23、两个电极导线通道24以及四个控弯通道25布设在成像通道21的周围,成像通道21设置在医疗导管10的中心位置,控温流体通道22、两个温控导线通道23、两个电极导线通道24以及四个控弯通道25设置在同一个圆周上,以减小导管整体外径,成像通道21的直径为0.5mm,控温流体通道22的直径为0.3mm,两个控温导线通道23相对于成像通道21对称设置,两个电极导线通道24也相对于成像通道21对称设置。如此设置,可以较好地解决光、电和热在医疗导管10上集成兼容的问题,并且减小了这些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干扰。
此外,手术过程中,导引导丝经由头端3的导丝腔31,将消融导管输送到血管中。头端3为快速交换式设计,通过将导丝腔31前置,可以快速进行介入器械更换以及降低导管整体设计尺寸。导丝腔31的直径为0.5mm;头端3的轴向长度为30mm。头端3通过聚氨酯制备的连接部5与远端部分220连接,如粘合连接。连接部5的外径为2.0mm,轴向长度为20mm。另外,在消融治疗过程中,成像接口12和机械动力传导接口14集成为一体,将此集成式接口接入成像系统,成像诊断部件222通过成像光纤与梯度折射率透镜组合发射激光与采集血管反射光信号,对射频消融的治疗过程进行监控;成像探头2221选用梯度折射率(GRIN)透镜,梯度折射率透镜设置在两个环形电极之间,可通过成像窗口223接收和发射光束;成像光纤在成像通道21内随着驱动设备进行轴向移动和旋转,同时通过梯度折射率透镜进行光信号的发射与采集。在消融治疗过程中,冷盐水由流体灌注设备经流体灌注接口11进入控温流体通道22,通过电极上的控温流体输出孔224,流到病灶处,在射频消融过程中降温,保护内皮细胞;冷盐水可进行流量大小调控,以满足不同的降温需求。
本实施例的医疗导管10可依据如下方式使用,具体包括:
(1)将成像接口12接入成像系统,电信号接口13接入能量输出系统,流体灌注接口11接入流体灌注设备,机械动力传导接口14接入驱动设备;
(2)整根医疗导管10经由导引导丝输送到病变血管段,然后,开启成像系统,对病变区域进行成像分辨病灶位置和病灶组分;
(3)经过成像诊断后,将远端部分220输送到指定病灶位置,然后,调整控弯部件4,使远端部分220相对于近端部分210产生一定角度与方向,使得远端部分220与病灶紧密贴合;
(4)远端部分220与病灶紧密贴合后,开启能量输出系统,将治疗能量或者治疗剂靶向释放到病灶部位,在此期间,成像探头2221通过成像窗口223持续监控指定部位的治疗效果或者治疗剂释放程度;
(5)待一处病灶治疗完毕,释放远端部分220,使远端部分220恢复原状,然后移动医疗导管10至下一处重复上述过程进行治疗;
(6)病变区域全部治疗完毕,对治疗区域段再进行整段成像扫描评估治疗效果;
(7)最后经由导引导丝,撤出整根医疗导管10,完成治疗过程。
更详细地,参见图6和图7,手术之前,将接口部1中的各个接口与对应的成像系统、射频系统和流体灌注设备连接。然后,将医疗导管10沿着头端3的导丝腔31经由导引导丝30输送到血管中,并通过机械力控制成像光纤和成像探头2221在成像通道21中移动和旋转,成像探头2221发射激光并采集血管反射回的光信号,成像系统使用OCT分析对血管进行成像并分析斑块20形貌及成分;然后,根据成像结果,将电极对齐需消融部位;拉动控弯件42调整远端部分220的弯曲角度,以使远端部分220紧密贴合纤维斑块20,见图7;然后,打开射频系统,通过电信号接口13施加射频电流,在斑块20内产生阻抗热,对血管斑块进行消融,在该过程中,成像光纤持续旋转采集实时信号成像,监控消融程度,且电极表面的热电偶实时监测消融温度,同时不断从控温流体输出孔224灌注冷盐水冲刷电极与消融组织表面,调节温度,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在对一处消融完成后,释放远端部分220(参见图6),将医疗导管10移至下一处病灶进行相同的消融处理。治疗完毕后,对整段血管进行OCT成像评估治疗效果。最后,回撤导管,完成手术。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消融导管不限于为射频消融导管,也可以是冷冻消融导管。若为冷冻消融导管,需要在导管主体2的内部设置冷冻流体通道,冷冻流体通道的远端设置出口,并用于向球囊内表面喷射冷冻液体,此时可在远端部分220上外套球囊。还需理解,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在血管腔内成像和温控指导下针对粥样硬化斑块的射频消融。而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导管的外径可做到不大于2mm,此时,可以解决在更小尺寸下的热消融斑块治疗问题,并通过成像、温度监控和射频消融有效地结合,使射频消融更为精准,消融效果更好。尤其在外径小于10mm,特别是2mm以下的医疗导管中增加了控弯功能,实现了治疗与病灶空间形状适形匹配的目的,可以更精准靶向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导管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对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等进行诊断和治疗,如在治疗前使用OCT成像制定治疗计划,治疗过程中,OCT成像和温度监控实时反馈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再整体评估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并且在制备医疗导管时,将导管分段设置并利用功能部的嵌套,解决了狭小物理空间的组件分布与功能实现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一管多功能以及诊疗一体。该医疗导管应用后可以有效提高预期临床效果。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和控弯部件,所述导管主体包括近端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导管主体远端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用于成像监控,还用于释放治疗能量和/或治疗剂,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控弯部件连接,并用于在所述控弯部件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近端部分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包括远端管体,所述近端部分包括近端管体,所述远端管体的硬度小于所述近端管体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部件包括调弯牵引体和控弯件,所述控弯件设置在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所述调弯牵引体的远端与所述远端部分连接,所述调弯牵引体的近端穿过所述导管主体后与所述控弯件连接,所述调弯牵引体用于在所述控弯件的驱动下控制所述远端部分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牵引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调弯牵引体围绕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心轴线沿周向均匀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弯牵引体与至少一个所述控弯件连接,不同的所述调弯牵引体连接不同的所述控弯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口部,所述近端部分的近端连接所述接口部,所述控弯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接口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控弯通道,所述调弯牵引体在所述控弯通道中穿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部件包括磁响应形变部件和/或光致形变部件,所述磁响应形变部件由磁响应材料制成,能够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形变,所述光致形变部件由光响应材料制成,能够在吸收光能后产生光致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口部,所述近端部分的近端连接所述接口部,所述接口部用于与对应的外部设备连接,以输入和输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包括成像诊断部件和治疗部件,所述成像诊断部件用于成像监控,所述治疗部件用于释放治疗能量和/或治疗剂;
所述成像诊断部件包括成像探头,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成像通道,所述成像通道中设置有与所述成像探头连接的成像传输结构,所述成像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还包括成像窗口,所述成像探头设置在所述成像窗口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探头为光学探头,所述成像传输结构包括成像光纤、保护管和扭力弹簧,所述保护管套设于所述成像光纤上,所述扭力弹簧设置在所述保护管和所述成像光纤之间,所述成像光纤的一端连接所述成像探头,另一端沿所述成像通道延伸至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口部,所述近端部分的近端连接所述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包括成像接口以及机械动力传导接口,所述成像光纤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械动力传导接口和所述成像接口,所述成像诊断部件用于在驱动设备驱动下沿所述导管主体的周向旋转和/或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部件包括能量输出部件,所述能量输出部件能够输出射频、超声波、激光及冷冻流体中的至少一种治疗能量,和/或,所述治疗部件包括治疗剂输出部件,所述治疗剂输出部件包括药物涂层和药物释放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药物释放结构包括给药孔和/或给药微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治疗部件包括所述能量输出部件时,所述能量输出部件包括电极,所述远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极上的测温部件,所述测温部件用于获取电极表面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控温流体通道,所述远端部分还包括控温流体输出孔,所述控温流体输出孔设置在所述电极上,所述控温流体通道的远端与所述控温流体输出孔连接,所述控温流体通道用于输送控温流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轴向延伸设置的温控导线通道和电极导线通道,所述测温部件与控温导线的远端连接,所述控温导线的近端穿过所述温控导线通道并延伸至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所述电极与电极导线的远端连接,所述电极导线的近端穿过所述电极导线通道并延伸至所述导管主体的近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输出部件包括电极,所述电极用于输出射频,所述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和/或周向间隔排布。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的远端通过弹性连接部连接头端,所述头端设置有导丝腔。
CN202211123870.9A 2022-09-15 2022-09-15 医疗导管 Pending CN115463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3870.9A CN115463307A (zh) 2022-09-15 2022-09-15 医疗导管
PCT/CN2023/117991 WO2024055927A1 (zh) 2022-09-15 2023-09-11 医疗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3870.9A CN115463307A (zh) 2022-09-15 2022-09-15 医疗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3307A true CN115463307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33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3870.9A Pending CN115463307A (zh) 2022-09-15 2022-09-15 医疗导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3307A (zh)
WO (1) WO202405592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929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医用介入导管
WO2024055927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医疗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7522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s with dynamic mechanically manipulatable catheters
CN103830002B (zh) * 2012-11-23 2016-05-18 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控弯螺旋灌注导管
CN106691405A (zh) * 2016-12-29 2017-05-24 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细oct成像导管
CN109758674A (zh) * 2019-01-23 2019-05-17 武汉布润脑医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脑胶质瘤诊疗装置
CN114788729A (zh) * 2021-01-24 2022-07-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一种集超声成像与射频消融于一体的导管
CN114949553A (zh) * 2021-02-22 2022-08-30 石益海 一种可视化导管及带有该可视化导管的切开刀
CN114469275A (zh) * 2022-01-18 2022-05-13 蓝线铂立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可视穿刺射频消融系统
CN114424971A (zh) * 2022-01-26 2022-05-03 上海鑫律通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向弯曲的花键篮消融导管
CN115363709A (zh) * 2022-08-18 2022-11-22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 一种可调弯的血管内超声引导式穿刺方法
CN115463307A (zh) * 2022-09-15 2022-12-13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医疗导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929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医用介入导管
WO2024055927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医疗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5927A1 (zh)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0717B (zh) 具有流体旋转接头的医疗探针
CN115463307A (zh) 医疗导管
JP6153751B2 (ja) 複合式構成体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JP5073000B2 (ja) 心臓アブレーションデバイス
US201602879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ance of thermal bronchiplasty with unfocused ultrasound
JP4621771B2 (ja)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ガイドワイヤ
US10231701B2 (en) Distance, diameter and area determining device
JP4099388B2 (ja) 被治療生物の体内にエネルギーを付与する装置
WO2024055929A1 (zh) 医用介入导管
US20010007940A1 (en) Medical device having ultrasound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means
US2010008187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viewing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blood vessels
US20240123262A1 (en) Bronchial denervation using integrated a-mode signal for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 treatment
EP3229700B1 (en) Distance, diameter and area measuring device
CN219110541U (zh) 医疗导管
CN219941532U (zh) 医用介入导管
EP3668409B1 (en) Intraluminal ultrasound device for diagnostic imaging and therapy
EP3893980A2 (en) Variable stiffness intraluminal device
CN210697913U (zh) 一种可膨胀式带薄膜测温的食管偏转装置
US11819360B2 (en) Intraluminal rotational ultrasound for diagnostic imaging and therapy
WO2023179316A1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系统
CN116328218A (zh) 一种超声导管及控制方法
JP2001079015A (ja) 前立腺加熱治療装置
JP2001079016A (ja) 加熱治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